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9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翘楚[1](2020)在《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2002年末至2003年8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肆虐中国。“非典”疫情在广州流行期间,中医医务人员共同抗击“非典”,成绩斐然。广州中医的口述史料是了解和研究中医抗击“非典”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抗击“非典”时期广州中医界典型人物有关抗击“非典”的口述史料,梳理广州中医界抗击“非典”的历程,进一步了解广州中医专家赴港抗非的情况,解读中医医务人员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内涵。根据以上研究,分析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对于中医医务人员个人的影响,总结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彰显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当代价值,为未来传承与发扬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经验提供借鉴。方法:1.口述史研究法依据口述史研究规范,对中医医生(含赴港专家)、护士、医院管理人员、“非典”患者、普通民众等多个群体开展口述访谈,同时向他们征集工作记录、手稿、照片等资料。采访完成后根据访谈录音听写出逐字稿,然后对逐字稿进行整理、归纳,运用“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理论对逐字稿进行分析。2.文献调研法借助现有的广州抗击“非典”相关史料,全面查阅、搜集、整理各类年鉴,相关档案资料,检索CNKI、万方、读秀等数据库及互联网中“非典”相关论文、报道,收集相关专着、采访报道等文献史料。3.多学科综合研究综合利用口述史学、医学、社会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广州抗击“非典”史的相关资料,凝练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基本轨迹,总结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经验,分析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成果:结合口述史料与文献史料,将中医医务人员的抗非历程分为“初发阶段”、“高发阶段”、“控制阶段”、“援外阶段”、“基本胜利”五个时间段进行回顾。通过医务人员的口述史料,分析医务人员建构的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挖掘出作为集体记忆模式的“抗击‘非典’精神”具有“无畏”、“团结”、“奉献”“中医药自信”的内涵,而个体记忆的精神内涵呈现则分为“机遇”、“温暖”、“伤痛”、“幕后英雄”及“警觉”五种类型,分别解读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建构的原因。结论:广州中医抗击“非典”成功,对于医务人员而言,促使其敬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工作能力等;对于中医界而言,推动中医药进入国家疫病防治体系、广东省走上“中医药强省”之路、中医进入香港公立医院系统和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对于2019年末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言,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当代中医抗击疫情殷鉴不远。
徐文,周兵,韩德民[2](2020)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气道治疗管理》文中提出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或有创正压通气支持将是重症和危重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救治率,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良好的气道治疗管理对提高呼吸支持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程虹,邓通,范逸品,方程,黄笛,黄璐琦,黄桥,韩勇,胡波,胡芬,李柄辉,李一荣,梁科,林丽开,罗丽莎,马晶,马琳璐,彭志勇,潘运宝,潘振宇,任学群,孙慧敏,王莹,王云云,翁鸿,韦超洁,吴东方,夏剑,熊勇,徐海波,姚晓梅,袁玉峰,叶太生,张笑春,张莹雯,张银高,张华敏,赵剡,赵明娟,訾豪,曾宪涛,王永炎,王行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3](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文中指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的肺炎,因2019年12月发生在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外甚至其他国家传播造成了数以千计的病例出现,同时也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
吕小东,蔡蜀菁,周星,崔晓兰,李文慧[4](2013)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012年载文分析》文中提出《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以下简称本刊)创刊于1953年,经过两次停刊、四次更名,至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一甲子的办刊历程,虽然有诸多坎坷,但在5位总编辑、9届编委会以及历届办刊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骄人的成绩,特别是2011年获得中国出版界最高奖项——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首次设立期刊奖)[1]。但同时本刊的发展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优质稿源外流、同类期刊的分流等。为了总结办刊经验,摸索期刊发展的客观规律,本研究应用文
钟南山[5](2006)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方案》文中研究表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 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
叶进,沈庆法,程磐基,陈圣敏,郭晶磊,杨雪军[6](2005)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治法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回顾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的相关文献,分析、归纳中医治法在SARS治疗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是SARS的三种重要治法。
