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怡[1](202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DNA测序技术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enmia,AA)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和临床特征的关系,初步探讨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98例A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血液或骨髓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应用SIFT、Polyphen2、FATHMM三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突变对蛋白结构的影响进行预测;对疑似致病性变异的6例患者及其父母和同胞的血液或唾液DNA进行Sanger测序。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Metascape基因功能分析网站(http://metascape.org/)进行基因功能通路富集。结果:1.98例AA患者共检测到137种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依次为BCOR/BCORL1(13.3%)、KMT2C(11.2%)、CSMD1(10.2%)、LYST(7.1%)、UNC13D(7.1%)、ANKRD26(6.1%)、BRCA2(6.1%)、SPTA1(6.1%)、FANCA(5.1%)、FANCM(5.1%)、MPL(5.1%)。共检测到282个突变,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错义突变(73.8%,208/282)。最常见的单核苷酸变异类型是C>T/G>A。72.7%的基因突变为临床意义未明确的突变,20.9%的基因突变为良性突变,6.4%的基因突变为有害突变。突变基因数目对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2.AA患者基因突变富集通路最多的是髓系细胞分化通路、范可尼贫血通路。3.存在LYST、SPTA1突变的AA患者女性较多,存在FANCA、MPL基因突变的AA患者年龄较小,存在BCOR/BCORL1基因突变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患者较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VSAA)患者多,存在ANKRD26基因突变的NSAA患者较SAA和VSAA患者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43.9%(43/98)的AA患者存在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nherited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s,IBMFS)相关基因突变。是否存在IBMFS相关基因突变与AA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血常规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5.27.6%(27/98)的AA患者检出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相关基因,是否存在FA相关基因突变与AA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血常规等均无明显关系,但存在2种及以上FA相关基因突变的患者较存在单种FA相关基因突变的患者的病程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2.9%(42/98)的AA患者存在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是否存在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与AA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血常规等均无明显关系。本研究截至2020年12年31日,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0-36个月),尚未发现有AA患者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7.AA患者有8种共存突变组合,其中有3例AA患者共同存在FANCA和SPTA1基因突变;有2例AA患者同时存在BCORL1、BRIP1、KMT2E三种基因突变。AA患者有14种与FA相关基因共存突变组合,其中有4例患者共同存在FA相关基因和SPTA1基因突变、4例患者共同存在FA相关基因和UNC13D基因突变。8.对6例AA患者及其父母、同胞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均为胚系突变,不是直接致病的基因突变位点。结论:1.本研究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证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普遍存在基因突变,但绝大多数突变是临床意义未明确的突变和良性突变。2.髓系细胞分化通路和范可尼贫血通路可能与AA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3.某些基因突变与AA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如BCOR/BCORL1是AA患者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存在此突变的患者可能病情相对较轻。4.范可尼贫血相关基因突变约存在于四分之一的AA患者中,存在2种及以上FA相关基因突变的AA患者可能会加速病程进展。5.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存在于近一半的AA患者,但存在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与克隆造血的关系尚不明确,需随访动态观察克隆变化。
黄紫莹[2](202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Th9、Th17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检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Th9、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Th9、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和PD-1在MDS中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初诊MDS患者26例(较低危15例,较高危11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9、Th17细胞比例及PD-1在Th9、Th17、Treg细胞上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9(interleukin-9,IL-9)、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水平。结果:在较高危MDS组,Th9细胞比例(3.04±0.43%)高于较低危组(2.30±0.27%)和对照组(0.74±0.35%),P<0.05;Th17细胞比例(1.21±0.48%)低于较低危组(4.57±0.49%)和对照组(2.45±0.67%),P<0.05;较低危组与对照组相比,Th9、Th17细胞比例升高(2.30±0.27%vs 0.74±0.35%,4.57±0.49%vs 2.45±0.67%,P<0.05)。较高危组与对照组相比,PD-1在Th9、Th17、Treg细胞上的表达均明显升高(13.85±1.07%vs 4.57±0.85%,9.93±1.89%vs 4.85±1.64%,17.72±1.16%vs 5.25±1.18%,P<0.001);较高危组与较低危组相比,PD-1+Th9、PD-1+Th17和PD-1+Treg表达均明显升高(13.85±1.07%vs 10.61±1.55%,9.93±1.89%vs 6.88±1.45%,P<0.05;17.72±1.16%vs 14.30±1.33%,P<0.001);较低危组与对照组相比,PD-1在Th9、Th17、Treg细胞上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5,P<0.001)。