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宽带网络技术——ADSL(论文文献综述)
陈琴[1](2019)在《机器翻译质量评测实验报告 ——以谷歌、百度和腾讯翻译软件为例》文中提出机器翻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被广泛使用。国内的机器翻译以搜狗翻译、谷歌翻译、必应翻译、腾讯翻译君、讯飞翻译、百度翻译、有道翻译等为代表。然而,这些机器翻译是否适用,是否对机器翻译使用者具有价值?机器翻译的质量达标吗?在众多机器翻译中,哪一款机器翻译软件的翻译质量的最高?本翻译实验报告旨在评测机器翻译质量及机器翻译成果的可接受性。经过翻译质量前测,作者从五种常用的翻译软件中选出三种质量较好的翻译软件作为实验对象,即:“谷歌翻译”、“腾讯翻译君”及“百度翻译”。以翻译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节选)前200句为翻译样句,以量化分析为主要方法,作者设定评测标准为忠实度和达意度,每项下分六个等级,评测了“谷歌翻译”、“腾讯翻译君”、“百度翻译”及作者本人的汉译英翻译质量。经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三种机器翻译软件的汉译英翻译结果,其忠实度和达意度均达到90%以上,且在某些句子的翻译中,机器翻译在忠实度或达意度方面高于人工翻译,由此得出这三种机器翻译软件的机译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可接受度;2、本实验所选用的三种机器翻译软件在忠实度方面均高于达意度。由于“百度翻译”对中文句子逻辑分析能力较高,其整体翻译质量最高;“谷歌翻译”和“腾讯翻译君”对中文句子的逻辑分析能力虽然略逊于“百度翻译”,但其总体的翻译达到可使用的标准,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由于作者得出的发现是基于机器翻译软件对工商硕士论文进行翻译,因此得出,三种机器翻译在工商论文类文本中英翻译时,均具有90%以上的可接受度。其中,百度翻译因较强的中文逻辑分析能力,其中英翻译质量最高,所以,在翻译工商论文类,优先选择百度翻译。
余丹[2](2015)在《GPON在家庭宽带组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业务的方案不断更新,全新的需求和应用层见叠出,这一定会有更高的要求来满足宽带接入网的现状。正因为如此,宽带接入网还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与此同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有更多的新方案新技术会应用到宽带连接中,以此来支撑现代社会的网络通信与服务。GPON技术是现在各大运营商共同重视的比较受欢迎接入技术,由于客户对互联网的高宽带业务有比较高的需求,GPON技术的应用将会对互联网的普及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技术必将会在各层面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在分析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采用了理论结合实际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本文首先对接入网概念进行了介绍,并且指出了接入网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此外,本文还对光纤接入网概念以及GPON特性进行了分析。(2)对GPON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结合家庭宽带网络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对GPON技术与LAN技术的结合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3)对GPON技术宽带接入应用现状作深入探讨:首先,结合我国网络接入技术实际情况,探讨了GPON宽带接入技术的具体发展历程和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其次,通过对国内部分地区铜缆网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借助于GPON宽带接入技术来提高宽带连接的质量;再次,GPON网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能够在高楼大厦中应用,而且还能够在普通的居民楼、网吧以及广大乡村地区应用。最后,本文结合现有网络资源的具体实际,对经济网络解决方案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4)本文对GPON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分别探讨了采用该技术的优势,包括价格、性能等各方面。(5)实际应用:分析过程中,本文以上海某实验小区作为例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主要基于GPON技术对宽带入户进行了阐述。首先,分析了该小区用户对于宽带的具体需求;其次,对光网络单元、供电方式以及分光器等进行了阐述;再次,对光缆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主要是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区用户的需求来选择。另外,对宽带入网方案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测试了网络的实际效果。除了对该小区进行了分析之后,还针对小区的具体用户进行的宽带入户进行了分析,对结合GPON技术的宽带入网方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和传统入网方式的比较,进一步指出了GPON技术在今后将会获得更广的应用。(6)通过全面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改进GPON技术宽带接入的具体意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加强对该项技术成本的控制;第二个方面,必须要充分分析客户对该项技术的需求;第三个方面,对该技术的光线路终端规划的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四个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分光器、供电方式等方面的规划;第五个方面,在对GPON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该技术的新形式。随着通信网络技术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GPON技术的应用有了更好地外部环境。GPON技术是一类使用潜力大、技术标准高的新型技术,该技术可以凭着较为廉价的成本给更多的用户带来更快的宽带网速。除此之外,借助于GPON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宽带受到的各项制约因素,且能够确保宽带的覆盖面更广,传输速度更快等。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GPON技术在今后必将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今后宽带接入技术的创新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GPON技术在目前的应用情况基础上,对该技术作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对该技术进行改进的具体方案,使得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由于GPON技术对宽带接入将发挥重要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可以在光纤材料的改进方面进行探讨,尽可能减少GPON技术应用的弊端,进一步降低宽带接入的成本,使得GPON宽带接入技术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张晨洁[3](2015)在《宽带网络接入层优化及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接入网同用户数据进行联接,是最后一公里的网络。