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在兰州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苏佳燕[1](2019)在《福建学校舞蹈教育六十年历史演进及其成因》文中研究指明自1958年厦门艺术学校创立舞蹈科后,福建学校舞蹈教育肇始,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中专层次到硕士层次的艰辛历程,至2018年适逢六十年的光景,福建学校舞蹈教育已形成了较为可观的局面。因此,本文以福建学校舞蹈教育的六十年(1958-2018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采访六十年相关的舞蹈教育工作者35人,力求把福建学校舞蹈教育六十年的基本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性梳理,并依此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全文将福建学校舞蹈教育分为六章进行研究,前五章依据福建学校舞蹈教育的增设情况和相关的国家政策将福建学校舞蹈教育分为五个时期,起步期(1958-1969年):以厦门艺术学校舞蹈科和福建艺术专科学校舞蹈系的创立为标志,福建舞蹈教育崭露头角;停滞期(1970-1974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学校舞蹈教育戛然而止;复苏期(1975-1996年):福建艺术专科学校槁苏暍醒,并在全省各地开设分班;发展期(1997-2009年):高等院校兴办舞蹈专业,福建师范大学建立舞蹈硕士点;改革期(2010-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改革舞蹈学科办学,对每个时期进行真实而详尽的描述,尽可能追根溯源,探究各个阶段学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原因,第六章则总结出福建省区域性学校舞蹈教育历史演进存在办学地理位置由点状分布向线状分布推进、办学性质由公办转向公办为主民办为辅、从依托其他艺术学科办学到独立办学、办学层次逐步高层化规范化、专业设置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地方特色课程日益突出、就业由统一分配到自主择业等七大特点,基于以上特点及分析,提出应鼓励民办学校开设舞蹈专业、拓展舞蹈专业设置的新门类、深挖区域性的舞蹈特色课程、推进中小学舞蹈课程的开设、加强国内外校际间合作交流、传承舞蹈名师优秀教育理念等六点反思。通过对福建学校舞蹈教育六十年历史演进及其成因进行研究,以史为鉴,以期为未来福建学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将区域性舞蹈教育与全国舞蹈教育进行个性与共性的对比,探寻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在差异性中辨析出区域的特色与不足,亦能作为区域性舞蹈教育的一些历史经验,为全国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潘朵朵[2](2019)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基于第比利斯开放大学孔子课堂的汉语教学实践》文中指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本研究以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地的汉语教学实践,通过发放问卷、课堂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对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行为和格国学生偏好的教学行为展开调查,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归纳出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在参考包括教育学界、第二语言教学界、对外汉语教学界在内的对于课堂教学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格鲁吉亚汉语教学的特点,阐明了研究所采用的课堂教学行为分类。即从教师行为功能的角度分为三大类: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行为,并融入对外汉语课堂的元素将此三类教学行为细划分为具体的九个小类。其中,主要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语言、讲授行为、提问行为、评价与反馈行为、组织与指导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包括:非言语交流行为、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管理行为包括:问题行为管理、课堂时间管理。依托这一教学行为分类,本研究进一步设计出调查问卷、课堂观察量表、师生访谈提纲,针对第比利斯开放大学孔子课堂大学教学点的师生展开实际调查,完成第一手数据的收集。在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后,从师生双向视角展开分析,重点就师生对于教学行为偏好不一致的地方进行阐述,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课堂教学效果为衡量标准。分析得出教师在教学语言的使用、对于学生特点的了解、教学内容与交际的联系、教学资源的利用、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联系自身观察和师生访谈的结果,本文从教师自身素质、教学行为的选取、课堂师生互动、教师自身心态以及教师与外界联系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希望能够为在格鲁吉亚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尚雅楠[3](2019)在《“口头报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格鲁吉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是一种在传统西方教学体系中十分常见的语言训练方式,近些年来,通过不断地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国内外的大量专家学者已经肯定了“口头报告”在语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深受西方教学理念影响格鲁吉亚,“口头报告”也早已屡见不鲜。然而,相比于这一形式在其他科目中的广泛应用,“口头报告”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使用频率偏低、教学形式局限以及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甚至很多汉语教师还并没有树立将这一形式与汉语教学相结合的意识。