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的广义配套件选型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月琦[1](2020)在《基于价值链的CZ公司成本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技术的出现让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快车道,经营管理模式随之不断更新变动,众多管理界专家愈发关注企业之间的经济博弈,市场竞争驱动缩小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并对其赋予了更多的要求。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根深蒂固的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慢慢的不再符合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需要。企业唯有下好成本管理这一制胜关键棋,以现代成本管理思想为出发点进行统筹规划,并延伸成本管理的范围,将组织内外因素均包含在内,方能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获得竞争优势。价值链成本管理提高了企业间资源的使用效率,弥补了公司传统成本管理的薄弱之处,疏通发展渠道,其不仅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还有助于价值链各环节上的价值增值的实现,这对企业维持自身生命力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动态性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企业管理者要以价值链为抓手,全面协调企业管理的内容,控制成本,提高利润,从而在竞争优势上略胜一筹。本文首先将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融入到案例研究之中,以价值链和成本管理相关理论为基准,研究对象是CZ公司,通过收集调查问卷和统计相关财务数据,了解公司发展概况和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价值链为契合点,更新CZ公司成本管理观念;其次,构建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利用成本价值系数法分析内部价值链的主要环节,以实际产品为例对比分析传统成本和价值链成本管理上的差异,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外部价值链进行规划分析,使公司认清在价值链各个节点上的失误与不足,帮助公司科学规划,合理分析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最后提出基于新体系下的保障措施。笔者期待可以帮助CZ公司开辟价值链管理的新途径,解决目前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现实性难题,促进公司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方春慧[2](2009)在《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与专家系统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煤炭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其开采质量和成本对我国经济实体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中厚煤层煤炭资源丰富,对中厚煤层的放顶煤开采技术的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我国煤炭行业最重要的技术竞争领域。采煤设备选型配套技术是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综放采煤设备选型配套以其复杂性、资料来源不完善性以及人为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依靠专家进行的选型可靠性差、适用面窄等缺陷的存在。寻找一个能够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并且能够模拟领域专家智能的选型配套系统已经成为科技攻关的要求和方向。随着专家系统在多个领域的成功应用和其强大的功能,建立综放工作面采煤设备配套专家系统成为一个非常理想的思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创新意义。论文设计的设备配套专家系统可以模拟领域专家,通过分析用户输入的工作面参数,匹配事实库和知识库并采用一定的推理策略进行推理,系统最终给出适合工作面的最优化的设备配套系统,对高产高效矿井建设进行技术支持。论文通过深入研究建立专家系统的过程,综合分析了综放采煤设备选型配套的计算过程和专家经验知识,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数据库和知识库系统;通过研究不同的推理机制和推理方法,设计了专家系统推理机,完成了系统界面的开发;对其中的知识获取技术和解释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重点是系统知识库和推理机的设计。论文深入论述了知识表示方法的选择和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建立过程以及推理机制的设计流程,根据配套知识的特点,在Microsoft SQL Server环境下,利用C++Builder编程语言建立了系统知识库和推理机。最后,论文对系统模块进行了开发,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系统设置模块、知识库管理模块、推理模块等,并具体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功能。然后参照课题项目的具体实例进行了配套系统的应用试验研究,配套结果符合现场使用要求。
裘乐淼[3](2008)在《配置产品递归建模与方案重建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配置产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配置产品递归模型的基础上,对配置过程的动态重建技术、配置方案的反馈式重建技术、配置产品装配映射和重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项目,应用提出的技术和方法开发了配置产品递归建模和方案重建系统,在电除尘装备设计中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文的组织结构为:第一章,在介绍客户需求的快速设计响应技术基础上,综述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配置产品设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对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归纳分析的同时,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第二章,配置产品建模是对配置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和方案重建的基础。本章根据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递归特性,对配置产品进行了递归建模理论及方法研究,主要从配置模板、配置知识、配置设计等方面对配置产品进行了递归建模。第三章,配置过程的重建直接影响到配置方案求解的准确性及效率。本章提出了基于动态设计结构矩阵(DSM)的配置过程重建理论及方法,建立了基于数据流图的配置过程任务模型,通过映射得到配置过程DSM;引入动态需求DSM视图和动态约束DSM视图,构建了配置过程动态DSM;用矩阵的分解和撕裂算法对配置过程进行了重建,重组了配置任务,优化了配置求解过程。第四章,产品配置方案的重建可以解决因客户需求和企业设计制造资源等变化引起的配置产品升级和维护问题。通过捕获和记录配置过程及相关信息,建立了配置集成过程模型,并引入了配置信息反馈机制,实现了配置信息的重用和更新。以配置集成过程模型为基础,配置反馈信息为引导,对配置方案进行了反馈式重建,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第五章,配置产品的装配信息映射与装配序列重建是进行配置产品开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通过配置特征信息到零部件装配特征的映射,配置BOM到装配结构的映射,配置过程信息到装配体连接关系的映射,实现了配置产品的装配映射;应用Agent实现机理定义了自动装配规划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配置产品装配序列重建模型,实现了配置产品装配序列的自动重建。第六章,结合实际项目,开发了配置产品递归建模和方案重建系统(FDCP),并在电除尘装备设计中进行了实施和应用,在实践中证明了作者提出的配置产品递归建模与方案重建理论及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并给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与方向.
