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高玲玲[1](2020)在《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阿尔泰南缘地处中亚造山带西段、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汇聚带北缘。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大体经历了:前震旦纪古陆形成阶段,震旦纪-晚古生代早期洋盆形成、俯冲和闭合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晚期大陆板块碰撞阶段,中生代亚洲大陆边缘以及新生代陆内造山四个复杂演化阶段,是我国重要的贵重、有色和稀有金属矿集区。阿尔泰南缘西段以发育金、铜-锌多金属矿床为特色,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VMS型矿床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温热液脉型两种。其中VMS型主要代表矿床有阿舍勒铜锌矿床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包括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等。区内VMS型矿床主要产于阿舍勒组一套火山沉积岩/次火山岩中,成矿作用大体经历了早期海相火山喷气-同生热液沉积和晚期变形变质热液叠加作用;中温热液脉型矿床主要产于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中,成矿作用一般经历了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VMS型矿床矿石及其石英脉中主要发育大量富液相包裹体(LV型)、少量富气相包裹体(VL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也逐渐减小,由初期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演化为后期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同位素C、H、O及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在成矿初期时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后期成矿流体中混入了海水;S、Pb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和地层中。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LV型)、富气相包裹体(VL型)、含CO2包裹体(LC型)和纯CO2包裹体(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成矿流体从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逐渐演变为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稳定同位素C、H、O研究表明:金矿早期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中期晚期不断有大气水混入,由S、Pb同位素数值暗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和地层。对研究区内主要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岩浆岩、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VMS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阿舍勒铜锌矿床(342Ma)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383Ma);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300290Ma)。上述成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1)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大洋板块不断向北俯冲在西伯利亚块板的构造背景之下的矿化;(2)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有关的矿化。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VMS型及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分别产于阿舍勒组和托克萨雷组,并且矿床的分布与北西向延伸的断裂同向,构造不同程度控制、影响矿床的产出,金矿床往往沿着侵入体边缘分布,围岩蚀变发育并有一定的分带性且对于矿体的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性。时间上研究区中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380340Ma的铜-锌金多金属矿化以及290300Ma的金矿化。在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内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预测概念模型”,建立研究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以定量化空间数据分析和集成方法为主线,开展了区域金、铜-锌及多金属矿床、地质、化探以及遥感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圈定金成矿远景区5处,铜-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4处。
