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清除急性硬膜下血肿35例报告

微创清除急性硬膜下血肿35例报告

一、微创清除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鲜亮[1](2021)在《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影响的激光散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改良模型的构建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改良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为脑创伤研究提供合适模型。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基于Miller的模型构建方法,改良组基于改良的针头、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通过比较两组大鼠的生理指标、行为评分、死亡率、磁共振表现和HE染色结果对改良后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大鼠的生理指标基本一致。两组大鼠的行为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生存率高于传统组。MRI显示改良模型的血肿较厚且集中在注射侧。HE染色提示改良方法对注射部位周围皮层的侵犯少,比传统模型干扰因素更少。改良模型相比于传统模型能更好模拟人类血肿,且模型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结论改良模型是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虽然死亡率与人类存在差异,但改良进后的模型操作简便,模拟人类血肿效果更好,并且改良模型可应用于如血流研究等更多方面研究。第二部分: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的影响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脑表面血流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在顶部打磨7mm×5mm透明骨窗。sham组不注射血肿;0.2m L组注射血肿量0.2m L;0.4m L组注射血肿量0.4m L。使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透过透明骨窗观测血肿对侧半球脑表面上矢状窦、静脉、动脉的血流变化,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的30min、60min、90min、120min分别计算血流灌注率,并监测颅内压。对比急性硬膜下血肿前后和不同血肿量下的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两个实验组术后及术后的30min、60min上矢状窦、静脉、动脉的血液灌注率对比术前及sham组显着下降。两个实验组术后的90min、120min上矢状窦的血液灌注率与术前及sham组相比有显着差异,而静脉、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实验组术前颅内压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各个时间点的颅内压对比术前及sham组显着升高。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各时间点上矢状窦、静脉、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各个时间点的颅内压对比术前及sham组有显着差异。综上,发生急性硬膜下血肿后,大鼠颅内压升高,上矢状窦及血肿对侧脑表面静脉、动脉血流将显着下降一定时间,在血肿形成后的90min时静脉、动脉可代偿恢复,而上矢状窦则无法恢复;对于大鼠,血肿量在0.4m L以下时,血流下降的程度与血肿量的多少并无关系。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一方面会造成高颅压,还会造成大脑血液循环障碍,这可能是造成继发性损害的因素。因此,在临床中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时,在术前就应通过影像学等手段关注患者的脑循环情况,以避免术后可能出现的脑循环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第三部分:大鼠急性脑膨出时脑表面血流的改变及机制目的探讨术中急性脑膨出大鼠的脑表面血流改变的机制及其影响,对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大鼠制作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后,在冠状缝后2mm,矢状缝左侧4mm处钻一个2mm的骨孔,将一枚可注水球囊置入硬膜外腔。之后在血肿注入侧半球开一骨窗,骨窗大小10mm×5mm,将颅骨去除,缓慢逐步切开硬脑膜并行血肿清除术。sham组在血肿清除后不做操作;0.05m L组在血肿清除后,将球囊缓慢充水0.05m L,诱导脑组织膨出10分钟后撤去球囊;0.1m L组在血肿清除后,将球囊缓慢充水0.1m L,诱导脑组织膨出,10分钟后撤去球囊。使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透过骨窗观测血肿清除侧半球脑表面静脉、动脉的血流变化,分别于血肿清除后、球囊充水后、球囊充水后10min、球囊撤去后、球囊撤去后10min分别计算血流灌注率。对比脑膨出前后、去除脑膨出因素前后和不同膨出程度下的脑表面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两个实验组大鼠在球囊充水后及球囊充水后10min时,静脉、动脉血流显着下降。球囊撤去后及球囊撤去后10min,静脉、动脉的血流与术前相比显着下降,而相比于球囊充水后及球囊充水后10min,静脉、动脉显着上升。球囊充水后颅内压显着升高,高于正常颅内压;球囊撤去后颅内压显着降低,且低于正常颅内压。两实验组相比,血肿清除后静脉、动脉的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囊充水后及球囊撤去后各时间点,静脉血流有显着差异,动脉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除血肿后,两实验组大鼠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球囊充水后各时间点,颅内压有显着差异,球囊撤去后各时间点,颅内压无显着差异。综上,当脑组织膨出时,静脉及动脉血流都会显着下降;若脑组织持续膨出,这种循环障碍会持续存在;当及时的清除脑膨出诱因,降低颅内压,这种循环障碍可得到缓解,但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没有膨出的状态。不同程度的脑膨出对于动脉血流的下降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对于静脉的血流下降有明显的不同。结论脑膨出越严重就会伴随越严重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且静脉的循环障碍相比于动脉更显着。因此,研究者们需要关注脑血液循环与术中急性脑膨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静脉循环。脑循环障碍可能与术中急性脑膨出互为因果,这也提示了临床医生,对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术前就要关注患者的脑循环问题,在术中及后续治疗过程中,更要时刻预防或及时处理脑循环障碍。若术中急性脑膨出仍然发生,应尽快明确原因,去除诱因可尽量地缓解循环障碍,可避免产生更严重的恶性循环。