为了证明“口头报告”在汉语教学中的可用性与有用性,本文以笔者在格鲁吉亚的汉语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人物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课堂观察等方法梳理“口头报告”的本体知识,调查“口头报告”在格鲁吉亚教学体系以及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选取五名HSK4级水平的成人汉语学习者,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整个实践活动由前期准备、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部分组成,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从报告主题、报告时间、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观察与发现、分数评价和教学改进措施六个方面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进行了记录和反思。在教学效果的评价环节,笔者按照前期设定的评判标准,将学生的实践表现量化,并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口头报告”能否对学生的汉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实践证明,经过有效前期准备的“口头报告”不仅可以与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和汉语表达时长,还可以增长学生的汉语接触时间,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提升学生的最低输出量,构建起学生了解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平台。然而,要真正发挥“口头报告”在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汉语教师还需要重视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话题的选取上给予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在活动进行时平衡好准备、展示、互动和评价四个环节的关系,同时“口头报告”活动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汉语“口头报告”活动的本土化,在形式上灵活应用,在难度上循序渐进。
张弘力[4](2018)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加快中国珠算心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7月19日)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第九届会员大会。下面,我受中珠协第八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过去的四年,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屈怀凯[5](2018)在《诚为传承乐教 终成治史名家 ——音乐史学家、教育家孙继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孙继南是我国当代为人敬仰的着名音乐史学家、音乐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领域,其对黎锦晖、李叔同、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等专题的苦心耕耘,或颠覆学界认知,或有筚路蓝缕之功,均取得了极高成就。在音乐教育实践上,亦是涉及了学校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各种教育领域。他淡泊名利、谦逊低调的处世之风,向来也被学界同仁引为标榜。本文以文献分析为基础。对于研究对象的音乐生平,主要结合其学术生平、教育生平,整体疏理,文献分析的同时亦借鉴部分“口述”史料;对于其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了“口述”史料、网络资源;对于研究对象的音乐史学研究的研究,则进一步结合历史学、文化学、音乐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方法。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孙继南音乐生平疏史,借鉴“纪事本末体”的写作方式,史论结合,将其一生分为虔心求学、音乐教育、潜心治史三个阶段。第二章为孙继南音乐教育贡献研究,在对其教育实践作出简单疏理后,继而对其教育贡献进行了归纳。第三章为孙继南音乐史学研究之研究,分别对其音乐教育、黎锦晖、李叔同等专题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缘起、研究路径、代表成果、学术评价等层面展开全面、细致的分析、思考。第四章为孙继南治史观研究及思考,在梳理其学术观念的基础上,对其所持之史学理念作了一定的拓展性思考。文章结语点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及大量相关音乐教育专题史料的研究,确立了孙继南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研究中的奠基人地位;其在黎锦晖和李叔同乐歌专题研究方面所产出的大量成果,使其成为两个专题的首席学者;其音乐教育实践及思考,为推动山东音乐师范教育体系完善及音乐史学研究在全国师范系统的专业化等层面,均做出了积极成功的探索。并通过前文分析、思考、感悟,结合“重写音乐史”论辩,对“历史细节”的重要性作了一定阐发。
王朝才[6](2018)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八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工作报告》文中认为(2018年1月19日)各位常务理事、各位秘书长: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八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受会长张弘力委托,我向常务理事会做中珠协2017年工作报告,请予审议。2017年,中珠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财政部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
崔莹莹[7](2017)在《第十一届中南六省中小学音乐教育交流会现场音乐课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十一届中南六省中小学音乐教育交流会现场公开展示的13节音乐课,集中展现了当前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最新课堂教学面貌。笔者在全程观摩现场音乐课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录像及会议提供的13节音乐课的全部文字资料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实证法、文献法等手段,对会议的概况、数据的统计、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音乐教学解析,对课例的课型、结构形态、方法运用、活动设计、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教具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凭借数据的统计对比与分析形成理论观点,揭示其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总结中南六省各个地区在音乐课程改革的面貌和经验,并由此得到启示,音乐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们对音乐教学的手段和形式也应该采取发展和创造的态度。音乐课程改革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而且需要优秀的音乐教师来实施,还需要发扬不断学习提高的精神。正如吴斌老师在交流会上指出的:“不只要学习其教学方法,更要学习这些优秀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牢记音乐课程教育的根本——“一切为了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开拓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事业的成功。
