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闫立松[1](2021)在《解读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文中指出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科学应用,已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得一定成效,动物营养学的创新发展需在分子水平上,对动物机体所表现出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调控做出科学分析解释。文中以动物营养学为中心,对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论述,以期为动物营养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郑波[2](2020)在《热挤压3D打印构建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的消化性能及抗肥胖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疾病谱的不断演变,由于过度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导致的肥胖症与日俱增,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而基于膳食干预理念设计具有个性化健康食品实现对肥胖的防御与治疗,已成为当今食品营养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本论文考察了目前国内外对肥胖症营养干预研究的现状,及热挤压3D打印技术个性化营养食品定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利用热挤压3D打印协同儿茶素分子相互作用调控大米主要营养成分大米淀粉的消化性能和营养功能,深入系统研究所构建的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3DP-REC)的抗酶解机理和抗肥胖机制,以期从新的视觉设计健康主食等淀粉类食品。研究具有前沿性和重要的科学意义,对热挤压3D打印技术应用于健康淀粉类食品的个性化定制及膳食干预防治肥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现代结构表征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阐明3DP-REC结构演变与抗消化性能的关系及其抗酶解机理。结果显示,热挤压3D打印可增加糊化大米淀粉的单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相对结晶度、纳米聚集体有序结构和表面短程有序结构,减少无定形结构,提高整体结构有序化程度;儿茶素分子的引入一方面通过疏水作用力进入直链淀粉螺旋空腔形成单螺旋复合物和V型结晶结构,及与淀粉分子发生氢键相互作用,导致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纳米聚集体有序结构和局部排列致密结构等短程有序结构,进一步增加大米淀粉结构的有序化。结构有序化的提高即分子链排列更加致密能有效阻碍胰α-淀粉酶在淀粉分子中的迁移和结合,促进SDS和RS生成;另一方面3DP-REC无定形结构区域中儿茶素分子与淀粉分子形成结合力较弱的以π-π为主导、氢键为辅的相互作用,在消化环境中易发生解离,游离儿茶素与胰α-淀粉酶的Trp59位点发生结合,屏蔽淀粉与胰α-淀粉酶特异结合的正构活性位点,起到酶抑制剂的作用。可见,3DPREC的抗酶解机理为通过演变形成长程有序和短程有序结构及儿茶素解离成酶抑制剂,协同作用有效阻隔胰α-淀粉酶的降解,从而降低RDS含量,提高SDS和RS含量。结合脂质组学及肝脏转录组学等方法,从基因水平揭示不同儿茶素添加量(2.5%、5%和7.5%)的3DP-REC对高脂膳食肥胖受试鼠的抗肥胖作用机制。研究发现,3DPREC干预是通过调节肝脏糖脂代谢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肝脏糖原生成和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酸β-氧化、肝脏胆汁酸合成、抑制脂肪酸合成及胆固醇合成来显着降低机体血糖水平,及通过降低血清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甘油三酯、神经酰胺、磷脂酰甘油、鞘胺醇等脂质合成改善血脂水平,从而有效抑制脂质沉积,抵御由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此外,3DP-REC干预还可下调促炎关键基因改善肝功能代谢紊乱、炎症状态、氧化应激和由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除血糖外其余的上述改善作用随3DP-REC中儿茶素含量增加而增强,3DP-7.5%REC的干预效果最佳,达到正常组水平。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进一步探究3DP-REC干预对高脂膳食肥胖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与抗肥胖的关系。结果显示,3DP-REC干预显着改善由高脂膳食引起的结肠组织损伤,通过促进胃肠道激素的表达及降低肠道中总胆汁酸水平能有效降低能量摄入和抑制脂质沉积,且干预效果存在对3DP-REC中儿茶素含量的依赖性;3DPREC干预还可促进肠道中如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尤其是通过促进产短链脂肪酸菌的生长繁殖显着提高肠道中丙酸和丁酸的含量,其中3DP-2.5%REC干预显着提高丁酸含量,3DP-5%REC干预显着提高丙酸含量;KEG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3DP-REC干预可通过激活产热功能、调节蛋白质代谢通路等防止脂质沉积;对3DP-REC干预后差异菌群变化与机体生理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3DPREC进入结肠后通过有效抑制Romboutsia等有害菌的生长代谢,促进Veillonella、Butyricicoccus、Ruminococcaceae、Bifidobacterium等产丙酸和丁酸有益菌的繁殖,实现对机体由高脂膳食引起的血脂紊乱、肝功能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基于上述结果初步建立了“REC膳食干预-肠道菌群结构-肥胖相关代谢生化指标”的相互影响关系。融合TSE能量代谢监测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阐明3DP-REC对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功能的影响及调节能量代谢和抗肥胖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3DP-REC干预可显着促进棕色脂肪及米色脂肪组织中脂质分解相关关键酶和基因的表达和加快脂质分解速率,为线粒体提供能量从而显着提高UCP1蛋白的表达,激活棕色脂肪的产热功能,提高机体的能量消耗,增加静息状态下的基础代谢,改善由高脂膳食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继而有效抵御脂肪沉积,降低机体体重和体脂肪含量,最终达到抗肥胖的效果。而其中干预促进室温下机体产热的效果随3DP-REC中儿茶素的含量增加趋势更为明显。上述研究表明利用热挤压3D打印协同儿茶素复合作用可有效调控大米淀粉的抗消化性能,所构建的3DP-REC具有很好的抗肥胖作用及营养功能,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和提出的机理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可望为实现个性化营养健康淀粉类食品的创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指导。

