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农民加快奔小康步伐

如何引导农民加快奔小康步伐

一、怎样指导农户加快步伐奔小康(论文文献综述)

暴占杰[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贫困问题的治理实践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原因在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集我国边疆地区、边缘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于一体,加之和平解放前长期遭受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蹂躏,导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就贫困状况而言,西藏贫困人口多且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2011年,西藏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作为国家战略安全屏障,西藏存在境内分裂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威胁国家统一与安全的稳定问题。鉴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将西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来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体现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解决西藏的贫困问题能够为推进西藏持续稳定和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上述因素,西藏在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西藏的扶贫工作既在国家总的扶贫战略框架内开展,又有党中央、国务院超常规的特殊扶持政策的推动。长期以来,学术界偏重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下对西藏反贫困实践进行实证研究,而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纵向宏观考察我们党在西藏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较为薄弱。2019年,西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2021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不管是从学术视角来看,还是从时间节点来讲,研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西藏乃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有鉴于此,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基于西藏深度贫困这一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探讨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为主线,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学科研究法等方法。依托包括党和国家以及西藏地方历史文献、着作、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料,并参考相关会议纪要、政策文件、统计年鉴、地方志等材料,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逻辑,进而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推动西藏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启示,提出了建议。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六章对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回顾了关于西藏贫困问题与扶贫工作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主题。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能从中把握学术界研究进展,找准研究角度,借鉴前人研究经验,趋避其研究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又可以避免重复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述评,确立了从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贫困问题实践角度着手研究。第二章是关于西藏贫困问题的相关概述。对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念、贫困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从西藏区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地理、社会、宗教、民族等特点探讨西藏面临的贫困问题。纵向梳理西藏不同阶段的贫困特征,同时横向对比西藏贫困问题与全国其他区域的差异。这既可以有效衔接下文中国共产党西藏贫困治理所做的有针对性工作,也凸显了西藏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同时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采取超常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开展西藏的扶贫工作。第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理论上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困思想,借鉴中国传统反贫困思想和国外有益的反贫困理论,能够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贫困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看,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西藏扶持、支援和建设为此后的扶贫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该部分主要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以中央和西藏地方扶贫政策和取得的成效为标准,将西藏扶贫工作细化为三个阶段,包括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扶贫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深化阶段,分别论述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方党委、政府都出台了哪些政策,如何具体开展工作,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第五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这一章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具体阐述中央关于西藏的脱贫攻坚政策与西藏精准脱贫具体实践。本章与上一章节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这两章将中国共产党关于西藏扶贫工作的演进脉络,历史经验清晰地呈现出来,为总结经验和启示提供研究基础。具体来说,这一章主要探究中国共产党为推进新时代西藏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战略规划,构建的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以及施策路径,并总结了脱贫攻坚阶段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第六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本章在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反贫困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解决西藏贫困问题的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的与时俱进,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展望未来,明确今后推动西藏的扶贫工作和发展应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通过扶贫工作历史性地消除西藏绝对贫困问题,对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创造了中国减贫治理的“西藏样本”,是中国共产党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光辉典范。探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路径,总结经验和启示,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高云亮[2](2021)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问题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政治引领优势、统筹协调作用、资源整合功能是保证广大贫困村实现脱贫的重要动因,也是推动农村党建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在533824个行政村建立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1从基层党组织引领干部群众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来看,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形成鲜明的交互促进特征:一方面,贫困村的扶贫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来推动、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精准扶贫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提升功能为重点的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战略决胜期,由于扶贫主体的自身能力因素、脱贫主体的内在动力因素、帮扶策略的试用匹配因素、扶贫保障的机制体制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精准扶贫的成效受到一定制约。在此种情形下,在今后的脱贫攻坚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特定功能,如何才能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促进脱贫实效,如何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功能内涵,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如何实现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提上重要日程,也是我们党巩固农村执政根基、加强自身建设、推动脱贫实现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从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演进来看,能够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下科学高效地推进脱贫攻坚提供经验借鉴。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组织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承接落实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政策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扶贫开发阶段专门成立农村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增强了广大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有效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领导,承接落实贫困县独有的优惠政策,增强扶贫攻坚的驱动力。扶贫攻坚阶段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互促模式促进贫困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新世纪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格局中形成攻坚合力,以“一体两翼”战略建立农户参与式利益协调,以“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方针确立利益协调的行动导向。新时代精准脱贫阶段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承接第一书记驻村制度安排,促进精准化脱贫与党的政策机制有效衔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典型做法,呈现出脱贫攻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统筹性、制度政策与利益诉求衔接的科学性等特征。我们党通过探索与实践,不仅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显着加强,彰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背景下脱贫攻坚的贫困治理价值。从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内涵看,在对政党功能作用理论展开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村级党组织履行功能时呈现出直接现实性、动态不均性、相对变易性、权责限定性、权威内生性等基本特点,分类分析了影响村级党组织功能的历史选择因素、制度机制因素、利益结构因素、干部能力因素和服务保障因素,在本体层面、载体层面、中接层面、取向层面、职责层面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定位。以此为基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建设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宣传教育功能、联系群众功能、整合动员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性地提出生态建设功能供理论研讨;通过对习近平在精准扶贫中关于村党支部功能重要论述的话语分析,析理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这一特定条件下发挥的核心领导功能、队伍建设功能、致富引领功能、宣传扶志功能、资源整合功能、基础保障功能等实际功能;阐明了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作用机制,为后文研究提供基本遵循。在对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时,一是以全国范围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实现状况为标的,结合历史考察方法进行重点梳理。