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克苏地区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夏提古丽·肖开提[1](2021)在《南疆四地州产业结构发展与劳动就业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周晓雄[2](2021)在《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林果产业主产区,瓜果产量高、品质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19年,新疆林果的种植面积达到2167.74万亩,占全国林果种植面积的13%,林果产量达1165.83万吨,产值约1000亿元,林果收入在新疆农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25%。阿克苏作为新疆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阿克苏地区苹果、梨、葡萄、桃、杏、红枣、石榴、核桃等主要林果产业的发展整体较为迅猛,林果业是仅次于粮食和棉花的第三大产业,林果经济效益发挥明显,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对阿克苏地区2008-2019年主要经济林果红枣、杏、梨、苹果、核桃、葡萄、石榴、桃在种植规模、产量、经济效益,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销售环节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虽然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在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农民林果收入、林果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在逐年增长,但各产业发展趋势不同。比如阿克苏市和温宿县苹果产业,梨产业发展较好并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核桃产业正在缓步崛起,而杏产业和红枣产业逐步退化,石榴和桃产业在2015年被其他产业所替换,葡萄产业保持平稳发展。随着林果产业化的不断发展,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规模,产量,产值逐年攀升,但总体而言,林果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追其根源,其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林果产业链薄弱,产业竞争力不强;标准化生产不规范;技术管理人才稀缺;林果企业果品深加工建设进度缓慢,果品冷链仓储难以实现需求;林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不规范,销售渠道不畅通,产品滞销问题严重等问题。当前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进入了提质量增效益的关键时期,为确保阿克苏地区林果业长远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林果流通基础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拓营销平台,加大林果业科技服务,扩大阿克苏果品品牌知名度,实现精准的转型升级,促进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倩[3](2021)在《南疆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及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检测》文中认为新疆南疆地区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特征形成了特殊的农业类型,为了充分利用新疆南疆农林生物质资源,本课题通过对南疆各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进行调研,掌握生物质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在南疆各地区采集种植数量最广泛的果树残枝样本,用相关理化试验方法检测出不同种类果树残枝样本中的pH值、电导率、工业分析组成(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木质纤维素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和元素分析组成(N元素、C元素、H元素和O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模型的建立来完成果树残枝样本各个指标的快速检测,为南疆生物质资源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南疆各地区的农林生物质资源量、分布情况及利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的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的优势,但存在着浪费严重、利用形式单一、收集运输成本高、各地区生物质资源量和种类差异大、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南疆地区生物质资源高效合理的利用,需要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和农民四方形成合力,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南疆地区的产业模式之路。采用理化试验方法检测了从南疆各地区采集的150个种植面积最广的五种果树(红枣树、核桃树、香梨树、杏树和苹果树)残枝,比较了其纤维类型、形态结构、pH值、电导率、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C元素、H元素、N元素和O氧元素各项指标。南疆果树残枝生物质基础特性的研究填补了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基础数据的缺失,为南疆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多样性提供重要依据。采用马氏距离法(MD)剔除异常光谱样品,采用浓度残差法识别化学值样品中的异常值,使用SPXY方法对剔除后异常样本的样本集按照校正集和验证集(约3:1)进行划分,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果树残枝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选择特征波段建立最优近红外检测模型。最终建立了果树残枝的pH值、电导率、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N元素、C元素、H元素和O元素13个指标的定量检测模型,从评价结果反映出,除了电导率的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差之外,其他的检测模型预测效果相对较为稳定,说明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南疆果树残各项指标的快速定量检测。综上所述,新疆南疆各地区生物质资源利用方式较为原始落后,科学合理的利用方式能够加快南疆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减少污染环境的最关键因素。
龚春丽[4](2021)在《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资本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文中认为随着阿克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不断开发利用,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本消耗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经济绿色发展的难题。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提供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目前阿克苏地区土地资源沙漠化、盐碱化严重,并存在不断恶化的风险。了解阿克苏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定性和定量核算阿克苏地区土地自然资本及生态服务价值,有利于评价目前土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实现阿克苏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本文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变化分析、土地开发利用驱动力分析、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适合阿克苏地区土地自然资本核算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足迹深度、足迹广度等方面核算2009-2018年土地自然资本状况。基于生态系统的11种服务功能,核算了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和各项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间,阿克苏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加强,土地面积变化较大的是林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土地面积变化最小的是水域、耕地、沙漠。