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支”法在慢性感染创面治疗中的辩证应用

论“支”法在慢性感染创面治疗中的辩证应用

一、论“托”法在处理慢性感染创面中的辨证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姚全[1](2021)在《观察加味托里消毒饮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加味托里消毒饮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通过本课题组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67例,脱落1例,将纳入本观察研究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换药组22例(女12例,男10例)、PRP凝胶组22例(女7例,男15例)、加味托里消毒饮联合PRP凝胶组22例(女14例,男8例),创面大小在2.0×3.0cm—4.0cm×5.0cm之间,66例患者创面细菌感染类型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创面20例,表皮葡萄球菌创面14例、大肠埃希菌创面12例,铜绿假单胞菌12例,阴沟肠杆菌8例,部位分布于上肢24例,下肢27例,躯干15例,66例创面均行彻底清创至少量渗血、创面细菌培养,且针对性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换药组采用每间隔2天清洁行换药治疗;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凝血酶冻干粉混合覆盖于创面,7天后再次更换PRP凝胶一次;联合治疗组在PRP凝胶组基础上,于使用PRP凝胶当日口服加味托里消毒饮。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第14天创面组织生长速率、创面肉芽覆盖率、细菌转阴率以及创面彻底愈合所需时间,得出观察结果。结果:经三组不同的治疗方式,三组患者的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创面生长速率方面(ml/天),换药组(2.76±1.02)<PRP组(4.21±1.44)<联合组(6.13±2.35);在创面肉芽覆盖率(%)方面,换药组(30.49±20.24)<PRP组(40.95±11.38)<联合组(65.33±20.97);在创面细菌转阴率(%)方面,换药组(13.6)<PRP组(54.5)<联合组(90.9);在创面彻底愈合所需时间方面(天),换药组(31.23±3.60)<PRP组(27.45±2.54)<联合组(22.41±4.31),观察过程中的三组患者均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现代医学产物PRP治疗此类创面,效果显着优于单纯换药组,若是联合祖国医学中的加味托里消毒饮口服,其治疗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效果会得到更加显着的提升,中西医联合疗法加味托里消毒饮联合PRP凝胶对治疗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在多个方面都具有优势,整体提高了患者软组织创面治疗的质量,这种中西医结合、内治与外治联合、整体与局部相适应的治疗思想更应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更加深入的渗透。

卢敏圆[2](2021)在《黄连油促进血热肠燥型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使用黄连油纱条应用于血热肠燥型肛裂术后换药,观察其对缓解伤口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减少创面分泌物的影响,论证黄连油纱条换药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肛肠科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住院病人中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肛门后扩术,术后均禁便48小时,予静滴抗生素及止血药治疗2天,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1:1比例分别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黄连油纱条换药治疗;对照组30例,予雷夫努尔纱条换药治疗。两组均每天常规换药1次,于术后第3天、7天、14天观察患者伤口疼痛、创面水肿、创面分泌物情况;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出院后嘱患者每日返院换药,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和原始创面面积)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综合疗效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程度的比较中,术后第3天、7天、14天比较时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水肿程度的比较中,术后第3、7、14天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分泌物渗出量的比较中,术后第3、7、14天比较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面积及创面愈合率的比较中,在第7、14天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7.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观察黄连油纱条换药的临床疗效,发现将黄连油应用于血热肠燥型肛裂术后换药可明显缓解术后伤口疼痛及创面水肿,减少创面分泌物,提高创面愈合率,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姜雄[3](2021)在《象皮生肌膏对慢性创面大鼠模型创面组织TNF-α、IL-1β、IL-6、IL-10、VEGF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大鼠慢性创面模型后予以象皮生肌膏干预治疗,在三个时相点动态观察创面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VEGF含量的变化,探究其在慢性创面治疗过程当中的微观机制,为象皮生肌膏在慢性创面的临床治疗应用当中提供相关的实验理论基础。方法: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依据体重分层以随机数表法选取1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付小兵院士等全层皮肤缺损法制备大鼠慢性创面模型,造模成功后以同样的方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18只。完成分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予以象皮生肌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干预治疗,模型组、空白组两组均予以生理盐水外敷干预治疗。在治疗后3天、7天、14天3个时相点从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记录创面愈合率,采取创面组织检测TNF-α、IL-1β、IL-6、IL-10、VEGF蛋白的表达含量,并显微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生命体征平稳,精神、活动状态正常,摄食摄水正常,各组大鼠均未见死亡,伤口敷贴位置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3、7、14天各时相点的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第3天除空白组外均可观察到组织坏死区域,局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存在且组织水肿,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可观察到较多新生的毛细血管。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对照组大量成纤维细胞增殖,大量新生小、圆毛细血管分布,模型组创面仍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仅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可见,且各个细胞散在分布。治疗后第14天可以观察到实验组及对照组局部的炎性细胞数量较前相对下降,大量胶原纤维及成熟梭形成纤维细胞分布,毛细血管丰富。模型组仍有较多炎症细胞,但较前相对减少,成纤维细胞较少并散在布散分布。各组间创面因子表达分析:治疗后第3天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创面TNF-α、IL-1β、IL-6表达均高于空白组,且模型组高于其它三组(P<0.05)。空白组的VEGF表达均高于其它三组同时IL-10高于实验组及模型组,模型组最低(P<0.05)。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创面TNF-α、IL-1β、IL-6表达较空白组高,模型组TNF-α、IL-1β、IL-6高于其它三组(P<0.05)。