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尉氏县棉花良种加工厂(论文文献综述)
唐中杰[1](2009)在《河南省棉花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植棉大省,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符合棉花生长发育要求,利于棉花生长。河南棉花生产一直稳步发展,面积虽有起伏,但一直稳定在70万公顷左右,占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的1/6,皮棉总产接近100万吨。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棉花生产和品种改良的基础上,以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着手,对我省棉花生产发展优势及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指出河南省棉花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在曲折中前进,呈波浪式发展,生产布局不断集中、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表明,品种改良是我省棉花生产从低水平到跻身国内先进行列的支撑点。1、产量性状遗传改良河南省近30年棉花品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有稳定的上升趋势,分别以每年18.8773kg/hm2/year、5.2671 kg/hm2/year和6.8239 kg/hm2/year的年增长率提高,其中籽棉产量年增长达显着水平,三个棉花产量组分性状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株铃数>衣分>铃重,株铃数的贡献率最高。2、抗病性遗传改良河南省近30年棉花品种枯萎病指以每年0.2480的显着速度增加,黄萎病指以每年0.9679的速度增加,枯黄萎病在河南省棉花生产上的危害依然严峻。主要是近年来一些棉花新品种的抗病性差和棉农的一些不良耕作习惯所致。3、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河南省近30年棉花品种绒长、比强度、马克隆值分别以每年0.0136mm、0.1159 cN/tex和0.0161的速度增长,其中纤维比强度和细度的变化达显着水平;品种改良应重视纤维品质各主要指标的协调,兼顾品质与产量、品质与早熟性之间的关系。4、棉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霜前花率、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和果枝数与皮棉产量之间成极显着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株铃数>果枝数>霜前花率>衣分≥株高>铃重,提高霜前花率、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和果枝数,可有效增加棉花皮棉产量;生育期、子指以及密度与皮棉产量成负相关,生育期长、子指和密度大不利于皮棉产量的提高。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棉花育种工作的发展,带动我省棉花生产步出困境,必须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对常规育种技术进行改造升级,集成一套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抗逆的棉花综合育种技术体系,创造各种类型的优异新材料,培育高产、优质、广适性棉花新品种,才能整体促进我省棉花生产的发展。
张东林[2](2007)在《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棉花年生产能力在500万吨以上,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20%以上,棉花消费量占世界的25%。同时我国又是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大国,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4.7%。说明我国是棉花大国,纺织大国,但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来看,与棉花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其实质性问题是棉花质量,质量是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加入WTO后我国棉花生产所面临就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棉花市场,对棉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纺织工业对棉花质量和棉纤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为了不断提高棉花产量,增加棉花经济效益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显着成效。我国棉花质量也经不断努力也有较大提高,有的指标处在世界中上水平,但目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三丝”、高品质棉缺乏、霜后花比重较大等,对棉纺工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难以满足棉纺工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面临着全面提高棉花质量的重大任务,应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同时,促进优质棉花生产,全面提高我国棉花品质。开封市地处中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符合棉花生长发育要求,利于棉花生长,是全国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之一。2006年播种面积达到了126.6万亩,占开封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48%。多年来,发展优质棉花生产,全面提高了开封市优质棉花质量,增强了优质棉花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棉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国内外棉花生产特别是我国优质棉花生产状况为背景,对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的种植历史、种植布局、品种状况及品质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比较严重;二是棉农植棉规模小,形不成区域化种植;三是优质难于优价;四是农技配套措施难以到位、棉花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五是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优质棉生产认识不够;六是棉花生产投资力度减弱,生产后劲不足。并就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稳步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是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生产后劲;二是抓好关键环节,提升棉花质量;三是恢复棉花面积、优化区域布局;四是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五是抓好服务创新,提高系统管理能力。文章强调要提高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棉花生产、采摘、收购、加工等五一节上采取系统的、综合的配套措施,全面促进开封市优质棉花可持续发展。