林地、园地、建设用地和沙漠面积增加,耕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减少。(2)阿克苏地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耕地>牧草地>化石能源用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由大到小为:耕地>牧草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是建设用地生态盈余值不足以抵消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所造成的生态赤字,故而阿克苏地区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3)2009-2018年间,阿克苏地区各类土地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增加206.56亿元,耕地、牧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林地、园地和沙漠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阿克苏地区11类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大小表现为:涵养水源>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气候调节>气体调节>美学景观>原材料生产>食物生产>水资源供给>维持养分循环;土地的开发利用中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功能价值较大。
刘旭[5](2021)在《农业信贷对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户生产性资金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回报慢,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属典型的弱质性产业。因此,加强农业信贷和农村金融支持,对稳定农业可持续生产和保障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三农”的相关机制,完善县域银行、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普惠性涉农贷款稳步快速增长。”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农村金融信贷制度,对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新疆南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是我国特色林果重要生产基地。阿克苏地区“冰糖心”苹果享誉疆内外。受资源条件和资金投入等多方面限制,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户仍主要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果园整体产量低,管理不规范,导致阿克苏苹果产业发展较慢。近年来,当地金融机构在扩大林果业信贷业务中,对发展贮藏保鲜、加工转化、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和林果产品加工机具购置的贷款,全部实施贴息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向农户和非公有制林果业经营者的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的覆盖面和贷款额度,落实了林果业经营者以果树、土地使用权和林果收益权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的扶持政策,金融支持对果农种植收益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农业信贷对果农种植性资金投入行为的影响机制如何,亟需深入生产一线考察探明,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信贷政策。本文以阿克苏地区289户苹果种植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首先分析了影响果农生产性资金投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生产性投资表现为非农化倾向、短期化、积极性不高等特点,其中,果农个体特征(家庭成员接受教育水平、非农人口占家庭成员比例)、家庭资源禀赋(家庭经营收入、苹果种植面积)、是否遭遇灾害等对种植户生产性投入资金行为有显着影响;其次,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分析了苹果种植农户的信贷行为对其生产性资金投入行为的影响机制,回归结果发现:“农户借贷水平”对固定生产性资金投入存在显着负向影响,而对于生产性资金投入规模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户借贷行为与生产性资金投入规模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体现出遮掩效应;总体上,民间借贷基本能够满足农户目前的需求,但农户的生产性资金需求较为旺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简化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手续,引导农户向银行、信用社等机构的借款意愿;发展多种形式的符合现代化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农户资金来源,促进农户进行生产性资金投入;加大对果农技术培训,培育果农绿色种植行为和市场化经营理念,粗短提高果农种植收益,从而推进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吴亚杰[6](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质量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问题是中国一直面临的历史性难题,攻克贫困问题,是当代中国实现复兴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造福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典型贫困地区中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其贫困问题更为突出。在国家发展战略推动背景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脱贫攻坚注重解决深度贫困、区域性整体贫困,补齐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弱项,而乡村振兴则更注重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的视角,研究分析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的现状,典型扶贫模式,从中找到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突破相关瓶颈,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对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质量提升进行研究,全文分为6个章节,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的具体缘由、研究的相关背景、本选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本文的重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节是梳理与此课题相关的核心概念、文献与理论,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节是对阿克苏地区概况产业扶贫基本情况、扶贫项目开展实施情况,扶贫贷款项目效果及运行情况进行介绍,包括脱贫措施的落实情况,结合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精准扶贫发展实际,指出其在现有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分析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第四章节是对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的典型经验模式进行说明,产业扶贫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总结阿克苏产业扶贫特殊模式的有效经验,第五章从致贫原因上发力,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质量提升路径。提出加强对扶贫项目的支持,加强产品的深加工和研究开发,加大对专业人士的使用和对当地居民的培训;加快市场营销发展,实现多途径增收;加快落实旅游扶贫项目,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开展实用性技能培训课程,鼓励广大居民参与技能培训,发展特色产业,组织专业学者或者技术人员对特色文化或者文化产品进行系统地了解、学习和传承,挖掘并培养相关人才,形成系统化发展。强化培训,转变当地贫困户落后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鼓励贫困户主动参与扶贫项目和技能培训以完善制度为根本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深度贫困地区更为精准地实施政策,如期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