空白组创面IL-10表达较其它各组更高,模型组最低(P<0.05)。实验组VEGF表达高于空白组,模型组最低(P<0.05)。治疗后第14天模型组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高于其它三组,IL-10、VEGF低于其他三组(P<0.05)。各组创面组织因子趋势变化分析:空白组各因子表达量较稳定。实验组IL-1β治疗后整体呈前后下降趋势,TNF-α呈前后下降趋势,IL-6在治疗中期下降显着后较平缓,IL-10呈先增加后平缓趋势,VEGF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对照组IL-1β、TNF-α、IL-6呈前后下降趋势,IL-10前后未见明显下降趋势,VEGF总体呈先升高再下降趋势。模型组:IL-1β表达呈前后稳定趋势,TNF-α升高后表达呈稳定趋势,IL-6前后呈上升趋势,IL-10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VEGF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1)象皮生肌膏能有效抑制慢性创面TNF-α、IL-1β、IL-6的表达,提高IL-10的表达,缓解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2)象皮生肌膏能调控促炎性因子和抗炎性因子这两类不同类型因子的表达,可能具有调控这两类因子平衡的作用。(3)象皮生肌膏能有效提高VEGF在慢性创面中的表达,促进创面组织血管新生,改善创面组织的循环。(4)象皮生肌膏调控TNF-α、IL-1β、IL-6、IL-10、VEGF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因子前后整体的表达趋势均有不同特点。(5)象皮生肌膏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加快创面愈合的速度。

王云[4](2021)在《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治疗四肢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观察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治疗四肢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四肢Ⅱ度烧伤患者用SPSS21.0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MEBT/MEBO处理创面;治疗组换药后予弹力绷带叠瓦式加压包扎患肢,对照组换药后予普通绷带无压力包扎患肢。入院后至入院第7天,每8小时换药1次,治疗第7天后,每12小时换药1次。14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渗出、疼痛、创面愈合率等情况,记录治疗第5天残疱疱液量、残疱面积,统计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后3月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完成57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1)在减少渗出和缓解疼痛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渗出、疼痛评分均成下降趋势,治疗组在治疗第3天和治疗第7天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第14天时两组无明显差异。(2)第5天残疱疱液量、残疱面积方面,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第7天、第14天后创面愈合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4)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5.68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5.83天,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5)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临床疗效情况,两组治疗疗效相近,其中治疗组显效率为82.14%,对照组显效率为75.86%。(5)创面愈合后3月后,两组患者创面均无瘢痕增生,治疗组出现色素沉着7例,对照组出现色素沉着9例,两组色素沉着情况无明显差别。(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与MEBT/MEBO普通包扎疗法治疗四肢Ⅱ度烧伤,在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后色素沉着、瘢痕增生方面疗效相当。(2)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可减少烧伤早期创面渗出、缓解创面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刘青武[5](2021)在《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对慢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MSCs趋化和迁移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皮肤溃疡是糖尿病、放化疗、周围血管病等常见的并发症,是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迁延难愈,愈后常复发。尤其是长期不愈合,呈现疮面清冷,脓液稀薄,疮周紫黯不温的症状,在中医属于阴证疮疡的疮面,治疗难度最大。近年来,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为主的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修复中取得较大进展,但植入MSCs修复溃疡的治疗方法,存在细胞来源不稳定、操作复杂、不良反应及费用昂贵等不足,临床使用和推广困难。慢性皮肤溃疡属于中医“疮疡”的范畴,其中慢性皮肤溃疡阴证具有“肾精虚衰”的特点。北京中医医院皮外科奠基人赵炳南教授及其传人王玉章、吕培文教授以益肾填精、活血通络的回阳生肌汤治疗慢性皮肤溃疡阴证安全有效。鸡血藤作为回阳生肌汤活血通络的主要成分,其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受到广泛报道,但鸡血藤用于创面修复的研究较少。干细胞具有中医“肾精”的属性,因此提出回阳生肌汤通过益肾填精、活血通络促进内源性骨髓MSCs的增殖,提升其趋化和迁移能力,达到化生气血、生肌长肉,而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假说。研究将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加以验证,探索回阳生肌汤及其主要成分鸡血藤治疗慢性皮肤溃疡阴证的作用和靶点。目的:研究回阳生肌汤及其主要成分鸡血藤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对MSCs增殖、趋化和迁移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中医血管外科防治慢性皮肤溃疡阴证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入血成分分析:BALB/C小鼠灌胃给药,制备含药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2.体内实验:(1)db/db糖尿病小鼠伤口模型:采用db/db糖尿病小鼠背部正中部位全厚层皮肤打孔的方法制备糖尿病伤口模型,并使用回阳生肌汤干预;采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创面大小,分析创面愈合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形态;提取小鼠全骨髓细胞,采用显微镜下计数方法观察骨髓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干细胞标志物CD29、CD44、干细胞表面抗原(Stem cell antigen 1,Sca-1)、CD117阳性细胞比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中MSCs标志物CD29、CD271阳性细胞数量;炎症因子芯片检测创面中白介素3(Interleukin 3,IL-3)、IL-6、IL-13等炎症因子表达;(2)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8mg/kg)的多柔比星联合背部正中部位全厚层皮肤打孔的方法,制备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模型,并使用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进行干预;采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创面大小,分析创面愈合率;称量胸腺及脾脏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采用血常规检测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大鼠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浓度;HE及Masson染色并观察创面组织学形态和胶原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中CD34、CD133阳性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及外周血中CD29、CD90、CD34、CD133阳性细胞比例;采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提取和纯化各组药物干预后大鼠的BMSCs;EdU染色检测BMSCs的增殖能力;划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BMSCs的迁移和趋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3.