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外循环在大血管手术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蔡成惠,赵芳,裴馨,何琛,车昊,赵丽云[1](2022)在《自体血小板分离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血液保护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预计体外循环时间<2h的心脏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PP组在麻醉诱导后采集自体血进行血液分离,分离后的红细胞和贫血小板血浆按需回输,富血小板血浆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及外科无活动性出血时输注。ANH组于麻醉诱导后采集自体血并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血于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于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5min(T2)、自体血回输后(T3)三个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并于术前(T0)、术后1d(T4)两个时间点进行凝血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术后2h胸腔引流量及总胸腔引流量、异体血液制品输注量,同时对比两组凝血相关指标、止血药物使用情况、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APP组术后总胸腔引流量大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6±399) vs.(1539±619)mL,P=0.003],围术期红细胞的输注率APP组大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vs 20.9%,P=0.036)。两组术后2h胸腔引流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止血药物的使用等临床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H组的R值在T3时间点较APP组低[(4.8(4.2,5.6)vs. 6.3(4.8,7.8), P<0.001]。T4时间点,APP组APTT值延长较ANH组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2.5) vs.(33.0±5.5),P<0.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体外循环时间相对较短的心脏手术,APP技术未显示其优越性,ANH较APP技术具有更好的血液保护作用,确切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来证实。
刘晖,冯涛,陈永亮[2](2021)在《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中输入异体血和血浆, B组患者术中给予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异体血输血(A组)或自体血及血小板回输(B组)前15 min(T1)、异体血输血(A组)或自体血及血小板回输(B组)后24 h(T2)时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0、T1时的Hb、HCT、PLT、APTT、PT水平及T2时的Hb、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的Hb、HCT、PLT水平低于T0时, APTT、PT水平长于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的Hb、HCT水平高于T1时, B组患者T2时的PLT水平高于T1时, APTT、PT水平短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2时的PLT、APTT、PT水平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2时的PLT(174±56)×109/L高于A组的(135±42)×109/L, APTT(32±3)s、PT(13.2±0.6)s短于A组的(38±4)、(15.9±0.8)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较异体血回输能更早的恢复患者的凝血功能。
朱华[3](2020)在《肝素化前放血等容性血液稀释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为了减少术中出血,节约血资源,缩短手术时间,运用肝素化前放血进行等容性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肝素化前放血组(10例)、B组肝素化后放血组(10例)和C组未放血组(10例),所有手术患者均为术前血红蛋白(Hb)>130g/L的成年主动脉夹层病人,心功能ⅡⅢ级。A组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麻醉诱导后经右侧颈内静脉行穿刺置管,操作完成后以每分钟2030 ml的速度通过颈内静脉放血,放血量的多少根据患者的Hb数值和体重这两个指标来计算,确保稀释后Hb的数值不低于80 g/L,放血量的标准大概为810ml/kg。为了保证动脉压和心率在正常范围内,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放血同时需向体内输入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二者比例为1:3。放血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应立即肝素化,建立有效体外循环改善病情。将放出的血液储存在采血袋中,且采血袋中需提前准备好枸橼酸钠以助于保存,需要注意的是,保存条件必须固定为室温,标准为2224℃。体外循环完成,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0分钟后,需向体内输回已放出的全血,输回量取决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B组是在肝素化后经右房插管进行放血操作,其余均与A组的处理方式相同。C组不进行放血等容血液稀释操作,局部麻醉后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诱导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手术过程中实施常规输液治疗,鱼精蛋白中和完成后如需输同种异体血,其数量和种类根据患者手术过程中失血的多少和止血的难易程度来决定。三组患者均应保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记录三组术前(T1)、放血后(T2)、中和后(T3)、术毕即刻(T4)的血栓弹力图结果,同时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手术时间及鱼精蛋白中和后止血时间,术后30min、1h、2h的ACT值。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30例患者。与B组C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和中和后止血时间均明显减小(P<0.05)。在术后30min和术后1h、术后2h,A组ACT值较B组C组明显更小(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输血量明显更多(P<0.05)。在T1、T2、T3、T4四个时间点,A组TEG的r值较B组C组明显更小(P<0.05),TEG的MA值较B组C组明显更大(P<0.05)。结论:肝素化前采集的静脉血中没有肝素成分,这样既可以保证手术结束后引流量较少,同时也可以避免鱼精蛋白的副作用。经稀释后的血液有利于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绝对失血量。尤其针对主动脉全弓置换这类体外循环时间较长的大血管手术来说,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浆凝血因子的损伤。手术后将自体血重新输回体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创伤性出血量,其优势也在于输血期间可以增加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成分。所以,肝素化前放血等容性血液稀释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相比肝素化后放血和未进行放血组更能减少术中出血,节约血资源,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王澍[4](2020)在《富血小板血浆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 PRP)制备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与术后转归影响。