刘文辉[2](2020)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脑内血肿以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可降低颅内压,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可视化硬通道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探讨神经内镜手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优越性及局限性,以期为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按手术方式分成对照组44例、实验组30例。各组患者基础资料(男女比例、基础疾病、术前GCS评分、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实验组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间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意识状态、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再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颅内感染)发生率,m R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7天、1个月、3个月的预后,及7天与3个月m RS评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74例患者被分为神经内镜组30例和小骨窗组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血肿位置,术前GCS评分对比,血肿量等进行比较(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神经内镜组残余血肿量(3.1±6.5)ml,小骨窗组残余血肿量(3.9±14.8)ml,P>0.05,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94±10.4)%,小骨窗组血肿清除率(91.6±28)%,P>0.05,两组清除率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177±82.7)min,小骨窗组手术时间(204±74)min,P<0.05,相较小骨窗组手术时间少于小骨窗组,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组肺部感染率为50%、小骨窗组肺部感染率为56.8%,神经内镜组颅内感染为0、小骨窗组颅内感染率为2.3%,神经内镜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小骨窗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4%,神经内镜组死亡率为3.3%、小骨窗组死亡率为2.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组术后ICU住院时间(6.4±21.6)天与小骨窗组的术后ICU住院时间(6.9±11.1)天,神经内镜组住院时间(6.9±11.1)天、小骨窗组术住院时间(20.8±17.2)天,P>0.05,并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组及小骨窗组的7天m RS评分(良好/不良)、30天m RS(良好/不良)评分、90天m RS评分(良好/不良)及7天与90天m RS评分变化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硬通道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较,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患者预后情况虽然数据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神经内镜手术手术时间短、患者麻醉时间少,能够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

褚梓轩[3](2021)在《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modified flexible endoscopic tec hniques,MFET)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91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52例行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治疗,39例行钻孔引流术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复发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天、出院和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改良Rankin评分(m RS)。其他疗效指标为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大血肿清除率,大脑半球复位率、中线移位复位率。结果: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治疗组的复发率(1/52,1.9%)明显低于钻孔引流组(5/39,12.8%)(P=0.038)。内镜组的并发症率(5/52,9.6%)明显低于钻孔引流组(11/39,28.2%)(P=0.033)。术后第1天和出院时,内镜组中位数血肿清除率和中位数大脑半球复位率均显着高于钻孔引流组(P<0.05)。内镜组中位数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钻孔引流组(P<0.05)。两组在死亡率、术后第1天、出院和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m RS评分以及其他疗效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在通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结果方面,该技术明显优于钻孔引流术。