体外实验: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纯化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成脂和成骨分化鉴定BMSCs;使用H2O2刺激BMSCs制作氧化应激BMSCs模型,并使用回阳生肌汤提取物和鸡血藤水提物干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BMSCs的增殖活力;划痕试验检测BMSCs的迁移能力;Transwell趋化试验检测BMSCs的趋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s中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入血成分分析:(1)对回阳生肌汤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共得到19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萜类,皂苷类及糖类,含量较高者分别为刺芒柄花苷、汉黄芩素、马钱素、(6αR,11α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16-氧乙酰茯苓酸甲酯、莫诺苷、核黄素、β-谷甾醇、奥刀拉亭-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主要来自鸡血藤、牛膝、苍术、山茱萸、黄芪、茯苓;(2)对鸡血藤水提物的入血成分分析,共得到8个化合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芒柄花黄素、阿夫罗摩辛、异甘草素、大豆素、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醇、密花豆素、樱黄素、卡亚宁。2.体内实验(1)db/db糖尿病小鼠伤口模型:整体药效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升高;在创面中,与模型组相比,创面肉芽组织新生增多,MSCs 标志物 CD29、CD271 阳性细胞数量增多,IL-3、IL-6、IL-15、Fas 配体(Fas ligand,Fas L)表达升高,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趋化因子LIX/CXCL5表达降低;在骨髓中,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组小鼠骨髓细胞数量增加,骨髓中MSCs标志物CD29、CD44、Sca-1阳性细胞比例升高。(2)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模型:整体药效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组和鸡血藤水提物可提高模型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升高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在创面中,与模型组比较,可见回阳生肌汤组和鸡血藤水提物组大鼠中创面炎性细胞数量减少,胶原合成增加,干细胞标志物CD34、CD133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在骨髓中,CD29、CD90、CD34、CD133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在外周血中,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组血清中SDF-1和G-CSF的浓度升高,白细胞数量增加,CD29、CD90、CD34、CD133阳性细胞比例增多;分离提取药物干预后的原代大鼠BMSCs,与模型组比较,可见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组BMSCs增殖细胞数量增加,迁移能力和趋化能力增强,SDF-1和CXCR4蛋白表达增多。3.体外实验:大鼠BMSCs细胞呈梭形,呈旋涡状、席纹状排列,折光性良好;第三代细胞MSCs标志物CD29、CD44阳性细胞比例分别99.9%和97.8%,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表达率为0.47%。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原代大鼠BMSCs的增殖活力降低,趋化和迁移能力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组BMSCs增殖活力升高,迁移和趋化能力增强,SDF-1和CXCR4蛋白表达升高。结论:1.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入血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的药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回阳生肌汤干预db/db糖尿病小鼠伤口模型,能够加速创面愈合,并促进小鼠骨髓BMSCs的增殖,增加创面干细胞的数量,调控创面的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新生;3.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干预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模型,能够促进大鼠血清SDF-1和G-CSF的分泌,且激活模型大鼠BMSCs SDF-1/CXCR4信号轴,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趋化能力,并动员干细胞进入外周血中,增加创面干细胞的数量,促进胶原合成,加速创面的修复;4.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在体外作用于大鼠BMSCs,能够激活SDF-1/CXCR4信号轴,保护氧化损伤的BMSCs的活性,提升氧化损伤状态下BMSCs的迁移和趋化能力。

石佳勇[6](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乌蔹莓软膏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乌蔹莓软膏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为乌蔹莓软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提供临床应用依据。方法:(一)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乌蔹莓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与GeneCards数据库查询的感染创面愈合靶点相映射,得到乌蔹莓影响感染创面愈合的潜在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通过DAVID对预测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二)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0例对照组和20例乌蔹莓软膏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9天的创面面积及创面面积缩小率、疼痛指数、肉芽生长评分,术后2个月总体疗效,并收集术后第3、9天的创面肉芽组织,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一)TCMSP平台筛选出乌蔹莓中木犀草素、芹菜素等5个活性成分,对应129个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搜集到感染创面愈合有关靶点523个,两者交集得到TNF、IL-6、MMP9、MMP2、VEGFA等53个靶点,涉及HIF-1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二)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均全部完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指数、血糖水平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创面面积、疼痛指数、肉芽生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天,乌蔹莓软膏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创面面积缩小率高于对照组,疼痛指数、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天,乌蔹莓软膏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TNF-α、IL-6、MMP9、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肛周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网络药理学表明乌蔹莓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对感染创面愈合发挥治疗作用,结合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实验室指标检测,乌蔹莓软膏可能通过降低TNF-α、IL-6、MMP9、MMP2水平,升高VEGFA水平,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为乌蔹莓软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方向。