林宁[7](2005)在《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理论方面,探讨运用温病学理论认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 临床方面,分析中医辩证属卫、气分证的SARS患者的证候特征;探讨用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证的SARS患者的疗效。 [方法] 理论探讨:从西医方面对SARS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总结中医对于SARS病名、发病、病因病机、辩证等的认识;对中医药治疗SARS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 临床研究: 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辨证属卫、气分证的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证候特征。 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治则,拟定基础方及加减法,对60例卫、气分证SARS患者进行以中医为主的治疗。对其疗效指标(入院后平均退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胸片炎症阴影开始吸收平均时间、胸片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治愈率)进行统计分析。在难以设立严格的西医治疗对照组的情况下,取文献报导的同期可比性较好的西医治疗组进行疗效指标的对照。 对该组患者中的一部分在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随访项目主要包括血、尿常规,部分血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髋关节X线照片、髋关节核磁共振、胸部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等。估计该组中医为主治疗的SARS患者的远期疗效,其中部分检查结果与同期健康人进行对照,部分检查结果同患者入院时相应结果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结果] 证候特征:60例辩证属卫、气分证的SARS患者入院时有明显的风热、挟湿、热毒等的证候特征。 近期疗效:60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4.1±1.9)d,胸片炎症阴影开始吸收平均时间(4.2±3.2)d,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8.4±4.6)d。平均住院天数(9.0±4.9)d。治愈率100%。无1里传入营血分,无1例出现ARDS,无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西药,有1例使用了面罩持续正压吸氧。60例患者中,有5例(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肺纤维变或骨质坏死。与同期西医治疗组比较优势明显。 远期疗效:参加随访的31例治愈者血清IgG,IgM抗体,补体C3,C4含量,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计数结果与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例治愈者血生化ALT、AST、BUN、CREA等仅少数人轻度异常,ALT、
何志捷,蒋龙元,黄子通,邓义军[8](2004)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对2003年1-3月在本院ICU收治的14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患者,分析和比较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对14例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9例患者于治疗7~14d后病情好转或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均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为64%。死亡5例,病死率为36%。【结论】本病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较高。在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时,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马文江[9](2004)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一、课题背景 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省报道首例病例以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已波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截至2003年9月26日全球报道总发病数8089例,死亡774例,其中中国大陆发病5327例,死亡349例;香港发病1755例,死亡299例;台湾发病346例,死亡37例;浙江省杭州市出现输入性病例4例,死亡1例。该病起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提高对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利于临床诊治,对浙江省3例输入性重症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浙江省2003年4月19日至2003年6月17日同时收治的3例重症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病人甲,男性,48岁;病人乙,女性,53岁;病人丙,女性,49岁;均无基础疾病。3例患者为同胞姐弟,有明确的接触史,全部符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浙江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2.方法3例患者在疾病进展期每1一2天作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检查及痰、血标本的细菌学检查。每2天采集患者抗凝外周静脉血sml做病原学检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一PCR)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病毒载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血清SARS病毒的工gG、工gM抗体含量。对SARS死亡病例实施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术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出院病例定期进行胸部CT及肺功能复查。三、结果 3例患者发病的潜伏期为5天,均有发热,伴呼吸困难、干咳,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无腹泻。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A LT)升高。病程第15天后,3例患者的痰细菌学检查均阳性。病程第1一13天,患者外周血PBMC中SARS病毒RNA阳性,病程第7天病毒抗体阳性。