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伤寒防治实践与思考

义乌市伤寒防治实践与思考

一、义乌市伤寒防制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琪[1](2020)在《甘肃省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流行特征及核心病原趋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甘肃省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ash and fever syndrome,RFS)病例分布特征和病原流行规律,明确高危人群和核心病原,建立核心病原阳性率预测模型,为甘肃省RFS监测和相关疾病预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5月-2018年10月甘肃省RFS监测病例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病原检测检出及相关构成状况,揭示病原流行特征。以核心病原流行态势为基础,构建SARIMA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GRNN、NARNN神经网络模型,建立SARIMA-GRNN和SARIMA-NARNN组合预测模型,对核心病原阳性率进行拟合预测,比较各模型的MSE、MAE和MPAE值,评价拟合效果,确定甘肃省RFS核心病原阳性率最佳预测模型。结果:1.2010年5月-2018年10月甘肃省RFS共监测病例4720例,实验室检测4213例,其中阳性病例2189例,阳性率为51.96%;除2015年(82.29%)外,其余各年阳性率均在40%55%区间波动。2.阳性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散居和幼托儿童占比分别为42.44%和28.04%,5岁以下儿童占比为70.26%;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感染呈“双峰”季节性流行,56月和910月为高发季;各地区间阳性率存在差异(P<0.001)。3.9219例参检病原样本中,阳性样本2206例,其中病毒阳性2205例;病原谱构成顺位依次为肠道病毒(57.10%)、麻疹病毒(20.45%)、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7.87%)、风疹病毒(4.40%)、人类小DNA病毒B19(0.13%)和登革热病毒(0.05%);各年份病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周期性变化趋势明显,2011年(43.79%)和2015年(35.51%)出现峰值。4.除肠道病毒和麻疹病毒外,其余病毒阳性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岁、1岁、3岁组均以肠道病毒感染为主,构成比分别为56.88%、86.88%和79.46%,流行高峰为57月和10月;5岁(48.35%)、15岁(43.12%)和55岁及以上组(74.07%)均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为主,流行高峰为46月和11月次年1月;麻疹病毒感染以35岁组(56.58%)为主,流行高峰为24月;风疹病毒高发于5岁组(13.81%),流行季节为58月;各地区阳性病原构成不同。5.病原混合感染类型为病毒性混合感染,共13例,感染率为0.61%,主要感染模式为麻疹和风疹病毒混合感染,共10例(76.92%);肠道病毒亚型分布中,EV71型检出436例(47.65%),以0岁组为主;Cox A16型检出406例(44.37%),以5岁和15岁组为主;其他型检出71例(7.76%),以35岁组为主。各年份优势亚型Cox A16和EV71型交替出现,2010年、2013年和2014年以Cox A16型为主,2011、2015、2017和2018年均以EV71型为主。2013、2014和2015年其他型占比分别为18.87%、38.60%和15.29%。6.基于肠道病毒阳性率构建的SARIMA(2,0,2)(0,1,0)12和SARIMA-GRNN、SARIMA-NARNN预测模型在拟合阶段MAE分别为0.111、0.074、0.095,MSE分别为0.021、0.010、0.016,MAPE分别为36.713%、26.264%、30.648%;验证阶段MAE分别为0.187、0.139、0.170,MSE分别为0.041、0.024、0.033,MAPE分别为43.736%、34.960%、42.726%;以评价指标最小原则确定SARIMA-GRNN模型为最优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肠道病毒阳性率整体趋势平稳,8月(78.57%)和10月(78.26%)为流行高峰。结论:1.甘肃省RFS阳性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散居和幼托儿童是主要感染人群。2.病原阳性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病原谱构成前三位为肠道病毒、麻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原混合感染类型单一,EV71型和Cox A16型是肠道病毒主要亚型。3.SARIMA、SARIMA-GRNN和SARIMA-NARNN三种模型均可用于肠道病毒阳性率预测,且组合预测效果优于单一预测,相比而言,SARIMA-GRNN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性能更稳定,可作为当前甘肃省肠道病毒阳性率预测最优模型。

