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龄不是内镜乳头切开术的危险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吴碧芳[1](2021)在《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首次行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后并发PEP(Post-ERCP Pancreatitis,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旨在高效评估PEP的发病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风险参考,优化临床决策,降低PEP的发生率。[研究方法]回顾2015年09月01日至2019年09月01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944例次,排除ERCP术前存在胰腺炎、非首次行ERCP、仅行引流操作、临床资料不完整等,最终纳入502名首次行ERCP胆总管取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实验室指标、ERCP操作记录等临床资料,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史、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前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十二指肠乳头外观类型、插管方式、胆总管直径、操作术式、取石装置、胆总管结石相关因素(大小、性状、数量)等,根据资料类型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PE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纳入的5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结石清除率达99.2%,年龄13岁-90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284例(56.6%),女性218例(43.4%);ERCP术后并发PEP 61例(12.2%),男性30例(49.2%),女性31例(50.8%),61例中轻症54例,中度重症5例,重症2例。在PEP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术前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前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取石装置、导丝进入胰管、十二指肠乳头外观类型与PEP发生相关(p<0.05),而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胆囊结石、既往胆囊切除史、术前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总管有无扩张、操作术式、结石大小及数量等因素与PEP的发生均无显着相关性;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γ-谷氨酰转移酶<250U/L、导丝进入胰管、2型乳头(小乳头)及3型乳头(突出或悬垂乳头)为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02名患者中2型乳头与3型乳头共188例,男性111例(59.0%),女性77例(41.0%),术后并发PEP有42例(22.3%),其中轻度37例,中度重症4例,重症1例;2型及3型乳头患者ERCP术后并发PEP的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取石装置、操作术式与PEP的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单独球囊导管取石、年龄<70岁为此两种类型乳头患者发生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表明在ERCP术前评估中,对于年龄<70岁、γ-谷氨酰转移酶<250U/L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应充分告知PEP的发生风险,并及时实施术前干预措施防治PEP。2.在行ERCP操作时,需重点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外观并准确分型,若表现为2型乳头(小乳头)或3型乳头(突出或悬垂型)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术者应提前预判,规范操作手法,减少尝试插管次数,对于存在插管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转交专家处理或术后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防治PEP;且对于应用双导丝法插管或导丝进入胰管者,建议预防性置入胰管支架。3.对于2型乳头(小乳头)或3型乳头(突出或悬垂型)患者,行ERCP取石操作时,应选择恰当的取石装置,不建议单独球囊导管取石,可考虑网篮取石。
郑静[2](2020)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1974年首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开展开启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疾病诊疗的新篇章,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ERCP目前已经成为成人胆胰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成人胆胰疾病诊疗方面ERCP有效性及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儿童消化道尚处于发育阶段,细小柔嫩、管壁薄、管腔小及儿童耐受性差、配合度低、操作医师缺乏操作经验等特殊性,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并不多见[1]。近年来随着ERCP操作技术的提高、儿童ERCP操作经验的积累、儿童消化内镜相关器械的完善,ERCP逐渐应用于儿童胆胰疾病,但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仍然比较少,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因不同胆胰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狭窄、慢性胰腺炎等)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诊治价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于2013年01月~2020年01月因不同胆胰疾病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然后针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病因、ERCP操作方法、诊治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3例患儿共行ERCP术38例次,行1例次ERCP者28例,行2例次ERCP者5例。失败4例,成功率89.47%。2.33例患儿ERCP诊断结果如下:单纯胆道疾病23例,包括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狭窄/扩张5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例,疑似胆道蛔虫残体1例;单纯胰腺疾病7例,包括慢性胰腺炎3例(其中1例合并胰管结石及胰腺假性囊肿、1例合并胰管结石、1例合并胰管狭窄),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分裂症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2例;胆胰合并疾病3例,包括胆源性胰腺炎2例(其中1例与胆管结石相关、1例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相关),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胆管结石1例。3.33例患儿共采用17种术式,29例(87.88%)患儿ERCP治疗顺利,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肝功能、淀粉酶等指标异常者也逐渐恢复正常。