王颖维[2](2019)在《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额尔齐斯金成矿带位于新疆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碰撞结合处。本文对额尔齐斯构造带金矿的成矿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方法包括对岩石化学、同位素定年、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在对成矿带内的金坝金矿和科克萨依金矿进行解剖研究基础上,对比研究了成矿带东(中)西段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机制,剖析了构造-岩浆-变质热事件与成矿作用关系,并建立了额尔齐斯构造带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为进一步的找矿勘探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支持。对额尔齐斯成矿带内与金成矿相关的一些岩浆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西段的哈巴河斜长花岗岩具有Si02过饱和,中等铝、贫钠质的特点。斜长花岗岩轻稀土相对富集,Eu亏损。微量元素Rb、Ba、Th、La、Ce等相对富集,Ta、Nb、Sr、Zr、Yb等相对亏损。年代学研究显示,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1±3.4Ma。认为斜长花岗岩是俯冲带环境的产物,其岩浆岩的构造环境可能为火山岛弧环境。成矿带中段的萨尔布拉克金矿区石英斑岩亦具Si02过饱和,中等铝、贫钠质的特点。轻稀土相对富集,为V字型右倾配分曲线,微量元素富集 Rb、Ba、Th、U、Nb、Sr、Zr、Ce,亏损 Ta、La、Hf、Nd 等;石英斑岩显示轻Eu亏损,δEu值(0.27~0.31)<0.95为明显的负异常。石英斑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97.8±1.4Ma,可能是大陆板内构造环境的产物。中段阿克塔斯金矿的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火山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其次有苦橄岩等。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部分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火山岩微量元素含量整体较高,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流体包裹体重点研究了额尔齐斯构造带西段的金坝金矿和东段的科克萨依金矿。金坝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和C02-H20包裹体,少量碳质流体包裹体。成矿早阶段的均一温度较高,范围在262~401℃,主成矿阶段的在200~280℃。成矿流体属低盐度的H20-NaCl-C02体系。金坝金矿成矿流体的演化表现为:从早期和中期的中高温热液向中晚期的中低温、中低盐度的盐水溶液演化。科克萨依金矿的包裹体类型也是水溶液包裹体和C02-H20包裹体,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反映中高温热液特征,较晚成矿阶段石英脉的包裹体具有中低温特征。与额尔齐斯构造带其它金矿对比,如赛都、萨尔布拉克等,金矿成矿流体都表现为早期以中高温、富C02为特征,晚期演化成中低温盐水溶液体系的特征。金坝金矿内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体为金矿化提供重要成矿物质来源,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为成矿热液活动提供了空间,在构造-蚀变作用形成的蚀变带和石英脉中富集了金。金坝矿区成矿硫源(δ34S范围为3.42‰~8.71‰,平均值为6.30‰)为地壳深部即深源硫特征。东段科克萨依金矿受卡拉先格尔-接勒卡拉它乌断裂、克孜勒它乌断裂控制,剪切带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热液蚀变对成矿也起重要作用。硫同位素特点反映区内金矿床具有复杂的成矿作用,其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特点。从硫同位素区域分布特点看,西部的赛都金矿、金坝金矿硫同位素相对富集重硫,逐渐向中部萨尔布拉克金矿,至东部科克萨依金矿,硫同位素趋向于变轻。推测西部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活动更密切,而东部金矿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对成矿影响更大。成矿带上各金矿的H-O同位素组成均反映成矿流体早期具有变质水(和岩浆水)的特征,晚期混合了大气降水。额尔齐斯构造带的金矿化成带分布、分段集中于额尔齐斯构造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内。成矿构造具有向西发散、向东收敛的特点。带内金矿化持续时间长,成矿集中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及海西中晚期中酸性岩体是矿体的主要容矿岩石。额尔齐斯金矿带内韧性剪切与岩浆活动复合控矿特征明显,多期次多阶段耦合成矿作用显着。频繁的火山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的热源和部分物源,促进地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带内金矿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演化特征。长期的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多期次、多形式的叠加,造成地层中的金及其他成矿元素再活化。额尔齐斯构造岩浆成矿带内特定的金矿有利成矿部位,只要有充足的金源供给,就可以形成金矿床。额尔齐斯金矿带的金元素主要是在中低温、中浅-中深成环境下,随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成矿热液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完善了额尔齐斯金矿带内西、中、东部的构造-变质-流体演化体系,建立了额尔齐斯构造带金矿成矿模式。