许芸[8](2017)在《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兰州市特色艺术教育基地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音乐,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审美、自娱自乐、振奋人心等积极作用。音乐教育,更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情感体验、沟通情感、调节情绪、塑造品质、促进和谐等功能。为了让有趣的音乐学习和活动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音乐学习效能,不断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兰州市第十四中学依托"音乐教育的传统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高校和艺术团体的教学实践
王楷婷[9](2012)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京剧进校园”活动调查研究》文中认为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形成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京剧汇集和融合了各个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以丰富的剧目,精湛的表演形式.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文化立院”为办学理念,“国粹砺人”为办学特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把京剧文化融入到育人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京剧与教育结合而产生的育人作用,用民族文化磨砺和提升师生精神。创造了以京剧为手段,达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国高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范围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现场调查、访谈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京剧进校园”活动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介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对这一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启示。
张立忠[10](2011)在《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应用质化研究方法,从课堂教学的视角出发,在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内涵、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教师与有经验教师、新教师的比较,论述了教师使用的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础、实质和过程,通过深入分析专家教师王老师信奉的实践性知识的内在构成探讨了知识应用的深层原因。全文共分六章进行论述,其中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对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第四章、第五章对质化资料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阐释,第六章是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部分。第一章论述了研究的缘起、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系统地论述了应用质化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及研究者的反思。这一部分的创新在于对质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质化研究中资料分析的实质是对资料进行浓缩和建立检索,并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将资料分析过程分为准备、展开、结束三个阶段,并认为资料分析的展开是通过反复阅读资料的形式完成的。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经验资料的扎根理论;第三章从知识观的转变和确立、实践观的形成以及认识心理学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结构、特征、应用的认知原理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广义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个人实践的基础上,自我确信或使用的统整知识。狭义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践中基于实践的情境调用并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根据对实践性知识的界定,并借鉴阿吉里斯和舍恩的行动理论,将教师实践性知识分为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和使用的实践性知识,使用的实践性知识又分为大脑中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中的实践性知识。实践中的实践性知识即狭义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本文认为实践性和个体性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本质特征,情境性、即时性、整体性和体验性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应用特征;第四章主要从实践的角度,通过专家教师、有经验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比较,研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应用实践性知识的问题,探讨的是狭义的实践性知识,即“在”实践中的知识。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主要通过应用实践性知识来实现对教学的解读、建构和反思。