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信息网络环境的危险品物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宗文锦[1](2021)在《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危化品是指具有毒害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中的一种或多种性质,并且会对人体、设施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危化品种类繁多,不同危化品的存储管理要求千差万别,给其精准管控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危化品进行精准管控,以防事故发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危化品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项目结合企业实际应用需要,利用传感器、RFID、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一种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实现了危化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精准管控。论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从危化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出发,分析危化品事故的主要诱因及关键控制要素,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需求分析,并结合管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风险防范要求,完成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的功能模块化设计。系统功能实现依托于上位机工控软件和下位机执行硬件,从现有的仓储管理模式中筛选合适的管理方案和技术手段,以C/S架构为基础,设计系统的软硬件总体架构。2.从可行性和经济性两个角度出发,完成方案设计和硬件选型。上位机以Android工控机为主控制器,连接IC读卡器和电子称;下位机以STM32芯片为核心,设计嵌入式控制模块,板载多路GPIO,对外提供RS485接口、A/D接口和USART串口;引入无接触式自动识别的超高频RFID技术,组合SHT20温湿度模块、TGS2602气体浓度模块、电源监测模块、防爆风机及多个开关动作执行单元;完成下位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协议设计和下位机的软件开发;实现系统全要素(危化品存储状态、存储环境、人员等)信息感知和管控。3.以数据完备性和界面友好性为出发点,在Android平台上构建系统数据库,并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基于MVC的软件开发框架,结合系统数据管理要求分析数据实体、设计数据表,并在SQLite数据库中完成初始化;根据UI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筛选合适的组件、控件和布局方式;应用XML文件和Java代码两种方式实现界面动态功能;实现业务层与数据层、视图层的解耦。4.以危化品管控的安全性和系统功能的全面性为出发点,开发上位机工控软件。研究危化品的跟踪监管业务流程、分析系统风险产生的节点,确定各功能模块的业务逻辑;根据管控要求,将系统业务分解为主体业务和基础业务;在Android工控平台上,采用Java语言创建各业务线程类,完成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经测试,开发的系统可实现实验室暂存库房危化品的精准管控,并已在多家科研院所成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功能完备、运行平稳。
邓思琪[2](2018)在《基于风险控制的危险品多式联运网络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危险品行业也受着极大的利益驱使。仅2017年,我国危险品全行业货运量就超过了16亿吨,危险品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危险品产销地分离性较高的特性。在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需求下,更倾向于采用多式联运的运输手段。为有效优化危险品多式联运问题,本文首先从与实际联合较为紧密的危险品风险控制问题为切入点。选取13类主要影响因素构建解释结构模型,归纳总结当前危险品物流管理存在的缺陷与相关建议,提出应从网络规划出发进行联合决策和物流监管。同时,列举出当前危险品网络规划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类管制模式。其中双层规划模式可以很好的描述危险品运输中的主从关系,在兼顾网络总风险的同时考虑运输成本,因此选取该模式为本文的基础网络规划结构。并且通过KKT条件对所构建的双层规划模型进行合理改写,使用CPLEX进行管制模式的算例对比验证其优势。其后,将该模型结构从单一运输模式下延展至多式联运情形下进行研究。在风险分析方面,通过对多式联运特性的分析,建立带运输方式修正系数的运输风险和转运风险两种度量模型。在模型构建与求解方面,建立考虑容量约束的危险品多式联运模型后,利用NSGA-Ⅱ算法进行算例求解验证,证明在多式联运情形下双层规划模式相比于其他管控模式同样有较好的效果。最后,针对先前模型运算结果中风险分布较为集中,同时无法准确描述上层决策者风险偏好的劣势,引入风险公平性概念。为充分贴合危险品多式联运跨区域、需转运的运输特点,分别考虑加入区域风险公平性和中转公平性,构建上层结构为多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并使用MATLAB进行模型求解,对比分析三类模型的优劣。验证发现,考虑风险公平性后可以较好的解决原模型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政府的管控策略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王凯[3](2018)在《基于数学规划的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建模》文中研究说明危险品是一类具有危险性质的物品。在危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对生命财产、周围环境和企业利益造成损害。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危险品在工业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需求量不断上升,所带来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危险品的储运事故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上升的趋势,给相关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危险品的储运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几年,随着危险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大型的危险品物流周转集散地,可能造成的风险更是不容忽视。