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京栋[1](2020)在《X省地矿集团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推进,全国地勘行业迎来了事转企的改革高潮。X省地矿集团作为地勘单位改革的一面旗帜,在地勘单位体制改革中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其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陈旧、效能不高,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重视程度不够,绩效管理问题重重,已经不能适应转企后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如对绩效管理缺乏认知、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以及员工参与度低等,尤其是在目前地勘行业进入衰退期的整体环境下,出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滞后和高端人才、技术性人才流失等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绩效管理工具和最新的绩效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抽样问卷调查,结合对相关案例的借鉴等多种方法对X省地矿集团公司员工绩效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对X省地矿集团公司基本情况、组织架构情况、人员结构情况、员工收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就X省地矿集团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考核实施、考核反馈及考核结果应用情况深入研究。其次,结合X省地矿集团公司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其绩效指标设置、绩效考核管理、绩效考核反馈、绩效管理应用四方面内容开展调查问卷,并将收集回来的对X省地矿集团公司员工绩效管理的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系统分析,研究公司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操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以及与公司实际相结合的对策措施。第三,系统研判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各个阶段,从计划、实施、考核、反馈、应用六个环节,引入了符合单位特点的360度管理办法和KPI平衡记分卡管理办法,并细化相关措施,确保考核方案可量化、可操作。最后,从组织领导、舆论宣传、顶层设计、实施督导、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等方面,细化了绩效管理方案的保障措施,确保方案的落地实施。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X省地矿集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提升,而且对相关行业的绩效管理优化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潘哲康[2](2020)在《基于ANP-VIKOR方法的浙江省地勘系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文中提出现阶段,正处在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关键时期,地勘事业单位应当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内部监督审计,合理整合资源,完善内控制度,将有助于实现平稳改制,促进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选择浙江省地质勘查系统的6家事业单位为样本,采用ANP-VIKOR法进行样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首先,进行案例单位的调研,对案例单位的经营现状及相关内部控制资料做出分析,以COSO框架理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评价规范(试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依据,结合样本单位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属性,构建了出制度约束、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监督管理、绩效考评、科技创新、社会责任等7个评价准则层(下设26个评价指标)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形式,获得调查数据资料;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后,考虑到同层次的指标元素可能隶属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不同范畴,指标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较大,因此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来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本文创新性使用VIKOR法(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进行内部控制评价,通过计算群体效益值、个体遗憾值、利益比率等步骤,获得6家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评价比较结果。在内部控制建设实施3年来,浙江省地勘事业单位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ANP-VIKOR法的评价结果认为,6家样本单位中,没有1家单位获得内部控制最佳或最差案例单位的评价结论;同时也认为,6家被评价样本单位中,其中3家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相对较好,3家相对较差。本文模型的评价结论符合案例单位的内部控制实际现状。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结合案例单位的调研情况,指出浙江省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刘永团[3](2020)在《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地矿集团为例》文中提出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我国地勘行业的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矛盾,为了地勘企业在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潮流下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对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进行评价,使地勘企业自身发展在纵向准确了解其发展趋势,横向上明确其发展的短板,为地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地勘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促进作用。本论文以企业竞争能力、绿色产业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勘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地勘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而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地勘行业应用的实践证明,走绿色勘查开发道路成果显着,可以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在此基础上厘定了我国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对地勘行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地勘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讨论了我国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了我国地勘企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涵了 7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选择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AHP-模糊评价法对内蒙古地矿集团近五年竞争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横向上,在2014年-2018年每年的地勘企业总体竞争能力均一般,其中,企业的资源能力、冶炼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评价较好,勘查能力、开发能力、营运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评价一般,而绿色发展能力得分最低;纵向上,2014年-2018年地矿集团总体竞争能力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不变。