通常来说接入网选择的是能够同所有环境相适应的技术,有光纤接入技术以及太网接入等技术。现阶段信息网络化不断加强,IP技术也逐渐发展为关键的主导技术,具备极为丰富的内容。然而接入网的发展速度较慢,使其成为对通信发展形成制约的因素。现阶段带宽业务发展速度很快,不过鉴于处在建网初期,使得我们缺乏对带宽接入网在其整体结构上的规划,进而使得在面对当前市场业务发展的环境下,带宽的可靠性以及其网络容量无法满足其要求,也就不能顺利实现下一代接入网络。本文在此背景下结合宽带接入网新技术,优化现阶段城市宽带接入网络的结构。从而对其质量以及其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进行有效促进,进而对用户的要求进行有效满足,并最终达到实现下一代接入网络的目标。本文以闵行区宽带接入网络为研究对象,对闵行区现网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及分析后,做了以下工作:1、以带宽的提升、网络结构以及设备改造3个方面介绍了闵行现在具有的ADSL接入网络与专线专网接入网络的改造方案;2、通过对于现在具有的DSLAM设备的IP化改造,并增加上联节点,对于一些重要的汇聚层设备进行了升级,在最大的限度上面缩短了铜缆距离,对于现在的网络进行了优化。3、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汇聚设备下沉、与传输网络相结合、使用IP方式上联以及EPON改造的ADSL宽带接入网的进一步优化方案。通过本次对于闵行地区宽带接入网络的改造,网络的结构变得更加的清晰与合理,上联带宽已经达到了万兆级别,可以为公众客户开通4M以上的接入宽带,为大客户开通千兆的专线网络,网络的质量达到了本质的提升。与此同时,本文经过改造以后网络都是以利用IP作为核心,可以承载综合性的业务,接入的手段也是更加的多样与个性化,符合接入网络未来具有的发展趋势,顺利的为下一代接入网络升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郭敏杰[4](2014)在《基于云计算的海量网络流量数据分析处理及关键算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ADSL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ADSL网络用户数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借助于移动网络的升级和智能手机的推广,移动互联网也发展迅猛,用户增长强劲。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是庞大的,更是复杂的,不论是对新兴的移动互联网还是不断升级的ADSL宽带网络都还有认识不全面之处。而网络流量监测技术则是一把打开网络流量分析大门的钥匙,将网络流量监控技术获取的海量网络流量信息,与云计算、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以深入分析和挖掘网络的流量特征和用户特征。建立网络模型,为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并深入挖掘用户的上网行为和偏好行为,掌握用户的偏好行为,依据用户的偏好推荐更多优质的网络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将基于Hadoop的云计算技术引入海量网络流量分析领域,创新性的将数据挖掘的关键算法、Hadoop云计算平台和海量网络流量分析相结合,构建了基于Hadoop云计算平台的海量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系统实现了对海量网络流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高效准确的数据挖掘。研究的关键算法有:分类算法对海量流量进行分类,聚类算法研究用户的行为偏好,推荐算法根据用户偏好推荐。基于Hadoop云计算的海量网络流量分析系统包括基于Hadoop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网站分类系统和基于Hadoop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网站访问推荐系统两个系统。网站分类系统,使用基于MapReduce的数据挖掘的分类算法集,完成了基于海量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网站分类,通过分类得到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网站偏好;推荐系统,使用基于MapReduce的推荐算法集,根据用户的网站偏好进行网站推荐;ISAKMMR聚类算法构建了可以处理海量互联网用户业务使用流量数据的分布式聚类算法,获得用户行为偏好。分类,聚类,推荐三大数据挖掘算法相辅相成,分类海量移动互联网流量,聚类移动互联网流量和用户偏好群体特征,并根据偏好进行用户推荐。简要介绍了实验室的云计算平台,并使用国内互联网现网采集的真实流量数据进行系统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系统的高效性。(2)基于Hadoop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网站分类系统的系统。该系统支持对海量移动互联网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分类。通过实验对该系统中的分类模型和关键分类算法进行了比较。基于移动互联网现网流量数据的URL分类结果,对比了各类网站时间维度上的流量特征和应用商店网站特征,反映用户的网站偏好。本文使用部署在国内移动互联网骨干网节点的10G速率的流量监测设备,采集了我国两省的时间跨度为三年一共八天的移动互联网网站访问流量数据。基于多种分类需求,对系统的三种分类模型:ALL Model分类模型,1&Other Model模型和1&1Model分类模型,进行了比较;基于移动互联网现网流量数据的URL分类结果对该系统中的关键算法(基于MapReduce的朴素贝叶斯算法和基于MapReduce的LDA算法)进行了分类准确率分析,挖掘了两者的分类应用场景,验证系统高效性和高分类准确率;挖掘各类网站时间维度的流量特征和应用商店下载特征。(3)研究了国内某省ADSL宽带网络流量,分析了ADSL用户的上下线和业务使用行为。使用非时齐泊松过程对ADSL用户的上下线行为建模,并证明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了MapReduce架构的ISAKMMR聚类算法,处理海量ADSL业务数据,并得到用户群的业务偏好模型。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发现,ADSL宽带网络用户上下线行为符合非时齐泊松过程。根据该过程的定义和特点,推导出用户上线登陆概率和离线退出概率,并建立了ADSL用户上下线状态转移模型,该模型可以对用户上下线行为进行预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的有效性。通过引入模拟退火、并行化聚类特征和稀疏向量,设计了基于MapReduce的ISAKMMR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的对海量高维的稀疏流量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聚类,对现网中的ADSL用户业务行为数据进行聚类,得出了用户群组的业务偏好行为模型,也证明了该算法的高效性和有效性。(4)本文改进了关联规则和协同过滤算法,以适合海量网络流量的分布式计算。开发了一套基于Hadoop的移动互联网网站访问推荐系统。使用该系统可对采集自现网的用户网站偏好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用户和网站的相似性进行网站推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推荐系统的高效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本文研究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网站访问的推荐算法,设计开发了基于Hadoop的推荐系统。对系统架构进行了完整详细的描述;对推荐系统推荐算法模块中的3个关键推荐算法(基于MapReduce的Apriori算法MRApriori,基于MapReduce的MRUCF算法和基于MapReduce的MRICF算法)的并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基于现网采集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偏好数据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得出了3个关键算法所适用的不同推荐场景,也验证了本推荐系统的高效性和算法有效性。
