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小路用于复式交叉起爆网路的可靠度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郭睿[1](2019)在《露天矿山生产系统可靠性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露天矿山的快速发展,开采技术不断深入,再加上科技进步而使得生产机械化、大型化,矿山已经变成了一个多工序、多环节、多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同时矿山中也存在着大量影响生产的随机因素,使得我国许多矿山生产不平衡、产量低、效益差,其中大部分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生产系统的可靠性不足。本文以某露天矿山生产系统的可靠性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穿孔作业、爆破作业以及采装-运输-破碎作业三个作业分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与优化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1)对于系统中的穿孔作业环节,建立穿孔设备工作能力的模型,以穿孔设备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理论工作能力的比值来估计该环节的可靠度;而对于系统中的爆破作业环节,根据爆破网络的连接方式和传爆雷管的传爆方式建立了导爆管单式起爆网络、单复式起爆网络、复式交叉起爆网络等三种起爆网络的可靠度模型,为穿孔爆破作业的可靠度估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对露天矿山采装-运输-破碎作业系统进行可靠性建模,由于系统的组成结构复杂、计算量大等问题,本文采取了一种逐层递进的计算方法,将复杂系统看成由若干个简单子系统的组合结构,通过对各子系统进行结构分析以及马尔可夫过程推导求出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通过不断加入新的元件逐步推导出整个采装-运输-破碎作业系统的可靠性指标。(3)在采装-运输-破碎作业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采用设置缓存库的方式来改善系统的可靠性,而由于增加缓存库后系统结构发生改变,而且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也与之前不同,一般的马尔可夫过程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文中通过引入了补充变量使系统变成广义马尔可夫过程,再根据一般马尔可夫过程列出状态转移方程,最后求解微分方程,从而求出柔性系统的可用度表达式。(4)将模型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工程实例中,结合实际参数进行验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各可靠性模型以及优化都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凌宇恒[2](2018)在《高速公路跨线天桥爆破拆除及数值模拟》文中提出运营中的高速公路跨线天桥拆除受到施工和时间的限制,面临着技术环节上的问题,采用整体粉碎性爆破拆除是比较高效可行的办法。本文在对某高速公路跨线天桥进行爆破拆除时,为达到整体爆破拆除的拆除效果,对天桥的两个箱梁开槽预处理以便于桥底布孔装药。同时对传爆网路进行安全性分析,对触地振动、爆破振动和爆破飞石等危害效益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高速路面、地下电缆、周围在建桥梁和高压线塔受到损害。为确保桥梁预处理方案的安全可靠,利用大型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天桥预处理进行模拟分析。模拟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立二分之一天桥模型,选用C3D8R:八结点线性六面体单元单元类型对天桥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对桥梁整体施加自重荷载,分析天桥在开槽后在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箱梁桥体爆破拆除设计而言,不同部位宜采用不同的爆破参数,且炸药单耗的选择跟不同部位的配筋率及爆破效果有关。箱梁的孔排距以0.4~0.5m为宜,炸药单耗控制在1200~1500g/m3内,桥墩的孔排距以0.3~0.5m为宜,炸药单耗为800g/m3,桥台的孔排距以0.34~0.5m为宜,炸药单耗为1000g/m3。(2)通过对传爆网路安全分析,传爆网路存在被飞石和金属切断的可能性。通过跳线技术将传爆网路进行分组,准确计算各分组网路延时时间,在组间或其它爆破区域相同延时时间点用导爆管将组间或爆破区域间联通起来,在爆破实践中证实能有效提高传爆网路的可靠性。(3)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桥面在垂直方向S22的最大压应力为2.181MPa,最大拉应力数值为1.602MPa,均没有超过其设计抗压标准的fcd=22.4MPa和抗拉设计标准为ftd=1.83MPa;桥面在垂直方向U2的位移从桥面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大,最大位移出现在箱梁中间位置,最大位移为0.01674m,相对梁箱尺寸而言,该箱梁在重力荷载作用下U2方向的位移较小。(4)最后的爆破实践表明传爆网路没有出现传爆中断现象,桥梁按设计原地倒塌,桥台、桥墩钢筋混凝土顺利分离,箱梁顶部钢筋混凝土分离明显,底部分离成若干小块。说明箱梁经过预处理后,能有效加强箱梁底部爆破效果。
