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规范

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规范

一、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规范(论文文献综述)

姜苏娟[1](2021)在《新时代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彭燕媛[2](2020)在《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职业道德是一个行业的底线。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产权职业的不断涌现,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亟需提升。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促进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自身人格的完善,进而推动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提高;也在于知识产权领域职业道德素养高的专业队伍能够持续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更在于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可以弥补当下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的严重不足,丰富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要内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是指接受过专门系统的知识产权专业训练、具备知识产权从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获取各类资源、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的自然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即谓适用且只适用于知识产权从业主体,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其宗旨,以保障知识产权职业活动为其职业目的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就其性质而言,除沿袭职业道德的非物质性、规范性以及实践性这三大属性外,又因知识产权职业群体的特殊,亦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这一属性。当下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领域初获成效,但同时尚存诸多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存在缺失、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社会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对奉行或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奖惩不到位以及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组织管理不够完善等。细究问题之症结,一方面在于当下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在于当下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路径存在欠缺。为解决当下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从内容设计与方法运用的有效协调、意识提升与宣传活动的相互促进、直接教育与奖惩效应的有机结合以及自我参与与组织管理的合力推进四大方面提出理想状态下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思路。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一方面应当基于职业道德性质和适用范围分析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容构成,构建出一套统一且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内容体系。这套内容体系既应包含适用所有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共性化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即包括树立“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运用”的职业理想;坚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职业信仰;秉持“爱岗敬业、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职业态度;承担“处理知识产权事务、保守秘密”的职业责任;遵守“办事公道、诚实守信、遵守行业规范”的职业纪律以及提升“不断学习与培育知识产权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业务能力等。同时,因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工作性质的差异分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保护人员”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人员”三大类,这套内容体系也应包括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需适用的个性化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如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遵循“推动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人员应遵循“秉持知识产权执法与审判的客观公正”;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应遵循“恪守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的竞争精神”等核心职业道德内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实际养成还依赖于有效养成路径的设置。基于此,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养成,提高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可从与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相关的社会意识、宣传教育、奖惩以及组织管理四大层面采取相应的举措,设置有效路径。譬如,社会意识层面需有效提升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认识;宣传教育层面需着力提高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宣传教育的效果;奖惩层面需规范对奉行或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处理;组织管理层面需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进行科学的管理等。多措并举,共同促进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养成,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

马薇[3](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审计监督作为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制度安排,通过权力监督权力的根本形式发挥制约功能,进而在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安全、提升政府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审计监督建设愈发显得迫切。为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意味着审计领域的改革将要走进“深水区”,触碰深层次的体制、结构等问题,以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已然进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之时,地方层面上的跟进和创新情况更为值得关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地方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既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审计署的改革部署,又结合本地特色实现创新发展,使得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在路上”。作为国家治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现行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上已然无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因而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了显着地必要性。事实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已然为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过程、趋向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分析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梳理以及国家治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等相关理论工具,搭建起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它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在内部主要由组织、权力、制度、机制等要素构成;在外部则由党的领导、审计体制、审计价值构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先后经历旧审计阶段、红色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新时代审计阶段四个时期。通过回顾和梳理历史,能够清晰认识其发展成就,并归纳出发展规律以更深入的理解审计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之路”。当然,现阶段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基于分析框架,这主要体现在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运行难以契合。针对现实困境,部分地区已经展开了改革尝试。本文选取南京、广州、重庆、贵阳四地进行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既具象化展示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也试图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建设性启示。基于分析框架和案例研究,本文提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首先明确两个前提条件,即价值取向和审计体制模型。前者包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树立;后者则强调应保持行政型审计体制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应当从组织、权力、制度、机制四个方面上具体展开。其中,组织设置包括审计机构的增减、地方审计委员会的建设以及组织关系厘定;权力优化涉及管理权限确认、审计职能转型和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注重静态层面上的良法和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程序设计以保证动态层面上的依法执法落实;机制修缮则分为内生机制、外部机制和联接机制三个方面。这四部分既相互独立,发挥独特作用,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总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紧跟党中央和国家有关审计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亦是推进地方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夏君钰[4](2019)在《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以诚信为本,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保障作用。会计信息揭示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情况,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数据资料。对于投资者而言,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依据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对未来经济活动做出的预测、决策。对于政府而言,会计信息直接关乎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市场监管、经济宏观调控等活动的效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水平较低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倘若会计行业欺诈行为盛行,失去应有的诚信,维持会计关系存在的根基将不复存在,会计行业的生命力亦将终结于此。因此,针对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进行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对于会计事业本身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会计作为经济系统并非存在于真空之中,其自身行为必然会受到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文化等。本文从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三个因素着手,在辨析了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内涵及层次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就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会计法规为会计信息披露指引方向,规范信息披露,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会计职业道德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促进信息披露的良性循环;会计文化以约束导向为手段,以激励优化为目的,不断促进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提升。其次,就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设置研究假设、选取相关变量、构建数学模型来对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这三项主要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水平的影响机理进行详细研究,最后提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的柔性约束机制与会计法规刚性管理并重,整体提升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促进会计事业的更好发展。

