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卫生服务入保建卡人员现状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何星[1](2020)在《川西北高原藏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及扶贫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超[2](2020)在《四川藏区包虫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及传播策略》文中认为包虫病是一种重点寄生虫病,主要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从而引发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中,泡型包虫病俗称为“虫癌”,如未经有效治疗,10年病死率高达90%以上。四川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程度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与其他传染病、地方病相比,包虫病的疫情较为特殊。不仅严重危害了包虫病流行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制约了疫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包虫病的防治知识,改变陋习。本文结合文献梳理,依据有关健康传播的理论、包虫病信息传播现状、报告、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研究等,为本次研究设计、策略提出寻找理论支撑。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健康传播的主流理论和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做法通过三年分阶段地观察与调查,结合传播学专家意见、包虫病行业领域专家意见和四川藏区包虫病流行县所在的卫生所意见,村支书、驻村干部等人意见最终制定了健康信息的传播策略。研究问题是以四川藏区包虫病易感人群为着眼点,探求包虫病健康信息的传播策略。具体涉及四川藏区包虫病易感人群的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是怎样;如何转变被动获取为主动寻求让包虫病的健康信息做到认知、信任、态度改变,达到“知行合一”,从而让信息“入耳入心”;如何让易感人群提高健康信息获取能力、提升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行为;包虫病健康信息的传播策略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围绕这些研究问题,研究通过SPSS软件的分析厘清了媒介接触、信息寻求、媒介使用、信息支持、社会资本支持等对防治态度、认知、行为的关系。结合研究结论和实际调查梳理了健康信息传播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制定了最终的包虫病健康信息传播策略,分别是:(1)分阶段加强包虫病易感人群的健康信息管理。(2)建立健康信息基层推广小组,动员群众主动寻求信息。(3)利用移动互联社交平台,分别建立健康信息传播社群。(4)利用“重要他者”,与专业社交媒体建立合作。(5)团结宗教类意见领袖,用好人际传播;(6)讲好藏区防控故事,做好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7)讲求防控信息的传播原则,构建包虫病健康传播伦理共识。如通俗易懂原则、可及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风险评估原则。笔者通过此次研究,以期进一步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巩固政府和社会前期的防控工作效果,同时解决部分社会问题,增进群众之间的信息畅达,促进四川藏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和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
李娇玉[3](2019)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青年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康定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截止2018年底,我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已从10.2%下降至1.7%。在后扶贫时代,扶贫的工作方式、目标将面临重要的战略转型,即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贫困治理向贫困防治转型,政策的靶向目标也应当从建档立卡贫困群体向潜在贫困的转变,因而,提升内生性的发展能力成为稳定农村社会稳定脱贫的共同要求。农村青年作为基层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农村各领域长效发展的接班人、生力军,其就业水平与就业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成效,也凸显了农村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2019年4月,四川省康定市已退出贫困县序列,正积极贯彻执行脱贫攻坚成效的大排查工作,在稳定“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内容上,更应关注市域内农村青年的就业发展状况,该群体就业能力与水平的发展是决定脱贫发展的核心所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立足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上,加以相应的个体访谈与实证分析等措施,通过“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框架,选取康定市的农村青年就业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提出当前康定市农村青年的现状主要包括就业扶贫政策驱动显着、青年劳动力基础较大、新型服务业吸纳范围广泛以及民族地区本土化趋势显着,而针对这些现状的发展,体现出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村青年的二次失业现象更突出、产业转型带来的潜在风险、基层创业壁垒较高、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存量低以及人力资本的大量流失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原因分析主要有,扶贫政策的靶向性不足、能力贫困情况凸显、产业基础与社会环境薄弱、地方依恋的韧性以及青年群体的能力堕距,最后,本文提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工作格局,通过强化政策执行、搭建服务平台、巩固培训成果、优化产业发展、转变择业观念、注重人才培养、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多管齐下、多措并用来构建相应的对策体系。
张文涛[4](2020)在《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2016年9月起,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先后公开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扶贫工作信息披露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在金融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四川证券期货业协会对于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问题已具备研究意义。