陈琛[3](2019)在《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文中提出动物营养学作为畜牧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整个饲料行业乃至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从营养学概念出发,回顾了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标志性成果,分析了传统动物营养学存在的局限和不足,结合当前学科处于"由静转动,由粗变细"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走向,从战略制定、研究重点、理论体系、研究领域、技术研发、生态保护方面展开论述,强调构建系统动物营养学体系,攻破动物营养研究中的"黑箱",以实现资源环境、动物生产、人类健康和学科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

李笑蕊,王世霞,贠婷婷,綦文涛[4](2016)在《杂粮健康功效和作用机理的分子营养学解析》文中研究指明杂粮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杂粮的健康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待深入研究。分子营养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研究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机理,并评价营养需要量和食物营养价值的新兴学科。综述了基于分子营养学基础上的杂粮健康功效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杂粮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李茜,王珏,符乐[5](2015)在《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动物分子营养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素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从根本上阐述营养素对动物机体的作用机制。文章对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意义,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分子营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李茜,李建国[6](2015)在《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动物分子营养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素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从根本上阐述营养素对动物机体的作用机制。文章对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意义,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分子营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汪珊如,王伟龙,缪微微,谭本杰[7](2014)在《动物营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需要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解释。本文综述了分子营养的概念、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林双双,孙向伟,王晓娟,豆存艳,李媛媛,罗巧玉,孙莉,金梁[8](2013)在《我国菌根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菌根认识的不断深入,菌根学理论研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菌根化应用技术研究也日趋加强。为了及时把握我国菌根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现状,阐明我国学者在菌根机理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本研究归纳了从2006-2010年我国菌根学研究发表的所有科技论文,分析了这些研究论文的性质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在菌根营养学、菌根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根学中的应用和菌根对植物耐受胁迫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我国在利用菌根真菌开展育苗造林和食用菌生产方面的进展。结合当前菌根研究在农、林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分析当前我国菌根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我国菌根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卢德勋[9](2012)在《论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研究和自主创新》文中认为本文着重讨论了对开展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研究和提高动物营养学科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个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研究优先领域,包括:(1)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动物营养学理论和技术体系;(2)加强微观层次营养发展战略研究;(3)组学理论和技术在饲料科学中的应用;(4)推进动物营养研究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5)着力发展系统集成型动物实用营养技术和体系。