因此,科学合理的对危险品物流中心进行选址规划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数学模型在选址中的应用以及LINGO软件在求解模型上的作用;通过结合我国危险品物流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确定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给出科学合理的选址方法。选址从成本、风险和风险公平性这三个目标综合分析,建立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给出合理的选址模型求解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解决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的可行性。
阳明霞[4](2017)在《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品物流监控系统构建研究》文中认为为避免危险品物流恶性事故发生,文中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出一套危险品物流监控系统框架。该系统能自动获取危险品物流环节的环境信息和位置信息,具备各类信息的存储查询功能,并能自动控制相应的联动设备,实现危险品物流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王丞昊明[5](2014)在《中国危险品物流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危险品物流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为特殊的行业特性。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危险品生产与物流量急剧增加,中国的危险品物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实践上,由于众多因素限制,发展水平落后于普通货物物流,存在着众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危险品物流事故时有发生,且事故频率越来越高,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危险品物流监管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未来,中国的危险品物流仍将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运作管理。有关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研究,国外累积了诸多经验和成果。本文基于对中国危险品物流管理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危险品物流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中国危险品物流管理的一些对策。
刘淑凤[6](2014)在《内贸集装箱危险监管系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集装箱危险品海上运输及管理是海洋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海上航行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海上安全是和谐口岸、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集装箱危险品运输整个作业环节涉及货主、货代、船代、场站、码头等部门,环节众多,作业复杂;部分货主法律意识淡薄、对危险货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航线途径港口缺乏危险货物装卸资质;航运企业对危险货物运输以赌为主的做法以及内贸集装箱进出港过程存在监管真空地带。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整个危险品运输的安全体系是以如实申报为基础。从实际操作来看,内贸集装箱运输多属于门到门,在发货人和收货人达成默契的前提下,货主或托运人很容易冒险谎报、瞒报,且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发现,增大了运输的危险性。目前,海事管理机构针对内贸集装箱危险货物瞒报运输的查处手段盲目、滞后、被动、单一,一是通过大批量的开箱查验,以期查处瞒报违法行为,大批量的开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船公司的生产作业,二是靠海事管理机构接收举报信息被动查处。因此研发出一套高效的内贸集装箱监管系统显得非常必要。文章以青岛海事局前湾海事处远程监平台应用为依托,对青岛前湾港内贸集装箱危险品监管系统,基于多方协同的内贸集装箱危险品物流监管新模式进行了研究,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内贸集装箱危险品物流电子信息集成和业务网络化监管,实现了对内贸集装箱危险品查验、放行、监控的统一管理,提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增强了危险品的监管力度。
赵艳君[7](2014)在《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石化产业高速发展,危险品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部分,危险品物流随之成长起来,社会各界对危险品物流也越来越关注。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青岛董家口港的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该港口由青岛港口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并负责建设,位于青岛胶南市南部,未来将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腹地物资运输和临港产业开发的大型综合性港区,其主要经营项目为大宗散货、液体化工品及杂货运输。其中危险品运输将占据了非常大的运输比重。目前,董家口港正处于建设之中,现运营的危险品主要是煤炭与液化天然气。本文运用文献索引、现场调研、事故分析等方法,从人、物、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影响因素,主要是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信息技术水平、监督审查、事故应急、物流操作流程。