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SO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MnSO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MnSO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1](2021)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UNX3和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两种基因RUNX3和P53的表达情况,对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探讨这两种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之间发生、发展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在4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0例肺癌旁正常组织中两种基因RUNX3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UNX3基因的阳性表达(37.5%,15/40)明显低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80%,8/10)(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阳性表达(65%,26/40)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情况(20%,2/10)(P<0.05)。(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UNX3和P53基因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因素无关(P>0.05),均与肺癌组织的不同分期有关(P<0.05)。结论:RUNX3基因表达下调与P53基因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RUNX3和P53基因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李奇蔚,钟曼,林娟,徐辉辉[2](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ABEP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Rab GTP结合效应蛋白(RABE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变化,探究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琼海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术中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 3 cm)。在Ualcan数据库中检索RABEP1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RABEP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关系。对入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ABEP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Ualcan数据库中,RABEP1在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6.23±5.40)、(14.99±4.95),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19.65±6.49)、(19.44±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BEP1蛋白高表达率(35.3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BEP1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浸润肺膜、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本次随访患者生存33例,死亡45例,失访4例,随访率95.12%。RABEP1低表达组患者生存16例,RABEP1高表达组患者生存19例。RABEP1低表达组生存率(34.48%)显着低于RABEP1高表达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浸润肺膜(95%CI:3.612~21.034)、TNM分期为Ⅲ期(95%CI:1.364~6.053)、淋巴结转移(95%CI:1.891~8.572)、RABEP1低表达(95%CI:1.563~9.090)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BEP1低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有关,可能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及患者预后。

陆卓[3](2021)在《OXCT1通过β-羟丁酸介导的酮体代谢稳态调控NF-κB信号通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酮体,是脂肪酸氧化而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癌细胞在饥饿条件下,酮体可作为支持细胞生存和增殖的替代能量来源。琥珀酰辅酶A转移酶1(3-oxoacid Co A-transferase 1,OXCT1)是酮体分解代谢中的关键酶,其主要功能是在肝外组织中将酮体乙酰乙酸氧化为乙酰乙酰辅酶A,并最终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OXCT1催化的这个反应是酮体利用中的限速反应。此前,已有相关报道提示OXCT1在肝癌、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正相关,但其功能及具体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OXCT 1通过酮体稳态调节SREBP1-TRIM21-NF-κB信号通路。其中,OXCT1可以调节β-羟丁酸(β-HB)的稳态,而β-羟丁酸可作为信号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调控SREBP1的蛋白表达。进一步,SREBP1作为转录因子可以结合E3泛素连接酶TRIM21的启动子,通过转录调控TRIM21蛋白表达及其介导的NF-κB泛素化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此外,我们亦在小鼠体内及临床组织样本中验证了OXCT1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一种新的通过OXCT1和酮体稳态激活NF-κB信号的机制,为以OXCT1作为靶点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李小丰[4](2021)在《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前,肺恶性肿瘤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肺癌的新发病例数为78.7万,死亡人数为63.1万,均列癌症首位。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的不同,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占13%)和非小细胞肺癌(占87%),其5年总生存率仅为18.2%。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均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非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得到了显着改善。具有敏感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而对于没有敏感突变或在靶向治疗过程中发生靶基因耐药突变的患者而言,发现新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显得尤为重要。鱼精蛋白-1(PRM1)是肿瘤-睾丸抗原(CTA)的一种,CTA在正常情况下只在睾丸组织中表达,而其它组织不表达或极低表达,但当机体出现肿瘤时则可以在某些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肿瘤-睾丸抗原也因此得名。既往对于PRM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男性生殖领域。近年来,随着CTA在肿瘤领域研究的深入,关于PRM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研究发现PRM1是结肠癌相关的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利用RT-PCR技术分析PRM1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发现肠癌组织中PRM1-m 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也有研究发现PRM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PRM1也被认为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CTA基因。另有研究表明,PRM1在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长侵袭相关。在动物实验中,给裸鼠皮下注射PRM1蛋白可明显提高小鼠肠道肿瘤的发生率。目前为止,尚无关于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情况的报道,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已证实,与正常组织比较,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同时,P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了PRM1蛋白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估了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通过过表达和敲低PRM1基因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建立非小细胞肺癌裸鼠转移瘤模型,检测转移瘤裸鼠外周血PRM1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PRM1抗体对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旨在评估PRM1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P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1、收集11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配对正常组织、术前血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应用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ELISA法检测其中PRM1基因和蛋白水平,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2、评估PRM1的诊断价值,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亚组肺腺癌、肺鳞癌的诊断价值,并与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EA、SCC和CYFRA21-1进行比较,评估PRM1诊断价值的优劣性。