比较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时间对富血小板血浆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富血小板血浆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68例患者,根据是否制备a PRP将患者随机分为富血小板血浆分离组(实验组,n=32)和传统血液管理组(对照组,n=36)。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0例,BMI17.2~39.4kg/m2。实验组在术前进行a PRP分离制备,对照组不进行a PRP分离制备。两组均采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收。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实验组为麻醉诱导后分离全血前)(T1);鱼精蛋白中和且实验组回输PRP之后10min(T2);术后1h(T3);术后24h(T4)共4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记录术中两组患者输注的血制品计数(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输入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第二部分: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9例手术患者,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抽取血液保存袋末端病人无法回输的富血小板血浆3ml,将抽取的3ml分为三份,每个试管内1ml,放置在不同温度下(4℃、22℃、37℃)进行保存,全程保持无菌操作。在分离即刻(t1)、放置2h(t2)、放置4h(t3)、放置8h(t4)四个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多种指标,包括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的浓度。在4℃组、22℃组、37℃组进行不同保存时间组的组内比较以及相同保存时间下不同温度组的组间比较。结果第一部分:(1)一般资料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1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无显着差异(P>0.05);在T2、T3、T4,两组的血小板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术中使用的同种异体红细胞输入量较对照组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以及冷沉淀输入量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输入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引流量上,实验组引流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急性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方面无显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1)组内比较:在4℃、22℃、37℃三个组组内不同时间点t2、t3、t4分别与t1进行比较,二者的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在同一保存时间点三个温度组相比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凝血因子Ⅴ、Ⅷ(1)组内比较:在4℃、22℃、37℃三组样本中,t4时间点测得数值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t2、t3三个温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4时刻4℃组和22℃组分别与37℃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4时刻4℃组和22℃两组间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组内比较:在4℃、22℃、37℃三个组组内不同时间点t2、t3、t4与t1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三个温度组在同一保存时间点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异体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输入量,减少术后引流量,具有血液保护作用,对于术后并发症,术后预后无明显差异。2、富血小板血浆离体保存时间在4h以内,不同的保存温度4℃、22℃、37℃下,血小板、凝血因子活性和功能无显着差异。3、富血小板血浆离体保存时间在8h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无明显差异,在凝血因子Ⅴ、Ⅷ数量上保存温度4℃、22℃优于37℃。
陈大为[5](2020)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患者失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BT)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失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诊断为FNF并行单侧THA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87例患者,其中A组(TXA联合ABT试验组n=30例)、B组(TXA对照组n=28例)、C组(ABT对照组n=29例)。A组:15mg/kg TXA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切皮前15分钟静脉滴注,2g(20ml)TXA原液关闭切口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入,联合ABT。B组:15mg/kg TXA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切皮前15分钟静脉滴注,2g(20ml)TXA原液关闭切口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入,不联合ABT。C组:100ml生理盐水切皮前15分钟静脉滴注,20ml生理盐水关闭切口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入,联合ABT。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1、3、5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血小板(Platelet,Plt),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总失血量(Total Blood Loss,TBL)、术后2周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其他不良事件(脑梗塞、脑出血、肺栓塞、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骨折类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疾病例数、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前Hb及Plt、术前TT、APTT、PT、FIB、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未输异体血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骨折类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疾病例数、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前Hb及Plt、术前TT、APTT、PT、FIB、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性结果:A组、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三组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后1天、3天Hb的比较,A组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3天Hb与术前Hb差值的比较,A组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结果:三组术后2周内DVT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后1、3、5天Plt,术后3天TT、APTT、PT、FIB及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A联合ABT可减少老年FNF行单侧THA患者的TBL,且对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不增加DVT的形成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孟昊,吴超瑜[6](2019)在《术中主动脉破裂3例的抢救与护理配合》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报告了2例全身麻醉下非心脏大血管手术和1例全身麻醉下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术中突发主动脉破裂的抢救过程和结果,总结了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麻醉护士同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进行抢救时的护理配合。