张勤彬,程贵海,徐中慧[3](2018)在《工程爆破中大规模起爆网路的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预防工程爆破中的拒爆及盲炮事故,探讨了影响起爆网路可靠度的相关因素,采用可靠性原理的方法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起爆网路的可靠性。得出了复式起爆网路的可靠度较高,复式网路的可靠度为95.83%,复式交叉-四通连接网路的可靠度为96.07%,复式交叉及双复式网路的可靠度均为96.12%。通过跨航道桥梁的爆破拆除实践证明,在大规模起爆网路中,复式交叉起爆网路更为安全、可靠、经济。
崔宇[4](2017)在《爆炸二极管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程爆破是经济建设一项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煤炭、冶金等诸多国民经济领域。然而高温、火区环境等恶劣环境下的爆破却很有可能由于炸药的早爆、误爆带来极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国内外,就高温火区环境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如火区灭火降温、耐高温炸药、耐高温爆破器材。但是较少人研究当早爆发生时如何降低早爆损失。课题组结合军用爆炸逻辑网络,设计一种工业用的起爆逻辑网路,其核心是使用课题组设计的一种爆炸二极管。本文设计并优化了的爆炸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实现稳定传递从主起爆网路而来的正向爆轰信号顺利起爆炮孔装药,可靠阻断从个别炮孔意外早爆反向传递而来的反向爆轰信号保护主起爆网路功能的单向传爆元件。该爆炸二极管利用传火元件作为隔爆器件这一核心设计思想,以延期体作为正向中传火元件,反向中隔爆元件,延期体是一种内含延期药铅柱。在正向传爆中,利用延期体点燃激发药,产生高速飞片撞击传爆药,完成正向爆轰信号传递;反向隔爆中,传爆药爆轰撞击飞片,激发药爆轰,然后被阻隔在延期体处。本文除了设计该爆炸二极管,还对其进行了参数优化,通过正反对称装药结构,设计激发药极限药量实验,给出100%传爆率下的激发药极限药量20mg;设计延期体临界尺寸实验,给出100%隔爆率下的延期体临界尺寸4.2mm。通过进行传爆药药量实验,得到传爆药药量决定于激发药的药量的结论。在实验和爆轰波基本原理结合非均质炸药冲击起爆机理基础上,进行了爆炸二极管的机理研究,提出了正向传爆数学模型和反向隔爆数学模型。将正向传爆分为3个阶段,给出了激发药药量和飞片速度定量关系,通过定义正向传爆稳定系数,给出了激发药药量和稳定系数间的定量关系,实验和计算结果都显示在激发药药量在20mg之上时,都能保证近100%的稳定性;将反向隔爆分为3个阶段,通过定义反向隔爆可靠系数,给出了延期体长度与可靠系数间的定量关系,实验和计算结果都显示在延期体长度在4.20mm之上时,都能保证近100%的可靠性。通过建立上述两个数学模型,给出了爆炸二极管机理分析,证明爆炸二极管整体的稳定传爆性和可靠隔爆性,为其在工业上的运用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考虑到理论是一维的,采用燃烧增长模型结合LS-DYNA软件,进行了爆炸二极管的三维正向传爆和反向隔爆数值模拟,获得更多的细节。特别是针对正向传爆中激发药药量和反向隔爆中延期体的长度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补充第四章理论计算细节展现上的不足,展现传爆药和导爆索中的爆轰发展过程。激发药药量决定了正向传爆的稳定性,药量越大,飞片速度也就越大,同时进入传爆药的初始撞击压力也越大,自然容易正向起爆。结果显示激发药药量低于10mg,正向传爆必然失败,高于20mg,传爆药才能在终面达到临界压力,传爆成功。延期体长度决定了反向隔爆的可靠性,长度越长,冲击波衰减程度越大,在导爆索中产生的撞击压力越小,越容易反向隔爆成功。结果显示延期体长度低于4mm,反向隔爆必然失败,高于5mm,隔爆必然成功。进行了飞片测速实验,飞片速度实验值和模拟值在低药量较为一致,实验值和理论值在高药量差距较大的原因是理论没有考虑飞片破损以及侧向爆轰气体溢出的影响。
康宏垚[5](2012)在《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起爆技术、爆破器材的更新换代,使得现代爆破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非电起爆器材由于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上比较安全,操作简便,能抗杂散电流、静电、射频电等电力输出干扰,稳定性高,在现代爆破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设计稳定可靠的非电起爆网路系统,是爆破成功核心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的展开分析和研究。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在实际运用中虽然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运输保管方便和能轻易实现多段微差起爆等优点,但导爆管起爆网路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无法用专门的仪表来检测起爆网路。虽然有一些爆破工作者和生产厂家在不同的环境下做过一些实验和推断,也对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些经验和意见。