一、教育应注重学生作文中的生活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王淼[1](2021)在《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有一项明确提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英语写作是高中生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大力推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向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类作文评价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虽然此类平台更加适合写作教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平台互动性弱、信息传达缺乏即时性等。由此可知,如何借助作文评价系统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虚拟学习社区以虚拟性、学习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交流渠道、增强教学互动等。因此,本研究利用知到教学平台和敏捷方舟易写作搭建集翻转课堂教学管理与英语写作教学于一体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16周的教学研究,以探索该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哈尔滨市某高中进行,选择高二学年的两个班级学生共计97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情况如何?第二,如何在虚拟学习社区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第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使用访谈法对第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讨;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目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设计了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一方面运用SPSS24.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次写作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后,再次对实验班写作成绩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分析和讨论,旨在了解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写作教学的交互性,其中投票、抢答、作文互评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其次,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数据反馈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学情分析,促进个性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通对被试四次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并结合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被试的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通过对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为现阶段“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性和参考价值。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周期短、样本容量少等不足之处,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与优化。
刘璐瑶[2](2021)在《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高中作文评语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作文评语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关键作用,良好的作文评语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写作技能等。笔者对南宁市第N中学进行作文评语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师生存在对评语的重视程度不高、评价的主体单一、评语的鼓励性不足和评语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是多元的,其中提高认识,重视作文评语;多元主体,有效加强指导;赞赏评价,鼓励学生写作;具体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方法与策略。希望研究成果能够为高中作文评语提供借鉴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论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分析了目前作文评语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主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作文评价”“作文评改”“作文评语”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分析和理解评语的启发性、针对性、具体性、目的性和示范性原则,并探讨评语的评语的类型与适用情形,在此基础之上,剖析作文评语的价值。第二部分,探寻研究高中作文评语的理论依据,从高中生作文思维中的高中生作文思维分析和评改思维方面入手,得出对高中作文评改的启示。再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从人本主义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三个方面切入,得出对作文评语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南宁市第N中学作文评语的现状。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从了解教师的评改方式、学生对教师评语的态度、批改的时效性等方面入手。在教师访谈方面,从作文评分标准、训练的侧重点、写评语的频率、教师作文评语倾向和锻炼学生写评语的频率等方面梳理了目前高中教师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出提高认识,重视作文评语;多元主体,有效加强指导;赞赏评价,鼓励学生写作;具体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四个策略。结语部分进行总结和反思。