邱治春[4](2020)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疗效差异,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01月2018年0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共收集63例病例,分为两组:血肿穿刺引流组(33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30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丘脑血肿量、术前GC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半年的ADL与GOS评分情况等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设计调查表。对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相关编码、录入、核实和复查。以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GOS评分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釆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分别以ADL评分和GOS评分为标准进行预后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同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术后再出血情况方面,血肿穿刺引流组再出血2例,占6.1%,小骨窗手术组再出血3例,占10.0%,采用Fisher的精确概率检验,两种手术方式再出血率无显着差异(P>0.05)。在死亡率方面,住院期间血肿穿刺引流组死亡4例,死亡率12.1%,小骨窗手术组死亡5例,死亡率16.7%,采用Fisher的精确概率检验,两种手术方式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半年随访,血肿穿刺引流组死亡7例,死亡率21.2%,小骨窗手术组死亡9例,死亡率30.0%,采用Pearsonχ2检验,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半年的总死亡率也无显着差异(P>0.05)。2.在其他预后影响因素方面:以ADL评分为标准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抽烟、饮酒、术前GCS评分、丘脑血肿量、术后并发症等与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长短、糖尿病病史、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超重相对于体重正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1.378,95%CI:1.96865.782);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相对于大于8分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7.404,95%CI:3.29791.882);以GOS分为标准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抽烟、饮酒、糖尿病史、术前GCS评分、丘脑出血量等与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手术治疗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长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超重相对于体重正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4.761,95%CI:0.87026.070);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相对于大于8分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5.897:95%CI:2.54899.175)。结论:1.血肿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半年的预后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手术方式的再出血风险及死亡风险也无统计学差异。2.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中,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糖尿病史、术前GCS评分、丘脑血肿量、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其中,体重超重和术前GCS评分低于8分是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曹忠文[5](2019)在《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占脑出血的40%,是脑出血的严重类型,可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手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大、预后差、并发症多、患者家属接受度差,近年来临床应用率降低。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迅速应用于临床,脑出血微创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MPST联合LCFD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广泛应用的新型临床治疗方法。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实施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比较分析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在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方面的优势,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住院行MPST治疗的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例94例。入选病例中8例脑出血集中在脑室内,占入选病例数的8.5%;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37例,占39.4%;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占23.4%;脑叶出血破入脑室19例,占20.2%;小脑出血破入脑室6例,占6.4%。根据MPST治疗时是否联合应用LCFD,分为MPST组和MPST联合LCFD组。MPST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经颅脑CT精准定位后行脑室血肿MPST治疗,术后应用尿激酶对血肿进行纤溶治疗,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MPST联合LCFD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MPST后,应用尿激酶溶解血肿,三、四脑室开放,AOH缓解的前提下再行LCFD引流脑室残余积血,增强疗效。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首先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LCFD引流脑脊液颜色、细胞数检验等逐渐正常后拔除LCFD引流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表见附表1),两组病例资料类似,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感染率、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半年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探讨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意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符号秩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两组病例资料类似,(P>0.05),有可比性。MPST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29例,占70.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9d;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47例,占88.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7d。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平均住院天数显着小于MPST组(p<0.001)。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率高于MPS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MPST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9例,发生率22%;颅内感染8例,发生率19.5%。MPST联合LCFD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发生率5.7%;颅内感染2例,发生率3.8%。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显着低于MPST组(p=0.042,p=0.034)。半年后随访预后情况:MPST组41例,优良7例、轻残14例、重残9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9例,发生率22%。MPST联合LCFD组53例,优良19例、轻残19例、重残4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3例,发生率5.7%。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半年后的预后情况优于MPST组(p=0.038),MPST联合LCFD组和MPST组死亡率无显着差异(X2=0.476,P=0.49)。MPST联合LCFD可以降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p=0.042)。结论:MPST能及时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又能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循环通畅后MPST联合应用LCFD引流血性脑脊液,可以加快脑室残留积血排出,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率、减少颅内感染率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改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方便快捷、比单行MPST疗效好,值得推广。

陆云鹏[6](2018)在《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公众健康的社会问题,交通事故伤是导致TBI发生的首要原因。TBI后所致硬膜外血肿主要由于脑外伤导致颅骨和硬脑膜间出现血肿,手术治疗是目前清除硬膜外血肿最为有效的方式。由于硬膜外血肿的发病较急,极易导致脑疝形成,且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最终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因此探讨影响TBI致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汇总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肿部位、血肿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并发症及手术方式等。对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并严格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分,Ⅰ为死亡、Ⅱ为植物生存、Ⅲ为重度残疾、Ⅳ为轻度残疾、Ⅴ为恢复良好,能正常学习工作。本次研究以ⅠⅢ级作为不良预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标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单因素分析: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组与预后良好组在年龄(χ2=4.761,P=0.029)、瞳孔改变(χ2=10.827,P=0.001)、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χ2=5.271,P=0.022)、术前GCS评分(χ2=6.452,P=0.011)、血肿量(χ2=3.953,P=0.047)、手术方式(χ2=5.648,P=0.017)、合并颅内其它损伤(χ2=3.953,P=0.008)、并发症(χ2=4.675,P=0.03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在性别(χ2=4.675,P=0.570)、血肿部位(χ2=1.776,P=0.212)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多因素分析:年龄(P=0.023,OR=1.575,95%CI:1.1252.062)、瞳孔改变(P=0.008,OR=3.157,95%CI:2.2515.035)、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P=0.018,OR=2.231,95%CI:1.8233.539)、术前GCS评分(P=0.012,OR=0.507,95%CI:0.3210.833)、合并颅内其它损伤(P=0.036,OR=2.035,95%CI:1.5793.152)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单因素包括: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方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发生并发症,而性别、血肿部位对患者不良预后无影响。2.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合并颅内其它损伤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与临床经验相符。