但是,对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还停留在经验和直观感觉判断,这对于爆破这种特种行业来说,无法准确掌握的起爆网路,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无法察觉到的安全隐患,所以说对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影响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人为因素、爆破器材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部分。人为因素主要是爆破设计失误和施工操作失误;环境因素主要有先爆炮孔破坏起爆网路等;爆破器材因素主要是爆破器材不合格、雷管准爆率低两个方面。本文在深入分析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的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对导致爆破网路失效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来分析评价爆破网路的可靠度。针对常见的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运用全概率公式分析法、布尔展开定理分析法、最小路及理论分析法和递推公式法来计算其可靠度,并结合工程实例来验算运算方法。
叶斌元[6](2012)在《钢筋混凝土支撑围护系统爆破起爆网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钢筋混凝土支撑围护系统爆破起爆网路的构成、初步设计、延时控制以及导爆管雷管的准爆性分析了网路的可靠性,并进行了实际应用,有助于这类控制爆破拆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付天光[7](2010)在《逐孔起爆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指出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逐孔起爆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爆破理论和振动波的传播规律与特征,分析了爆破振动的影响因素和振动累积效应,结合国内外爆破振动安全判据,提出了爆破振动效应预测与控制的一些有效方法。利用小波包分析理论和傅立叶变换方法,针对现场采集的逐孔起爆振动信号,对地震波不同频带的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描述逐孔起爆过程中振动效应的三个主要参数:振速峰值、振动主频和振动持续时间。利用神经网络理论,充分考虑了逐孔起爆过程中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振动参数预报的BP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一次输出反映振动效应的三个基本参数,通过模型的应用与对比分析,也证实了该模型比传统经验公式更接近现场实测结果。结合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的性能,对逐孔起爆网络设计做了分析,提出了几种常用的起爆网络。利用可靠性理论,提出了非电起爆原件可靠性和整个网络传爆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利用SPH方法善于计算大变形动力学工程问题的优势,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单孔起爆、双孔起爆、四孔起爆和双排多孔起爆四种情况,对逐孔起爆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效果再现了岩石介质由损伤至破裂,再到被抛散的整个过程,配合节点位移变化曲线和应力场分布规律,对逐孔起爆破岩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将逐孔起爆网络设计与振动参数预报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了矿山生产中,进行了逐孔起爆技术的现场试验研究。针对传统微差起爆技术和逐孔起爆技术,统计二者的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比较两种技术产生的综合经济成本,证实采用逐孔起爆技术,不仅很好地控制了爆破振动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给矿山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巴宝力尔[8](2009)在《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爆破技术、爆破器材的不断涌现,使现代爆破技术应用领域日益扩大。新近发展起来的非电起爆器材由于具有安全、经济、性能可靠、操作性强等优点,在现代爆破工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非电起爆网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有杂散电流、电磁场及雷雨天气的场合下误爆率大大降低。但是,非电起爆网路至今不能用仪表测试,尽管有一些爆破工作者和厂家在不同的场合对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些经验和意见。然而,对网路的可靠性评估停留在经验和直观感觉判断。对于无法事前测试的网路,总存在网路发生拒爆的隐患,对非电网路进行可靠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的因素很多,有爆破器材自身的可靠度、起爆网路的敷设形式、网路的敷设工艺以及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目前国内尚无一套定量研究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的方法和理论,对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的研究仍停留在简单的逻辑网路和一些特殊的复合网路。