二是选取甘肃省陇南市、兰州新区的10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状况开展实证研究。三是结合中观层面的功能实现状况和微观层面的调研走访结果,推证出精准扶贫进程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功能主体本位化、功能结构固有化、功能方式单一化、功能策略浅表化、功能保障低效化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深入探究问题成因。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主要途径应当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以多元化为引领,拓展功能主体。以加强扶贫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以加强扶贫公开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以加强扶贫领导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第二,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重点是: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第三,以多元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尤其是:坚持多元推动,统筹扶贫方式;坚持要素整合,统筹扶贫资源;坚持人才整合,统筹精英参与。第四,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必须着力于: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效;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第五,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持续壮大村级积累,持续健全协调体系,持续强化服务保障,为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提供强大支撑。从现实来看,广大农村地区当下乃至今后两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具有极端特殊性:既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收官阶段,也是既有脱贫成果的检验巩固阶段;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决胜阶段,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的布局强基阶段。值得指出的是,全面小康是一个大的历史范畴,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维建设的有机统一,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结果和归宿。因此,精准扶贫思想的最大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针对脱贫攻坚实践的指导意义,而在于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目标为统率,促成路线、方针、政策、举措、治理能力、具体工作等全方位的精准化,从根本上提升发展效能。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彰显农村党组织的功能,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力点,带动农村“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立体、科学、渐进地融入全面小康社会。

刘颖[3](2020)在《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研究 ——以湖北省孝昌县白沙镇S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工作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湖北省孝昌县白沙镇S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聚焦在孝昌县S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提出论文选题的缘由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等方面;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概况;第三部分主要介绍S村精准扶贫工作概况;第四部分分析S村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五部分对S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第六部分是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分析,从贫困户转变观念到完善精准扶贫管理机制、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打造优质产业,创建产业扶贫新模式、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保障制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兜底作用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以便精准扶贫工作能更好的落到实处,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秦冉[4](2020)在《河北X县农村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以来,河北X县和全国各地一样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攻克农村领域脱贫难题,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河北X县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此背景下,为了探索河北X县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成因,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推动该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实质性成效。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该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首先,在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平台上找到了大量相关精准扶贫的文献。然后,通过分析该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现状,运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该县贫困群众和基层扶贫干部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存在精准识别欠精准、精准帮扶成效不明显、精准管理较混乱、精准考核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分析到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接下来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一是要在精准识别方面动脑筋,丰富识别方式、开通信息共享渠道;二是在精准帮扶方面出实招,动员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多措并举推动产业扶贫,引导贫困户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三是在精准管理上下功夫,不断加大档案管理上力度,探索出符合本地情况的贫困退出机制;四是在精准考核方面着文章,一方面要大力完善考核体系,丰富评价主体,另一方面,要推动监管督查全过程管理迈上新台阶。最后,对该县的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有效促进该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在提升贫困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方面有一定借鉴作用。

于德[5](2019)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问题是一个历史性命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古今中外、东西南北,概莫能外。反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和共同任务;消除贫困,始终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和美好愿望。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一员,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也是贫困人口规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反贫困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高度关注、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的大事要事难事,也是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在长期反贫困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中,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调整反贫困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反贫困新模式,逐步加大反贫困投入力度,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彰显制度体制优势、减贫脱贫成效明显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得累计近7亿人口实现减贫脱贫并即将建成惠及近14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世界公认的反贫困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从治国理政的政治高度突出扶贫工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高度落实扶贫工作,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高度推进扶贫工作,鲜明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督战,通过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工作要求等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精准扶贫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形成了思想深邃、逻辑缜密、体系严整、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开展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指南和行动指针。鉴于此,本文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主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视角,对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反贫困理论,深入开展研究,系统进行总结,不断丰富完善,以彰显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生性、系统性、现实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因而本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共5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背景、贫困相关核心概念梳理、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重难点、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哲学维度”部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具有强烈的内生性、系统性、现实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这既归因于其对古今中外反贫困思想理论的借鉴、继承、创新和发展,也归功于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长期实践积累和其他国家地区反贫困政策措施的重要启示,更源于这一思想内在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基本观点和思维方法,具有着深刻的哲学维度,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光芒。第二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部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以2013年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为逻辑起点,逐步展开为“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个强化”等扶贫开发基本方略,具体细化为一系列精准扶贫配套政策措施,工作落实为一个个精准扶贫重要时间节点安排和目标任务要求,全面展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刻思考、精深谋划和强力推动,赋予了新时代扶贫开发工作的鲜明内涵和主要特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中涵盖的精准扶贫、内源式扶贫、合力扶贫、制度扶贫等理念思路,科学回答了扶贫工作实践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现实问题,全面把握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主要特点,深刻揭示了我国贫困治理基本规律,深刻彰显出人民性、现实性、全面性、精准性和创新性等鲜明特征。第三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特点和理论创新”部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我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指南,具有显着的实践特点和鲜明的理论特色。在实践特点方面,主要包括“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从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认识精准扶贫、“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实施精准扶贫、“一二三产融合”——从现代化经济规律的现实要求推进精准扶贫、“小康路上一个都能少”——从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对待精准扶贫、“五级书记抓扶贫”——从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落实精准扶贫;在理论创新方面,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彰显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农民合作化思想、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深化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第四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新命题”部分。