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数据库管理系统开放式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熊一鸣[3](2019)在《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我国高校开放式实验管理普遍存在实验设备使用率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验设备共享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要在更大范围推行开放式实验管理,就必须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流程中,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加大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才能真正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优势。本文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选择主流系统开发架构,设计开发了一个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平台。为了便于平台的后期维护与系统功能扩展,整个平台的建立始终贯彻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开发平台的实现,依托微软的.NET,数据库管理采用ASP.NET技术,编程语言为C#。通过分析系统的用户需求,系统主要实现了系统平台管理、实验项目预约、共享信息分布等基本功能。测试与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结构合理,数据库设计简单有效,能够满足普通高校开放式试验室管理的实际需求。
申通[4](2019)在《基于图像识别的绿通车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绿色通道”作为国家重要的惠农政策,不但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更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此项政策的深入实施,绿通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绿通车数量大幅增长,部分货车司机在利益诱惑驱使下,将非绿通车辆伪装成绿通车逃避通行费,给车辆检查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收费站检查工作无标准、不规范导致绿通车图像数据质量差,为后续的稽查工作增加了难度。论文在调研分析绿通车过站检查工作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融合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技术的图像分类模型对检查员拍摄的车辆图像进行有效性自动判别,提高图像数据库质量。同时对车辆类型进行分类识别,并研究不同类型绿通车作弊情况为差异化检查提供数据支撑。首先,论文通过对绿通车管理现状的实地调研,研究了绿通车图像数据特征并对绿通车图像无效的类型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制定了绿通车图像有效性的人工判定标准,并以此标准制作数据标签为图像有效性分类识别模型的训练提供数据支持。其次,结合绿通车图像数据特征设计了以卷积神经网络为核心的图像分类模型,包括图像分类模块及图像预处理模块。图像预处理部分,针对高速公路绿通车管理平台数据库中绿通车图像非均衡数据集的问题,采用人工合成少数类样本的方法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工作,防止网络过拟合。针对图像信息复杂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目标检测和图像剪切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剔除了图像中分类识别目标之外的冗余信息,大幅提高了分类准确率。最终对比分析多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有效性分类的实验效果,最高准确率达到了93.76%。最后,论文从货车属性出发选取车辆轴型和车厢-装载类型作为绿通车车辆分类的关键指标,将绿通车按轴型分为8类,按车厢-装载类型分为6类。使用适合绿通车图像特征的分类模型对车辆类型进行识别分类,实验最终结果表明,车轴分类最高准确率达到97.20%,车厢-装载类型分类最高准确率达到98.82%。另外,从绿通车检查工作需求出发,在车辆分类的基础上,又通过作弊数据研究不同车辆类型的作弊概率,为绿通车的差异化检查提供辅助参考。
黄鑫[5](2019)在《新疆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二五”期间是新疆公路建设大发展时期,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将形成7000多公里的贯穿新疆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网。2012年4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下发了《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速公路收费方案规划研究报告的批复》,要求自治区高速公路实施以封闭式为主的联网收费,并将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作为联网收费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这一规划,自治区目前正在实施计重收费推广工作。可以预计,实施封闭式联网收费和计重收费后,从事长途运输的货运车辆在出口一次缴纳通行费费额较高,点钞和找零时间较长,导致收费站出口通行能力显着降低。为此,亟需采用先进的非现金支付方式来提高高速公路出口通行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本文在深入分析了现有新疆高速公路收费支付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基础上,对非现金支付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并分析了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工作包括:(1)总结了非现金支付系统在收费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详细描述了新疆非现金支付系统的层次结构、网络拓扑和数据传输,从而明确了非现金支付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分析了非现金支付系统的硬件组成,并阐述非现金支付与外围设备的连接以及非现金支付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功能与作用。(2)对非现金支付的系统设计进行剖析,详细介绍了非现金支付的实现及关键技术,包括软件中应用软件及平台软件的实现、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对硬件平台及支撑系统的关键技术、非现金支付系统特殊事件的处理、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保护措施、非现金支付中的票据和税务处理等技术。