郭淑晔[3](2021)在《大学生汉语语法错误现象调查研究 ——以河北大学学生作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数量统计和调查分析的方法,从河北大学450份大学语文作文中梳理出1375处语法错误。将这些语法错误进行归类统计,得出了样本所含语法错误的类型分布、人群分布情况。对语法错误与相关因素进行数量关系的计算,经考察发现,样本所含语法错误的数量与高考语文成绩、大学所学专业这两个因素的相关性显着。从类型上看,语法错误分为单句里的语法错误和复句里的语法错误。其中,单句里的语法错误又分句法成分和非句法成分方面的。句法成分方面的错误有成分残缺、成分多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非句法成分方面的错误有虚词错误和句式杂糅。复句里的语法错误包含关联词语的错误和分句的错误。从数量统计结果来看,作文中较常见的语法错误类型是虚词错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关联词语错误,而出现成分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分句错误的情况相对较少。据此,我们从口语习惯、汉语语法特点等方面分析学生出现较多错误的原因。从单个学生的语法错误统计结果来看,450名学生中,有46名学生的作文中没有出现语法错误,占10.2%;每篇作文中出现1-2个语法错误的有182名学生,占40.5%;出现3-6个语法错误的有176名学生,占39.1%;出现7个及以上语法错误的有46名学生,占10.2%。这表明一半学生在语法知识的运用上表现较差,需要加强语法学习。本文借助SPSS软件计算了高考语文分数、性别、大学所学专业和语法错误数量的相关系数,得出结论:高考语文成绩和大学所学专业与语法错误数量相关性显着,而性别与语法错误数量无显着相关性。针对如何提高学生语法知识水平的问题,本文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管理等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首先,建议学生应该调整学习态度,强化语法观念;培养正确语感,积累规范表达;加强书面语练习,从而减少语法错误。其次,建议教师应该针对不同语文学习程度、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内容;语法教学内容应以实际出现的语法错误为素材;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最后,建议学校开设或加强大学语文课程;针对个别专业加大教学力度;举办语言文字类宣传活动;建立语言文字考核体系,督促学生重视汉语学习。
张倩倩[4](2021)在《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市Y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课标和统编语文教材加强了对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真实表达等要求;对学生习作能力也提出在积累中运用、在观察中写实等要求。教材编排以学生习作能力发展规律为基础,每册安排独立的习作单元,着重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某一方面。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统编语文教材都在强化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随着近年来迁移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不少学者和一线教师将迁移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N市Y小学成功地在习作教学实施中运用了迁移理论,且形成了系统的习作专项训练体系,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并形成了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研究以此立意,旨在结合笔者在N市Y小学的实习经历,理清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具体途径。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从研究缘起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迁移理论与小学习作教学四个方面阐述。第二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共分两章,即第二章“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常见误区与分析”和第三章“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第二章主要针对迁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误区、原因进行分析,并立足Y小学在迁移理论指导下的习作教学取得的成就说明迁移理论可以用来改善习作教学,为第三章的实践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针对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进行说明,在对Y小学习作迁移课程体系和运作程序进行说明后,重点结合具体案例对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三个实施途径,即运用语文教材练习习作迁移、利用课外读物促进习作迁移和使用专项杂志完善习作迁移作了详细阐释和呈现。第三部分为第四章“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总结。为保证迁移理论成功运用于习作教学,需要秉持准确定位习作目标、强化习作材料积累、立足学习活动相似性、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策略。本研究将迁移理论与小学习作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建构出的教师在习作教学实施中落实迁移理论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迁移理论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对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供给新方略。
赖梦梦[5](2021)在《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实证研究 ——以上师大“高级汉语写作”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将汉语修辞理论、汉语教学大纲与等级标准要求以及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相结合,探讨了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原则及其主要检验方式。其次,基于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理论,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2015级、2016级共24名“高级汉语写作”课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两个方面,对留学生“高级汉语写作”课学习前期的“自我介绍”作文与中后期的“游记”的作文进行分析,并从留学生整体与个体两个角度考察其汉语修辞能力的变化情况。再次,笔者在作文语料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了留学生修辞能力变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与建议,以期对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修辞能力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有所裨益。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理论、方法与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内容、课程设置与检验方式三个方面介绍了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基本情况。第三章的主要内容为基于作文语料对留学生消极修辞能力的考察。从留学生整体与个体角度,通过留学生作文中标点、词汇修辞、句法修辞以及篇章修辞的四个方面来考察留学生消极修辞能力的变化情况。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基于作文语料对留学生积极修辞能力的考察。从留学生整体与个体角度,通过留学生作文中的汉语修辞格、汉语熟语及语体风格来考察留学生积极修辞能力的变化情况。第五章为对留学生修辞能力变化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首先,从教师与学习者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其次,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师三个方面对对外汉语修辞教学提出了建议。第六章为全文总结。