3、观察细胞内PRM1表达水平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质粒构建技术及si RNA转染技术,过表达和敲低A549、NCI-H460细胞的PRM1基因,应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细胞PRM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CCK8法和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4、观察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抗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人源重组PRM1蛋白和PRM1抗体加入到A549、NCI-H460细胞培养液中,应用CCK8法和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观察细胞在不同营养状态下PRM1的表达情况,将A549、NCI-H460细胞培养于含不同浓度血清的培养液中,应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的PRM1基因及蛋白水平。6、观察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抗体对动物转移瘤生长的影响,制备裸鼠转移瘤模型,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皮下注射到裸鼠背部偏右侧,肿瘤形成后,(1)应用ELISA法检测转移瘤裸鼠和健康裸鼠外周血PRM1蛋白水平,并分析其差异性;(2)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人源重组PRM1蛋白、PRM1抗体及两者混合剂,每3日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3)第33天于麻醉下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测量重量并计算肿瘤体积,分析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PRM1抗体对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PRM1的m RNA和蛋白水平较配对正常组织明显升高。统计分析显示:随着肿瘤组织中PRM1蛋白水平的增加,肿瘤T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越高,而与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脉管及神经浸润无相关性;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较健康者显着升高。统计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和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外周血中的PRM1蛋白水平更高,而与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脉管及神经浸润不相关。3、PPM1对于非小细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PSS软件统计分析显示:(1)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亚组肺腺癌、肺鳞癌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在肺腺癌中,PRM1的诊断价值高于CEA;在肺鳞癌中,PRM1的诊断价值明显强于SCC且与CYFRA21-1相当;(3)含有PRM1的肿瘤标志物组合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传统组合;(4)在早期的肺腺癌中,PRM1的诊断价值高于CEA;在早期肺鳞癌中,PRM1诊断价值高于SCC且不劣于CYFRA21-1。提示PRM1具有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4、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NCI-H460的PRM1 m RNA水平较人正常肺上皮细胞株BEAS-2B明显升高;同样,A549、NCI-H460细胞内和培养液中的PRM1蛋白水平较BEAS-2B细胞均显着升高。5、成功构建PRM1过表达和敲低的A549、NCI-H460细胞株模型,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PRM1促进A549和NCI-H460细胞的增殖,而敲低PRM1则抑制细胞的增殖。6、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能够促进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NCI-H460细胞的增殖,而PRM1抗体则抑制细胞增殖。7、不同营养状态下PRM1的表达存在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细胞培养液中血清浓度的降低,A549和NCI-H460细胞PRM1表达水平显着增加。8、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提示,过表达PRM1使细胞周期中G0/G1期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增加,肿瘤细胞增殖活跃;而敲低PRM1则使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S期细胞比例降低,肿瘤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敲低PRM1对A549和NCI-H460细胞的凋亡水平无显着影响。9、动物实验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转移瘤裸鼠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也证实了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结果与人体组织实验结果一致。(2)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具有促进裸鼠转移瘤生长的作用,而PRM1抗体则抑制转移瘤生长。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经尾静脉给予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快,肿瘤体积大,而给予PRM1抗体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且肿瘤体积较小。结论:1、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特异性高表达,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使其具备了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的潜质。2、过表达和敲低PRM1基因双向验证了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NCI-H460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相关,而非抑制细胞的凋亡。3、细胞内外PRM1蛋白水平的增加均可促进细胞的增殖,提示PRM1促增殖作用可能存在多条途径,为进一步研究PRM1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4、营养供应差时细胞PRM1的表达水平反而增加,这种负反馈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非小细胞肺癌在血供不良的情况下仍快速生长的原因。5、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抗体对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在生物体内验证了PRM1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PRM1抗体的抑瘤作用也为其成为肿瘤治疗靶点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持。

王晓强[5](2021)在《HIF-1α、MTA1和KISS-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临床病例,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HIF-1α水平和癌组织中HIF-1α、MTA1、KISS-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MTA1、KISS-1蛋白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的作用,为NSCLC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唐山市协和医院健康体检志愿者血清30例和唐山市协和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并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病例60例,预留取患者手术前血清样本。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血清HIF-1α浓度水平,并对60例NSCLC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中HIF-1α、MTA1和KISS-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NSCLC患者血清HIF-1α浓度变化和HIF-1α、MTA1、KISS-1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作为显着性检验的标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HIF-1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有淋巴转移患者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术后复发患者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腺癌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MTA1、KISS-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7%(37/60)、51.7%(31/60)、65.0%(39/60),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15.0%(3/20)、5.0%(1/20)、10.0%(2/20),P<0.05。HIF-1α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3%(25/28)和37.5%(12/32),MTA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23/28)和25.0%(8/32),KISS-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13/32)和92.9%(26/28)。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组HIF-1α、MTA1蛋白阳性率明显升高,KISS-1蛋白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MTA1、KISS-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Ⅰ期、Ⅱ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SS-1表达的阳性率为91.3%(21/23)高于HIF-1α阳性,提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KISS-1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MTA1的阳性率为56.7(21/37),HIF-1α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MTA1的阳性率为34.78%(8/23),提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TA1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MTA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KISS-1的阳性率为58.1%(18/31),MTA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KISS-1的阳性率为72.4%(2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癌组织中HIF-1、MTA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9.3%(23/29)和89.7%(26/29),高于未复发组45.2%(14/31)、16.1%(5/31),P<0.05。复发组癌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率38.7%(12/31)低于未复发组93.1%(27/29),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转移可能与血清HIF-1α水平升高有关,并且血清HIF-1α水平高的NSCLC复发率较高。HIF-1α、MTA1、KIS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肺组织,提示HIF-1α、MTA1、KISS-1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与MTA1表达呈明显正相关,与KISS-1表达呈负相关。HIF-1α、MTA1蛋白表达上调与KISS-1蛋白表达下调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复发有关,应加强随诊。图15幅;表6个;参106篇。