彭睿[7](2020)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旨在通过试定义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从产业层面系统研究,提炼区域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驱动机制中的内在规律及其理论建立模型,寻找到适宜的发展路径,结合研究特色与数据可得性等现实条件,重点对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驱动力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转型升级基本路径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与措施。本研究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对促进农民增收、打赢新疆地区脱贫攻坚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研究选择新疆全域,特别是新疆南疆四地州作为研究区域,以新疆种植的经济林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近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数据,遵循经济林培育和利用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原理,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运用LMDI分解法,分析新疆主栽的6种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主要变化特征、贡献和驱动因素。通过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探索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明确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借鉴“钻石模型”,采用归纳演绎法,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阿克苏地区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特征:(1)红枣、葡萄、香梨、苹果比较优势测算结果显示,规模比较优势指数2.34、3.04、1.09、0.58,效率比较优势指数3.32、1.11、1.22、1.05,综合比较优势指数2.79、1.84、1.15、0.79,新疆苹果生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现阶段新疆苹果、红枣和核桃产业呈现规模效率增长模式,葡萄和梨产业向技术效率转变,杏产业在技术层面存在较多问题。主栽经济林果主产区在南疆,其中,主要由规模驱动的是巴州地区的梨(0.59)、喀什地区的枣(0.91)、阿克苏地区的枣(0.68);主要由效率驱动的是阿克苏地区的苹果(0.53)和核桃(0.90)、吐鲁番地区的葡萄(0.52)。(3)新疆主栽经济林果面积变化特征:发展整体向好,在全国主产省中面积占比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苹果和梨种植业竞争力主要在于地域优势;葡萄和杏作为新疆本土种植产业,面积萎缩,市场竞争力下降;红枣和核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特征呈现板块化、生产区域化。(2)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贡献5个方面选取了17个指标,通过熵值法得出结果:2000-2017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指数从0.45提升到0.75。(1)创新发展方面,从0.085增长到0.20,目前新疆林果业创新发展经营上呈现规模化优势;(2)协调发展方面,从0.11呈倒“U”增长到0.16;(3)绿色发展方面,从0.08呈倒“U”增长到0.09,绿色增长效果不明显;(4)开放发展方面,从0.09波动式下降到0.08,开放水平不高;(5)共享发展方面,由0.071增长到0.21,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惠民程度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提升。(3)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结果:(1)相关分析得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林果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劳动力、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林果销售规模、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现代服务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相关水平较高,除了灌溉面积(0.524)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0.746),其他变量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理论假说。(2)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劳动要素投入、灌溉面积和现代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打破了理论预期假说,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驱动力的正向效果发挥不足。(4)通过引入彼特“钻石模型”,进一步表明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研究梳理了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较优势、增产格局,探索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明晰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探索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新疆林果业由量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林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应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推动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内生动力和外部共同支持。过去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依靠面积扩大、劳动要素投入等增长,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明显。故需尽快连通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高静[8](2020)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水污染治理综合效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为我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历史悠久、地域广大,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重要的河流。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常年降水稀少并且蒸发强烈。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位于塔河上游,主要靠上游山地进行水源补给,而且水量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由于多年来乱踩乱伐林草,盲目垦荒和弃耕,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河流断流,伴随着工、农业生产以及人口增加造成流域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直接影响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区段水安全,与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重要关系。为了评价塔里木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益,本研究以新疆塔里木河干流阿克苏地区段水污染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区段流域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阿克苏区段水污染治理实际情况与进展,并结合流域水污染治理结果的实际情况,对综合治理效果进行层次分析,提出阿克苏区段流域水污染治理建议和对策。通过本研究发现2015年至2018年阿克苏地区段流域水质监测断面主要为ⅠⅢ类,污染主要来自农排水、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排放污水,其中农排水对塔河水质影响最大。针对阿克苏区段流域水污染,综合污染治理措施以国家及当地政府职能为主导,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当地企业通过自行监测行为或委托监测行为,对自身的排污、治理设施的运行以及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状况进行监测;公众则自由的参与到水污染治理中。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后2013年至2018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阿克苏地区段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得出阿克苏地区段流域生态效益变化相对最为明显。通过线性加权计算指标综合权重,2013-2018年阿克苏地区水污染治理综合效益评价呈递增趋势。但是增长速度有待提高,为加快阿克苏地区段综合治理效益增长,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阿克苏地区段流域的综合治理以及治理效果综合评价工作提供指导。
