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教学法探索

力学教学法探索

一、力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加瑞,雷华阳,刘景锦,冯双喜[1](2021)在《土力学课堂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土力学课堂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开展RBL、CBL及TBL与PBL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并积极利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广泛阅读土力学教材和相关书籍,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课程常讲常新;充分利用已有在线课程资源,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介绍土力学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杰出人物和土力学着名工程案例,有机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土力学教学。实验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将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性思维、OBE教育理念、大国工匠精神等引入实验教学;在实验课程之前,让学生观看土力学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实验视频,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上的虚拟仿真实验开展线上实验教学。通过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责任心强的全方位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

杜欣然[2](2021)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在高一力学教学上的有效整合》文中研究指明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主要的学习方式,二者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系统性知识,探究学习可以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两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各有优势和不足,在课堂中二者经常会结合使用。但在现今学校教育中接受与探究往往没有达到一个有效的结合,如课堂中教师“注入式”教学、教师过分干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形式化等情况。这些现象说明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很多时候并没有达到优势互补,因此如何使这两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最佳整合,对于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在高一力学教学中进行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有效整合,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互补,结合二者的优点,削弱不足,在保证系统性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又能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分为六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在物理上整合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设计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二、三部分为理论部分,首先对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效整合的理论基础,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等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为策略提出和实践部分,首先分析了在物理教学使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达到最佳整合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接着提出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在高一力学教学上的有效整合策略,主要分为四点:(1)立足教学内容,寻找接受与探究的最佳结合点策略;(2)基于学生情况,寻求接受与探究的平衡点策略;(3)注重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建构策略;(4)优化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策略。接着在实习学校选取实践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将以上四个策略应用于教学中;最后进行教学实践的数据分析,数据表明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在高一力学教学上的有效整合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有显着效果。第六部分对本次论文进行总结,希望论文提出的教学改进策略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并分析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张千帆,段林彤[3](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量子力学教学为例》文中提出量子力学教学在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体系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也是新工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量子力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以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同时要加强人文教育和科研引领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姚梦真[4](2021)在《试论美学视角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化育” ——以力学部分为例》文中指出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缓解中学生“物理恐惧”现象,响应“大美育”观念,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中学物理课程,将物理学作为美学客体,开发物理学中的美学元素,同时以提升物理教师美学素养为切入点,探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自然融入美育的教学模式。本文在美学、美育与心理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美育原理、美育心理学为指引,先通过文献研究理清了中西方美学、美育以及美育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物理美学与物理美育追本溯源。再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提出了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阐明了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其“情感性”、“过程性”、“自主自发性”三个特点,介绍了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两部分六阶段十一步骤的具体实施流程。两部分分别是课下教学准备与课上教学过程,在课下教学准备部分中,在物理教师提升美学素养阶段探讨了用美感的态度看物理、在实用的科学的态度下体会物理乐趣两种途径以提升物理教师对美的感受;在开发美学元素阶段界定了物理学中美学元素的基本内涵,规定了美学元素选取开发的原则以及应用的依据,例举了经典物理力学部分的美学元素;在设定观展目标阶段,提出了“以美启智”、“以美促劳”、“以美化德”三大类教学目标并进行细分阐述。在课上教学过程部分中,在“分享‘学习藏品’”这一阶段提出了教学过程优化、激发学生全身本质力量、适当加“丑”、调配“真善美”配比四条措施以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到美育化育,并提出了创设分享情境、阶梯式展现分享藏品、探究式分享互动三个具体实施步骤;在晋升“新收藏家”阶段提出了学生自主回味欣赏和学生交流分享两个步骤;最后是评价学习效果阶段,该阶段直接反馈于后期课下教学准备部分。通过对中学生以及教师进行问卷访谈,了解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以及中学物理教学中美育融合情况。基于所得情况,设计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学生的物理兴趣与物理选考态度的转变结果表明,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动机。论文最后对本研究做了总结与反思,通过对学生选考物理的态度,以及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表明,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美育融入物理教学,对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美学之精深、物理美育化育之任重道远。