王珂[4](2007)在《支持快速设计的CBR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制造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日益加快的产品更新速度迫使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焦点转向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和产品创新。支持快速设计的CAD系统开发和应用是提高企业快速响应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以国家863重大专项、省高技术研究项目为依托,着重研究了应用CBR技术实现以机械产品快速设计为目标的快速设计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关键技术,开发了支持工程机械产品开发的快速设计系统。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基于XML的复杂实例表示模型和基于树结构的实例库组织关系模型。利用对象模型、基础类定义、XML模式与多目标链接技术实现以树形结构为主、具有动态特性的复杂实例表示,并提出和构建了支持实例动态化存储与管理的多层次动态实例库,运用原生XML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两种方式实现了设计实例与关系模型的合理组织,为基于ASP的网上实例库与协同设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2)从提高系统求解性能和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模糊粗糙集的实例库维护策略。通过模糊差异向量提取和约简模糊修正规则,选择代表性实例更新实例库,从而达到维护和精简实例库的目的,克服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传统实例库维护策略在处理不确定问题与对象分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降低了实例库维护工作的复杂性,并在实际应用中检验了新策略的性能与优点;3)提出一种复合型相似性度量方法,从语义和结构两方面描述实例间的匹配程度,所提出的多层次实例检索模型能够通过对特征属性分类提高属性间的区分度,同时提出了基于位索引(Bitwise Indexing)和相似度映射表(Similarity Mapping List)的检索算法,采用位运算和复用相似度计算结果的策略来提高检索速度,并结合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简洁性与高效性;4)在分析机械产品设计特征的基础上,以CommonKADS建模方法为指导,给出了基于PCM方法的任务结构模型和实现设计知识的规范表示与获取的知识获取工作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四层结构的产品设计知识模型,分析了支持产品设计知识组织表示的产品设计任务分解结构及其表示方法,为复杂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的分层、分类表示与有效获取提供了可靠的方法。5)针对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系统的开发体系结构、数据模型设计和系统总体结构框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系统设计流程导航、产品设计向导等关键功能的实现,并将研究成果——工程机械快速设计系统在镇江华晨华通路面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中进行了应用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吴宪忠[5](2007)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企业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多,其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一个投资大、历时长的浩大工程。企业信息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如果不从战略上规划好,不仅会造成信息系统建设的直接经济损失,由此引起的企业运营方面的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技术经济学、经济计量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展开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和建设模式的研究现状。然后,从价值链的相关理论、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和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入手,在分析信息化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关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增值机制、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以及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价值度量的方法等问题。其次,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两方面,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思路。这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从企业内部要解决“信息孤岛”这样的问题入手,提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的基本思路。换言之,从制造业企业内部信息集成的角度,提出用物料清单BOM作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集成框架,从而实现由企业信息门户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再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信息集成,最终帮助制造业企业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从制造业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角度,提出制造业企业要实现外部与合作伙伴、供应商或客户的外部资源整合,从设计、生产、车间和商务四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其实现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思路:针对协同设计环节,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为进行协同产品开发可以采用的集中结构及信息系统集成的联邦式结构;针对协同生产环节,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为将与协同生产过程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库系统集成原理,分析了在实现生产过程中数据集成时的数据模式转换这一关键问题;针对协同车间环节,分析了信息系统在车间环节集成的体系框架和相关的功能模型;针对协同商务环节,提出了基于规则的协同商务信息集成模式和相关的集成结构。最后,本文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和建设模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对策。