从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各子能力评价结果可知,资源能力、冶炼能力和开发能力有不断上升趋势,营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基本不变,勘查能力趋势下降。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按其各子能力对地勘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地勘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勘企业行为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地勘企业受传统地勘思想影响比较严重,缺乏营运和组织管理学习能力,所以,本文主要从资源能力、绿色发展能力、营运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实现地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隋汪洋[4](2019)在《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受国际新能源兴起和能源需求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及国内供给侧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勘行业这一兼具基础性与公益性的行业经济下行趋势明显。A省地勘单位在事业单位的体制下已经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僵化、人才培养守旧、运营机制死板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之道。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等要求大力推进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从长远来看地勘单位实行全面企业化经营是必然的结果。本文从公共管理理论出发,以我国地勘行业情况为切入点,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A省实际,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主要探讨A省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后如何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主要对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背景、意义、关键词、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整篇论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根据A省地勘单位改制后的现状等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出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单位管理机制、人员结构等方面归纳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即事企不分、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第三部分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组织变革理论,结合国外地勘组织形式与内蒙古、广东等地区地勘单位改制后的成功经验,提出A省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第四部分对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政策法规,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保证质量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形象,整合产业结构和信息平台,加强公益性地质服务及拓展商业性地质市场。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本论文对推进我国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王建新[5](2019)在《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全球经济和资源形势面临重大转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战略性矿产的兴起,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将不断拓展地质勘查的空间。新的形势对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同时为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探索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更好的把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参考借鉴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及国内的地质勘查形势、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等方面,围绕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动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新地勘经济体系”,新地勘经济体系是由地勘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是建立新地勘经济体系,包括地勘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和对外地勘。地勘产业体系是建立行业化管理、专业化细分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产业体系;企业化经营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实体经济就是组建地矿集团公司,地矿集团公司采取勘查开发一体化、大地质、地质跨界的战略。并论述了地质跨界战略实施是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衍生和实体经济的补充。建立了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就是要创建高效的组织管控制度,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健全的地勘金融机制,充满活力的文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机制。以此为基本点构建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方案层。实施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地勘新经济,地勘新经济就是在地质勘查业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与新经济的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的结合体。