徐妍[5](2019)在《基于博弈论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研究 ——以九好集团舞弊案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经济问题也在不断产生。前有美国安然、世通等舞弊案件,后有我国近些年来的万福生科、皖江物流、胜景山河等舞弊事件,都在不断给予我们警醒。然而,舞弊事件还是在发生。它就像破坏着血小板的白细胞,如果不及时得到监管与制止,它将会长期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我国而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取得了喜人的成就,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经济直接体现了一国的强大。然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使得投资者们遭受损失,而且破坏了我国良好的经济运行,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就本文对于监管的现实意义来讲,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如何优化监管并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建立政府监管部门与发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与发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监管部门间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在对相关参数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求得纳什均衡。得出结论:监管机构提升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增强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再监管、加大媒体的再监督作用、优化及控制监管成本、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发行企业的处罚力度是优化我国会计监管体系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管及博弈论相关理论进行介绍,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从不完全信息静态监督博弈的角度,构建博弈模型,并结合浙江九好集团案例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分析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即证监会、中介部门即会计师事务所三者之间的混合博弈关系并揭示出他们的行为关系,然后求出均衡解并进行模型检验,得到博弈分析的结论,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提出改进建议。

吴君民,夏君钰,李靖雯[6](2019)在《试论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的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政府会计法规行文中存在法规与职业道德边界不明,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文化三者层次不清,以及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等问题。改变这种现状,就应厘清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的边界,建立一个"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的三层次递进结构,进一步强化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用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的柔性约束机制弥补会计法规刚性管理的不足,以促进会计事业更好发展。

刘帅[7](2014)在《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法律责任》文中指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灵魂,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也通常被称之为独立审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审计业务执业水准对于整个经济环境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关系到整个审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一直都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近百年以来始终被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职业难题。随着审计行业逐渐出现的诉讼爆炸现象,对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进行界定,进而分析研究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制度现状,强调法律这一强制性机制的预防和规制作用。在解决措施方面,本文综合考虑法律因素、经济社会因素以及审计这一行业的自身特点,为此行业的法制化建设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从基本概念的层面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进行界定,通过分析审计法律责任的含义,在了解相关界定前提的基础上探讨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界定标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探索。第二部分主要系统的研究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规制现状,通过对审计法律责任的准确界定,分析导致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审计法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制和监管体系进行历史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发现其功能的漏洞和不足,为下面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办法作出铺垫。第三部分主要从政府监管,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相关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在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中,不仅考虑保护委托方和利益第三人的合法权利,同时也强调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合法利益,在关注审计诉讼中的救济措施和惩罚力度的同时更加强调预防和规避审计法律责任的问题,在经济和法律的层面进行不同的分析阐述,提出完善的措施和建议,使得实践与法律实现协调一致,从而形成更加系统的法律制度保障,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崔文波[8](2014)在《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障碍与路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然而,当发生利益冲突时,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往往违反会计法规。论述在企业伦理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指出企业伦理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的体系结构和影响,分析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障碍和原因,提出在企业伦理视角下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路径。