提出器械护士应积极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患者的止血和大血管修复;巡回护士要迅速开放多条静脉通道,主动联系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手术会诊和输血科备血,同时做好患者液体出入量的观察;麻醉护士应在麻醉医生的医嘱下做好各项抢救操作。三方护士共同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抢救患者,同时做好各种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孙子嫣[7](2019)在《aPRP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液保护和短期预后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aPRP)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和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心外科手术治疗11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深低温停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采用顺行性脑灌注进行全主动脉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术(孙氏手术)。其中男性83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21~81岁,BMI 16.7~41.9 kg/m2,NYHA分级II~III级,ASA分级III~IV级,根据是否应用aPRP将患者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组(实验组,n=55)和传统血液管理措施组(对照组,n=60)。在麻醉诱导后,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和Swan-Ganz导管。实验组于手术开始前进行aPRP的采集和分离,完成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保存在专用储血袋中备用。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且无明显外科出血时,立即回输至患者体内。对照组不应用aPRP技术,诱导后直接开始手术,术中只应用血液回收技术,根据情况将术中出血和CPB停机后机器剩余血洗涤回收,经外周静脉输注给患者。研究中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和围术期相关情况。主要指标:两组患者围术期异体血制品输入量、术后死亡率以及围术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需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心跳骤停或室颤、肺部感染或二次开胸止血等);次要指标: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时间、ICU留观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数据处理借助统计软件SPSS 24.0完成,通过均数±标准差方式表现计量数据,组间对比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选择配对t检验。通过百分数表现计数数据,对比此类数据选择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院内死亡以及术后脏器功能障碍(心、脑、肾、肺)的发生与时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住院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可判定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的年龄、性别、BMI、既往病史(吸烟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主要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0.9±2.0)unit VS(1.7±2.2)unit,P<0.05]、红细胞输注率[(13/55,23.6%)VS(29/60,48.3%),P<0.05]、异体血浆输注量[(389.6±422.5)ml VS(499.3±341.3)ml,P<0.05]、血浆输注率[(33/55,60.0%)VS(48/60,80.0%),P<0.05]显着减少。患者术后死亡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次要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引流量显着减少[(1893.7±1612.3)ml VS(2690.1±2495.7)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院内死亡以及术后脏器功能障碍(心、脑、肾、肺)的发生率与发病时间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OR:102.000,95%CI:14.231~731.079,P=0.000)、心跳骤停或室颤(OR:51.000,95%CI:2.286~1137.822,P=0.013)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0,OR>1)。术后输注红细胞量(OR:1.843,95%CI:0.742~0.957,P=0.009)为术后并发症(心、脑、肾、肺并发症及二次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B>0,OR>1),术后辅助通气时间(OR:0.993,95%CI:0.986~1.000,P=0.047)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B>0,OR<1)。结论:1.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aPRP,可以减少术中异体输血总量、降低异体输血率,减少术后引流量,具有很好的血液保护作用。2.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aPRP对患者短期预后无影响。
张莉[8](2019)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就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置换和象鼻子支架植入术(孙氏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岁-65岁之间。将患者随机分为分离组(P组,n=16)和对照组(C组,n=16)。分离组在麻醉诱导后至全身肝素化前行自体血小板分离术及术中自体血回收,对照组只进行术中自体血回收。于麻醉诱导后(T1)、CPB前(T2)、关胸前(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各时点中心静脉抽血检测血红蛋白、游离血红蛋白、血小板数、红细胞数、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等,抽取动脉血检测动脉肺泡氧分压差;记录麻醉诱导后和关胸前的ACT、凝血四项和血栓弹力图的值,记录术中和术后输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低氧血症发生率、血液透析率、再次开胸率和脑卒中发生率。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后并行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离组采血情况:分离组的总采血量(1457±231)ml,自体贫血小板血浆(710±170)ml,自体富血小板血浆(105±29)ml,自体浓缩红细胞(600±121)ml;(3)两组患者的术中的异体血使用情况:分离组使用的异体红细胞和血小板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自体洗涤红细胞的使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异体血使用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患者的游离血红蛋白和动脉肺泡氧分压差在T4和T5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和炎症因子在T1-T5无明显差异。