4.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6/38),包括高淀粉酶血症3例(7.89%),术后胰腺炎2例(5.26%),腹痛1例(2.63%),无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出现术后并发症的6例患几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1.在儿童胆胰疾病中,胆胰先天性解剖异常较多见,而恶性病变发病率较低。2.ERCP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应严格把握ERCP应用适应证。3.ERCP是儿童胆胰疾病相对安全且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途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郑昕[3](2020)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胆总管结石作为胆石症的一种,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以微创取石治疗为主,然而对于如何减少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地解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胆总管结石的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连续收治的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51例,患者术前常规行影像学检查明确临床诊断。通过电话随访方式或复查获取患者是否复发信息,经过筛选后纳入133例有意义的病例数,根据有无结石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乙肝病毒感染史、糖尿病病史、黄疸、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术前有胆管炎或胰腺炎感染、胆道手术史或胆囊切除史、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量、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先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后再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到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51例患者中133例患者获得回访,失访率为11.92%,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19例,结石复发率为14.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黄疸、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术前有胆管炎或胰腺炎感染、胆道手术史或胆囊切除史、胆总管直径≥15mm、胆总管结石数量≥2个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糖尿病、乙肝病毒感染史、手术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或胆囊切除史[OR=5.687(95%CI:1.40623.010),P=0.015]、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OR=5.787(95%CI:1.32925.192),P=0.019]、胆总管直径≥15mm[OR=8.465(95%CI:1.81339.518),P=0.007]为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胆道手术史或胆囊切除史;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5mm。2对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临床应注意随访及结合药物及饮食指导等多种方式预防结石复发。图[0]幅;表[4]个;参[153]篇。
袁佳[4](2020)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患者的病因分类以及复发规律和临床特征,使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有更深地认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复发,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医疗费用。[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患者,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共390例),其中305例归为首发组(Primary group,PG),85例归为复发组(Relapse group,RG)。分别比较首发组和复发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病因构成、重症率,以及入院后的主要治疗方法等。[结果]1.共收集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资料390例,其中首发组305例,复发组85例,复发率为21.79%。2.性别、BMI、年龄分布比较:复发组男性57例(占67.1%),女性28例(占32.9%),首发组男性203例(占66.6%),女性102例(占33.4%),两组性别差异X2=0.008,P=0.93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平均BMI为24.58±4.10kg/m2,复发组平均 BMI 为 24.59±3.93kg/m2,两组平均 BMI 差异 t=0.004,P=0.99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中青年组133例(43.6%),中年组109例(35.7%),老年组63例(20.7%),复发组中青年组48例(56.5%),中年组31例(36.5%),老年组6例(7.1%),青年组在复发组中占比较首发组高,老年组在首发组中占比较复发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因构成比较:85例复发组患者中:胆源性20例(占23.5%),高脂血症性21例(占24.7%),酒精性6例(占7.1%),复合型23例(占27.1%),其中胆源-高脂型16例,胆源-酒精型3例,胆源-高脂-酒精型2例,高脂-酒精型2例,特发性胰腺炎(Idiopathic acute pancreatitis,IAP)9 例(占 10.6%),解剖异常5例(5.9%),包括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PD)3例,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e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1 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1例,其他病因1例(1.2%)。390例首发组患者中:胆源性175例(占57.4%),高脂血症性21例(占6.9%),酒精性11例(占3.6%),复合型53例(占17.4%),其中胆源-酒精型17例,胆源-高脂型23例,高脂-酒精型6例,胆源-高脂-酒精型7例,解剖异常5例(占1.6%),包括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2 例,胰腺分裂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特发性胰腺炎3 1例(占10.2%),其他病因9例(占3.0%)。胆源性所占比例,首发组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性、复合型、解剖异常在复发组中所占比例较首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特发性、其他病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胰腺炎复发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性(OR=2.055,95%CI=2.055-10.408,P<0.001)、复合型(OR=1.648,95%CI=1.648-7.629,P=0.001)、解剖异常(OR=1.196,95%CI=1.196-17.881,P=0.026)是胰腺炎复发的危险因素。