本文以“精准扶贫”视角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梳理和掌握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的实际情况,指出了该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现阶段在贯彻国家精准扶贫这一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及建议,或能为其他地方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的纵深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进行阐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比较得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对贫困、精准扶贫、金融扶贫、社会责任等相关概念和定义进行阐释,从精准扶贫的理论源流、现实需求以及证券业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功能等角度夯实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厘清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与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通过资料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首先,从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主体情况、政策依据、所处区域条件、精准扶贫对象情况等维度进行分析;其次,阐述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现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最后,分别选取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在金融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创新方面的案例、精准扶贫对象案例进行细节剖析,从局部反观整体。第四部分,指出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存在扶贫能力和意愿有待增强、考核体系不够健全、资本市场助力精准扶贫程度不够等问题,进而探索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第五部分,提出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在吸纳多方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提升精准扶贫意愿和支撑力度、健全精准扶贫考核体系、强化精准扶贫宣传机制、发挥证券行业资源禀赋、运用资本市场力量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为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及其他地区证券期货业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提供务实建议。
何长英[5](2019)在《家支对四川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 ——以Z县与G县的两个彝族村寨为个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各地农村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乡村治理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朝现代化方向发展,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党的“十九大”也针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法治、德治和自治”进行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国家,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并建立一套有利于当地发展的治理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迄今为止,凉山彝族传统的家支文化在彝区乡村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现代化产生着显着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家支成员在生产生活上的互帮互助,促进了彝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家支成员积极参与村两委选举等活动,是进行政治动员的有效方式;家支组织所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村民基本的生活保障,有利于增强彝区乡村社会的稳定;家支成员对自己家支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的认同,促进了彝族优良文化的传递等。后者则具体表现在:家支干政影响彝区乡村的民主建设,同时也会弱化乡镇领导作用;部分家支存在的一些违法活动影响当地社会稳定;家支制度文化中的等级意识也制约了彝区乡村的乡村文明建设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等。据此,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在当前对彝族乡村的治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凉山彝区家支传统治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减小甚至消除家支对彝族乡村治理的消极效应,扩大其积极影响,如何合理利用家支文化对彝族乡村的影响来优化家支的传统社会治理功能,从而实现对凉山彝族乡村治理的完善和发展,使之有利于彝族乡村民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成为本论文所关注及探讨的问题。本论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G县的P村和Z县的M村两个彝族村寨为田野点,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凉山彝族家支对彝区乡村治理的影响,通过实地参与村民的乡村治理活动,入户访谈、民间流传的文本资料与官方统计资料综合分析等方式尽可能深入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家支对彝族乡村治理的作用,从而发现相关问题、分析问题,并就完善凉山彝区的乡村治理提出一点浅薄的意见和建议。
何彪[6](2019)在《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2月,国务院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迈出了坚实步伐。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调整,分别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初期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为2014年全市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了有益尝试和经验积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全局,出台实施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群众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保基本”,因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如何更好的服务大局,提高参保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了当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现状深入调研,以期发现在政策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追溯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总结。首先,对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演进过程给予介绍,以全面完整的呈现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历史和基础,为政策实施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提供现实依据。其次,整理政策文件,收集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数据,分析出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缴费激励约束不足、统筹层次较低、待遇调整机制不健全、基层服务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加强立法提高制度权威性,提高统筹层次,强化政策稳定性,完善待遇调整机制,健全基层服务机构,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鼓励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毛丹[7](2019)在《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的路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在已临近收尾。