胡鹏飞[5](2012)在《北京联通GPON宽带接入网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GPON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的技术热点,北京联通也积极投入到GPON的试验和建设中。我有幸参与了北京联通GPON项目的设计、建设和实施工作,该论文来源于北京联通实际的企业项目。本文从分析北京联通房山分公司宽带网络现状出发,结合目前PON接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的研究成果,提出北京联通宽带网络的GPO N改造方案。本方案中的GPON网络实现了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综合业务接入,是实现“三网合一”和解决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传输媒介。论文首先介绍了宽带网络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通过分析各类宽带接入技术,明确了GPON技术在宽带网络发展中的优势。然后介绍了基于Ethernet的PON网络,总结了目前主流的FTTx技术,PON的标准现状,并简要描述了GPON的实现原理、关键技术和技术优势。论文的重点是研究GPON在用户接入网的应用。首先对接入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由于现有ADSL网络传输距离近、带宽受限、需要固定机房、建设成本高等问题,特提出了将GPON应用于小区楼宇的方案,接下来论文总结了GPON在实施过程中深化设计的要点,简单说明OLT、ODN和ONU的建设地址、距离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要素。为了验证GPON应用于接入网的可行性,我们对GPON技术在语音、数据和互联网等方面的业务进行测试,论文对测试的方案和成果进行了详细描述,测试结果为分析GPON在小区楼宇中的业务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光纤接入是接入网的发展趋势,目前GPON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且成本不断下降,功能完善,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李广鹏[6](2011)在《菏泽联通宽带网络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网络与业务的日趋融合,移动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国家信息化项目的不断推进,电信业务正在逐渐从传统的以语音业务为主向集语音、数据和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宽带业务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以IP业务为中心的下一代电信网,这些都对电信网的宽带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宽带互联网的网络组织方式、应用模式、发展趋势,并结合菏泽联通目前宽带网络现状,提出企业应如何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下一步网络改造方案。在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实施宽带网络改造及建设,根据市场需求打造适合用户的精品网络,并最大程度的减少投资成本是各电信运营商的首要任务。菏泽联通现有宽带网络在核心层、汇聚层存在建网早、设备种类多样、新老技术并存、网络结构较为复杂等问题;接入层ADSL用户占比较高,随着电缆老化,电气性能逐年衰退,用户对带宽的要求无法满足。同时,电缆被盗等现象严重,导致用户感知度降低,对企业形象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宽带网络改造和建设方案,对菏泽联通下一步市场占有及优质服务的提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今比较常用的ADSL、CABLE MODEM和HFC接入技术、LAN与PON、WIMAX等几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分析比较,及各自的性能对比。同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宽带用户数量增长情况、用户上网习惯的改变及国际出口带宽等的分析,总结宽带业务发展趋势。结合菏泽联通宽带网络现状,通过对宽带接入网、宽带汇聚核心网等的研究,提出适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适合于本企业的合理、有效的组网结构、工程建设模式及方案。菏泽联通应合理规划宽带接入网的规模,宽带接入线路应能在上网高峰时为所承载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资源,所承载用户规模需根据线路带宽和交换机处理能力进行规划。简化宽带接入网的网络结构,以星型结构为主,组网过程中避免多级链型或树型结构,同时减少宽带接入网的级联层次。光纤接入点尽量靠近用户端。宽带接入网建设以光纤方式为主,积极采用PON技术,实施光进铜退,推进FTTB/FTTC/FTTN/FTTO建设,光纤向楼内、行政村内延伸,逐步实现电缆不出楼、不出村,并最终实现FTTH的目标。为保证宽带网络安全及服务质量的提升,积极部署全网的QOS保障,以打造精品宽带网络,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为前台宽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付烁[7](2010)在《北京网通郊区宽带接入网络改造》文中研究说明接入网是与用户数据相联接的网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后一公里的网络。近年来,各运营商围绕着网络接入能力、业务提供能力不断进行着网络的改造和升级。当前占据宽带接入市场主导地位的ADSL已经捉襟见肘,通过将传统的有源DSLAM接入点下移、xPON和xDSL、LAN/IAD融合组网的基于“光进铜退”和“光铜结合”的FTTx网络演进方案能够较好地满足宽带接入网络优化的要求,受到了各大运营商的青睐。本人已经在北京网通通州分公司从事了6年的宽带网络维护工作,先后参加过中兴公司举办的FSAP 9800 DSLAM、EPON无源光网络系列培训和juniper公司ERX1400系列BRAS设备培训,对接入网络原理和结构有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在多年的维护工作中,笔者先后参与了通州分公司ADSL网络建设工程、IP专线网络优化改造工程、通州DSLAM设备由ATM上联改IP上联的宽带网络改造工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接入网络的架构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感知。以上种种为顺利完成此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保障。本课题预期实现的目标是改善通州宽带接入网络的传输和承载能力、安全性和可管理性,为未来几年宽带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通州宽带网络建设和业务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发现用户数量飞速增长的同时对接入网络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然后,本文结合未来宽带业务的发展方向,对不同客户群体的接入带宽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州现阶段接入网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本文结合未来几年的通州新城镇建设,采用业务分区的模式设计了通州宽带接入网络总体发展规划。最后,本文结合EPON技术的应用和宽带接入网络的“光进铜退”趋势,从局所新建和旧局所改造两方面分别设计了FTTx的接入解决方案,并且介绍了通州ADSL宽带接入网络工P化改造方案和工程进展情况。本论文选题来自北京网通企业项目。