宋群[9](2019)在《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疆四地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连片贫困县分布较多,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满足农产品供应、解决贫困人口脱贫、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受到当地光热条件影响,同时也受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南疆四地州,包括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四地州的22个深度贫困县30个乡村。主要调查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现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因子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2017年南疆四地州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占全区人口的45.21%,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区33.24%,人均收入为全区的70.13%,人多地少,经济落后。蔬菜仍然是南疆四地州设施作物的主要种类。从22个县市调查数据来看,设施蔬菜产能只有97.06万吨,缺口达90万吨以上。比较南疆四地州发展设施蔬菜的资源条件可得,发展设施蔬菜自然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叶城县、和田地区皮山县、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克州阿克陶县;社会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疏附县、和田地区和田县。当前南疆四地州日光温室的茬口主要有“春提早”“秋延晚”以及越冬生产等3种类型。日光温室采取春提早黄瓜—秋延晚番茄—叶菜、春提早黄瓜—秋菜豆(或豇豆)—越冬茬叶菜的净收入相对较高,这些将是未来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茬口调整的趋势。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主要有:(1)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2)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3)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4)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5)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有:(1)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2)结合资源禀赋种植优势特色品种,与市场良性互动;(3)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4)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5)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刘晓羽[10](2019)在《延边苹果梨和库尔勒香梨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延边苹果梨和库尔勒香梨都是北方特色梨品种,其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延边苹果梨产业各环节都表现出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不仅自身产业发展停滞不前,而且对主产区经济也产生严重的影响。延边苹果梨和库尔勒香梨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的基础条件,例如都具有独特的果实品质和育种价值,都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等。在生产栽培管理、品牌建设维护等方面,可以借鉴库尔勒香梨的成功经验,结合延边苹果梨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到延边地区苹果梨产业发展过程中。本文以延边苹果梨和库尔勒香梨发展现状为调研对象,通过综述国内外及延边苹果梨和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情况及相关研究,查阅资料文献、深入现场考察、走访座谈等形式,利用农业统计等相关数据及文字描述,阐明黑龙江东宁、辽宁阜新、内蒙古巴彦淖尔、甘肃张掖等省外调查地区以及延边地区苹果梨和巴州地区库尔勒香梨在栽培历史、生产情况、果实品质、品种选育、经营、加工和销售贸易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基于实地调查结果,对苹果梨与库尔勒香梨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讨得出延边苹果梨在生产发展中具备生产技术、资源、科技、交通方面的优势;栽培规划、果园管理、组织化程度、商品化处理、劳动力方面的劣势;政策指向、国家梨产业体系、文化旅游物流和电商行业发展方面的机遇;自然灾害、产业竞争、技术推广、品牌建设方面的威胁;构建SWOT矩阵,获得SO、WO、ST、WT四种战略选择,由此提出适合延边苹果梨产业发展的八个对策与建议,以期产业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阿克苏地区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克苏地区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第3章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挂果面积现状分析 |
3.1.1 阿克苏地区各县市林果挂果面积总体情况 |
3.1.2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红枣种植面积变化 |
3.1.3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杏种植面积变化 |
3.1.4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梨种植面积变化 |
3.1.5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苹果种植面积变化 |
3.1.6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核桃种植面积变化 |
3.1.7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葡萄、石榴、桃种植面积变化 |
3.2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林果产量变化 |
3.2.1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林果产量变化 |
3.2.2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红枣产量变化 |
3.2.3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杏产量变化 |
3.2.4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梨产量变化 |
3.2.5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苹果产量变化 |
3.2.6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核桃产量变化 |
3.2.7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葡萄、石榴、桃产量变化 |
3.3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值变化 |
3.3.1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值变化 |
3.3.2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红枣产值变化 |