李飏,陈志芳[9](2013)在《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会计职业道德是广大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在会计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被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其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遭到社会的质疑,迫使会计人员不得不对所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思考。我们必须从监督制度、会计人员自身、单位领导人、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监督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李蓓蓓[10](2013)在《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会计盈余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一直是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会计盈余代表了投资者投入资金获取收益的多少,影响管理者的薪酬水平,是资本市场各种证券的估价基础,政府征税也与企业的收益密切相关。正是由于会计盈余信息如此重要,企业才会想方设法操纵盈余,致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13年1月,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了《2012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财务安全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截止2012年第三季度,在1689家样本公司中48.73%的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报表粉饰嫌疑。可见,由于面临股价、监管和退市等压力,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粉饰报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纵观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作者发现,大多数研究停留在盈余管理“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动机)和“怎么做”(方法和手段)等问题上,关于盈余管理的治理和防范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新动向,将研究视角转向盈余管理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逻辑分析框架,层层递进的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为什么存在?盈余管理是好是坏(本质),要不要控制?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本文站在监管者角度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和控制问题,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本文站在监管者的立场,从广义的角度去界定盈余管理的概念。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以及会计披露的管理,或通过规划交易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告,从而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实现管理层的特定目的。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经济人的利己性、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弹性和滞后性、证券市场的非有效性以及外部审计的非独立性是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主要原因。第二,学界对于盈余管理的本质存在不同的看法,“好盈余坏盈余”的争论不断。持“好盈余”观点的学者从信息传递观、有效契约观的角度论证了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有益性”,本文对此观点进行批判,认为盈余管理是符合法的形式不符合法的精神的财务行为,对企业管理层有益而对利益相关者有害。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故意地不去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本文从哲学“真善美”角度(真的起点、善的过程、美的结果)探讨了盈余管理的本质,分析了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真实性、职业道德以及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盈余管理本质上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违背了职业道德,严重降低了财务报告的质量,是内含欺骗或欺诈性质的财务行为,为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当予以遏制。第三,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主要有经验识别法和模型识别法两大类。模型识别法主要是验证大样本范围内是否存在盈余管理,验证过程复杂,精确性较高。经验识别法则试图找出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可以弥补统计分析的不足,对于监管机构更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案例提出了盈余管理的经验识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中立性原则为识别出发点,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识别单个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并通过财务分析法以及非财务分析法,发现财务报告的异常项目,进而判断企业管理层对经济交易的处理、各类信息的披露是否客观、公允,是否发生了盈余管理行为。同时,作者也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盈余管理都是能够被识别的,真实盈余管理往往很难被识别和控制。第四,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案例,从道德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可控性三个方面对盈余管理进行评估。并依据败德/违法,可控性的程度和大小两个维度将盈余管理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盈余管理严重违背职业道德或法律,危害性较大,具有可控性,主要表现为过度的应计盈余管理。第二层次的盈余管理严重违背了职业道德或法律,很难识别和控制,主要表现为以构造交易为手段的真实盈余管理。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盈余管理轻微违背道德,后果不严重。只有分清不同层次的盈余管理,我们才能够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真正取得遏制盈余管理的成效。第五,利用博弈论和法律不完备理论论证了盈余管理的控制思路:政府主动监管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相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其独特的制度背景,对盈余管理的控制不可能一蹴而就,作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应当是渐进式的。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较为严重,多数处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现阶段首要任务是加强政府主动式监管,严厉打击第一层次的盈余管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内部和外部一起抓,才能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政府主动式监管、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外部审计独立性、内部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盈余管理的控制建议。