然后结合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目标、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以及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安全培训体系、危险品物流管理系统、监督审查体系、事故预防及应急程序、事故调查和改进程序。最后为了保障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并严格执行,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张宝[8](2013)在《新奥集团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及物流网络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奥集团是国内甲醇及粗煤气衍生品等化学危险品生产、销售、运输的主要企业之一,但是物流中心如何选址,如何构建物流网络,是目前新奥集团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作者用两年的时间,对我国沿海地区20余个大型码头、港口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内蒙古、山东、河北、东北地区,走访物流企业和化学品用户,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并收集整理了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危险品业务实际,联系相关理论以及行业前辈的成功经验,提出新奥集团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的选址准则和具体的实施步骤、方法。在物流网络构建方面,首先,梳理出化学危险品物流网络的构建方法和理论依据。其次,运用两阶段分析法对新奥集团的化学危险品物流网络进行规划。第一阶段主要是界定物流中心、库存量、运输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案,弥补了以往单一目标规划的缺点,使物流网络构建更全面,更具体;第二阶段主要是对拟定的方案进行评估,确定评估准则,采用层级分析法(AHP)进行准则之间的权证分析,求得总评估值,以方便对各准则进行排序,其间还在集团内部和外部客户范围内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并做实证分析。
桑琮辉[9](2012)在《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SWOT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危险品物流企业逐渐呈现出合作化和专业化的趋势。随着危险品物流行业竞争的逐步加剧,单个企业面对市场机遇难以实现快捷响应,需要通过整合外部资源来完善自身能力。而虚拟企业作为企业间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我国危险品物流企业把握市场机遇的现实选择。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阐述,并分析了虚拟企业的特点、基本理论和危险品物流的特点和现状。讨论了危险品物流行业虚拟化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概念,并对其涵义及特征进行论述,从层次结构和组织结构两方面构建了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结构模型;从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提出组建三阶段模型,并结合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对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组建进行竞争合作博弈分析,提出了组建博弈模型。运用SWOT分析法对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模式进行优劣分析,在对内部环境中优势和劣势的因素以及外部环境中机会与威胁的因素分析后,引入了优序矩阵分析、关键要素协同和战略分析雷达图的分析方法,得出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模式优化的战略重点是WO战略,即着重把握危险品物流行业的机遇,并对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模式的内在劣势进行优化,并依此提出优化策略。文章的最后,结合兰州石化物流分公司的虚拟企业组建分析来验证文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意义。
储徐明[10](2011)在《鄂尔多斯煤化工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鄂尔多斯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煤化工产品物流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如何提高煤化工产品物流效率和物流安全水平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鄂尔多斯市煤化工物流业经营基本属于粗放的、分散的、单一的和一对一的运作模式,解决鄂尔多斯煤化工产品物流问题的关键是要积极已经引进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煤化工产品物流的“网络化、专业化运作”,而这需要物流的信息化来支撑。因此,有必要建立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本文以促进鄂尔多斯煤化工产品物流的“网络化、专业化运作”为目标,基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展开了对鄂尔多斯市煤化工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首先分析了鄂尔多斯煤化工产品物流的现状,并从新型煤化工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角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煤化工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以鄂尔多斯煤化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例,对其业务流程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煤化工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图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二、基于信息网络环境的危险品物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信息网络环境的危险品物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仓储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2 危化品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系统需求及功能分析 |