薛鸣,吴昊澄,金铨,任韧,王旭初[2](2017)在《浙江省学生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时空聚集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浙江省学生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疫情的时空聚集性,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探测效果,为更好的发现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5年浙江省学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个案和县区人口数据,应用SaTScan按照不同最大扫描窗口对感染性腹泻疫情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5年学生人群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共6 172例;学生病例数较多的市分别为宁波市(1 572例,25.47%)、杭州市(1 327例,21.50%)、绍兴市(955例,15.47%)。系统默认参数下时空扫描分析共发现阳性区域4个,一类聚集区1个,二类聚集区3个,其中发现疫情3起,1个为假阳性区域;按照最大扫描半径为35 km,最大扫描时间跨度为15 d的参数设置,共发现阳性区域14个,一类聚集区1个,二类聚集区13个,其中发现疫情9起,5个为假阳性区域。两种模型假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感染性腹泻发病存在明显的聚集性,相对于默认参数情况下,缩小最大扫描窗口进行分析,能更为灵敏地发现小规模疫情。

朱桂寿[3](2008)在《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分布及其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是在新时期新环境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林业部门新的职责。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所建立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在浙江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野生动物野外分布具有明显特征: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以浙南山区分布最多,浙东南沿海及海岛区物种数量最少。两栖动物的物种群落结构简单,以蛙属为主要构成物种,全省五个大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结构没有显着差异。爬行动物物种群落结构较复杂,浙南山区、浙北平原和浙西、浙东丘陵地区的物种构成较为相似,而浙东南沿海与海岛区的物种具有显着的地域特征。②兽类动物以浙西丘陵山区分布最多,并且四个区的物种组成均以啮齿目和翼手目的动物为主,这与全省的物种组成相似。浙东南沿海及岛屿区的兽类物种组成则显着与其它地区不同。③鸟类动物在浙江省分布有19目,其中45.5%的物种属于雀形目。山地林区是主要的生境分布地,以此为主的包括雀形目、隼形目和鸡形目等10目,而平原田野和沼泽水域的则分别有1目和8目;在浙东南沿海及海岛区分布有各个目的绝大多数物种,而浙西北的分布则因目而异;全省冬候鸟和留鸟的物种数最丰富,分别占33.8%和32.6%,雀形目则以留鸟最多,其次是冬候鸟。其它各目的季节型构成也呈现各自特点。浙江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和经营利用单位分别有276个和1125个;前者有93.11%用于食用目的,后者有98.62%属于酒店宾馆。全省被驯养繁殖经营利用的野生动物360种,主要集中于杭州、宁波和温州三市的动物园内。根据两种单位在全省的分布现状,提出在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场所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管人制度的重点应在杭州、宁波、金华和衢州四个市。监测网络和信息传递系统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体系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包括10个国家级的总计27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建立和运行,总结了一整套机构设置、设施建设、监测方法和制度政策等方面的经验,依托现有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开展的湿地水鸟及鸟类迁徙规律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果,结合上述野生动物分布的分析,提出了监测体系规划。本研究还开发了野生动物管理网络系统和基于GIS的疫情疫病预警系统等为核心内容的信息传递系统,建立了开放的浙江省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动态数据库,并逐步在全省联网应用。构建的野生动物疫源病监测体系和预警系统在浙江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候鸟为监测对象的国家级、省级监测站在两年以来的监测工作中,已发现63起野生动物异常情况,涉及野生鸟类9种120余只。所监测的事件均根据预警情况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做好HPAI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楼俊[4](2003)在《义乌市伤寒防制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 义乌市有常住人口66万,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约30余万。义乌市因拥有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而闻名中外,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义乌市是伤寒、副伤寒的历史老疫区,多年来,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曾多次发生伤寒、副伤寒的爆发和流行,特别是境内的大陈镇,是有名的“中国衬衫之乡”,其西