吴昊[5](2020)在《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Problem-based learning(缩写为PBL)意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认为,物理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动手实验,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建立新模型,最后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的科学。同时《新课标》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以下简称解读)进一步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和基本理念做了解读,强调通过问题解读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并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论文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构建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设计以新课标为背景的PBL教学模式,并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后,对实施PBL教学模式班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检验PBL教学模式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整理分析访谈结果,总结出PBL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以及影响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并提出教学建议。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在分析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明确研究意义,阐述研究思路。第二章对论题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论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理清PBL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章首先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构建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然后对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以新课标为背景的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最后,对新课标背景下PBL教学模式进行要素分析。第四章为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的过程。在对PBL教学模式实践前期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动量和动量定理三节课的教学实践,并对实践过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地阐述。第五章为实践结果与分析。教学实践后,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分析,发现PBL教学模式基本落实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而且采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增强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同时发现分组的方式、提问的方式、问题的设计、教师课前的准备、课时的安排五个因素制约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第六章对本论文进行总结。作者对学生提出的教学建议是:课前认真准备尝试提出待解决的问题,课堂上积极发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教师的建议是:合理安排课时,精心设置问题,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应对课堂学生随机提问,尝试多样化分组。

黄思思[6](2020)在《思维导图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一力学知识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石,然而由于“力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不少概念和规律高度抽象,力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密切、复杂多变”等原因,刚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一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发散思维工具和知识表征工具,主张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来表述抽象的观点和思维过程,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和复杂多变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由此,我们设想,在高一力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应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围绕“在高一力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采用文献调研法、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等方法,开展一系列较深入的研究。首先,我们通过查阅并分析与思维导图相关的文献资料等途径,扎实学习了与思维导图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明确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国内外研究动向,奠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我们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和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五个策略,即:(1)在学生笔记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2)在教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3)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4)在课后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5)在教学评价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随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和课题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五个典型的高一力学教学案例,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此外,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在实验前后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的转变,以及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并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反馈和总结。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的结论:(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对高中物理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有着一定的优化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希望我们的探索与研究,能为高中物理教学添砖加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郑思琦[7](2020)在《基于无边界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同时也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电磁学、热学、近代物理等部分的学习都要以力学知识为铺垫。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就是从力学开始的,本模块贯穿整个中学物理学习。然而,目前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比较匮乏、学习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密切,而无边界学习着眼于打破学习边界,强调多元、自由与自主。因此,研究无边界学习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合理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以苏州市某四星级高中的高一学生以及部分苏州市高中物理教师为样本,调查当前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现状,总结高中物理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分析高中力学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近十年高考中力学知识的命题特点与所占分值。针对高中物理力学教与学的特点与所存在的弊端提出基于无边界学习的教学策略,选取力学中的典型课程编写教学设计。本研究表明,当前高中物理力学教学存在师生关系较为传统单一、学习内容连贯性与整体性不足、学习时空存在局限性、学习评价较为重视学业成绩等特点,而无边界学习理论强调要打破师生关系、教学时空、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边界,让教与学变得更加自由自主,灵活高效。因此,无边界学习应用于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是有其可行性的。

靳取[8](2020)在《高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育者们不断追求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于教学的有效性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必要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学习阶段学生首先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力学中渗透着的许多思维方法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过程的始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达到力学的有效教学,能够坚定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国家科技人才培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高中物理力学内容,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首先,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对本文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整体的把握,并对本文涉及的有效教学概念和标准进行了界定,对本文所应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编制和发放《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以及对高中物理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从高中物理力学概念规律课、习题课、实验课、复习课以及试卷讲评课五个维度进行调查,并通过总结和分析调查结果,了解目前高中物理力学学习和教学现状,寻找影响高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其次,针对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教育实践经验与相关文献的深度研究,就以上不同课型分别提出有效解决策略。再次,在教育实践中应用所述策略,并以概念课和习题课为例,设计出两个具体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并反思,期望能够为一线物理力学教学提供参考价值。最后,对本文研究内容及结论做出总结和展望,并反思不足之处。