对于大型复杂的非电起爆网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论文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可靠性理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的方法,对非电起爆网路进行系统的研究,力求能够对网路的可靠度有一个精确的结果,对于爆破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应用软件采用目前流行功能强大的VB作为开发工具,选用Windows为操作平台,使得本系统具有流行的Windows风格,功能实现也更加容易、自然。该系统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能满足计算、优化非电起爆网路可靠度的要求。
刘建丽[9](2009)在《起爆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工业雷管的年用量多达20~30亿只,而从2009年起国家将不再安排火雷管及导火索的生产计划,即在此后的工程爆破中主要采用电雷管和导爆管雷管和由其组成的爆破网路完成工程爆破任务。对一些大规模的爆破工程或拆除爆破工程,不得不采用较为复杂的爆破网路,所设计的爆破网路是否可靠起爆,不仅关系到爆破效果的好坏、爆破工程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爆破工程的安全,甚至社会的安定,因此爆破网路的可靠性问题是爆破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起爆网路可靠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爆破网路的设计与施工,对于爆破工程是否安全顺利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爆破效果,均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电雷管起爆网路、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和两者混合联接起爆网路的可靠性开展研究工作。本文首先描述了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的概念,给出起爆网路系统故障模式;其次建立了各种起爆网路的可靠度数学模型;对于基本的起爆网路,在考虑起爆元件相关性的情况下,指出导爆管雷管串联组成的网路系统的可靠性随时间的下降速度大于串联电雷管爆破网路和导爆管雷管簇联爆破网路;在考虑施工和经济的条件下,在工程爆破中,起爆网路结点上常用双发雷管捆联来提高网路的可靠性;在常用起爆网路的可靠性评估中,指出电雷管和导爆管混联爆破网路的可靠度要高于导爆管雷管捆捆串联爆破网路。再次应用可靠性理论中事件树法分析影响爆破网路可靠性的网路结构,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预测网路失效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起爆网路失效因素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最后提出提高网路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孟轲,崔正荣[10](2008)在《万吨码头基础爆破开挖的设计与安全控制》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万吨码头基础爆破开挖中深孔爆破和预裂爆破的设计方法。在爆破过程中对拱桥结构薄弱位置的震速进行测量,进而判别拱桥的安全性。工程实践表明,该码头爆破开挖设计合理,拱桥结构安全度满足设计要求。
二、最小路用于复式交叉起爆网路的可靠度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小路用于复式交叉起爆网路的可靠度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露天矿山生产系统可靠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可靠性研究现状 |
1.2.2 矿山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可靠性理论基础 |
2.1 可靠性理论 |
2.1.1 系统可靠性定义 |
2.1.2 可靠性度量指标 |
2.2 马尔可夫过程 |
2.2.1 马尔可夫过程的基本定义 |
2.2.2 马尔可夫过程的一般模型 |
2.2.3 常见可修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露天矿山生产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与优化 |
3.1 露天矿山生产系统 |
3.2 穿孔和爆破作业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 |
3.2.1 穿孔作业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 |
3.2.2 爆破作业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 |
3.3 采装-运输-破碎作业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与优化 |
3.3.1 采装-运输-破碎作业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 |