二、义乌市伤寒防制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义乌市伤寒防制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流行特征及核心病原趋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1.2 传染病预测预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哨点医院选择
        2.1.2 病例定义和样本采集
    2.2 研究方法
        2.2.1 SARIMA模型理论与构建流程
        2.2.2 SARIMA-GRNN模型理论与构建流程
        2.2.3 SARIMA-NARNN模型理论与构建流程
        2.2.4 模型评价指标
    2.3 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2.4.1 项目准备与实施阶段
        2.4.2 数据管理与处理阶段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3.1.1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例基本情况
        3.1.2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检出情况及流行特征
        3.1.3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混合感染及分型情况
    3.2 核心病原阳性率趋势预测模型构建及应用
        3.2.1 SARIMA预测模型构建
        3.2.2 SARIMA-GRNN预测模型构建
        3.2.3 SARIMA-NARNN预测模型构建
        3.2.4 模型拟合效果比较及应用
第四章 讨论
    4.1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4.1.1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例基本情况
        4.1.2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检出情况及流行特征
        4.1.3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混合感染及分型情况
    4.2 核心病原阳性率趋势预测模型构建及应用
        4.2.1 SARIMA预测模型构建
        4.2.2 SARIMA-GRNN预测模型构建
        4.2.3 SARIMA-NARNN预测模型构建
        4.2.4 模型拟合效果比较和应用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特色与不足
    6.1 研究特色
    6.2 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分布及其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综述
    1.1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产生的背景
    1.2 疾病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现状
        1.2.1 疾病监测预警机制主要发展历程
        1.2.2 我国主要的疾病预警系统
        1.2.3 我国疾病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1.3 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1.3.1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主要发展历程
        1.3.2 现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效
        1.3.3 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野生动物种群监测研究现状
    1.5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野生动物分布研究
        2.2.2 冬季湿地水鸟调查方法
        2.2.3 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状况调查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监测对象的选定
    3.1 国家林业局规定的监测对象
    3.2 当前重点监测的野生动物疫病的基本信息
    3.3 讨论
4 野外野生动物资源分布研究
    4.1 两栖动物
    4.2 爬行动物
    4.3 兽类
    4.4 鸟类
    4.5 讨论
5 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分布状况研究
    5.1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概况
    5.2 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物种状况
    5.3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的数量变化
    5.4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的功能分类
    5.5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物种和单位的地区分布及从业情况
    5.6 讨论
6 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系统的研究
    6.1 陆生野生动物监测点的建设
        6.1.1 机构设置
        6.1.2 野外监测
        6.1.3 监测信息报告
        6.1.4 制度建设
        6.1.5 监测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6.1.6 取得的成效
        6.1.7 存在问题
    6.2 监测体系建设
        6.2.1 监测体系建设思路
        6.2.2 监测体系建设的任务
        6.2.3 建设目标
        6.2.4 现有野外监测体系的调整
        6.2.5 体系建设规划
    6.3 讨论
7 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信息传递系统的研建
    7.1 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数据库建设
        7.1.1 目的及运行环境
        7.1.2 软件编制及特点
        7.1.3 功能及其模块划分
        7.1.4 系统的设计
        7.1.5 软件的主要应用
    7.2 基于 GIS 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7.2.1 GIS 系统主要应用概况
        7.2.2 基于 GIS 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建
    7.3 讨论
8 浙江省禽流感防控监测与预警
    8.1 鸟类的迁徙
    8.2 迁徙鸟类成为疫源的条件
    8.3 禽流感防治研究
    8.4 迁徙鸟类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8.5 浙江省监测系统重点监测的物种
    8.6 迁徙鸟类动态
        8.6.1 全省10 个监测站的初步数据分析
        8.6.2 杭州湾滨海湿地监测站2007 年度鸟类迁徙状况
    8.7 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成效小结
    8.8 讨论
9 结论和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OIE 法定报告疾病名录
    附录二: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附录三 全省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物种名单
详细摘要

四、义乌市伤寒防制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流行特征及核心病原趋势预测研究[D]. 王琪. 兰州大学, 2020(01)
  • [2]浙江省学生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时空聚集性分析[J]. 薛鸣,吴昊澄,金铨,任韧,王旭初.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7(03)
  • [3]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分布及其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研究[D]. 朱桂寿. 南京林业大学, 2008(10)
  • [4]义乌市伤寒防制的实践与思考[J]. 楼俊. 职业与健康, 2003(01)

标签:;  ;  ;  

义乌市伤寒防治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