车君华[6](2007)在《机械产品设计过程知识获取与处理技术及其在叉车行业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产品设计知识的获取一直是产品设计的难点,产品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知识,通过一种统一的知识获取方法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知识进行获取并不是最佳的方案。本文通过对产品设计过程的阶段划分,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设计知识的获取与处理方法,对产品设计知识获取、产品设计知识挖掘、产品设计知识管理与维护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将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章综述了机械产品设计知识获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产品设计过程中,现有产品设计知识获取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产品设计过程不同阶段的知识获取与处理方法。第二章针对产品设计调研及产品方案形成阶段的文档类产品设计知识,提出了基于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产品设计知识文档分类方法。通过对产品设计知识文档的分词处理、特征抽取、特征合并及向量表达,为决策支持向量机方法提供样本数据预处理。通过文档知识的分类,建立对文档类知识的索引与管理方式。第三章提出了基于公理设计的产品设计知识表达与获取方法。通过扩展公理设计的功能域和结构域之间的映射关系为功能、行为和结构域之间的交互映射关系,建立基于公理设计的产品设计知识表达模型,并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设计知识及存储在设计人员脑中的私人隐性知识进行获取。第四章提出了基于Rough Sets理论的产品设计知识数据挖掘与知识获取技术。通过Rough Sets理论在完备与不完备信息系统下对存储于数据库设计知识进行提取,建立了基于Rough Sets理论的产品设计知识规则的提取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具体的产品实例中,从而提取出对产品实例的关键影响指标并进行分析,最终对产品设计人员提出指导性建议。第五章介绍了在叉车产品设计过程中,第二、三、四章提出知识获取方法的具体应用,通过实例验证知识获取方法的有效性。第六章对已获取的产品设计知识进行了管理与维护。结合杭叉企业具体应用项目,开发了叉车产品设计知识管理与维护系统,对叉车产品设计知识进行了一致性、完整性、正确性的检测与维护,从而实现叉车产品设计知识的管理与维护。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并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徐雷[7](2006)在《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夹具作为机械制造业中的一种重要的工艺装备,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研制周期。缩短夹具设计周期,提高夹具的设计质量是计算机辅助工艺装备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夹具设计过程是一个基于经验的机械结构设计问题,需要设计者具备关于设计问题的大量、全面的知识和经验。现有的基于通用CAD软件环境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仅能完成一些诸如绘图、三维建模等方面的工作,在夹具设计过程的集成、设计资源的共享与智能化、知识的处理和重用等方面还不能提供有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支持技术。如何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经验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的夹具知识形式化、数字化并以显式的方式保存下来,提高夹具设计的智能化程度,是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之一。 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下,针对目前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知识工程与夹具设计过程结合起来,重点研究夹具设计知识描述、分类、发现以及重用的基本原理和智能化夹具设计中的知识求解技术,探讨一种能支持夹具整个设计过程的智能求解技术,开发基于集成知识资源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特色如下: (1) 在分析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的的功能需求及其与传统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区别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界面层、应用程序服务器层和资源层形成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的总体层次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由资源分系统、设计分系统、计算分系统、管理分系统和信息交换分系统所组成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的软件功能模型,通过5个功能分系统的协同工作而形成一种支持夹具智能化设计的环境平台。 (2) 详细分析了夹具设计信息,提出夹具元特征的概念,建立了集成定位元特征、夹紧元特征、元件元特征、装配元特征、精度元特征、性能分析元特征的夹具信息模型,并采用BOOCH方法建立了与夹具设计相关的产品信息模型和制造信息模型,使其为设
徐春伟[8](2006)在《需求描述与反馈式报价方法研究及在电除尘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愈来愈高,这是全球化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何获取产品需求,实现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对需求描述与报价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客户需求到产品功能结构映射技术,反馈修正式报价方法,产品需求快速响应及实现等。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电除尘器产品需求响应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文的组织结构为: 第一章,综述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阶段与应用现状,分析了产品需求信息描述方法,介绍了报价响应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给出了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分析产品需求获取建模中产品需求信息的规范化描述,建立了产品需求特征模型。在产品需求特征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产品需求特征与功能模块的映射及功能模块之间的映射模型,建立了基于QFD的产品需求特征和工程特性参数映射模型。 第三章,提出了基于实例的反馈修正式报价响应总体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基于相似性的实例匹配得到报价原型。建立了基于BOM的产品成本模型,利用产品配置结果,得到产品的需求成本。最后,在反馈修正引导下,实现了反馈修正式的产品报价。 第四章,建立了电除尘器需求快速响应流程。研究了需求快速响应中的合同评审,介绍了合同评审的概念、内容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XML技术实现了提出了基于Web的合同评审。 第五章,对系统主要功能及其实现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开发的电除尘器需求快速响应系统,并给出了电除尘器产品中具体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并给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王新[9](2006)在《定制产品建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电除尘器开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围绕定制产品的快速响应,在对定制产品及定制产品需求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定制产品需求模型、定制产品需求信息到结构信息的转换、基于定制产品结构信息的成本估算等定制产品建模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项目,将上述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电除尘器定制产品的需求响应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及算法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全文的组织结构为: 第一章,综述了定制产品建模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在对相关技术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的同时,指出了定制产品建模所面临的新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定制产品需求模型是定制产品初始形态与信息的载体和后续定制产品实现赖以进行的前提。本章提出了基于多层次映射的定制产品需求模型,包括功能层、特征层和实例层,通过建立需求信息同产品结构的层次映射关系,实现定制产品需求表达、获取与产品结构信息的有效集成。 第三章,定制产品需求信息到结构信息的转换是定制产品需求响应的关键。本章提出了基于混合推理的定制需求信息到结构信息的转换方法,并对其特点、过程和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定制产品模块的特点,分别采用基于规则映射和基于相似特征检索的方法得到定制产品结构信息,通过对模块级结构信息进行优化,提高定制产品结构信息转换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定制产品的成本信息是快速、有效响应客户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析了定制产品成本估算的特点,将定制产品成本分为结构成本和非结构成本,根据定制产品的结构信息,以模块为单元,提出了基于定制产品结构BOM快速结构成本估算方法以及基于规则的定制产品非结构成本估算模型,提高了定制产品成本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五章,在对定制产品协同需求响应进行定义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制产品的特点,从定制产品协同响应层次、基于定制产品结构的协同任务分解以及协同响应中的信息和过程集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定制产品协同响应模型。 第六章,论述了定制产品建模理论和方法在电除尘器行业中的应用,开发了电除尘器定制产品快速响应系统(ESP-R3),对系统主要功能及其实现技术进行了分析,在面向行业的实际项目应用和系统实施中,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