吴境宇[6](2021)在《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揭示膜联蛋白ANXA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文中认为肺癌对人类危害巨大,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根据细胞类型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小细胞肺癌的侵袭性高,治疗难度大,且难以早期发现。目前的研究中由于肺癌细胞基因突变类型不同,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因此清楚准确的区分两种肺癌类型,尽早确诊小细胞肺癌,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患者治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本课题以两种肺癌亚型(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对非小细胞和小细胞肺癌进行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筛选区分两种肺癌亚型的特有基因,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小细胞肺癌特异性基因的靶向药物,并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其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在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H1975)和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46、H69)中共鉴定到3970个蛋白;定量分析发现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中有147个差异蛋白;结合在线转录组学数据库分析发现小细胞肺癌中14个基因,与蛋白质组学具有相同差异趋势且相关性良好。进一步针对两种肺癌亚型病人临床样本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利用已发表组学数据),结果显示TUBA1A、DPYSL5、ANXA1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临床样本中显着变化,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无显着性变化。同时使用生存分析发现,仅ANXA1在小细胞肺癌中有显着生存意义,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无意义。通过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与ANXA1表达正相关的基因都与细胞凋亡相关,与ANXA1表达负相关的基因均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这表明ANXA1在小细胞肺癌中可能参与细胞凋亡或细胞周期过程。此外,使用小细胞肺癌的miRNA数据探索差异和靶向ANXA1的miRNA,发现mi R-196a在小细胞肺癌中过表达并靶向于ANXA1。之后,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ANXA1在4种肺癌细胞系中过表达,并使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合适的联合药物。结果显示obatoclax为小细胞肺癌中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实验证明ANXA1可降低Bcl2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量,促进小细胞肺癌的死亡,另外结合使用药物obatoclax后,可进一步降低Bcl2的表达量,促进小细胞肺癌死亡。这些结果表明过表达ANXA1联合obatoclax药物可能进一步促进小细胞肺癌死亡。综上所述,本课题利用蛋白质组学,并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区分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基因,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关键差异蛋白ANXA1进行验证,发现ANXA1能对小细胞肺癌的凋亡过程进行调控,同时联合使用obatoclax后效果更佳。这些系统的分析将为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董永立[7](2021)在《鱼精蛋白1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影响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肺癌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2.6%,占癌症死亡的17.8%,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肺癌。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较低,对化疗反应差,死亡率较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处于疾病中晚期,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完全切除的机会。因此,寻找特异性高、灵敏度好的无创或低创的诊断方法对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是非常必要的。鱼精蛋白1(protamines1,PRM1)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肿瘤睾丸抗原,最早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atic leukemia,CLL)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发现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PRM1在结直肠癌中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然而,到目前为止,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无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RM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血清PRM1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尝试阐明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通过基因沉默等手段分析其在肺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探讨抗PRM1抗体在肺腺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并初步研究体内PRM1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目的:1.系统分析PRM1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细胞分化等相关性,明确PRM1表达变化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2.探讨P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3.初步探索PRM1对体内肿瘤的生物学作用及抗体疗法。研究方法:1.临床收集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RM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2.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的PRM1蛋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血清PRM1蛋白水平比较;并分析血清PRM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3.不同血清浓度的培养液(0%、2.5%、5%、10%、15%、20%)培养A549细胞、和NCI-H460细胞48h,采用RT-PCR法检测PRM1-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RM1蛋白分泌水平。4.用PRM1蛋白刺激A549细胞、NCI-H460细胞48h,CCK8法及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将抗PRM1抗体加入A549细胞和NCI-H460细胞培养液中培养48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6.利用siRNA特异性干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PRM1的表达,探究PRM1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7.构建裸鼠皮下荷瘤模型,瘤周注射PRM1蛋白或抗PRM1抗体,检测裸鼠肿瘤大小。研究结果:1.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结果分析显示,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微量表达或不表达,在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低表达或不表达。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在营养匮乏状态下,能够表达并分泌更多的PRM1至细胞培养上清。3.外源性PRM1蛋白能够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增殖,抗PRM1抗体能够抑制该肿瘤细胞增殖。4.利用siRNA干涉沉默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PRM1表达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5.PRM1蛋白能够促进体内肿瘤的生长,而PRM1抗体能够抑制肿瘤生长。研究结论:我们首次发现了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揭示组织PRM1 mRNA、及蛋白表达、血清PRM1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首次证明PRM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其抗体能够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即丰富了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又探讨了新的肺癌抗体治疗策略。