在较高危组中,IL-9、IL-10、TGF-β 水平高于较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IL-17水平低于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较低危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IL-9、IL-10、TGF-β 水平升高(P<0.05),IL-17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10)。MDS患者Treg细胞上PD-1表达与IL-10、TGF-β 呈正相关,与IL-17呈负相关;Th17细胞上PD-1表达与IL-17呈负相关;Th9细胞上PD-1表达与TGF-β 呈正相关。结论:1.MDS患者Th9/IL-9、Th17/IL-17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MDS的发病。2.PD-1在Th9、Th17、Treg细胞上表达升高,并与疾病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提示PD-1有望成为MDS分层与预后指标。3.高危MDS中细胞因子IL-9、IL-10、TGF-β 水平升高,低危MDS中IL-17水平升高,且与PD-1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不同危险度分层的MDS均存在免疫异常,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乐[3](2019)在《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改进γ射线照射联合环磷酰胺、氯霉素腹腔注射法,构建较稳定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AA)小鼠模型,并给予穿龙薯蓣皂苷干预,通过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数量、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骨髓增生情况等指标的检测,明确穿龙薯蓣皂苷对AA的治疗效果;通过对小鼠骨髓中HIF-1α、NF-κB、STAT3进行检测分析,观察HIF-1α/NF-κB通路在AA小鼠模型中的变化,探讨穿龙薯蓣皂苷在治疗AA模型小鼠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相应的理论及动物实验基础。方法:1.AA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采用γ射线照射联合环磷酰胺、氯霉素腹腔注射造模方法,将小鼠(n=90)于d1给予不同剂量的γ射线(3Gy、4Gy、5Gy)照射,d4、d5、d6给予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25mg/(kg·d)、50mg/(kg·d))、等剂量的氯霉素(62.5mg/(kg·d))腹腔注射,制作6组不同剂量组合的AA小鼠模型。于d7、d14、d21、d28检测AA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病理切片等进行模型评价,确立稳定的AA小鼠模型。2.穿龙薯蓣皂苷对AA小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建立AA小鼠模型(n=60),于d8天将AA模型小鼠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穿龙薯蓣皂苷组、中药对照组(雷公藤多苷)、西药对照组(环孢菌素A)(n=15),正常对照组(n=10),各治疗组按给药剂量进行药物干预2周,检测各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病理切片从而进行药效学评价。3.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AA小鼠模型机制研究:采用q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中HIF-1α、NF-κB、STAT3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探讨穿龙薯蓣皂苷在治疗AA模型小鼠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AA模型的建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AA模型组在经137Csγ射线照射联合环磷酰胺、氯霉素腹腔注射后,外周血细胞三系均迅速减少,其中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减少较为显着(P<0.01),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骨髓增生程度呈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病理切片示造血细胞重度减少,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符合AA模型小鼠的病理特征,其中137Csγ射线(3Gy)照射联合环磷酰胺25 mg/(kg·d)、氯霉素62.5 mg/(kg·d)腹腔注射制备的AA小鼠模型更佳。2.穿龙薯蓣皂苷治疗AA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AA小鼠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上升,d15后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P<0.05);2)模型组及各治疗组AA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均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于d15降至最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d19、d22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雷公藤多苷组于d22与模型组相比存在差异(P<0.01),经各药物治疗后,d22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血红蛋白回升明显,但与正常对照组仍具有一定差异(P<0.05);3)各组AA小鼠外周血血小板于d7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各治疗组相对于模型组回升明显(P<0.01),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于d15大致恢复至正常水平;4)各治疗组股骨骨髓病理及胸骨骨髓涂片相较于模型组均显示骨髓增生情况明显活跃,股骨骨髓中有核细胞数量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3.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AA小鼠的机制研究: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模型组小鼠骨髓中,HIF-1α、NF-kB、STAT3 mRNA、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P<0.05)。经各药物干预后,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AA小鼠骨髓中HIF-1α、NF-kB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P<0.05),其中NF-kB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HIF-1αmRNA、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AA小鼠经各组药物治疗后STAT3 mRNA、蛋白表达相较于模型组均变化不明显。