阿不都热依木·吾甫尔[3](2015)在《新疆哈巴河县科克塔斯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远景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克塔斯金矿位于西伯利亚古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克兰晚古生代火山弧西部的阿舍勒火山-沉积盆地之中,成矿区带属阿尔泰成矿带阿舍勒-多拉纳萨依多金属成矿亚带,是铜锌、金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区。控制着科克塔斯金矿床的韧性剪切带在走向和倾向上变化较稳定,目前在该韧性剪切带中发现的比较典型的矿床是多拉纳萨依金矿床,规模较大,矿化较强,属阿勒泰地区发现的大型矿床之一。综合对比多拉纳萨依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该矿床地质特征与其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该矿床为破碎蚀变+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是经过多期次热液活动叠加改造而富集成矿,韧性剪切带为该矿床的导矿容矿构造,闪长岩脉、石英闪长岩脉是主要含金载体。
占深[4](2013)在《新疆哈巴河金矿带典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哈巴河金矿带是阿尔泰地区最主要的金矿产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带内典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论述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性质及成矿过程等问题,丰富了对该区金矿成矿规律的认识。哈巴河金矿带的形成经历了沟弧盆体系-碰撞造山-后碰撞伸展等多个地球动力学过程。主成矿期为聚合板块边缘增生造山由挤压到伸展变形转变阶段。金矿带内各金矿床的产出具有一定的共性:均产于玛尔卡库里大断裂,与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产于泥盆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中,与海西晚期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成矿带内的金矿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征:多拉纳萨依金矿以中泥盆世俯冲阶段钠长花岗斑岩脉岩浆热液活动成矿作用为主;托库孜巴依金矿以早二叠世伸展作用为主。托克萨雷组砂岩为成熟度较高的石英杂砂岩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哈巴河岩体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二长闪长岩的组合具有晚阶段分异结晶作用强烈的强酸性岩浆的特点,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壳幔混源I型花岗岩,在构造环境图解中均落在火山弧花岗岩区,地球动力学环境为俯冲体制。哈巴河金矿带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低密度环境,其成矿深度较浅。H、O、S、Pb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成矿早期的岩浆水向晚期的大气降水演化;硫来自深源岩浆硫,并混有少量的地层沉积硫;铅同位素来源于与造山带有关的壳幔源型混合铅,在造山作用过程中通过热液萃取围岩形成的。与Au有关的微量元素——W元素可以作为此金矿带上金的最佳指示元素。哈巴河金矿带是在海西期阿尔泰造山运动的地质背景下,经历板块俯冲→碰撞→后碰撞伸展三个运动阶段,引起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深大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为大气降水渗透、岩浆热液、地下含矿热卤水的运移提供通道和成矿存储空间。由于区域应力场的转变,再次引起构造、岩浆活动,闪长岩脉侵入,金质再度活化、迁移、富集成矿。综合多种成矿要素,将哈巴河金矿带典型矿床归为造山型多期多阶段的构造接触型金矿床。
聂飞,董国臣,张招崇[5](2012)在《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黄铁矿成分组成与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位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西侧,是一个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以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的金矿床。在详细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4期,其中第三期黄铁矿以细小破碎晶体为主,为重要的金矿化期。对不同期次的黄铁矿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并且针对重要金矿化期的黄铁矿的成分标型和硫同位素系统研究,发现该期金矿化黄铁矿化学式为FeS1.98,属硫亏型;Co/Ni的平均比值为1.488,推断该期黄铁矿为热液成因;δ34S‰值介于-3.8‰~-2.0‰,集中于幔源硫附近,说明与金密切伴生的黄铁矿中的硫主要来自深部。
木合塔尔·买买提,桑树勋,木合塔尔·扎日[6](2009)在《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金矿构造-流体-成矿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包括额尔齐斯构造带,为重要金矿床成矿带之一.文章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为基础,应用金矿成矿过程中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金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山-盆转换系统内金的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体系中构造主导作用、流体直接作用及构造和流体耦合作用与金矿成矿机理和时空分布特征间的关系.