陆顺[6](2017)在《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能够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地勘单位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对此,本文首先对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促进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万祖华[7](2013)在《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研究 ——以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质勘查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的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实施,地质勘查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资源制约问题十分突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的地质勘查工作则显得异常重要。因此,研究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发展,促进地勘单位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国有地勘单位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勘单位在多次体制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后,国有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提出了企业化改革方向。随后,全国各地国有地勘单位纷纷探索企业化改革的道路和模式,主要有内蒙模式、云南模式等。虽走了不少弯路,但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地勘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对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现状与发展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典型国家地勘经济发展的分析,结合实际,本文认为,国有地勘单位必须进行事企分开运行的改革,实行企业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只有实行事企分开运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促使地勘产业结构优化、重组与调整,推动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
杨峰飞[8](2012)在《浅议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国有地勘单位要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改变"事业管理,企业经营"的现有模式,推行企业化改革已势在必行。要促进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做好由事转企的平稳过渡,对各类地勘单位进行分类改革,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优势重组,实现集约化经营。地勘单位自身须强化管理,切实解决改制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明确权责,为改革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以保证地勘单位改革稳步推进。
张倩[9](2011)在《山西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质勘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建国初期,由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打破国际常规体制,对地勘单位直接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使地勘单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引入我国,地勘系统原有的旧的管理体制成为了落后的生产关系,开始阻碍地勘生产力的发展,地勘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大延误了地勘经济的发展。1999年起中央先后发布了多个文件,地勘单位开始了艰辛漫长的改革之路。许多地勘单位依积极探索适合所在地区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的改革发展模式,积极建立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市场主体,并取得了成功,引起了业界的注目,比如云南、贵州、内蒙古等省就是企业化改革的典型。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水平排在我国前列,然而其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却较落后。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地勘单位改革现状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山西省地勘局的各种优势资源。在对山西省地勘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其他省份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成功经验的研究和借鉴,提出了适合山西省地勘系统发展现状的改革模式。山西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应该以省地勘局为核心,加快全省的地勘系统人、财、物资源的分离、重组、改制。要达到目标模式,必须经历复杂、漫长的过渡阶段,本文将过渡阶段分为两部分,分别阐述了在各部分中地勘行业的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然后本文列举了各地勘单位在改革中的具体做法,并建议政府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郑洪涛[10](2011)在《河南省地质勘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质勘查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服务行业,河南地质勘查业已有50年历史,地质勘查业的主体是四大国有地勘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河南省地勘单位的项目建设、能力建设、队伍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但困扰地勘单位发展的“三个基本未变”依然存在,即事业单位的性质基本未变;队伍格局基本未变;必须依靠地质事业费和对外创收方能维持队伍生存发展的供养模式基本未变。在新形势下,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战略要求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要求将单纯找矿型转变为社会服务型地质调查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需要地质工作的全面支持。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求减轻地质环境的压力等,都为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商业化地质工作也因社会对资源的刚性需求而急需加强和规范化,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总结河南省地勘行业三十年来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科学规划地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论文采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地质勘查工作现状,河南省地勘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城市发展规划、水工环地质工作、地质遗产保护和“旅游立省”、数字国土工程等六个方面的需求。研究了河南省地质勘查工作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深刻总结了河南省地勘行业三十年来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国家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的宏观指导政策和管理措施,结合河南省地质勘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区域性分布、产业结构、队伍建设、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河南省地质勘查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改革方案。并从以下七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河南省地勘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①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②体制机制创新;③人才战略;④培育风险勘查资本市场;⑤勘查开发一体化;⑥实施“走出去”战略;⑦地勘文化创新。