通过教师之间的对比,发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性知识的基础、关键和实质。并发现使用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熟练与生成的有效途径;如果说第四章是从“面”上探讨问题的话,那么第五章就是从“点”入手,深入地挖掘教师课堂教师行为背后的秘密,通过研究专家教师王老师信奉的实践性知识的内在构成,从“个人”角度探讨教师在课堂中的决定以及课堂中知识应用的深层原因。这一章主要探讨的是广义上的实践性知识,即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及其使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了信奉的实践性知识的构成方式。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并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层次和境界;第六章给出了研究的结论和建议。本研究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三个扎根理论:1.知识群落是教师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在个体中的构成方式;2.知识模型是教师使用的实践性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基础;3.随境而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性知识建构教学的关键。
二、全省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在兰州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省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在兰州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学校舞蹈教育六十年历史演进及其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福建学校舞蹈教育的起步期(1958-1969 年) |
第一节 厦门艺术学校舞蹈科的创立 |
第二节 福建艺术专科学校舞蹈系的创立 |
第三节 起步期的成因分析 |
第二章 福建学校舞蹈教育的停滞期(1970-1974 年) |
第一节 全省学校舞蹈教育的全面停办 |
第二节 停滞期的成因分析 |
第三章 福建学校舞蹈教育的复苏期(1975-1996 年) |
第一节 福建艺术学校舞蹈专业的复办 |
第二节 福建艺术学校在全省各地的分班 |
第三节 厦门戏曲舞蹈学校的独立组建 |
第四节 复苏期的成因分析 |
第四章 福建学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期(1997-2009 年) |
第一节 八所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建立 |
第二节 福建师范大学舞蹈硕士点的建立 |
第三节 四所中专学校舞蹈教育的发展 |
第四节 发展期的成因分析 |
第五章 福建学校舞蹈教育的改革期(2010-2018 年) |
第一节 中专层次舞蹈教育的独立、停办与兼并 |
第二节 大专本科层次舞蹈教育的增办与改革 |
第三节 研究生层次舞蹈教育的调整与增办 |
第四节 改革期的成因分析 |
第六章 福建省区域性学校舞蹈教育历史演进的特点及其思考 |
第一节 福建省区域性学校舞蹈教育历史演进的特点 |
一、办学地理位置由点状分布向线状分布推进 |
二、办学性质由公办转向公办为主民办为辅 |
三、从依托其他艺术学科办学到独立办学 |
四、办学层次逐步高层化规范化 |
五、专业设置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
六、地方特色课程日益突出 |
七、就业由统一分配到自由择业 |
第二节 对福建省区域性学校舞蹈教育历史演进的思考 |
一、鼓励民办学校开设舞蹈专业 |
二、拓展舞蹈专业设置的新门类 |
三、深挖区域性的舞蹈特色课程 |
四、推进中小学舞蹈课程的开设 |
五、加强国内外校际间合作交流 |
六、传承舞蹈名师优秀教育理念 |
结论 |
附录1 访谈问题大纲 |
附录2 访谈录概况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2)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基于第比利斯开放大学孔子课堂的汉语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和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概念的界定 |
1.4 相关文献综述 |
1.5 研究设计 |
第二章 第比利斯开放大学孔子课堂教学概况 |
2.1 教学点情况简介 |
2.2 学生特点介绍 |
第三章 关于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 |
3.1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3.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3.3 师生对比分析 |
3.4 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对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行为方面的建议 |
4.1 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课前准备 |
4.2 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
4.3 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互动 |
4.4 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情绪管理 |
4.5 关注汉语教学的发展,寻求合作学校的支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2 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3 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表 |
附录4 教师访谈问题提纲: |
附录5 学生访谈问题提纲: |
致谢 |
(3)“口头报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格鲁吉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0.3 本文创新点 |
0.4 研究方法 |
0.5 文献综述 |
0.5.1 关于“口头报告”的研究成果综述 |
0.5.2 关于格鲁吉亚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第一章 “口头报告”与语言教学 |
1.1 “口头报告”的定义 |
1.2 “口头报告”的提出与发展演变 |
1.2.1 “口头报告”的提出 |
1.2.2 “口头报告”的发展演变 |
1.3 “口头报告”的理论基础 |
1.3.1 语言的输入输出假说 |
1.3.2 社会建构主义的外语教学观 |
1.3.3 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和“镜像学习”理论 |
1.4 “口头报告”的分类 |