申萍,沈远超,刘铁兵,卢洁瑾,魏锦萍,宋国学,孟磊[7](2009)在《新疆西北缘晚古生代金铜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文中认为晚古生代,新疆西北缘地处古亚洲洋中部,是我国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晚古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发生了明显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300多个金铜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开发基地之一。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主要有4种类型,即VMS型、韧性剪切带型、火山热液型和斑岩型,所形成的矿床具有成群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构成了阿尔泰铜多金属成矿带、额尔齐斯金矿带、萨吾尔金铜成矿带、哈图金矿带、包古图金铜成矿带等。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古生代洋-陆转化过程中的俯冲、碰撞和后碰撞演化密切相关。早泥盆世,阿尔泰南缘的斋桑洋向北俯冲,形成克兰弧后盆地,伴随双峰式火山活动和热液活动,形成阿舍勒等V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斋桑洋向南俯冲,在西准地区北缘形成萨吾尔岛弧,并伴随着钙碱性火山活动和阔尔真阔腊等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此同时,准噶尔洋向北俯冲,在西准地区东南部形成哈图弧后盆地和包古图岛弧,发生拉斑系列火山活动和哈图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以及随后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包古图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晚石炭纪二叠纪发生弧陆碰撞及后碰撞的伸展,形成多拉纳萨依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金铜成矿作用在新疆西北缘贯穿于整个晚古生代,在晚古生代早期形成的金铜矿床可能遭受了晚期弧陆碰撞和(或)后碰撞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显示了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
单立华[8](2009)在《新疆阿希勒金矿床控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西北地区勘查程度的提高,地表出露矿体的几率减少,如何运用科学的成矿理论和有效的勘查方法寻找深部矿体已成为迫切的研究方向。新疆额尔齐斯构造带是北疆最重要的金成矿带,阿希勒金矿位于该成矿带西北部的哈巴河县境内,构造单元上处于晚古生代克兰裂谷带阿舍勒拉分盆地内。阿希勒金矿勘查区的地质工作最早始于1956年,前人认为区内出露的是一些无规律的小矿体。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构造-蚀变及分带特点、地球物理异常、地球化学异常、成矿流体、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入手,研究了金矿成因类型、成矿规律并建立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为勘查区的实际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归纳法:进行成矿区带及典型金矿床对比研究,总结阿尔泰南缘金矿区成矿规律,提出普查区成矿构想;(2)演绎法:运用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预测普查区工作靶区;(3)实证法:实施探矿工程,确认普查区成矿规律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阿希勒金矿位于受深大断裂带控制的额尔齐斯金矿成矿带内的北西侧,矿区受阿希勒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阿希勒断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次级断裂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金矿的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闪长岩型、糜棱岩型三种,围岩是糜棱岩化斜长花岗岩。阿希勒金矿形成于晚石炭-早二叠世,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点,早期流体富CO2,并富集Fe、Co、Cu、Zn、Se、Au元素;稀土元素分异差,与外围金矿稀土-微量元素配分曲线非常相似,微量元素As、Se、Rh、Cd、Sb、Bi富集程度高,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源特征。矿区的蚀变有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后三种蚀变与金矿关系密切。在蚀变强烈的位置,地球化学异常为Au-Hg-Sb-Pb-Zn组合,地球物理异常为中阻和中-低中梯激电异常。在普查区布置了槽探和钻探工程,在阿希勒主断裂带上找到了蚀变闪长花岗岩矿体,在阿希勒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找到有规模的稳定的石英脉-糜棱岩型矿体。论文首次提出阿希勒金矿与邻区赛都金矿、多拉纳萨依金矿均属同一成矿系统,是造山型金矿在不同构造背景和围岩条件下的表现。所建立的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通过工程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探矿效果,找到了333资源量数吨。该模型对勘查区今后的找矿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申萍,沈远超,刘铁兵,卢洁瑾,魏锦萍,宋国学,孟磊[9](2008)在《新疆西北缘晚古生代金铜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文中提出晚古生代,新疆西北缘地处古亚洲洋中部,是我国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晚古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发生了明显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300多个金铜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开发基地之一。