陈春利[6](2021)在《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文中研究表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人们对中考的讨论有较高的热度,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与高考一样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是语文教育界仅次于高考作文的热点话题。中考一般是由各个省市单独命题,由于每个地区具体的作文教研情况有所差异,中考作文的命题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色彩。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其教育在西南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研究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有利于把握重庆市中考方向,也可以为全国各地中考命题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借鉴。笔者在对重庆市近十年来中考作文试题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中,发现了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存在着材料作文较难、命题模式较固定等问题,并且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中考作文背景下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其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以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近十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展开探讨,并提出作文教学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通过梳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重庆市中考作文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对论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思考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借用《课标》《考试说明》、教材来阐述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依据。然后从重庆市中考命题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对重庆市近十年中考作文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总结出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大致情况以及命题特点和趋势。第三部分,选取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辖市作为比较对象,从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的试题内容和评分体系两个方面入手,对试题的命题模式、写作要求、题面字数、内容特点和作文分值、评分标准几个维度展开对比分析,探讨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经验和不足。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师生对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真实看法,进一步分析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第五部分,探讨重庆中考试题命题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六部分,主要是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笔者通过与一线老师的访谈以及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如何处理中考作文与平时作文教学的关系,根据重庆市实际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启示。
张梦莹[7](2020)在《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写作探究》文中认为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语写作是作文评价的有效方式之一。改进作文评价策略,提升作文评语质量,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将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作文评语的写作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评语写作情况的异同,结合多元评价理论总结有效的作文评语特征,为教师作文评语质量提升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综合运用了文本分析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所选取作文评语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教师及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教师与学生对作文评语的态度、学生对教师作文评语改进建议与需求,为教师作文评语的改进与提升提供更多的参考。本研究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学者在作文评语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等。第二部分介绍了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作文评语写作状况、评语的具体特点。第三部分通过对评语的比较,分析两类教师作文评语的异同之处,总结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作文评语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结合多元评价理论和作文评语总结了有效的作文评语特征及有效性缺失的作文评语特征,为教师作文评语改进提出了几点启示。第五部分是对该研究的总结和展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对作文评语的认识是相同的,都认为作文评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都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作文评语在有效性、导向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作文评语的评价主体、方式、内容、标准和目标五个方面来对作文评语进行改进,同时要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评语写作水平来提高作文评语质量。