陈纲[8](2008)在《龙岗宽带接入网规划与部署》文中指出龙岗电信从2000年开始宽带接入网试商用,用户数量发展比较迅速,但试验网没有专门规划,发展得杂乱无章,对进一步发展业务不利。所以龙岗电信立项研究宽带接入技术,制定宽带接入网发展规划。整篇论文包括了现状整理,市场调研,技术对比,网络规划部署和运营问题分析这五方面的内容。通过对龙岗电信现有接入网络的网元情况,宽带接入技术试商用情况和互联网业务发展情况进行整理,总结出网络特点和业务发展特点;通过市场调研,取得需求数据,形成业务需求和发展预测方面的结论;再选择四类接入技术,从实效性、可靠性、经济性三方面分析各类技术的特点,提出技术选择方案和宽带接入网络发展的总体策略;最后从网络现状和需求预测入手,根据选定的接入技术和发展策略,提出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方案,并从运营商在技术、业务方面遇到的各类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向。通过以上分析,最终确定了在2006年至2009年,龙岗电信将采用“以ADSL为主打技术,VDSL和WLAN为主要补充、FTTX为发展方向”的网络部署策略,根据网络情况和业务预测情况做出了网络部署和调整方案。
王冰[9](2008)在《徐州电信宽带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宽带业务作为信息化过程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业务,前景广阔,宽带网络建设使各个领域的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推进了社会发展领域的变革。宽带业务领域早已是各个固网运营商投入大量人力、资金互相争夺的领域。江苏省徐州电信作为徐州地区互联网宽带业务的主导电信运营商,充分强化自身在宽带业务方面的核心优势,树立专业宽带服务品牌,充分发掘各类用户的需求,提高宽带内容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多样化,开发灵活的资费政策及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徐州电信宽带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徐州电信宽带业务所处的市场宏观及微观环境,并运用五力模型SWOT矩阵模型进行了竞争状况分析。第二部分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数据图表分析进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及过程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大量调研数据的分析,对徐州电信宽带业务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徐州电信宽带业务进行了有效的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以有效的获得竞争优势。第四部分通过把4P和4C理论相结合起来的应用方式,在产品策略方面,注重研究新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管理和品牌策略;在价格策略方面,运用模型剖析徐州电信宽带业务的实际定价;在促销策略方面,综合广告策略,销售促进,创新直接营销来具体探讨;在渠道策略方面,详尽分析和设计了销售渠道及重点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第五部分提出了营销策略实施的建议与控制,提出徐州电信宽带业务应由关系营销向文化营销方向发展的策略。本文以徐州电信宽带业务的发展为主线,多层面进行论述。研究分析宽带新产品,营销新模式,对电信公司如何根据自身资源,搞好客户导向的服务营销,大力开发宽带业务市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持续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
唐元琼[10](2007)在《宽带网络建设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电信业务正在逐渐从传统的以电话业务为主的窄带业务向集语音、高速数据和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宽带业务发展。多媒体通信已成为建立公用宽带网的主要动力。传统电话网将不可避免要过渡到、并且正在过渡到以数据业务、特别是IP业务为中心的下一代电信网,这些都对电信网的宽带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宽带网络的组织模式、建设与应用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是比较几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探讨宽带业务发展趋势,通过对宽带接入网络、宽带汇聚核心网络架构分析,推出合理有效的网络组织、建设模式及方案;并由网络的发展趋势,对企业发展的正、负两面的影响,提出企业应如何利用、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宽带网络技术——ADSL(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宽带网络技术——ADSL(论文提纲范文)
(1)机器翻译质量评测实验报告 ——以谷歌、百度和腾讯翻译软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Experiment |
1.2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Experiment |
1.4 Difficulties in the Experiment and Solutions |
1.5 Layout of This Report |
Chapter Two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
2.1 Selection of MT Softwares |
2.1.1 Introduction to MT |
2.1.2 The Selection of MT Software |
2.1.3 Introduction to the Selected MT Softwares |
2.2 Manual Translation |
2.2.1 Before Translation |
2.2.2 In Translation |
2.2.3 After Translation |
2.3 Evaluation Metrics |
Chapter Three Data Collec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
3.1 Data Collection |
3.2 Statistical Analysis |
3.2.1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Acceptability |