廖圣芳,王玉差,陈汉民,余锦刚[7](2013)在《逐步控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逐步控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89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逐步控制减压手术治疗。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同类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直接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及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伤后3个月时按GOS评分标准评估预后,治疗组有效66例占74%,无效23例占26%;有效者觉醒时间为(15.76±3.67)d。对照组有效45例占54%,无效39例占46%;有效者觉醒时间为(21.37±4.35)d。2组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均<0.01)。结论逐步控制减压手术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减少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韦斐文[8](2011)在《急性硬膜外血肿56例的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6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边缘及颅骨瓣钻孔硬脑膜悬吊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例,放弃治疗3例,重残2例,治愈50例。行骨窗边缘及颅骨瓣钻孔硬脑膜悬吊的患者术后均无血肿复发。结论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边缘及颅骨瓣钻孔硬脑膜悬吊治疗硬膜外血肿,可减少术后血肿复发,疗效好。

刘明,李永奇,李凯[9](2011)在《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8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分析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对138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创血肿腔置入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引流方法治疗。并对治愈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7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个月,全组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5.94%(22/138),包括并发急性颅内血肿1例,颅内感染0例,非张力性气颅9例,硬膜下积液7例,低颅压5例。结论采用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较钻孔引流术单纯微创冲洗引流更好的治疗效果。

王磊,李亚捷,李追风,庄永辉,戴成国[10](2010)在《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分析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对324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创血肿腔置入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引流,并分次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液引流的方法治疗。并对治愈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27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个月,全组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57%(31/324),包括急性颅内血肿2例,颅内感染1例,非张力性气颅14例,硬膜下积液7例,低颅压5例。结论:采用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较钻孔引流术单纯微创冲洗引流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微创清除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创清除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影响的激光散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改良模型的构建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
    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部分: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
    本研究创新点
第三部分:大鼠急性脑膨出时脑表面血流的改变及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
    本研究创新点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缩略词表
附录 B 学术成果
附录 C 综述 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手术治疗方法
    3 观察比较指标
    4 判定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 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
    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再出血率、脑脊液漏发生率、颅内感染率
    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半年后随访时恢复情况、死亡率、慢性脑积水发生率
论讨
结论
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表
致谢

(6)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收集与处理
        2.1.1 一般资料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仪器设备
    2.2 研究方法
        2.2.1 患者临床资料统计
        2.2.2 预后评估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患者入院类型及病情评估
    3.3 患者治疗情况分析
    3.4 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3.5 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6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硬膜外血肿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4.1.1 性别
        4.1.2 年龄
        4.1.3 瞳孔改变
        4.1.4 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
        4.1.5 术前GCS评分
        4.1.6 血肿部位
        4.1.7 血肿量
        4.1.8 手术方式
        4.1.9 合并颅内其它损伤
    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的诊疗与预后
    1 硬膜外血肿的定义、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
        1.1 硬膜外血肿的定义及临床特点
        1.2 硬膜外血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1.3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诊断
    2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
        2.1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保守治疗
        2.2 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
    3 影响TBI的预后相关因素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7)逐步控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疗效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2.2 治疗效果
3 讨论

(8)急性硬膜外血肿56例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手术指征
    3.2 手术方式
    3.3 手术注意事项

(9)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10)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1.4 手术方法:
    1.5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四、微创清除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影响的激光散斑技术研究[D]. 鲜亮.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 刘文辉.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改良软性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D]. 褚梓轩.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4]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D]. 邱治春.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5]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D]. 曹忠文. 青岛大学, 2019(03)
  • [6]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D]. 陆云鹏. 江苏大学, 2018(02)
  • [7]逐步控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疗效观察[J]. 廖圣芳,王玉差,陈汉民,余锦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13)
  • [8]急性硬膜外血肿56例的治疗体会[J]. 韦斐文. 广西医学, 2011(09)
  • [9]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8例[J]. 刘明,李永奇,李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12)
  • [10]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 王磊,李亚捷,李追风,庄永辉,戴成国. 吉林医学, 2010(03)

标签:;  ;  ;  ;  ;  

微创清除急性硬膜下血肿35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