马鸿兴[8](2020)在《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学生表达和创新等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发能反应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越发重要。但是,当下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学生言之无物,教师无计可施。夏丏尊先生是我着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有着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语文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他受内外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同时,在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下,其作文教学思想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在语文教育百花齐放的当下,为了找寻语文教育的本心,改变学生对写作的认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以及树立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自信心,鉴于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对于作文教学改进的迫切性认识,结合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笔者展开了关于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首先,笔者在引言中明了了本次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阐述,明确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笔者以文献分析法探寻了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阶段,从而更好地探究了夏丏尊的作文教学思想内容,并得出了一定的启示;接着,笔者根据夏丏尊思想内容的五个部分,针对教师和学生展开了对其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而后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笔者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夏丏尊思想制定了改进策略:主动更新理念,转变作文态度、课内课外结合,增强作文兴趣、提高专业认知,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小品文练习,督促习惯养成、夯实作文评价,敢于突破创新,并在自身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应用,同时,笔者以小品文写作练习为例,开展了更详尽的应用实践案例,确定了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刘垚黎[9](2020)在《创意写作理论指导下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意写作作为在高校的开设培养作家的学科,是通过创意写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能力的学科,其理论思想、实践方法与中学作文教学具有共通性。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日后培养优秀的作家,并且,初中阶段记叙文在阅读和写作中所占比例较高,选择将创意写作的理论方法引入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将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创意写作理论对提升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指导意义需要一定的依据。首先,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篇目和写作练习的统计,总结出记叙文在中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调查问卷探究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现状与教师教学现状,归纳出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以上两项调查探究为基础,结合创意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创意指导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策略。绪论部分梳理出创意写作的变化概况和研究,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综述、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创意写作和记叙文的基本概念等几部分。第一章主探讨记叙文写作前的创意思维的开发的策略进行研究。根据调查问卷与访谈,发现当下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克服创意写作思维的阻碍,运用创意思维方法开拓思路,再结合记叙文本身的特点,做好写作前的准备。第二章主要是对记叙文写作中的创意写作指导进行研究。从形象捕捉、情理发掘和内容拓展、丰富表达、布局谋篇以及提交前的修改要点等部分进行创意写作指导,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第三章主要对写作后的创意处置策略进行研究,从批改、讲评、对成品的处置三方面进行论述,力求使学生的作品得到妥善安置,完善整个创意记叙文写作过程。论文结语部分对以上研究加以概述总结,肯定创意写作理论对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并说明创意写作三阶段看似相对独立,实则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能将其割裂。
陈闪闪[10](2020)在《吴勇小学语文“童化”作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实中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现象。吴勇是全国着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名师,他提出的“童化”作文教学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其作文教学可为小学语文教师探索作文教学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也为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了吴勇“童化”作文教学相关背景,其中包括“童化”作文教学提出的现实和理论依据以及预期效果;“童化”作文教学基本特征;“童化”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与实施策略;“童化”作文教学的创新与局限之处以及其对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启示。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和访谈法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了吴勇“童化”作文教学。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专着和研读“童化”作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等书面材料,分析与论述“童化”作文教学基本特征;通过有目的地观察“童化”作文教学视频,总结吴勇老师“童化作文”教学实践经验;通过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基于访谈提纲与吴勇老师进行面对面交谈,整理与分析访谈内容,为本论文相关内容提供论证素材。通过研究,本文归纳出吴勇“童化”作文教学以下基本特征:习作教材适合学生写作训练;习作目标指向学生现实交往;习作内容定位“中国童年故事”;习作方法强调“精准性知识”;习作评价立足交流评改。在此基础上,“童化”作文教学将儿童游戏、阅读、想象、生活实践与文化体验等融于习作训练,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精神成长。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成果也给予现实中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五点启示:突显学生习作主体地位;活用习作教材内容;彰显习作交往功能;挖掘习作“故事”属性;细化习作教学知识。