李美贞[10](2005)在《集装箱码头岸桥选型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集装箱运量的高速增长,大型集装箱泊位的建设如火如荼,为提高码头的装卸能力和装卸效率,吸引船舶挂靠,确保港口地位,码头前沿设备——岸桥的配备备受重视,岸桥的选型成为集装箱码头管理者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分析当今世界及我国集装箱运量的发展趋势,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以及我国各大港口的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岸桥选型应合理、优化、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通过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岸桥的关键技术参数——额定起重量、外伸距、起升高度、四大机构的运行速度及加减速时间的计算依据与选择进行简要综述。并从经济性、装卸效率、前瞻性、舒适性等方面对各参数的选择进行评价分析。论述四大机构主要部件、电控系统、吊具的配置要求,从可靠度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影响岸桥制造成本的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性、可靠度、前瞻性、装卸效率和舒适性5个方面对岸桥进行的综合评价,建立岸桥选型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体系进行计算,得出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最后以厦门港嵩屿港区一期工程为例,应用所建立的岸桥选型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与之相配套的岸桥选型计算,得出岸桥选型的最优方案。 为使模型能够对我国其他集装箱码头有所借鉴,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五个第一层评价指标的灵敏度分析,从而扩大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希望据此能够为我国集装箱码头配套的岸桥选型提供辅助决策。
二、基于Web的广义配套件选型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的广义配套件选型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价值链的CZ公司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技术路线 |
1.4.1 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价值链的相关理论 |
2.1.1 价值链概念 |
2.1.2 价值链基本内容 |
2.2 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1 成本管理的概念 |
2.2.2 价值链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 |
2.3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1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基本工具 |
2.3.2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
第三章 CZ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
3.1 CZ公司基本概况 |
3.1.1 行业发展现状 |
3.1.2 CZ公司简介 |
3.2 CZ公司组织机构及业务流程 |
3.2.1 CZ公司组织机构 |
3.2.2 CZ公司业务流程 |
3.3 CZ公司成本管理情况 |
3.3.1 CZ公司成本构成 |
3.3.2 CZ公司财务现状 |
3.4 CZ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 CZ公司引进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5.1 必要性分析 |
3.5.2 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CZ公司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4.1 CZ公司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
4.1.1 构建原则 |
4.1.2 构建目标 |
4.1.3 构建内容 |
4.2 成本价值系数法分析CZ公司的内部成本可控点 |
4.3 CZ公司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 |
4.3.1 研发环节 |
4.3.2 采购环节 |
4.3.3 生产环节 |
4.3.4 销售环节 |
4.4 CZ公司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 |
4.4.1 上游供应商 |
4.4.2 下游客户 |
4.4.3 行业竞争对手 |
第五章 CZ公司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5.1 思想层面的保障措施 |
5.1.1 培养价值链成本管理意识 |
5.1.2 树立先进成本效益价值观 |
5.2 制度层面的保障措施 |
5.2.1 建立成本管理协同监督机制 |
5.2.2 完善各环节的合作机制建设 |
5.3 行为层面的保障措施 |
5.3.1 创设价值链成本数据库 |
5.3.2 培养新型成本管理人才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与专家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技术发展概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技术研究 |
2.1 工作面总体配套技术 |
2.2 液压支架的配套 |
2.3 采煤机的配套 |
2.4 输送机的配套 |
2.5 “三机”配套技术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3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专家系统(ZFES)知识库设计研究 |
3.1 知识概述 |
3.2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专家系统知识表示研究 |
3.3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专家系统知识库设计 |
3.4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专家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4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专家系统(ZFES)推理机设计 |
4.1 推理机的基本概念 |
4.2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专家系统推理过程研究 |
4.3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专家系统推理机制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专家系统开发和应用 |
5.1 用户管理模块开发 |
5.2 系统设置模块开发 |
5.3 数据库管理模块开发 |
5.4 知识库管理模块开发 |
5.5 系统推理机模块开发 |