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问题。从目前各地的实施情况看,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减贫速度趋缓、扶贫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全面脱贫和脱贫成果巩固的任务还很艰巨。近几年,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已经成为政界和学界的共识,扶贫开发实践中外源式扶贫向内源式扶贫转变的趋势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政府等主体对贫困地区的外源推动仍是必要的,因此政府等外部主体如何介入贫困地区、如何更好地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将成为本文的主要议题。学术界关于以上问题的研究已逐步展开,但是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明晰内源式扶贫等相关概念释义、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内源式扶贫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实施条件、主要措施、实施成效三个层次出发,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实施还面临着扶贫政策存在不合理性、贫困人口参与能力有限、贫困地区承接资源不畅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据此本文提出优化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路径的具体建议。研究认为,内源式扶贫强调的不是结果导向的外部力量推动,而是过程导向的内生动能培育,契合我国贫困治理转型的需要,是我国当前及今后扶贫开发的重要理念和方法;从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实践来看,内源式扶贫实质是对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和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系统的重塑,目前这种扶贫模式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为了应对内源式扶贫实施过程中的现实困境,更好地适应农村地区未来发展需要,渝东南民族地区需要构建和完善从嵌入到内生的农村内源式扶贫机制,通过优化外部资源供给、提升贫困地区资源承接能力、促进贫困人口多种资本的协同开发,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陈文凯[8](2018)在《四川省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剑阁县脱贫攻坚为例》文中提出秦巴山区一直属于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经济落后,人民水平低下,长期以来该地区的扶贫缺乏系统性、长远性的扶贫模式。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我国的扶贫进入新的时期,国家、四川省将秦巴山区作为脱贫攻坚扶持重点地区,该地区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关键战役”阶段。位于秦巴山区的剑阁县,近几年的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以剑阁县在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及脱贫攻坚案例为抓手,分析剑阁县贫困特征及当前的扶贫措施案例,探索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的措施及途径,这一研究,有助于促进秦巴山区共享脱贫攻坚经验及措施、实现共同富裕。本人采取比较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及文献研究法,分析剑阁县及秦巴山区的贫困特征,找出脱贫攻坚的关键点,对照剑阁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剑阁县乃至秦巴山区脱贫攻坚存在的特色经验及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总结梳理剑阁县乃至秦巴山区的脱贫攻坚的重点方向,以脱贫攻坚凸显的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扶持本地的致富带头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增加农村的造血功能;充分利用农民夜校与浙江省的对口帮扶契机,加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转变劳动的类型;齐抓共管,促进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的协同发展;建立以“积分制”为主的奖惩机制,激发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意识;科学合理的发展旅游,转变产业结构,促进长远稳步发展等措施。
王玙珩[9](2018)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信息工具应用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梳理糖尿病社区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各类信息工具的功能、应用现状,分析当前信息工具在支持糖尿病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其原因;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探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信息工具有效利用的经验做法,为信息工具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提出参考建议。研究内容1.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业务流程分析2信息工具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3.信息工具在糖尿病社区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4.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利用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维普、万方、CNKI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等外文数据库,系统学习专着和政策文件,梳理糖尿病社区管理业务流程以及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工具功能和典型应用。2.比较分析法根据腾讯“应用宝”平台下载量统计,并考虑移动应用的典型性,下载8种糖尿病管理App,从功能、开发者、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3.专家咨询法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线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普通患者以及卫生信息化领域专家,分析各类信息工具应用中的问题以及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信息工具经验与启示。研究结果1.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中主要业务环节包括评估、筛查、建档、分组管理、干预、随访、双向转诊、健康教育等环节。参与角色包括医生、健康管理师、药师、护士以及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等。2.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通用型信息工具和专用型信息工具存在各自的功能特性和优势,需要通过合理使用信息工具,发挥其各自优势满足不同角色的需求。3.信息工具在支持糖尿病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工具对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支持不足,信息工具自身功能有待完善,以及信息工具的应用缺乏可持续性保障。信息工具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存在共性制约:配套政策不健全有碍信息工具推广,缺乏长效、多元筹资影响信息工具可持续应用,人才缺乏影响信息工具发挥作用,以及标准、基础落后影响信息工具发展。4.典型案例具有以下特点:政府统筹规划,探索糖尿病管理新形式;社区卫生机构积极参与,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健康管理与诊疗服务结合,提升信息工具使用效果;通过有效激励,促进信息工具使用。建议1.加强对信息工具的保障支持2.重视人才供给,保障服务能力输出3.不断完善信息工具的功能