贺桂仁[3](2006)在《河南省棉花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棉花形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产需缺口加大,进口棉花急剧增加。仅2005年进口棉花257万吨,占同期世界棉花贸易量的29%,占同期国内棉花消费量的27%。从中长期发展看,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对外出口将继续呈现增长态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纤维占有量和消费量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些都将导致棉花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棉花的年需求量预计将达1000万吨以上。河南省是全国产棉大省,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约占全国的1/6。长期以来,全省所产棉花在满足本省需求的基础上,每年还要安排出口和外调,为全国棉花实现供求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全省棉纺工业发展迅速,棉纺需求超出了常年的生产能力,河南省已从棉花调出省转变为净调入省。根据河南省纺织工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河南棉纺生产能力可达到1500万锭(含气流纺),是2005年的1.68倍,纱产量将达到220万吨,届时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全省棉花生产能力如果不能尽快恢复、稳步提高,不仅不能满足本省的纺织需求,而且将直接危及到全国棉花的需求安全。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符合棉花生长发育要求,利于棉花生长,是全国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之一。多年来,发展棉花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棉区经济的发展,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增加农民收入、振兴棉区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棉花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和穿着舒适、染色牢固等优点,作为可再生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国内外棉花生产、消费情况为背景,对河南省棉花生产的变化趋势、区域分布、新品种及植棉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以及全省棉花生产的竞争能力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河南省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棉花生产波动大,总产徘徊不前:二是棉花质量问题突出:三是棉花科技支撑能力相对较弱;四是棉花生产投资力度减弱,生产后劲不足。并就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河南省及全国棉花需求增长趋势和本省棉花生产现实条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应力争恢复到950千公顷左右、总产100万吨的生产目标,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对策建议:一是恢复棉花面积、优化区域布局;二是抓好关键环节,提升棉花质量;三是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生产后劲;四是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五是抓好服务创新,提高系统管理能力,为确保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文章强调要提高河南棉花生产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棉花生产的各环节上采取系统的、综合的配套措施,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单一的措施。
李秀明[4](2005)在《新棉在即话棉花》文中指出在8月2日的棉纺版上,我们编辑刊登了来自江苏省棉花产业链的调查。得到了许多业内读者的关注。再有10多天,采摘新花将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在全国大范围展开,同时纺织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棉花年度。 我国的棉花主产大省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同时又是纺织大省,关于棉?
李铁庄[5](2004)在《转基因抗虫陆地棉推广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棉花(Gossypi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一生遭受多种害虫危害,其中以鳞翅目类害虫(棉铃虫等)危害最重。大量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棉铃虫抗药性剧增和防治棉铃虫成本的迅速扩大。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成为现实。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可以减少治虫和人工的投入,减轻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发挥抗虫、增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 在不同植棉区棉农对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认识、技术、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和影响棉农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相关利益主体很多且利益取向不同的假设下,本文以新乡县七里营村、尉氏县锦被岗村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预期效果、影响因素、收益群体及不同收益群体对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评价,并探讨了解决影响因素的途径和调节不同收益群体之间利益的方法。根据有关结论,提出了有效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相关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1)推广转基因抗虫棉,是提升我国棉花市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我国植棉区棉花产量,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棉农收入水平的必由之路。只有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才能有效综合治理棉铃虫危害,提高植棉效益,确保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品种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棉农的个体因素和推广服务体系因素等。每一种影响因素在推广转基因抗虫棉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作用,甚至是不能替代的作用。 (3)不同相关主体对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评价是不一样的。育种者认为转基因抗虫棉不是无虫棉,种植过程中仍需打药防治,推广前需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性评价和品种审定;推广者认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市场混乱、供种渠道复杂、检测体系落后,不利于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利用。使用者认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太多、太滥,种子质量没有保证,有些品种根本就不抗虫,选择抗虫棉品种比较困难,同时还认为棉花市场价格波动是当前影响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4)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在促进棉花生产的同时,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效益分属于不同利益主体。分别是科研机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选育者),推广机构或个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推广者)、植棉区棉农(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使用者)。这些利益主体在推广转基因抗虫棉过程中既有在追求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方面相一致的一面,又有在利润交割、风险承担方面不一致的一面。