2.2.1 系统基本需求 |
2.2.2 系统功能详解 |
2.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3.1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
2.3.2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系统硬件选型及模块设计 |
3.2.1 人机交互设备 |
3.2.2 嵌入式控制模块 |
3.2.3 超高频RFID模块 |
3.2.4 传感采集模块 |
3.2.5 系统其他硬件及整体结构 |
3.3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3.3.1 握手协议设计 |
3.3.2 嵌入式模块软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2.1 危化品试剂管理表 |
4.2.2 系统用户管理表 |
4.2.3 存储柜内环境信息表 |
4.2.4 操作记录表 |
4.2.5 预警信息表 |
4.2.6 存储柜管理表 |
4.2.7 其他信息管理表 |
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
4.3.1 界面布局 |
4.3.2 核心组件 |
4.3.3 UI控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业务开发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主体业务模块 |
5.2.1 用户身份验证业务 |
5.2.2 标签读取与处理业务 |
5.2.3 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业务 |
5.2.4 危化品称重与报废业务 |
5.3 基础业务模块 |
5.3.1 系统注册业务 |
5.3.2 系统配置业务 |
5.3.3 系统预警业务 |
5.3.4 信息查询业务 |
5.3.5 WEB通信业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测试 |
6.1 引言 |
6.2 模块化测试 |
6.2.1 系统注册功能测试 |
6.2.2 入库和报废功能测试 |
6.2.3 取用和归还功能测试 |
6.2.4 系统配置功能测试 |
6.2.5 其他功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基于风险控制的危险品多式联运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危险品物流管理 |
1.1.2 危险品多式联运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风险分析概述 |
2.1.1 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
2.1.2 风险度量模型综述 |
2.2 网络优化概述 |
2.2.1 网络优化研究现状 |
2.2.2 双层规划模型综述 |
2.3 多式联运概述 |
2.4 风险公平性概述 |
2.4.1 风险公平性研究现状 |
2.4.2 风险公平性度量模型综述 |
2.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危险品物流管理策略及管制模型 |
3.1 危险品物流管理策略 |
3.1.1 危险品物流管理解释结构模型 |
3.1.2 危险品物流管理缺陷 |
3.1.3 危险品物流管理策略 |
3.2 危险品管制模式及双层规划模型 |
3.2.1 危险品管制模式 |
3.2.2 问题描述 |
3.2.3 双层规划模型建立 |
3.3 双层规划模型求解 |
3.3.1 KKT条件 |
3.3.2 双层规划模型改写 |
3.4 管制模式算例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考虑容量约束的危险品多式联运网络优化 |
4.1 危险品多式联运风险分析 |
4.1.1 危险品多式联运风险定义 |
4.1.2 危险品运输风险模型 |
4.1.3 危险品转运风险模型 |
4.2 考虑容量约束的危险品多式联运模型 |
4.4.1 问题描述 |
4.4.2 模型假设 |
4.4.3 中转节点变形 |
4.4.4 多式联运模型建立 |
4.3 危险品多式联运模型求解 |
4.3.1 Pareto支配关系 |
4.3.2 Pareto最优解定义 |
4.3.3 NSGA-Ⅱ算法 |
4.4 算例实证 |
4.4.1 无管制/过度管制模式 |
4.4.2 考虑容量约束的双层规划模式 |
4.4.3 三类管制模式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考虑风险公平性的危险品多式联运网络优化 |
5.1 危险品风险公平性 |
5.1.1 风险公平性定义 |
5.1.2 区域风险公平性 |
5.1.3 中转风险公平性 |
5.2 考虑风险公平性的危险品多式联运模型 |
5.2.1 问题描述 |
5.2.2 模型假设 |
5.2.3 风险公平性模型建立 |
5.3 双层多目标模型求解 |
5.4 算例实证 |
5.4.1 考虑区域风险公平情形 |
5.4.2 考虑中转风险公平情形 |
5.4.3 三类模型求解对比及政策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第四章运算数据 |
附录2 第五章运算数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基于数学规划的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现状 |
1.3 软件平台LINGO11.0 简介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物流中心选址相关理论概述 |
2.1 物流中心概述 |
2.1.1 物流中心概念 |
2.1.2 物流中心功能 |
2.1.3 物流中心的类型 |
2.2 物流中心选址概述 |
2.2.1 物流中心选址的原则分析 |
2.2.2 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
2.2.3 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简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危险品物流概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危险品介绍 |
3.1.1 危险品简介及分类 |
3.1.2 危险品储运相关规定介绍 |
3.1.3 我国危险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 危险品物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危险品物流的影响因素 |