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引的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在理论上实现了创新性新发展、在实践上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但与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和人民的期待而言,仍面临诸多新难题新任务新要求,这也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未来要解决的时代新命题。主要包括研究宣传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深化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精准对接脱贫攻坚新问题、完善针对性解决方案,系统谋划未来新课题、拓展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等三个主要方面,因而2020后的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树立新理念、推出新举措、开拓新局面。第五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部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什么样的扶贫开发工作、怎样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发展、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思想宣言,必将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进一步深化人民利益至上执政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引下,中国政府在贫困治理实践中,建立健全和丰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多方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贫困治理体系。中国特色贫困治理体系,历经脱贫攻坚工作实践的全面系统检验淬炼,取得了贫困治理的开创性、历史性伟大成就,为世界反贫困战略、国际减贫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发挥了中国作用。结语部分对本课题论文进行了简明、扼要、系统的梳理总结,概要阐述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生成发展逻辑、理论实践特点、鲜明时代价值和重要研究意义,并前瞻性展望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发展动态。

夏诗谋[6](2019)在《乡村振兴的重庆实践探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此背景下,管中窥豹,解剖一只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麻雀”,对国家宏观层面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无论是农村问题、农业问题、还是农民问题,都是中国的典型“缩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重庆提出“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乡村振兴,并明确将乡村振兴作为全市全局工作的“两大基本面”之一高位推动,纳入全市“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统筹安排。实践中,重庆对标对表、开拓作为,紧扣乡村振兴“20字方针”展开了一些有益探索,值得研究总结。具体而言,本文总体上分为五个篇章,全文参考、吸纳和摘录了国外6个国家、国内22个省市、重庆市28个区县的65个生动案例和经验做法。第一篇章主要从重要论述、中外实践、时代内涵三个维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实施乡村战略的内涵及提出进行了梳理和归纳。重要论述部分,梳理了中外大家对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的诸多认识,文中着重归纳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的有关论述和思想;中外实践部分,回顾了欧美和中国乡村发展的历史,探究和吸取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乡村发展的经验举措,梳理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心路历程,同时囊括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贵州等天南海北的22省市的经验做法;时代内涵部分,主要以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总体要求、主要方向、重要路径为骨架,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条理式地给予展现和陈述;第二篇章对重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探索进行了探究。一是简要介绍了重庆市市情和农业农村基本情况;二是梳理了重庆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文章主要归纳和吸收了重庆“八个坚持”“五个精准发力”的做法,并引用了该市23个区县的31个案列生动地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具体做法和良好成效;三是总结了重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并深度挖掘了重庆之所以取得成就的原因所在;第三篇章总结了重庆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工作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现阶段重庆乡村不“兴”的主要表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简要分析。第四篇章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结合重庆实际的情况下,提出更行之有效推进重庆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中应当处理好的“七个关系”、扎实推进“五个振兴”。第五篇章是对文章进行小结,也是对全文内容和价值的深化升华。路漫漫其修远兮!该部分旨在通过对重庆实施乡村振兴的“处境”“路径”“成就”“对策思考”,以唤起全国乡村振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概而言之,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情况、新思路、新举措,而且有助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更为可贵的是为我国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带来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吴雯雯[7](2019)在《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而理论的产生是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径发展,因此,注重对基层具体实践经验的理论提炼和总结,是推动党建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以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建的具体实践为对象,研究分析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本文的选题具有一“新”一“旧”,一“难”一“易”两个重要特性。一“新”一“旧”。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关键就在于一个“新”字,新在时间阶段的划分上,在学术界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开展研究,可以看出,相对于乡村振兴中来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农村基层党建格局已“旧”。此外,还有对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阶段重庆的农村基层党建、上海的社区楼宇党建进行研究等,这些与本文研究的历史阶段定位不同,对象也不尽相同。一“难”一“易”。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农村快速腾飞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农村的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基层治理等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如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农村社会出现阶层分化,农民思想更加开放,农村人口流动加剧,信息化改变人与人沟通的渠道,传统农村社会的固有结构被打破等,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党建带来新挑战和新问题。构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难”就难在它是一项基于具体实践的研究,而不是纯理论思想的建构,如果缺乏基层实践的支撑,这项研究将缺乏扎根于泥土的实践价值。2017年,中组部将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课题放在浙江。为什么将目光锁定浙江?因为浙江有着自下而上丰富的基层实践和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浙江从一个陆域资源并不充裕的省份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农民收入连续32年排名全国各省区首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552元增加到22866元,年均增长率为1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7:1缩小到2.07:1,全省农村呈现出村容越来越整洁、村风越来越文明、农民越来越富裕的面貌,可以说浙江省农村发展领先于很多地区很多年。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很多创新做法都获得来中央的认可,“浙江二十条”被中组部印发在全国范围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等都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宁波市宁海县的“小微权力清单”、绍兴市诸暨市“枫桥经验”等“点上开花”的基层创新经验,都获得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这样看来,既有了研究对象,又有了实践经验,如何从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建中总结提炼出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呢?“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研究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提供了很好的新视角。农村基层党建看似复杂,其实也简单,主要包括政党、政府、社会三个要素,和政党与政府、政党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的三对关系,只要厘清了这“三要素”“三对关系”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更好地解答在村民自治的条件下如何优化政权运行的方式。本研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将农村发展为党建工作带来的影响分成四个部分,并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构建新格局。进入新时代,农村新群体和新业态层出不穷、蓬勃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基层基础就要扩大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通过探索“党建+互联网”新路子,构建特色小镇党建全域融合新模式,“党建+产业”模式引领产业发展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经济新业态中的引领力和影响力。第二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农民利益多元化中构建新格局。密切党群关系,一直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出现阶层分化,各种不同职业的“新农人”出现,他们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等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基层民主权利和监督权利的需求更加旺盛,外出流动人口也一直是管理中的难点、痛点。浙江省创新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党员电子身份证等,拉近了政党和社会的联系。第三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中构建新格局。党建一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更多,如何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安全,浙江省有着“枫桥经验”的老底子,同时又创新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村民说事”制度、村规民约等做法,构建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综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第四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构建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基层作为政治权力向下延伸的“神经末梢”,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都是影响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大事”,宁波市“小微权力”清单、村务监督委员会等,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艳蕊[8](2019)在《新时代原阳县乡村振兴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创造出多个前所未有的奇迹,震惊了世界。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大地日新月异,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显着提高。