王勇丽[10](2018)在《基于ICF-CY的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模式的构建》文中提出脑瘫是残疾儿童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障碍类型,除了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之外,往往伴随感知觉、认知、交流、心理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学前阶段的康复效果关系到脑瘫儿童能否在6岁后到相应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对患儿的人生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各种证据表明,对脑瘫儿童进行的康复必须兼顾与患儿生存质量紧密相关的核心障碍,从而采取科学的综合康复手段。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脑瘫ICF-CY核心分类,更加明确了不同年龄段脑瘫儿童康复的重点。本研究基于核心分类,构建了学前脑瘫综合康复模式,以期为脑瘫康复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提高学前脑瘫儿童整体生存质量。本研究共包括三个部分。研究一,康复现状调查。本研究对225例康复工作人员(康复的实施者)和1039例家长(康复效果的评价者)进行了学前脑瘫康复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1)康复工作人员对学前脑瘫康复的建议以综合康复为最多,占59条,但对脑瘫儿童的关注点集中在常见身体功能上,以及部分活动和参与的内容,对环境因素关注非常少。(2)家长调查显示,脑瘫儿童的生存质量显着低于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脑瘫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父母单方放弃工作的高达61.3%,40%以上的儿童年康复费用达6万以上;康复效果的满意度达到非常有效的仅占18.0%。研究二,基于ICF-CY的脑瘫综合康复模式初探。本研究首先编制了6岁以内脑瘫ICF-CY核心分类的具体评分项目,然后对所编制的项目进行评分者间信度、重测信度、校标关联效度等验证,并制定了正常参考范围。其次,通过对56例学前脑瘫儿童和同地区56例普通儿童进行ICF-CY评分项目的评估,观察脑瘫患儿健康特征。最终,选择与生存质量相关性显着的项目以及与普通儿童差异显着的项目的交集,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模式。结果显示:(1)编制的ICF-CY核心分类的30个类目的评估工具信效度较高,正常参考范围合理。(2)与脑瘫生存质量相关性显着的有17个ICF-CY类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交流与生活技能‖、―运动相关功能‖和“环境因素”,简称为“CME”综合康复模式。研究三,学前脑瘫综合康复模式的验证及课程设置策略的制定。本研究对112名学前脑瘫儿童进行CME模式下的类目评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标来验证CME的合理性。根据构建的综合康复模式,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检测模式中的每个维度对生存质量的贡献比重,提出脑瘫课程设置策略。结果显示:(1)“CME”综合康复模式的结构欠佳,依据专业知识微调为新的模式:“运动相关技能(Motor functions)+生活自理(Activities)+沟通交往(Communication abilities)+环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简写为MACE模式,MACE综合康复模式具有合理的拟合度。(2)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70.545-.839χ1-.630χ2-1.573χ3-1.915χ4。其中χ4(环境因素)的贡献率最高,说明同伴的支持和相互关系、卫生专业人员的支持和相互关系是学前脑瘫的生存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据此,对学前脑瘫综合康复课程设置提出以下策略:(1)以“综合康复”为指导思想——MACE模式的应用;(2)“同伴互动的集体课与个别化训练课结合”;(3)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课程设置;(4)以“儿童运动发育规律”相关理论为依据设置运动相关课程;(5)注重“沟通交往”能力的课程设置;(6)将ICF-CY理念切实应用到康复课程中;(7)重视该年龄段CP患儿的核心障碍表现;(8)干预者支持性策略;(9)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设置内容;(10)家长融入康复。结论:(1)目前国内的康复对脑瘫儿童核心障碍的关注不足,脑瘫儿童生存质量较低。(2)学前脑瘫儿童康复可按照“运动相关技能(Motor functions)+生活自理(Activities)+沟通交往(Communication abilities)+环境因素(Envir onmental factors)”综合康复模式进行课程设置,该模式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该模式不仅强调了脑瘫相关功能和活动参与能力的康复,更强调了环境因素对脑瘫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即朋友、卫生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对学前脑瘫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3)本研究编制的脑瘫ICF-CY核心分类评分工具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价学前脑瘫整体健康状况。希望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为学前脑瘫儿童提供更高效的康复服务,来优化他们以后的教育、就业、休闲娱乐和社会角色功能。
二、社区卫生服务入保建卡人员现状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卫生服务入保建卡人员现状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四川藏区包虫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及传播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疫情紧迫性:四川藏区的包虫病患病率较高 |
1.1.2 疾病可控性:健康传播成为包虫病防治的重要一环 |
1.1.3 传播可及性:新媒介为包虫病防治带来新契机 |
1.2 选题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健康传播文献综述 |
1.3.2 包虫病信息传播相关的文献综述 |
1.3.3 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文献综述 |
1.3.4 综述小结 |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4.1 健康服务使用行为模型(BMHSU) |
1.4.2 “知信行”行为理论(KAP Theory) |
1.4.3 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 |
1.4.4 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 |
1.5 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的创新点 |
1.5.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四川藏区包虫病易感人群的防控现状 |
2.1 四川省包虫病的流行概况与特征 |
2.1.1 性别特征: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 |
2.1.2 生命周期特征:各年龄段均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
2.1.3 民族及宗教信仰特征:藏族特别是佛教信仰人群检出率最高 |