二、试论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X省地矿集团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3 论文结构和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绩效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1 绩效的概念 |
2.1.2 绩效的特性 |
2.1.3 绩效管理的概念 |
2.2 绩效管理工具与理论基础 |
2.2.1 关键绩效指标(KPI)理论 |
2.2.2 平衡计分卡(BSC)理论 |
2.2.3 360度绩效考核理论 |
2.3 绩效管理的流程 |
2.3.1 绩效计划 |
2.3.2 绩效实施 |
2.3.3 绩效考核 |
2.3.4 绩效反馈 |
2.3.5 绩效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X省地矿集团公司员工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3.1 X省地矿集团公司概况 |
3.1.1 公司基本情况 |
3.1.2 公司组织架构情况 |
3.1.3 公司人员结构情况 |
3.1.4 公司员工收入情况 |
3.1.5 公司主要业务及运营特点 |
3.2 X省地矿集团公司员工绩效管理现状 |
3.2.1 绩效管理体系 |
3.2.2 绩效考核实施 |
3.2.3 绩效考核反馈 |
3.2.4 考核结果应用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X省地矿集团公司绩效管理存在问题调查及分析 |
4.1 开展员工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调查描述 |
4.1.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4.2 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绩效计划阶段 |
4.2.2 绩效指标设置 |
4.2.3 绩效实施阶段 |
4.2.4 绩效考核阶段 |
4.2.5 绩效反馈阶段 |
4.2.6 绩效应用阶段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X省地矿集团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
5.1 绩效管理优化设计原则 |
5.2 绩效管理优化设计思路 |
5.2.1 基于整体战略设计绩效管理体系 |
5.2.2 建立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制度 |
5.2.3 平衡计分卡管理方法和360度考核方法 |
5.3 绩效管理优化设计方案 |
5.3.1 建立符合地勘单位特点的HRBP管理模式 |
5.3.2 优化绩效管理计划 |
5.3.3 优化绩效管理指标 |
5.3.4 优化绩效管理过程 |
5.3.5 优化绩效考核结果 |
5.3.6 优化绩效考核反馈 |
5.3.7 优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做好保障措施确保绩效管理方案实施 |
6.1 加强组织领导,转变考核观念 |
6.1.1 成立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
6.1.2 成立绩效管理工作推进小组 |
6.1.3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 |
6.2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
6.2.1 打造具有地矿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 |
6.2.2 做好绩效管理思想的宣贯工作 |
6.2.3 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学习培训 |
6.3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绩效计划 |
6.3.1 做好绩效管理计划分析 |
6.3.2 科学设定关键绩效指标 |
6.4 加强监督管理,优化关键环节 |
6.4.1 做好绩效实施的督导工作 |
6.4.2 加强各部门工作的协同推进 |
6.5 做好绩效考核,确保公平公正 |
6.5.1 绩效考核要广泛吸收员工意见 |
6.5.2 绩效监督要贯穿于绩效考核全过程 |
6.6 做好绩效反馈,畅通沟通机制 |
6.6.1 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反馈表 |
6.6.2 畅通组织与员工绩效沟通反馈途径 |
6.6.3 组建绩效考核申诉工作小组 |
6.7 做好绩效应用,发挥绩效效能 |
6.7.1 绩效结果应用于薪酬调整 |
6.7.2 绩效结果应用于岗位调整 |
6.7.3 绩效结果应用于学习培训 |
6.7.4 绩效结果应用于职业规划 |
6.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X省地矿集团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2)基于ANP-VIKOR方法的浙江省地勘系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介绍 |
2.1 理论基础 |
2.1.1 COSO框架理论 |
2.1.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
2.1.3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2.2 评价方法介绍 |
2.2.1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
2.2.2 VIKOR评价法介绍 |
第3章 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分析 |
3.1 我国事业单位及其内部控制特征 |
3.1.1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况 |
3.1.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比较 |
3.1.3 经营类事业单位及其内部控制的特殊性分析 |
3.2 地勘事业单位及其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2.1 地勘单位简介 |
3.2.2 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4章 浙江省地勘系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
4.1 样本单位选择 |
4.2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设计原则 |
4.2.2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
4.2.3 浙江省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4.3 ANP法确定指标权重 |
4.3.1 指标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网络图结果 |
4.3.2 指标间成偶比较相对重要性结果 |
4.3.3 超矩阵的建立结果 |
4.3.4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4.4 VIKOR法评价结果 |
4.4.1 调查数据整理分析 |
4.4.2 规范化评价矩阵结果 |
4.4.3 评价方案中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确定结果 |
4.4.4 群体效益值、个体遗憾值和利益比率计算结果 |
4.4.5 评价结果与分析 |
4.4.6 VIKOR评价与TOPSIS评价结果比较 |
4.5 浙江省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分析 |
4.5.1 内部控制成效与主要问题分析 |
4.5.2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地矿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论文工作量 |
2 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企业竞争力理论回顾 |
2.1.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
2.1.2 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渊源 |
2.1.3 企业竞争力理论的主要学派 |
2.2 绿色发展理论 |
2.2.1 绿色产业 |
2.2.2 绿色矿业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4 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
2.4.1 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评价体系 |
2.4.2 世界主要杂志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
2.4.3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
2.4.4 国内学者提出的企业竟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2.4.5 我国各行业竟争力评价应用实践 |