3.2.2 危险品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危险品物流中心相关概念及选址方法 |
4.1 危险品物流中心的概念 |
4.2 危险品物流中心的特殊性 |
4.3 危险品物流中心的功能与运作模式 |
4.4 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方法及一般程序 |
4.4.1 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方法 |
4.4.2 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一般程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规划建模 |
5.1 模型说明 |
5.1.1 模型目标 |
5.1.2 模型假设 |
5.2 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建模 |
5.2.1 确定模型目标 |
5.2.2 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建模 |
5.3 模型求解及算例分析 |
5.3.1 模型求解 |
5.3.2 算例分析 |
5.3.3 与一般传统选址方法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难点 |
6.2.1 创新之处 |
6.2.2 研究难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程序部分 |
附录二:运行结果 |
(4)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品物流监控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危险品物流监控系统的功能 |
3 危险品物流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 |
3.1 仓库监控子系统 |
3.2 车载监控子系统 |
3.3 远程监控中心 |
4 结束语 |
(5)中国危险品物流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危险品行业概述 |
2.1 危险品行业的定义 |
2.2 危险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
2.2.1 中国危险品行业发展现状 |
2.2.2 国际危险品行业发展现状 |
2.2.3 危险品行业发展趋势 |
第3章 危险化学品物流概述 |
3.1 危险化学品物流的概念 |
3.2 中国危险品物流市场分析 |
3.2.1 危险品物流行业市场分析 |
3.2.2 危险品物流发展的有利环境基础 |
3.2.3 危险品物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表现 |
3.3 危险化学品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4章 危险品物流管理研究 |
4.1 危险品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
4.1.1 国际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现状 |
4.1.2 中国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现状 |
4.2 中国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原因 |
4.3 中国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策略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内贸集装箱危险监管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的必要性及意义 |
1.3 项目主要内容 |
1.3.1 构建内贸集装箱危险品监管电子信息集成 |
1.3.2 构建多层技术架构为支撑的服务模式和解决方案 |
1.3.3 实现基于多方协同的内贸集装箱危险品物流监管新模式 |
1.3.4 船舶(作业)信息、危险品库信息动态展现 |
1.3.5 实现内贸集装箱危险品计算机自动瞒报检查 |
1.3.6 实现内贸集装箱危险品积载隔离计算机智能检查 |
第2章 项目技术路线 |
2.1 多源异构信息集成技术 |
2.2 面向服务(SOA)系统架构技术 |
2.3 物流资源优化整合模式和业务协同技术 |
第3章 总体方案及功能 |
3.1 总体目标 |
3.2 建设原则 |
3.2.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
3.2.2 先分散、后集成 |
3.2.3 资源共享、注重实效 |
3.2.4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
3.2.5 业务协同、实现共赢 |
3.2.6 建设改造并举 |
3.2.7 个性共性兼顾 |
3.3 主要业务流程 |
3.4 系统技术架构 |
3.4.1 平台基础层 |
3.4.2 服务支持层 |
3.4.3 数据交换层 |
3.4.4 应用扩展层 |
3.4.5 门户服务层 |
3.5 基础网络环境建设 |
3.6 安全保障系统策略建设 |
第4章 应用系统建设介绍 |
4.1 船舶动态监控系统 |
4.1.1 航线及挂港资料 |
4.1.2 船舶综合信息管理 |
4.1.3 船舶作业统计 |
4.1.4 QQCTU在港船舶监控 |
4.2 QQCTU危险货物瞒报系统 |
4.2.1 QQCTU危险品箱动态 |
4.3 内贸集装箱货物监管 |
4.3.1 码头堆场内贸集装箱监控 |
4.3.2 码头堆场内贸集装箱瞒报检查 |
4.3.3 船公司申报装卸船信息瞒报检查 |
4.3.4 海事查验放行 |
4.4 危险货物事故应急辅助 |
4.4.1 应急处理方案 |
4.4.2 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教育 |
4.4.3 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
4.4.4 危险品厂家备案信息 |
第5章 项目主要创新点 |
5.1 依托信息平台,实现海事监管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
5.2 构建基于多方协同的内贸集装箱危险品物流监管新模式 |
5.3 引入计算机辅助系统,解决瞒报检查、积载隔离检查瓶颈 |
5.4 形成以分布式技术架构为支撑的内贸集装箱危险品监管集成信息服务模式和解决方案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港口危险品物流管理概述 |
2.1 危险品的相关理论 |
2.1.1 危险品的概念 |
2.1.2 危险品的基本分类 |
2.2.危险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
2.2.1 我国危险品物流的发展现状 |
2.2.2 世界危险品物流发展趋势 |
2.3 国内典型港口经验借鉴 |
2.3.1 国内典型港口介绍 |
2.3.2 国内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章 董家口港发展现状 |