5.6 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专家系统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研究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配置产品递归建模与方案重建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客户需求的快速设计响应技术 |
1.2.1 客户需求获取技术 |
1.2.2 快速设计响应技术 |
1.3 配置产品设计技术及方法 |
1.3.1 配置产品的特点 |
1.3.2 配置产品设计技术 |
1.3.3 配置产品设计方法 |
1.3.4 典型的配置产品设计系统 |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 |
1.4.1 本论文研究背景 |
1.4.2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1.5 本章小节 |
2 配置产品的递归建模技术 |
2.1 引言 |
2.2 配置模板的递归生成 |
2.2.1 产品配置设计单元 |
2.2.2 产品配置模板 |
2.2.3 产品配置模板的递归生成 |
2.3 配置知识的递归组织 |
2.3.1 配置知识的获取与递归调用 |
2.3.2 基于粗糙集的配置规则抽取 |
2.4 配置设计的递归实现 |
2.4.1 配置设计的任务表达 |
2.4.2 配置任务的递归分解 |
2.4.3 递归配置的层次性 |
2.5 本章小结 |
3 配置过程的动态重建技术 |
3.1 引言 |
3.2 配置过程的数据流图模型 |
3.3 配置过程的动态设计结构矩阵 |
3.3.1 设计结构矩阵的类型与计算 |
3.3.2 配置过程数据流图到设计结构矩阵的映射 |
3.3.3 配置过程的动态特性 |
3.3.4 基于双重映射的配置过程动态设计结构矩阵 |
3.4 基于动态设计结构矩阵的配置过程重建 |
3.4.1 配置任务间的关系 |
3.4.2 配置过程重建方法 |
3.5 实例分析 |
3.5.1 电除尘装备的特点 |
3.5.2 电除尘装备配置过程动态设计结构矩阵 |
3.5.3 电除尘装备配置过程重建 |
3.6 本章小结 |
4 配置方案的反馈式重建技术 |
4.1 引言 |
4.2 配置方案的演化及管理 |
4.2.1 配置方案的动态演化 |
4.2.2 配置方案的版本模型 |
4.2.3 配置方案的版本管理 |
4.3 配置集成过程模型 |
4.3.1 配置历史知识 |
4.3.2 配置历史过程 |
4.3.3 配置集成过程模型 |
4.4 配置方案的反馈式重建 |
4.4.1 配置反馈信息 |
4.4.2 配置信息反馈机制 |
4.4.3 反馈式重建的实现 |
4.5 实例分析 |
4.5.1 电除尘装备配置集成过程模型 |
4.5.2 电除尘装备配置信息反馈 |
4.5.3 电除尘装备配置方案的反馈式重建 |
4.6 本章小结 |
5 配置产品的装配映射与重建技术 |
5.1 引言 |
5.2 配置产品装配信息映射 |
5.2.1 配置特征信息到装配特征的映射 |
5.2.2 配置BOM到装配结构的映射 |
5.2.3 配置过程信息到装配连接关系的映射 |
5.3 配置产品装配序列重建 |
5.3.1 自动装配规划单元 |
5.3.2 装配序列重建模型 |
5.4 实例分析 |
5.4.1 电除尘装备阳极系统装配信息映射 |
5.4.2 电除尘装备阳极系统装配序列重建 |
5.5 本章小结 |
6 配置产品递归建模与方案重建系统的实现 |
6.1 系统的体系结构 |
6.1.1 系统主要功能 |
6.1.2 系统基本流程 |
6.2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 |
6.2.1 配置产品基础数据 |
6.2.2 配置需求及选型 |
6.2.3 配置过程动态重建 |
6.2.4 配置产品开发设计 |
6.2.5 配置方案反馈式重建 |
6.2.6 配置产品装配映射与重建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问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4)支持快速设计的CBR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
1.2 快速设计技术概况 |
1.2.1 快速设计概念的提出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3 机械产品实现快速设计的主要手段 |
1.3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CBR技术的快速设计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快速设计技术体系分析 |
2.2.1 研究范围与特点 |
2.2.2 快速设计过程模型研究 |
2.2.3 快速设计对象研究 |
2.2.4 快速设计技术与方法体系构成 |
2.3 CBR技术及理论研究 |
2.3.1 CBR技术的基本理论 |
2.3.2 CBR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2.4 基于CBR的机械产品快速设计技术研究 |
2.4.1 机械产品复杂实例的表示 |
2.4.2 动态实例库的设计及维护策略研究 |
2.4.3 支持快速检索的检索模型及算法研究 |
2.4.4 设计知识重用方法与重用模型研究 |
2.5 小结 |
第三章 机械产品复杂实例表示与实例库构建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机械产品复杂实例的特点 |
3.2.1 复杂实例的概念及表示准则 |
3.2.2 机械产品复杂实例的特点 |
3.3 基于XML的复杂实例组织方法 |
3.3.1 XML与基于XML的实例标记语言CBML(Case-Based Markup Language) |
3.3.2 复杂实例的结构框架 |
3.3.3 基于XML的复杂实例组织方法 |
3.4 多层次动态实例库的构建 |
3.4.1 实例库设计的主要问题 |
3.4.2 实例的存储方法研究 |
3.4.3 实例库的组织关系模型 |
3.4.4 多层次动态实例库的实现 |
3.5 应用实例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粗糙集的实例库维护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例库的维护策略研究 |
4.2.1 实例库维护的主要研究内容 |
4.2.2 粗糙集与模糊粗糙集理论 |
4.2.3 基于模糊粗糙集理论的实例库维护方法研究 |
4.3 实例库维护过程举例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位索引的层次化实例检索模型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例相似度定义 |
5.3 层次化实例检索模型 |
5.3.1 当前检索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
5.3.2 层次化实例检索模型 |
5.4 基于位索引的快速实例检索算法 |
5.4.1 基于位索引的实例检索算法的原理及特点 |
5.4.2 位索引的建立 |
5.4.3 基于位索引的实例检索算法 |
5.4.4 相似度映射表与相似度计算 |
5.5 应用实例 |
5.6 小结 |
第六章 机械产品的设计知识重用模型研究 |
6.1 引言 |
6.2 产品设计知识模型 |
6.2.1 知识模型的定义与基本组成 |
6.2.2 构建知识模型的主要阶段 |
6.3 任务结构模型 |
6.3.1 产品设计特征分析 |
6.3.2 任务类型与任务模板 |
6.3.3 任务结构模型 |
6.3.4 PCM方法 |
6.4 基于任务结构的产品设计知识重用模型 |
6.4.1 产品设计任务分解结构 |
6.4.2 产品设计知识重用模型 |
6.4.3 产品设计知识的获取与重用 |
6.5 实例分析 |
6.6 小结 |
第七章 支持快速设计的工程机械三维CAD系统开发 |
7.1 引言 |
7.2 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 |
7.2.1 设计系统开发体系结构 |
7.2.2 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7.2.3 设计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
7.2.4 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 |
7.3 设计系统关键功能实现 |
7.3.1 面向典型产品的设计流程导航工具 |
7.3.2 基于实例推理的产品设计向导 |
7.3.3 基于知识的工程机械零部件设计资源库及工具集 |
7.4 系统应用实例 |
7.5 小结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8.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8.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1:面向行业典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设计专用系统及工具集软件着作权证书及评测报告(部分) |
附录2:支持快速设计的工程机械三维CAD设计工具集软件成果应用证明 |
附录3:面向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服务开发与应用课题验收意见证明 |
(5)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价值链理论 |
2.2 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 |