2.1.4 职业特征:寺院僧侣检出率明显较高 |
2.2 四川藏区包虫病流行的几大问题 |
2.2.1 社会经济水平欠发达,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
2.2.2 高海拔牧区条件限制,人畜共患包虫病 |
2.2.3 传统观念的束缚,科学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
2.2.4 医疗卫生条件有待改善,生冷饮食习惯有待转变 |
2.3 四川藏区包虫病健康信息的传播现状 |
2.3.1 信息提供:依靠传统媒体及其新媒体平台 |
2.3.2 信息渠道:主要依托人际渠道被动获取 |
2.3.3 信息传播:存在一种无形地“知识沟” |
2.4 四川藏区包虫病的主要防控措施 |
2.4.1 包虫病预防的方式 |
2.4.2 包虫病防控的形式 |
2.4.3 包虫病防控的模式 |
2.4.4 包虫病防治的政策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地点与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地点选取 |
3.1.2 大则乡的区位与健康概况 |
3.1.3 研究对象 |
3.2 研究的基础模型构建 |
3.2.1 测量因素描述 |
3.2.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工具 |
3.3.1 问卷设计 |
3.3.2 样本选取与抽样方法 |
3.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4 信度与效度检验 |
3.4 深度访谈设计 |
3.4.1 访谈提纲设计 |
3.4.2 访谈人员的确定 |
3.4.3 访谈开展情况 |
第四章 “知信行”概况与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 人口统计学概况 |
4.1.1 样本性别比例 |
4.1.2 样本年龄结构 |
4.1.3 样本民族比例 |
4.1.4 样本家庭的主要经济情况 |
4.1.5 样本婚姻状况 |
4.1.6 样本受教育程度情况 |
4.2 健康生活环境概况 |
4.2.1 生活习惯与行为:生冷饮食习惯有所转变 |
4.2.2 当地医疗保健状况:基本医疗保障条件得到改善 |
4.2.3 医患互动情况:医护人员的态度影响患者主动寻求信息 |
4.3 包虫病易感人群的健康认知 |
4.3.1 个人健康情况的自我评价:部分人群过于乐观与自信 |
4.3.2 个人健康情况的风险感知:风险感知影响行动判断 |
4.3.3 个人健康情况的自我效能:“知识沟”造就感知度较高 |
4.3.4 包虫病的认知程度:认知面较窄,信息需求程度较高 |
4.4 包虫病防控的态度与行为 |
4.4.1 包虫病防控的行为认知:健康扶持政策认知度相对较低 |
4.4.2 包虫病防控的行为意愿:行为缺乏持续性,仍有提升空间 |
4.4.3 包虫病防控的健康信念:总体较好,少部分人群有待转变 |
4.5 包虫病健康信息的媒介接触与使用 |
4.5.1 媒介使用行为:最常接触手机,电视大多为“摆设” |
4.5.2 包虫病信息接触频率:手机渠道最为频繁,特别是微信语音 |
4.5.3 网络健康信息的使用行为:网络成为健康信息寻求的“主阵地” |
4.5.4 健康信息源的信任度:人际渠道和微信群信息最被信任 |
4.6 包虫病健康信息的寻求行为 |
4.6.1 寻求目的:基于人际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寻求 |
4.6.2 寻求途径:选择动机为人际关系亲密度和宗教文化等因素 |
4.6.3 寻求内容:以包虫病的预防治疗信息为主,政策信息较少 |
4.6.4 寻求行为的把握程度:信息源单一,普遍较为自信 |
4.6.5 网络寻求频率:大部分通过网络寻求,总体占比较少 |
4.7 社会资本与包虫病信息支持 |
4.7.1 异质社会资本:信息支持覆盖较广,以地缘关系组织为主 |
4.7.2 同质社会资本:信息获取路径自上而下 |
4.7.3 人际紧密程度:紧密度较高,出现“文化反哺”现象 |
4.8 包虫病易感人群健康信息寻求的差异性检验 |
4.8.1 人口统计学变量:职业、性别、婚姻、性别等诱发因素显着 |
4.8.2 个人健康状况:自我效能、自我感知等多个需求因素显着 |
4.8.3 社会资本的支持:个人获得家人健康支持的状况影响主动寻求 |
4.8.4 媒介接触与使用:接触信息愈多,更倾向于主动寻求健康信息 |
4.8.5 信源渠道的信任度:信源的信任度愈高,健康信息更易被使用 |
4.9 包虫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与防控认知、行为、态度的相关分析 |
4.9.1 主动寻求健康信息的易感人群,防治行为认知和态度较好 |
4.9.2 主动寻求健康信息的易感人群,防治知识掌握程度较高 |
4.9.3 主动寻求健康信息的易感人群,医患沟通满意程度较高 |
4.10 假设验证 |
第五章 四川藏区包虫病易感人群的健康信息传播策略 |
5.1 包虫病易感人群在主动寻求健康信息中所伴随的问题 |
5.1.1 信息与接触:信息的选择和回避形成信息屏障 |
5.1.2 信息与差距:持续理解信息的偏差,带来信息焦虑 |
5.1.3 信息与娱乐:信息的使用动机主要是满足娱乐需求 |
5.1.4 信息与协作:社会团体的参与,产生信息的交换 |
5.2 包虫病易感人群在主动寻求健康信息中的劝服传播 |
5.2.1 消散与弥合:劝服传播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边界 |
5.2.2 交流与共享:新媒体传播健康信息作为劝服传播的有效路径 |
5.2.3 复合与联动:组织传播作为劝服传播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
5.3 包虫病易感人群主动寻求健康信息的健康传播策略 |
5.3.1 分阶段加强包虫病易感人群的健康信息管理 |
5.3.2 建立健康信息基层推广小组,动员群众主动寻求信息 |
5.3.3 利用移动互联社交平台,建立健康信息传播社群 |
5.3.4 利用“重要他者”,与专业社交媒体建立合作 |
5.3.5 团结宗教意见领袖,用好人际传播 |
5.3.6 讲好藏区防控故事,做好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 |
5.3.7 讲求防控信息的传播原则,构建包虫病健康传播伦理共识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青年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康定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精准扶贫 |
2.1.2 农村青年 |
2.1.3 农村青年就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能力贫困理论 |
第三章 精准扶贫视角下康定市农村青年就业现状分析 |
3.1 康定市概况 |
3.1.1 市域基本概况 |
3.1.2 扶贫相关工作概况 |
3.2 康定市农村青年就业现状 |
3.2.1 就业扶贫政策驱动较好 |
3.2.2 青年劳动力基础较好 |
3.2.3 新型服务业吸纳范围广 |
3.2.4 思维固化本土化趋势显着 |
第四章 精准扶贫视角下康定市农村青年就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康定市农村青年就业存在的问题 |
4.1.1 失业及二次失业现象突出 |
4.1.2 产业转型带来潜在就业风险 |
4.1.3 基层创业壁垒较高 |
4.1.4 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存量低 |
4.1.5 人力资本流失严重 |
4.2 康定市农村青年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扶贫政策靶向不足,失业和二次失业现象突出 |
4.2.2 能力贫困情况凸显,不能抓住发展机遇 |
4.2.3 社会环境薄弱创业壁垒较高 |
4.2.4 地方依恋韧性社会资本存量低 |
4.2.5 人力资本流失能力堕距凸显 |
第五章 精准扶贫视角下康定市农村青年就业对策建议 |
5.1 建设完善多元参与的就业扶贫体系 |
5.1.1 强化就业政策执行力 |
5.1.2 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
5.1.3 推动就业政策落实落地 |
5.2 巩固培训成果,助推群众就业 |
5.3 优化产业结构,释放就业空间 |
5.4 发挥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 |
5.5 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择业理念 |
5.6 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 |
5.7 持续巩固脱贫工作成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康定市农村青年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4)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
1.3.2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新论断 |