3.3.3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杏产值变化 |
3.3.4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梨产值变化 |
3.3.5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苹果产值变化 |
3.3.6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核桃产值变化 |
3.3.7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葡萄、石榴、桃产值变化 |
3.4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
3.5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生产流通情况分析 |
3.5.1 林果品牌效应建设发展情况 |
3.5.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
3.5.3 林果企业生产仓储及流通建设情况 |
3.5.4 林果产品销售发展情况 |
3.5.5 林果生产技术水平发展情况 |
3.6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机遇分析 |
3.6.1 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战略机遇 |
3.6.2 规模效益机遇 |
3.6.3 区域资源优势机遇 |
3.6.4“特色林果业+旅游”助力经济增长 |
3.6.5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机遇 |
第4章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1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 |
4.2 红枣产业发展情况 |
4.2.1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
4.2.2 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3 红枣产业发展对策 |
4.3 杏产业发展情况 |
4.3.1 杏产业发展现状 |
4.3.2 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
4.3.3 杏产业发展对策 |
4.4 梨产业发展情况 |
4.4.1 梨产业发展现状 |
4.4.2 梨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
4.4.3 梨产业发展对策 |
4.5 苹果产业发展情况 |
4.5.1 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4.5.2 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5.3 苹果产业发展对策 |
4.6 核桃产业发展情况 |
4.6.1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
4.6.2 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6.3 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
4.7 葡萄、石榴、桃产业发展情况 |
4.7.1 葡萄、石榴、桃产业发展现状 |
4.7.2 葡萄、石榴、桃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
4.7.3 葡萄、石榴、桃产业发展对策 |
4.8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生产流通环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8.1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生产流通环节发展存在的问题 |
4.8.2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生产流通环节发展对策 |
第5章 结论与发展建议 |
5.1 结论 |
5.2 发展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南疆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及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 |
1.2.2 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研究现状 |
1.2.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质成分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南疆各地区生物质资源利用调研 |
2.1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
2.2 调研方法和对象 |
2.2.1 调研方法 |
2.2.2 统计方法 |
2.3 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
2.3.1 南疆地区生物质资源量及分布情况 |
2.3.2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企业数量及分布情况 |
2.3.3 生物质资源主要利用方式 |
2.4 讨论及建议 |
2.4.1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4.2 提出的建议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相关理化实验 |
3.1 材料与实验仪器 |
3.1.1 样品的采集 |
3.1.2 样品的制备 |
3.1.3 试验仪器及设备 |
3.1.4 数据处理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宏观结构 |
3.2.2 微观结构 |
3.2.3 pH值和电导率测定 |
3.2.4 工业分析组成 |
3.2.5 木质纤维素组分 |
3.2.6 有机元素分析 |
3.3 样本分析 |
3.3.1 南疆特色果树残枝基础信息 |
3.3.2 宏观结构 |
3.3.3 微观结构 |
3.3.4 pH值 |
3.3.5 电导率 |
3.3.6 工业分析组成 |
3.3.7 木质纤维素组分 |
3.3.8 元素分析组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
4.1 近红外光谱简介 |
4.1.1 原理及光谱特征 |
4.1.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
4.1.3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分析流程 |
4.1.4 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
4.2 材料与实验方法 |
4.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4.2.2 样品选择 |
4.2.3 样品光谱采集 |
4.2.4 异常样本剔除 |
4.2.5 样本集划分 |
4.2.6 建模及评价方法 |
4.2.7 数据处理 |
4.3 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与验证 |
4.3.1 pH值 |
4.3.2 电导率 |
4.3.3 工业分析组成 |
4.3.4 木质纤维素组分 |
4.3.5 元素分析组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内容总结 |
5.2 研究结论 |
5.2.1 南疆各地区生物质资源利用调研 |
5.2.2 生物质特性相关理化实验 |
5.2.3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
5.2.4 创新点 |
5.3 存在问题 |
5.4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资本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自然资本的研究 |
1.2.3 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3.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土地人口承载力 |
2.1.2 土地资源稀缺性 |
2.1.3 土地资源自然资本 |
2.1.4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源与环境价值论 |
2.2.2 效用价值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2.2.4 市场失灵 |
第3章 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及与环境的关系 |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分析 |
3.1.1 土地利用类型静态分析 |
3.1.2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分析 |
3.2 土地开发利用的驱动力分析 |
3.2.1 农业活动 |
3.2.2 工业活动 |
3.2.3 城镇化建设 |
3.3 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分析 |
3.3.1 土地开发利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3.3.2 土地开发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