张志钰[7](2021)在《百螵敛疮散对低位肛瘘术后中后期创面敛疮生肌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百螵敛疮散换药组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影响,从完全愈合时间、创面面积缩小率、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综合疗效有效率等多个指标出发,旨在探究百螵敛创散外敷是否能有效加速创面生长,缩短愈合时间。研究方法:采集2020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南京市中医院收治入院的66例病例。随机分为百螵愈创散外敷组(实验组)33例与灭菌凡士林换药组(对照组)33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皆行低位肛瘘切除术,术后常规换药,术后第7天,患者创面无腐肉、胬肉、脓苔覆盖,实验组采用百螵敛疮散换药法,对照组采用灭菌凡士林纱布换药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完全愈合时间、创面面积缩小率、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综合疗效有效率、肉芽色泽评分、肉芽致密评分、创面渗液评分、术后创面疼痛评分方面的情况。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后第1天创面原始面积、原始纵径,术后第7天(实验第1天)创面面积缩小率、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肉芽色泽评分、肉芽致密评分、创面渗液评分、创面疼痛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0天,实验组在创面缩小率、肉芽致密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百螵敛疮散在促进肉芽致密有序生长、加速创面愈合方面有显着效果,百螵敛疮散为散剂,部分药物有收湿止痛作用,在创面渗液、术后疼痛评分上两组有统计性差异(p<0.05)。(3)术后第14天,实验组在创面面积缩小率、肉芽色泽评分、肉芽致密评分、创面渗液评分、创面疼痛评分上,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取少量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GF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4)观察整体愈合过程,实验组愈合时间为21.97±1.90,对照组为26.21±2.36,两组数据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5)受手术效果影响,两组患者在综合有效率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百螵敛疮散外敷作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之湿毒蕴结证患者,术后创面效果显着,能够有效提高肉芽生长质量,促进创面愈合,达到加速生长,缩短治疗时间的作用

孙浩[8](2021)在《“煨脓长肉”法指导马勃孢子粉换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煨脓长肉”法指导马勃孢子粉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试验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病房收治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50例,将具有相似创面类型和基本情况的2位患者配对同时入组,两位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换药,试验组采用马勃孢子粉换药,治疗周期共4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促进创面愈合的局部外用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及4周时对患者行Bates-Jensen伤口评估与效果评价量表(BWAT)评分、创面再上皮化评分(BWAT-1)、创面渗出情况评分(BWAT-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细菌培养阳性率为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后做科学疗效评价。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纳入50例慢性难愈合性创面患者,两组患者在个人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创面部位、细菌培养、治疗前BWAT评分、治疗前VAS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具有可比性。两组BWAT评分比较:在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BWAT评分改变没有差异(P>0.05),治疗2周以后,两组患者间BWAT评分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创面再上皮化评分BWAT-1评分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BWAT-1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创面渗出情况评分BWAT-2评分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BWAT-2评分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换药前后VAS评分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组VAS评分治疗前后采用重复测量技术资料方差分析的F检验,两组患者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治疗2周与治疗4周后,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显效率为64%,明显高于治疗组B的4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煨脓长肉”法指导马勃孢子粉换药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换药,可更好的改善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局部状态,有效加速创面的愈合,促进创面上皮化和控制创面渗出,能够控制创面感染和减轻创面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与普及。但马勃孢子粉的临床应用如剂型、给药方式等需要进一步改进与研究,马勃的药理作用仍需深入发掘。

牧晶[9](2020)在《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压疮是皮肤在一定时间内承受一定的压力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形成的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皮肤与医疗设备接触处。皮肤出现水疱、不发白的红斑,虽然不是真正的“疮”,也属于压疮的范畴。据统计,在急症医院和疗养院的患病率为3%至11%,超过50%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治疗费用也随着压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在严重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危及生命。