胸部摄片均见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病变进展迅速,起病5天即出现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表现。经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综合治疗,2例患者临床康复,1例患者死亡。死亡病例的肺部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肺泡壁水肿,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胶原纤维和11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2例出院病例胸部CT复查见肺部纤维化病变吸收缓慢,肺功能随访结果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与弥散功能障碍有所改善。四、结论 SARS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根据流行病学史、外周血SARS病毒含量和抗体工gG、工gM水平的动态检测,无疑有利于SARS早期诊断与治疗。实施重症监护和以呼吸、循环为中心的多脏器功能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应用无创通气或浙江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有创通气,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至于出院病例的肺纤维化及肺功能改变,其发病机制与对策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骆子义,袁静,胡毅文,周伯平,王召钦,刘艳,李伟[10](2004)在《深圳地区4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深圳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深圳地区 4 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年龄、性别、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 =1.3∶ 1,平均30 .5岁。儿童发病率较低 ,且一般不转为重症 ;>4 5岁的中老年人易转为重症。具有传染性强 ,易家庭聚发及单位群发的流行病学特点。易重症化 (4 7.2 6 % ) ,病死率为 4 .3% ,易发生I型呼衰 (15 .2 %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热程平均 (9.0 7± 4 .2 3)d ,多为弛张热。重症患者热程长于普通患者。大多数患者均有呼吸道症状。胸片示肺部炎症改变出现时间多为发热后 3~ 4d ,持续时间平均 (16 .7± 10 .3)d。重症患者肺部炎症持续时间长于普通患者 (P <0 .0 5 ) ,易发生肺纤维化 (34.78% )。易发生肝功能损害。重症患者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 (P <0 .0 0 5 ) ,且损害程度较重。CD4 + /CD8+ 细胞计数入院时平均为 (17.9± 5 .6 ) % / (2 4 .2± 6 .5 ) % ,明显下降。重症患者CD4 + /CD8+ 细胞计数为 (12 .6± 4 .5 ) % / (19.6± 9.5 ) % ,下降更明显。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年龄、热程、肺部炎症持续时间、肝功能损害明显、CD4 + /CD8+ 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等可作为早期判断SARS患者重症化的指标。
二、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9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历程 |
第一节 初发阶段(2003年1月31日前) |
第二节 高发阶段(2003年2月1日~3月31日) |
第三节 控制阶段(2003年4月1日~30日) |
第四节 援外阶段(2003年5月1日~31日) |
第五节 基本胜利(2003年6月1日后) |
第二章 广州中医的集体记忆 |
第一节 “无畏”的记忆内涵 |
第二节 “团结”的记忆内涵 |
第三节 “奉献”的记忆内涵 |
第四节 “中医药自信”的记忆内涵 |
第三章 广州中医的个体记忆 |
第一节 “机遇”的记忆内涵 |
第二节 “温暖”的记忆内涵 |
第三节 “伤痛”的记忆内涵 |
第四节 “幕后英雄”的记忆内涵 |
第五节 “警觉”的记忆内涵 |
第四章 中医抗击“非典”的影响与意义 |
第一节 中医抗击“非典”对个人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 |
第三节 中医抗击“非典”的当代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附件 |
(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论文提纲范文)
1指南制订方法学 |
1.1组建指南制订小组 |
1.2指南的目标用户 |
1.3指南的目标人群 |
1.4快速评估利益冲突 |
1.5指南结构的确定 |
1.6证据来源与评价 |
1.6.1一般性说明 |
1.6.2检索资源 |
1.6.3本次疫情一手资料收集与汇总 |
1.7证据及推荐意见分级标准 |
1.8推荐意见确定 |
1.9指南撰写和发布 |
2流行病学特征 |
2.1爆发范围 |
2.2宿主 |
2.3传播途径 |
2.4病因学及发病机理 |
2.5分子流行病学 |
2.6潜伏期和感染期 |
2.7影响预后的因素 |
3疾病筛查及人群预防 |
3.1病例定义 |
3.1.1疑似病例 |
3.1.2确诊病例 |
3.1.3聚集性病例 |
3.1.4密切接触者 |
3.1.5可疑暴露者 |
3.2人员预防 |
3.2.1密切接触者及可疑暴露者 |
3.2.2疑似2019-nCoV感染患者 |
3.2.3出行人员 |
3.3口罩的使用[29] |
3.3.1口罩的类型及使用对象 |
3.3.2使用后口罩处理原则 |
3.3.3儿童佩戴口罩的标准 |
3.4药物预防 |
3.4.1疫苗研发 |
3.4.2单克隆抗体研发 |
3.4.3中医中药预防 |
4疾病诊断 |
4.1临床表现 |
4.2体格检查 |
4.3影像学检查 |
4.3.1 CT影像学检查(强推荐) |
4.3.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线数据分享 |
4.4鉴别诊断 |
4.5实验室检测技术 |
4.5.1血液学检查 |
4.5.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 |
4.5.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线数据分享 |
4.6其他早期诊断方法 |
5治疗 |
5.1治疗原则 |
5.2治疗方案 |
5.3药物治疗 |
5.3.1抗病毒药物治疗 |
5.3.2抗菌药物治疗 |
5.3.3激素治疗 |
5.3.4其他药物治疗 |
5.4中医中药治疗 |
5.4.1指导原则 |
5.4.2预防 |
5.4.3治疗[12] |
5.5重症病人治疗 |
5.5.1低氧性呼吸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救治 |
5.5.2感染性休克处理 |
5.6阶段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估 |
5.6.1撤离ECLS标准 |
5.6.2撤离有创呼吸标准 |
5.6.3转出ICU标准 |
5.7出院标准 |