3.3.3 土地开发利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3.4 阿克苏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3.4.1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 |
3.4.2 土地质量差,生态环境脆弱 |
3.4.3 土壤退化、污染严重 |
3.4.4 未利用土地规模优势明显,进一步开发受水资源限制 |
3.4.5 农业生产环境较差,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阿克苏地区土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本核算分析 |
4.1 自然资本核算方法介绍 |
4.2 阿克苏地区土地自然资本核算方法 |
4.2.1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确定 |
4.2.2 生态足迹模型构建 |
4.2.3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
4.3 阿克苏地区土地自然资本核算结果分析 |
4.3.1 生态足迹核算分析 |
4.3.2 生态承载力分析 |
4.3.3 生态赤字/盈余分析 |
4.3.4 生态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分析 |
5.1 土地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介绍 |
5.1.1 生态服务功能分类 |
5.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 |
5.2 阿克苏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 |
5.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确定 |
5.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确定 |
5.3 阿克苏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结果分析 |
5.3.1 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 |
5.3.2 不同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6.2.2 加强土地生态脆弱区的治理 |
6.2.3 制定可行的土地资源保护制度,加强违法治理 |
6.2.4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
6.2.5 坚持水土共治,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农业信贷对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户生产性资金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业生产性资金投入 |
2.1.2 农村信贷 |
2.2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信贷相关理论 |
2.2.1 农业信贷补贴论 |
2.2.2 农村金融市场论 |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第3章 阿克苏地区苹果产业现状分析 |
3.1 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业基本情况 |
3.1.1 苹果种植规模 |
3.1.2 阿克苏苹果主产区价格 |
3.1.3 阿克苏苹果区域品牌优势 |
3.2 阿克苏苹果可持续面临的困难 |
3.2.1 农户种植知识技术水平有限 |
3.2.2 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
3.2.3 苹果种植户收益无法保障 |
3.3 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相关支持政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户生产性资金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
4.2 变量选择及描述性分析 |
4.2.1 模型自变量的选取及其描述性统计 |
4.2.2 因变量的选取及其描述性统计 |
4.2.3 效度分析 |
4.3 模型结果与分析 |
4.3.1 苹果种植户是否进行固定生产性资金投入影响因素分析 |
4.3.2 苹果种植户生产性资金投资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户借贷行为与生产性资金投入行为的实证分析 |
5.1 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农户经营收入概况 |
5.2 阿克苏苹果种植农户借贷行为描述性分析 |
5.2.1 农户借贷行为的统计分析 |
5.2.2 农户借贷情况及意愿分析 |
5.3 模型估计及实证分析 |
5.3.1 变量描述及模型设定 |
5.3.2 估计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加大农村信贷对生产性投入的政策倾斜 |
6.2.2 加大对苹果种植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
6.2.3 加大对苹果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乡村振兴背景下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背景 |
1.1.2 国际环境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描述分析法 |
1.4.3 案例研究法 |
1.5 文献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5.3 研究述评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精准扶贫 |
2.1.2 乡村振兴 |
2.1.3 产业扶贫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产业发展理论 |
2.2.2 精准扶贫理论 |
2.2.3 产业融合发展理论 |
2.2.4 产业扶贫质量提升理论 |
2.3 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
2.4 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的关系 |
第3章 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
3.1 研究区发展概况 |
3.1.1 阿克苏地区基本情况 |
3.1.2 阿克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
3.2 阿克苏地区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
3.2.1 贫困基本情况 |
3.2.2 致贫原因 |
3.3 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发展情况 |
3.3.1 种养殖业扶贫基本情况 |
3.3.2 农产品加工扶贫基本情况 |
3.3.3 旅游、服务业扶贫基本情况 |
3.4 阿克苏地区扶贫资金项目情况 |
3.5 阿克苏地区扶贫小额贷款投入情况 |
3.5.1 扶贫小额贷款基本情况 |
3.5.2 扶贫小额贷款支持产业发展情况 |
3.6 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阿克苏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及取得成效 |
4.1 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典型模式 |
4.1.1 种植业典型扶贫模式 |
4.1.2 养殖业典型扶贫模式 |
4.1.3 农产品加工业典型扶贫模式 |
4.1.4 农业服务业的典型扶贫模式 |
4.2 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的成效 |
4.2.1 扶贫模式多元化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
4.2.2 绿色扶贫模式推进生态宜居 |
4.2.3 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 |
4.2.4 多方合力攻坚推进治理有效 |
4.2.5 激发内生动力推进生活富裕 |
第5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质量提升路径 |
5.1 融合发展视角下创新产业布局和结构 |
5.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5.2.1 因地制宜创建经营主体 |
5.2.2 培育二产扶贫经营主体 |
5.2.3 培育三产扶贫经营主体 |
5.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持久性 |
5.3.1 集体资产收益向贫困户倾斜 |
5.3.2 健全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
5.4 加强农村人才培育 |
5.4.1 扩大乡村就业平台 |
5.4.2 鼓励生产技术人才下乡 |
5.5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
5.6 坚持绿色发展路径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疆林果业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