3.3.2 增设缓存库的采装-运输-破碎作业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实例分析 |
4.1 湖南某水泥公司露天矿场基本概况 |
4.1.1 矿区基本概况概况 |
4.1.2 矿山生产规模及工艺设备 |
4.2 矿山中穿孔和爆破作业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计算 |
4.3 采装-运输-破碎作业 |
4.3.1 采装-运输-破碎作业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计算 |
4.3.2 增设缓存库的采装-运输-破碎作业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计算 |
4.4 矿山总的可靠性分析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高速公路跨线天桥爆破拆除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桥梁爆破拆除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桥梁爆破拆除研究现状 |
1.3 需要解决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跨线桥梁倒塌理论及爆破拆除理论 |
2.1 跨线桥梁分类 |
2.2 跨线桥的倒塌理论 |
2.2.1 跨线桥倒塌的力学条件 |
2.2.2 跨线桥的失稳模式 |
2.2.3 墩柱失稳力学模型 |
2.2.4 连续塌落力学模型 |
2.3 爆破拆除理论 |
2.3.1 爆破拆除的涵义、特点及基本原理 |
2.3.2 爆破拆除的方式 |
2.3.3 跨线桥爆破拆除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跨线桥梁爆破拆除方案设计 |
3.1 工程概况 |
3.2 高速公路跨线天桥结构 |
3.3 高速公路跨线天桥爆破拆除方案 |
3.3.1 爆破拆除原理 |
3.3.2 爆破拆除总体方案 |
3.3.3 高速公路跨线天桥爆破拆除施工顺序 |
3.4. 爆破参数设计 |
3.4.1 桥底爆破参数设计 |
3.4.2 桥面爆破参数设计 |
3.4.3 桥台爆破参数设计 |
3.4.4 桥墩爆破参数设计 |
3.4.5 爆破参数总表 |
3.5 起爆网络设计 |
3.5.1 起爆方式选择 |
3.5.2 起爆器材的选择 |
3.5.3 起爆顺序划分 |
3.5.4 起爆网路联接 |
3.5.5 雷管参数汇总 |
3.6 爆破网路安全分析 |
3.6.1 爆破飞石切断爆破网路 |
3.6.2 雷管金属碎片切断爆破网路 |
3.6.3 爆破网路防护措施 |
3.7 爆破安全验算 |
3.8 安全防护措施 |
3.8.1 钻孔期间防护措施 |
3.8.2 飞石防护 |
3.8.3 高速公路路面防护 |
3.8.4 管线防护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桥梁拆除预处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
4.1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介 |
4.1.1 ABAQUS主要模块及功能简介 |
4.2 ABAQUS分析步骤 |
4.3 跨线天桥预处理建模 |
4.3.1 创建部件 |
4.3.2 定义材料属性和截面特性 |
4.3.3 生产装配件 |
4.3.4 定义分析步和指定场输出 |
4.3.5 指定边界条件和添加荷载 |
4.3.6 网格划分 |
4.3.7 作业提交 |
4.4 跨线天桥后处理分析 |
4.4.1 荷载分析 |
4.4.2 位移分析 |
4.5 跨线天桥预处理探讨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桥梁拆除效果与总结 |
5.1 爆破效果 |
5.2 主要结论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3)工程爆破中大规模起爆网路的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导爆管起爆网路可靠度的因素 |
1.1 起爆网路可靠的定义 |
1.2 起爆网路可靠度影响因素 |
2 不同起爆网路可靠性分析 |
2.1 导爆管起爆网路的分类 |
2.2 网路可靠度分析 |
2.2.1 接力式捆联起爆网路 |
2.2.2 复式捆联起爆网路 |
2.2.3 复式交叉捆联起爆网路 |
2.2.4 双复式交叉捆联起爆网路 |
2.2.5 复式交叉-四通连接起爆网路 |
3 工程应用 |
3.1 导爆管起爆网路的分类 |
3.2 爆破效果 |
4 结论 |
(4)爆炸二极管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恶劣环境中早爆、误爆问题 |
1.1.2 传统高温爆破安全性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温火区解决方案研究现状 |
1.2.2 起爆网路的研究现状 |
1.2.3 冲击起爆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学术意义 |
1.3.2 应用前景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爆轰波与冲击起爆理论 |
2.1 引言 |
2.2 爆轰波理论 |
2.2.1 C-J理论 |
2.2.2 Z-N-D理论 |
2.3 冲击起爆理论 |
2.3.1 经典热起爆理论 |
2.3.2 凝聚相均质炸药冲击起爆理论 |
2.3.3 凝聚相非均质炸药的冲击起爆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爆炸二极管的设计和优化 |
3.1 引言 |
3.2 爆炸二极管的探索研究 |
3.2.1 技术初探 |
3.2.2 正反对称装药结构 |