3.2.2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MT Output Evaluation |
3.3 Summary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
4.1 Evaluation of the Acceptability of MT |
4.2 Evaluation of MT Output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Conclusion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 |
Appendices |
Appendix A:Pre-assessment of MT Softwares |
Appendix B:Evaluation Score of Three Selected MT Softwares |
Appendix C:Evaluation of Three Selected MT Softwares |
(2)GPON在家庭宽带组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GPON技术宽带入网的研究进展 |
2.1 现阶段我国宽带入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
2.2 GPON宽带入网技术的发展应用 |
第三章 GPON技术的相关介绍 |
3.1 GPON技术简介 |
3.1.1 GPON系统构成 |
3.1.2 GPON技术特征分析 |
3.1.3 GPON与 ADSL的对比 |
3.1.4 比较LAN和 GPON接入 |
3.1.5 比较GPON和 EPON |
3.2 GPON技术在家庭宽带网络中的接入方式探讨 |
3.2.1 GPON技术同LAN相互结合的模式 |
3.2.2 GPON技术同ADSL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
3.2.3 FTTH |
3.3 GPON宽带入网技术的应用评价 |
3.3.1 GPON在家庭宽带组网中的性能优势 |
3.3.2 GPON在家庭宽带组网中的建设优势 |
3.3.3 GPON在家庭宽带组网中的价格优势 |
第四章 结合GPON技术实现宽带接入的实验案例 |
4.1 用户宽带需求分析 |
4.2 对光线路终端的规划 |
4.3 对光网络单元进行选择和规划 |
4.4 对分光器的选择以及规划 |
4.5 对供电方式的规划 |
4.6 对光缆的选型 |
4.7 在本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4.8 对本实验方案的接入的性价比进行分析 |
第五章 GPON技术宽带接入的改进建议 |
5.1 加强对GPON宽带接入技术的成本控制 |
5.2 加强对GPON宽带接入技术的用户需求分析 |
5.3 加强对GPON宽带接入技术光线路的终端规划 |
5.4 加强对GPON宽带接入技术光网络单元、分光器和供电方式的规划 |
5.5 下一代GPON技术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宽带网络接入层优化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必要性 |
1.1.1 宽带接入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
1.1.2 目前闵行宽带接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1.1.3 目前闵行专网专线接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1.1.4 对现有网络结构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
1.2 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 |
1.3 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闵行宽带业务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
2.1 闵行宽带业务发展历程及现状 |
2.2 近期宽带业务发展需求分析 |
2.3 客户群接入业务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闵行宽带网络发展现状 |
3.1 闵行ADSL网络结构的发展历程 |
3.2 闵行专网专线网络结构的发展历程 |
3.3 闵行现阶段ADSL宽带接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3.4 闵行现阶段专线专网接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闵行未来宽带网络发展规划与设计 |
4.1 业务发展对闵行宽带接入网络提出的要求 |
4.2 闵行现有ADSL宽带接入网络的改造方案 |
4.2.1 闵行ADSL宽带接入网络提速的步骤 |
4.2.2 闵行RDSL宽带接入网络IP化改造 |
4.2.3 改造后的闵行ADSL宽带接入网络简介 |
4.3 闵行现有专线专网接入网络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ADSL接入网的优化设计方案及实施 |
5.1 ADSL接入网 |
5.2 ADSL接入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5.3 ADSL接入网的组成安装与设备 |
5.3.1 ADSL接入网的构成 |
5.3.2 ADSL用户端设备安装 |
5.3.3 ADSL接入网的用户设备 |
5.4 ADSL宽带接入网优化方案 |
5.4.1 汇聚设备下沉 |
5.4.2 与传输网络相结合 |
5.4.3 使用IP方式上联 |
5.4.4 EPON网络改造方案 |
5.4.5 优化设计方案的比较 |
5.5 优化方案实施 |
第6章 闵行下阶段宽带接入网络 |
6.1 下阶段宽带接入网 |
6.1.1 更高带宽的接入网络 |
6.1.2 接入方式的综合性 |
6.2 闵行下阶段宽带接入网络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基于云计算的海量网络流量数据分析处理及关键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
1.1.1 手机网民规模 |
1.1.2 网民多样化特征 |
1.1.3 接入方式 |
1.1.4 手机网络应用 |
1.2 基于流量监测的数据采集 |
1.2.1 网络流量监测技术 |
1.2.2 流量采集设备的部署 |
1.3 网络用户行为分析 |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海量互联网流量数据分析中的关键技术 |
2.1 概述 |
2.2 数据预处理 |
2.2.1 数据清理 |
2.2.2 数据集成 |
2.2.3 数据转换 |
2.2.4 数据规约 |
2.3 聚类 |
2.3.1 基于代价函数最优的的聚类算法 |
2.3.2 层次聚类算法 |
2.4 分类 |
2.4.1 朴素贝叶斯分类 |
2.4.2 隐含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算法 |
2.4.3 特征选择 |
2.5 关联规则和推荐 |
2.5.1 关联规则 |
2.5.2 协同过滤 |
2.6 基于Hadoop的云计算 |
2.6.1 计算相关背景 |
2.6.2 Hadoop简介 |
2.6.3 基于Hadoop的应用 |
2.6.4 Hadoop的理论研究方向 |
第三章 基于Hadoop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网站分类系统 |
3.1 研究背景 |
3.1.1 研究背景 |
3.1.2 网站分类系统的意义 |
3.2 网站分类系统架构 |
3.2.1 移动互联网网站分类系统架构 |
3.2.2 移动互联网网站分类系统流程 |
3.3 移动互联网网站分类系统详细设计 |
3.3.1 数据导入和爬虫模块 |
3.3.2 库识别模块 |
3.3.3 机器学习识别模块 |
3.4 系统性能测试 |
3.4.1 实验室云计算集群简介 |
3.4.2 测试数据 |
3.4.3 Mapper与Reducer端识别分类性能比较 |