刘永峰,李建科[10](2012)在《新形势下分子营养学对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子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与食品营养学紧密相关。介绍了分子营养学的发生、发展,阐述了食品科学专业分子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分析了为食品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分子营养学课程的重要性,有利于新形势下学生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解读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1.1 转基因技术
    1.2 动物生物反应器
    1.3 基因重组技术
    1.4 基因芯片
2 发展前景
3 结语

(2)热挤压3D打印构建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的消化性能及抗肥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肥胖概述
        1.1.1 肥胖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危害
        1.1.2 肥胖与能量代谢
        1.1.3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1.1.4 肥胖与血脂代谢
        1.1.5 肥胖与肠道微生物
        1.1.6 肥胖对其他生理功能的影响
    1.2 肥胖的预防及营养干预
        1.2.1 肥胖的治疗与预防
        1.2.2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功能
        1.2.3 淀粉的消化性能与营养功能
    1.3 淀粉消化性能调控
        1.3.1 淀粉酶与淀粉消化性能
        1.3.2 淀粉多尺度结构与消化性能
        1.3.3 淀粉多尺度结构修饰对其消化性能的调控
        1.3.4 热挤压3D打印技术调控淀粉的多尺度结构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挤压3D打印协同儿茶素复合调控大米淀粉消化性能的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实验材料
        2.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的制备
        2.3.2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消化性能的测定
        2.3.3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螺旋结构的测定
        2.3.4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表面短程有序结构的测定
        2.3.5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结晶结构的测定
        2.3.6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表面分形及糊体系亚微观结构的测定
        2.3.7 分子对接技术
        2.3.8 分子动力学模拟
        2.3.9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的消化性能
        2.4.2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的螺旋结构
        2.4.3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的表面分子短程有序化结构
        2.4.4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的结晶结构
        2.4.5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的分形结构
        2.4.6 热挤压3D打印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糊体系的亚微观结构
        2.4.7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消化性能与多尺度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2.4.8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与胰α-淀粉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4.9 热挤压3D打印协同儿茶素复合调控大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分子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高脂膳食肥胖大鼠脂代谢及肝脏转录组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主要实验试剂
        3.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实验方案及饮食设计
        3.3.2 样品采集及处理
        3.3.3 组织切片观察
        3.3.4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3.3.5 血清脂质组学测定
        3.3.6 肝脏组织中基因的表达量测定
        3.3.7 肝脏转录组测序
        3.3.8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肥胖受试鼠体重的影响
        3.4.2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受试鼠血糖的影响
        3.4.3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受试鼠血脂的影响
        3.4.4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受试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3.4.5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受试鼠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4.6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受试鼠组织切片的影响
        3.4.7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受试鼠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
        3.4.8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肝脏组织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4.9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受试鼠肝脏转录组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高脂膳食肥胖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2.1 主要实验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组织切片观察
        4.3.2 肠道中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4.3.3 胃肠激素水平测定
        4.3.4 肠道中总胆汁酸水平测定
        4.3.5 粪便脂质组学测定
        4.3.6 肠道微生物检测
        4.3.7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结肠组织的影响
        4.4.2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4.4.3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4.4.4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肠道胆汁酸及肠道脂代谢影响
        4.4.5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4.4.6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生理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对肥胖小鼠能量代谢及棕色脂肪调节作用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5.2.1 主要实验试剂
        5.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动物实验方案及饲养
        5.3.2 受试鼠活体脂肪和肌肉含量分析及代谢水平、能量支出监测
        5.3.3 受试鼠低温造模、体温及体表温度测定
        5.3.4 胰岛素耐量试验
        5.3.5 取材及处理方法
        5.3.6 血清中生化指标测定
        5.3.7 脂肪组织形态学观察
        5.3.8 脂肪组织基因表达量测定
        5.3.9 免疫印迹试验
        5.3.10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体重及体脂比的影响
        5.4.2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胰岛素耐受性的影响
        5.4.3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血脂和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5.4.4 室温环境下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5.4.5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体温的影响
        5.4.6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脂肪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5.4.7 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i BAT和 ing WAT中产热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5.4.8 室温环境下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干预对受试鼠iBAT中脂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2.1 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全局观的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
    2.2 继续挖掘代谢机理, 重点集中在分子水平
    2.3 系统营养观念不断发展, 致力于营养互作和平衡研究
    2.4 消化道营养仍是研究重点, 但研究领域有所扩展
    2.5 加快新型饲料技术研发, 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行
3 结语

