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审计计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李沁芬[2](2020)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带动了审计行业的发展,促使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成本控制是包含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更好发展的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维持高水平审计服务的前提下,让审计资源的分配和耗费更加合理、最大程度地压缩审计成本、确保管理层获得准确的成本信息是增强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当前SH会计师事务所因自身审计成本信息不够准确,且缺乏完善的审计成本控制体系,导致近几年该所的审计成本增长率超过同期审计收入增长率。本文在回顾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作业成本法并结合审计业务特点,以作业成本法理论和审计业务流程为依据设置作业中心,找到与之对应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构建了包含预算、核算、考核三个关键环节的审计成本控制体系。随后将该审计成本控制体系在SH会计师事务所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保障该体系能够有效落实。该体系改进了 SH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核算准确性、增强了审计成本控制力度,提升了SH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竞争力。本文研究表明:(1)影响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预算的关键指标是审计必要工时和不同职务审计人员的数目。通过审计作业链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这两个预算指标,有效降低实际审计成本;(2)文本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动因分析能够修正各审计项目的成本信息。SH会计师事务所原成本核算方法以审计工时作为间接成本的分配依据导致审计成本信息失真,审计总工时较大的项目审计成本被原核算方法高估,审计总工时较小的项目审计成本被原核算方法低估;(3)基于作业成本法建立的审计成本控制体系能够将SH会计师事务所置于持续改进的环境中不断优化审计作业流程,提升审计成本控制效果。本文基于作业成本法建立的审计成本控制体系解决了 SH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成本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审计预算环节进行作业分析帮助SH会计师事务所形成更优的审计人员配置方案和审计执行计划,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在实际执行时能以较少的审计人员高效率地完成审计项目并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各审计项目的成本信息准确性因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得到显着提高的同时能够更加明确造成审计项目成本过大的主要责任作业中心,以此作为审计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作业增值性判断避免了为降低审计成本导致必要审计程序缺失而不必要审计程序未被消除的现象;核算出准确的审计成本有助于SH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判断审计收费的合理性,在兼顾项目盈利性的同时设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而达成成本控制目标实现长期发展。
秦婉琪[3](2020)在《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审计的攻坚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维持社会经济秩序并且规范企业发展显得举足轻重,而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伴随着审计丑闻的频频出现,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控制研究逐渐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从“蓝田股份”到“万福生科”,审计失败的案例频频发生,其背后的会计师事务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瑞华这样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地方型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失败的案例屡屡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审计风险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进一步讲,这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审计风险相关的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发现H会计师事务所在各个业务阶段都存在审计风险,分析如下:在业务承接阶段没有有效的控制,没有标准化的审核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更多偏向于项目组成员的审计意见,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法律法规;在审计实施阶段在盘点程序以及函证程序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针对H会计师事务所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此外,本文基于H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审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第一步,明确整体审计风险识别和评价的原则及思路;第二步,设计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和权重;第三步,最终量化得出H会计师事务所总体和各个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情况。最后,针对H会计师事务所实际的审计风险控制情况,本文提出了控制风险的措施。
高智慧[4](2020)在《Z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含变,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给众多企业带来了诸多困难,以注册会计师为代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在此时就发挥着很大作用,他们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为市场提供真实公允会计信息方面不可或缺。与此同时,企业的许多问题逐渐暴露,诸如公司管理水平欠缺、企业与审计部门报表舞弊等时常发生的问题,不断考验着我国会计事务所。多领域交叉融合造成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给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挑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多属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相较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不健全,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格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次研究选取对象为一家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实习和工作经验,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ZX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和审计风险管理执行现状做了深入调查研究。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和总结ZX会计师事务所在整个审计流程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也期望对其他事务所有所帮助。