5.复发时间间隔与性别比较:复发组中复发时间间隔>6月的有63例,其中男性46例(占73%),女性17例(占27%),≤6月的有22例,其中男性11例(占50%),女性11例(占50%),复发时间间隔与性别差异X2=3.910,P=0.048,复发时间间隔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复发组各病因与复发次数比较:胆源性、复合型病因与复发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因与复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重症率比较:复发组SAP有20例,重症率为23.5%,其中胆源性5例(占25.0%),特发性1例(占5.0%),复合型6例(占30.0%),酒精性1例(占5.0%),解剖异常2例(占10.0%),高脂血症性5例(占25.0%)。首发组SAP有44例,重症率为14.4%,其中胆源性24例(占54.5%),特发性3例(占6.8%),高脂血症性3例(占6.8%),酒精性1例(占2.3%),复合型11例(占25%),解剖异常2例(占4.5%)。首发组与复发组重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胆源性重症胰腺炎在首发组中所占比例较复发组高,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在复发组中所占比例较首发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率比较: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并针对病因治疗,其中胆源性病因首发组中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内镜下治疗共80例(占48.6%),保守治疗95例(占51.4%),复发组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内镜下治疗共5例(占25%),保守治疗15例(占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胆源-高脂复合型、高脂血症性、胰胆管解剖异常是复发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复合型中以胆源-高脂复合型最常见。2.复合型病因倾向于复发多次,反复发作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3.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多在初次发作后半年后复发,以青年男性为主。4.在初次发作胰腺炎时,积极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可能有效防止胰腺炎复发。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5](2020)在《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4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相关病史、影像学资料、血清学指标。结果:本研单因素分析究结果显示,结石最大直径(≥10mm)(?2=7.896,P=0.019),乳头旁憩室(有)(?2=10.849,P=0.013),胆囊结石数量(多发)(?2=9.760,P=0.08),年龄(61岁,t=2.767,P=0.006),胆总管直径(≥10mm,t=8.068,P=0.000),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36mmol/L,t=2.372,P=0.019),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164mmol/L,t=2.448,P=0.016)等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最大直径≥10mm、胆总管扩张、乳头旁憩室形成、胆囊多发结石是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有无糖尿病病史、有无高血压病病史、结石形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胆囊体积大小、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治疗中,应结合患者情况个体化治疗并加强预防措施,以降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
李凌楠[6](2019)在《中药灌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随着内镜操作技术的逐渐成熟及操作设备的飞速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诊治胆胰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着,对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尤其突出,且对于进行外科手术有一定困难的患者而言有着重要的治疗意义。ERCP虽然为微创技术,但对于患者来说仍存在着一定损伤。其术后并发症往往难以避免,也成为医生与患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ost-ERCP hyperamylasemia,PEH)是多因素综合而致的较常见、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近年国际诊疗指南推荐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栓作为PEP的首选预防用药,然其对于有消化性疾病的患者而言会增加溃疡、出血、穿孔等风险。目前使用中医药预防PEP的临床研究引人注目,其中清胰汤经临床大量研究证实对胰腺炎的预防及治疗有明确的效果。本研究为非劣效试验设计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模式,使用吲哚美辛栓作为对照药物,观察使用本院在清胰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的中药清胰利胆合剂于ERCP术前保留灌肠预防PEP和PEH的临床疗效,以及初步探究其预防作用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 10(interleukin-10,IL-10)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RCP诊疗的住院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年龄、性别均不存在明显差异。共纳入65例患者,中药组33例,西药组32例。中药组给予清胰利胆合剂(柴胡10g,黄芩15g,大黄10g,厚朴10g,茵陈蒿15g,金钱草30g,郁金10g,海金沙15g,鸡内金10g,半夏9g,枳实10g,丹参30g,炙甘草6g,每次1剂,配方颗粒剂配制浓溶液100ml)于ERCP术前2小时保留灌肠,药液保留时间30min以上。西药组给予吲哚美辛栓0.1g,于ERCP术前2小时纳肛。记录ERCP手术的操作情况,包含插管的次数、胰管是否显影、使用取石等器材、手术操作时长等;检测术前、术后4h以及术后24h的IL-6、IL-8、IL-10以及血清淀粉酶;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根据PEP以及PEH的诊断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发生情况。