李苗[8](2021)在《FIGNL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拥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18.4%的死亡率位居各种恶性肿瘤致死首位。目前针对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例如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式能够使患者的存活率得到大幅延长,但因为肺癌的发病机制不详,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有段,使得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依据组织病变,可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而在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中,NSCLC占据80%左右。因此,探索NSCLC的发生机制,对其中的关键调控基因实现靶向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急迫的意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112369/)发现,编码人类H3类组蛋白的基因HIST1H3D,能够促进肺癌的发生,在对HIST1H3D敲减后,转录组测序基因分析发现敲减组中FIGNL1的表达下调1.6倍,说明FIGNL1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查阅相关文献发现,FIGNL1属于多种细胞活动相关 ATP 酶(ATPases Associated with diverse cellular Activities,AAA-ATP)中的一种减数分裂蛋白。FIGNL1可以对微管结构进行修饰和重构,进而对包括细胞形态维持、细胞分裂与迁移、胞内物质输送及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有研究表明,FIGNL1基因对DNA断裂修复过程是极为重要的,在人体骨肉瘤细胞中,人FIGNL1的FRBD结构域与重组酶RAD51(同源重组的关键酶)互作,从而在有效的染色体同源重组介导的DNA修复中发挥作用,进而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也有研究报道,FIGNL1具有促进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能力,并对癌细胞的迁移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鉴于FIGNL1在多种癌症发生中均显示出促癌活性,但FIGNL1在NSCLC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FIGNL1有可能促进肺癌的发生,而且,本课题组进一步进行了细胞及临床标本的预实验,细胞预实验方面,首先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IGNL1在常见肺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发现FIGNL1在H1299、A549和H1975细胞中高表达。接下来,临床标本预实验方面,分别选取5例肺腺癌和5例肺鳞癌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IGNL1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FIGNL1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阴性,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且呈高表达。综上所述,细胞及临床标本的预实验提示FIGNL1在NSCLC中高表达,FIGNL1有可能促进NSCLC的增殖。因此,本课题主要从影响NSCLC发生的基因调控角度出发,重点研究FIGNL1基因在NSCLC发生中的作用和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1.明确FIGNL1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相关性;2.阐明FIGNL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中的作用;3.揭示FIGNL1基因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FIGNL1在非小细胞肺癌样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1选取109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1.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IGNL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1.3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等临床资料,分析FIGN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1.4根据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生存分析,分析FIGNL1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2.FIGNL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中的功能学检测2.1拟进行本研究的细胞系选择:采用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技术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FIGNL1在常见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选择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表达均较高的细胞系(H1299和A549)进行下面的细胞学实验。2.2构建FIGNL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并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2.2.1 针对FIGNL1基因序列,设计RNA干扰靶点序列;2.2.2 合成含干扰序列的双链oligo,其两端含酶切位点粘端,直接连入酶切后的RNA干扰载体上;2.2.3 通过测序验证正确的RNAi干扰载体,将有效干扰载体以及对照组载体分别包装成shFIGNL1慢病毒以及shCtr1慢病毒,并通过滴度测定进行质控;2.2.4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1299及A549细胞进行胰酶消化并重悬制成细胞悬液;2.2.5 将其接种于6-well中,根据细胞的MOI值,加入适量的shFIGNL1或shCtr1慢病毒载体,并继续贴壁培养至对数期,扩大细胞种群以备后续实验;2.2.6 采用qPCR及WB技术进行FIGNL1基因敲减效率测定。2.3构建FIGNL1基因过表达质粒,并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2.3.1 使用BamHI和EcoRI按照相应的酶切体系和反应条件将骨架载体pLenO-GTP-C-3×Flag 线性化;2.3.2 使用cDNA模板和引物H-FIGNL1(CDS)-S/A,按照相应的反应程序,将外源DNA克隆出来并得以回收和纯化;2.3.3 将线性化的骨架载体pLenO-GTP-C-3×Flag和纯化的DNA连接起来,并对重组载体进行酶切验证;2.3.4 将构建完成的重组载体转化感受态DH5 α细胞,以大量获取高纯度无内毒素的质粒;2.3.5 将FIGNL1过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肺癌细胞H1299和A549;2.3.6 采用qPCR及WB技术进行FIGNL1基因过表达效率测定。2.4 FIGNL1基因对肺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侵袭及成瘤能力的影响2.4.1 实验组别的设计干扰载体实验组别:采用shFIGNL1慢病毒载体干扰肺癌细胞内FIGNL1基因的表达(shFIGNL1组),同时采用感染了 shCtr1慢病毒质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shCtr1 组)。过表达质粒实验组别:FIGNL1过表达质粒转染肺癌细胞,增加FIGNL1基因的表达(OE组),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肺癌细胞作为对照组(NC组)。2.4.2 通过CCK8检测方法,对细胞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2.4.3 通过碘化丙啶(PI)流式分析法对细胞周期分布情况进行检测,以及采用Annexin V流式检测技术对两组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分析;2.4.4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2.4.5 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2.4.6 裸鼠成瘤实验2.4.6.1 用shFIGNL1和shCtr1载体分别转染肺癌细胞株H1299后培养,配制成细胞悬液;2.4.6.2 将两组细胞悬液分别皮下注射至裸鼠右前肢腋下;2.4.6.3 5-7天后,观察成瘤情况,并每隔一天测量一次肿瘤大小、裸鼠体重,至皮下注射后21-28天;2.4.6.4 处死裸鼠并取出瘤体进行称重;2.4.6.5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瘤体体积和重量差异。3.FIGNL1促进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3.1分别用shFIGNL1和shCtr1载体转染H1299细胞株;3.2 用 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 RNA,用 Affymatrix GeneChip(?)primeview human基因芯片检测差异表达基因;3.3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尤其关注FIGNL1促增殖的信号通路,并选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PCR和WB验证,分析其可能的机制。研究结果:1.FIGNL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着升高,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与FIGNL1的表达有关,淋巴结存在转移的患者,FIGNL1的表达较高,TNM分期相对较晚(ⅡB+Ⅲ期)的患者,FIGNL1的表达相对较高。而FIGNL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无相关性,FIGNL1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相关性。2.FIGNL1基因在肺癌细胞株H1299和A549中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表达均较高,接下来选择H1299和A549进行细胞学实验。3.CCK-8实验结果提示FIGNL1基因被敲减后对细胞生长速率有极为显着的抑制作用,而当该基因被过表达恢复后,细胞生长速率即得以恢复。4.FIGNL1基因对肺癌细胞周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抑制其表达会造成大量细胞被阻滞在G1期(P<0.01),而当恢复表达后,这种情况会得以逆转(P<0.05)。5.FIGNL1基因对肺癌细胞凋亡也具有重要意义,当该基因表达被抑制后,凋亡细胞占比显着提高(P<0.001),而当被恢复表达后,凋亡细胞占比显着下降(P<0.01)。6.FIGNL1基因对克隆形成、划痕修复能力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当该基因被抑制表达后,上述几方面能力被显着衰弱(P<0.05),而当表达被恢复后,两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A549细胞在24h的划痕修复能力以及侵袭能力有恢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两组细胞的迁移、H1299细胞的划痕修复以及侵袭能力方面,这些存活力指标均得以恢复(P<0.05)。7.FIGNL1基因对于在体肿瘤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确实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小鼠被接种了 FIGNL1表达被干扰的肺癌细胞系后,肿瘤生长速度相比对照组实现了显着抑制(P<0.01);8.转录组基因分析共发现75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63个上调基因,191个下调基因,其中下调的基因对细胞的生长影响更大,且进一步分析发现下调的基因在DNA复制及细胞周期等功能通路显着富集,选取下调基因中的PCNA、MCM2、MCM4、SKP2等4个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水平的验证,发现PCNA、MCM2、SKP2这三个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MCM4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有下降,在蛋白表达水平,未出现明显降低,提示FIGNL1有可能是通过PCNA、MCM2、SKP2等因子促进肺癌的发生。结论:1.FIGNL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淋巴结存在转移、TNM分期相对较晚(ⅡB+Ⅲ期)的患者,FIGNL1的表达相对较高,FIGNL1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相关性。2.FIGNL1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增殖、迁移、侵袭呈正相关。3.FIGNL1对于裸鼠体内的肿瘤形成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4.FIGNL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过程中,PCNA、MCM2和SKP2等因子有可能是受FIGNL1基因调控的下游信号分子。