二、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规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2)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的人才需求
        1.1.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召唤
        1.1.3 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研究的必然趋向
    1.2 研究价值
        1.2.1 研究的理论价值
        1.2.2 研究的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现有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
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相关概念厘析
    2.1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探析
        2.1.1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涵义
        2.1.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特征
        2.1.3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类型
    2.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解析
        2.2.1 “道德”与“职业道德”的概念解读
        2.2.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2.2.3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特点
        2.2.4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性质
3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探析
    3.1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领域取得的成效
        3.1.1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业已取得的有限提升
        3.1.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业已采取的有效举措
    3.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
        3.2.1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存在缺失
        3.2.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社会意识薄弱
        3.2.3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
        3.2.4 对奉行或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奖惩不到位
        3.2.5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3.3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之症结
        3.3.1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尚不明确
        3.3.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路径存在欠缺
4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
    4.1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之理论依据
        4.1.1 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4.1.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
        4.1.3 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理论的警示
        4.1.4 孔子“启发式教育”理论的示例
    4.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思路
        4.2.1 内容设计与方法运用的有效协调
        4.2.2 意识提升与宣传活动的相互促进
        4.2.3 直接教育与奖惩效应的有机结合
        4.2.4 自我参与与组织管理的合力推进
5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容体系
    5.1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容构成
        5.1.1 基于职业道德性质的内在维度
        5.1.2 基于职业道德适用范围的内在层次
    5.2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共性化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5.2.1 职业理想: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运用
        5.2.2 职业信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5.2.3 职业态度:爱岗敬业、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5.2.4 职业责任:处理知识产权事务、保守秘密
        5.2.5 职业纪律:办事公道、诚实守信、遵守行业规范
        5.2.6 职业业务能力:不断学习与培育知识产权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
    5.3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个性化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5.3.1 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推动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
        5.3.2 知识产权保护人员——秉持知识产权执法与审判的客观公正
        5.3.3 知识产权服务人员——恪守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的竞争精神
6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路径选择与优化
    6.1 社会意识层面: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认识之有效提升
        6.1.1 从战略高度认识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
        6.1.2 加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研究
    6.2 宣传教育层面: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效果的着力提高
        6.2.1 “政府指导、高校主导、企业辅导”的主体体系设置
        6.2.2 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方式
        6.2.3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内容的“精确化”
    6.3 奖惩层面:对奉行或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规范处理
        6.3.1 完善并落实对奉行职业道德行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奖励机制
        6.3.2 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惩戒力度
    6.4 组织管理层面: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科学管理
        6.4.1 完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组织管理机构
        6.4.2 构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组织管理机构的联动机制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3)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主要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节 核心概念剖析
        一、国家治理
        二、国家审计
        三、地方审计管理体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一、国家治理理论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搭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及评述
    第一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
        一、旧审计阶段:封建社会及民国时期
        二、红色审计阶段: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
        三、现代审计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四、新时代审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二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及时有效披露相关信息,提升了政府透明度
        二、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保障了国家治理稳定有序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审计质量
        四、丰富审计内容和审计形式,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
    第三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审计法制化趋向
        二、审计功能不断扩展
        三、审计民主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的困境及生成机理
    第一节 现实困境
        一、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
        二、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
        三、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
        四、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运行难以契合
    第二节 生成机理
        一、审计体制的制约
        二、政府职能转型滞后
        三、对审计的认识有待提高
        四、利益协调困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若干典型个案: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概述
        一、南京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二、广州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三、重庆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四、贵阳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第二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比较研究
        一、组织建设层面的比较
        二、权力配置层面的比较
        三、制度建设层面的比较
        四、机制修缮层面的比较
    第三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高扬党的旗帜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顺多重关系
        三、坚持全面改革,谋求深化发展
        四、坚持效益目标,提升审计质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置设计
    第一节 根本条件: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毫不动摇的思想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鲜明的主题设置: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
        三、有效的改革原则: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保障
    第二节 基础条件:国家审计体制确认
        一、审计组织模式优化
        二、审计领导体制模式调整
        三、国家审计体制确认的意义阐明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组织及其权力
    第一节 组织和权力优化的原则坚守
        一、独立性和联系性的把握
        二、一致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三、全面性和重点性的兼顾
    第二节 地方审计组织设置及关系优化
        一、组织设置之“加减法”应用
        二、发挥地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三、组织关系厘定
    第三节 审计权力优化与规范
        一、审计管理权限确认
        二、审计职能转型
        三、权力清单制度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制度与机制
    第一节 制度与机制建构的条件设立
        一、价值取向:公共性确立
        二、要素供给:可行性把握
        三、注意事项:衔接性处理
    第二节 审计制度建设
        一、良法:夯实改革创新的合法性
        二、制度:强化改革创新的规范性
        三、程序:提升改革创新的秩序性
    第三节 审计机制修缮
        一、内生机制
        二、外部机制
        三、联接机制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4)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会计法规
        1.2.2 会计职业道德
        1.2.3 会计文化
        1.2.4 会计信息披露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概述
    2.1 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概念
        2.1.1 会计法规
        2.1.2 会计职业道德
        2.1.3 会计文化
    2.2 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层次关系
        2.2.1 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2.2.2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
        2.2.3 厘清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三者关系
    2.3 会计信息披露概念界定
        2.3.1 会计信息的含义
        2.3.2 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2.3.3 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
        2.3.4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定性分析
    3.1 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3.1.1 会计法规有效缓解会计信息不对称
        3.1.2 会计法规为会计信息披露指明方向
        3.1.3 会计法规促进会计信息的规范披露
    3.2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3.2.1 会计职业道德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2.2 职业道德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良性循环
    3.3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3.3.1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约束作用
        3.3.2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导向作用
        3.3.3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激励作用
        3.3.4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优化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1.1 会计法规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4.1.2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4.1.3 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4.2 样本和研究方法
        4.2.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择
        4.2.3 模型构建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回归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分析
    4.4 实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关建议
    5.1 健全会计法律规范体系,严守底线不越界
        5.1.1 强化补充完善做到有法可依
        5.1.2 严格执法加大会计造假成本
        5.1.3 明确法律责任主体违法必究
    5.2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形成良好自律机制
        5.2.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5.2.2 提高自身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5.2.3 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5.3 培育优秀会计精神文化,发挥文化正能量
        5.3.1 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
        5.3.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3.3 构建优质企业会计文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5)基于博弈论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研究 ——以九好集团舞弊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现状
        1.3.2 关于会计监管的研究现状
        1.3.3 关于博弈论在财务舞弊监管上的运用的研究现状
        1.3.4 关于财务舞弊监管治理建议的研究现状
        1.3.5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财务舞弊概念
        2.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2.1.2 财务舞弊的动因
        2.1.3 财务舞弊的手段
    2.2 会计监管概述
    2.3 博弈论概述
    2.4 相关理论
        2.4.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3 盈余管理理论
第3章 九好集团财务舞弊案例描述
    3.1 案件背景
        3.1.1 借壳方九好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3.1.2 被借壳方鞍重股份基本情况介绍
    3.2 财务舞弊案例回顾
    3.3 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3.3.1 九好集团虚增服务费收入
        3.3.2 九好集团虚增贸易收入
        3.3.3 九好集团虚构银行存款及未披露借款及银行存款质押
    3.4 财务舞弊原因及处理结果
        3.4.1 财务舞弊原因
        3.4.2 处理结果
第4章 财务舞弊监管博弈分析——以九好集团为例
    4.1 九好集团舞弊事件的监管情况分析
        4.1.1 监管情况描述
        4.1.2 发现的问题
    4.2 九好集团舞弊事件博弈主体及期望效用
    4.3 会计师事务所与发行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
        4.3.1 基本假设
        4.3.2 模型变量设置
        4.3.3 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4.3.4 博弈模型的结论及模型检测
    4.4 监管机构与发行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
        4.4.1 基本假设
        4.4.2 模型变量设置
        4.4.3 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4.4.4 博弈模型的结论及模型检测
    4.5 监管机构与中介机构的博弈模型
        4.5.1 基本假设
        4.5.2 模型变量设置
        4.5.3 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4.5.4 博弈模型的结论及模型检测
第5章 基于博弈分析的财务舞弊监管建议
    5.1 给政府监管机构的建议
    5.2 给企业的建议
    5.3 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
        5.3.1 针对事务所的建议
        5.3.2 针对注册会计师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试论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 法规、道德与文化概念辨析
    (一) 法规概念辨析
    (二) 道德概念辨析
    (三) 文化概念辨析
二、 我国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 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的边界不明
    (二) 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文化三者层次不清
    (三) 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相对薄弱
三、 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 厘清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的边界
    (二) 构建“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三层次递进结构
    (三) 进一步强化会计精神文化的建设