研究框架: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详细叙述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审计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了有关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及审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ZX会计师事务所概况及审计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调查,包括事务所简介,审计业务流程等,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并分析调查结果;第四部分是ZX会计师事务审计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从业务承接阶段、审计计划阶段、业务实施阶段和报告出具阶段四个维度精炼概括其问题并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在第五部分,对于ZX会计师事务审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身经历、调研取材、系统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杜吉羽[5](2020)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探究 ——以W区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保证国家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监督在货币经济政策目标和财政经济目标实现,以及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预算执行审计则是审计监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此外,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作为财政审计工作的重点,我国对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符合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依据客观事实,采用创新方法,能够深刻揭示财政违法违纪问题,发现经济体制的问题,提出经济结构优化建议,提升各审计单位的财政资金管控能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和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健康长远发展。本文紧紧围绕预算执行审计热点,在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相关的免疫系统理论以及公共财政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理论支持下,基于基层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具体案例,结合个人工作实践,通过分析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状况,探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性解决方案。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及归纳总结法,对基层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发现,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审计覆盖面不足,对政府债务审计关注不够;二是未对审计出的疑点查深查透,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偏重事后审计,未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审计;三是数字化审计技术不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人力储备不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组织方式不顺畅;四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果反馈机制不完善,审计公告缺失,后期审计结果的问责机制不健全。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基础不健全,包括预算编制审计主体法律定位不明确、绩效管理审计未形成法律体系、审计问责机制健全;二是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包括区级人大、财政、审计的动态联动监督不够、区级审计公开制度的不完善、区级审计整改方面缺乏联动;三是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管理滞后,包括区级审计组织形式与工作量不匹配、区级审计人员能力与审计技术手段要求不匹配;四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机制缺乏,包括区级审计单位缺乏审计文化培育机制、区级审计人员的大局意识不强。结合论文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多方面完善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体系,具体包括:一是完善财政预算审计法律制度体系,包括强化预算审计法律主体地位,细化预算审计法律内容,构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制度以及基于法律层面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统筹规划;二是健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外部监督机制,包括构建人大、财政、审计的动态联动监督体系,合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三是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外部公示体制,比如通过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综合采用微博、抖音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及时公示审计结果,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四是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包括构建审计单位内部文化培训机制和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队伍文化建设。
王淇[6](2020)在《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开始增多,伴随而来的是企业的关联方公司数目逐渐增加,关联方交易频率也日益加快,企业的关联方交易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网络状。我国在关联方交易方面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成熟,导致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法律层面的漏洞牟取利益,同时也致使注册会计师关联方交易审计面临很大风险。由于法律的不完善致使企业在关联方交易领域进行不合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注册会计师对关联交易的审计风险也显着提高,因此关联交易审计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在新形势下控制审计风险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关联方交易以及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X会计师事务所对T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的案例进行研究,从关联方交易审计过程当中发现的风险点入手,找到准确的关联方以及交易审计风险产生的范围,对发现的关联方交易的审计风险点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关联交易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到降低风险的应对措施。本文开篇对审计风险以及关联方交易的相关定义进行解释。这些理论层面的审计风险以及关联方交易相关概念是后文研究X会计师事务所对T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具体风险与应对措施的依据。然后,本文对X会计师务所关联交易的审计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对X会计师事务所的概况及业务概况和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情况进行介绍,并深入剖析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再次,将X会计师事务所对T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作为案例进行研究,运用熵值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找到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对本案例的分析得出了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解决方案。
宋娟[7](2020)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以立信审计金亚科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资本市场的建立也初见成效,要使经济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健全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审计行业作为监督机制的一份子,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近年来却频频爆出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本应对此起到监督和防范作用的审计主体也牵涉其中,难逃审计失败的事实,还被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审计失败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其影响往小了说,不仅会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造成声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往大了说,会因此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使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质疑审计行业的公信力,甚至动摇整个社会的诚信基石。