欧阳晓平[9](2019)在《骨桥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干预OPN基因,观察OPN基因下调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SK-MES-1和OPN基因过表达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703的生物学行为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机制,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8例Ⅰ/Ⅱ期NSCLC及73例Ⅲ/Ⅳ期NSCLC组织中的OPN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OPN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OPN在肺癌细胞株A549、SK-MES-1、H1703和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中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A549及SK-MES-1细胞株的OPN表达,对H1703细胞株的OPN进行过表达,采用MTT 比色法、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各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及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RNA干扰后A549、SK-MES-1细胞系LDH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乳酸水平对A549、SK-MES-1细胞系顺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1、OP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与NSCLC的转移状态、分化程度及对顺铂的敏感性相关。而OPN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与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 比较,Western bloting检查显示OPN在A549、SK-MES-1及H1703细胞系中表达明显增高;成功构建了 OPN RNAi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其明显抑制A549、SK-MES-1细胞系的OP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强H1703细胞系的OPN表达水平。3、MTT 比色法分析显示OPN基因下调后,A549、SK-MES-1细胞系的增殖性降低,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OPN基因上调后H1703细胞系的增殖性增加,对顺铂的敏感性降低;Transwell实验显示OPN下调后能抑制A549、SK-MES-1细胞系的迁移及侵袭能力;4、OP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LDHA呈明显相关性,乳酸增加导致A549、SK-MES-1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降低。结论1、OP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状态、分化程度及对顺铂的敏感性相关。2、OPN基因过表达能有效的增强H1703细胞系的增殖性并降低其对顺铂的敏感性;OPN基因下调能有效的抑制A549、SK-MES-1细胞系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加其对顺铂的敏感性。3、OPN表达水平与LDHA呈明显相关性,OPN可通过对LDHA的调控影响A549、SK-MES-1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

陈梦[10](2019)在《骨架蛋白MYH9和Palladin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预防手段和治疗方法已经引起人们的重点关注。靶向治疗因其特异性高,副作用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让现有的许多靶向药物的药效逐渐降低甚至变为无效,使得靶向治疗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探寻靶向肺癌及其干细胞的治疗新靶点可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多突破性进展。骨架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对骨架蛋白在肺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肺癌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骨架蛋白MYH9和Palladin在肺癌中高表达,暗示了这两种蛋白可能与肺癌恶性表型的进展有着某种关联。随后,我们利用肺癌细胞,临床病理标本和动物模型,通过体内外生物学功能实验对这两种蛋白进行了深入研究,期望发现能够靶向肺癌的新的治疗靶点。在对MYH9的研究中,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MYH9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样本中高表达且在胞膜胞核中的表达具有癌组织的特异性,不同部位表达的MYH9均与患者的临床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还发现,MYH9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一个独立性因素;卡方检验结果表明,MYH9除了与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外,还与患者的性别和临床分期具有显着相关性。随后的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稳定过表达MYH9后,肺癌细胞的体内外增殖能力,迁移侵袭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和耐药能力均显着增强,与细胞表型相关的一些标志性蛋白的表达也发生了对应的变化,而在MYH9的低表达细胞系中,肺癌细胞的这些恶性特征均减弱了。MYH9抑制剂blebbistatin的动物体内治疗实验也表明blebbistatin可以抑制肺癌细胞体内的生长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MYH9可以激活mTOR信号通路。用mTOR蛋白的特异性抑制剂Rapamycin和GSK3α/β的抑制剂(CHIR-99021)处理肺癌细胞进行的成球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 MYH9在体外是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发挥功能的。在对Palladin的研究中,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alladin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样本中高表达且在胞膜中的表达具有癌组织的特异性,但只有胞浆表达的Palladin与患者的临床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发现,Palladin不能作为独立性指标评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卡方检验结果表明,Palladin除了与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外,还与患者的性别具有显着相关性。生物学功能实验发现,Palladin表达上调后,肺癌细胞的恶性特征(体内外增殖能力、迁移侵袭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和耐药能力)均显着增强,与细胞表型相关的一些标志性蛋白的表达也发生了对应的变化,而在Palladin敲降的细胞系中,肺癌细胞能力的变化,标志蛋白表达的变化均被逆转了。通过进一步对分子机制研究发现,Palladin可以激活经典的Wnt信号通路。用β-catenin的特异性抑制剂Wnt-C59进行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Palladin可以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最后,我们对MYH9和Palladin的联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YH9和Palladin均敲降的肺癌细胞中,增殖能力、迁移侵袭能力、耐药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均弱于MYH9或Palladin单独敲降的细胞。综上所述,MYH9和Palladin作为癌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评估分子,促进了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进展,可能是肺癌患者治疗的靶向分子。MYH9和Palladin的联合对肺癌细胞的影响要大于它们的单独作用,这为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MnSO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nSO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UNX3和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所用材料与实验方法
    (一)实验标本的来源
    (二)试剂与方法
    (三)结果判定
    (四)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RUNX3、P53两种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情况
    (二)RUNX3、P53两种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
三、讨论
    (一)RUNX3基因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
    (二)P5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意义

(2)非小细胞肺癌中RABEP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1.4 方法
        1.4.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RABEP1蛋白表达水平
        1.4.2 Ualcan数据库分析
    1.5随访
    1.6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RABEP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2.2 RABEP1蛋白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2.3 RABEP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关系
    2.4 Cox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3)OXCT1通过β-羟丁酸介导的酮体代谢稳态调控NF-κB信号通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酮体和酮体代谢