2)AA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1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1)、TNF-α含量显着上升(P<0.01),经穿龙薯蓣皂苷、雷公藤多苷、环孢菌素A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IL-1β的含量回升明显(P<0.01,P<0.05);TNF-α的含量下降幅度明显(P<0.05)。结论:1.改良后的AA小鼠模型,符合再障基本病理特征,其中3Gy 137Csγ射线联合25mg/(kg·d)环磷酰胺、62.5mg/(kg·d)氯霉素腹腔注射剂量组合成模率更高、死亡率更低。2.穿龙薯蓣皂苷能有效增加AA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增加AA小鼠骨髓中有核细胞数量,改善骨髓增生情况,促进骨髓造血。3.穿龙薯蓣皂苷改善AA小鼠骨髓造血可能的机制为:抑制AA小鼠骨髓内HIF-1α、NF-kB的表达,从而增加相关细胞因子IL-1β的分泌、减少TNF-α的释放,保护造血干细胞,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对AA小鼠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4](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高频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Th9、Th17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概述 |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分层 |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免疫反应 |
1.3.1 先天免疫信号的异常激活 |
1.3.2 免疫紊乱 |
1.3.3 Th17 细胞 |
1.3.4 Th9 细胞 |
1.3.5 细胞因子水平异常 |
1.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1.5 本研究科学假设及依据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资料 |
2.1.2 正常对照组 |
2.2 实验材料 |
2.2.1 仪器设备 |
2.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
2.3.2 PBMC体外刺激 |
2.3.3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9 细胞比例及PD-1在Th9 细胞上的表达 |
2.3.4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 细胞比例及PD-1在Th17 细胞上的表达 |
2.3.5 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Treg细胞上的表达 |
2.3.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人静脉血血清IL-9、IL-17、IL-10、TGF-β |
2.4 实验结果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不同危险度分层MD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9及Th17 细胞比例 |
3.2 MDS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h9、Th17、Treg细胞上PD-1 表达 |
3.3 MDS患者与对照组外周血血清IL-9、IL-17、IL-10、TGF-β 水平 |
3.4 MDS患者PD-1 表达与细胞因子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Th9 细胞与IL-9 |
4.2 Th17 细胞与MDS |
4.3 Th9、Th17、Treg细胞上PD-1 的表达 |
4.4 细胞因子IL-17、IL-10、TGF-β 在MDS中的研究 |
4.5 PD-1 表达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
4.6 实验不足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实验一 ~(137)Csγ射线联合环磷酰胺与氯霉素介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建立 |
1.1 研究对象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药物、试剂 |
1.1.3 实验仪器、设备 |
1.2 研究方法 |
1.2.1 动物分组 |
1.2.2 模型的建立 |
1.2.3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
1.2.4 统计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3.1 小鼠一般状态观察 |
1.3.2 外周血细胞计数 |
1.3.3 胸骨骨髓涂片有核细胞计数 |
1.3.4 股骨骨髓病理切片 |
1.4 讨论 |
实验二 穿龙薯蓣皂苷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药物、试剂 |
2.1.3 实验仪器、设备 |
2.2 研究方法 |
2.2.1 动物分组 |
2.2.2 模型的建立 |
2.2.3 实验药物的制备 |
2.2.4 给药方法 |
2.2.5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
2.2.6 统计学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AA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 |
2.3.2 D22 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病理切片 |
2.3.3 D22 各组小鼠胸骨骨髓涂片 |
2.4 讨论 |
2.4.1 现代医学对AA的治疗概况 |
2.4.2 中医对AA的认识 |
2.4.3 穿龙薯蓣皂苷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2.4.4 穿龙薯蓣皂苷在治疗AA中的作用 |
实验三 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药物、试剂 |
3.1.3 实验仪器、设备 |
3.2 研究方法 |
3.2.1 动物分组 |
3.2.2 模型的建立 |
3.2.3 实验药物的制备 |
3.2.4 给药方法 |
3.2.5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
3.2.6 统计学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穿龙薯蓣皂苷对AA小鼠骨髓中HIF-1α、NF-kB、STAT3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3.3.2 穿龙薯蓣皂苷对AA小鼠骨髓中HIF-1α、NF-kB、STAT3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3.3.3 穿龙薯蓣皂苷对AA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HIF-1α信号通路概况 |
3.4.2 NF-κB信号通路概况 |
3.4.3 HIF-1α/NF-κB信号通路 |
3.4.4 细胞因子IL-1β、TNF-α在再障中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细胞因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意义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分析[D]. 陈倩怡.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Th9、Th17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黄紫莹. 兰州大学, 2021(12)
- [3]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D]. 张乐.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