正因为审计失败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范围广,还极其严重,于是便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审计失败相关话题的讨论也层出不穷。因此,如何规避与应对审计失败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审计失败的概念、原因及应对对策的研究文献。已有研究表明,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法律监管三方面力量的不足是导致审计失败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剖析审计失败的原因,提出防范和应对审计失败的措施,对审计失败的概念进行界定,本文采纳的是审计过程失败论的观点。并基于个体行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审计失败进行理论分析。对审计失败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展开说明为后文中案例分析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对策提供理论支撑,也有助于充实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的理论分析内容。本文还汇总整理了2008年至2019年期间47起证监会处罚的典型审计失败案件,归纳分析导致审计失败的共性因素及审计失败现状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以立信对金亚科技审计失败为个案研究对象,增加了文章研究的现实意义。再者,回顾立信对金亚科技审计失败的案例始末,根据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书整理出金亚科技的舞弊情况、立信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信审计失败带来的后果。通过对金亚科技审计失败案例的分析,结合国内市场上的审计失败现象验证了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法律监管三方面力量的不足是导致审计失败发生的主要原因。具体原因为:审计主体层面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失、专业技术能力能落后;事务所审计风险的评估不到位、审计程序的执行不恰当、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失效。审计业务客体层面,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失真、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执业环境及外部监管层面,审计市场竞争不规范、相关法律约束力低、外部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等。最后,根据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对应地分别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执业环境及法律监管四个层面提出规避审计失败的具体建议,即注册会计师应该坚持独立性原则、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应谨慎评估审计风险、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加强审计报告质量的控制;被审计单位则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审计工作的执业环境及外部监管层面,政府相关机构与行业组织需要大力规范审计市场竞争秩序、提高审计行业违规违法成本、健全外部监管机制。本文虽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失败问题的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但由于参考的相关资料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并没有获得相关的内部资料,加之个人能力有限,使得本文对案例的分析不够透彻、全面,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不够完善。此外,本文的局限性还在于仅分析了单个具体案例,缺少实证的量化研究。因此,未来对审计失败问题的研究可以结合多个案例进行,分析其审计失败原因的异同点,尝试实证研究,更全面、更深入地挖掘审计失败的原因,以期提出更多、更好具有可行性的审计失败规避措施、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
孙玉[8](2020)在《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在维护财经秩序、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今天,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如何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新时代的新特点、新使命和新要求,创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以经济责任审计及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审计实践分析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现状,探究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原因,研究不同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政策、大数据和队伍建设带来的作用,依据不同因素的特征及重要程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合理运用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实践、从一般形式到特殊模式的研究思路,结合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先进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新的思路。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解析相融合的研究方式。通过学习国内经济责任审计较好的做法,同时由于作者本身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多年,顺势调研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设置科学合理的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调查问卷,获取审计一线的数据资料,基础理论与审计实践融会贯通,整理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实践。本文首先阐述了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详细界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运用,从整体系统性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其次,以淮安市洪泽区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例,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实现基层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有益探索。我国目前已步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顺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指引新时代,是我国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选拔干部和任用干部的必要程序,必须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服务新发展。这就给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新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在机制上、理念上、技术上都需要适应新常态,而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理念、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从新常态下多角度来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朱泽民[9](2020)在《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问题探析 ——以H大学L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是其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通过审查评价预算管理体系的效率和效果,能有效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从而促进各个预算执行部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当前公办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社会功能和地位不断提升,其社会效应逐步显现,使得公共财政资源对公办高校有明显倾斜。相比于公办高校,独立学院由于公共财政投入较少,其办学体制强调“自收自支”,致力于建设“自主办学”发展模式,其自主办学的经营成果“自负盈亏”。