王虎德,史中华,李秀梅[6](2004)在《尉氏县棉花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文中研究指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7](2001)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报告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立即开展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0]37号)下发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棉花打假专项行动,迅速采取措施,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掺杂使假的嚣张气焰,基本扼制了棉花制假售假蔓延的势头,棉花市场秩序开始好转,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巩固成果,将棉花打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下去,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现将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的报告》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8](2001)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报告的通知》文中认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立即开展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0]37号)下发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棉花打假专项行动,迅速采取措施,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掺杂使假的嚣张气焰,基本扼制了棉花制假售假蔓延的势头,棉花市场秩序开始好转,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巩固成果,将棉花打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下去,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
齐文[9](2001)在《严厉打击棉花掺杂使假违法犯罪行为》文中研究表明棉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质,是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原材料。棉花掺杂使假严重破坏了棉花资源,扰乱了棉花流通正常秩序,使国家和企业蒙受巨大损失,造成极坏的政治影响。 打击棉花掺杂使假的违法犯罪活动是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及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一项长期的任务。打击棉花掺杂使假、强化棉花质量监督工作,对维护棉花市场正常秩序,保障棉花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10](2001)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报告的通知》文中认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立即开展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0]37号)下发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棉花打假专项行动,迅速采取措施,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掺杂使假的嚣张气焰,基本扼制了棉花制假售假蔓延的势头,棉花市场秩序开始好转,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巩固成果,将棉花打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下去,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现将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的报告》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棉花掺杂使假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打击棉花掺杂使假行为的力度,把各执法部门力量统一调动起来,密切配合,联合行动,形成合力,确保棉花专项打假取得成效。二、要继续发动和鼓励群众举报棉花掺杂使假案件,凡立案的都要认真查实,坚决打击。抓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坚持做到五不放过: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假棉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制假售假责任者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支持或参与制假售假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三、实施综合治理,做到标本兼治。要严格执行棉花收购加工资格认定制度,坚决依法
二、尉氏县棉花良种加工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尉氏县棉花良种加工厂(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棉花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棉花生产概述 |
1.1.1 世界棉花生产 |
1.1.2 我国棉花生产 |
1.2 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状况 |
1.2.1 棉花产量性状改良研究进展 |
1.2.2 棉花品质性状改良研究进展 |
1.2.3 棉花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关系的演变研究 |
1.2.4 棉花抗病性改良研究进展 |
1.2.5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 |
1.3 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的成就和不足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河南省棉花生产形势研究 |
2.1 河南省棉花生产在全国的位置和比重 |
2.2 河南省棉花的生产优势 |
2.2.1 河南是全国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之一 |
2.2.2 植棉历史悠久,棉花生产相对稳定 |
2.2.3 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植棉比较效益高 |
2.2.4 河南省具有信息区位优势 |
2.2.5 河南省具有产业化基础 |
2.3 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 |
2.3.1 第一个快速发展和稳定阶段(1949~1960年) |
2.3.2 波动剧烈的时期(1961~1981年) |
2.3.3 波动中快速发展的阶段(1982~1992年) |
2.3.4 稳步递减阶段(1993~2000年) |
2.3.5 恢复性增长阶段(2000~2007年) |
2.3.6 滑坡阶段(2007年至今) |
2.4 河南省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 |
2.4.1 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 |
2.4.2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
2.4.3 生产波动大,总产徘徊不前 |