2.4.6 地勘及相关行业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3 地勘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地勘企业发展历程回顾 |
3.2 我国地勘行业发展现状 |
3.2.1 我国资源供需概述 |
3.2.2 地质勘查现状 |
3.2.3 矿业开发现状 |
3.3 我国地勘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我国传统地质勘查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2 我国矿业开发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3 资源需求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
4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绿色发展现状及成果 |
4.1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 |
4.2 绿色勘查发展 |
4.2.1 绿色勘查发展历程 |
4.2.2 绿色勘查的重大意义 |
4.2.3 绿色勘查典型案例 |
4.3 绿色开发发展 |
4.3.1 绿色矿山发展历程 |
4.3.2 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 |
4.3.3 绿色矿山典型案例 |
5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内涵 |
5.1 地勘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
5.1.1 地勘企业定义 |
5.1.2 地勘企业特点 |
5.2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内涵 |
5.3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特征 |
5.3.1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外部环境分析 |
5.3.2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因素 |
5.3.3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影响因素框架构建与分析 |
6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系统构建 |
6.1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及原则 |
6.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 |
6.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6.2 指标体系构建 |
6.3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方法 |
6.3.1 评价方法概述 |
6.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6.4 指标权重性质及定义 |
6.5 指标权重确定 |
6.5.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 |
6.5.2 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步骤 |
6.6 地勘企业竞争力评价权重计算 |
6.6.1 建立评价指标结构 |
6.6.2 计算准则层权重 |
6.7 企业竞争能力模糊评价模型 |
6.7.1 模糊评价判定法思想与原理 |
6.7.2 模糊评价步骤 |
7 内蒙古地矿集团竞争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
7.1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回顾 |
7.1.1 发展概况 |
7.1.2 发展现状 |
7.2 确定评价级 |
7.2.1 因素集的确定 |
7.2.2 评价级的确定 |
7.3 模糊判断矩阵判定 |
7.4 模糊矩阵计算 |
7.5 结果综合判定 |
7.6 评价结果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8 我国地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
8.1 资源能力 |
8.1.1 资源禀赋 |
8.1.2 人力资源 |
8.1.3 科技创新 |
8.2 绿色发展能力 |
8.2.1 绿色发展理念 |
8.2.2 绿色勘查、开发 |
8.2.3 绿色转型——构建“大地质、大生态、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
8.3 营运及组织管理方面——创建学习型企业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4)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关键词阐释 |
1.2.1 地勘单位 |
1.2.2 事业单位 |
1.2.3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与发展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动态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现状分析 |
2.1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概述 |
2.1.1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基本情况 |
2.1.2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背景 |
2.1.3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历程 |
2.2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调研设计 |
2.2.1 调查目的 |
2.2.2 调查内容 |
2.2.3 调查问卷的发放 |
2.3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
2.3.1 员工的积极性不高 |
2.3.2 缺乏核心竞争力 |
2.3.3 资本不足 |
2.3.4 公益性地勘发展受限 |
2.4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4.1 事企不分 |
2.4.2 地勘经济整体下滑 |
2.4.3 人员结构不合理 |
2.4.4 缺少国家层面有效政策支持 |
3 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方案论证 |
3.1 理论基础 |
3.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1.2 组织变革理论 |
3.2 国内外地勘组织发展与改革经验 |
3.2.1 国外地勘组织的形式和方法 |
3.2.2 国内地勘组织的形式与发展启示 |
3.2.3 经验借鉴或启示 |
3.3 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方案 |
3.3.1 方案设计原则与目标 |
3.3.2 方案指导思想 |
3.3.3 方案具体内容 |
3.4 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
3.4.1 方案实施的条件保障 |
3.4.2 预期效果 |
3.4.3 可能遇到的问题 |
4 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方案的实施保障建议 |
4.1 完善地勘相关政策 |
4.1.1 完善矿业权相关政策 |
4.1.2 完善公益地勘和商业地勘相关政策 |
4.1.3 加强财政政策扶持 |
4.2 加强公益性地质服务及商业性地质市场拓展 |
4.2.1 严格划分公益性地质与商业性地质工作 |
4.2.2 引导商业性地勘队伍拓展市场 |
4.3 整合产业结构和信息 |
4.3.1 整合产业结构 |
4.3.2 建立信息整合平台 |
4.4 多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
4.4.1 提升质量安全意识 |
4.4.2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4.4.3 加强经营管理 |
4.5 引导各地勘单位树立品牌形象 |
4.5.1 提高工程质量 |
4.5.2 打造精于某地勘领域的专业形象 |
4.5.3 积极宣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问卷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
1.5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2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和实现方式 |