1.3.3 金融精准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大局的重要组成 |
1.4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1.6 创新与不足 |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贫困 |
2.1.2 社会责任 |
2.1.3 精准扶贫 |
2.1.4 金融精准扶贫 |
2.2 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 |
2.2.1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 |
3.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开展现状剖析 |
3.1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主客体分析 |
3.1.1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实施主体分析 |
3.1.2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依据分析 |
3.1.3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所处区域条件分析 |
3.1.4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对象分析 |
3.2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阶段成果 |
3.2.1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现状——按精准扶贫形式分析 |
3.2.2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现状——按精准扶贫数据分析 |
3.3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案例 |
3.3.1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案例 |
3.3.2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组织产业精准扶贫案例 |
3.3.3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对象凉山州尼地乡案例 |
4.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
4.1.1 精准扶贫能力和意愿有待增强 |
4.1.2 精准扶贫考核激励体系不完善 |
4.1.3 资本市场助力精准扶贫程度不够深 |
4.2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
4.2.1 精准扶贫能力和意愿问题分析 |
4.2.2 精准扶贫考核激励体系问题分析 |
4.2.3 资本市场助力精准扶贫程度问题分析 |
5.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
5.1 吸纳多方力量参与,提升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支撑力度 |
5.1.1 丰富精准扶贫资金来源,确保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经费投入及其持续性 |
5.1.2 强化行业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主观能动性 |
5.1.3 构建金融扶贫信息平台,增强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资源对接和运用能力 |
5.2 完善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考核体系,强化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宣传机制 |
5.2.1 考核体系能够有效激励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履行精准扶贫社会责任 |
5.2.2 运用宣传机制能够积极传递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正向能量 |
5.3 依托证券行业资源禀赋,发挥资本市场精准扶贫优势 |
5.3.1 金融扶贫:凭借专业优势,帮助贫困地区企业克服融资困难 |
5.3.2 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内在发展能力,巩固扶贫成效持续性 |
5.3.3 智力扶贫:不逊扶志,资本市场理念和产业技术知识培训并重 |
5.3.4 公益扶贫:关注教育、就医和基建,助力贫困地区孕育发展良机 |
5.3.5 定点帮扶:精准把脉,务求实效,扎实推进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定点脱贫攻坚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图表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致谢 |
(5)家支对四川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 ——以Z县与G县的两个彝族村寨为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回顾 |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及田野点的选择 |
四、研究内容及相关理论支撑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的意义及现状 |
第一节 凉山印象 |
一、民族、人口与经济 |
二、彝区乡村概述 |
第二节 当前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的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的现实意义 |
二、当前凉山彝区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基于两个村寨的实地调研考察凉山彝区的乡村治理现状 |
一、两个田野点概述 |
二、基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治村 |
三、体制外精英治村 |
四、“第一书记+村两委+家支”治村 |
第二章 家支对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的影响辨析 |
第一节 家支概述 |
一、凉山彝族家支的起源 |
二、凉山彝族家支的特点 |
第二节 家支对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的积极影响 |
一、集体协作和生产互助,促进经济发展 |
二、政策宣传与政治动员的功能,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政治参与度 |
三、相互扶持的社会保障功能,有利于增强社会稳定 |
四、根深蒂固的家支文化认同功能,有利于保持文化传递 |
第三节 家支对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的消极影响 |
一、家支力量可以影响乡村民主建设,弱化乡镇领导权威 |
二、家支违法活动影响凉山社会稳定 |
三、家支血缘等级意识成为制约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
第三章 协调家支文化与乡村治理关系的几点思考 |
第一节 引导家支习惯法治理与国家法治理的合理结合 |
一、凉山彝族家支习惯法概述 |
二、国家法在纠纷处理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习惯法,吸取习惯法有效的治理经验 |
三、对习惯法进行扬弃,使其与国家法价值取向趋同 |
第二节 促进多种乡村治理模式共同协调发展 |
一、引导彝区乡村基层精英治村与体制外精英治村共同协调发展 |
二、引导彝区乡村由德古主导型治理向能人主导型治理转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6)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对比分析法 |
(三)实证分析法 |
四、创新点及重难点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重点和难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城乡居民 |
(二)养老保险 |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四)基金统筹层次 |
二、理论基础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城乡一体化理论 |
(三)社会公平理论 |
(四)外部效应内在化理论 |