就目前独立学院办学建设现状而言,随着办学质量、办学规模的提高,各项经营业务范畴不断扩大,年度内的流动资金较为频繁、各项经费收支较为复杂,资金盲目使用、管理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独立学院应优化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构建科学的审计制度,加强审计人员管理,激发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内控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不断向其灌输先进的管理理念,促使独立学院擅于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以独立学院H大学L学院为例,基于2019年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案例,介绍并分析该案例的主要北京、审计过程、审计方法及审计结果,发现该独立学院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财务预算、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以财务预算和审计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简要阐述了受托责任理论、审计的免疫系统理论和审计目标理论。第三部分,从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审前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简要介绍该校预算管理审计的全过程。第四部分,分析了该学院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该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财务预算管理审计范围过窄、审计内容不足,预算管理审计过程流于形式,审计方法较为落后,预算管理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分析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从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工作、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人员素质建设、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体制与机制的建设方面提出了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改进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独立学院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高层对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重视程度、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会对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有效性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采用规范式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H大学L学院2019年的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为案例,剖析了该学院在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梳理已有文献,了解高等院校财务预算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并将高等院校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改进方式适当运用到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改善中去,提出了增强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加强独立学院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重视、提高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体制机制建设的建议。
张北[10](2020)在《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驱动型审计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为什么我们需要档案,为什么要耗费人力物力去保管档案,原因无疑是由于档案的本质做决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档案保存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加以利用,能够传承历史,也能够为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审计档案作为专业档案的一种,记录了审计业务的发展流程、审计结果、审计工作质量等众多审计信息。毫不夸张地说,审计档案是审计业务发展的基石。当前,审计信息化高速发展,而审计档案管理却成了信息化过程中的短板,迫切需要建立符合业务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审计档案管理模式。本文从审计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几大痛点和具体成因出发,针对审计业务本身建立审计档案管理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审计档案管理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我们不应该割裂审计业务活动和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因为它们本就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如果不能更好的为审计业务本身服务,审计档案的价值无从体现,将会弱化档案的功效,不利于档案的保存和档案工作本身的发展。本文拟运用理论阐述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现实考察与分析研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审计档案管理模式。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国家审计层面形成的审计档案的管理,而本文关注社会审计层面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另外本课题的研究,依托于档案学、审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审计档案管理的分析更加全面,有助于丰富包含审计档案的专业档案管理理论体系。调研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挖掘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工作环节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能够支持审计业务开展的新的审计档案管理模式,有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及进一步发展。
二、论审计计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审计计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研究 |
2.1.1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 |
2.1.2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研究 |
2.1.3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研究 |
2.2 审计成本的相关研究 |
2.2.1 审计成本的基本内容 |
2.2.2 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 |
2.2.3 审计成本与审计质量 |
2.3 审计成本控制的相关研究 |
2.3.1 审计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
2.3.2 审计成本控制目的和意义的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3 SH会计师事务所概况及成本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
3.1 SH会计师事务所概况 |
3.1.1 SH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2 SH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现状 |
3.1.3 SH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和经营情况 |
3.1.4 SH会计师事务所的薪酬体系 |
3.2 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3.2.1 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构成情况 |
3.2.2 SH会计师事务所现有审计成本控制的方法 |
3.2.3 SH会计师事务所的调研与访谈 |
3.2.4 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4 SH会计师事务所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审计成本控制体系设计 |
4.1 SH会计师事务所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4.1.1 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
4.1.2 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
4.2 SH会计师事务所基于作业成本法审计成本控制体系设计思路 |
4.3 SH会计师事务所基于作业成本法审计成本预算编制 |
4.3.1 审计成本预算的三个关键点 |
4.3.2 审计成本预算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4.3.3 审计成本预算的编制 |