2.3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息化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关联分析 |
3.1 信息化与企业发展 |
3.2 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发展作用的定性分析 |
3.3 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模型 |
3.4 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发展作用的定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 |
4.1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 |
4.2 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价值增值机制 |
4.3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
4.4 信息技术价值度量的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 |
5.1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
5.2 制造联盟中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6.1 案例分析的背景 |
6.2 企业内部信息集成应用 |
6.3 企业外部信息集成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
7.1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宏观对策 |
7.2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中观对策 |
7.3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对策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摘要 |
ABSTRACT |
(6)机械产品设计过程知识获取与处理技术及其在叉车行业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 |
1.2.1 产品设计知识内涵 |
1.2.2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的特殊性 |
1.2.3 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与产品设计知识 |
1.3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获取与处理 |
1.3.1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管理研究现状及其难点 |
1.3.2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获取研究现状与不足 |
1.3.3 基于设计过程的机械产品设计知识获取方法的提出 |
1.4 本文研究背景及组织思路 |
1.4.1 研究背景 |
1.4.2 本文的组织思路 |
第二章 基于决策支持向量机的机械产品设计知识文档分类与获取技术 |
2.1 引言 |
2.2 决策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的提出 |
2.2.1 支持向量机原理方法 |
2.2.2 决策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 |
2.2.3 决策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 |
2.2.4 文档分类评估指标 |
2.3 基于叉车实例的决策支持向量机实现技术 |
2.3.1 叉车设计文档的词条提取 |
2.3.2 叉车设计文档的特征项抽取 |
2.3.3 叉车设计文档的特征合并 |
2.3.4 叉车设计知识向量表达 |
2.3.5 决策支持向量机的文档分类 |
2.3.6 分类结果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公理设计的机械产品设计知识表达技术 |
3.1 引言 |
3.2 公理设计原理 |
3.2.1 公理设计框架 |
3.2.2 独立性公理与信息最小化公理 |
3.3 公理设计框架下的机械产品设计知识分类描述 |
3.3.1 机械产品设计功能需求(FR) |
3.3.2 机械产品设计参数(DP) |
3.3.3 机械产品设计原理经验(PE) |
3.3.4 机械产品设计约束(DC) |
3.3.5 机械产品设计耦合(X)和设计矩阵(DM) |
3.4 基于公理设计的机械产品设计知识表达模型 |
3.4.1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存储域映射类型的形式化表示 |
3.4.2 机械设计知识域之间映射处理方法 |
3.4.3 HMMF模型映射求解描述 |
3.5 基于公理设计的叉车设计知识获取实例 |
3.5.1 叉车设计知识映射及设计矩阵获取 |
3.5.2 叉车实例应用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ROUGH SETS理论的机械产品设计知识挖掘技术 |
4.1 引言 |
4.2 可获取的机械产品存储类设计知识 |
4.3 基于ROUGH SETS理论的机械产品设计规则知识获取方法 |
4.3.1 Rough Sets理论概念 |
4.3.2 基于Rough Sets的产品设计知识方法的提取 |
4.4 基于ROUGH SETS理论的产品设计知识获取模块构建 |
4.4.1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获取模块设计 |
4.4.2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获取模块结构 |
4.4.3 模块结构功能的实现 |
4.4.4 实现模块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叉车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产品设计知识获取与应用 |
5.1 叉车总体设计过程 |
5.1.1 叉车设计发展状况 |
5.1.2 叉车设计的主要阶段及任务 |
5.2 叉车设计调研等文档设计知识的获取 |
5.2.1 叉车文档类设计知识数据预处理 |
5.2.2 叉车文档类设计知识分类处理 |
5.3 叉车概念及详细设计过程的知识获取 |
5.3.1 叉车设计过程中的公理阶段划分 |
5.3.2 叉车的公理表达与获取实例 |
5.4 叉车设计知识的数据挖掘 |
5.4.1 叉车性能影响因素 |
5.4.2 基于Rough Sets叉车存储设计知识的获取 |
5.4.3 叉车设计知识规则的提取与综合 |
5.5 小结 |
第六章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与知识库的管理与维护 |
6.1 引言 |
6.2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的组织与管理 |
6.2.1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的组织要求 |
6.2.2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管理要求 |
6.2.3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管理的特殊性 |
6.3 影响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因素 |
6.3.1 B类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的定义 |
6.3.2 B类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的来源和分类 |
6.3.3 B类机械产品设计知识对知识库系统性能的影响 |
6.4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规则的维护内容 |
6.4.1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一致性维护 |
6.4.2 机械产品设计知识完备性维护 |
6.4.3 机械设计知识正确性维护 |
6.5 叉车设计知识管理与维护 |
6.5.1 叉车设计知识的组织 |
6.5.2 叉车设计知识管理的总体设计 |
6.5.3 叉车设计知识的管理维护内容 |
6.6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7)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与背景 |
1.2 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的理论基础 |
1.2.1 设计智能化问题 |
1.2.2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 |
1.2.3 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 |
1.2.4 知识发现技术 |
1.3 CAFD技术内涵 |
1.3.1 夹具设计过程分析 |