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主要有4种类型,即 VMS 型、韧性剪切带型、火山热液型和斑岩型,所形成的矿床具有成群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构成了阿尔泰铜多金属成矿带、额尔齐斯金矿带、萨吾尔金铜成矿带、哈图金矿带、包古图金铜成矿带等。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古生代洋-陆转化过程中的俯冲、碰撞和后碰撞演化密切相关。早泥盆世,阿尔泰南缘的斋桑洋向北俯冲,形成克兰弧后盆地,伴随双峰式火山活动和热液活动,形成阿舍勒等 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斋桑洋向南俯冲,在西准地区北缘形成萨吾尔岛弧,并伴随着钙碱性火山活动和阔尔真阔腊等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此同时,准噶尔洋向北俯冲,在西准地区东南部形成哈图弧后盆地和包古图岛弧,发生拉斑系列火山活动和哈图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以及随后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包古图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晚石炭纪—二叠纪发生弧陆碰撞及后碰撞的伸展,形成多拉纳萨依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金铜成矿作用在新疆西北缘贯穿于整个晚古生代,在晚古生代早期形成的金铜矿床可能遭受了晚期弧陆碰撞和(或)后碰撞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显示了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
张国瑞[10](2008)在《阿尔泰赛都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和矿床地球化学》文中研究表明阿尔泰地区多金属成矿带属中亚巨型构造成矿带的一部分。赛都金矿是阿尔泰南缘典型金矿之一,位于中哈边境的阿尔泰地区哈巴河县境内。矿床属造山型金矿,严格受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赋存于玛尔卡库里巨型剪切带内蚀变糜棱岩带内。近年来,地质工作者对赛都金矿的成矿特征作了一些研究,但对于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研究很少。笔者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分析、显微测温、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以及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查明了赛都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特征,揭示了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物质来源。赛都金矿脉石英包裹体测温结果为101296℃,主要集中在160~200℃之间;流体盐度为0.35~9.86wt%Nacl,平均为4.23wt%Nacl;密度为0.76~0.98g/cm3。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中低盐度、较低密度的盐水体系。激光拉曼探针表明:在成矿早阶段,以富CO2、N2等挥发分为特征,符合造山型金矿的特点;成矿流体晚期以富水为主。流体的演化由CO2流体向水溶液流体转变。成矿流体的δ18OH2O变化于-5.60~8.09‰,平均为-0.49‰;金矿成矿热液的δD值为-60.10~-66.15‰,平均为-62.54‰。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成矿早期的岩浆水向晚期成矿流体的大气降水演化。赛都金矿床硫化物的δ34S变化范围在3.53~5.88‰之间,平均为4.86‰;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0997~18.3585 , 207Pb/204Pb=15.4877~15.5790 , 208Pb/204Pb =38.1116~38.3551。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是从深部源富集的,并与岩浆活动紧密相关,矿质主要是在造山作用中通过热液萃取深部岩石获得的。
二、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序言 |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1.2 论文选题依据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3.1 同类型金矿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矿床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
1.3.3 研究区金、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
1.3.4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
1.4.3 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
1.6.1 主要认识 |
1.6.2 创新点 |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1.1 元古界 |
2.1.2 古生界 |
2.1.3 中生界 |
2.1.4 新生界 |
2.2 区域构造 |
2.2.1 褶皱构造 |
2.2.2 断裂构造 |
2.3 区域岩浆岩 |
2.3.1 早古生代侵入岩 |
2.3.2 晚古生代侵入岩 |
2.3.3 中生代侵入岩 |
2.4 区域矿产 |
2.4.1 早古生代矿床 |
2.4.2 晚古生代矿床 |
2.4.3 中-新生代矿床 |
第3章 研究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
3.1 VMS型矿床 |
3.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
3.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
3.2 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
3.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
3.2.2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
