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英语论文

地质学报英语论文

问:请问论文中的英文的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在网上看了多种,那种准确!
  1. 答:参考文献的格式多种多样,没有标准之说。
    不同的期刊、学校有固定的参考文献格式。
    阅读你拟投稿的期刊或学校的相关说明,并检查其近期的文章,可以得到你所说的“标准格式”,即符合期刊或学校要求的格式。
  2. 答:作者。文献名称【文献类别】。出处。年份(期号)。页码。
    大致就是这样了。
  3. 答:这个网址上有 只要先选择文献类型 在下面就有显示
  4. 答: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①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②.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③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④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⑥ 文献起止页码。⑦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如:
    [1] 李炳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
    [2] 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J].自然杂志,1984,7(7):527.
    [3] 亚洲地质图编目组.亚洲地层与地质历史概述[J].地质学报,1978,3:194-208.
    [4] DES MARAIS D J,STRAUSS H,SUMMONS R E,et a1.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J].Nature,1992,359:605-609.
    [5] HEWITT J A.Technical services in 1 983[J].Library Resource Services,1984,28(3):205-218.
问:杨振宇是谁
  1. 答:查看更多图片
    杨振宁(英语:Chen-Ning Franklin Yang,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该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代物理学家重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2015年9月3日,杨振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礼。
  2. 答: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清华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长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拓展资料: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
    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3. 答:杨振宇
    1944年出生于文化艺术之乡——安徽太和县。自幼酷爱书画,师从张鹏侣、赖少其等大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华海书画院院长、浙江丽州画院特聘名誉院长。
    艺术风格:杨振宇国画溶南北古今为一体,雅俗共赏,古朴苍劲。其画人物、山水、花鸟俱佳,擅长画鱼、虎,其“百鱼图”享誉东南亚。
    出版专著
    出版有《杨振宇画鱼技法解析》、《画虎速成技法》等。[3]
    绘画获奖
    1998年,作品《百鱼图》获“迎香港回归”一周年全国书画展获金奖;
    1999年,作品《虎啸图》获新加坡华人书画大展银奖;
    2001年,作品获中原书画大展得丰碑奖;
    2008年,作品获安徽迎奥运书画大赛银奖;
    2011年,作品获香港盛世华夏书画大展优秀奖。
  4. 答: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清华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长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百度搬运的
  5. 答:杨振宇,1944年出生于文化艺术之乡——安徽太和县。
    自幼酷爱书画,师从张鹏侣、赖杨振宇作画其等大师。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华海书画院院长、浙江丽州画院特聘名誉院长。
    杨振宇国画溶南北古今为一体,雅俗共赏,古朴苍劲。其画人物、山水、花鸟俱佳,擅长画鱼、虎,其“百鱼图”享誉东南亚。
  6. 答:杨振宇,1944年出生于文化艺术之乡——安徽太和县。自幼酷爱书画,师从张鹏侣、赖少其等大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华海书画院院长、浙江丽州画院特聘名誉院长。
    扩展资料:
    学习工作经历:
    1984年7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在法国居里大学地质系通过博士前教育,同年10月考入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地球物理系深部地球物理专业,1992年10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多次在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日本神户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95年初回国,1996年入选人事部、教育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室副主任。2000年,任全国地层委员会磁性地层分委员会主席,;同年当选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国际地球科学计划委员会委员;2002年任《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收录)副主编。2003年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南京大学特聘教授。
    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大地构造和古地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古地磁学及其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亚洲东部和东南亚三大地块(中国华北、华南地块、印度支那地块)的古地理和构造迁移、碰撞和拼合过程作了一些较系统的研究工作。此外,还从早侏罗世磁性地层的研究入手,建立起早侏罗世可供全球性地层对比的地磁极性地层序列,并有助于分析古地磁场倒转频率,倒转频率的周期性等。
    承担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类科研项目多项。获得原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6篇,SCI收录33篇。
    参考资料:
  7. 答:1、杨振宇,1944年出生于文化艺术之乡--安徽太和县。自幼酷爱书画,师从张鹏侣、赖少其等大师。
    2、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华海书画院院长、博士、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岗位:构造地质学。研究方向:大地构造学,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岩石磁学。博士生导师。
    3、杨振宇的国画溶南北古今为一体,雅俗共赏,古朴苍劲。其画人物、山水、花鸟俱佳,擅长画鱼、虎,其"百鱼图"享誉东南亚。出版的书画有《杨振宇画鱼技法解析》、《画虎速成技法》等。
    4、杨振宇主要从事大地构造和古地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古地磁学及其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亚洲东部和东南亚三大地块(中国华北、华南地块、印度支那地块)的古地理和构造迁移、碰撞和拼合过程作了一些较系统的研究工作。
    拓展资料:
    1、杨振宇从早侏罗世磁性地层的研究入手,建立起早侏罗世可供全球性地层对比的地磁极性地层序列,并有助于分析古地磁场倒转频率,倒转频率的周期性等。承担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类科研项目多项。
    2、获得原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6篇,SCI收录33篇。SCI他人引用达230余次。2002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首届"黄汲清地质科技奖"。
问:高校地质学报的论文范例
  1. 答:1、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构造演化
    2、地壳再循环与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以山东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为例
    3、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从大洋到大陆的深俯冲过程
    4、含水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别山C型埃达克岩成因探讨
    5、熔体再富集作用对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影响
    6、山东蓬莱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异常锂同位素组成:橄榄岩包体的离子探针分析
    7、辉石岩:高压结晶还是再循环洋壳?
    8、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组合: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
    9、桂西北地区石英斑岩脉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0、一株产铁载体细菌的筛选及其与云母的相互作用
    11、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以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为例
    12、陕西老牛山印支期高Ba-Sr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13、安徽铜陵新屋里岩体黑云母、斜长石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4、南祁连乙什春基性-超基性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5、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分布
地质学报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