3.1 董家口港简介 |
3.2 董家口港建设现状 |
3.3 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现状 |
3.3.1 现运营危险品 |
3.3.2 物流管理流程 |
第4章 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
4.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分析 |
4.2 运营危险品的分析 |
4.3 危险品包装和标志的分析 |
4.4 危险品仓储过程的分析 |
4.5 危险品装卸运输过程的分析 |
4.6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第5章 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
5.1.董家口港危险品管理的目标 |
5.2.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 |
5.2.1 组织结构 |
5.2.2 安全培训体系 |
5.2.3 危险品物流信息系统 |
5.2.4 监督审查体系 |
5.2.5 事故预防及应急程序 |
5.2.6 事故调查和改进程序 |
第6章 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管理保障措施 |
6.1.加强港口参与方的重视程度 |
6.2.不断提高港口信息技术水平 |
6.3.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
6.4.危险品物流管理与薪酬相挂钩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新奥集团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及物流网络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物流发展概述 |
1.2.2 国内物流发展概述 |
1.2.3 现阶段物流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方法 |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2 主要方法 |
第2章 物流中心选址及网络构建的研究基础 |
2.1 国家物流相关政策研究 |
2.2 物流与危险品物流 |
2.2.1 物流 |
2.2.2 危险品物流综述 |
2.3 物流中心与危险品物流中心 |
2.3.1 物流中心 |
2.3.2 危险品物流中心 |
2.4 建立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的基础要素 |
2.5 物流中心的选址 |
2.5.1 物流中心选址的量化研究 |
2.6 物流网络构建概念综述 |
2.6.1 物流网络的含义 |
2.6.2 物流网络构建流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奥集团简介及项目需求分析 |
3.1 新奥集团及化学危险品项目简介 |
3.1.1 新奥集团简介 |
3.1.2 新奥集团化学危险品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
3.1.3 新奥集团建立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需求分析 |
3.2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研究 |
4.1 新奥集团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的方法简介 |
4.1.1 概述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
4.1.2 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 |
4.1.3 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 |
4.2 新奥集团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的模型构建 |
4.2.1 网络层次分析法 |
4.2.2 解释结构模型 |
4.2.3 ISM 与 ANP 的结合 |
4.3 新奥集团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的模型的实施方案 |
4.3.1 建立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网络层次分析模型 |
4.3.2 ANP 问卷设计 |
4.3.3 成对比较矩阵建立与结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化学危险品物流网络构建研究 |
5.1 物流中心、库存、运输与服务水平间的关系 |
5.1.1 物流中心与库存管理的关系 |
5.1.2 物流中心与运输系统的关系 |
5.1.3 物流中心与服务水平的关系 |
5.2 多目标规划模式构建物流网络 |
5.3 新奥集团化学危险品物流网络构建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SWOT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2 论文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综述 |
2.1 虚拟企业概述 |
2.1.1 虚拟企业 |
2.1.2 虚拟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理论 |
2.1.3 多种跨企业协作模式的比较 |
2.2 危险品物流企业概述 |
2.2.1 危险品物流的特点 |
2.2.2 危险品物流企业现状研究 |
2.3 小结 |
第3章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组建研究 |
3.1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涵义及特征 |
3.1.1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涵义 |
3.1.2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特征 |
3.2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结构模型 |
3.2.1 结构概念模型 |
3.2.2 层次结构 |
3.2.3 组织结构 |
3.3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组建分析 |
3.3.1 组建周期分析 |
3.3.2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组建原则 |
3.3.3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组建方法 |
3.4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组建的博弈分析 |