3.2.3 金坝金矿 |
第4章 主要矿床成因研究 |
4.1 VMS型矿床 |
4.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
4.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
4.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 |
4.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
4.2.2 托库孜巴依金矿 |
4.2.3 金坝金矿 |
第5章 区域构造演化及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
5.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构造背景 |
5.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
5.1.2 萨尔朔克金及多金属矿床 |
5.1.3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 |
5.1.4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
5.1.5 金坝金矿床 |
5.2 区域构造演化与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
5.2.1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
5.2.2 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
5.2.3 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
第6章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
6.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条件 |
6.1.1 VMS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
6.1.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
6.2 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
6.2.1 VMS型金、铜-锌多金属矿 |
6.2.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
6.2.3 矿床空间分布及产出规律 |
6.2.4 矿床时间演化规律 |
6.3 金、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 |
6.3.1 VMS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
6.3.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找矿标志 |
6.4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
6.4.1 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建设 |
6.4.2 成矿相关信息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 |
6.4.3 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完成工作量 |
1.7 主要研究成果 |
2 文献综述 |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1 区域地层 |
2.1.2 区域构造 |
2.1.3 岩浆岩 |
2.2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金成矿特征 |
2.2.1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金矿资源类型 |
2.2.2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主要金矿研究进展 |
3 成矿构造-岩浆环境研究 |
3.1 主要岩浆岩的岩石学特征 |
3.1.1 金坝地区 |
3.1.2 萨尔布拉克-阿克塔斯一带 |
3.1.3 萨尔布拉克石英斑岩 |
3.2 研究方法 |
3.3 岩石化学 |
3.3.1 金坝金矿 |
3.3.2 萨尔布拉克金矿 |
3.3.3 阿克塔斯金矿 |
3.4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
3.4.1 金坝金矿 |
3.4.2 萨尔布拉克金矿 |
3.4.3 阿克塔斯金矿 |
3.5 锆石LA-ICPMS定年 |
3.5.1 金坝金矿哈巴河岩体 |
3.5.2 萨尔布拉克金矿石英斑岩体 |
3.6 本章小结 |
4 矿床地质研究 |
4.1 金坝金矿 |
4.1.1 矿区地质 |
4.1.2 矿体特征 |
4.1.3 矿石特征 |
4.1.4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 |
4.2 科克萨依金矿 |
4.2.1 矿区地质 |
4.2.2 构造与矿脉分布特征 |
4.2.3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 |
4.2.4 构造-蚀变与金矿化关系 |
4.3 本章小结 |
5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
5.1 流体成矿作用研究 |
5.1.1 样品特征与研究方法 |
5.1.2 包裹体岩相学 |
5.1.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5.1.4 包裹体成分测试 |
5.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5.2.1 氢氧同位素研究 |
5.2.2 硫同位素研究 |
5.3 流体来源及成矿机制 |
5.3.1 金坝金矿 |
5.3.2 萨尔布拉克金矿 |
5.3.3 科克萨依金矿 |
5.3.4 额尔齐斯金矿带矿床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6 额尔齐斯金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式 |
6.1 成矿地质条件 |
6.1.1 构造条件 |
6.1.2 赋矿地层条件 |
6.1.3 岩浆岩条件 |
6.1.4 区域变质条件 |
6.2 额尔齐斯金矿带成矿特征及分布规律 |
6.2.1 金矿床分布规律 |
6.2.2 金矿床成矿特征 |
6.3 成矿模式 |
6.3.1 成矿概念模式 |
6.3.2 成矿模式图 |
6.3.3 找矿模型 |
6.3.4 找矿前景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主要成果 |