    1.2 酮体在肿瘤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1.3 琥珀酰辅酶A转移酶1(OXCT1)
    1.4 OXCT1 在肿瘤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2章 酮体代谢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与实验耗材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细胞增殖实验
        2.3.3 细胞转染(siRNA)
        2.3.4 质粒和si RNA共转染(以6 孔板为例)
        2.3.5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
        2.3.6 荧光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Q-PCR)
        2.3.7 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
        2.3.8 罗丹明标记鬼笔环肽染色实验
        2.3.9 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增加酮体的利用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2.4.2 干扰OXCT1的蛋白表达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2.4.3 干扰OXCT1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
    2.5 讨论
第3章 OXCT1 调控TRIM21介导的NF-κB泛素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器材
        3.2.2 实验试剂与实验耗材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3.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4 细胞转染(siRNA)
        3.3.5 质粒转化实验
        3.3.6 质粒小量提取实验
        3.3.7 质粒转染(以6 孔板为例)
        3.3.8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以10 cm细胞培养皿为例)
        3.3.9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干扰OXCT1的表达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
        3.4.2 干扰OXCT1的表达可促进TRIM21的蛋白表达
        3.4.3 过表达TRIM21可以促进p65 的泛素化
    3.5 讨论
第4章 OXCT1 通过β-羟丁酸调节SREBP1介导的trim21转录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与实验耗材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4.3.3 质粒转染
        4.3.4 细胞转染(siRNA)
        4.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4.3.6 线粒体提取
        4.3.7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4.3.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以10 cm培养皿为例)
        4.3.9 凝胶迁移实验(EMSA)
        4.3.10 细胞内β-羟丁酸含量检测
        4.3.11 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过表达SREBP1 可以促进TRIM21 的表达
        4.4.2 OXCT1 通过β-羟丁酸调控SREBP1 的表达
    4.5 讨论
第5章 干扰OXCT1 的表达可抑制体内非小细胞肺癌生长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器材
        5.2.2 实验试剂与实验耗材
    5.3 实验方法
        5.3.1 质粒转染
        5.3.2 细胞培养
        5.3.3 构建稳定细胞系
        5.3.4 锚定非依赖性生长实验
        5.3.5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5.3.6 肿瘤组织石蜡包埋及切片
        5.3.7 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5.3.8 免疫组化染色
        5.3.9 统计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构建稳定干扰OXCT1 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
        5.4.2 干扰OXCT1 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生长
    5.5 讨论
第6章 OXCT1 对细胞代谢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实验器材
        6.2.2 实验试剂与实验耗材
    6.3 实验方法
        6.3.1 细胞培养
        6.3.2 细胞转染(siRNA)
        6.3.3 蛋白质免疫印迹
        6.3.4 测定ATP含量
        6.3.5 代谢组学分析
        6.3.6 统计分析
    6.4 实验结果
        6.4.1 干扰OXCT1 的蛋白表达引起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代谢的改变
        6.4.2 干扰OXCT1 的蛋白表达引起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
    6.5 讨论
第7章 OXCT1 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
        7.2.1 实验器材
        7.2.2 实验试剂与实验耗材
    7.3 实验方法
        7.3.1 免疫组化染色
        7.3.2 统计分析
    7.4 实验结果
    7.5 讨论
第8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肺癌的研究进展
        1.1.1 肺癌的分类
        1.1.2 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1.1.3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1.2 肿瘤-睾丸抗原(CTA)的研究进展
        1.2.1 CTA分类及特征
        1.2.2 CTA表达调控
        1.2.3 CTA作用和功能
        1.2.4 配子发生与恶性生殖
        1.2.5 CTA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1.2.6 肿瘤疫苗和免疫治疗
    1.3 人鱼精蛋白1(PRM1)
        1.3.1 PRM1 的作用
        1.3.2 PRM1 与恶性肿瘤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和试剂
        2.1.1 实验设备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细胞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临床样本的收集
        2.2.2 RT-PCTR法检测样本mRNA水平
        2.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
        2.2.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2.2.5 细胞株复苏与培养
        2.2.6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活力检测
        2.2.7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不同血清浓度下孵育
        2.2.8 质粒转染和RNA干扰
        2.2.9 人源重组PRM1 蛋白孵育实验
        2.2.10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
        2.2.11 EdU法检测细胞增殖实验
        2.2.12 动物实验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
        3.1.1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与配对正常组织PRM1-mRNA水平的差异
        3.1.2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PRM1 蛋白水平及临床相关性
        3.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PRM1 蛋白水平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3.2 PRM1 诊断价值的评估
        3.2.1 外周血PRM1 蛋白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3.2.2 PRM1 在肺腺癌中诊断价值的评估
        3.2.3 PRM1 在肺鳞癌中诊断价值的评估
        3.2.4 PRM1 在组合标志物中诊断价值的评估
        3.2.5 PRM1 对不同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评估
        3.2.6 PRM1 在Ⅰ-Ⅱ期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3.3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细胞学实验
        3.3.1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3.3.2 PRM1 基因过表达和敲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3.3.3 外源性PRM1 重组蛋白和PRM1 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3.4 细胞营养状态对PRM1 表达水平的影响
        3.3.5 PRM1对A549、NCI-H460 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3.4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生物学作用研究-动物学实验
        3.4.1 构建A549 细胞裸鼠转移瘤模型
        3.4.2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 转移瘤裸鼠血清中PRM1 表达水平
        3.4.3 外源性PRM1 重组蛋白和PRM1 抗体对肿瘤生长曲线的影响
        3.4.4 外源性PRM1 重组蛋白和PRM1 抗体对肿瘤体积和重量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HIF-1α、MTA1和KISS-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1.2.2 健康体检志愿者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HIF-1α水平检测
        1.2.3 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HIF-1α、MTA1、KISS-1 蛋白的检测
        1.2.4 随访方法
        1.2.5 统计学方法
        1.2.6 结果评定
    1.3 结果
        1.3.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HIF-1α水平检测
        1.3.2 HIF-1α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3.3 MTA1 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3.4 KISS-1 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3.5 HIF-1α、MTA1、KISS-1 表达的相关性