1.1.2 新疆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和潜力 |
1.1.3 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
1.1.4 新疆政府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业发展 |
1.1.5 为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4.1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
1.4.2 新疆经济林果发展水平评估 |
1.4.3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
1.4.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综述法 |
1.5.2 比较优势衡量方法 |
1.5.3 LMDI分解法 |
1.5.4 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
1.5.5 探索性分析 |
1.5.6 多元回归分析 |
1.5.7 归纳演绎法 |
1.6 基本概念 |
1.6.1 产业 |
1.6.2 经济林与经济林果 |
1.6.3 林果业相关概念 |
1.6.4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 |
1.6.5 驱动力 |
1.6.6 路径 |
1.7 数据来源与研究范围 |
1.7.1 数据来源 |
1.7.2 研究范围 |
1.8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8.1 国外研究综述 |
1.8.2 国内研究综述 |
1.8.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2.1 理论基础 |
2.1.1 经济林栽培与加工利用理论 |
2.1.2 制度变迁理论 |
2.1.3 全球价值链理论 |
2.1.4 规模经济理论 |
2.1.5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2.1.6 产业竞争力理论 |
2.2 技术路线 |
2.3 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
3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阶段分析(1988-2017) |
3.1.1 传统发展阶段(1988-1997) |
3.1.2 成长发展阶段(1998-2011) |
3.1.3 成熟发展阶段(2012-2017) |
3.2 新疆经济林果经营规模及结构分析 |
3.2.1 种植面积 |
3.2.2 产量规模 |
3.2.3 品种结构 |
3.2.4 空间分布 |
3.3 新疆经济林果贮藏加工现状分析 |
3.3.1 企业贮藏、加工能力发展情况 |
3.3.2 企业贮藏、加工业绩效情况 |
3.4 新疆经济林果销售现状分析 |
3.4.1 国内销售现状 |
3.4.2 对外贸易状况 |
3.5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问题分析 |
3.5.1 林果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失衡 |
3.5.2 林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力薄弱 |
3.5.3 林果产品国内外市场开拓不足 |
3.6 本章小结 |
4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
4.1 新疆经济林果业比较优势分析 |
4.1.1 比较优势的内涵 |
4.1.2 比较优势分析 |
4.2 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分析 |
4.2.1 数据来源 |
4.2.2 研究方法 |
4.2.3 新疆苹果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4 新疆梨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5 新疆葡萄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6 新疆杏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7 新疆红枣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8 新疆核桃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3 新疆经济林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变化的特征 |
4.3.1 新疆苹果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2 新疆梨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3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4 新疆杏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5 新疆红枣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6 新疆核桃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5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 |
5.1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
5.1.1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
5.1.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主要特征 |
5.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2.2 评价指标选取及衡量说明 |
5.3 发展水平的评价 |
5.3.1 规模经营指数 |
5.3.2 全要素生产率 |
5.3.3 地均林果产值 |
5.3.4 林果产量增长变动 |
5.3.5 林果价格变动比率 |
5.3.6 单位林果产值耗水 |
5.3.7 单位林果产值耗能 |
5.3.8 化肥用量缩减比例 |
5.3.9 农药用量缩减比例 |
5.3.10 林果业投资利润率 |
5.4 评价方法 |
5.5 评价结果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实证分析 |
6.1 驱动力分析及基本假设 |
6.1.1 内部驱动力 |
6.1.2 外部驱动力 |
6.2 研究设计 |
6.2.1 模型选择 |
6.2.2 变量选取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3.1 探索性分析 |
6.3.2 多元回归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
7.1 分析框架 |
7.2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2.1 问题分析 |
7.2.2 主要措施 |
7.3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3.1 问题分析 |
7.3.2 主要措施 |
7.4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4.1 问题分析 |
7.4.2 主要措施 |
7.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5.1 问题分析 |
7.5.2 主要措施 |
7.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6.1 问题分析 |
7.6.2 主要措施 |
7.7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7.1 问题分析 |
7.7.2 主要措施 |
7.8 新疆典型地区(阿克苏)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执行情况案例 |
7.8.1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2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3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4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9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
8.1.2 新疆经济林果种植、生产特征分析 |
8.1.3 评估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 |
8.1.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
8.1.5 驱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
8.2 主要创新点 |
8.2.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
8.2.2 提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
8.3 研究展望 |
8.3.1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模型 |
8.3.2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评依据和评价体系 |