(3)拟定测试计划,对整个非现金支付系统进行相关测试,并给出相应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完成整个非现金支付系统的开发。(4)分析了非现金支付在运营管理中的难点,共享了一些经验及做法,为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提供参考。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6](2016)在《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促进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从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交通设计、交通服务设施与机电设施、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停车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评价11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交通流理论方面综述了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微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中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宏观交通流理论、网络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方面综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出行行为特征、交通调查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综述了交通安全规划、设施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行为、车辆主动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等;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综述了交通信号控制、通道控制、交通控制与交通分配、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车辆系统等;交通管理方面综述了交通执法与秩序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非常态交通管理;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交通网络设计、节点交通设计、城市路段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地面公共交通方面综述了公交行业监管与服务评价、公交线网规划与优化、公交运营管理及智能化技术、新型公交系统;城市停车交通方面综述了停车需求、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停车管理与政策、停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交通大数据方面综述了手机数据、公交IC卡、GPS轨迹及车牌识别、社交媒体数据在交通系统分析,特别是在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中的研究;交通评价方面分析了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
于涛[7](2009)在《道路交通事故ATA-GIS分析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道路交通安全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道路交通事故数是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基本体现。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之首,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需要深入研究交通安全理论及技术,以保证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地运行。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对落后,虽然累积了大量交通事故数据,但对数据的应用多停留在基本查询和统计分析阶段,大量的数据无法发挥其在道路交通事故管理和分析中的作用。本文依托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道路交通运行安全仿真评价与事故再现分析系统研究”课题,构建了由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开放分析平台和Web-GIS发布平台构成的道路交通事故ATA-GIS(Analysis System of Traffic Accident Based on GIS)分析系统。旨在通过对相关理论方法的研究探索,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落后的现状,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决策、交通安全信息公开服务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系统的用户群、数据和可视化等方面的需求分析,确定系统面向交通研究人员、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针对用户群体的广泛性和系统资源的开放性,选取基于浏览器的Web-GIS技术作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系统的支持平台,设计系统的框架和主要功能。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属性确定其关系模型,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为系统的分析功能和GIS发布提供后台支持。对比目前国内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系统,针对现有系统分析功能有限的缺点,设计ATA-GIS系统开放分析平台,将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方法涉及的数据进行抽象分类,建立分析过程统一模型,用可扩展标记语言进行接口设计,将任意分析方法纳入系统的流程标准化,便于新的分析功能的移植和嵌入。选取Google Maps作为GIS开发平台,应用KML(Keyhole Markup Language)空间地理信息标准语言,建立公路KML地理坐标文件库,将公路桩号转换为经纬度坐标,实现公路事故在GIS系统中的定位,用分层次分段定位的方法实现城市道路事故与GIS数据的匹配,研究GIS发布的专题表达方法,为系统发布功能提供技术支持。在系统的结构分析和开放平台设计基础上,开发H省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系统,编程实现部分事故多发点鉴别及安全评价、事故成因分析及改善措施等分析功能。对H省1998-2001、2005-2008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应用Web-GIS发布技术将分析结果与Google Maps平台结合,实现系统分析结果的GIS发布。