采用VAS视觉模拟法进行腹痛评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中药组与西药组的PEP和PE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清胰利胆合剂对于PEP与PEH的预防效果并不亚于西药吲哚美辛,两者的预防效果相当;2)中药组患者术后4h、24h血清淀粉酶水平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术后4h、24h与术前血清淀粉酶的变化水平与西药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组降低术后血清淀粉酶的效果与西药组相当;3)两组患者术后4h、24h的IL-6及IL-8水平以及其分别与术前的变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清胰利胆合剂与西药吲哚美辛调节IL-6、IL-8的效果相当;在IL-10的数据中,两组术后4h、24h以及术后4h与术前的变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中药组的IL-10上升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提示中药组能显着提高患者术后24h血清IL-10的上升水平;4)中药组患者于术后4h及24h的腹痛程度较西药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提示中药组缓解患者术后腹痛与西药组相比更为有效;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于术后排气时间比西药组明显减短;两组患者术后4h腹胀人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腹胀人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组早期缓解患者腹胀的效果优于西药组。研究结论1.中药清胰利胆合剂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PEP及PEH的疗效与西药吲哚美辛相当;2.中药清胰利胆合剂能够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PEP及PEH的发生率,相比西药可促使患者术后更快的排气,缓解患者术后4h及24h腹痛、腹胀的不适症状;3.中药清胰利胆合剂与西药吲哚美辛调节IL-6、IL-8的效果相当,中药清胰利胆合剂能提高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24h的血清IL-10的上升水平,可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刘玉凤[7](2019)在《ERCP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原因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研究近10年就诊我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原因及预后,进而为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展提供预防及治疗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7月至2018年3月行ERCP术后出现胰腺炎的101例住院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ERCP术后胰腺炎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胰腺炎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既往胰腺炎病史、胆囊切除史、胆总管直径、乳头旁憩室、术前肝功(AST、ALT、GGT、TBIL)、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sterotomy,EST)、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iary Ballon Dilation,EPBD)、插管困难、乳头活检、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术后3小时内发生腹痛、插管失败、预切开等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因素进行两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01例PEP患者中,轻中度胰腺炎的有8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1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LT正常、术前GGT正常、插管困难、术后3小时内发生腹痛、插管失败与ERCP术后重症急性胰腺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LT正常(OR=17.034)、插管困难(OR=64.574)、术后3小时内发生腹痛(OR=28.737)是ERCP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术前ALT正常、GGT正常、插管困难、术后3小时内发生腹痛及插管失败与ERCP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有关;(2)术前ALT正常、插管困难、术后3小时内发生腹痛是ERCP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3)早期识别S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减少SAP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戴旭[8](2017)在《治疗性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共2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和术中操作相关因素,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治疗性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共15例,发生率为5.32%。单因素χ2检验得出:十二指肠憩室(χ2=10.421,P=0.001)、插管困难(χ2=16.130,P=0.001)、胰管显影(χ2=6.342,P=0.012)、操作时间(χ2=6.952,P=0.008)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有关(P值<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插管困难(OR=11.166,P=0.002)和胰管显影(OR=14.270,P=0.003)是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十二指肠憩室、插管困难、胰管显影、操作时间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有关。插管困难和胰管显影是影响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了依据,有利于降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减少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痛苦。
肖园[9](2016)在《中国儿童慢性胰腺炎遗传易感性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被诊断出来。儿童患者无论从病因构成、临床表现均可能和成人有所不同。尤其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儿童当中独特的表现。目前国内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数据。国外的研究发现儿童慢性胰腺炎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基于种族、地域的差异,有必要对我国慢性胰腺炎患儿相应的临床特征、遗传基因进行研究。此外,而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儿童当中的应用也开始增多,但国外研究报道多集中于先天性胆道囊肿和胆石症,因此ERCP在儿童慢性胰腺炎当中的治疗及预后还有待探索。研究方法:154例拟诊胆胰疾病的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94例确诊为慢性胰腺炎,通过回顾性分析,确定中国儿童CP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中签署知情同意书的56名慢性胰腺炎患儿和另外13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儿抽提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这69名胰腺炎患儿PRSS1、SPINK1、CFTR、CTRC、PRSS2、CASR、CTSB、KRT8、CLDN2、CPA1和ATP8B1基因进行测序。最后对进行ERCP治疗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各操作种类、影像学发现和术后并发症。