8.3.3 驱动路径进一步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水污染治理综合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关于水污染治理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水污染治理的研究 |
1.2.3 国内外关于水污染治理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主要概念 |
2.1.1 流域 |
2.1.2 流域水污染 |
2.1.3 流域水污染治理 |
2.2 基本理论 |
2.2.1 外部性理论 |
2.2.2 协同治理理论 |
第3章 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水污染治理现状 |
3.1 流域水污染现状 |
3.1.1 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概况 |
3.1.2 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水污染现状 |
3.1.3 塔里木河流域水污染主要原因分析 |
3.2 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 |
3.2.1 政府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举措 |
3.2.2 企业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做法 |
3.2.3 公众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水污染治理综合效益分析 |
4.1 水污染治理综合效益分析 |
4.1.1 生态效益 |
4.1.2 经济效益 |
4.1.3 社会效益 |
4.2 水污染治理综合效益分析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说明 |
4.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3 实证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水污染治理结论 |
第6章 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水污染治理对策与建议 |
6.1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监管机制 |
6.2 加强农业、城镇以及工业污染防治 |
6.3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影响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的条件和因素 |
1.2.4 文献小结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技术路线 |
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现状分析 |
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发展的基本概况 |
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栽培制度 |
2.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 |
2.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栽培制度 |
2.2.3 南疆设施蔬菜经营制度 |
3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 |
3.1 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 |
3.2 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 |
3.3 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 |
3.4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 |
3.5 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 |
4 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 |
4.1 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 |
4.2 开展本地优势种植,与市场良性互动 |
4.3 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 |
4.4 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 |
4.5 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10)延边苹果梨和库尔勒香梨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延边苹果梨与库尔勒香梨发展现状调查对比分析 |
1.1 栽培历史及分类地位 |
1.2 栽培情况及适栽区域 |
1.2.1 苹果梨栽培面积与产量 |
1.2.2 库尔勒香梨栽培面积与产量 |
1.2.3 适栽培区域及优势产区 |
1.3 果实品质及育种价值 |
1.3.1 品质特性概述 |
1.3.2 品种选育 |
1.3.3 新品种市场应用推广 |
1.4 果园管理现状 |
1.4.1 苹果梨果园管理现状 |
1.4.2 库尔勒香梨果园管理现状 |
1.5 经营模式 |
1.5.1 苹果梨的经营模式 |
1.5.2 库尔勒香梨的经营模式 |
1.6 商品化处理与贮藏加工 |
1.6.1 苹果梨商品化处理与贮藏加工 |
1.6.2 库尔勒香梨商品化处理与贮藏加工 |
1.6.3 加工产品发展 |
1.7 销售与国际贸易 |
1.7.1 销售价格 |
1.7.2 销售区域和销售渠道 |
1.8 品牌建设现状 |
1.8.1 延边苹果梨品牌建设现状 |
1.8.2 库尔勒香梨品牌建设现状 |
第二章 基于调查结果的延边苹果梨产业发展SWOT分析 |
2.1 SWOT模型构建 |
2.1.1 延边苹果梨产业优势分析 |
2.1.2 延边苹果梨产业劣势分析 |
2.1.3 延边苹果梨产业机遇分析 |
2.1.4 延边苹果梨产业挑战分析 |
2.2 SWOT矩阵分析 |
第三章 延边苹果梨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
3.1、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3.2、建立新的苹果梨产销模式 |
3.3、合理规划苹果梨栽培区域 |
3.4、提高苹果梨产业组织化程度 |
3.5、提高苹果梨果实品质 |
3.6、加强苹果梨栽培技术推广,培养技术型人才 |
3.7、加强苹果梨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知名度 |
3.8、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苹果梨价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阿克苏地区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南疆四地州产业结构发展与劳动就业关系研究[D]. 夏提古丽·肖开提. 新疆大学, 2021
- [2]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 周晓雄.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南疆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及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检测[D]. 高倩. 塔里木大学, 2021
- [4]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资本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D]. 龚春丽.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5]农业信贷对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户生产性资金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D]. 刘旭.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6]乡村振兴背景下阿克苏地区产业扶贫质量提升研究[D]. 吴亚杰.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7]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D]. 彭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2)
- [8]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段水污染治理综合效益研究[D]. 高静.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9]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 宋群.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10]延边苹果梨和库尔勒香梨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 刘晓羽. 延边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