王晓宁[8](2009)在《工程绿化图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程绿化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工具方法就是图形的运用。然而,原始的图形储藏方式既不方便查询,也不方便同行业间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并且在存储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方式而浪费了大量空间和人力。本论文根据工程绿化领域图形信息的发展现状,将各类型图形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针对工程绿化领域的专业要求,试图开发一套适用于工程绿化图形存储和管理的图形信息管理系统,使工程绿化图形信息实现信息化管理。本系统以工程绿化图形信息、相关领域图形信息和系统管理信息三个模块为基础,然后按照实际工程类型将工程绿化图形信息分为:公路绿化、边坡绿化、矿山植被恢复、河道护岸绿化、其他绿化类型5个一级工程项。其次针对每个一级工程项进行细化分类,如公路绿化的二级工程项分为:路肩绿化、边坡绿化、路堑绿化、中央隔离带绿化、沿线行道绿化、安全带绿化、树种选择共7类。最后针对每个二级工程项按照图形名称、图形显示、图形编号、图形类别、图形来源等内容进行信息添加、存储、查询等。本文利用”Visual Foxpro”软件建立了一个图形数据库,并依据该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信息查询、信息存储、信息添加、信息浏览、网络上传、Web网页发布、图形图象下载7项功能,并且在系统研发过程中提供了面向对象的模糊式查询方法和数据库与互联网连接方法的理论依据,旨在方便日后系统功能的升级,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图形信息的查阅和共享提供便利。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将为促进工程绿化行业的技术信息交流与共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搭建工程绿化行业间技术交流与协作的平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廖军[9](2009)在《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及系统实现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交通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应用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业务处理,转向利用信息资源,提升交通运行综合分析水平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质量。因此整合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和分析系统数据库,推动信息共享与交换,已是交通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以陕西省为实例,运用资源整合理论,对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基础理论,论述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2)分析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资源整合需求进行分类,针对各类整合需求探讨信息资源整合的总体架构,对其进行总体部署。(3)实现交通信息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共享,设计省级GIS平台,实现高速公路重点路段、重点桥梁隧道视频监控数据的整合,形成综合应用服务的主题数据库,搭建省级交通数据中心。(4)改造现有公路建设动态管理系统、交通投资计划与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信用管理系统,初步形成公路建设综合管理系统框架。(5)设计综合运行分析系统,实现对公路建设与养护、路网运行以及超限超载综合治理的综合查询与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6)设计陕西省公路交通应急处置中心,开发应急处置系统,实现对路网运行状态监控,研究交通突发信息的事前准备、事中处置及事后处理等。(7)设计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公路基础信息、交通动态、交通旅游、交通气象查询和出行方案建议等实用的出行服务信息,全面提升交通管理部门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8)研究数据整合流程,提出数据标准规范。为了保障资源整合运行稳定,构建严密的保障机制。
朱新蕾[10](2008)在《基于WebGIS的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Internet和GIS相结合的产物——WebGIS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飞速发展,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Web上发布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空间数据访问、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功能,已经成为GIS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我省近年来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下,提出采用先进的WebGIS技术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计算机化、可视化的动态管理方式。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以工程的现有条件为基础,通过向工程添加正在建设的项目,可以及时地将新建公路项目增加到系统中,同时建立工程的进度管理;建立工程管理网络系统,通过网络定期上报工程进度情况,使用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系统地通过图形、数据、照片等形式了解工程的进度,对工程进行监控管理。该系统同时为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可存、可查的综合档案,对公路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以此推进公路的高速发展。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分析研究了公路建设动态管理项目中相关的技术基础。2、设计了公路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的系统体系结构。良好的体系结构可以充当系统坚实基础、精确地估计和减少系统建设成本。3、阐述了公路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的系统实现。系统的最终设计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4、通过系统的软件测试与验收最终得以广泛的应用。