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解决中国乡村社会长期存在的乡村问题,解决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和乡村内部发展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建设美丽乡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时代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新课题。如何有效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繁荣发展,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结合实地情况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以河南省原阳县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乡村振兴的相关问题研究。原阳县位于正在建设的中原城市群的腹地,是2002年河南省确定的省级贫困县。近年来,原阳县一直致力于乡村建设和群众致富。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原阳县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决意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全面奔小康。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采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原阳县乡村建设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借鉴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探索原阳县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为其它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参考。笔者在充分认识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经过实地走访,了解原阳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情况,分析其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并归纳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成因。原阳县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滞后、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规模、乡村规划体系不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民文化素质水平偏低、乡村治理混乱、贫富差距较大等。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以下措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为乡村建设培养更多的知识、技术等各类人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树立乡村治理新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培植新时代文化,重塑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乡村等。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中国社会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张香[9](2019)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精准扶贫研究》文中指出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2013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我国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日益加大,我国当前已进入决胜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脱贫攻坚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期背景下,精准扶贫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关怀贫困地区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精准扶贫的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高度重视。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为田野调查点,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图表分析法及影像资料研究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为指导,对报京乡的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报京乡是贵州省100个贫困乡镇之一。报京乡的精准扶贫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成效,贫困户识别逐步精准、贫困户增收显着、贫困发生率逐步降低,村容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及精准退出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报京乡精准扶贫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发挥报京乡精准扶贫作用,进一步促进报京乡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艰已进入关键期,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民族发展政策对其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在此背景下,精准扶贫也逐渐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报京乡的精准扶贫实践也应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借助政策支持,培育自身发展能力,逐渐建设开放型社区环境,逐渐缩小与周边城镇的发展差距,通过与周边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打好坚实的基础。

韩连贵,王岩,王其文,王清,李方旭,张小康,赵建生,董齐,韩铁峰,李九辉,陈贵锋,孙鹏[10](2018)在《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目标、方略与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于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目标、方略与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篇章:一是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二是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方略;三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综合的方略规程;四是坚持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效益的目标和策略;五是传承发扬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六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产生、发展、变化历程;七是拓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途径的建议。

二、怎样指导农户加快步伐奔小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指导农户加快步伐奔小康(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述
    2.1 贫困理论基本释义
        2.1.1 贫困的定义
        2.1.2 贫困的标准
        2.1.3 贫困的分类
        2.1.4 扶贫的内涵
    2.2 西藏贫困问题的基本状况
        2.2.1 贫困人口较多且分布广
        2.2.2 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
        2.2.3 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
    2.3 西藏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2.3.1 严酷的自然生存环境
        2.3.2 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
        2.3.3 落后的基础服务设施
        2.3.4 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
        2.3.5 严重的精神文化贫困
    2.4 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2.4.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4.2 筑牢党在西藏执政根基的需要
        2.4.3 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第3章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关于反贫困理论
        3.1.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
        3.1.3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反贫困的思想
        3.1.4 西方学者关于反贫困的理论探索
    3.2 实践基础
        3.2.1 1949-1958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3.2.2 1959-1977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第4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
    4.1 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1978-1993)
        4.1.1 出台西藏农牧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4.1.2 改革制约农牧区发展的经济体制
        4.1.3 初步开启西藏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4.1.4 体制改革阶段西藏扶贫成效总结
    4.2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
        4.2.1 西藏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2.2 新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出台与落实
        4.2.3 扶贫攻坚阶段西藏脱贫工作成效
    4.3 扶贫深化阶段(2001-2011)
        4.3.1 探索适宜西藏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4.3.2 明确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
        4.3.3 夯实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4.3.4 扶贫开发政策落地与基本成效总结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发展的战略抉择
        5.1.1 规划新时代富民兴藏路线
        5.1.2 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5.2 构建西藏精准扶贫的实施机制
        5.2.1 西藏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
        5.2.2 西藏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
        5.2.3 西藏精准扶贫的责任机制
        5.2.4 西藏精准扶贫的投入机制
        5.2.5 西藏精准扶贫的退出机制
        5.2.6 西藏精准扶贫的监督考核机制
    5.3 明确西藏精准扶贫的施策路径
        5.3.1 特色产业开发:撬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杠杆
        5.3.2 易地扶贫搬迁:打破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
        5.3.3 生态保护扶贫:破解“富饶的贫困”陷阱
        5.3.4 大力发展教育:阻断西藏贫困的代际传递
        5.3.5 社会保障兜底:兜住西藏脱贫攻坚的底线
    5.4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工作成效
        5.4.1 第六次座谈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5.4.2 “三不愁三有三保障”脱贫目标基本实现
        5.4.3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创新与发展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6.1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历史经验
        6.1.1 始终坚持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
        6.1.2 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6.1.3 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持续革新
        6.1.4 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
    6.2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对西藏未来减贫与发展的启示
        6.2.1 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6.2.2 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
        6.2.3 在脱贫攻坚基础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2.4 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2)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1.1 选题缘由