3.4.4 系统性能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站分类系统的分类准确率和网站分析 |
4.1 研究背景 |
4.1.1 研究背景 |
4.1.2 网站分类目录 |
4.2 实验数据 |
4.3 网站分类系统分类准确率分析 |
4.3.1 分类准确率判据 |
4.3.2 累计概率阈值的定义 |
4.3.3 概率估计方法的分类准确率 |
4.3.4 累积概率阈值的分类准确率 |
4.3.5 特征选择方式的分类准确率 |
4.3.6 分类模型的分类准确率 |
4.4 系统分类结果的网站分析 |
4.4.1 网站用户访问次数分析 |
4.4.2 网站访问人数分析 |
4.4.3 网站用户全天时段流量分析 |
4.4.4 应用商店类网站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DSL宽带用户行为分析 |
5.1 研究背景 |
5.2 数据源 |
5.2.1 数据采集 |
5.2.2 ADSL用户上下线分析数据源 |
5.2.3 ADSL用户业务行为分析数据源 |
5.3 ADSL用户上下线行为建模 |
5.3.1 话音业务与ADSL业务 |
5.3.2 ADSL用户离线退出离去数分布 |
5.3.3 ADSL用户上下线行为建模 |
5.3.4 用户上下线模型随机转移概率模型 |
5.3.5 模型的数据验证及数据分析 |
5.4 ADSL用户业务行为聚类分析 |
5.4.1 数据预处理 |
5.4.2 用户业务聚类算法设计 |
5.4.3 ISAKMMR算法参数分析和设计 |
5.4.4 ISAKMMR算法聚类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网站访问的推荐系统 |
6.1 概述 |
6.2 推荐系统的算法研究 |
6.2.1 研究现状 |
6.2.2 项目背景 |
6.3 推荐系统和关键算法设计 |
6.3.1 数据源 |
6.3.2 网站推荐系统架构 |
6.4 算法性能和实验分析 |
6.4.1 算法性能分析 |
6.4.2 MRApriori算法实验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缩写词说明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北京联通GPON宽带接入网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电缆(铜线)接入 |
1.2.2 光缆接入 |
1.3 PON技术发展 |
1.4 北京联通宽带网络存在的问题 |
1.5 本论文的章节结构 |
第2章 宽带接入技术 |
2.1 宽带定义 |
2.2 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
2.2.1 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环路技术 |
2.2.2 同轴电缆接入(HFC) |
2.2.3 FTTX+LAN接入方式 |
2.2.4 PON接入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GPON接入网络 |
3.1 PON技术发展 |
3.2 PON标准发展 |
3.3 PON技术原理 |
3.3.1 技术原理 |
3.3.2 GPON协议栈结构 |
3.3.3 GPON帧结构 |
3.3.4 GPON各单元功能 |
3.4 GPON传输原理 |
3.4.1 下行传输原理 |
3.4.2 上行传输原理 |
3.5 GPON技术优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宽带网络的GPON改造方案及实现 |
4.1 北京联通接入网络发展策略 |
4.2 房山ADSL宽带网络现状分析 |
4.3 北京联通GPON接入模式 |
4.3.1 FTTB/FTTN(PON)+DSL |
4.3.2 FTTB(PON)+LAN |
4.3.3 FTTH |
4.4 北京联通GPON业务实现方式 |
4.4.1 GPON的数据实现 |
4.4.2 GPON的语音实现 |
4.4.3 GPON在房山的应用 |
4.5 北潞尚界小区GPON网络建设实例 |
4.5.1 项目整体概况 |
4.5.2 网络结构和业务承载方案 |
4.5.3 光缆建设方案 |
4.5.4 工程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菏泽联通宽带网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宽带市场迅速膨胀移动宽带应用广泛 |
1.1.2 早期宽带网络已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 |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及性能对比 |
2.1 ADSL接入技术 |
2.1.1 ADSL发展背景 |
2.1.2 ADSL的系统结构 |
2.1.3 ADSL的技术标准 |
2.1.4 基于IP方式的ADSL宽带接入技术 |
2.1.5 ADSL建设发展趋势 |
2.2 CABLE MODEM和HFC接入技术 |
2.2.1 混合光纤同轴(HFC)接入技术 |
2.2.2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
2.3 LAN与PON接入技术 |
2.3.1 FTTx+LAN接入 |
2.3.2 PON接入技术 |
2.4 WLAN接入技术 |
2.4.1 WLAN的技术标准 |
2.4.2 Mesh Wi—Fi标准化进展 |
2.5 WIMAX接入技术 |
2.5.1 WiMAX概述 |
2.5.2 WiMAX组网模式 |
2.5.3 点对多点宽带无线接入 |
2.5.4 点对点无线宽带接入 |
2.5.5 蜂窝状组网方式 |
2.5.6 WiMAX展望 |
2.6 宽带接入技术性能对比 |
第三章 宽带网络建设策略分析 |
3.1 宽带业务发展分析 |
3.1.1 宽带用户数量快速膨胀 |
3.1.2 潜在用户群巨大 |
3.1.3 用户上网习惯发生变化 |
3.1.4 国际出口带宽分析 |
3.1.5 宽带用户发展趋势小结 |
3.2 城域网建设与发展分析 |
3.2.1 总体策略 |
3.2.2 IP城域网网络结构 |
3.3 IP城域网城域骨干网网络建设原则 |
3.3.1 总体原则 |
3.3.2 节点设置原则 |
3.3.3 路由设置和IP地址分配原则 |
3.3.4 用户认证计费管理原则 |
3.3.5 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
3.3.6 IPv6建设原则 |
3.4 IP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建设与发展方向 |
3.4.1 接入网发展方向和总体建设策略 |
3.4.2 接入方式发展方向 |
3.4.3 接入缆线建设发展 |
第四章 菏泽联通宽带网络建设 |
4.1 各级网络现状 |
4.1.1 省级骨干网现状 |
4.1.2 市级宽带城域网网络现状 |
4.1.3 传输网现状 |
4.1.4 光缆网建设现状 |
4.2 业务需求预测 |
4.2.1 市场应用分析 |
4.2.2 业务用户预测 |
4.3 业务量及流量流向预测 |
4.3.1 现网流量调查及分析 |
4.3.2 流量计算依据及公式 |
4.3.3 流量预测结果及分析 |
4.4 组网方案及建设规模 |
4.4.1 宽带城域网建设和优化的原则 |
4.4.2 总体建设思路 |
4.4.3 工程建设方案 |
4.4.4 网络的运营管理与支撑 |
4.4.5 工程建设成果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宽带网络建设研究工作总结 |
5.2 宽带网络建设发展展望 |
5.2.1 宽带网络业务增长迅猛 |
5.2.2 多网融合,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多业务通信能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北京网通郊区宽带接入网络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通州宽带业务发展历程 |
2.1 通州概况 |
2.2 通州宽带业务发展历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通州宽带网络发展分析 |
3.1 通州ADSL网络结构的发展历程 |
3.2 通州LAN专线网络结构的发展历程 |