二、公路数据库管理系统开放式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数据库管理系统开放式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3)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结构 |
2 相关技术简介 |
2.1.NET框架 |
2.2 C#编程语言简介 |
2.3 MVC设计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背景分析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系统总体业务分析 |
3.2.2 用户管理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2.3 电源管理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2.4 实验预约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2.5 实验项目管理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3.1 平台首页 |
4.3.2 实验预约 |
4.3.3 基础信息管理 |
4.3.4 电源管理 |
4.3.5 用户管理 |
4.3.6 实验经费管理 |
4.3.7 查询统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概念模型设计 |
4.4.2 表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运行与开发环境 |
5.2 数据库实现部分代码举例 |
5.3 主要模块实现 |
5.3.1 电源控制器管理模块实现 |
5.3.2 实验台管理模块实现 |
5.3.3 实验预约管理模块实现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原则与步骤 |
5.4.2 测试用例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图像识别的绿通车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高速公路绿通车管理研究现状 |
1.3.2 车辆图像分类识别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绿通车图像算法适用性研究 |
2.1 绿通车图像分析 |
2.1.1 绿通车过站检查方式 |
2.1.2 绿通车图像产生类型 |
2.1.3 绿通车图像数据特征分析 |
2.2 传统图像分类算法 |
2.3 卷积神经网络 |
2.3.1 感知机单元 |
2.3.2 人工神经网络 |
2.3.3 卷积神经网络架构 |
2.4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
2.4.1 AlexNet网络模型 |
2.4.2 VGGNet网络模型 |
2.4.3 ResNet网络模型 |
2.5 图像预处理算法 |
2.5.1 目标检测 |
2.5.2 非均衡数据集处理 |
2.6 绿通车图像分类模型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绿通车图像有效性判定 |
3.1 绿通车图像质量分析 |
3.2 绿通车图像有效性判定标准 |
3.3 绿通车图像数据提取 |
3.3.1 绿通车数据库介绍 |
3.3.2 绿通车图像样本选择与提取 |
3.3.3 绿通车图像数据库质量评价 |
3.4 绿通车图像数据预处理 |
3.4.1 非均衡数据处理实例分析 |
3.4.2 目标检测实例分析 |
3.4.3 图像切割实例分析 |
3.5 有效性分类实验结果分析 |
3.5.1 实验数据 |
3.5.2 实验环境及配置 |
3.5.3 实验评价标准 |
3.5.4 实验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绿通车车型分类及作弊行为分析 |
4.1 绿通车车型分类标准研究 |
4.1.1 车辆分类指标选择 |
4.1.2 车轴类型分类研究 |
4.1.3 车厢-装载类型分类研究 |
4.2 绿通车车轴图像预处理及轴型分类识别 |
4.2.1 绿通车车轴图像预处理 |
4.2.2 绿通车车轴分类实验结果分析 |
4.3 绿通车车厢图像预处理及车厢分类识别 |
4.3.1 绿通车车厢图像预处理 |
4.3.2 绿通车车厢分类实验结果分析 |
4.4 绿通车作弊情况分析 |
4.4.1 绿通车作弊行为分析 |
4.4.2 绿通车作弊关联属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新疆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中国收费公路路网非现金支付总体建设情况 |
1.2.2 其他省市主要非现金支付实施方案和建设内容 |
1.2.3 新疆收费公路路网建设情况 |
1.2.4 新疆非现金支付实施情况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疆非现金支付总体设计 |
2.1 非现金支付总体框架体系和总体建设思路 |
2.1.1 非现金支付框架体系 |
2.1.2 新疆实施非现金收费支付的基本情况和条件 |
2.1.3 非现金支付总体建设思路 |
2.2 发行服务系统 |
2.2.1 自治区发行服务中心系统 |
2.2.2 地方(州、市)发行服务分中心系统 |
2.2.3 发行服务网点系统 |
2.2.4 非现金支付卡的种类 |
2.2.5 非现金支付卡及电子标签的发行 |
2.3 联网收费系统 |
2.3.1 收费车道系统 |
2.3.2 收费站级系统 |
2.3.3 地(州、市)联网收费分中心系统 |
2.3.4 自治区联网收费、电子收费管理中心系统 |
2.4 用户推广 |
2.4.1 用户分类 |
2.4.2 用户推广方案 |
2.4.3 其他推广措施 |
2.5 合作/代理机构的发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现金支付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实现 |
3.1 系统总体目标和要求 |
3.2 非现金支付系统软件平台技术设计 |
3.2.1 应用软件 |
3.2.2 平台软件 |
3.3 非现金支付系统数据传输 |
3.3.1 数据传输内容及结构 |
3.3.2 数据存储 |
3.3.3 数据格式 |
3.4 对硬件平台及支撑系统的关键技术 |
3.4.1 联网收费系统 |
3.4.2 发行服务系统 |
3.5 特殊事件的处理 |
3.6 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保护措施 |
3.7 非现金支付中的票据和税务处理 |
3.8 系统测试与分析 |
3.8.1 系统测试计划 |
3.8.2 系统单元测试 |
3.8.3 系统强度测试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营管理分析 |
4.1 ETC合作发行 |
4.1.1 引入ETC合作发行机构的必要性 |
4.1.2 国内ETC卡片绑定形式简介 |
4.1.3 合作发行协议应明确的内容 |
4.1.4 合作发行ETC关键环节 |
4.2 ETC货车推广 |
4.3 ETC停车场应用 |
4.3.1 ETC系统实施方案 |
4.3.2 ETC机场合作协议关键点 |