二、教育应注重学生作文中的生活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育应注重学生作文中的生活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支持翻转课堂教学 |
(二)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翻转课堂教学对教育技术的要求与现实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基本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翻转课堂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
(三)国外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
(四)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 |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平台发展 |
(三)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
(四)国内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
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一)国外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二)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三)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二)建构主义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
(三)建构主义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二、合作学习理论 |
(一)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
(二)合作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
(三)合作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三、深度学习理论 |
(一)深度学习理论概述 |
(二)深度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
(三)深度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四、三种理论基础之间的关系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高中英语写作测试卷 |
(二)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四)访谈提纲 |
(五)知到教学平台 |
(六)敏捷方舟易写作平台 |
(七)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 |
四、研究过程 |
(一)研究准备阶段 |
(二)研究前测阶段 |
(三)研究阶段 |
(四)研究后测阶段 |
五、课堂教学设计 |
(一)学情分析 |
(二)确定教学目标 |
(三)确定课程内容 |
六、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
(一)课前阶段 |
(二)课中阶段 |
(三)课后阶段 |
七、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研究数据分析 |
(一)研究样本的情况分析 |
(二)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
(三)研究后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一)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成绩 |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的局限 |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四次英语写作测试试题 |
附录二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三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四 访谈提纲及转写记录 |
附录五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测试成绩汇总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1.高中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
2.新课标提出注重课程评价 |
3.高中作文评语具有重要作用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情况 |
2.国内研究情况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四)研究价值 |
1.理论价值 |
2.实践价值 |
一、高中作文评语的内涵 |
(一)高中作文评语的相关概念界定 |
1.作文评价 |
2.作文评改 |
3.作文评语 |
(二)高中作文评语的原则 |
1.评语应有启发性 |
2.评语应有鼓励性 |
3.评语应有具体性 |
4.评语应有目的性 |
5.评语应有示范性 |
(三)评语的类型与适用情形 |
1.作文评语的类型 |
2.高中作文评语的适用情形 |
(四)高中作文评语的价值 |
1.育人价值 |
2.实践价值 |
二、高中作文评语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高中生作文思维与高中作文评语 |
1.高中生思维主要特征 |
2.高中生作文的评改思维 |
3.高中生作文思维对评语的约束 |
(二)与高中作文评语相关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
1.人本主义理论 |
2.自我效能感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三、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以及成因调查 |
(一)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
1.教师的批改方式 |
2.教师评语的要点 |
3.教师评语的态度倾向 |
4.学生对评语的期望 |
5.学生修改返工情况 |
(二)关于作文评语的访谈分析 |
1.教师的评价标准 |
2.教师作文训练的侧重点 |
3.写作文评语的频率 |
4.教师评语的倾向 |
5.锻炼学生写评语的频率 |
(三)作文评语的问题成因 |
1.师生重视评语程度不高 |
2.评语的主体单一 |
3.评语鼓励性不足 |
4.评语针对性不强 |
四、改进高中作文评语的主要策略 |
(一)提高认识,重视作文评语 |
1.对重视评语的认识 |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重视评语问题 |
(二)多元主体,加强有效指导 |
1.对多元主体的认识 |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多元主体问题 |
(三)赞赏评价,鼓励学生写作 |
1.对赞赏评价的理解 |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赞赏评价问题 |
(四)具体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