1.3.2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内涵和系统结构 |
1.4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
1.4.1 国外CAFD的研究概况 |
1.4.2 国内CAFD的研究概况 |
1.4.3 现有CAFD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4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发展趋势 |
1.5 论文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2 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 |
2.1 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2 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体系结构 |
2.3 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的功能模型 |
2.4 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技术 |
2.4.1 夹具信息集成技术 |
2.4.2 夹具的知识表达、获取和发现技术 |
2.4.3 夹具设计中的知识推理技术 |
2.4.4 夹具设计集成知识资源管理 |
2.4.5 夹具构形设计的智能求解方法 |
2.5 小结 |
3 基于夹具元特征的夹具信息建模与集成技术 |
3.1 夹具设计信息分析 |
3.1.1 夹具设计需求信息 |
3.1.2 夹具设计过程信息 |
3.1.3 夹具设计输出信息 |
3.2 基于夹具元特征的夹具信息模型建立方法 |
3.2.1 产品模型 |
3.2.2 特征造型技术 |
3.2.3 基于元特征的夹具信息模型 |
3.2.4 夹具元件元特征的表达 |
3.3 面向夹具设计的产品和制造模型 |
3.3.1 产品信息模型结构 |
3.3.2 制造信息结构 |
3.3.3 应用Booch方法描述制造信息模型 |
3.4 CAFD集成信息技术研究 |
3.4.1 CAFD与其它CAX系统的信息交互 |
3.4.2 基于PDM的信息集成技术 |
3.5 信息集成与信息交互的实施技术 |
3.5.1 中间件(MiddleWare)技术 |
3.5.2 基于制造应用中间件的集成框架 |
3.5.3 XML技术 |
3.5.4 EXPRESS与XML |
3.5.5 EXPRESS向C++映射 |
3.5.6 DTD |
3.6 小结 |
4 夹具设计知识描述方法与基于知识模板的重用技术研究 |
4.1 知识获取和表示问题 |
4.2 夹具设计知识形态分析 |
4.3 夹具设计知识描述方法 |
4.3.1 基于知识元的数据模型描述方法 |
4.3.2 设计实例知识的表达方法 |
4.3.3 夹具设计规则的模糊表达 |
4.4 夹具设计过程知识建模 |
4.4.1 知识模型的定义 |
4.4.2 设计任务分解模型 |
4.4.3 产品知识模型的分层体系结构 |
4.4.4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表达夹具设计知识 |
4.4.5 夹具设计知识结构模型 |
4.5 基于知识模板的夹具设计知识重用技术 |
4.5.1 任务模板 |
4.5.2 夹具设计知识模板 |
4.6 夹具设计知识挖掘方法 |
4.6.1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
4.6.2 夹具设计规则的挖掘 |
4.7 小结 |
5 夹具集成知识资源平台的构成方案与多库协同工作机理 |
5.1 夹具设计知识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
5.2 夹具设计知识资源平台的构成方案 |
5.2.1 夹具集成知识资源平台的设计原则 |
5.2.2 夹具集成知识资源平台的构成 |
5.3 夹具设计实例库的层次结构模型与实现方法 |
5.3.1 实例库的组织问题 |
5.3.2 多层次抽象实例层次结构 |
5.3.3 基于聚类分析的实例库设计 |
5.4 夹具设计知识库结构及其关系存储模型 |
5.4.1 夹具设计知识库的结构及其关系存储模型 |
5.4.2 知识库的智能导航 |
5.4.3 知识的一致性维护和完整性检查 |
5.5 产品设计支持系统(PDS)中的零件库问题 |
5.5.1 目前零件库开发中的问题 |
5.5.2 产品设计中零件库的多表达机制 |
5.5.3 零件库信息的三层结构模式 |
5.5.4 利用三层结构实现工程设计领域零件库的多表达 |
5.6 夹具集成知识资源平台的多库协同工作机理 |
5.7 小结 |
6 夹具设计方案的相似度计算模型与基于实例的求解技术 |
6.1 知识推理求解技术 |
6.1.1 基于规则的知识推理方法 |
6.1.2 基于实例的知识推理方法 |
6.1.3 “实例+规则”的混合推理方法 |
6.2 基于“实例+规则”推理的快速夹具设计系统 |
6.3 RFDS系统中的推理求解流程 |
6.3.1 RFDS系统中的实例检索方法 |
6.3.2 RFDS中的实例调整方法 |
6.4 夹具方案规划中的相似度计算 |
6.4.1 夹具方案规划 |
6.4.2 “实例+规则”推理方法在夹具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
6.4.3 产品信息实例知识的表达 |
6.4.4 相似度计算问题 |
6.4.5 产品信息相似度计算 |
6.4.6 夹具方案规划实例的调整方法 |
6.5 夹具配置设计中的功能实例推理方法 |
6.5.1 夹具结构的功能性分解 |
6.5.2 功能结构信息的管理 |
6.5.3 夹具配置设计的相似度计算 |
6.5.4 夹具配置实例的冲突裁决 |
6.5.5 应用实例 |
6.6 小结 |
7 基于需求-功能-特征-结构映射模型的组合夹具构形设计 |
7.1 组合夹具特征分析 |
7.2 面向组合夹具的构形设计问题 |
7.3 组合夹具结构分解 |
7.3.1 组合夹具的层次性结构分解和表达 |
7.3.2 夹具元件库与夹具装配关系库 |
7.4 面向对象的组合夹具装配模型描述方法 |
7.4.1 面向对象设计技术 |
7.4.2 组合夹具装配模型描述方法 |
7.4.3 夹具装配模型表达实例 |
7.5 夹具需求—功能—特征—结构映射 |
7.5.1 夹具构形设计中的映射问题 |
7.5.2 工件面域的关联网络模型 |
7.6 组合夹具元件装配关系库的建立 |
7.6.1 组合夹具元件装配图(MFEARG) |
7.6.2 组合夹具元件装配关系库(MFEARDB) |
7.7 组合夹具自动组装算法 |
7.7.1 夹具组件生成模块 |
7.7.2 夹具组件安装模块 |
7.7.3 夹具组件作用点的位置 |
7.7.4 夹具元件空间位置的决定 |
7.8 小结 |
8 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系统开发技术与运行实例 |
8.1 CAFDSS平台系统开发技术 |
8.1.1 插件技术在CAFDSS中的应用 |
8.1.2 软件复用技术在CAFDSS中的应用 |
8.1.3 分布式组件策略 |
8.1.4 OLE自动化技术 |
8.2 系统程序开发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
8.2.1 PRO/E二次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
8.2.2 基于SOLIDWORKS的三维图库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
8.3 主要运行实例 |
8.3.1 夹具资源分系统 |
8.3.2 夹具设计分系统 |
8.3.3 夹具计算分系统 |
8.3.4 夹具管理分系统 |
8.3.5 夹具交换分系统 |
8.4 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应用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编的着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
致谢 |
(8)需求描述与反馈式报价方法研究及在电除尘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现状 |
1.2.1 传统型 CRM到 ERM的发展 |
1.2.2 CRM技术应用现状 |
1.3 产品需求获取分析研究现状 |
1.3.1 需求信息描述和表达研究现状 |
1.3.2 需求分析研究现状 |
1.4 报价响应技术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产品需求特征与功能映射 |
2.1 引言 |
2.2 产品需求获取建模 |
2.2.1 产品需求描述的规范化 |
2.2.2 产品需求特征模型 |
2.3 产品需求特征与功能模块的映射 |
2.4 产品需求特征与工程特性参数映射 |
2.5 电除尘器产品需求特征与功能映射 |
2.5.1 电除尘器的产品特点 |
2.5.2 电除尘器的产品功能模块组成 |
2.5.3 电除尘器产品需求的规范化描述 |
2.5.4 电除尘器产品需求特征与功能模块映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实例的反馈修正式报价方法 |
3.1 引言 |
3.2 基于实例的反馈修正式报价响应总体框架 |
3.3 基于BOM的产品成本模型 |
3.3.1 电除尘器的成本分析 |
3.3.2 基于 BOM的成本计算模型 |
3.4 反馈修正式产品报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产品需求快速响应及实现方法 |
4.1 引言 |
4.2 产品需求快速响应流程 |
4.3 产品需求快速响应下的合同评审 |