第三章 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探索及建立 |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
二、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建立与完善 |
三、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主要内容 |
第四章 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现状 |
一、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做法 |
(一)制度设计城乡一体 |
(二)积极争取公共财政投入 |
(三)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 |
二、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提高参保缴费水平难度加大 |
(二)制度间衔接政策亟待完善 |
(三)基金统筹层次偏低 |
(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保障能力弱 |
(五)基层服务体系承载能力不足 |
第五章 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立法滞后导致制度权威性不足 |
二、群众参保意识和观念淡薄 |
三、政策顶层设计有待完善 |
四、政策统筹层次低 |
五、养老金待遇难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
六、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短板 |
七、公共财政支出占比不高 |
第六章 改善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
一、提高法制化水平,理顺管理关系 |
(一)提高政策定位 |
(二)促进立法完善 |
(三)合理确定权责 |
二、完善运行机制,引导居民积极参保 |
(一)丰富政策宣传形式,开展有效宣传 |
(二)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参保覆盖面 |
(三)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创新缴费激励机制 |
(四)对制度衔接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
三、提高统筹层次,提高基金管理水平 |
(一)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
(二)强化基金精算管理 |
(三)拓宽基金筹资渠道 |
四、健全待遇调整机制,保障参保人基本生活需求 |
(一)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
(二)完善养老待遇确定机制 |
(三)建立养老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
五、健全基层服务体系,提升经办水平 |
(一)提高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承载能力 |
(二)建设专业化经办队伍 |
(三)打造高效有序的业务经办新模式 |
六、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的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框架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少数民族地区 |
2.1.2 内源式扶贫 |
2.1.3 自我发展能力 |
2.2 基本理论基础 |
2.2.1 内源式发展理论 |
2.2.2 参与式发展理论 |
2.2.3 可行能力理论 |
2.2.4 需要与动机理论 |
2.2.5 赋权理论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2.3.3 相关研究述评 |
3 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的实施现状 |
3.1 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的实施条件 |
3.1.1 我国内源式扶贫的理念与实践演进 |
3.1.2 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实施的支撑条件 |
3.2 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实施的主要措施 |
3.2.1 提升贫困人口知识技能水平 |
3.2.2 强化健康扶贫的托底作用 |
3.2.3 打造贫困地区多元特色产业 |
3.2.4 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 |
3.2.5 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
3.2.6 开展精神扶贫提振脱贫动力 |
3.3 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实施的初步成效 |
3.3.1 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减少 |
3.3.2 贫困人口物质资本状况改善 |
3.3.3 民族地区教育普及率提升 |
3.3.4 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提高 |
3.3.5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
3.3.6 政府农村贫困治理能力增强 |
4 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的实施困境 |
4.1 外力介入的可持续性及有效性不足 |
4.1.1 压力型体制下扶贫目标发生偏移 |
4.1.2 外部资源供给缺乏系统性考量 |
4.1.3 具体措施实施策略存在问题 |
4.2 贫困地区承接外部资源不畅 |
4.2.1 扶贫项目具有“门槛效应” |
4.2.2 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
4.2.3 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力量薄弱 |
4.3 贫困人口参与能力有限 |
4.3.1 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 |
4.3.2 贫困农户人力资本匮乏 |
4.3.3 贫困农户社会资本薄弱 |
5 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的路径优化建议 |
5.1 更好发挥政府在扶贫中的主导作用 |
5.1.1 继续转变政府扶贫理念 |
5.1.2 优化扶贫资源供给方式 |
5.2 构建多元协同的外源推动机制 |
5.2.1 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扶贫 |
5.2.2 完善外部扶贫主体协调机制 |
5.2.3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联动机制 |
5.3 构建农村反贫困的内部动力机制 |
5.3.1 提高贫困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
5.3.2 增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力量 |
5.3.3 挖掘和培养乡村本土人才 |
5.4 促进贫困人口多种资本协同开发 |
5.4.1 调整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思路 |
5.4.2 完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体系 |
5.4.3 增加贫困人口社会资本存量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C.调查问卷 |
D.访谈提纲 |
E.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8)四川省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剑阁县脱贫攻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6 理论基础 |
1.6.1 精准扶贫理论 |
1.6.2 参与式发展理论 |
1.7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7.1 国外研究综述 |
1.7.2 国内研究综述 |
1.7.3 已有研究述评 |
2 剑阁县概况及贫困特征分析 |
2.1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2.2 剑阁县贫困概况 |
2.3 剑阁县贫困特征分析 |
2.3.1 贫困村特征分析 |
2.3.2 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
2.3.3 贫困户属性分析 |