研究结果:94例中国儿童慢性胰腺炎中,特发性61例,解剖异常25例,高脂血症4例,外伤性3例,药物损伤1例。93例出现腹痛,占98.9%,其次为呕吐、消瘦和发热。93.3%(28/30)的慢性胰腺炎患儿为中重度腹痛。半年中,患儿的急诊就诊中位数为2次,中位住院天数为29天,家长误工中位天数为30天,确诊前病程中位数为6个月。慢性胰腺炎患儿的平均体重标准差分和体块指数标准差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标准差分也低于同龄儿,但25羟维生素D3浓度和正常儿童差别不大。并发症主要有脂肪泻、胰腺假性囊肿和糖尿病。本研究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敏感性为68.52%。对69名胰腺炎患儿进行测序分析后发现,共有45例患儿(占65.2%)分别在PRSS1、SPINK1、CFTR、CASR、CTSB、CTRC、KRT8上测得和胰腺炎相关的单核苷酸变异,绝大部分为已知致病位点。其中SPINK1基因突变增加胰管结石的风险(OR=11.07,95%CI=2.2953.54,P=0.003)。CFTR基因突变患儿,血清淀粉酶增高明显(P<0.05)。7年间,我们对129名1岁以上患儿进行了共204例次(人均例次1.58)的成功ERCP操作,总成功率99.5%。其中慢性胰腺炎84例(157例次)。发生术后高淀粉酶血症58例次,术后胰腺炎35例次,非胰腺炎性腹痛22例次,消化道出血5例次,支架移位1次。除1例消化道大出血外,其余并发症均无明显危险。除去高淀粉酶血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7%。多次接受ERCP操作的患儿,发生术后胰腺炎的风险将降低(OR=0.171,95%CI:0.0580.506,P=0.001)。结论:1.特发性和解剖异常是中国儿童慢性胰腺炎的最常见病因。患儿常伴随中重度腹痛,严重影响生活学习,与正常儿童相比,我国慢性胰腺炎患儿的体重和体块指数明显受损。慢性胰腺炎不能依靠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进行筛查和诊断,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诊断儿童慢性胰腺炎较为敏感的手段。2.特发性慢性胰腺炎中一大部分其实是基因突变所致,其中PRSS1、SPINK1和CFTR是中国儿童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致病基因。其中SPINK1基因的致病突变将增加发生胰管结石的风险。3.在1岁以上儿童中行ERCP治疗有较高的成功率,适合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在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操作下,儿童ERCP安全性较高,较少发生严重并发症,但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较高,需密切观察和监测。
依尔潘·艾山[10](2016)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危险因素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H)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治疗性ERCP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史、单发结石、甘油三酯、民族等基本信息并详细录入ERCP术中操作、术中诊断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PEP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EPH发生率为26.6%(62/233)。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2?=3.320,P=0.045)、有饮酒史(?2=6.108,P=0.010)、胆总管狭窄(2?=5.767,P=0.012)、单发结石(?2=9.121,P=0.020)、十二指肠乳头憩室(2?=28.170,P<0.001)、异常的甘油三酯(?2=54.717,P<0.001)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616,P=0.025)、饮酒史(OR=2.360,P=0.010)、胆总管狭窄(OR=2.163,P=0.012)、十二指肠乳头憩室(OR=5.502,P<0.001)、甘油三酯异常(OR=12.924,P<0.001)为PE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有饮酒史、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异常的甘油三酯是PEPH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年龄不是内镜乳头切开术的危险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年龄不是内镜乳头切开术的危险因子(论文提纲范文)
(1)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PEP的单因素分析 |
3.2 PE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十二指肠乳头外观与PEP相关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RCP术后胰腺炎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图表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3)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试验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临床有关 |
1.1.2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结石复发的单因素分析(一般情况) |
1.2.2 结石复发的单因素分析(胆道及结石情况) |
1.2.3 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1.3 讨论 |
1.3.1 年龄 |
1.3.2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
1.3.3 胆管炎或胰腺炎感染 |
1.3.4 胆道手术史或胆囊切除史 |
1.3.5 胆总管直径≥15mm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胆总管结石的评估、治疗以及相关复发因素 |
2.1 胆石症的分类 |
2.2 胆总管结石的产生原因 |
2.2.1 胆道感染 |
2.2.2 胆道结构异常 |
2.2.3 壶腹周围憩室 |
2.2.4 基因、遗传因素 |
2.2.5 性别、年龄、生活因素 |
2.3 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2.3.1 临床表现 |
2.3.2 鉴别诊断 |
2.3.3 临床查体和医学检验 |
2.3.4 影像学诊断 |
2.4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
2.4.1 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
2.4.2 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
2.4.3 合并胆囊结石的胆总管结石相关微创治疗 |
2.5 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相关因素 |
2.5.1 首次取石方案 |
2.5.2 胆总管结石大小、数量 |
2.6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观察指标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学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中药灌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于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及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