    1.4 典型病例
        1.4.1 腺癌典型病例
        1.4.2 鳞癌典型病例
    1.5 讨论
        1.5.1 HIF-1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1.5.2 MTA-1 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1.5.3 KISS-1 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1.5.4 非小细胞肺癌中HIF-1α、MTA-1、KISS-1 之间的相互关系
    1.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我国肺癌现状及HIF-1α、MTA1、KISS-1 在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现况
    2.1 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2.1.1 吸烟
        2.1.2 城市空气污染
        2.1.3 室内污染
        2.1.4 职业因素
        2.1.5 电离辐射
        2.1.6 肿瘤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
        2.1.7 肺部慢性疾病与肺癌
        2.1.8 营养及膳食
        2.1.9 其他
    2.2 肺癌的演变与流行趋向
        2.2.1 时间趋势
        2.2.2 地区分布
        2.2.3 人群分布
    2.3 肺癌发病分子机制
    2.4 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
    2.5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及发展趋势
        2.5.1 I期非小细胞肺癌(T1-2N0M0)的治疗
        2.5.2 II期非小细胞肺癌(T1-2N1M0T3N0M0)的治疗
        2.5.3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2.5.4 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2.6 HIF-1α、MTA1、KISS-1 在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现况
        2.6.1 HIF-1α在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现况
        2.6.2 MTA1 在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现况
        2.6.3 KISS-1 在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现况
    2.7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医学伦理审查意见书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揭示膜联蛋白ANXA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肺癌的概述
        1.1.1 肺癌简介
        1.1.2 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区别
    1.2 肺癌多组学研究进展
        1.2.1 肺癌蛋白质组研究
        1.2.2 肺癌转录组研究
    1.3 膜联蛋白A1的作用
        1.3.1 膜联蛋白A1与细胞增殖
        1.3.2 膜联蛋白A1与细胞凋亡
        1.3.3 膜联蛋白A1与细胞转移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细胞系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蛋白质提取和胰蛋白酶消化
        2.3.3 LC-MS/MS分析
        2.3.4 数据库搜索和label-free定量
        2.3.5 转录组芯片数据和差异分析
        2.3.6 差异基因的确定和层次聚类分析
        2.3.7 GO与KEGG通路分析
        2.3.8 蛋白质网络互作建立和关键蛋白质分析
        2.3.9 MCODE和Reactome富集选择核心蛋白
        2.3.10 皮尔逊线性回归的相关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肺癌细胞中蛋白质的鉴定
        2.4.2 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2.4.3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GO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
        2.4.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与核心蛋白选择
        2.4.5 结合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方法测定关键蛋白
        2.4.6 Reactome富集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临床样本转录组学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转录组数据、临床信息下载和差异分析
        3.2.2 差异基因的确定、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生存分析
        3.2.3 GO分析
        3.2.4 蛋白质网络互作建立和关键蛋白质分析
        3.2.5 皮尔逊线性回归的相关分析
        3.2.6 小细胞肺癌miRNA数据下载与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肺癌病人转录组表达差异分析
        3.3.2 肺癌病人转录组生存分析
        3.3.3 小细胞肺癌ANXA1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与关键蛋白的GO分析
        3.3.4 小细胞肺癌miRNA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ANXA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研究及药物筛选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肺癌细胞系中ANXA1敲低验证
        4.3.3 过表达质粒载体设计及构建
        4.3.4 过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4.3.5 ANXA1相关药物筛选
        4.3.6 药物浓度筛选
        4.3.7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4.3.8 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死亡
    4.4 实验结果
        4.4.1 肺癌细胞中ANXA1的敲除
        4.4.2 肺癌细胞系中ANXA1过表达质粒载体构建
        4.4.3 构建ANXA1过表达肺癌细胞株
        4.4.4 ANXA1表达相关药物的筛选及药物敏感性检测
        4.4.5 obatoclax对于过表达ANXA1肺癌细胞的影响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鱼精蛋白1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影响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CTA的概述
    2.2 CTA的功能
        2.2.1 肿瘤睾丸抗原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转录网络
        2.2.2 肿瘤睾丸抗原参与有丝分裂保真和减数分裂重组
        2.2.3 肿瘤睾丸抗原调节蛋白质的降解以拮抗肿瘤抑制
    2.3 CTA作为肿瘤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的应用及前景
        2.3.1 CTA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前景
        2.3.2 CTA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4 结语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主要实验试剂
        3.1.3 其他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免疫组织化学
        3.2.2 细胞复苏
        3.2.3 细胞传代
        3.2.4 细胞冻存
        3.2.5 PRM1siRNA瞬时转染
        3.2.6 免疫荧光
        3.2.7 提取组织总RNA
        3.2.8 逆转录PCR
        3.2.9 实时定量PCR
        3.2.10 DNA电泳
        3.2.11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3.2.12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3.2.13 EdU检测细胞增殖
        3.2.1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液中PRM1含量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
        4.1.1 本研究中肺癌患者信息统计
        4.1.2 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PRM1-mRNA表达
        4.1.3 ELISA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RM1蛋白表达水平
        4.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PRM1蛋白表达差异
    4.2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营养匮乏状态下PRM1表达量升高
    4.3 PRM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NCI-H460 的增殖
        4.3.1 验证PRM1-siRNA敲减效果
        4.3.2 PRM1敲减后能够明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NCI-H460 的增殖能力
        4.3.3 人重组PRM1蛋白能够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而抗PRM1抗体能够抑制这种增殖
        4.3.4 人重组PRM1蛋白能够缓解PRM1敲减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NCI-H460 的抑制增殖的影响
    4.4 干涉PRM1表达使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NCI-H460 处于G1 期阻滞
    4.5 干涉PRM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 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4.6 动物实验验证PRM1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学习经历
致谢

(8)FIGNL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肺癌
    RNA干扰与过表达
    FIGNL1的研究背景
    论文构思
        选题缘由及目的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IGNL1的表达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材料
        1.2.1 临床肺癌组织标本的获取