目前压疮的治疗手段较多,单纯西医方法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是新型敷料、清洁清创、负压创伤治疗、高压氧、细胞和生长因子、生物工程及手术重建等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且费用昂贵,而中医药在其治疗上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逐渐发展,压疮的中医药研究从基础到临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各种外用中药,如硬膏、软膏、散剂、敷贴,以及针灸、熏熨、溻渍等中医外治疗法在压疮中应用广泛,疗效显着,具有一定的优势意义,但因证据等级不高,很难客观、科学地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尚需证据等级更高的临床研究来论证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的:通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中药治疗压疮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SinoMed),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从 2009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月,语种限汉语和英语。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收集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阅读全文后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及系统评价,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结果:按照纳排标准筛查后,共计有28篇文献,涉及2486例压疮患者,其方法学质量一般,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及不良反应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示:①纳入文献中有26项研究提供了整体疗效数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更高,[OR=5.13,95%CI(3.73,7.06),Z=10.02,P<0.01]、[OR=3.42,95%CI(2.83,4.13),Z=12.77,P<0.01];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不同中医外治法较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均能提高压疮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总合并统计量为总有效率[OR=4.84,95%(3.32,7.04),Z=8.24,P<0.01]、治愈率[OR=3.59,95%(CI(2.77,4.64),Z=9.68,P<0.01]。②纳入文献中有17项研究提供了平均愈合时间数据,3项研究提供了肉芽生长时间数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能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肉芽生长时间,[OR=-5.64,95%CI(-7.07,-4.20),Z=7.69,P<0.01]、[OR=-3.24,95%CI(-4.05,-2.42),Z=7.76,P<0.01];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治疗不同分期、不同疗程下压疮平均愈合时间较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均明显缩短,总合并统计量分别为[OR=-3.72,95%CI(-4.71,-2.73),Z=7.40,P<0.01]、[OR=-5.64,95%CI(-7.07,-4.20),Z=7.69,P<0.01]。③纳入文献中有3项研究提供了压疮PUSH评分变化数据,有1项研究提供了伤口表面积变化数据,有2项研究提供了视觉模拟量表变化数据,有1项研究提供了每处压疮治疗费用、更换床单次数的数据,有2项研究提供了创面一般情况、平均换药次数的数据,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可显着改善创面愈合状态,降低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但以上研究部分数据不完整且样本量小,方法学不完善,循证学证据尚不充足。④纳入文献中仅2项研究提供了随访情况数据,5项研究提供了不良反应事件数据,提示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但是均未详细说明,需要更多相关研究加强证据等级。结论:现阶段相较于西医常规治疗手段而言,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能明显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和愈合率,减少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有利于溃疡创面的封闭、修复和愈合;在护理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降低换药次数,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节省了医护人力及物力;同时减轻了压疮的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自身及家属的生命健康。因可获取的原始研究资料有限,其安全性评估不足,但目前暂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手段较多,有中药软膏、中药散剂、中药溻渍或直接针刺熏灸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次研究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压疮方面确实能提高整体疗效,加快创面愈合进程,减少治疗费用,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一定推广。本系统评价部分原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未来则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严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更为严谨的证据。

左禧萌[10](2020)在《托里透脓汤联合清创外治肝郁痰凝型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GLM)是一类临床表现与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混淆,具体表现为好发于乳腺小叶部位的乳房肿块,且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尤其是有哺乳史的经产妇的非哺乳期乳腺炎。目前GLM的病理生理学尚无统一认知,主要理论包括认为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或细菌感染性疾病,最终诊断虽然依靠病理学,但粗针穿刺活检所造成的创伤同样是GLM病情进展的因素,并不适用。除此之外,在治疗方面也尚无统一共识,国外主要研究资料为手术,激素冲击治疗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国内外无统一治疗标准,虽然手术为根治该疾病的最佳方式,但对外形的影响同样较大,寻找一种合理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国内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该疾病具有副作用小、乳房外形保有度好等优势,尤其是口服中药结合中医清创挂线等疗法在诸多中医治疗中脱颖而出,本研究则依据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理论提出托里透脓汤外治联合清创的治疗方法,进一步优化中医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为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形式探究托里透脓汤联合外治法外治肝郁痰凝型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疗效作用,为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住院的43例明确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型乳腺炎成脓期,中医辨证为肝郁痰凝证的女性患者进行信封法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外用托里透脓汤化裁制成东直门中医院处方颗粒剂,清洁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剪去过度生长的肉芽,将生理盐水浸泡无菌纱布,制成引流条进行伤口填塞,药物外敷引流条及肿块,药物引流条放置由内逐渐外撤,确保深部伤口先愈合,避免形成假性愈合,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1天换药1次。对照组: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制成引流条进行伤口填塞,药物引流条放置由内逐渐外撤,确保深部伤口先愈合,避免形成假性愈合,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1天换药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设定为1个月,治疗期间如达到二期手术治疗标准,或创面和窦道完全愈合,统计治疗时间,停止治疗,统计疗效指标。结果:基线资料分析:经对比组间年龄、孕产史、哺乳史、泌乳素水平、局部症状及全身伴随症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组间一般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疗效指标分析:(1)组内治疗效果比较: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肿块面积、患者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美学评价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2)组间治疗效果比较:针对治疗组、对照组肿块面积差值、VAS疼痛评分、美学评价差值对比可得知托里透脓外治法对患者肿块面积、乳房外形的影响均优于单纯切开引流(P<0.05)。除此之外,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证明加用托里透脓汤治疗可加快患者症状缓解。(3)有效率分析:对照组21例患者,好转16例(76.2%),未愈5例(23.8%),治疗组22例患者,好转22例(100%),未愈(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托里透脓汤结合切开引流外治法相较单纯外治法可明显缩短围手术期病程,且在缩小肿块面积、保护乳房外形上拥有一定优势,但在缓解疼痛上与单纯切开引流外治法无明显区别。