4.4 SH会计师事务所基于作业成本法审计成本核算 |
4.4.1 审计业务流程及作业层级结构 |
4.4.2 设立审计作业中心 |
4.4.3 确定资源动因 |
4.4.4 确定作业动因 |
4.4.5 核算单个审计项目成本 |
4.4.6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对比分析 |
4.5 SH会计师事务所基于作业成本法审计成本控制考核 |
4.5.1 作业增值性分析 |
4.5.2 审计项目盈利性考核 |
4.6 本章小结 |
5 SH会计师事务所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审计成本控制体系应用 |
5.1 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预算的事前控制 |
5.1.1 分析作业链编制审计成本预算 |
5.1.2 审计项目工时的控制优化 |
5.1.3 审计成本预算的调整控制 |
5.2 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核算的事中控制 |
5.2.1 确定审计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 |
5.2.2 根据资源动因计算各作业中心成本 |
5.2.3 根据作业动因计算各审计项目成本 |
5.2.4 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的对比分析 |
5.3 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考核的事后控制 |
5.3.1 作业增值性分析并改进预算和审计流程 |
5.3.2 审计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控制的政策建议 |
6.1 加强与预算相关的内部控制 |
6.2 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
6.3 明确各部门责任并加强部门沟通与协调 |
6.4 建立成本控制绩效考核和问责机制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审计风险控制理论 |
2.1 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
2.1.1 审计风险的含义 |
2.1.2 审计风险的特征 |
2.1.3 审计风险的种类 |
2.1.4 审计风险的模型 |
2.2 审计风险控制理论基础 |
2.2.1 受托责任理论 |
2.2.2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现状及其问题 |
3.1 H会计师事务所概况 |
3.1.1 H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2 H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架构 |
3.2 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3.2.1 H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流程 |
3.2.2 业务承接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3.2.3 审计计划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3.2.4 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3.2.5 审计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3.3 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3.3.1 业务承接阶段 |
3.3.2 审计计划阶段 |
3.3.3 审计实施阶段 |
3.3.4 出具报告阶段 |
第四章 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识别及评价 |
4.1 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识别 |
4.1.1 业务承接阶段 |
4.1.2 审计计划阶段 |
4.1.3 审计实施阶段 |
4.1.4 出具报告阶段 |
4.2 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 |
4.2.1 审计风险评价方法及原则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3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
5.1 业务承接阶段 |
5.1.1 加强独立性管理 |
5.1.2 重视对自身胜任能力的评估 |
5.1.3 规范审计收费制度 |
5.1.4 构建客户信息库进行管理 |
5.2 审计计划阶段 |
5.2.1 制定更加完善的审计计划 |
5.2.2 了解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 |
5.2.3 加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5.3 审计实施阶段 |
5.3.1 互联网背景下函证程序优化 |
5.3.2 互联网背景下监盘程序优化 |
5.3.3 强调执业者持续学习 |
5.4 出具报告阶段 |
5.4.1 严格落实三级复核制度 |
5.4.2 妥善保管审计底稿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Z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审计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审计风险相关概念 |
2.1.1 审计风险含义及要素 |
2.1.2 审计风险特征、类型及表现形式 |
2.2 审计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
2.2.1 审计风险管理的含义 |
2.2.2 审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
2.3 审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多米诺骨牌效应 |
2.3.3 风险管理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ZX会计师事务所概况及审计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调查 |
3.1 ZX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
3.1.1 ZX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2 ZX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架构与人员构成 |
3.2 Z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执行流程 |
3.2.1 业务承接阶段 |
3.2.2 审计计划阶段 |
3.2.3 业务实施阶段 |
3.2.4 出具报告阶段 |
3.3 Z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认识及管理执行情况调查 |
3.3.1 调查目的及调查方法 |
3.3.2 调查问卷回收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Z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Z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项目承接阶段 |
4.1.2 审计计划阶段 |
4.1.3 审计实施阶段 |
4.1.4 报告出具阶段 |
4.2 Z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审计主体方面 |
4.2.2 审计客体方面 |
4.2.3 审计环境方面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完善Z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审计风险的意识 |
5.2 严格控制审计业务流程的风险 |
5.2.1 重视客户选择,建立客户信息库 |
5.2.2 规范审计收费制度 |
5.2.3 建构科学合理的项目合作团队 |
5.2.4 加强审计程序的规范性 |
5.2.5 实行严格有效的三级复核制度并进行监控 |
5.2.6 完善审计工作底稿 |
5.3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
5.3.1 坚守执业准则及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 |
5.3.2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
5.3.3 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5)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探究 ——以W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预算执行审计作用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的相关研究 |
1.2.3 关于预算执行审计主要问题的研究 |
1.2.4 关于预算执行审计建议的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概念 |
2.1.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含义 |
2.1.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
2.1.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特点 |
2.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 |
2.2.1 预算编制及预算调整审计 |
2.2.2 预算支出审计 |
2.2.3 重大项目预算实施及绩效审计 |
2.2.4 非税收入征缴及审计 |
2.2.5 政府财务管理审计 |
2.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方法 |