7.2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新疆哈巴河县科克塔斯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远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矿区地质特征 |
3 矿体地质特征 |
4 矿床成因 |
5 结论 |
(4)新疆哈巴河金矿带典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区概况 |
1.2.1 位置及交通 |
1.2.2 矿产经济概况 |
1.3 哈巴河金矿带地质研究工作进展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5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
2.2 区域地层 |
2.2.1 基底构造层 |
2.2.2 古生代上叠盆地构造层 |
2.3 区域构造 |
2.3.1 褶皱 |
2.3.2 断裂 |
2.4 区域岩浆岩 |
2.4.1 侵入岩 |
2.4.2 火山岩 |
2.5 区域变质岩 |
2.5.1 诺尔特变质区带(Ⅰ) |
2.5.2 哈纳斯-青河变质区带(Ⅱ) |
2.5.3 哈巴河-阿勒泰-富蕴变质区带(Ⅲ) |
2.5.4 吉木乃-二台变质区带(Ⅳ) |
2.6 区域矿产 |
第三章 哈巴河金矿带特征 |
3.1 成矿带地层 |
3.2 成矿带构造 |
3.3 成矿带岩浆岩 |
3.4 成矿带地球化学特征 |
第四章 哈巴河金矿带典型矿床特征 |
4.1 托库孜巴依金矿 |
4.1.1 矿区地质特征 |
4.1.2 矿床地质特征 |
4.1.3 围岩蚀变 |
4.1.4 矿化阶段 |
4.2 多纳拉萨依金矿 |
4.2.1 矿区地质特征 |
4.2.2 矿床地质特征 |
4.2.3 围岩蚀变 |
4.2.4 矿化阶段 |
第五章 金矿带地球化学特征 |
5.1 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
5.1.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
5.1.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5.1.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5.2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
5.2.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
5.2.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5.2.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5.2.4 构造环境探讨 |
5.3 电子探针数据分析 |
5.4 同位素地球化学 |
5.4.1 氢、氧同位素特征 |
5.4.2 与阿尔泰地区岩金矿床氢氧同位素的研究对比 |
5.4.3 硫同位素特征 |
5.4.4 与阿尔泰地区岩金矿床硫同位素特征对比 |
5.4.5 铅同位素特征 |
5.5 成矿流体特征 |
5.6 与金有关的微量元素特征 |
5.6.1 新疆北部与金有关的微量元素特征 |
5.6.2 金矿带与金有关的微量元素特征 |
第六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
6.1 阿尔泰造山带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
6.2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影响 |
6.3 成矿物质来源 |
6.4 成矿作用过程 |
6.4.1 汇聚阶段成矿作用 |
6.4.2 碰撞阶段成矿作用 |
6.4.3 后碰撞阶段成矿作用 |
6.5 成矿机制与矿床模型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附录 |
(5)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黄铁矿成分组成与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概况 |
2 黄铁矿分布及特征 |
3 黄铁矿成分特征 |
4 黄铁矿硫同位素特征 |
5 讨论 |
5.1 黄铁矿的期次划分 |
5.2 黄铁矿成分变化及其含义 |
(1) 主成分标型。 |
(2) 微量元素标型特征。 |
5.3 黄铁矿S同位素源区意义 |
6 结论 |
(6)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金矿构造-流体-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
2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金矿成矿特征 |
3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金矿构造-流体-成矿作用 |
3.1 构造与金成矿作用 |
3.2 流体与成矿作用 |
4 结论 |
(8)新疆阿希勒金矿床控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选题依据、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工作量 |
2 文献综述 |
2.1 造山带及成矿作用 |
2.1.1 造山型金矿研究历史 |
2.1.2 造山型金矿及其特征 |
2.1.3 造山型金矿控矿要素 |
2.2 勘查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
2.3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概况 |
2.3.1 区域地层 |
2.3.2 区域构造 |
2.3.3 侵入岩 |
2.3.4 区域构造演化 |
2.4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 |
2.4.1 区域地球物理 |
2.4.2 区域地球化学 |
2.5 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概况 |
3 额尔齐斯矿带西段金矿床及成矿规律 |
3.1 赛都金矿床 |
3.1.1 地质特征 |
3.1.2 成矿时代 |
3.1.3 成矿作用研究 |
3.2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 |
3.2.1 地质特征 |
3.2.2 成矿时代 |
3.2.3 成矿作用研究 |
3.3 额尔齐斯矿带西段金矿成矿规律 |
3.3.1 金矿类型 |
3.3.2 时空分布规律 |
3.3.3 金矿建造规律 |
3.4 小结 |
4 阿希勒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研究 |
4.1 矿区地质 |
4.1.1 地层 |
4.1.2 构造 |