3.2.3 爆炸二极管的初步设计 |
3.3 爆炸二极管的结构优化 |
3.4 爆炸二极管的参数优化 |
3.4.1 激发药的极限药量 |
3.4.2 延期体的临界尺寸 |
3.4.3 传爆药的传爆长度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爆炸二极管的机理研究 |
4.1 引言 |
4.2 波阻抗匹配技术 |
4.3 正向传爆数学模型 |
4.3.1 激发药爆轰阶段 |
4.3.2 飞片撞击传爆药阶段 |
4.3.3 传爆药冲击起爆阶段 |
4.3.4 结果与讨论 |
4.4 反向隔爆数学模型 |
4.4.1 传爆药撞击铅柱 |
4.4.2 铅柱中冲击波衰减阶段 |
4.4.3 铅柱撞击PETN阶段 |
4.4.4 结果和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正向传爆计算结果数据值 |
附录二 反向隔爆计算结果数据值 |
第5爆炸二极管的数值模拟 |
5.1 引言 |
5.2 燃烧增长模型 |
5.3 正向传爆的数值模拟 |
5.3.1 模型与参数 |
5.3.2 模拟过程效果图 |
5.3.3 模拟结果与讨论 |
5.3.4 小结 |
5.4 反向隔爆数值模拟 |
5.4.1 模型和参数 |
5.4.2 模拟过程效果图 |
5.4.3 模拟结果与讨论 |
5.4.4 小结 |
5.5 飞片测速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几点说明 |
6.4 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展望 |
6.4.1 存在的问题 |
6.4.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5)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2 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分析 |
2.1 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
2.2 导爆管接力起爆网路 |
2.2.1 孔外延时串、并联网路设计 |
2.2.2 各排孔内起爆雷管段别不同、孔外延时并—串—并网路设计 |
2.2.3 孔内延时爆破起爆网路设计 |
2.2.4 导爆管接力式起爆网路特点 |
2.3 导爆管网格式闭合起爆网路 |
2.3.1 导爆管网格式闭合起爆网路形式 |
2.3.2 网格式闭合起爆网路的特点 |
2.4 高精度导爆管逐孔起爆网路 |
2.4.1 逐孔爆破机理 |
2.4.2 高精度导爆管逐孔起爆网路的特点 |
3 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性研究 |
3.1 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对起爆网路失效分析 |
3.1.1 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 |
3.2 影响起爆网路可靠度的因素及事故树图 |
3.3 事故树的定性分析 |
3.3.1 最小割集 |
3.3.2 最小径集 |
3.3.3 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
3.3.4 分析结果 |
4 非电起爆网路设计的可靠度 |
4.1 起爆网路简单串联系统设计可靠度 |
4.2 起爆网路简单并联系统设计可靠度 |
4.3 起爆网路混联系统设计可靠度 |
4.4 提高起爆网路网路设计可靠度的技术措施 |
4.5 复杂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 |
4.5.1 布尔展开定理分析法 |
4.5.2 全概率公式分析法 |
4.5.3 递推公式法 |
4.5.4 最小路及理论分析法 |
4.6 简单起爆网路系统中传爆雷管失效相关性的近似处理 |
4.7 非电起爆网路施工工艺对设计可靠度的影响 |
4.7.1 导爆管的起爆特性及其对网路可靠度的影响 |
4.7.2 网路敷设质量对网路可靠度的影响 |
4.7.3 其他因素对设计可靠度的影响 |
5 工程实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爆破设计方案选择 |
5.3 起爆网路设计 |
5.4 起爆网路可靠度计算 |
5.5 爆破施工作业过程注意事项 |
5.5.1 布孔和炮孔验收 |
5.5.2 装药过程注意事项 |
5.5.3 网路连接注意事项 |
5.5.4 填塞过程注意事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钢筋混凝土支撑围护系统爆破起爆网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网路可靠度研究[1][2][3] |
2.1 塑料导爆管[4] |
2.2 网路元件组成及符号表示 |
2.3 爆破网路的初步设计 |
2.4 导爆管起爆网路的延时 |
2.5 导爆管雷管的准爆率 |
2.6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的计算与分析 |
2.6.1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的计算原则[6] |
2.6.2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的数学模型 |
2.6.3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的计算 |
3 实际应用 |
(7)逐孔起爆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逐孔起爆技术研究综述 |
1.2.1 逐孔起爆作用原理 |
1.2.2 逐孔微差爆破理论研究现状 |
1.2.3 逐孔微差起爆技术 |