        1.2.2 实验仪器
        1.2.3 实验耗材
        1.2.4 实验试剂及制造商
        1.2.5 软件与统计
    1.3 方法
    1.4 结果
        1.4.1 FIGNL1在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检测
        1.4.2 FIGNL1与临床病例资料的相关性
    1.5 讨论
    1.6 结论
第二部分 FIGNL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和A549功能的影响
    2.1 研究目的
    2.2 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及制造商
        2.2.3 溶液配制
        2.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5 实验动物的获取
    2.3 方法
        2.3.1 RNA的提取及RTPCR检测
        2.3.2 蛋白的提取及Western Blot操作过程
        2.3.3 FIGNL1干扰shRNA的设计与打靶载体构建
        2.3.4 FIGNL1过表达载体构建
        2.3.5 慢病毒转染肺癌细胞系
        2.3.6 细胞生长检测
        2.3.7 细胞活力检测
        2.3.8 体内成瘤实验
        2.3.9 统计数据分析
    2.4 结果
        2.4.1 前期研究及预实验结果
        2.4.2 慢病毒转染系统干扰FIGNL1基因在NSCLC细胞中的表达
        2.4.3 过表达FIGNL1基因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
        2.4.4 FIGNL1对肺癌细胞生长的调控
        2.4.5 FIGNL1基因促进肺癌细胞的转移
        2.4.6 FIGNL1基因有助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4.7 FIGNL1促进体内肿瘤的形成与发展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部分 FIGNL1调控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材料
    3.3 方法
        3.3.1 RNA-seq对转录组测序
        3.3.2 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
        3.3.3 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
    3.4 结果
        3.4.1 RNA-seq分析FIGNL1造成的基因表达差异
        3.4.2 下调的差异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的验证
    3.5 讨论
    3.6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FIGNL1基因及其疾病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博士在读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English paper 1
English paper 2

(9)骨桥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OP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及标本来源
        2、实验设备
        3、实验试剂
        4、肺癌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
        5、苏木精-伊红染色
        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7、肺癌组织RNA提取步骤
        8、RNA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9、qPCR操作步骤
        10、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RNA干扰OPN基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SK-MES-1及H170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试剂
        3、相关实验试剂的配置方法
        4、实验细胞
        5、细胞复苏
        6、细胞传代
        7、细胞冻存
        8、siRNA的设计及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9、siRNA转染步骤
        10、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OPN表达
        11、MTT分析
        12、Transwell侵袭实验
    结果
        1、RNA干扰前后A549、SK-MES-1、H1703细胞OPN表达水平的变化
        2、RNAi干扰后对A549、SK-MES-1、H170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下调OPN对A549、SK-MES-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4、RNAi后A549、SK-MES-1、H1703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OPN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试剂
        3、相关实验试剂的配置方法
        4、实验细胞
        5、细胞复苏
        6、细胞传代
        7、细胞冻存
        8、siRNA细胞转染
        9、乳酸测试盒测定细胞乳酸产生
        10、MTT分析
        11、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OPN表达
    结果
        1、数据库筛选
        2、OPN下调后A549、SK-MES-1细胞中OPN与LDHA蛋白表达
        3、OPN下调后A549、SK-MES-1细胞中乳酸生成
        4、OPN下调后乳酸对A549、SK-MES-1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10)骨架蛋白MYH9和Palladin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 细胞培养
        2. 动物
        3. 免疫组织芯片
        4. 主要试剂
        5. 主要仪器与设备
        6. 计算机分析软件
        7. 主要自配试剂及其配方
        8、PCR引物的合成与稀释
        9. 小干扰RNA的合成
        10. 慢病毒载体图谱和干扰序列
    二、实验方法
        1. 细胞培养
        2. 细胞瞬时转染
        3. 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包装和转染
        4. 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5. 流式细胞术
        6. 细胞免疫荧光
        7、肺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检测
        8、侵袭能力的检测
        9、迁移能力的检测
        10、增殖能力检测
        1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12、动物实验
        13、Western Blotting实验
        14、RNA抽提及Real-time PCR
        15、耐药能力检测
        16、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17、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一、MYH9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一) MYH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
        (二) MYH9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三) MYH9作用机制的研究
    二、Palladin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一) Pallad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
        (二) Palladin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三) Palladin作用机制的研究
    三、Palladin和MYH9联合作用的研究
        (一) Palladin和MYH9的联合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二) Palladin和MYH9的联合对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三) Palladin和MYH9的联合对肺癌细胞成球能力的影响
        (四) Palladin和MYH9的联合对肺癌细胞耐药能力的影响
讨论
    一、MYH9与肿瘤
    二、Palladin与肿瘤
    三、Palladin与MYH9的联合作用
结论
创新点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1、肺癌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2、肺癌干细胞相关信号传导通路
    3、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基金资助情况

四、MnSO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UNX3和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J]. 王磊.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8)
  • [2]非小细胞肺癌中RABEP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 李奇蔚,钟曼,林娟,徐辉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13)
  • [3]OXCT1通过β-羟丁酸介导的酮体代谢稳态调控NF-κB信号通路[D]. 陆卓. 南昌大学, 2021(02)
  • [4]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D]. 李小丰. 吉林大学, 2021(01)
  • [5]HIF-1α、MTA1和KISS-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D]. 王晓强.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6]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揭示膜联蛋白ANXA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D]. 吴境宇. 西北大学, 2021(12)
  • [7]鱼精蛋白1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影响作用研究[D]. 董永立. 吉林大学, 2021(01)
  • [8]FIGNL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苗. 山东大学, 2021(12)
  • [9]骨桥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欧阳晓平. 苏州大学, 2019(04)
  • [10]骨架蛋白MYH9和Palladin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的研究[D]. 陈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标签:;  ;  ;  ;  ;  

MnSO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