2.3.1 审计基本方法 |
2.3.2 审计技术方法 |
2.4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流程 |
2.4.1 审计目标的确定 |
2.4.2 审计对象的选择 |
2.4.3 审计内容的落实 |
2.4.4 审计结果的反馈整改 |
2.5 预算执行审计理论基础 |
2.5.1 受托责任理论 |
2.5.2 免疫系统理论 |
2.5.3 公共财政理论 |
3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案例介绍 |
3.1 W区预算执行基本情况及审计主体简介 |
3.1.1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背景 |
3.1.2 W区审计局的情况简介 |
3.2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施情况 |
3.2.1 审计准备阶段 |
3.2.2 审计实施阶段 |
3.2.3 审计终结阶段 |
4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
4.1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领域有限 |
4.1.1 审计覆盖面不足 |
4.1.2 预算编制阶段审计缺失 |
4.1.3 对政府债务审计关注不够 |
4.2 W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力度不足 |
4.2.1 未对审计出的疑点查深查透 |
4.2.2 偏重事后审计,无法及时制止屡审屡犯情况 |
4.2.3 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关注不足 |
4.3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基础薄弱 |
4.3.1 数字化审计技术不完善 |
4.3.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人力储备不足 |
4.3.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组织方式不够顺畅 |
4.4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成果利用不够 |
4.4.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反馈欠缺 |
4.4.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公告薄弱 |
4.4.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问责机制缺失 |
5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基础不健全 |
5.1.1 预算编制审计主体法律定位不明确 |
5.1.2 绩效管理审计未形成法律体系 |
5.1.3 审计问责机制不健全 |
5.2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
5.2.1 未建立区级人大、财政、审计三位一体的动态联动监督机制 |
5.2.2 区级审计公开制度不完善 |
5.2.3 区级审计整改方面缺乏联动 |
5.3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部管理方式滞后 |
5.3.1 区级审计组织形式与工作量不匹配 |
5.3.2 区级审计人员能力与审计技术手段要求不匹配 |
5.4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机制缺乏 |
5.4.1 区级审计单位缺乏审计文化培育机制 |
5.4.2 区级审计人员的大局意识不强 |
6 完善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规范对策 |
6.1 完善财政预算审计法律制度体系 |
6.1.1 强化预算审计法律主体地位,细化预算审计法律内容 |
6.1.2 构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制度 |
6.1.3 基于法律层面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统筹规划 |
6.2 健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外部监督机制 |
6.2.1 构建人大、财政、审计的动态联动监督体系 |
6.2.2 合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 |
6.2.3 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公告制度 |
6.3 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效率 |
6.3.1 推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效率 |
6.3.2 突出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合理分配审计力量 |
6.4 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 |
6.4.1 构建审计单位内部文化培训机制 |
6.4.2 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队伍文化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关联方 |
2.1.1 关联方界定 |
2.1.2 关联方交易界定 |
2.2 审计风险 |
2.2.1 审计风险的概念 |
2.2.2 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
2.2.3 审计风险模型 |
2.3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风险管理程序 |
第三章 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审计现状 |
3.1 X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1 X会计师事务所概况 |
3.1.2 X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概况 |
3.2 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现状 |
3.2.1 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业务现状 |
3.2.2 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程序及相关工作 |
3.3 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分析 |
3.3.1 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业务面临的风险 |
3.3.2 X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不足 |
第四章 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评估——以T公司为例 |
4.1 T公司概况及其关联关系交易现状 |
4.1.1 T公司概况 |
4.1.2 T公司关联交易现状 |
4.2 X会计师事务所对T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评估 |
4.2.1 X会计师事务所对T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有关影响因素确定 |
4.2.2 X会计师事务所对T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评估 |
4.2.3 X会计师事务所对T公司关联交易审计中面临的具体风险 |
4.3 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及具体流程 |
4.3.1 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工作分工 |
4.3.2 X事务所对T公司关联方交易具体审计流程 |
4.4 X会计师事务所应对T公司关联方审计风险具体工作中的不足 |
第五章 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应对 |
5.1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 |
5.1.1 审慎选择审计客户公司 |
5.1.2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 |
5.1.3 制定严格的质量复核制度 |
5.2 建立有效的审计风险控制体系 |
5.2.1 审计初始阶段 |
5.2.2 审计实施阶段 |
5.2.3 审计完成阶段 |
5.3 制定严谨的关联方交易审计程序 |
5.4 加强监管机构监督管理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7)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以立信审计金亚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一、审计失败概念的研究综述 |
二、审计失败原因的研究综述 |
三、审计失败对策的研究综述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审计失败相关理论及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审计失败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审计失败的相关理论分析 |
一、基于个体行为理论的分析 |
二、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三、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分析 |
四、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
第三节 基于证监会处罚决定书的审计失败现状分析 |
一、审计失败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