        1.1.2 问题意识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梳理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成果评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的理论依据
    1.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思想
        1.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
        1.1.2 列宁的反贫困思想
        1.1.3 毛泽东的反贫困思想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
        1.1.5 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分析
        1.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概念
        1.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内涵
        1.2.3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原理
        1.2.4 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
    1.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理论分析
        1.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特殊性分析
        1.3.2 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相互关系分析
        1.3.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基本内涵分析
        1.3.4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二章 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考察
    2.1 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78 年一1985 年)
        2.1.1 组织领导功能:有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2.1.2 政策执行功能: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商业发展
        2.1.3 统筹协调功能:带动农村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2.1.4 资源整合功能:助力农村基础设施显着改善
    2.2 扶贫开发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86 年一1993 年)
        2.2.1 成立农村扶贫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功能的新起点
        2.2.2 落实专项帮扶计划:加强政策承接功能的着力点
        2.2.3 纳入贫困县惠顾序列:加强致富引领功能的关键点
    2.3 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94 年一2000 年)
        2.3.1 统筹农村“三位一体”扶贫力量
        2.3.2 推动建立农村多元互促扶贫模式
        2.3.3 带领农村群众开展内源扶贫
    2.4 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01 年一2011 年)
        2.4.1 全力构建农村大扶贫格局
        2.4.2 在“一体两翼”战略中推进农户参与式扶贫
        2.4.3 以“多予、少取、放活”确立行动导向
        2.4.4 在“双轮驱动”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生活保障
    2.5 精准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12 年一2020 年)
        2.5.1 扶贫领导作用持续强化
        2.5.2 功能实现特征更加鲜明
        2.5.3 引富带富成就广受认同
        2.5.4 党建扶贫经验值得推广
第三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实证分析
    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的个案研究
        3.1.1 样本选择
        3.1.2 现实表现
    3.2 精准扶贫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主要问题
        3.2.1 功能主体中的本位化问题
        3.2.2 功能结构中的固有化问题
        3.2.3 功能方式中的单一化问题
        3.2.4 功能策略中的浅表化问题
        3.2.5 功能保障中的低效化问题
第四章 精准扶贫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思考
    4.1 以多元化为方向,拓展功能主体
        4.1.1 以加强致富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
        4.1.2 以加强党群联系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
        4.1.3 以加强农村治理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
    4.2 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
        4.2.1 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
        4.2.2 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
        4.2.3 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
    4.3 以多样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
        4.3.1 实施多元推动,促成扶贫路径多样化
        4.3.2 实施资源整合,促成要素配给多样化
        4.3.3 实施人才战略,促成精英参与多样化
    4.4 以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
        4.4.1 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
        4.4.2 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果
        4.4.3 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
    4.5 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
        4.5.1 持续壮大村级积累
        4.5.2 持续健全协调体系
        4.5.3 持续强化服务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3)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研究 ——以湖北省孝昌县白沙镇S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1.贫困概念
        2.精准扶贫概念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概况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进展
        1.财政投入不断加大
        2.政策扶持力度不减
        3.多方合力共克脱贫攻坚
    (二)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1.大幅度提升贫群众生活水平
        2.大幅度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
        3.大幅提升贫困治理能力
二、S村精准扶贫工作概况
    (一)S村基本情况分析
        1.自然环境
        2.经济方面
        3.社会事业方面
    (二)S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现状
        1.改善基础设施
        2.发展村级产业
        3.大力开展党建工作
        4.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S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特点
        1.帮扶对象精准
        2.多元主体合力精准
        3.因户施策帮扶精准
三、S村精准扶贫成效分析
    (一)S村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1.经济方面:实现户脱贫村出列
        2.政治方面:乡村治理有效提升
        3.文化方面:乡村文化大发展
        4.社会事业方面:民生事业得到大改观
        5.生态方面:村庄面貌换新颜
    (二)“脱贫记”——多元主体合力脱贫
        1.艾草变成爱“宝”,富乡邻齐脱贫——贫困户典型案例
        2.以柔软的力量开拓扶贫路——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案例
        3.合作社带出新气象——合作社助脱贫案例
四、历史与反思——S村精准扶贫工作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曲折中的前进——孝昌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历史与反思
        1.曲折中的前进
        2.孝昌县精准扶贫工作问题的历史反思
    (二)S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S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2.S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五、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1.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2.完善动态监测机制
        3.深入扶贫帮扶持续机制
    (二)转变贫困户观念,增强其脱贫内生动力
        1.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开展“精神扶贫”
        2.以创业就业为抓手,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贷款发放
        3.以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为抓手,开展“智志双扶”
    (三)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持续加快推进金融扶贫
        2.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3.发挥村级精准扶贫理事会作用
    (四)打造优质高效大产业,创建产业扶贫新模式
        1.鼓励小型实体经济,带动脱贫致富
        2.发展高质生态产业,助推增产增收
        3.健全产业利益共享机制,加大链接贫困户的力度
        4.培优做强农业品牌,助力脱贫致富
        5.农旅融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五)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1.主动作为,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
        2.对重点区域基础设施提级改造,强化辐射带动作用
        3.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六)充分发挥保障制度在扶贫工作中的兜底作用
        1.强化扶贫开发与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2.强化医疗卫生政策保障覆盖面
        3.强化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4.强化生活保障的兜底作用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4)河北X县农村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简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贫困的概念
        2.1.2 贫困人口的概念
        2.1.3 扶贫的概念
        2.1.4 精准识别
        2.1.5 精准帮扶
        2.1.6 精准管理
        2.1.7 精准考核
    2.2 精准扶贫的特点
        2.2.1 因地制宜
        2.2.2 分类施策
    2.3 贫困的识别与退出
        2.3.1 识别标准
        2.3.2 识别流程
        2.3.3 退出标准
        2.3.4 退出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北X县的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3.1 河北X县基本情况
        3.1.1 河北X县县情
        3.1.2 贫困状况
    3.2 河北X县农村精准扶贫现状
    3.3 河北X县农村精准扶贫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发放
        3.3.3 问卷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北X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4.1 河北X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精准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
        4.1.2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的问题
        4.1.3 精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1.4 精准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4.2 河北X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4.2.1 精准识别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
        4.2.2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
        4.2.3 精准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
        4.2.4 精准考核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做好X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5.1 精准识别方面
        5.1.1 多措并举有效识别贫困人口
        5.1.2 多角度严格制定贫困户识别工作标准