2.4.4 品质结构单一,质量问题突出 |
2.4.5 枯黄萎病发生依然严重,次生害虫危害逐年增大 |
2.4.6 国家缺乏对棉花的优惠政策,植棉比较效益差 |
2.4.7 科研经费和人才严重短缺,生产技术的老化 |
2.4.8 资源制约发展,增产难度加大 |
2.4.9 棉田污染加重,环保压力增大 |
2.4.10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削弱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
2.5 品种改良对河南省棉花生产的促进作用 |
2.5.1 不同历史时期河南省棉花研究进展及其成就 |
2.5.2 近期河南省棉花生产代表品种介绍 |
2.6 小结与讨论 |
3 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河南省棉花审定品种概况 |
3.2.2 产量遗传性状改良 |
3.2.3 抗病性研究 |
3.2.4 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研究 |
3.2.5 综合农艺性状遗传改良研究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提高棉花产量,集成配套生产技术 |
3.3.2 加强抗病育种、综合防治 |
3.3.3 创新棉花资源,提升纤维品质 |
3.3.4 合理配置棉花综合农艺性状 |
4 河南省棉花发展展望 |
4.1 河南省棉花生产形势展望 |
4.1.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棉花生产质量和效益 |
4.1.2 调优区域布局,提升棉花产品档次 |
4.1.3 加强政策扶持,建立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 |
4.1.4 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
4.1.5 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推进棉花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
4.2 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展望 |
4.2.1 选育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
4.2.2 满足纤维品质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品质改良 |
4.2.3 继续加强抗黄萎病育种 |
5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表1 近30年来河南省已审棉花品种的系谱来源、应用面积及获奖情况 |
附表2 近30年河南审定棉花品种性状一览表 |
(2)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棉花生产状况 |
1.1.1 世界棉花生产状况 |
1.1.2 中国棉花生产情况 |
1.2 优质棉花的概念、评价及影响因素 |
1.2.1 优质棉花的概念 |
1.2.2 棉花纤维品质的评价 |
纤维长度 |
纤维整齐度 |
纤维细度 |
纤维强度 |
纤维成熟度 |
1.2.3 棉花纤维的发育过程 |
1.2.4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因素 |
遗传因素 |
环境、气候条件 |
栽培措施 |
其它 |
1.3 我国优质棉花生产状况 |
1.3.1 我国优质棉花品质状况 |
1.3.2 我国优质棉花生产状况 |
2 引言 |
2.1 发展优质棉花生产可促进棉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
2.2 纺织工业对棉花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
2.3 发展优质棉花生产是棉花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3 研究方法 |
4 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现状 |
4.1 开封市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
4.1.1 自然条件 |
4.1.2 农民、技术条件 |
4.2 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现状 |
4.2.1 开封市棉花种植情况 |
4.2.2 开封市优质棉花种植布局及品种状况 |
4.2.3 开封市优质棉花纤维品质状况 |
4.2.4 开封市发展优质棉花生产的主要做法 |
5 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5.1 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比较严重 |
5.2 棉农植棉规模小,形不成区域化种植 |
5.3 优质难以优价 |
5.4 栽培技术没有新的突破,农技配套措施难以到位 |
5.5 棉花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
5.6 棉农对优质棉生产认识不够 |
5.7 投资力度减弱,生产后劲不足 |
6 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发展的策略 |
6.1 制定扶持政策,调动棉农种植优质棉花积极性 |
6.2 开展优质棉区划,实现区域化种植 |
6.3 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 |
6.4 培育优质良种,建立原、良种繁育基地 |
6.5 搞好棉田基本建设,改善棉花生产条件 |
6.6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棉农科技素质 |
6.7 加大关键技术推广力度,整体提高棉花品质 |
6.8 建立新的收购制度上来控制原棉质量 |
7 结语与结论 |
7.1 开封市有发展优质棉生产的优势 |
7.2 开封市发展优质棉花生产的关键措施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3)河南省棉花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世界棉花生产与消费概述 |
1.1.1 世界棉花生产概况 |
1.1.2 世界棉花消费概况 |
1.1.3 世界棉花贸易概况 |
1.2 中国棉花生产、消费与贸易情况 |
1.2.1 中国棉花生产情况 |
1.2.2 中国棉花消费情况 |
1.2.3 中国棉花进出口情况 |
1.2.4 中国棉花品质状况 |
1.3 河南省棉花生产与需求概况 |
1.3.1 河南省棉花生产情况 |
1.3.2 河南省棉花消费情况 |
2 引言 |
2.1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棉花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
2.2 河南是产棉大省,发展棉花生产可促进棉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
2.3 河南是纺织大省,全省以棉花为原料的纺织工业增值潜力巨大 |
2.4 从可持续发展看,发展棉花生产前景广阔 |
3 研究方法 |
4 河南省棉花生产现状及分析 |
4.1 河南省棉花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趋势 |
4.2 河南棉花生产区域分布 |
4.2.1 区划布局情况 |
4.2.2 生产布局情况 |
4.3 棉花新品种及植棉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
4.4 河南省棉花生产竞争力分析 |
4.4.1 单产水平比较 |
4.4.2 生产成本比较 |
4.4.3 产品质量比较 |
5 河南省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棉花生产波动大,总产徘徊不前 |
5.1.1 棉价忽高忽低,不利于棉农安排生产 |
5.1.2 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植棉效益降低 |
5.1.3 生产基础条件较差,抗灾能力不强 |
5.2 棉花质量问题突出,亟待解决 |
5.2.1 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比较严重 |
5.2.2 棉农植棉规模小 |
5.3 棉花科技支撑能力相对较弱 |
5.3.1 棉花新品种选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
5.3.2 棉花栽培技术没有新的突破 |
5.3.3 棉花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
5.3.4 棉农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