(7)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法律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界定
    第一节 审计法律责任的实际含义
        一、 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二、 对审计法律责任的进一步理解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成因
        一、 社会、经济、法律因素
        二、 被审计单位的原因
        三、 注册会计师个人原因
    第三节 准确界定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前提
        一、 严格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二、 科学把握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界限
        三、 消除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
        四、 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机构
    第四节 界定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标准
        一、 会计界与法律界认定审计法律责任的冲突
        二、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因素
第二章 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规制现状及立法不足
    第一节 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所处的法律环境
        一、 注册会计师行业出现了诉讼爆炸现象
        二、 注册会计师对利害关系人的法律责任扩大化
        三、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内涵在不断扩展
    第二节 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规制现状
        一、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利益相对人
        二、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
    第三节 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规制的缺陷
        一、 独立审计准则在判断注册会计师过错时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二、 第三人的范围规定不明确
        三、 各法之间对审计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冲突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防范措施
    第一节 改善执业环境
        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二、 完善执业机构资格管理制度
        三、 规范审计收费
    第二节 完善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
        一、 强化践行强制性履约机制
        二、 强化独立审计准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
        三、 完善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对利害关系人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
        四、 规范审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审计技术司法鉴定机构
    第三节 完善道德机制、质量控制、考试制度及协会建设等规制
        一、 完善职业道德自律机制
        二、 进一步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三、 改革考试制度
        四、 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障碍与路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伦理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 企业伦理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诠释
    (二) 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
    (三) 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性
二、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机理与影响分析
    (一) 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机理分析
    (二) 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影响分析
三、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原因
    (一) 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及实施机制欠完善
    (二) 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 缺乏监督检查力度
    (三)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薄弱和道德失范严重
    (四) 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及职业道德教育缺乏
    (五) 社会不良风气撼动会计人员自律机制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伦理氛围是实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一) 加快制度建设, 实现良好的伦理氛围
    (二) 加大监管力度, 提高监管效力
    (三)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强化内部控制体系
    (四)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五) 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优化会计职业道德外部环境