(5)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和关胸前的ACT、凝血四项和血栓弹力图的值无明显差异(P>0.05)。(6)分离组术后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分离组的血液透析率较对照组少(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的48h胸腔引流量、术后脑卒中和再次开胸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血小板分离术能保护血小板功能,减少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术中异体血使用量。自体血分离技术不影响患者术中凝血功能。自体血小板分离术能减少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血液透析率明显降低。自体血小板分离术能降低术后动脉肺泡氧分压差,改善术后肺部氧合情况,患者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
刘炜,王小云[9](2019)在《富血小板血浆分离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血液保护效果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并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分离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体外循环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入组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组。PRP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采用血细胞回收机经颈内静脉采集自体全血后进行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将分离出的贫血小板血浆、红细胞立即回输至患者体内,富血小板血浆则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至患者体内;ANH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采集血液,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将采集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悬浮红细胞输注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手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后,PRP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短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后,PRP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小板计数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均短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外科手术中,采取富血小板血浆分离方法对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数量的保护效果优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方法。
秦美玉,孙俊娜,郑东友[10](2019)在《体外循环和机血回输对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由于手术自身和患者的特殊性,使得患者在围术期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和血液的大量丢失;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应用和外科手术的操作又使得机体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进一步加重了这种风险。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血的逐年增加和大众对义务献
二、体外循环在大血管手术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循环在大血管手术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自体血小板分离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血液保护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3.麻醉方法 |
4.自体血采集 |
5.观察指标: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一般临床资料 |
2.主要临床指标 |
3.三个时间点实验室检查 |
4.T0、T4两个时间点凝血指标检查 |
讨论 |
(2)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肝素化前放血等容性血液稀释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实验设计 |
2.3.1 分组设计 |
2.3.2 双盲和随机化 |
2.3.3 试验仪器和主要试剂 |
2.4 围术期处理 |
2.5 样本量分析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鱼精蛋白中和后止血时间比较 |
3.3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ACT值的比较 |
3.4 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输血量的比较 |
3.5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栓弹力图结果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富血小板血浆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1.5 麻醉方法 |
1.1.6 血液分离方法 |
1.1.7 手术方法与体外循环方法 |
1.1.8 输血原则 |
1.1.9 观察指标 |
1.1.10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患者一般资料 |
1.2.2 术中情况比较 |
1.2.3 术中输血情况比较 |
1.2.4 术后情况比较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不同温度、保存时间对富血小板血浆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1.2 标本采集和保存 |
2.1.3 主要仪器及耗材 |
2.1.4 试剂盒组成 |
2.1.5 ELISA法原理 |
2.1.6 实验步骤 |
2.1.7 统计处理 |
2.2 结果 |
2.2.1 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PAC-1 水平变化的比较 |
2.2.2 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水平变化的比较 |
2.2.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比较 |
2.3 讨论 |
2.4 小结 |
2.5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富血小板血浆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患者失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写语英文索引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股骨颈骨折诊断及分型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病例筛选 |
2.2.3 术前准备 |
2.2.4 干预方式 |
2.2.5 手术方法 |
2.2.6 药品及设备 |
2.2.7 术后处理 |
2.2.8 观察指标 |
2.2.9 失血量的计算公式 |
2.2.10 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 |
2.2.11 依从性解决方案 |
2.3 研究流程图 |
2.4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病例说明 |