5.4 棉花生产投资力度减弱,生产后劲不足 |
6 河南省棉花生产稳步发展的对策措施 |
6.1 恢复棉花面积、优化区域布局 |
6.2 抓好关键环节,提升棉花质量 |
6.2.1 分区域选定主推品种,逐步实现按品质进行区划种植 |
6.2.2 建立大面积棉花原、良种繁育基地 |
6.2.3 坚持标准化生产,提高棉花的生产品质 |
6.2.4 狠抓污染源关,严防异性纤维混入 |
6.3 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生产后劲 |
6.3.1 制定扶持政策,调动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
6.3.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棉花生产条件 |
6.3.3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6.3.4 加大关键技术推广力度,确保科技到位率 |
6.4 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 |
6.4.1 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
6.4.2 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6.4.3 鼓励多种棉花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发展 |
6.5 抓好服务创新,提高系统管理能力,为确保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
6.5.1 建立完善棉花信息服务体系,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 |
6.5.2 建立健全棉花保险体系,化解灾害影响 |
6.5.3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健康有序 |
6.5.4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努力保持国家棉花市场供求平衡 |
6.5.5 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5)转基因抗虫陆地棉推广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现状 |
1.2.3 目前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推广的几种主要模式 |
1.2.4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5 我国与推广转基因抗虫棉有关的政策法规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区域概况 |
2 研究对象概述 |
2.1 转基因抗虫棉推广的概述 |
2.2 调查区转基因抗虫棉推广的发展过程 |
2.3 与推广转基因抗虫棉有关的不同受益群体及其相互关系 |
3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障碍因素及收益机制分析 |
3.1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预期效果 |
3.2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决策机制和过程 |
3.2.1 科研机构(育种者)的决策机制和过程 |
3.2.2 推广机构(推广者)的决策机制和过程 |
3.2.3 棉农(使用者)的决策机制和过程 |
3.3 不同主体对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实际效果的评价 |
3.3.1 科研机构(育种者)对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评价 |
3.3.2 推广机构(推广者)对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评价 |
3.3.3 棉农(使用者)对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评价 |
3.4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主要影响因素 |
3.4.1 品种因素 |
3.4.2 政策因素 |
3.4.3 市场因素 |
3.4.4 棉农的个体因素 |
3.4.5 推广服务体系因素 |
3.5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受益群体 |
3.5.1 棉农(使用者)的收益分析 |
3.5.2 科研机构(育种者)的收益分析 |
3.5.3 推广机构(推广者)的收益分析 |
3.5.4 受益群体间的关系分析 |
4 有关问题的探讨 |
4.1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影响因素的解决 |
4.1.1 培育优质、高效多抗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
4.1.2 建立规模化的转基因抗虫棉种子生产基地 |
4.1.3 以市场为依托,以棉农为基础,以推广企业为主体实现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推广 |
4.1.4 加强转基因抗虫棉推广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 |
4.1.5 改进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审定和安全性评价工作 |
4.2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利益调节 |
4.2.1 培育代表棉农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 |
4.2.2 贯彻法规,加强管理,保护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育种者知识产权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尉氏县棉花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棉花产业化状况 |
1.1 棉花良种繁育已走上正规化生产。 |
1.2 棉花收购加工、纺纱实现标牌化。 |
1.3 棉短绒加工已形成规模化。 |
1.4 棉清油加工业遍布全县各主产区。 |
2 发展思路 |
2.1 抓好优良品种的繁育与推广。 |
2.2 扩大面积, 增加总产。 |
2.3 统一供种, 优化布局。 |
2.4 科学种植, 主攻品质。 |
2.5 组建棉业集团。 |
四、尉氏县棉花良种加工厂(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棉花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研究[D]. 唐中杰.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3)
- [2]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与发展策略研究[D]. 张东林. 河南农业大学, 2007(10)
- [3]河南省棉花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贺桂仁. 河南农业大学, 2006(09)
- [4]新棉在即话棉花[N]. 李秀明. 中国纺织报, 2005
- [5]转基因抗虫陆地棉推广的实证研究[D]. 李铁庄.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6]尉氏县棉花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 王虎德,史中华,李秀梅. 中国棉花, 2004(01)
- [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报告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浙江政报, 2001(10)
- [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报告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广东政报, 2001(07)
- [9]严厉打击棉花掺杂使假违法犯罪行为[J]. 齐文. 纤维标准与检验, 2001(03)
- [1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报告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湖南政报,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