(9)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1 原则性
    1.2 无私性
    1.3 服务性
    1.4 约束性
2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会计人员屈从领导压力, 弄虚作假
    3.2 政府部门的观念和管理上的缺位和错位
    3.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乏, 法律意识淡薄
    3.4 会计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
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5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5.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力度,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5.2 建立会计监督机制, 以法管财
    5.3 加强惩处力度, 严肃财经纪律
    5.4 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保证工作质量
    5.5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5.6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法制监管
6 结语

(10)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盈余管理的动机
        1.2.2 盈余管理的本质
        1.2.3 盈余管理的识别
        1.2.4 盈余管理的控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安排
    1.4 本文研究贡献与局限
        1.4.1 本文研究贡献
        1.4.2 本文研究局限
    1.5 本章小结
2 盈余管理的基本问题
    2.1 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1.2 重要概念辨析
        2.1.3 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外延
    2.2 盈余管理的存在原因
        2.2.1 经济主体的利己性
        2.2.2 信息不对称
        2.2.3 会计准则的弹性和滞后性
        2.2.4 市场的非强式有效
        2.2.5 审计机构的非完全独立性
    2.3 盈余管理的分类
    2.4 本章小结
3 盈余管理的本质
    3.1 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1.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界定
        3.1.2 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
    3.2 盈余管理和职业道德
        3.2.1 盈余管理和伦理道德
        3.2.2 盈余管理和职业道德
    3.3 盈余管理和财务报告质量
        3.3.1 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
        3.3.2 盈余管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3.4 盈余管理的本质
        3.4.1 盈余管理的“合法性”批判
        3.4.2 盈余管理的“有益性”批判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
    4.1 盈余管理识别的基本原则
        4.1.1 实质重于形式
        4.1.2 重要性原则
        4.1.3 中立性原则
    4.2 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4.2.1 财务分析法
        4.2.2 非财务分析法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评估
    5.1 盈余管理的评估
        5.1.1 盈余管理的道德风险评估
        5.1.2 盈余管理的法律风险评估
        5.1.3 盈余管理的可控性评估
    5.2 盈余管理的层次
    5.3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评估
        5.3.1 环境分析
        5.3.2 监管体制
        5.3.3 法律制度
    5.4 本章小结
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国际经验
    6.1 盈余管理的内部控制
        6.1.1 盈余管理和会计职业道德
        6.1.2 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
    6.2 盈余管理的外部控制
        6.2.1 盈余管理和外部审计
        6.2.2 盈余管理和监管体制
    6.3 本章小结
7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策略和建议
    7.1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策略
        7.1.1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目标
        7.1.2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策略
    7.2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建议
        7.2.1 加强政府主动式监管
        7.2.2 完善法律制度
        7.2.3 完善外部审计制度
        7.2.4 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
        7.2.5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四、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 姜苏娟. 太原科技大学, 2021
  • [2]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研究[D]. 彭燕媛.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马薇. 苏州大学, 2019(07)
  • [4]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 夏君钰.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9)
  • [5]基于博弈论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研究 ——以九好集团舞弊案为例[D]. 徐妍.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6]试论会计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的建设[J]. 吴君民,夏君钰,李靖雯.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7]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法律责任[D]. 刘帅.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8]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障碍与路径探讨[J]. 崔文波. 西部财会, 2014(01)
  • [9]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 李飏,陈志芳. 中国商贸, 2013(16)
  • [10]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控制研究[D]. 李蓓蓓.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标签:;  ;  ;  ;  ;  

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规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