王玲[9](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和应用研究 ——以力学为例》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力学为例,从核心素养视角探究高中物理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在微课设计部分,展示基于问卷调查和核心素养的力学微课案例。在微课应用部分,采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微课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力学系列微课能辅助学生学习并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学困生可以利用微课查漏补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上来不及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学优生利用微课可以巩固拓展,进而主动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制作的微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求知欲。通过微课的介入,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微课可以辅助学生理解物理情境,进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微课辅助物理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提高物理核心素养的过程。本文包括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该部分在分析选题背景和微课和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现状基础上,提出微课和核心素养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二章为理论概述。该部分阐述微课和核心素养的相关定义及其理论依据。第三章为微课设计部分。该部分在对高中力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基于问卷调查的学情分析基础上,从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编写解说词和用Camtasia Studio 8制作微课四个主要步骤对微课进行设计,最后展示基于问卷调查和核心素养的力学微课案例,即物理概念微课《超重与失重》、物理规律微课《系统机械能守恒》和物理实验微课《平抛运动分运动的特点》。第四章为微课应用部分。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精选力学概念、力学规律和力学实验内容录制成力学系列微课。以江苏省滨海中学2018级14班和2018级18班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比实验教学研究。最后采用力学阶段性测验的评价方式对两个班的学习效果比较分析。第五章为结论和展望部分。

邱述金[10](2019)在《工科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新方法研究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工科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山西农业大学与国外渥太华大学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环节的异同,对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新方法进行探索,明确理论力学课程在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地位,利于提高工科教学质量,对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二、力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力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土力学课堂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力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 广泛阅读土力学教材和书籍
    (三)积极利用土力学在线课程资源
    (四)将课程思政融入土力学教学
二、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 充分利用土力学实验在线课程资源
    (三) 充分利用土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三、 结语
    (1)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充分利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资源。
    (3)将课程思政融入土力学教学。

(2)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在高一力学教学上的有效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接受学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2.2 探究学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2.3 接受与探究结合学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
    2.1 接受学习的概念
        2.1.1 接受学习的定义
        2.1.2 接受学习的特点
    2.2 探究学习的概念
        2.2.1 探究学习的定义
        2.2.2 探究学习的特点
    2.3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比较
        2.3.1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区别
        2.3.2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联系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 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4章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在高一力学教学上的有效整合策略
    4.1 立足教学内容,寻找接受与探究的最佳结合点策略
        4.1.1 根据知识分类的不同选择接受与探究的比例
        4.1.2 根据知识的学科地位调整接受与探究的比例
    4.2 基于学生情况,寻求接受与探究的平衡点策略
        4.2.1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教学方式
        4.2.2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调整教学方式
        4.2.3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教学安排
    4.3 注重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建构策略
    4.4 优化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策略
        4.4.1 用局部探究代替全面探究
        4.4.2 多用问题链启发式探究
        4.4.3 设置“实验窗”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实践过程
        5.1.1 实践目的及原则
        5.1.2 实践对象及过程
        5.1.3 实践工具
    5.2 案例设计
        5.2.1 《自由落体运动》案例分析
        5.2.2 《力和重力》案例分析
        5.2.3 《牛顿第三定律》案例分析
    5.3 实践结果与数据分析
        5.3.1 物理成绩数据分析
        5.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问卷调查表(教师版)
附录 B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问卷调查表(学生版)
附录 C 高中物理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
附录 D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实验班)
附录 E 《力和重力》教学设计(实验班)
附录 F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实验班)
致谢

(3)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量子力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瞄准科技发展前沿,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二)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关联性
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一)启发式教学
    (二)互动式教学
    (三)探究式教学
三、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建立网络平台
    (二)构建物理图像
    (三)推行网络教学
四、加强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加强人文教育
    (二)增强爱国情怀
    (三)培养哲学思维
    (四)弘扬探索精神
五、坚持以科研引领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一)全体学生普遍研究
    (二)优秀学生重点研究
结 语