1.对具体指导的理解 |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具体引导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大学生汉语语法错误现象调查研究 ——以河北大学学生作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语法理论与语法教学的研究 |
1.3.2 语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1.3.3 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情况的调查研究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1.5.1 调查分析法 |
1.5.2 描述统计法 |
第二章 大学生作文中语法错误数量统计概况 |
2.1 介绍语料 |
2.2 统计数据 |
2.2.1 语法错误类型在学生中的分布比例 |
2.2.2 语法错误类型在专业中的分布比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法错误现象 |
3.1 单句中的语法错误 |
3.1.1 句法成分方面的错误 |
3.1.1.1 成分残缺 |
3.1.1.2 成分多余 |
3.1.1.3 搭配不当 |
3.1.1.4 语序不当 |
3.1.2 非句法成分方面的错误 |
3.1.2.1 虚词错误 |
3.1.2.2 句式杂糅 |
3.2 复句中的语法错误 |
3.2.1 关联词语的错误 |
3.2.1.1 关联词语的错用 |
3.2.1.2 关联词语的多用 |
3.2.1.3 关联词语的漏用 |
3.2.1.4 关联词语错位 |
3.2.2 分句的错误 |
3.2.2.1 缺少分句 |
3.2.2.2 分句错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学生语法错误的相关性分析 |
4.1 与高考语文成绩的相关性 |
4.2 与专业的相关性 |
4.3 与性别的相关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于提高学生语法知识水平的建议 |
5.1 学生学习层面 |
5.1.1 调整学习态度 |
5.1.2 培养正确语感 |
5.1.3 加强书面语练习 |
5.2 教师教学层面 |
5.2.1 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教学内容 |
5.2.1.1 针对不同语文分数段的学生制定教学内容 |
5.2.1.2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教学内容 |
5.2.2 实施以实际错误为素材的语法教学 |
5.2.3 注重作文评价 |
5.3 教学管理层面 |
5.3.1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
5.3.2 针对个别专业加大教学力度 |
5.3.3 举办语言文字类宣传活动 |
5.3.4 建立语言文字考核体系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市Y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概览 |
(二)国内研究概览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四、习作教学与迁移理论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迁移理论助推小学习作教学变革 |
第二章 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常见误区与分析 |
一、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常见误区 |
(一)迁移目标不明确 |
(二)忽视学生差异 |
(三)迁移模式单一化 |
(四)漠视学生情感的迁移 |
二、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误区的原因 |
(一)迁移意识薄弱 |
(二)教师欠缺迁移理论应用于习作教学的素养 |
(三)学生认知结构不完善 |
三、Y小学在迁移理论指导下小学习作教学取得的成就 |
(一)习作教学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 |
(二)作文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三)作文成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
第三章 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
一、迁移理论运用于Y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建构 |
(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习作课程体系 |
(二)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作程序 |
(三)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
二、运用语文教材练习习作迁移 |
(一)心理密码迁移 |
(二)颜色密码迁移 |
(三)声音密码迁移 |
三、利用课外读物促进习作迁移 |
(一)技法迁移 |
(二)文术迁移 |
四、使用专项杂志完善习作迁移 |
(一)题目迁移 |
(二)章法迁移 |
第四章 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准确定位为迁移提供方向 |
(一)体现课标导向 |
(二)把握学段目标 |
二、重视积累为迁移发生奠定基础 |
(一)通过多种渠道积累材料 |
(二)利用思维导图重构材料 |
三、立足活动为迁移发生提供基点 |
(一)相似文本迁移 |
(二)相似情境迁移 |
四、创设情境为迁移提供良好环境 |
(一)融入生活情境 |
(二)模拟真实情境 |
五、完善评价机制以实现迁移目标 |
(一)加强反馈互动 |
(二)多元化呈现评价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实证研究 ——以上师大“高级汉语写作”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修辞与修辞学的定义 |
1.2.2 对外汉语修辞学 |
1.2.3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 |
1.2.3.1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理论研究 |
1.2.3.2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实践研究 |
1.2.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1.3 本文解决问题采用的理论、方法与语料来源 |
1.3.1 本文采用的理论 |
1.3.2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二章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基本情况 |
2.1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主要内容 |
2.1.1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目标 |
2.1.2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内容 |
2.2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课程设置 |
2.2.1 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
2.2.2 高级汉语写作课 |
2.3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检验方式 |
2.3.1 汉语修辞知识测试 |
2.3.2 作文 |
2.3.2.1 作文消极修辞方面 |
2.3.2.2 作文积极修辞方面 |
2.3.2.3 留学生作文的评分方式 |
第三章 基于留学生作文的消极修辞能力实证考察 |
3.1 作文语料来源 |
3.2 留学生消极修辞能力整体考察 |
3.2.1 .留学生作文标点方面整体考察 |
3.2.2 留学生作文词汇修辞方面整体考察 |
3.2.3 .留学生句法修辞方面整体考察 |