二、审计失败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三、审计失败现状的特征分析 |
第三章 立信对金亚科技审计失败案例介绍 |
第一节 公司简介 |
一、立信事务所简介 |
二、金亚科技简介 |
第二节 案例描述 |
一、案例起始回顾 |
二、金亚科技舞弊情况 |
三、立信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四、证监会处罚情况 |
第三节 审计失败带来的后果 |
一、法律层面 |
二、经济层面 |
三、市场反应层面 |
四、被审计单位层面 |
五、投资者层面 |
第四章 立信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层面 |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失 |
二、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能力落后 |
第二节 立信事务所层面 |
一、审计风险的评估不到位 |
二、审计程序的执行不恰当 |
三、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失效 |
第三节 被审计单位层面 |
一、金亚科技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失真 |
二、金亚科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四节 审计执业环境及监管层面 |
一、审计市场竞争不规范 |
二、审计行业相关法律约束力低 |
三、外部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五章 审计失败的对策及建议 |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层面 |
一、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一、谨慎评估审计风险 |
二、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
三、加强审计报告质量控制 |
第三节 被审计单位层面 |
一、加强内部审计建设 |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
第四节 审计执业环境及监管层面 |
一、规范审计市场竞争秩序 |
二、提高违规违法成本 |
三、健全外部监管机制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综述分析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审计 |
2.1.2 经济责任 |
2.1.3 经济责任审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2 国家治理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
3.1 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3.1.1 所采取的举措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3.2.1 经济责任审计覆盖仍有盲区 |
3.2.2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高 |
3.2.3 经济责任评价定责不够明确 |
3.2.4 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应用不足 |
3.2.5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
3.3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3.3.1 审计力量不足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矛盾显现 |
3.3.2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欠缺与经济责任审计要求高矛盾突出 |
3.3.3 缺乏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定责标准 |
3.3.4 经济责任审计“科技强审”思维匮乏 |
3.3.5 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督导推动力度较弱 |
第4章 国内其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借鉴 |
4.1 江苏省外其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
4.1.1 厦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协作机制 |
4.1.2 重庆:借力数据分析集中同步推进审计重点 |
4.1.3 黄石:严把“三关”实现质量效率“双提升” |
4.2 江苏省内其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
4.2.1 南京:设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 |
4.2.2 无锡:搭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对象数据平台 |
4.2.3 徐州: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施“审巡同步”监督 |
4.3 经验借鉴 |
4.3.1 科学编制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
4.3.2 合理整合资源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
4.3.3 发挥大数据平台技术支撑作用 |
4.3.4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操作程序控制审计质量 |
第5章 推动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对策分析 |
5.1 科学统筹规划推进项目管理全覆盖 |
5.1.1 协调安排“巡审同步”监督 |
5.1.2 组织推广运用“离任交接”实施办法 |
5.1.3 统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
5.2 多措并举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
5.2.1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
5.2.2 进一步细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5.2.3 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
5.3 构建健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和定责标准 |
5.3.1 制定科学规范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
5.3.2 完善经济责任定责依据 |
5.4 加快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 |
5.4.1 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库 |
5.4.2 搭建经济责任审计数据中心 |
5.4.3 强化数据采集和管理 |
5.4.4 扎实开展大数据审计 |
5.5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体制 |
5.5.1 审计整改纳入问责制度体系 |
5.5.2 制定报告规范使用相关制度 |
5.5.3 建立成果运用部门协调机制 |
5.5.4 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层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9)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问题探析 ——以H大学L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特征和目标的研究 |
1.2.2 关于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内容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独立学院预算管理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特征及目标 |
2.1.1 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特征 |
2.1.2 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目标 |
2.2 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影响因素 |
2.2.1 独立学院内审机构设置 |
2.2.2 独立学院自身财务状况及其预算体制机制 |
2.2.3 独立学院内审人员素质 |
2.2.4 独立学院领导层级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 |
2.3 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
2.3.1 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编制审计 |
2.3.2 独立学院财务预算执行审计 |
2.3.3 独立学院财务预算调整审计 |
2.3.4 独立学院审计绩效评价环节 |
2.4 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理论基础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2.4.2 免疫系统理论 |
2.4.3 审计目标理论 |
3 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案例介绍 |
3.1 H大学L学院基本情况 |
3.1.1 组织机构 |
3.1.2 预算收入 |
3.1.3 预算支出 |
3.2 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程序 |
3.2.1 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审前准备 |