6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7疾病护理 |
7.1居家隔离患者的护理 |
7.2普通住院患者的护理 |
7.2.1氧疗护理 |
7.2.2用药护理 |
7.2.3营养支持 |
7.2.4心理护理 |
7.3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
7.3.1病情监测 |
7.3.2序贯氧疗护理 |
7.3.3特殊治疗护理 |
7.3.4感染预防 |
7.3.5营养支持 |
7.3.6心理护理 |
8本指南的局限性 |
附件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案例分析 |
1病例救治经过 |
1.1患者入院经过 |
1.2患者在我院诊疗经过概述 |
2病例成功救治经验分享 |
2.1及时复查肺部影像学是病情评估必不可少的手段 |
2.2 ECMO的早期评估和运用是危重症病毒性肺炎的重要治疗手段 |
2.3抗凝的管理是ECMO正常运行的关键 |
2.4做好个人防护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保障 |
附件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救护经验与教训 |
1集中病例发现时应立刻响应医院应急方案,从组织、信息、流程、诊疗、救治、防控、保障等迅速反应 |
2标准预防原则,尤其是非隔离区域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保障 |
3对潜伏期患者要引起足够重视 |
4对医务人员防护及时充分必要的培训 |
5对患者要给予及时充分必要的科普 |
6保证后勤保障物资通道顺畅 |
7常规治疗 |
7.1氧疗 |
7.2抗病毒药物选择 |
7.3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案 |
7.4糖皮质激素 |
8疾病进展较快,密切观察、复查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
9疑似病人居家隔离 |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治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法确定 |
1.1 临床分期 |
1.1.1 三期法 |
1.1.2 四期法 |
1.2 辨证分型 |
2 重要治法 |
2.1 清热解毒 |
2.2 活血化瘀 |
2.3 益气养阴 |
3 展望 |
(7)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概述 |
二、SARS西医研究成果 |
1.病原学 |
2.流行病学 |
3.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
4.临床表现 |
5.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 |
6.西医治疗 |
三、中医对SARS的认识和防治 |
1.中医对SARS病名、病因、发病、病机、辩证等的认识 |
2.中医治疗SARS的研究状况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
二、临床研究结果 |
1.入院时中医辩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
2.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阶段SARS的近期疗效研究 |
3.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阶段SARS的远期随访研究 |
三、讨论 |
1.关于中医辩证的讨论 |
2.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讨论 |
3.关于近期疗效的讨论 |
4.关于远期疗效的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各种血气分析监测指标的变化 |
2.2 流行病学资料 |
2.3 外周血WBC计数 |
2.4 胸部X线 |
2.5 治疗及转归 |
3 讨论 |
(9)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论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二. 正文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三. 综述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 致谢 |
(10)深圳地区4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临床表现与预后 |
3 讨 论 |
四、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9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D]. 梁翘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气道治疗管理[J]. 徐文,周兵,韩德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04)
- [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J]. 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程虹,邓通,范逸品,方程,黄笛,黄璐琦,黄桥,韩勇,胡波,胡芬,李柄辉,李一荣,梁科,林丽开,罗丽莎,马晶,马琳璐,彭志勇,潘运宝,潘振宇,任学群,孙慧敏,王莹,王云云,翁鸿,韦超洁,吴东方,夏剑,熊勇,徐海波,姚晓梅,袁玉峰,叶太生,张笑春,张莹雯,张银高,张华敏,赵剡,赵明娟,訾豪,曾宪涛,王永炎,王行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 医学新知, 2020(01)
- [4]《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012年载文分析[J]. 吕小东,蔡蜀菁,周星,崔晓兰,李文慧.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12)
-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方案[A]. 钟南山. 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6
-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治法的研究进展[J]. 叶进,沈庆法,程磐基,陈圣敏,郭晶磊,杨雪军. 新中医, 2005(06)
- [7]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D]. 林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8]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J]. 何志捷,蒋龙元,黄子通,邓义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S1)
- [9]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研究[D]. 马文江. 浙江大学, 2004(03)
- [10]深圳地区4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分析[J]. 骆子义,袁静,胡毅文,周伯平,王召钦,刘艳,李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