3.2.4 留学生作文篇章修辞方面整体考察 |
3.3 留学生消极修辞能力个体考察 |
3.3.1 标点符号 |
3.3.2 词汇修辞 |
3.3.3 句法修辞 |
3.3.4 篇章修辞 |
第四章 基于留学生作文的积极修辞能力实证考察 |
4.1 留学生积极修辞能力整体考察 |
4.1.1 修辞格的使用 |
4.1.2 汉语熟语的使用 |
4.1.3 语体风格 |
4.1.4 作文字数方面 |
4.2 留学生积极修辞能力个体考察 |
4.2.1 修辞格方面 |
4.2.2 汉语熟语方面 |
4.2.3 语体风格方面 |
4.2.4 作文字数方面 |
第五章 留学生修辞能力变化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
5.1 留学生修辞能力变化的原因分析 |
5.1.1 从教学角度 |
5.1.2 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 |
5.2 对对外汉语修辞教学课程的建议 |
5.2.1 对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内容的建议 |
5.2.2 对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形式的建议 |
5.2.3 对教师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关于中考语文作文试题的研究 |
1.2.2 关于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研究 |
1.2.3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和相关特点 |
2.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 |
2.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1.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
2.1.3 重庆市初中考试说明 |
2.1.4 考试学原理 |
2.2 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类型及特点 |
2.2.1 命题大致情况梳理 |
2.2.2 各类命题形式的特点 |
2.3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内容特点 |
2.3.1 作文主题分类 |
2.3.2 试题内容特点 |
3 重庆市与其他三个直辖市中考作文命题比较 |
3.1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试题内容比较 |
3.1.1 命题模式比较 |
3.1.2 写作要求比较 |
3.1.3 题面字数比较 |
3.1.4 内容特点比较 |
3.2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评分体系比较 |
3.2.1 作文分值比较 |
3.2.2 评分标准比较 |
4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的评价调查 |
4.1 调查问卷情况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调查问卷结果 |
4.2 教师访谈情况 |
4.2.1 访谈设计 |
4.2.2 访谈结果 |
5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探析 |
5.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 |
5.1.1 部分题材质量不高,题干表述稍显复杂 |
5.1.2 试题的难度不一致,材料作文易被忽略 |
5.1.3 命题的模式较固定,写作类型较为常规 |
5.1.4 评分标准比较笼统,考生得分相对集中 |
5.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
5.2.1 优化题材内容,明确题干表述 |
5.2.2 降低材料难度,保持难度一致 |
5.2.3 创新命题思路,丰富写作类型 |
5.2.4 完善评分体系,增强试题信度 |
6 重庆市中考作文背景下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
6.1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 |
6.1.1 教学观念急功近利 |
6.1.2 教学计划杂乱无章 |
6.1.3 教学方法老套僵化 |
6.2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
6.2.1 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
6.2.2 顺应学生心理发展,循序展开作文教学 |
6.2.3 注重学生读说训练,促进读说写的转化 |
6.2.4 指导学生审题立意,传授写作方法技巧 |
6.2.5 重视作文评分体系,引导学生互评互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写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作文教学 |
二、作文评价 |
三、作文评语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作文评语 |
二、评语写作 |
三、新手教师 |
四、熟手教师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现状 |
第一节 新手教师作文评语基本情况 |
一、评语写作情况 |
二、评语写作理念 |
三、作文评语的具体特点 |
第二节 熟手教师作文评语基本情况 |
一、评语写作情况 |
二、评语写作理念 |
三、作文评语的具体特点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新手与熟手教师作文评语的比较 |
一、作文评语的相同之处 |
二、作文评语的不同之处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不足之处及原因 |
一、新手教师作文评语的不足之处及原因 |
二、熟手教师作文评语的不足之处及原因 |
第三章 作文评语提升策略 |
第一节 有效的作文评语特征 |
一、评价内容 |
二、评价主体 |
三、评价目标 |
第二节 有效性缺失的作文评语特征 |
一、评价方式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
二、评价过程忽视学生的发展性 |
第三节 作文评语改进的启发 |
一、从作文评语层面 |
二、从教师自身层面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缘由 |
1.个人经历 |
2.背景介绍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相关概念界定 |
2.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概述 |
(一)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1.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
2.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1.写作应有的态度 |
2.写作的基本法则 |
3.创办校刊杂志,鼓励学生创作 |
4.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
5.重视作文评价 |
(三)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
1.写作与生活相结合 |
2.创建写作平台,鼓励写作 |
3.重视写作意义,转变教学态度 |
4.读写结合,训练与技巧相结合 |
5.作文评价多样化 |
三、基于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
(一)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
1.调查范围 |
2.调查内容 |
3.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构分析 |
4.教师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结构分析 |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 |