4.3.1 订单的分类 |
4.3.2 合同评审的概念 |
4.3.3 合同评审内容 |
4.3.4 合同评审方法 |
4.4 基于 Web的合同评审 |
4.4.1 基于 Web的合同评审系统体系和特点 |
4.4.2 基于 Web的合同评审系统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应用实例 |
5.1 系统设计与开发 |
5.1.1 项目概述 |
5.1.2 系统的功能模块 |
5.1.3 系统设计 |
5.2 应用实例 |
5.2.1 电除尘器产品需求获取管理 |
5.2.2 电除尘器需求快速响应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9)定制产品建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电除尘器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定制产品与定制产品需求 |
1.2.1 定制产品的特点 |
1.2.2 定制产品需求的特点 |
1.2.3 定制产品需求到定制产品 |
1.3 定制产品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定制产品的需求表达与分析 |
1.3.2 定制产品的配置实现技术 |
1.3.3 定制产品的成本估算技术 |
1.3.4 协同技术在定制产品建模中的应用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多层次映射的定制产品需求模型 |
2.1 引言 |
2.2 定制产品需求模型定义 |
2.3 定制产品需求模型的层次信息表达 |
2.3.1 定制产品需求模型的概念层次 |
2.3.2 定制产品需求模型的功能层表达 |
2.3.3 定制产品需求模型的特征层表达 |
2.3.4 定制产品需求模型的实例层表达 |
2.4 电除尘器的定制产品需求模型 |
2.4.1 电除尘器产品概述 |
2.4.2 电除尘器定制产品的功能结构 |
2.4.3 电除尘器定制产品的需求特征 |
2.4.4 电除尘器产品及模块实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定制产品需求信息到结构信息的转换 |
3.1 引言 |
3.2 基于规则的定制产品需求信息到结构信息的转换 |
3.2.1 结构映射规则的表达与匹配 |
3.2.2 关系约束规则表达与匹配 |
3.3 基于相似特征的定制产品需求信息到结构信息转换 |
3.3.1 基于相似特征的实例检索算法 |
3.3.2 相似匹配模板 |
3.4 基于混合推理的定制产品结构信息获取 |
3.4.1 需求特征值获取 |
3.4.2 产品级的结构信息原型获取 |
3.4.3 模块级的结构信息优化 |
3.4.4 模块关系约束检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定制产品结构信息到成本信息的映射 |
4.1 引言 |
4.2 定制产品的成本特点 |
4.2.1 定制产品的结构成本 |
4.2.2 定制产品的非结构成本 |
4.2.3 定制产品成本估算的特点 |
4.2.4 电除尘器定制产品成本估算存在的问题 |
4.3 基于BOM的定制产品结构成本快速估算 |
4.3.1 自制件的结构成本快速估算 |
4.3.2 基于特征差异的借用模块成本修正 |
4.3.3 定制产品总结构成本估算 |
4.4 基于规则的定制产品非结构成本估算模型 |
4.4.1 非结构成本估算策略 |
4.4.2 非结构成本的规则模型 |
4.5 定制产品成本估算响应流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定制产品协同响应模型 |
5.1 引言 |
5.2 定制产品协同响应的特点 |
5.3 定制产品协同响应的任务模型 |
5.3.1 定制产品协同响应的任务分解 |
5.3.2 定制产品协同响应的任务描述 |
5.3.3 定制产品协同响应的任务分发 |
5.4 定制产品协同响应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定制产品快速响应系统实现 |
6.1 引言 |
6.2 ESP-R3系统体系结构 |
6.2.1 系统功能组成 |
6.2.2 系统流程 |
6.2.3 系统主要特点 |
6.3 ESP-R3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实现 |
6.3.1 定制产品结构管理 |
6.3.2 定制产品结构信息实现 |
6.3.3 需求定制 |
6.3.4 成本信息管理 |
6.3.5 需求响应事务处理 |
6.3.6 快速成本估算 |
6.3.7 协同需求响应管理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10)集装箱码头岸桥选型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目前研究的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步骤 |
第二章 近年来国内外港口的发展对岸桥选型的影响 |
2.1 集装箱运量预测 |
2.2 集装箱船舶未来发展趋势 |
2.3 厦门港的发展状况及机会 |
2.4 集装箱船舶和港口的发展对岸桥选型的要求 |
第三章 岸桥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依据与选择 |
3.1 概述 |
3.2 起重量的计算依据与选择 |
3.3 外伸距的计算依据与选择 |
3.3.1 典型船型参数 |
3.3.2 计算依据 |
3.4 起升高度的计算依据与选择 |
3.4.1 轨上起升高度h_v |
3.4.2 轨下起升高度H_D |
3.5 四大机构速度、加/减速时间的选择 |
3.5.1 工作参数的选择 |
3.5.2 人机工程学的影响 |
第四章 岸桥主要工作机构部件的选型及成本分析 |
4.1 起升机构 |
4.1.1 电机选型 |
4.1.2 制动器选型 |
4.1.3 减速器选型 |
4.1.4 联轴器选型 |
4.2 电气控制系统 |
4.2.1 岸桥的驱动方式 |
4.2.2 电气控制的特点 |
4.2.3 电气控制系统的选型要求 |
4.3 集装箱吊具 |
4.4 岸桥成本因素分析 |
4.4.1 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 |
4.4.2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各部分的当量边际成本 |
4.4.3 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 |
第五章 岸桥选型的评价模型 |
5.1 概述 |
5.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5.2.1 模糊变换 |
5.2.2 单层次评价模型 |
5.2.3 多层次评价模型 |
5.3 灵敏度分析 |
第六章 岸桥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厦门港实例分析 |
6.1 岸桥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
6.1.1 岸桥评价指标的选择 |
6.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6.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厦门港嵩屿港区岸桥选型中的应用 |
6.2.1 厦门港嵩屿港区概况 |
6.2.2 实例分析 |
6.2.3 结论 |
6.3 灵敏度分析 |
6.3.1 概述 |
6.3.2 指标的灵敏度分析 |
6.3.3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基于Web的广义配套件选型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价值链的CZ公司成本管理研究[D]. 刘月琦.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2]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与专家系统技术研究[D]. 方春慧. 山东科技大学, 2009(S1)
- [3]配置产品递归建模与方案重建技术及应用研究[D]. 裘乐淼. 浙江大学, 2008(04)
- [4]支持快速设计的CBR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王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5)
- [5]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D]. 吴宪忠. 吉林大学, 2007(04)
- [6]机械产品设计过程知识获取与处理技术及其在叉车行业应用研究[D]. 车君华. 浙江大学, 2007(06)
- [7]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支持技术研究[D]. 徐雷. 四川大学, 2006(03)
- [8]需求描述与反馈式报价方法研究及在电除尘器中的应用[D]. 徐春伟. 浙江大学, 2006(12)
- [9]定制产品建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电除尘器开发中的应用[D]. 王新. 浙江大学, 2006(01)
- [10]集装箱码头岸桥选型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李美贞. 上海海事大学,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