1.2.4 微差间隔时间研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爆破振动效应与控制 |
2.1 爆破振动危害效应 |
2.2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与特征 |
2.2.1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
2.2.2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
2.3 爆破地震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2.3.1 爆破参数对爆破地震效应的影响 |
2.3.2 场地条件对爆破地震效应的影响 |
2.3.3 频率对爆破地震效应的影响 |
2.4 爆破振动预测与控制 |
2.4.1 爆破振动预测 |
2.4.2 爆破振动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3 逐孔起爆网络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
3.1 “双高”导爆管雷管概述 |
3.1.1 高强度导爆管 |
3.1.2 高精度延期雷管 |
3.1.3 “双高”导爆管雷管结构与性能 |
3.2 导爆管连接块设计 |
3.3 逐孔起爆网络设计 |
3.3.1 起爆网络延期时间分析 |
3.3.2 最佳延期时间的选择 |
3.3.3 常见的几种起爆网络 |
3.4 起爆网络可靠性分析 |
3.4.1 起爆网路可靠性的定义和分类 |
3.4.2 影响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的因素 |
3.5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
3.5.1 可靠性串联系统 |
3.5.2 可靠性并联系统 |
3.5.3 可靠性并串联系统 |
3.5.4 可靠性串并联系统 |
3.6 常用几种非电起爆元件可靠度的确定 |
3.6.1 起爆元件可靠性的定义 |
3.6.2 起爆元件可靠度的估算方法 |
3.7 评价非电起爆网路系统相对可靠度的判据 |
3.8 本章小结 |
4 逐孔起爆振动参数预报的 BP 神经网络模型 |
4.1 引言 |
4.2 BP 网络理论 |
4.3 BP 网络预报模型的建立 |
4.3.1 输入层节点的确定 |
4.3.2 输出层节点的确定 |
4.3.3 隐层节点的确定 |
4.4 BP 网络模型的训练与应用 |
4.4.1 模型训练 |
4.4.2 模型应用 |
4.5 BP 网络模型预报效果的对比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逐孔起爆过程的数值模拟 |
5.1 引言 |
5.2 SPH 算法基本理论 |
5.2.1 SPH 算法原理 |
5.2.2 核函数的选取和常用形式 |
5.2.3 核函数的光滑近似逼近 |
5.2.4 粒子的近似逼近 |
5.2.5 SPH 算法常见问题 |
5.3 控制方程与爆轰模型 |
5.3.1 控制方程 |
5.3.2 炸药爆轰模型 |
5.4 单孔起爆过程模拟 |
5.4.1 计算模型 |
5.4.2 参数选择 |
5.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5 双孔起爆过程模拟 |
5.5.1 计算模型 |
5.5.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6 四孔起爆过程模拟 |
5.6.1 计算模型 |
5.6.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7 双排多孔起爆过程模拟 |
5.7.1 计算模型 |
5.7.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6 逐孔起爆技术的试验研究 |
6.1 引言 |
6.2 爆破振动监测方案 |
6.2.1 振动记录仪器选择 |
6.2.2 传感器安装 |
6.2.3 测震系统组成 |
6.2.4 测震点布置 |
6.3 逐孔起爆技术在平朔露天矿的试验应用 |
6.3.1 工程概况 |
6.3.2 孔网参数与起爆网络设计 |
6.3.3 现场试验效果 |
6.4 试验现场振动监测与分析 |
6.4.1 监测结果比较 |
6.4.2 BP 预报模型应用 |
6.5 试验现场生产效率及综合成本比较 |
6.5.1 爆堆大块率统计 |
6.5.2 采装效率对比 |
6.5.3 电铲台班故障率比较 |
6.5.4 爆破成本比较 |
6.5.5 电铲耗电成本比较 |
6.5.6 电铲折旧与维护费用比较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关于起爆网络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
1.2.2 计算机在爆破领域的应用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步骤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步骤 |
1.4 小结 |
2 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研究 |
2.1 几种常用的非电起爆网路 |
2.1.1 导爆管起爆网路 |
2.1.2 导爆管起爆网路的基本形式 |
2.1.3 反射四通管复式起爆网路 |
2.2 起爆网路可靠性的内涵 |
2.3 起爆网路失效分析 |
2.3.1 方法概述 |
2.3.2 起爆网路可靠性系统分析 |
3 非电起爆网路系统中人的可靠性 |
3.1 概述 |
3.2 人的可靠性模型 |
3.2.1 输入系统 |
3.2.2 处理中枢系统 |
3.2.3 输出系统 |
3.3 人的操作可靠性 |
4 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 |
4.1 概述 |
4.2 简单的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 |