1.应用现状 |
2.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四、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
(一)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
1.主动更新理念,转变作文态度 |
2.课内课外结合,增强作文兴趣 |
3.提高专业认知,重视作文教学 |
4.重视小品文练习,督促习惯养成 |
5.夯实作文评价,敢于突破创新 |
(二)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小品文写作练习为例 |
1.练习形式及要求 |
2.练习效果 |
3.问题与反思 |
反思与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初中语文作文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三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
(9)创意写作理论指导下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价值 |
四、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 |
第一章 作文前的创意思维开发 |
第一节 克服创意写作思维阻碍 |
一、记叙文教学现状 |
二、创意写作的核心理念和基础理论 |
三、创意写作的呈现方式 |
四、克服创意思维写作阻碍 |
第二节 创意思维的培养 |
一、培养发散思维 |
二、培养形象思维 |
三、培养逻辑思维 |
四、培养辩证思维 |
第三节 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
一、记叙文特点 |
二、记叙文写作注意要点 |
第二章 作文中的创意写作指导 |
第一节 创意布局 |
一、结构 |
二、开头 |
三、结尾 |
四、伏笔 |
第二节 创意记叙文写作路径 |
一、人物形象捕捉 |
二、情理发掘 |
三、内容拓展 |
四、丰富表达 |
第三节 创意修改 |
一、指导修改的内容 |
二、指导修改的方法 |
三、指导修改的意义 |
第三章 作文后的创意处置 |
第一节 创意批改 |
一、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结合 |
二、多就少改多批 |
第二节 创意讲评 |
一、耐心诚恳的态度 |
二、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
三、有重点有中心 |
第三节 创意处置 |
一、作品集 |
二、朗诵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 |
致谢 |
(10)吴勇小学语文“童化”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缘起 |
1.1.1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
1.1.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不足 |
1.1.3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具有研究价值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文献综述 |
1.5.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相关研究 |
1.5.2 吴勇作文教学相关研究 |
1.5.3 总结与述评 |
1.6 概念界定 |
1.6.1 作文 |
1.6.2 “童化”作文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方法 |
1.8.1 文献法 |
1.8.2 观察法 |
1.8.3 案例分析法 |
1.8.4 访谈法 |
第2章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相关背景 |
2.1 “童化”作文的现实依据 |
2.1.1 学生写作无内容 |
2.1.2 学生写作无动力 |
2.1.3 学生写作无方法 |
2.2 “童化”作文的理论依据 |
2.2.1 学生观:尊重学生 |
2.2.2 写作教学观:教学写作知识 |
2.3 “童化”作文的预期效果 |
2.3.1 教师:“教有所为” |
2.3.2 学生:“学有所得” |
第3章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基本特征 |
3.1 习作教材:适合训练 |
3.1.1 辩证看待习作教材 |
3.1.2 将习作教材与学生对接 |
3.1.3 开发习作教材 |
3.2 习作目的:实现交往 |
3.2.1 树立交往意识 |
3.2.2 创设交往情境 |
3.2.3 具备“语用”知识 |
3.2.4 搭建对话平台 |
3.3 习作内容:书写“童年故事” |
3.3.1 留心学生的“故事” |
3.3.2 打开学生的“故事” |
3.3.3 包容学生的“故事” |
3.4 习作方法:运用“精准性知识” |
3.4.1 明确“精准性知识”的定位 |
3.4.2 优化“精准性知识”的呈现 |
3.4.3 完善“精准性知识”的环节 |
3.5 习作评价:在标准中交流 |
3.5.1 交流评改,教评结合 |
3.5.2 构建标准,精细评价 |
第4章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及实施策略 |
4.1 “童化”作文实践过程 |
4.1.1 激发兴趣,主动习作 |
4.1.2 巧用范文,获取知识 |
4.1.3 激活言语,现场表达 |
4.1.4 运用知识,精准训练 |
4.1.5 指导评改,交流文化 |
4.2 “童化”作文实施策略 |
4.2.1 用游戏激发兴趣 |
4.2.2 用例文搭建阶梯 |
4.2.3 用想象丰富内容 |
4.2.4 用实践加深体验 |
4.2.5 用文化拓展题材 |
第5章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评价与启示 |
5.1 “童化”作文教学评价 |
5.1.1 创新之处 |
5.1.2 局限之处 |
5.2 “童化”作文教学启示 |
5.2.1 突显学生习作主体 |
5.2.2 活用习作教材内容 |
5.2.3 彰显习作交往功能 |
5.2.4 挖掘习作“故事”属性 |
5.2.5 细化习作教学知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教育应注重学生作文中的生活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D]. 王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D]. 刘璐瑶.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大学生汉语语法错误现象调查研究 ——以河北大学学生作文为例[D]. 郭淑晔. 河北大学, 2021(02)
- [4]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市Y小学为例[D]. 张倩倩.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5]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实证研究 ——以上师大“高级汉语写作”课为例[D]. 赖梦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D]. 陈春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写作探究[D]. 张梦莹.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8]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马鸿兴.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创意写作理论指导下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研究[D]. 刘垚黎.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10]吴勇小学语文“童化”作文教学研究[D]. 陈闪闪.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