    5.2 精准帮扶方面
        5.2.1 想方设法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
        5.2.2 引导贫困户改变懒惰行为
        5.2.3 多措并举推动产业扶贫
        5.2.4 采取有效举措严防致贫返贫问题发生
        5.2.5 畅通信息宣传渠道
    5.3 精准管理方面
        5.3.1 加大扶贫信息规范化管理力度
        5.3.2 构建符合本县实际的贫困退出机制
        5.3.3 切实加强和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5.4 精准考核方面
        5.4.1 加大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设
        5.4.2 加大监管督查管理力度
    5.5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背景
    三、贫困相关核心概念梳理
    四、研究意义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六、研究思路、重难点和创新点
    七、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哲学维度
    第一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精准扶贫思想之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贫困问题研究
        二、精准扶贫思想之源—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反贫困思想
        三、精准扶贫思想之根—中华传统文化扶危济困价值理念
        四、精准扶贫思想之鉴—西方反贫困理论
    第二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现实基础
        一、习近平个人实践经历
        二、中国特色扶贫道路
        三、世界反贫困探索
        四、新时代扶贫开发工作现实需求
    第三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维度
        一、从发展传承性审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逻辑
        二、从人民主体性审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逻辑
        三、从联系普遍性审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整体逻辑
第二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
    第一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二、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
        三、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
        四、精准扶贫的策略方法
        五、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
        六、精准扶贫的组织保障
    第二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彰显人民性
        二、注重现实性
        三、体现全面性
        四、强化精准性
        五、富有创新性
第三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特点和理论创新
    第一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特点
        一、“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从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认识精准扶贫
        二、“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实施精准扶贫
        三、“一二三产融合”—从现代化经济规律的现实要求推进精准扶贫
        四、“小康路上一个都能少”—从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对待精准扶贫
        五、“五级书记抓扶贫”—从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落实精准扶贫
    第二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创新
        一、彰显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二、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农民合作化思想
        三、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四、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
        五、深化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第四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新命题
    第一节 着力解决精准扶贫新命题
        一、研究宣传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深化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二、精准对接脱贫攻坚新问题,完善针对性解决方案
        三、系统谋划未来新课题,拓展中国特色扶贫道路
    第二节 树立践行精准扶贫新理念
        一、注重创新引领,激发人才科技发展动力
        二、注重协调引领,形成有机联动发展态势
        三、注重绿色引领,彰显生态文明发展方向
        四、注重开放引领,构建内外连通发展格局
        五、注重共享引领,打造全体共有发展平台
    第三节 推出完善精准扶贫新举措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建立健全反贫困保障体系
        三、强化教育反贫困战略地位
第五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第一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发展
        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指导思想
        五、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思想宣言
    第二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深化人民利益至上执政理念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促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世界意义
        一、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贫困治理提供理论借鉴
        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贫困治理提供路径模式
        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贫困治理提供支持帮助
结语
参考文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与重要文献
    二、研究专着
    三、中文期刊
    四、外文期刊
    五、网页资料
    六、报纸
    七、硕博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6)乡村振兴的重庆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1.选题由来
        2.研究价值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三)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
    (二)乡村发展中外实践
    (三)乡村振兴战略深刻内涵
二、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
    (一)重庆市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二)重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
    (三)重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
三、重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库区部分乡村人力凋敝
    (二)山区丘陵产业普遍粗放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空虚
    (四)精神文化生活单一空泛
    (五)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破题
四、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思考
    (一)正确处理乡村振兴“七大关系”
    (二)精准扎实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政党、政府、社会:认识农村基层党建的三个新视角
        (三)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浙江智慧”和“浙江经验”
    二、文献综述与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成果的评价
    三、创新性与不足
    四、学术研究方法
第一章 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探索突破阶段(1978-1991年)
        一、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整顿工作
        二、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整体功能
        三、拓宽乡镇企业党建的新领域
    第二节 全面推进阶段(1992-2002年)
        一、村富民富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二、村穷民富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三、村穷民穷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城乡统筹阶段(2002—2012年)
        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指导与实践
        二、浙江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第四节 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来)
        一、十八大以来浙江“三农”工作的新成就
        二、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顶层设计
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
    第一节 数字乡村战略下的“党建+互联网”建设
        一、义乌市互联网党建
        二、杭州市临安区白牛村电商党建
    第二节 构建特色小镇党建全域融合新模式
        一、创新做法
        二、具体成效
    第三节 “党建+产业”建设红色茶香小镇
        一、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全产业链
        二、找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
        三、善于通过教育宣传引导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第四节 小结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二、在农村新经济新业态中完善党建功能
        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农民利益多元化中的创新
    第一节 全省推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制度
        一、围绕“全覆盖”做到全部走到
        二、围绕“走进去”给群众办好事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群众中的创新做法
        一、余姚市“小板凳”群众工作法
        二、嘉善县建立“民情在线系统”
        三、台州市坚持民主恳谈
        四、长兴县推行党员身份证制度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
    第三节 小结
        一、围绕农业人口转型强化政党利益综合功能
        二、健全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三、创新农村党代表服务群众的制度载体
第四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引领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创新
    第一节 “枫桥经验”老典型焕发新生机
        一、毛泽东批示的“枫桥经验”到底是什么
        二、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
        三、枫桥经验的成效和启示
    第二节 基层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
        一、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二、象山县“村民说事”制度
        三、龙游县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基层治理法制化
    第三节 小结
        一、农村基层党建要发挥引领作用
        二、构建“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第五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创新
    第一节 村级组织换届拉票贿选问题研究
        一、拉票贿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破解拉票贿选难题的创新和做法
    第二节 宁波市小微权力”清单给权力套上紧箍
        一、详细列出小微权力清单并公开公示
        二、构建规范运行基本流程的“操作图”
        三、构建村民对村干部规范用权的监督机制
        四、出台村干部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办法
    第三节 郑宅镇安山村以家规家训家风推进基层党建
        一、“江南第一家”郑义门的家风
        二、以“小家”促“大家”的做法及启示
    第四节 小结
        一、严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完善管住小微权力的体制机制
        三、培厚农村清廉文化的丰厚土壤
第六章 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的总体布局