2.3 转型升级研究评价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地质勘查行业的管理体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
3.1 全球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
3.2 国内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
3.3 小结 |
4 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
4.1 综述 |
4.2 矿产资源 |
4.3 地质矿产勘查 |
4.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
4.5 小结 |
5 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 |
5.1 内蒙古地勘行业单位情况 |
5.2 内蒙古地勘行业从业人员 |
5.3 内蒙古地勘行业资产状况 |
5.4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历程 |
5.5 内蒙古地矿集团SWOT分析 |
5.6 小结 |
6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
6.1 转型升级发展模型构建 |
6.2 深耕地勘产业体系 |
6.2.1 行业化管理 |
6.2.2 专业化细分 |
6.2.3 企业化经营 |
6.3 服务绿色矿业发展 |
6.4 “走出去”拓宽地质市场 |
6.4.1 海外发展方案 |
6.4.2 境外投资架构 |
6.5 小结 |
7 实现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动力 |
7.1 发展动力指标构建 |
7.2 构建新型组织管控制度 |
7.3 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
7.4 强化地勘金融管理 |
7.5 探索科技创新途径 |
7.6 小结 |
8 结论 |
8.1 成果和认识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
二、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缺乏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
(二) 企业合同缺乏严格审查 |
(三) 合同签订环节监管不到位 |
三、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合同管理优化对策 |
(一)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
(二) 严格审查合同风险因素1加强合同签订管理 |
(三) 加强合同履约动态管理 |
四、结语 |
(7)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研究 ——以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主要创新 |
第2章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回顾 |
2.1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历程 |
2.2 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历程 |
2.3 国有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
2.3.1 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 |
2.3.2 理顺隶属关系 |
2.3.3 属地化管理后地勘单位用于地质找矿的资金呈多元增长 |
2.3.4 地质勘查市场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
2.3.5 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指明方向 |
2.3.6 各级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2.3.7 国有地勘单位普遍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 |
2.3.8 国有地勘单位内部企业化改革取得新进展 |
第3章 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3.1 事企分离不彻底 |
3.2 全面转企面临困难 |
3.3 行业管理体制不顺 |
3.4 产权制度与地勘经济发展不相适宜 |
3.5 可持续发展难度加大 |
3.6 地勘单位缺乏稳定的主导产业 |
3.7 地勘单位长期固有的特点和弊端,严重制约了地勘经济发展 |
3.8 历史欠账多 |
第4章 地勘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和改革的必要性 |
4.1 地勘单位的性质与特点 |
4.1.1 计划体制下的国有地勘单位 |
4.1.2 现代体制下的国有地勘单位 |
4.2 国外典型地勘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与启示 |
4.2.1 美国地质工作管理体制特点 |
4.2.2 日本地质工作管理体制特点 |
4.2.3 俄罗斯地质工作管理体制特点 |
4.2.4 启示 |
4.3 我国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必要性 |
4.3.1 是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4.3.2 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4.3.3 是找矿突破的需要 |
第5章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的企业化改革 |
5.1 企业化改革的基本过程 |
5.1.1 摸索企业化的路子 |
5.1.2 事企分离 |
5.1.3 大力发展经济 |
5.1.4 “四大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5.2 企业化改革的成效及经验 |
5.2.1 取得的成效 |
5.2.2 主要经验 |
5.3 企业化改革的启示 |
5.3.1 坚持不断改革 |
5.3.2 努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
5.3.3 始终坚持地质找矿不动摇 |
5.3.4 不断改善职工生活 |
第6章 深化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
6.1 坚定事企分离的改革发展方向 |
6.2 突出优势,加快结构调整 |
6.3 深化国有地勘单位产权制度改革 |
6.4 重视改革的创新和制度规范 |
6.5 建立规范的地质勘查市场 |
6.6 培养企业化经营人才 |
6.7 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分类改革的指导工作 |
6.8 加强政府引导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山西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理论综述 |
1.2.1 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运行理论 |
1.2.2 企业成长理论与企业进化理论 |
1.2.3 资源基础理论 |
1.3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我国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分析 |
2.1 地勘单位企业化的提出 |
2.1.1 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内涵 |
2.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2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
2.3 我国地勘单位改革历程和现状 |
第三章 山西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现状分析 |
3.1 机构概况 |
3.2 企业化改革现状 |
3.3 优势资源分析 |
3.3.1 有形资源 |
3.3.2 无形资源 |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应 |
3.4.2 地勘单位内部管理模式落后 |
3.4.3 外部环境问题 |
3.4.4 地勘人才思想冲击较大 |
第四章 山西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模式选择 |
4.1 地勘行业典型的企业化改革模式 |
4.2 山西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模式选择 |
4.2.1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
4.2.2 地勘单位改革的目标模式 |
4.3 地勘单位企业改造的过渡阶段模式 |
4.3.1 利益主体分离发展阶段 |
4.3.2 企业实体整合阶段 |
4.4 改革模式选择的依据 |
4.4.1 设置过渡阶段的原因 |
4.4.2 以局为单元进行企业化的原因 |