2.3.4 贫困户家庭大小特征分析 |
2.3.5 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条件分析 |
2.3.6 贫困户2017 年底家庭收入情况分析 |
2.3.7 贫困人口身体健康状况分析 |
2.3.8 贫困人口文化程度分析 |
2.3.9 贫困人口劳动能力类型分析 |
2.3.10 贫困人口上年度务工类型分析 |
2.3.11 综合分析 |
3 剑阁县脱贫攻坚现状 |
3.1 剑阁县脱贫攻坚成效 |
3.2 剑阁县脱贫攻坚主要做法 |
3.2.1 强化组织领导,层层明责压责 |
3.2.2 规划先行,明确贫困人口“五个一批”脱贫途径 |
3.2.3 依托产业,建立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发展 |
3.2.4 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改善民居和基础设施 |
3.2.5 以保障性政策为依托,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 |
4 剑阁县脱贫攻坚的成功案例 |
4.1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案例 |
4.2 易地扶贫搬迁案例 |
4.3 医疗救助和政策兜底案例 |
5 剑阁县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
5.1 产业发展难 |
5.2 政策依赖度高 |
5.3 扶贫缺乏劳动力 |
5.4 脱贫攻坚矛盾凸显 |
5.5 缺乏观念扶贫 |
5.6 脱贫攻坚中干部政绩观偏差 |
6 政策建议与结论 |
6.1 政策建议 |
6.1.1 主动发力,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
6.1.2 扶持本地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人口发展 |
6.1.3 加强培训,转变农村劳动力的类型 |
6.1.4 齐抓共管,促进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的协同发展 |
6.1.5 多措并举,激发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意识 |
6.1.6 完善考核和监督,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6.1.7 注重长远,科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糖尿病社区管理中信息工具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3 资料来源与方法 |
3.1 资料来源 |
3.2 研究方法 |
3.3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糖尿病社区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
4.2 糖尿病社区管理中信息工具应用现状分析 |
4.3 信息工具在糖尿病社区管理应用中存在问题分析 |
4.4 典型案例分析 |
5 讨论 |
5.1 信息工具在糖尿病社区管理应用中存在共性制约 |
5.2 典型案例经验与启示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基于ICF-CY的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思路 |
第一节 脑瘫概述 |
一、脑瘫简介 |
二、脑瘫障碍分级及伴随症状 |
三、脑瘫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
第二节 脑瘫儿童综合康复研究进展 |
一、康复理念发展历程 |
二、脑瘫儿童综合康复研究进展 |
三、总结 |
第三节 ICF简介及ICF-CY研究进展 |
一、ICF简介 |
二、ICF-CY研究进展 |
三、总结 |
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五节 研究目的和框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国内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现状调查 |
第一节 从康复工作人员角度调查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现状 |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从家长角度调查学前脑瘫儿童康复现状 |
一、研究目的和假设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三章 基于ICF-CY的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模式初探 |
第一节 学前脑瘫儿童ICF-CY核心分类评分项目的制定及信效度验证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ICF-CY核心分类评分项目正常参考范围的制定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三节 脑瘫儿童ICF-CY核心分类的障碍特征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第四节 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模式初探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四章 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模式的验证及课程设置策略 |
第一节 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模式的验证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基于学前脑瘫儿童康复模式制定课程设置的策略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康复课程策略的制定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三节 学前脑瘫儿童康复课程设置策略的应用示范 |
一、课程示例——整体框架 |
二、课程示例——课程内容 |
三、课程示例——一节课教案 |
四、总结 |
第五章 综合讨论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社区卫生服务入保建卡人员现状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川西北高原藏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及扶贫效应研究[D]. 何星. 西南民族大学, 2020
- [2]四川藏区包虫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及传播策略[D]. 刘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3]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青年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康定市为例[D]. 李娇玉.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4]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文涛. 西南财经大学, 2020(12)
- [5]家支对四川凉山彝区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 ——以Z县与G县的两个彝族村寨为个案分析[D]. 何长英.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4)
- [6]南充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何彪.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7]渝东南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的路径优化研究[D]. 毛丹. 重庆大学, 2019(01)
- [8]四川省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剑阁县脱贫攻坚为例[D]. 陈文凯.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9]糖尿病社区管理中信息工具应用现状研究[D]. 王玙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10]基于ICF-CY的学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模式的构建[D]. 王勇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