(4)试论美学视角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化育” ——以力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素质教育的要求
        1.1.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科学教育的要求
        1.1.4 时代发展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2 章 理论基础
    2.1 物理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美学支持
        2.1.1 西方美学的源流
        2.1.2 中国美学源流
        2.1.3 美的本质与客体
        2.1.4 美感
    2.2 物理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美育理论支持
        2.2.1 中西方美育思想源流
        2.2.2 美育的特点
        2.2.3 美育的原则
    2.3 物理教学中融入美育的心理学支持
        2.3.1 美育心理学
    2.4 经典力学的体系结构
        2.4.1 经典力学体系发展
        2.4.2 高中力学体系结构
第 3 章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
    3.1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内涵
    3.2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特点
    3.3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3.3.1 提升美学素养
        3.3.2 开发美学元素(以力学部分为例)
        3.3.3 设定“观展”目标
        3.3.4 分享“学习藏品”
        3.3.5 晋升“新收藏家”
        3.3.6 评价学习效果
第4 章 中学物理教学中美育融合现状研究
    4.1 中学生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
        4.1.1 问卷设计与实施
        4.1.2 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结果
        4.1.3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结果
        4.1.4 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结果分析
    4.2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美育现状教师访谈
        4.2.1 访谈的目的与意义
        4.2.2 访谈的内容及分析
第5 章 高中力学教学中美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5.1 高中力学教学中“美育化育”教学案例设计
        5.1.1 《珠峰测量背后的秘密——自由落体运动》“美育化育”教学设计
        5.1.2 《惯性系统的根基——牛顿第一定律》美育化育教学设计
    5.2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5.2.1 学生对物理选考态度对比
        5.2.2 学生的物理兴趣对比
第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中美育融合现状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
致谢

(5)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第一节 PBL的含义
    第二节 PBL教学模式的含义
    第三节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研究综述
    第四节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研究综述
    第五节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研究综述
    第六节 PBL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研究综述
    第七节 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综述
    第八节 小结
第三章 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
    第一节 新课标背景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 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 以新课标为背景的PBL教学模式的要素分析
    第四节 新课标下物理课堂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
第四章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实践探索
    第一节 实践前期条件分析-
    第二节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平抛运动教学实践过程
    第三节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圆周运动教学实践过程
第五章 实践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学生访谈目标
    第二节 访谈提纲的设计思路
    第三节 教师访谈情况介绍
    第四节 访谈的实施
    第五节 访谈结果的分析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附录二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附录三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 教师访谈实录
附录六 学生访谈实录
附录七 教学实践过程
致谢