3.3 近期宽带业务发展需求分析 |
3.3.1 宽带业务发展趋势 |
3.3.2 各类客户群接入业务需求分析 |
3.3.3 业务发展对通州宽带接入网络提出的要求 |
3.4 通州宽带接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3.4.1 通州公众客户宽带网络中存在问题 |
3.4.2 通州LAN专线宽带网络中存在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通州宽带接入网络总体发展规划 |
4.1 通州公众宽带接入网络总体网络规划 |
4.1.1 通州公众宽带网络改造整体目标 |
4.1.2 通州公众宽带接入网络规划 |
4.1.3 工程总体进度情况 |
4.2 通州LAN专线接入网络发展规划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通州宽带接入网络改造方案与实施 |
5.1 宽带接入网络提速的步骤 |
5.2 宽带接入网络光进铜退改造方案 |
5.2.1 通州宽带网络新建局所接入方案 |
5.2.2 通州现有宽带接入局所改造方案 |
5.2.3 通州光进铜退改造工程情况 |
5.3 ADSL接入网络IP化改造 |
5.3.1 BRAS设备简介 |
5.3.2 DSLAM设备简介 |
5.3.3 ATM内核DSLAM设备IP化改造方案 |
5.3.4 ATM内核DSLAM设备IP化改造工程情况介绍 |
5.4 改造后的通州宽带接入网络简介 |
5.5 市场业务反馈情况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龙岗宽带接入网规划与部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宽带接入的驱动力 |
1.2 研究宽带接入网的意义和目的 |
1.2.1 互联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 |
1.2.2 龙岗区宽带接入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关键研究技术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龙岗电信网络基础及宽带试商用情况 |
2.1 深圳市龙岗区环境及经济发展概况 |
2.2 深圳市龙岗电信网络基础分析 |
2.2.1 传输缆线网络基础 |
2.2.2 宽带接入网络基础 |
2.2.3 深圳电信IP城域网概况简介 |
2.3 龙岗电信宽带接入网试商用情况 |
2.3.1 ADSL接入试商用 |
2.3.2 FTTB+LAN宽带接入试商用 |
第三章 龙岗电信宽带业务发展情况预测 |
3.1 深圳市龙岗电信宽带业务发展现状 |
3.1.1 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 |
3.1.2 龙岗电信宽带业务发展现状 |
3.2 龙岗电信宽带业务发展预测 |
3.2.1 龙岗电信宽带用户增长数量预测 |
3.2.2 龙岗电信宽带用户带宽需求调查 |
第四章 龙岗宽带接入网规划与部署 |
4.1 国内外宽带业务发展概况 |
4.1.1 国外宽带网络发展 |
4.1.2 国内宽带网络发展 |
4.2 龙岗电信宽带接入技术规划方案 |
4.3 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
4.3.1 ADSL技术 |
4.3.2 光纤接入技术 |
4.3.3 HFC接入技术 |
4.3.4 无线接入技术 |
4.3.5 宽带接入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 |
4.4 宽带接入技术方案的确定 |
4.5 深圳市龙岗电信宽带接入的部署 |
4.5.1 宽带接入设备部署 |
4.5.2 配套传输铜缆调整部署 |
4.5.3 其它网络部署 |
第五章 宽带接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
5.1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5.1.1 宽带接入的技术问题 |
5.1.2 宽带发展的市场问题 |
5.1.3 宽带业务运营的问题 |
5.2 宽带接入发展展望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徐州电信宽带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3.3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框架图 |
2 理论综述 |
2.1 宽带相关知识 |
2.1.1 宽带的概念及界定 |
2.1.2 宽带网 |
2.1.3 宽带接入技术 |
2.2 有关营销调研的理论 |
2.2.1 市场调研的内容 |
2.2.2 市场调研的步骤 |
2.3 市场细分与定位 |
2.4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 |
2.5 营销组合理论 |
2.6 消费者行为理论 |
3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概述 |
3.2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2.1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宏观环境 |
3.2.2 行业结构现状及因素分析 |
3.2.3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微观环境 |
3.2.4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竞争状况分析 |
3.3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SWOT矩阵综合分析 |
3.3.1 外部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 |
3.3.2 外部环境中的威胁(Threats) |
3.3.3 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 |
3.3.4 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 |
3.3.5 SWOT分析结果 |
4 消费者行为分析 |
4.1 用户特征和网络服务使用情况调查 |
4.1.1 用户特征调查结果 |
4.1.2 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
4.1.3 用户对徐州电信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调查结果 |
4.1.4 非电信宽带用户情况调查结果 |
4.2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
4.2.1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
4.2.2 消费者购买过程分析 |
5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营销现状 |
5.1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营销现状 |
5.1.1 企业的营销理念现状分析 |
5.1.2 经营现状分析 |
5.1.3 营销策略现状 |
5.2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
6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 |
6.1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市场细分 |
6.2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目标市场选择 |
6.2.1 评估细分市场 |
6.2.2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目标市场选择 |
6.3 进行市场定位获得竞争优势 |
6.3.1 选择并实施市场定位策略 |
6.3.2 接入技术定位 |