二、论“托”法在处理慢性感染创面中的辨证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托”法在处理慢性感染创面中的辨证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观察加味托里消毒饮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收集与筛选
        1.1 病例收集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观察方法及其病例分组
        2.1.1 观察的方法
        2.1.2 分组及其治疗
        2.1.3 自体PRP凝胶和加味托里消毒饮的制备
    3.统计学及分析方法
    4.一般资料的分析
        4.1 三组患者性别比较
        4.2 三组患者年龄比较
        4.3 三组患者观察前治疗时间比较
        4.4 三组患者术前创面细菌感染类型的比较
        4.5 三组患者创面部位的比较
        4.6 三组患者第一次彻底清创后创面的体积的比较
        4.7 三组患者治疗前创面面积的比较
第二章 观察结果
    1.观察指标
        1.1 创面生长速率
        1.2 创面肉芽覆盖率
        1.3 创面细菌转阴率差异的比较
        1.4 创面彻底愈合所需时间的比较
    2.统计学结果
        2.1 创面生长速率的比较
        2.2 软组织缺损创面肉芽覆盖率的比较
        2.3 软组织缺损创面治疗后细菌转阴率的比较
        2.4 创面彻底愈合所需时间的比较
    3.典型病例分析
第三章 结论
讨论
    1.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病因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病机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的认识
    2.加味托里消毒饮在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1 加味托里消毒饮的方解
        2.2 加味托里消毒饮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
        2.3 加味托里消毒饮对于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优势
    3.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于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3.1 PRP的成分研究
        3.2 PRP凝胶治疗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优势
    4.PRP凝胶和加味托里消毒饮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
    5.本临床观察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黄连油促进血热肠燥型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病例收集与试验分组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观察病例脱落标准
    6.脱落病例处理
    7.药物制备
研究方法
    1 研究前治疗
        1.1 完善术前检查
        1.2 麻醉方式
        1.3 手术方式
        1.4 术后统一处理
    2 治疗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分组治疗
    3 观察指标
        3.1 创面疼痛程度评分标准
        3.2 创面水肿评分标准
        3.3 创面分泌物情况评分标准
        3.4 创面愈合率与创面愈合时间
        3.5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病例的性别比例分析
        1.2 两组病例的年龄分布比例分析
        1.3 两组病例的病程时长比较
        1.4 两组病例的原始面积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两组病例的疼痛水平比较
        2.2 两组病例的水肿程度比较
        2.3 两组病例的分泌物渗出量比较
        2.4 两组病例的创面面积比较
        2.5 两组病例的创面愈合率比较
        2.6 两组病例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2.7 两组病例的总体疗效对比
    3 安全性审查
讨论
    1 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2 中西医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2.1 目前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过程的认识
        2.2 目前对肛裂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2.3 中医外治法在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
    3 黄连油的组方与现代药理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5 总结
    6 存在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诊断标准
    附录B
    附录C
文献综述 中西医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象皮生肌膏对慢性创面大鼠模型创面组织TNF-α、IL-1β、IL-6、IL-10、VE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动物实验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药物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
        2.2 动物分组药物干预
        2.3 饲养条件
        2.4 取材
        2.5 酶联免疫分析
        2.6 病理切片检测
        2.7 创面愈合记录
        2.8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实验结果
    1.动物总体情况
    2.创面愈合情况
    3.创面IL-1β蛋白表达
    4.创面TNF-α蛋白表达
    5.创面IL-6 蛋白表达
    6.创面IL-10 蛋白表达
    7.创面VEGF蛋白表达
    8.组织形态学观察
第三部分:讨论
    1.慢性创面发病现状
    2.中医病因病机及历史沿革
    3.慢性难愈性创面炎症机制的研究
    4.组织循环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5.TNF-α、IL-1β、IL-6、IL-10、VEGF影响创面愈合机制
    6.慢性创面中医药外治的相关研究
    7.象皮生肌膏的现代药理研究
    8.实验研究结论分析
    9.本实验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创面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4)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治疗四肢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烧伤的认识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资料