(6)思维导图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与教育
        1.1.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1.1.3 物理与信息技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思维导图研究的核心领域
    2.2 研究思维导图的反思与展望
    2.3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
第3章 思维导图相关理论研究
    3.1 思维导图的内涵
    3.2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
    3.3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2 知识可视化理论
        3.3.3 信息加工理论
    3.4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第4章 思维导图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4.1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内容的特点
    4.2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4.2.1 在学生笔记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2.2 在教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2.3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2.4 在课后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2.5 在教学评价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3 思维导图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4.3.1 在学生笔记中应用思维导图
        4.3.2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
        4.3.3 思维导图应用于概念教学—以静摩擦力知识点为例
        4.3.4 思维导图应用于规律教学—以超重、失重知识点为例
        4.3.5 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第5章 实验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方案
        5.1.3 研究过程
        5.1.4 问卷的设计
        5.1.5 问卷的信度
    5.2 研究实施
    5.3 研究结果分析
        5.3.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3.2 思维导图的教学评价分析
        5.3.3 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5.3.4 教师访谈分析
    5.4 研究总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的结论
        6.1.2 研究的不足
        6.1.3 研究建议
    6.2 反思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思维导图教学评价体系表
附录3 高一学生前测和后测成绩统计表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无边界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无边界学习研究现状
        1.2.2 国内无边界学习研究现状
        1.2.3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无边界学习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螺旋式课程理论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1.4 学习迁移理论
        2.1.5 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理论
        2.1.6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2 高中生个性心理特征
    2.3 无边界学习以及物理无边界学习的概念界定
第三章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
        3.2.2 问卷调查的对象
        3.2.3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3.3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3.1 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3.2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3.3 当前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梳理
    4.1 力学知识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4.2 力学知识论析
    4.3 高考中力学知识考察情况
第五章 基于无边界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
    5.1 学习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模糊
        5.1.1 分组交流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5.1.2 重视实验探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5.2 打破时空的限制
        5.2.1 设置预习任务,丰富课外学习时间
        5.2.2 设计课后问题,提高物理应用能力
    5.3 突破学段的界限
        5.3.1 联系初中物理,顺利完成思维过渡
        5.3.2 拓展大学物理,合理渗透高阶知识
    5.4 模糊学科界限
    5.5 目标评价的多元化
第六章 基于无边界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6.1 无边界学习理论应用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6.2 无边界学习理论应用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7.1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7.2 基于无边界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二: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三: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教师问卷)
    附录四: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结果(学生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高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概况
        1.3.2 国内有效教学研究概况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理论综述
    2.1 有效教学
        2.1.1 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
        2.1.2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评价
    2.2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2.2.3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2.3 高中物理力学教材分析
3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和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与方法
    3.3 问卷设计与实施
    3.4 调查结果分析
        3.4.1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4.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4.3 调查总结
4 高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
    4.1 高中物理力学概念规律课有效教学策略
        4.1.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4.1.2 思维加工理解知识
        4.1.3 巩固延伸应用知识
    4.2 高中物理力学习题课有效教学策略
        4.2.1 了解认知精设习题
        4.2.2 有效归因辨析纠误
        4.2.3 注重方法授之以渔
    4.3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
        4.3.1 设计演示实验、调控引导学生
        4.3.2 组织探究实验、教师指导纠错
        4.3.3 精设实验习题、培养探究能力
    4.4 高中物理力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4.4.1 建立体系有效复习
        4.4.2 设置测试查缺补漏
        4.4.3 巧设习题综合分析
    4.5 高中物理力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教学策略
        4.5.1 及时反馈设计课堂
        4.5.2 开阔思路规范答题
        4.5.3 以情优教培养兴趣
5 高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案例
    5.1 概念课教学案例分析——以《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为例
        5.1.1 学习者分析
        5.1.2 教学准备
        5.1.3 教学过程
        5.1.4 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5.2 习题课教学案例分析——应用整体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5.2.1 学习者分析
        5.2.2 教学准备
        5.2.3 教学过程
        5.2.4 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和应用研究 ——以力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1.1.2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国际化趋势
        1.1.3 核心素养与物理微课的相互促进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微课研究现状
        1.2.2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2.3 核心素养视域下微课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核心素养
        2.1.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1.2 物理核心素养
    2.2 微课
        2.2.1 微课的内涵
        2.2.2 微课的特点
        2.2.3 微课的类型
    2.3 微课的理论基础
        2.3.1 认知负荷理论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 掌握学习理论
第3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力学微课设计与制作
    3.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力学微课设计分析
        3.1.1 高中力学教学目标分析
        3.1.2 高中力学教学内容分析
        3.1.3 基于问卷调查的学生分析
    3.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力学微课制作流程
        3.2.1 写微教学设计
        3.2.2 制作录屏课件
        3.2.3 设计微课脚本
        3.2.4 录制微课视频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微课应用研究
    4.1 微课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4.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力学微课案例
        4.2.1 物理概念微课
        4.2.2 物理规律微课
        4.2.3 物理实验微课
    4.3 微课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10)工科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新方法研究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国内外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现状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讲重点,避重复
    (二)重应用,少推导
    (三)增习题,改作业
四教学新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一)课程体系优化
    (二)以学生为中心
    (三)理论结合实践
    (四)综合考核
五结语

四、力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力学课堂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加瑞,雷华阳,刘景锦,冯双喜. 高等建筑教育, 2021(06)
  • [2]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在高一力学教学上的有效整合[D]. 杜欣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量子力学教学为例[J]. 张千帆,段林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2)
  • [4]试论美学视角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化育” ——以力学部分为例[D]. 姚梦真.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D]. 吴昊.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思维导图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思思.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7]基于无边界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研究[D]. 郑思琦. 苏州大学, 2020(02)
  • [8]高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靳取.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和应用研究 ——以力学为例[D]. 王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工科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新方法研究与探索[J]. 邱述金. 教育现代化, 2019(71)

标签:;  ;  ;  ;  ;  

力学教学法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