3.2 一般资料 |
3.2.1 术前基线资料 |
3.3 有效性结果 |
3.3.1 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比较 |
3.4 安全性结果 |
3.4.1 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前与术后1、3、5天血小板比较 |
3.4.2 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比较 |
3.4.3 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
3.4.4 不良事件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术中主动脉破裂3例的抢救与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抢救与护理配合 |
2.1 器械护士配合 |
2.2 巡回护士配合 |
2.3 麻醉护士配合 |
2.3.1配合麻醉医师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动脉穿刺置管: |
2.3.2 备好自体血回输: |
2.3.3 血气分析和TEG检测: |
2.3.4 根据手术进展改变并维持体温: |
2.3.5 给药护理: |
2.3.6 体外除颤: |
3 讨论 |
(7)aPRP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液保护和短期预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入选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3 麻醉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4.1 一般指标 |
1.4.2 主要指标 |
1.4.3 次要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术中情况比较 |
2.3 围术期异体输血情况 |
2.4 术后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
2.5 生存分析 |
2.5.1 与术后发病事件的生存分析 |
2.6 与死亡率和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分析 |
2.6.1 影响住院死亡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 |
2.6.2 影响住院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6.3 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 |
2.6.4 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讨论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aPRP技术对血小板的影响 |
3.3 术中血液制品使用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 |
3.4 aPRP对预后相关性分析 |
3.5 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的比较 |
3.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选择 |
2.1.2 随机分组 |
2.1.3 麻醉方法 |
2.1.4 CPB 方法 |
2.1.5 自体血小板分离 |
2.1.6 手术过程 |
2.1.7 术中输血指征 |
2.2 观察指标及标本处理 |
2.2.1 观察指标 |
2.2.2 标本收集和保存 |
2.2.3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检测 |
2.2.3.1 试剂盒组成 |
2.2.3.2 试剂盒性能 |
2.2.3.3 实验原理 |
2.2.3.4 操作前准备工作 |
2.2.3.5 操作步骤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特点 |
3.1.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
3.1.2 分离组的分离资料统计 |
3.2 患者异体血输注情况 |
3.3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变化 |
3.4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
3.5 fHb、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炎症因子 |
3.5.1 fHb |
3.5.2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
3.5.3 炎症因子改变情况 |
3.6 术后相关指标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富血小板血浆分离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血液保护效果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ANH组与PRP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
2.2 比较ANH组与PRP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 |
2.3 比较ANH组与PRP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悬浮红细胞输注量 |
3 讨论 |
(10)体外循环和机血回输对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CPB前的影响 |
1.1 肝素化 |
1.2 CPB管路预充 |
1.2.1 逆行性自体血预充 |
1.2.2 人血白蛋白的管路预充 |
1.2.3 人工胶体液的预充 |
1.3 血液的稀释 |
2 CPB转流中的影响 |
2.1 温度变化 |
2.2 药物的应用 |
2.2.1 抗纤溶的药物、可逆性血小板抑制剂或凝血酶抑制剂常被应用在心血管手术中, 这些药物能够使某些血液成分处于抑制状态, 对凝血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2.2.2 近年来, 中药提取物的应用也对凝血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2.2.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2.2.4 人造血液的应用 |
3 CPB结束后的影响 |
3.1 剩余机血的处理 |
3.2 血液回输 |
4 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 |
5 多方面节约用血 |
6 总结 |
四、体外循环在大血管手术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血小板分离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血液保护效果的对比研究[J]. 蔡成惠,赵芳,裴馨,何琛,车昊,赵丽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2(01)
- [2]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 刘晖,冯涛,陈永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7)
- [3]肝素化前放血等容性血液稀释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D]. 朱华. 南昌大学, 2020(08)
- [4]富血小板血浆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D]. 王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患者失血的影响[D]. 陈大为. 南华大学, 2020(01)
- [6]术中主动脉破裂3例的抢救与护理配合[J]. 孟昊,吴超瑜.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09)
- [7]aPRP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液保护和短期预后影响[D]. 孙子嫣.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D]. 张莉. 南华大学, 2019(01)
- [9]富血小板血浆分离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血液保护效果的对比分析[J]. 刘炜,王小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12)
- [10]体外循环和机血回输对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J]. 秦美玉,孙俊娜,郑东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