    第一节 新时代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农村经济体制转型后基层党建工作的适应度不够
        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使党建工作覆盖的范围更广
        三、基层社会治理发展中对党建引领提出更高要求
        四、网络时代的兴起对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的考验
        五、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给小微权力套上紧箍
    第二节 构建党建牵引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突出顶层设计原则
        三、坚持责任到人原则
        四、注重从严治党原则
    第三节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经济发展
        二、文化建设
        三、社会治理
        四、基本保障
        五、人才储备
        六、党员管理
    第四节 政党、政府、社会三要素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一、政党自身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横向拓展
        二、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村党组织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互动
        三、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横向协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内部资料
    二、着作和文献类
    三、期刊类
后记

(8)新时代原阳县乡村振兴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阐释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
        1.1.1 乡村复兴理论
        1.1.2 城乡一体化理论
        1.1.3 乡村治理理论
        1.1.4 新农村建设理论
        1.1.5 乡村振兴战略理论
    1.2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
        1.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1.2.2 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2.3 乡村振兴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时代意义
第二章 原阳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情况
    2.1 原阳县基本情况
        2.1.1 原阳县自然资源状况
        2.1.2 原阳县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2.2 原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初见成效
        2.2.1 产业发展迅速,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助力脱贫攻坚
        2.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2.3 吸引并留住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
        2.2.4 坚持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2.2.5 挖掘乡村文化,展现民族特色
第三章 原阳县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3.1 乡村产业差异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3.1.1 农业产业技术推广相对滞后,产量难以大幅提高
        3.1.2 龙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1.3 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刚刚起步,尚未产生品牌效应
    3.2 乡村振兴规划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完善
        3.2.1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人居环境需要改善
        3.2.2 乡村规划体系不完善,乡村建设项目落地性差
    3.3 村民综合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需同步提升
        3.3.1 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3.2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落后,文化认同程度不高
    3.4 乡村治理存在混乱现象,需改进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3.4.1 乡村治理的内生性基础弱化,基层治理内卷化
        3.4.2 乡村治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混乱现象
    3.5 社会主要矛盾普遍存在,农民生活水平参差不齐
        3.5.1 城乡二元结构根深蒂固,新型城乡关系发展缓慢
        3.5.2 社会矛盾普遍存在,贫富差距逐渐增大
第四章 深化乡村改革,实现原阳县乡村全面振兴
    4.1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4.1.1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
        4.1.2 挖掘并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4.2 培养造就一批支撑“三农”发展的人才队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4.2.1 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4.2.2 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强化人才支撑长效机制
    4.3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
        4.3.1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4.3.2 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造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4.3.3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4.4 树立乡村治理新理念,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4.4.1 改革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实现治理良性发展
        4.4.2 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形成乡村治理保障机制
        4.4.3 扶持乡村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基础政府职能转变
        4.4.4 建立乡村治理长效反馈机制,确保乡村社会安定有序
    4.5 培植新时代文化,重塑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乡村
        4.5.1 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4.5.2 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5.3 培育乡土文化人才,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精准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因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精准扶贫相关理论界定
        (一)贫困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二)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报京乡贫困状况
    一、镇远县贫困及扶贫基本情况
    二、报京乡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经济社会发展
        (三)人口状况
        (四)历史与文化
    三、报京乡贫困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第二章 报京乡精准扶贫实践
    一、报京乡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精准识别工作
        (二)贯彻落实帮扶政策措施,深入开展精准帮扶工作
        (三)力争脱贫成效精准,解决“如何退”的问题
    二、报京乡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贫困户识别逐步精准
        (二)贫困户增收显着
        (三)贫困发生率大幅度降低
第三章 报京乡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报京乡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准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精准帮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精准退出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未严格按照识别程序识别贫困户
        (二)精准扶贫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三)贫困户脱贫后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
第四章 关于报京乡精准扶贫的思考
    一、严格遵循贫困户进、退管理系统程序
        (一)严格遵循贫困户进入管理系统程序
        (二)严格遵循贫困户退出管理系统程序
    二、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需要精细化治理
        (一)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两手抓”
        (二)精心规划、设计、论证帮扶措施
    三、构建报京乡长效脱贫机制
        (一)巩固和加强党建扶贫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三)建立以农村合作社为核心带动产业发展机制
        (四)建立发展教育促长久脱贫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10)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目标、方略与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 奠定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
    (二)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 改善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生态环境
    (三)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 创造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科技条件
    (四)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 完善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服务体系
    (五)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 调整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产品结构
    (六)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 起到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作用
二、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方略
    (一) 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宗旨
        1. 旱涝保收。
        2. 高产稳产。
        3. 高质高效。
        4. 增收致富。
        5. 有效供给。
        6. 富民强国。
        7. 持续发展。
    (二) 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标准
        1. 农田标准化的标准。
        2. 作业机械化的标准。
        3. 技术规范化的标准。
        4. 经营集约化的标准。
        5. 服务社会化的标准。
    (三) 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要求
        1. 要直接组织领导。
        2. 要加强队伍建设。
        3. 要密切配合协作。
        4. 要坚持项目管理。
        5. 要广开资金渠道。
        6. 要科学规划设计。
        7. 要搞好合理布局。
        8. 要健全服务组织。
        9. 要提高农民素质。
        1 0. 要开展宣传教育。
    (四) 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措施
        1. 水利化措施。
        2. 机械化措施。
        3. 科学化措施。
        4. 生态化措施。
        5. 产业化措施。
        6. 机制化措施。
        7. 规模化措施。
        8. 高效化措施。
三、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方略规程
    (一) 更新农业综合开发的思想观念
        1. 要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形势。
        2. 要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新任务。
        3. 要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新使命。
        4. 要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发展。
    (二) 深化农业综合开发的体制改革
        1. 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
        2. 农业综合开发的区域范围。
        3. 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重点。