1.5 “口头报告”与语言教学 |
1.5.1 “口头报告”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
1.5.2 “口头报告”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口头报告”与格鲁吉亚语言教学 |
2.1 “口头报告”与格鲁吉亚的母语教学 |
2.1.1 格鲁吉亚教育情况概述 |
2.1.2 “口头报告”在格鲁吉亚母语教学中的应用 |
2.2 “口头报告”与格鲁吉亚的外语教学 |
2.2.1 格鲁吉亚外语教学情况概述 |
2.2.2 “口头报告”格鲁吉亚的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2.3 “口头报告”与格鲁吉亚的汉语教学 |
2.3.1 格鲁吉亚的汉语教学现状概述 |
2.3.2 “口头报告”格鲁吉亚的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三章 “口头报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
3.1 基本情况介绍 |
3.1.1 教学对象分析 |
3.2 前期准备阶段 |
3.2.1 话题选择 |
3.2.2 评判标准 |
3.2.3 活动流程 |
3.3 教学实践阶段 |
3.3.1 第一次教学实践 |
3.3.2 第二次教学实践 |
3.3.3 第三次教学实践 |
3.4 “口头报告”教学效果反馈 |
3.4.1 学生成绩及报告时长分析 |
3.4.2 本次教学实践的局限性 |
第四章 关于“口头报告”的教学总结与建议 |
4.1 “口头报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
4.2 “口头报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3 “口头报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1 针对格鲁吉亚学生的调查问卷 |
附件2 针对第比利斯开放大学孔子课堂汉语教师的调查问卷 |
附件3 关于“口头报告”活动的反馈问卷 |
(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加快中国珠算心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八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
(一) 认真履行申遗承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取得新进展 |
1.《算学启蒙校注》已出版发行。 |
2.《中国珠算发展史》完成定稿。 |
(二) 以提高儿童大脑空间想象力为重点, 珠算珠心算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
1.“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脑机制研究”课题取得新成果 |
2.《珠心算学习影响空间等能力发展的认知机制研究》课题取得重大进展 |
3.“另一种知识体系视角下的中国珠算”和“珠算珠心算重返国家课程体系”等课题研究 |
(三)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开创珠协工作新局面 |
(四) 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建设继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
(五) 以举办大型赛事为抓手, 坚持以比赛带动普及 |
(六) 珠心算的国际或地区交流工作取得新进展, 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
1. 中珠协与台湾省商会珠心算文化交往密切。 |
2. 中国珠算在香港澳门深受喜爱。 |
3. 中美珠心算会员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七) 以央视宣传片《拨动世界的珠子》为契机, 珠算珠心算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 |
(八) 各级珠协组织扎实开展工作, 成为珠算珠心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
1. 江苏省珠协积极推进珠心算教育实验规模倍增计划。 |
2. 吉林省珠协采取新举措, 促进珠心算普及教育不断发展。 |
3. 上海市老年珠算健脑课程开展红火。 |
4. 北京市积极协助文化宣传片拍摄工作。 |
5. 国家珠心算选手培训中心成绩突出。 |
6. 中国珠算博物馆发挥作用明显。 |
二、几点工作经验 |
三、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
(一) 高举旗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二) 坚定方向, 增强做好珠算珠心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三) 把握规律, 稳步推进珠算心算事业的传承保护发展 |
(四) 完善机制, 团结带领各级珠协组织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5)诚为传承乐教 终成治史名家 ——音乐史学家、教育家孙继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孙继南音乐生平疏史 |
第一节 虔心求学阶段(1928—1954) |
一、蒙于乐亦爱于乐 |
二、投考“山师”遇伯乐 |
三、得荐“上音”勤补缺 |
第二节 音乐教育阶段(1955—1984) |
一、进修返校传乐学 |
二、“艺专”时期始发文 |
三、调入“山师”兴乐教 |
四、为兴乐教勤作歌 |
五、高师乐史“讲习班” |
六、高师“学会”任会长 |
第三节 潜心治史阶段(1985—2016) |
一、重回“山艺”建师范 |
二、《名曲欣赏》得出版 |
三、“弘学”研究踏征程 |
四、求其本真撰《黎评》 |
五、尽职尽责通《简编》 |
六、为传乐教编《纪年》 |
七、诚为“乐史有传人” |
八、云归佛土足此生 |
小结 |
第二章 孙继南音乐教育贡献研究 |
第一节 音乐师范教育体系的初步构建 |
一、“社会本位”结合“学生本位” |
二、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
三、“疏”而勿“堵”的引导教育 |
第二节 开拓创新编写音乐教材 |
一、音乐史教材编写及评价 |
二、《中外名曲欣赏》分析及评价 |
第三节 音乐普及与乐教传承 |
一、以身为范的个人要求 |
二、乐在普及的教育归旨 |
三、走出区域的教育格局 |
小结 |
第三章 孙继南音乐史学研究之研究 |
第一节 音乐教育研究之研究 |
一、《纪年》缘起 |
二、《纪年》版本比较 |
三、《纪年》学术评价 |
第二节 黎锦晖专题研究 |
一、黎锦晖研究缘起 |
二、进化的批评 |
三、《黎评》与《黎派》比较分析 |
四、学术评价 |
第三节 李叔同专题研究 |
一、李叔同研究缘起 |
二、渐至精细的研究路径 |
三、重要研究成果 |
四、学术评价 |
第四节 其他研究 |
小结 |
第四章 孙继南治史观研究及思考 |
第一节 学术观念形成 |
第二节 学术理念认知 |
一、“史学只是史料学” |
二、决断于“一手史料” |
三、以“史家生命”治史 |
四、书写“人文音乐史” |
第三节 学术方法缕析 |
小结 |
结语 |
附录1 孙继南年谱 |
附录2 孙继南各研究专题学术成果年表 |
附录3 孙继南研究文章年表 |
附录4-1《纪年》“初版”1840-1949时限,修订与增补情况表 |
附录4-2《纪年》“初版”与“增订本”1840-1989修订、增补情况表 |
附录4-3《纪年》“增订本”与“新版”修订、增补情况表 |