(4)杂粮健康功效和作用机理的分子营养学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节血糖方面
2 调节血脂方面
3 调节血压方面
4 防抗肿瘤方面
5 抗氧化方面
6 结论

(6)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分子营养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2 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 确定畜禽个体营养素需要量和供给量
    2. 2 预防畜禽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2. 3 进一步了解基因和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
3 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3. 1 营养素调控动物基因表达的机制
    3. 2 日粮中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4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分子营养学中的应用
    4. 1 转基因技术
    4. 2 动物生物反应器
    4. 3 基因芯片
5 应用前景

(7)动物营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营养学的概念
2 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
    2.1 碳水化合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蛋白质与氨基酸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3 脂肪酸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4 维生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胆固醇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6 微量元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3.1 转基因技术
    3.2 动物生物反应器
    3.3 基因重组技术
    3.4 基因芯片
4 展望

(8)我国菌根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菌根学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的研究方向
2 我国菌根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2.1 菌根营养学
        2.1.1 菌根真菌与磷元素
        2.1.2 菌根真菌与氮元素
        2.1.3 菌根真菌与碳元素
    2.2 菌根生态学
        2.2.1 对植物个体生长的影响
        2.2.2 对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2.3 与外来入侵种的互作
    2.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根学研究中的应用
        2.3.1 菌根真菌的分类鉴定
        2.3.2 菌根真菌多样性
    2.4 菌根对植物耐胁迫性的影响
        2.4.1 菌根真菌对植物耐受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2.4.2 菌根真菌对植物耐干旱胁迫的效应
        2.4.3 菌根真菌对植物耐盐胁迫的效应
        2.4.4 菌根真菌对植物抗病害胁迫的效应
        2.4.5 菌根真菌对于植物耐受其他胁迫的效应
3 菌根的应用
    3.1 菌根化育苗造林
    3.2 食用菌生产
4 展望

(10)新形势下分子营养学对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营养学的产生和发展
2 分子营养学与食品营养学的关系
3 食品科学专业分子营养学的教学内容
4 食品科学专业分子营养学的教学方法
5 分子营养学在食品科学专业中的重要性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解读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 闫立松. 畜禽业, 2021(02)
  • [2]热挤压3D打印构建大米淀粉-儿茶素复合物的消化性能及抗肥胖机理研究[D]. 郑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3]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 陈琛.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03)
  • [4]杂粮健康功效和作用机理的分子营养学解析[J]. 李笑蕊,王世霞,贠婷婷,綦文涛. 粮油食品科技, 2016(01)
  • [5]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展[A]. 李茜,王珏,符乐.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粪污处理、环保生态”科技论文集, 2015
  • [6]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进展[J]. 李茜,李建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01)
  • [7]动物营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 汪珊如,王伟龙,缪微微,谭本杰. 饲料广角, 2014(03)
  • [8]我国菌根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J]. 林双双,孙向伟,王晓娟,豆存艳,李媛媛,罗巧玉,孙莉,金梁. 草业学报, 2013(05)
  • [9]论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研究和自主创新[A]. 卢德勋. 动物营养研究进展(2012年版), 2012
  • [10]新形势下分子营养学对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分析[J]. 刘永峰,李建科.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3)

标签:;  ;  ;  ;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