1. PEP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2. PEP及PEH的临床诊断及分期 |
3. 治疗与预防 |
4. 炎症因子对于胰腺炎的影响作用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于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研究 |
1. ERCP术后胰腺炎及胆石症的中医辨析 |
2. 中医药防治胰腺炎 |
3. 中药灌肠疗法防治胰腺炎 |
4.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研究方案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处理 |
7. 技术路线图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2. 手术相关情况 |
3.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 |
讨论 |
1. 一般资料 |
2. ERCP术的操作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3.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 |
4. 改良型灌肠方法分析 |
5. 清胰汤对于PEP及PEH的防治 |
6. 吲哚美辛对于PEP及PEH的防治 |
7. 清胰利胆合剂对于PEP及PEH的理论基础及作用初探 |
8. 存在问题、不足以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ERCP患者症状、指标记录表 |
附录2 ERCP术中记录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ERCP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原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治疗性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治疗性 ERCP 术后胰腺炎的最新预防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儿童慢性胰腺炎遗传易感性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部分 中国儿童慢性胰腺炎临床特点研究 |
引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临床评估 |
1.2.2 实验室检查: |
1.2.3 影像学检查 |
1.3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儿童慢性胰腺炎的年龄构成 |
2.2 儿童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构成 |
2.3 儿童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特点 |
2.3.1 腹痛情况 |
2.3.2 其他症状 |
2.3.3 生长发育指标 |
2.3.4 并发症情况 |
2.3.5 血清学指标变化 |
2.3.6 胰腺影像学改变 |
2.3.7 慢性胰腺炎对患儿生活的影响 |
3 讨论 |
4.结论 |
第二部分 中国儿童慢性胰腺炎及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遗传学分析 |
引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胰腺炎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
1.2.2 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 |
1.3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纳入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2.2 Illumina Miseq测序筛查结果 |
2.2.1 PRSS1基因测序结果 |
2.2.2 PRSS1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 |
2.2.3 SPINK1基因测序结果 |
2.2.4 SPINK1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 |
2.2.5 CFTR基因测序结果 |
2.2.6 CFTR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 |
2.2.7 CASR基因测序结果 |
2.2.8 CASR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 |
2.2.9 CTSB基因测序结果 |
2.2.10 CTSB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 |
2.2.11 CTRC、KRT8基因测序结果 |
2.2.12 PRSS2、CLDN2、CPA1、ATP8B1基因测序结果 |
2.3 基因型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临床表型分析 |
2.3.1 与胰腺炎发病相关的SNVs在患儿中的分布情况 |
2.3.2 与胰腺炎发病相关的SNVs与胰腺炎患儿临床表型 |
2.3.3 胰管结石发生风险因素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引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操作步骤 |
1.2.3 术后观察指标 |
1.3 统计评价参数 |
2 研究结果 |
2.1 年龄及性别构成 |
2.2 原发病构成比 |
2.3 ERCP操作种类构成比 |
2.4 ERCP影像学发现 |
2.5 ERCP并发症 |
3.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10)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检查设备 |
3.围手术期处理 |
4.PEPH及PEP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
5.PEPH相关因素的筛选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年龄不是内镜乳头切开术的危险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 [1]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D]. 吴碧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2]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D]. 郑静. 郑州大学, 2020(02)
- [3]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D]. 郑昕.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D]. 袁佳.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D].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中药灌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D]. 李凌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ERCP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原因及预后分析[D]. 刘玉凤.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8]治疗性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D]. 戴旭.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9]中国儿童慢性胰腺炎遗传易感性及临床研究[D]. 肖园.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9)
- [10]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危险因素的分析[D]. 依尔潘·艾山.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