4.2.1 串联系统 |
4.2.2 并联系统 |
4.2.3 混联系统 |
4.3 大型复杂起爆网路的可靠度计算 |
4.3.1 大型复杂网路系统与简单网路系统的异同 |
4.3.2 网路可靠度计算步骤 |
5 大型复杂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计算 |
5.1 计算网路两端的可靠度 |
5.2 网路可靠性不交化算法 |
5.2.1 求网路图的最小路集 |
5.2.2 辅助定义及不交型积之和定理 |
5.2.3 不交化最小路算法 |
5.2.4 举例 |
5.3 可靠性算法的实例 |
5.3.1 瑞德煤矿台阶爆破 |
5.3.2 包头铝厂400m 厂房拆除爆破 |
5.3.3 导爆索起爆网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起爆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意义 |
第2章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研究基础理论 |
2.1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 |
2.1.1 起爆网路可靠性涵义 |
2.1.2 起爆网路故障及其分类 |
2.2 起爆网路可靠性的概率基础知识 |
2.2.1 概率的定义 |
2.2.2 概率运算的基本公式 |
2.3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度量指标 |
2.3.1 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
2.3.2 失效密度函数 |
2.3.3 失效率 |
2.4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分析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分析 |
3.1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模型 |
3.1.1 可靠性框图 |
3.1.2 建立可靠性框图的原则 |
3.1.3 可靠性框图建立的步骤 |
3.1.4 典型系统可靠性结构模型 |
3.2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计算 |
3.2.1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计算的一些基本假定 |
3.2.2 基本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数学模型 |
3.2.3 常用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评估 |
3.3 起爆网路系统事件树分析 |
3.4.1 事件树分析法原理 |
3.4.2 事件树分析的程序 |
3.4.3 事件树的建立 |
3.4.4 起爆网路系统事件树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起爆网路系统失效的故障树分析 |
4.1 故障树分析法 |
4.1.1 概述 |
4.1.2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
4.1.3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符号 |
4.1.4 故障树分析的步骤 |
4.1.5 建造故障树的基本原则 |
4.2 起爆网路系统失效因素分析 |
4.2.1 电雷管起爆网路系统失效因素分析 |
4.2.2 导爆管起爆网路系统失效因素分析 |
4.3 起网路系统失效故障树分析 |
4.4 提高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最小路用于复式交叉起爆网路的可靠度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露天矿山生产系统可靠性优化研究[D]. 郭睿. 南华大学, 2019(01)
- [2]高速公路跨线天桥爆破拆除及数值模拟[D]. 凌宇恒. 广西大学, 2018(12)
- [3]工程爆破中大规模起爆网路的可靠性分析[J]. 张勤彬,程贵海,徐中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1)
- [4]爆炸二极管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D]. 崔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1)
- [5]非电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研究[D]. 康宏垚.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 [6]钢筋混凝土支撑围护系统爆破起爆网路研究[J]. 叶斌元. 中国科技信息, 2012(08)
- [7]逐孔起爆技术应用基础研究[D]. 付天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0(07)
- [8]非电起爆网路的可靠度分析[D]. 巴宝力尔.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9(07)
- [9]起爆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D]. 刘建丽.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10]万吨码头基础爆破开挖的设计与安全控制[J]. 孟轲,崔正荣. 矿业快报,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