3.4.1 博弈论概述 |
3.4.2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组建博弈特点 |
3.4.3 虚拟企业组建的竞合博弈分析 |
3.4.4 竞合博弈结论 |
3.5 小结 |
第4章 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的SWOT分析 |
4.1 SWOT分析法简介 |
4.1.1 SWOT概念 |
4.1.2 SWOT法分析步骤及内容 |
4.1.3 本章SWOT分析的结构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2.1 优劣势分析 |
4.2.2 优劣势因素总结 |
4.3 外部环境分析 |
4.3.1 机会威胁分析 |
4.3.2 机会威胁因素总结 |
4.4 危险品物流企业组建虚拟企业的原因分析 |
4.4.1 危险品物流企业虚拟化的必然性 |
4.4.2 危险品物流企业组建虚拟企业的优势 |
4.5 环境因素优序矩阵分析 |
4.5.1 优序矩阵概述 |
4.5.2 内部环境要素优序矩阵分析 |
4.5.3 外部环境要素优序矩阵分析 |
4.5.4 内外部关键要素协同 |
4.5.5 SWOT分析整合 |
4.6 SWOT分析结论简述 |
4.7 优化策略分析 |
4.7.1 加快危险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
4.7.2 加强危险品物流的监管 |
4.7.3 建立信用机制 |
4.7.4 定期评估 |
4.7.5 统一管理 |
4.8 小结 |
第5章 实例分析 |
5.1 兰州石化物流分公司简介 |
5.2 现状分析 |
5.2.1 环境分析 |
5.2.2 物流分公司现状 |
5.2.3 企业存在的问题 |
5.3 对策分析 |
5.4 兰州石化物流分公司虚拟企业的组建 |
5.4.1 核心节点企业的选择 |
5.4.2 非核心节点企业的选择 |
5.4.3 组织结构设计 |
5.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鄂尔多斯煤化工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危险品物流信息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2 基础理论 |
2.1 第三方物流 |
2.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
2.1.2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
2.2 物流信息系统 |
2.2.1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
2.2.2 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 |
2.2.3 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
3 鄂尔多斯煤化工产品物流现状及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3.1 煤化工产业及煤化工物流 |
3.2 新型鄂尔多斯煤化工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
3.2.1 单项目区煤化工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
3.2.2 多项目区煤化工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
3.3 鄂尔多斯煤化工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 |
3.4 鄂尔多斯煤化工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4 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分析 |
4.1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4.2 业务流程分析 |
4.2.1 第三方物流基本业务流程 |
4.2.2 库存管理业务流程 |
4.2.3 运输管理业务流程 |
4.2.4 罐车管理业务流程 |
4.3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系统需求分析 |
5 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
5.1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图设计 |
5.2 第三方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5.2.1 库存管理子系统 |
5.2.2 运输管理子系统 |
5.2.3 应急管理子系统 |
5.2.4 罐车管理子系统 |
5.2.5 系统管理子系统 |
5.3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5.3.1 概念结构设计 |
5.3.2 逻辑结构设计 |
5.3.3 数据库物理设计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基于信息网络环境的危险品物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 宗文锦. 江南大学, 2021(01)
- [2]基于风险控制的危险品多式联运网络优化[D]. 邓思琪.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3]基于数学规划的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建模[D]. 王凯. 南昌大学, 2018(05)
- [4]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品物流监控系统构建研究[J]. 阳明霞.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10)
- [5]中国危险品物流管理问题研究[D]. 王丞昊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12)
- [6]内贸集装箱危险监管系统技术研究[D]. 刘淑凤.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3)
- [7]董家口港危险品物流管理研究[D]. 赵艳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08)
- [8]新奥集团化学危险品物流中心选址及物流网络构建研究[D]. 张宝. 河北科技大学, 2013(S2)
- [9]危险品物流虚拟企业SWOT分析及优化[D]. 桑琮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4)
- [10]鄂尔多斯煤化工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 储徐明.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