        1.3 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1.4 治疗方法
    2 祖国医学对烧伤的认识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
    3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的概述
    4 压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4.1 压力治疗用于慢性下肢静脉疾病
        4.2 压力治疗用于肢体淋巴水肿
        4.3 压力治疗用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4.4 压力治疗的外力装置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及分度
        1.3 病例标准
        1.4 不良反应及处理预案
        1.5 伦理学要求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程及观察时间点
        2.4 观察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2.7 病例脱落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烧伤创面面积、深度及部位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比较
        3.4 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四肢Ⅱ度烧伤病理学特点
        4.2 MEBT/MEBO的作用机制
        4.3 湿润烧伤膏(MEBO)的药物组成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4 包扎与压力治疗烧伤创面讨论
        4.5 临床指标情况分析
        4.6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5 本课题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5.1 本课题的创新点
        5.2 本课题的不足
        5.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对慢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MSCs趋化和迁移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综述一 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 表皮干细胞
        2 间充质干细胞
        3 毛囊干细胞
        4 细胞外囊泡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回阳生肌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进展
        1 疮疡的阴阳辨证
        2 回阳生肌法的现代理论体系
        3 回阳生肌法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机制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入血成分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回阳生肌汤对db/db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及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回阳生肌汤对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愈合及BMSCs增殖、趋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鸡血藤水提物对骨髓抑制大鼠伤口愈合及BMSCs增殖、趋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水提物体外对氧化损伤大鼠BMSCs增殖、趋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乌蔹莓软膏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肛瘘的研究进展
        1.1 传统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2 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2.1 愈合机制
        2.2 影响因素
        2.3 创面管理
第二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2.1 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的筛选
        2.2 疾病靶点的搜集
        2.3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
        2.4 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筛选标准
        1.3 仪器与材料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围手术期处理
        2.3 分组治疗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创面面积比较
        3.3 疼痛指数和肉芽生长评分比较
        3.4 总体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观察
        3.6 实验室指标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乌蔹莓作用于感染创面愈合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2 乌蔹莓软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3 结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百螵敛疮散对低位肛瘘术后中后期创面敛疮生肌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认识及管理方法
        1.1 祖国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认识
        1.1.1 初期:炎症期(渗出期),即疮疡祛腐期
        1.1.2 中期:增生期(肉芽期),即生肌长肉期
        1.1.3 后期:成熟期,即收口敛皮期
        1.2 祖国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管理方法
        1.2.1 内治
        1.2.2 外治
        1.2.3 针灸疗法
        1.2.4 中成药纳肛
    2. 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认识及管理方法
        2.1 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认识
        2.1.1 创面修复阶段
        2.1.2 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
        2.2 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管理方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标准
        1.2.2 西医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
        1.3.2 病例排除标准
        1.4 剔除、脱落或中止试验病例标准
        1.5 样本量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实验药品制备
        2.3 术前准备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一般处理
        2.6 术后换药
        2.7 观察指标
        2.7.1 主要观察指标
        2.7.2 次要观察指标
        2.8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对比
        3.1.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3.1.2 术后创面原始面积、原始纵径对比
        3.2 两组疗效指标差异性比较分析
        3.2.1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3.2.2 次要观察指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王业皇教授百螵敛疮散的组方特点与用药分析
    2. 百螵敛疮散优势疗效分析
        2.1 敛疮生肌,促进愈合
        2.2 改善生长,缓解疼痛