附录5-1《黎评》与《黎派》结构编排对照图 |
附录5-2《黎派》主要丰富内容 |
附录5-3《黎派》主要历史场景的内容精确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八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7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
(一)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
(二) 履行承诺, 高度负责, 稳步推进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
(三) 上下联动, 共克时艰, 不断加强中珠协自身组织建设 |
(四) 积累经验, 不断摸索, 逐步推进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工作 |
(五) 夯实基础, 抓住根本, 精心谋划珠心算基础教育培训工作 |
(六) 指导行业, 相互促进, 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珠心算比赛活动 |
(七) 建立体系, 行规矩止, 不断完善珠心算比赛鉴定认证工作 |
(八) 两岸携手, 凝心聚力, 不断拓展海峡两岸珠心算交流活动 |
(九) 多方宣传, 扩大影响, 珠心算的社会认知不断提升 |
(十) 携手并肩, 相辅而行, 有序推进世珠联各项工作 |
二、2018年工作计划 |
(一)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二) 扎实做好科研课题与理论研究工作 |
(三) 认真做好换届会筹备和召开中珠协第九届会员大会 |
(四) 周密筹划世珠联换届大会暨召开第五届会员大会 |
(五) 稳步推进珠心算教育实验区工作 |
(六) 开展海峡两岸珠算通信赛活动 |
(七) 开展珠算与珠心算鉴定工作 |
(八) 继续加强各级师资培训工作 |
(九) 认真做好中珠协大事记编纂工作 |
(十) 关于中珠协的会费标准问题 |
(7)第十一届中南六省中小学音乐教育交流会现场音乐课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会议概况 |
2.1 活动内容 |
2.2 教师情况 |
2.3 课例情况 |
3 音乐课型分析 |
3.1 唱歌课 |
3.2 欣赏课 |
3.3 综合课 |
4 教学设计分析 |
4.1 教学结构形态 |
4.2 教学方法运用 |
4.3 实践活动设计 |
5 实际操作分析 |
5.1 专业技能 |
5.2 教学技能 |
5.3 教具运用 |
6 结论 |
6.1 课程改革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 |
6.2 课程改革需要优秀的音乐教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兰州市特色艺术教育基地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乐特色课程——为满足学生适合的、可选择的需求 |
二、教育共同体———为教师搭建学习、研究的场域 |
(一) 借力基地, 锻造卓越教师队伍 |
(二) 外派内引,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
(三) 教育科研, 夯实教师理论功力 |
三、实践与体验———为师生构筑自信的、发展的梦想 |
四、引领与辐射———为基地打造特色的、持续的品牌 |
(9)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京剧进校园”活动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论 |
一、 京剧发展简史 |
二、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 国内相关综述 |
(一)京剧与文化传承相关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
(二)传统文化进校园相关综述 |
(三)京剧进校园相关综述 |
四、 创新之处 |
五、 论文的研究范围、方法及步骤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一章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京剧进校园”活动综述 |
第一节 京剧走进课堂 |
一、 《京剧文化》课程的开设 |
二、“京剧文化大讲堂”的设立 |
第二节 各种京剧活动的开展 |
一、 成立京剧艺术团 |
二、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
第三节 京剧名家的指导 |
第四节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
一、 领导重视 |
二、 措施得力 |
第五节 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取得的成绩 |
一、 屡获大奖 |
二、 媒体宣传 |
三、 对外交流 |
第二章 对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京剧进校园活动”的研究 |
第一节 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
一、 学生的个人情况 |
二、 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
三、 学生自身对于京剧的态度 |
四、 学生对于学校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看法 |
第二节 数据分析与研究 |
一、 “京剧进校园”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
二、 “京剧进校园”活动对策与建议 |
第三节 通过调查得到的启示 |
一、 高等院校要把宏扬传统文化放在重要的地位 |
二、 京剧文化进校园既可行又有效 |
三、 领导重视是高校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 |
四、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
五、 内外结合,争取社会专业人士的支持 |
六、 注重实践,开展社团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轮扁斫轮”中的理论与实践 |
二、“课堂情境”中的知识应用与教学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的背景 |
一、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的综述 |
第二章 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界定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问题的完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确定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研究方法的应用 |
第三节 研究过程的展开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二、研究关系的建立 |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 |
四、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五、研究的理论建立与成文方式 |