3.2.2 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实施 |
3.2.3 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终结 |
3.3 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审计方法 |
3.3.1 询问法和访谈法 |
3.3.2 审阅核对和统计分析法 |
3.3.3 比较分析法 |
3.4 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结果 |
3.4.1 出具审计报告 |
3.4.2 审计整改检查 |
3.4.3 审计评价 |
4 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H 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审计范围过窄、审计内容不足 |
4.1.2 预算管理审计过程流于形式 |
4.1.3 审计方法落后 |
4.1.4 预算管理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 |
4.2 H大学L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
4.2.2 独立学院对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重视不够 |
4.2.3 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
4.2.4 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
5 强化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建议 |
5.1 独立学院应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
5.1.1 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
5.1.2 提高独立学院审计部门的地位 |
5.2 独立学院应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工作 |
5.2.1 成立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工作委员会 |
5.2.2 构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信息系统 |
5.3 独立学院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人员素质建设 |
5.3.1 引入专业审计人才,加强轮岗流动 |
5.3.2 多途径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
5.3.3 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考核体系 |
5.4 独立学院应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体制与机制的建设 |
5.4.1 完善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制度 |
5.4.2 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方案 |
5.4.3 创新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模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驱动型审计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0.1.1 选题背景 |
0.1.2 研究目的 |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2.3 国内外研究状况总结 |
0.3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0.3.1 理论意义 |
0.3.2 现实意义 |
0.3.3 研究方法 |
0.4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0.4.1 研究特色 |
0.4.2 创新之处 |
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的内容与特点 |
1.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定义 |
1.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内容 |
1.2.1 立项阶段审计文件 |
1.2.2 准备阶段审计文件 |
1.2.3 实施阶段审计文件 |
1.2.4 完成阶段审计文件 |
1.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的特点 |
1.3.1 专业性 |
1.3.2 合法性 |
1.3.3 连贯性 |
1.3.4 程序性 |
1.3.5 系统性 |
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痛点及其成因分析 |
2.1 审计业务痛点 |
2.1.1 信息不对称 |
2.1.2 审计业务质量内部控制不完善 |
2.1.3 存在隐瞒披露甚至协同舞弊行为 |
2.1.4 连续审计存在问题 |
2.1.5 审计档案诉讼证明功能受限 |
2.2 成因分析 |
2.2.1 审计权限受限制 |
2.2.2 程序执行不到位 |
2.2.3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缺失,流动性大 |
2.2.4 与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不配套 |
2.2.5 审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
3 业务驱动型审计档案管理模式设计 |
3.1 模式构成要素 |
3.1.1 会计师事务所 |
3.1.2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
3.1.3 审计档案 |
3.1.4 审计档案使用者 |
3.2 模式结构 |
3.2.1 硬件层 |
3.2.2 数据层 |
3.2.3 功能层 |
3.2.4 交互层 |
3.3 模式运行方式 |
3.3.1 硬件层-数据层交互 |
3.3.2 数据层-功能层交互 |
3.3.3 功能层-交互层交互 |
3.4 模式的优势 |
3.4.1 数据收集分析消除信息不对称 |
3.4.2 及时归档提高内控质量 |
3.4.3 在线协作发现和防止舞弊 |
3.4.4 完整保存保障审计连续性 |
3.4.5 准确记录增强诉讼证明力 |
4 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
4.1 加强技术支持,保证审计程序执行到位 |
4.1.1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
4.1.2 信息安全技术 |
4.2 提高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
4.2.1 聘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
4.2.2 重视员工档案、审计、计算机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 |
4.3 提高共享程度 |
4.3.1 建立行业数据库 |
4.3.2 提高内部的共享程度 |
4.4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提高审计业务质量 |
4.4.1 强化审计人员档案收集保管意识 |
4.4.2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参与感和荣誉感 |
4.5 加强业务质量内部控制 |
4.5.1 保证档案收集真实完整 |
4.5.2 保证程序逻辑的正确性 |
4.5.3 重视系统安全和访问权限 |
4.6 开发利用审计档案,提升审计水平 |
4.6.1 整理归纳优秀审计成果,为其他审计项目提供借鉴 |
4.6.2 充分利用审计档案事后检查提高审计质量 |
4.6.3 充分发挥审计档案的证据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四、论审计计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控制研究[D]. 李沁芬.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 秦婉琪.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4]Z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研究[D]. 高智慧.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5]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探究 ——以W区为例[D]. 杜吉羽.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6]X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研究[D]. 王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7]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以立信审计金亚科技为例[D]. 宋娟.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孙玉.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9]独立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问题探析 ——以H大学L学院为例[D]. 朱泽民.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10]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驱动型审计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D]. 张北. 辽宁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