7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营销组合策略 |
7.1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产品策略 |
7.1.1 产品策略分析 |
7.1.2 新产品开发策略 |
7.1.3 产品服务创新策略 |
7.1.4 品牌策略 |
7.2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价格策略 |
7.2.1 产品定价的因素和成本构成 |
7.2.2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的产品定价策略 |
7.2.3 模型定价策略 |
7.2.4 面对竞争者降价的策略 |
7.3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促销策略 |
7.3.1 促销策略 |
7.3.2 促销传播策略 |
7.4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渠道策略 |
7.4.1 营销渠道的理念 |
7.4.2 营销渠道分析及设计 |
7.4.3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营销渠道具体策略 |
7.4.4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重点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8 徐州电信公司宽带业务营销策略实施建议 |
8.1 建立全新的市场营销理念 |
8.2 人员和组织及制度的保证 |
8.2.1 人员的选择与调整 |
8.2.2 建立三层组织服务体系 |
8.2.3 建立制度创新保障体系 |
8.3 应由关系营销向文化营销方向发展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宽带网络建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宽带网络发展迅速、宽带市场需求巨大 |
1.1.2 早期宽带网络可运营能力不足 |
1.2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各具特色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 |
2.1 CABLE MODEM和HFC接入技术 |
2.1.1 混合光纤同轴(HFC)接入技术 |
2.1.2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
2.1.3 HFC接入技术商业化进程 |
2.2 ADSL接入技术 |
2.2.1 ADSL发展背景 |
2.2.2 ADSL的系统结构 |
2.2.3 ADSL的技术标准 |
2.2.4 基于IP方式的ADSL宽带接入技术 |
2.2.5 ADSL建设发展趋势,ADSL2+ |
2.3 LAN与PON接入技术 |
2.3.1 FTTx+LAN接入 |
2.3.2 PON接入技术 |
2.4 WLAN接入技术 |
2.4.1 WLAN的技术标准 |
2.4.2 Mesh Wi—Fi标准化进展 |
2.5 宽带无线接入的新宠—WIMAX接入技术 |
2.5.1 WiMAX概述 |
2.5.2 WiMAX组网模式 |
2.5.3 点对多点宽带无线接入 |
2.5.4 点对点无线宽带接入 |
2.5.5 蜂窝状组网方式 |
2.5.6 WiMAX展望 |
第三章 宽带网络业务和网络架构建设和发展研究 |
3.1 宽带网络业务和宽带网络用户发展分析 |
3.1.1 宽带用户发展势头良好 |
3.1.2 宽带用户发展潜力巨大 |
3.1.3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长迅速 |
3.1.4 宽带上网习惯出现变化 |
3.1.5 宽带用户发展趋势小结 |
3.2 IP城域网建设思路与发展分析 |
3.2.1 总体策略 |
3.2.3 IP城域网网络结构 |
3.3 IP城域网城域骨干网网络建设原则 |
3.3.1 总体原则 |
3.3.2 节点设置原则 |
3.3.3 路由设置和IP地址分配原则 |
3.3.4 用户认证计费管理原则 |
3.3.5 IPv6建设原则 |
3.3.6 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
3.4 IP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建设与发展方向 |
3.4.1 接入网发展方向和总体建设策略 |
3.4.2 接入方式发展方向 |
3.4.3 接入缆线建设发展 |
3.4.4 用户驻地网 |
第四章 大客户宽带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
4.1 大客户网络建设和发展分析 |
4.1.1 网络建设背景 |
4.1.2 大客户网络结构及组网原则 |
4.1.3 路由设置原则 |
4.1.4 IPv6建设原则 |
4.1.5 大客户网络接入层 |
4.2 IPTV网络平台建设和发展分析 |
4.2.1 IPTV概述 |
4.2.2 IPTV整体架构 |
4.2.3 LIVE子系统 |
4.2.4 视频点播子系统 |
4.2.5 EPG子系统 |
4.2.6 部署架构 |
4.2.7 小规模商业集中式部署方案 |
4.2.8 IPTV平台组件设计 |
第五章 福州宽带网络的建设项目 |
5.1 概述 |
5.2 相关网络现状 |
5.2.1 省级Chinanet骨干网现状 |
5.2.2 省级CN2网络现状 |
5.2.3 宽带城域网网络现状 |
5.2.4 传输网现状 |
5.2.5 光缆网建设现状 |
5.3 业务需求预测 |
5.3.1 市场应用分析 |
5.3.2 业务用户预测 |
5.4 业务量及流量流向预测 |
5.4.1 现网流量调查及分析 |
5.4.2 流量计算依据及公式 |
5.4.3 流量预测结果及分析 |
5.5 组网方案及建设规模 |
5.5.1 宽带城域网总体架构 |
5.5.2 总体建设思路 |
5.5.3 工程建设方案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宽带网络建设发展趋势 |
6.1.1 经过几年的低谷徘徊,宽带网络业务复苏突破 |
6.1.2 多网融合,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多业务通信能力 |
6.2 宽带网络建设发展研究工作的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宽带网络技术——ADSL(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器翻译质量评测实验报告 ——以谷歌、百度和腾讯翻译软件为例[D]. 陈琴.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2]GPON在家庭宽带组网中的应用[D]. 余丹.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3]宽带网络接入层优化及发展研究[D]. 张晨洁.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4]基于云计算的海量网络流量数据分析处理及关键算法研究[D]. 郭敏杰.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5]北京联通GPON宽带接入网研究与设计[D]. 胡鹏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6]菏泽联通宽带网络建设研究[D]. 李广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3)
- [7]北京网通郊区宽带接入网络改造[D]. 付烁.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8]龙岗宽带接入网规划与部署[D]. 陈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8)
- [9]徐州电信宽带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王冰. 西安理工大学, 2008(01)
- [10]宽带网络建设发展研究[D]. 唐元琼.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