第四节 研究质量的检验 |
一、效度问题 |
二、推广度问题 |
三、伦理道德问题 |
第三章 研究中的理论问题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知识观的转变与确立 |
二、实践观的形成 |
三、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
四、教学理论的应用 |
第二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结构 |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 |
第三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
一、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特征的研究 |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
第四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应用原理 |
一、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应用的研究 |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课堂应用的认知原理 |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
第四章 “知识与实践”: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课堂应用 |
第一节 “解读教学”:教师实践性知识课堂应用的基点 |
一、“理解与判断”:教师应用实践性知识解读教学的实质 |
二、“感知与解释”:教师解读教学的过程 |
第二节“建构教学”:教师实践性知识课堂应用的关键 |
一、“应用与建构”:教师应用实践性知识建构教学的实质 |
二、“管理与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 |
三、“教学与内容”: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建构 |
第三节“反思教学”:教师实践性知识课堂应用的反馈 |
一、“监控与生成”:教师应用实践性知识反思教学的实质 |
二、“课中与课后”:教师反思教学的过程 |
三、“反思与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
第五章“知识与个人”:王老师信奉的实践性知识与知识应用 |
第一节“注重做的过程”:王老师信奉知识的核心构成与知识应用 |
一、“旅行者”与“行路人”: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及其解读 |
二、“家具大挪移”:生活中“做的过程” |
三、“教学要有过程”:课堂中“做的过程” |
四、“静悄悄地做”:成长中“做的过程” |
五、“做比讲道理有用”:学生“做的过程” |
第二节“保持本色”:王老师信奉知识的个性构成与知识应用 |
一、“保持本色”: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及其解读 |
二、“不从众,不随大流”:工作中的本色 |
三、“随便听课”:课堂中的本色 |
四、“不卑不亢”:学生的本色 |
第三节“从幸福感开始工作”:王老师信奉知识的动力构成与知识应用 |
一、“从幸福感开始工作”: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及其解读 |
二、“上课就是享受”:课堂中的快乐 |
三、“愚人快乐”:与学生分享快乐 |
第四节 “学生是要培养的”:王老师信奉知识的对象构成与知识应用 |
一、“学生是要培养的”: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及其解读 |
二、“六年才有成果”:学生培养的过程观 |
三、“凤凰的尾巴”:课堂中对学生的培养 |
四、“更多地让孩子说”:课堂中的主角 |
五、“是孩子就能教”:王老师的珍珠计划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发现 |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性知识建构教学的实质 |
三、课堂教学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系 |
四、对质化研究方法的一些探索 |
第二节 建议 |
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新路向 |
二、关注教师发展的内在品质 |
三、建立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环境与制度 |
四、加强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研究日志 |
附录二 研究备忘录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附录四 码号编码 |
附录五 资料归类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全省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在兰州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学校舞蹈教育六十年历史演进及其成因[D]. 苏佳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2]格鲁吉亚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基于第比利斯开放大学孔子课堂的汉语教学实践[D]. 潘朵朵. 兰州大学, 2019(08)
- [3]“口头报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格鲁吉亚为例[D]. 尚雅楠. 兰州大学, 2019(08)
- [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加快中国珠算心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J]. 张弘力. 珠算与珠心算, 2018(04)
- [5]诚为传承乐教 终成治史名家 ——音乐史学家、教育家孙继南研究[D]. 屈怀凯. 山东艺术学院, 2018(01)
- [6]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八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工作报告[J]. 王朝才. 珠算与珠心算, 2018(01)
- [7]第十一届中南六省中小学音乐教育交流会现场音乐课案例研究[D]. 崔莹莹. 洛阳师范学院, 2017(02)
- [8]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兰州市特色艺术教育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 许芸. 发展, 2017(01)
- [9]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京剧进校园”活动调查研究[D]. 王楷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12(04)
- [10]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张立忠.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