        2.3 体现分期论治思想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百螵敛疮散对湿毒内蕴型低位单纯性肛瘘创面的临床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煨脓长肉”法指导马勃孢子粉换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认识
        1.1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
        1.2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流行病学特征
        1.3 影响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
        1.4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病理生理机制
        1.5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现状
    2 传统医学对慢性创面的认识
        2.1 历代文献记载
        2.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3 运用“煨脓长肉”理论指导用药
        2.4 马勃的应用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退出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情况
        3.2 疗效性指标
        3.3 疗效评价
        3.4 安全性指标
        3.5 不良事件记录
    4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1 治疗前患者基线情况
    2 疗效评价对比
        2.1 BWAT评分
        2.2 BWAT-1评分
        2.3 BWAT-2评分
        2.4 VAS评分
        2.5 细菌培养阳性率
        2.6 临床显效率
        2.7 不良反应
    3 典型病例
        病例一
        病例二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BWAT评分比较
        4.2 VAS评分比较
        4.3 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4.4 疗效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调整创面状态、促进创面愈合
    2 控制创面炎症反应、调节创面湿性平衡
    3 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及肉芽组织生长
    4 控制细菌感染、改善细菌群落环境
第五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观察表
    附录2 Bates-Jensen(B WAT)伤口评估与效果评价
    附录3 Bates-Jensen-1(BWAT-1)创面上皮化评估
    附录4 Bates-Jensen-2(BWAT-2)创面渗液情况评分
    附录5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 参与课题工作
    2 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9)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压疮的认识
        2 压疮的流行病学特点
        3 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4 压疮的病理生理特点
        5 压疮的最新定义和分期
        6 压疮治疗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压疮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压疮的认识
        2 中医外治法的概述
        3 中医外治法在压疮中的具体应用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2 检索策略
        3 纳排标准
        3.1 文献纳入标准
        3.2 文献排除标准
        4 文献筛选
        5 质量评价
        6 数据提取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1 基本信息
        2.2 干预措施
        2.3 结局指标
        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4 数据提取与统计学分析
        4.1 总有效率
        4.2 总有效率亚组分析
        4.3 治愈率
        4.4 治愈率亚组分析
        4.5 平均愈合时间
        4.6 肉芽生长时间
        4.7 其他结局指标
        4.8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文献检索和确定
        2 方法学质量评价
        3 临床疗效的评估
        3.1 结局指标分析
        3.2 异质性的分析
        3.3 Meta分析结果
        4 安全性问题的评价
        5 常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机理分析
        6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托里透脓汤联合清创外治肝郁痰凝型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肉芽肿性小叶型乳腺炎中西医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托里透脓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中止实验的标准
        1.6 治疗方法
        1.7 临床观察
        1.8 疗效判定标准
    二、研究结果
        2.1 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2.2 疗效分析
        2.3 安全性评价分析
        2.4 其他
        2.5 小结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论“托”法在处理慢性感染创面中的辨证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观察加味托里消毒饮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D]. 姚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黄连油促进血热肠燥型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 卢敏圆.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象皮生肌膏对慢性创面大鼠模型创面组织TNF-α、IL-1β、IL-6、IL-10、VEGF表达的影响[D]. 姜雄.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MEBT/MEBO配合叠瓦式加压包扎治疗四肢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D]. 王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回阳生肌汤和鸡血藤对慢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MSCs趋化和迁移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D]. 刘青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乌蔹莓软膏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D]. 石佳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百螵敛疮散对低位肛瘘术后中后期创面敛疮生肌作用的临床研究[D]. 张志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煨脓长肉”法指导马勃孢子粉换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D]. 孙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牧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托里透脓汤联合清创外治肝郁痰凝型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观察[D]. 左禧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论“支”法在慢性感染创面治疗中的辩证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