第五章 山西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和配套措施 |
5.1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具体做法 |
5.1.1 事企分离 |
5.1.2 企业重组 |
5.1.3 股份制改革 |
5.2 改革后地勘单位应注意的问题 |
5.2.1 公益性与商业性协调发展 |
5.2.2 强化管理 |
5.2.3 股权设置及认购 |
5.2.4 员工队伍建设 |
5.2.5 完善工资分配制度 |
5.3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需要的配套措施 |
5.3.1 建立和完善国家地质工作体系 |
5.3.2 政府应加速完善地质勘查市场体系 |
5.3.3 其他配套措施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河南省地质勘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地质勘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基础 |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3.2 产业集群理论 |
1.3.3 科学发展观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2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历史与现状 |
2.1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历史回顾 |
2.1.1 新中国成立前的地质勘查业 |
2.1.2 新中国的地勘行业 |
2.2 我国地质勘查业改革与发展现状 |
2.3 我国地质勘查业改革的典型模式 |
2.3.1 内蒙古模式 |
2.3.2 广东模式 |
2.4 其它改革模式探讨 |
2.4.1 云南省地质勘查业改革状况及启示 |
2.4.2 湖北省地勘改革实践的启示 |
2.4.3 华东有色地勘局改革发展启示 |
3 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分析 |
3.1 河南省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
3.1.1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现状 |
3.1.2 矿产勘查工作现状 |
3.1.3 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现状 |
3.2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分析 |
3.2.1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分析 |
3.2.2 矿产资源勘查需求分析 |
3.2.3 城市发展规划对地质工作的要求分析 |
3.2.4 水工环地质工作需求分析 |
3.2.5 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立省”的需求 |
3.2.6 对数字国土工程的需求分析 |
4 河南省地质勘查业改革研究 |
4.1 地质勘查工作改革的背景 |
4.2 河南省国有地勘行业基本情况 |
4.2.1 四大地勘单位队伍组成及资金来源 |
4.2.2 四大地勘单位产业情况 |
4.2.3 四大地勘单位经营情况 |
4.3 地勘行业改革的必要性 |
4.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4.3.2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4.3.3 全球新一轮地质工作的要求 |
4.3.4 产业化发展的客观环境要求 |
4.4 河南省地勘行业SWOT 分析 |
4.4.1 优势 |
4.4.2 劣势 |
4.4.3 发展机遇 |
4.4.4 面临的挑战 |
4.4.5 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 |
4.4.6 河南省地勘业改革SWOT 分析与发展策略归结 |
4.5 河南省地勘业改革方案设想 |
4.5.1 基本原则 |
4.5.2 改革目标 |
4.5.3 基本思路 |
4.5.4 具体措施 |
4.6 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 |
4.7 商业性地质队伍建设 |
4.8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河南省地勘集团建设 |
4.8.1 地勘业产业集群概念 |
4.8.2 河南省地勘业产业集群现状 |
4.8.3 河南省地勘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
4.8.4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河南省地矿集团构建 |
5 河南省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5.1 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体制创新) |
5.2 机制创新 |
5.3 人才战略 |
5.4 培育风险勘查资本市场 |
5.5 勘查开发一体化 |
5.6 “走出去” |
5.6.1 “走出去”的战略形势 |
5.6.2 对策建议 |
5.7 文化创新 |
5.7.1 地勘行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
5.7.2 地勘行业文化建设 |
6 主要成果与结论 |
6.1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历史与现状 |
6.1.1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历史回顾 |
6.1.2 我国地质勘查业改革与发展现状 |
6.1.3 我国地质勘查业改革几种典型模式 |
6.2 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分析 |
6.2.1 河南省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
6.2.2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分析 |
6.3 河南省地质勘查业改革研究 |
6.3.1 地勘行业改革的必要性 |
6.3.2 河南省地勘行业SWOT 分析 |
6.3.3 河南省地勘业改革方案设想 |
6.4 河南省地勘单位发展改革对策研究 |
6.4.1 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 |
6.4.2 机制创新 |
6.4.3 人才战略 |
6.4.4 培育风险勘查资本市场 |
6.4.5 勘查开发一体化 |
6.4.6 “走出去” |
6.4.7 文化创新 |
6.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试论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X省地矿集团公司员工绩效管理优化研究[D]. 张京栋. 长安大学, 2020(06)
- [2]基于ANP-VIKOR方法的浙江省地勘系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D]. 潘哲康.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3]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地矿集团为例[D]. 刘永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4]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对策研究[D]. 隋汪洋.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5]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D]. 王建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中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 陆顺.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7)
- [7]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研究 ——以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为例[D]. 万祖华. 南昌大学, 2013(03)
- [8]浅议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 杨峰飞. 甘肃科技, 2012(17)
- [9]山西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研究[D]. 张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 [10]河南省地质勘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郑洪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