        4. 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整合。
        5. 农业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
        6. 农业综合开发的农民组织。
        7. 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投入。
    (三)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科学管理
        1. 农业综合开发的组织管理科学化。这是指在农业综合开发的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工作作风等方面管理科学化。
        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科学化。
        3.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科学化。
四、坚持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效益的目标和策略
    (一) 农业综合开发, 坚持“综合效益”的必要性
        1. 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
        2. 各级政府职责的需要。
        3. 综合开发宗旨的需要。
    (二) 农业综合开发, 坚持“综合效益”的目标
        1. 经济效益的目标。
        2. 社会效益的目标。
        3. 生态效益的目标。
    (三) 农业综合开发, 坚持“综合效益”的策略
        1. 坚持经济效益的策略。要使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提高经济效益, 必须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2. 坚持社会效益的策略。
五、传承发扬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
    (一) 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成效
        1. 全国扩展了开发区域, 逐年加大了投资规模。
        2. 提高了农田利用率, 增加了耕地面积。
        3. 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
        4. 加强了生态农业建设, 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5. 推广了农业科学技术, 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
        6. 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 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7. 扩大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了“两个根本性转变”。
        8. 完善了农村统分结合经营体制, 健全了社会化服务组织。
        9.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1 0. 加快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促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
        1 1. 实现了农业综合效益, 发挥了示范导向作用。
    (二) 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经验
        1. 坚持农业综合开发宗旨, 突出重点, 提高效益。
        2. 坚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手段, 择优立项, 连片开发。
        3. 坚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机制, 多方筹集, 集中使用。
        4. 坚持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的协作体系, 同心同德, 形成合力。
        5. 坚持发挥农民群众主力军作用, 宣传教育, 发动群众。
        6. 坚持科学利用农业资源, 综合治理, 科学布局。
        7. 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 健全机制, 开拓经营。
        8. 坚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 形成网络, 提高含量。
六、农业综合开发的产生、发展、变化历程
    (一) 农业综合开发的产生背景原因
        1. 全国人口逐年增加,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2. 农业基本生产条件较差,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3. 农业生产建设投入缺乏, 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
        4. 社会农业产品需求总量逐年增长, 农村提供农业产品的总量连年徘徊不前。
    (二) 农业综合开发的客观要求
        1. 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的需要。
        2. 保护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3.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需要。
    (三) 农业综合开发的前进路程
    (四) 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式方法
        1. 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式。
        2. 农业综合开发的方法。
    (五) 农业综合开发的显着成效
        1. 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 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推广了各种先进适用科学技术。
        3. 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 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提高了农民群众收入水平。
        5. 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保障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6. 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发挥了农业示范导向作用。
七、拓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途径的建议
    (一)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要求。
        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4.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5.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责任。
    (二)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
        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范围。
        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内容。
        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目的。
        4.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意义。
        5.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作用。
        6.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任务。
        7.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要求。
        8.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原则。
        9.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凭据。
        1 0.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层次。
        1 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程序。
        1 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考察评估的方法。
    (三)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
        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域自然地理状况。
        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域确立的指导思想。
        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域的综合治理任务。
        4.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域投资规模。
        5.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域通力合作。
        6.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域项目管理。
    (四)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查批准
        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报批程序。
        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报批内容。
        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审批界限。
    (五)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组织实施
        1. 综合治理工程标准。
        2. 灌溉工程标准。
        3. 排涝工程标准。
        4. 土壤改良标准。
        5. 渍害田、盐碱地、瘠薄地改良标准。
        6. 田间工程标准。
        7.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标准。
        8. 农田防护林工程标准。
        9. 农业综合开发成片造林工程建设标准。
        1 0. 农业综合开发草场工程建设标准。
        1 1.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工程建设标准。
    (六)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
        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的内容。
        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标准。
        3. 农业综合开发检查验收的权限。
        4.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的依据。
        5.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的条件。
        6. 农业综合开发检查验收的资料。
        7.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的层次。
        8.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的程序。
        9.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报告。
        1 0.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的要求。
        1 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的问题。
        1 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检查验收的评比。
    (七)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维护管理
        1. 要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2. 要依法保护开发治理项目。
        3. 要创造以工程养工程的条件。

四、怎样指导农户加快步伐奔小康(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D]. 暴占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2]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D]. 高云亮. 兰州大学, 2021(11)
  • [3]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研究 ——以湖北省孝昌县白沙镇S村为例[D]. 刘颖.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4]河北X县农村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D]. 秦冉.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5]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D]. 于德.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6]乡村振兴的重庆实践探究[D]. 夏诗谋.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7]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D]. 吴雯雯.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8]新时代原阳县乡村振兴问题研究[D]. 张艳蕊.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9]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精准扶贫研究[D]. 张香. 贵州民族大学, 2019(02)
  • [10]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目标、方略与可行性研究[J]. 韩连贵,王岩,王其文,王清,李方旭,张小康,赵建生,董齐,韩铁峰,李九辉,陈贵锋,孙鹏. 经济研究参考, 2018(40)

标签:;  ;  ;  ;  ;  

如何引导农民加快奔小康步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