4.1.3 侵入岩体 |
4.2 矿床特征 |
4.2.1 矿体地质 |
4.2.2 构造-蚀变及分带 |
4.2.3 矿物共生组合和成矿阶段 |
4.2.4 矿床成因 |
4.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4.3.1 矿区外围地球化学异常特点 |
4.3.2 阿希勒金矿地球化学异常特点 |
4.4 小结 |
5 阿希勒金矿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
5.1 成矿流体研究 |
5.1.1 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 |
5.1.2 包裹体成分分析 |
5.1.3 石英包裹体稀土元素分析 |
5.1.4 石英包裹体微量元素分析 |
5.2 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分析 |
5.2.1 氢氧同位素 |
5.2.2 硫同位素分析 |
5.2.3 铅同位素 |
5.2.4 同位素年龄 |
5.3 矿床成矿模式 |
5.4 小结 |
6 阿希勒金矿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 |
6.1 地球化学找矿 |
6.1.1 背景值与异常下限的确定 |
6.1.2 地球化学特征 |
6.1.3 元素分布及富集 |
6.2 地球物理找矿 |
6.2.1 物探扫面 |
6.2.2 物探剖面 |
6.2.3 物探测深 |
6.3 找矿模型与找矿方向 |
6.3.1 找矿模型 |
6.3.2 找矿方向 |
6.4 探矿工程验证 |
6.4.1 探矿工程布置依据 |
6.4.2 探矿工程成果 |
6.4.3 找矿标志 |
6.5 小结 |
7 结论 |
7.1 主要成果 |
7.2 创新点 |
7.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说明 |
图版Ⅰ野外照片 |
图版Ⅱ显微照片 |
ⅡA 构造-蚀变特征 |
ⅡB 矿石照片 |
ⅡC 包裹体照片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阿尔泰赛都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和矿床地球化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区域地质背景 |
1.1.1 区域地层 |
1.1.2 区域构造 |
1.1.3 区域岩浆活动 |
1.1.4 区域变质作用 |
1.1.5 阿尔泰岩金矿床地质概况 |
1.2 阿尔泰地区金矿床流体研究概况 |
2 赛都金矿床地质 |
2.1 矿床一般特征 |
2.1.1 矿区地层 |
2.1.2 矿区构造 |
2.1.3 岩浆岩 |
2.1.4 围岩蚀变 |
2.2 矿体特征 |
2.3 矿石特征 |
2.3.1 矿石类型 |
2.3.2 矿物共生组合与成矿阶段 |
2.3.3 矿石矿物成分 |
2.3.4 主要金属矿物特征 |
2.3.5 金矿物类型 |
2.4 矿床成因研究概况 |
2.4.1 赛都金矿地层岩石含矿性特征 |
2.4.2 赛都金矿矿床成因 |
3 流体包裹体研究 |
3.1 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 |
3.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3.3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
4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4.1 氢氧同位素 |
4.1.1 矿床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
4.1.2 与阿尔泰地区岩金矿床氢氧同位素研究的比较 |
4.2 硫同位素 |
4.2.1 矿床硫同位素特征 |
4.2.2 与阿尔泰地区岩金矿床硫同位素特征比较 |
4.3 铅同位素 |
5 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模式探讨 |
5.1 成矿流体特征 |
5.2 成矿模式探讨 |
5.2.1 阿尔泰南缘金矿的成矿模式 |
5.2.2 赛都金矿成矿模式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图A 赛都金矿床典型地质照片(一) |
附图A 赛都金矿床典型地质照片(二) |
附图B 赛都金矿床显微照片 |
四、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 高玲玲. 吉林大学, 2020(08)
- [2]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D]. 王颖维.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2)
- [3]新疆哈巴河县科克塔斯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远景浅析[J]. 阿不都热依木·吾甫尔. 新疆有色金属, 2015(04)
- [4]新疆哈巴河金矿带典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D]. 占深.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1)
- [5]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黄铁矿成分组成与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J]. 聂飞,董国臣,张招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6]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金矿构造-流体-成矿作用[J]. 木合塔尔·买买提,桑树勋,木合塔尔·扎日. 新疆地质, 2009(01)
- [7]新疆西北缘晚古生代金铜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A]. 申萍,沈远超,刘铁兵,卢洁瑾,魏锦萍,宋国学,孟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 2009
- [8]新疆阿希勒金矿床控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D]. 单立华. 北京科技大学, 2009(10)
- [9]新疆西北缘晚古生代金铜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J]. 申萍,沈远超,刘铁兵,卢洁瑾,魏锦萍,宋国学,孟磊. 岩石学报, 2008(05)
- [10]阿尔泰赛都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和矿床地球化学[D]. 张国瑞. 北京科技大学,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