4.4 移动支付与ETC的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7)道路交通事故ATA-GIS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ATA-GIS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用户群及其需求 |
2.1.2 数据需求 |
2.1.3 可视化需求 |
2.1.4 功能需求 |
2.2 系统结构总体设计 |
2.2.1 系统的主要功能 |
2.2.2 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3 子系统与功能模块划分 |
2.3 数据库系统设计 |
2.3.1 事故因素属性 |
2.3.2 事故数据关系模型 |
2.3.3 事故数据存储及读取 |
2.3.4 事故数据查询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ATA-GIS系统开放分析平台设计 |
3.1 开放分析平台设计问题提出 |
3.1.1 开放分析平台概念 |
3.1.2 开放分析平台设计本质 |
3.1.3 开放分析平台框架 |
3.2 开放分析平台详细设计 |
3.2.1 数据抽象分类 |
3.2.2 分析过程建模 |
3.2.3 程序构件与接口设计 |
3.3 开放分析平台设计应用 |
3.3.1 改进的质量控制方法 |
3.3.2 改进的质量控制法过程抽象 |
3.3.3 改进的质量控制法嵌入分析平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TA-GIS系统发布技术 |
4.1 Web-GIS地图创建 |
4.1.1 Web-GIS优点与分类 |
4.1.2 Google Maps二次开发 |
4.1.3 KML文件在地图创建的应用 |
4.2 GIS路网与交通事故数据匹配 |
4.2.1 线性参考方法 |
4.2.2 KML文件库构建 |
4.2.3 路网更新适应性分析 |
4.3 事故空间定位 |
4.3.1 公路桩号与地理坐标转换 |
4.3.2 公路桩号与地理坐标转换精度分析 |
4.3.3 地理坐标简化编码 |
4.3.4 城市道路事故分段定位 |
4.4 分析功能专题表达 |
4.4.1 地图专题概述 |
4.4.2 专题分析的实现 |
4.4.3 可视化媒体的描述与表达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ATA-GIS系统功能实现 |
5.1 系统开发工具 |
5.2 系统主界面及基本功能 |
5.2.1 系统功能界面布局 |
5.2.2 数据库建立 |
5.2.3 事故信息查询 |
5.3 事故分析及发布功能实现 |
5.3.1 事故空间统计分析与发布 |
5.3.2 事故多发点鉴别及安全评价 |
5.3.3 事故多发点成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8)工程绿化图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工程绿化概念 |
1.2 工程绿化类型 |
1.3 工程绿化领域研究现状 |
1.4 工程绿化图形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
1.5 研究目的与背景 |
2 工程绿化图形分类 |
2.1 不同工程类型的图形信息 |
2.1.1 公路绿化图形信息 |
2.1.2 边坡绿化图形信息 |
2.1.3 矿山植被恢复图形信息 |
2.1.4 河道护岸绿化图形信息 |
2.1.5 其他绿化类型图形信息 |
2.2 工程绿化图形信息综合分类 |
3 图形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
3.1 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
3.1.1 信息管理系统结构 |
3.1.2 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 |
3.1.3 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
3.1.4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 |
3.2 系统功能需求调查与分析 |
3.2.1 系统功能需求调查 |
3.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3.4 图形分类设计 |
3.5 系统预览 |
3.5.1 系统登录控制 |
3.5.2 系统主界面 |
3.5.3 信息查询 |
3.5.4 用户管理 |
4 系统设计流程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1.1 安全性 |
4.1.2 模块化 |
4.1.3 智能化 |
4.1.4 便捷化 |
4.1.5 开放性 |
4.2 系统设计技术路线 |
4.3 系统总流程框架 |
4.4 图形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4.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5 系统各部分编程实现 |
4.5.1 用户登录界面编程实现 |
4.5.2 系统主程序 |
4.5.3 系统主表单 |
4.5.4 各控制模块 |
4.5.5 系统其他部分编程实现 |
5 工程绿化图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
5.1 系统应用方法及背景 |
5.2 图形信息检索 |
5.3 图形信息添加 |
5.4 图形信息下载共享 |
6 系统验证 |
6.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6.2 系统的结构设定 |
6.2.1 系统管理 |
6.2.2 数据操作 |
6.2.3 普通用户使用 |
6.3 系统检验 |
7 系统后续实现目标 |
7.1 系统功能项的细化 |
7.2 面向对象模糊查询方法 |
7.2.1 面向对象的模糊检索算法 |
7.2.2 算法举例 |
7.3 数据库与网页对接实现 |
7.4 网络共享下载平台 |
7.5 Web网页信息检索 |
8 结语与建议 |
8.1 结语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奖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9)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及系统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1.2.1 论文研究的目标 |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理论研究 |
2.1 公路交通信息资源相关概念及内容 |
2.1.1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概念界定 |
2.1.2 公路交通信息资源的分类 |
2.1.3 公路交通信息资源的属性特点 |
2.2 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相关概念及内容 |
2.2.1 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概念 |
2.2.2 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和任务 |
2.3 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相关理论综述 |
2.3.1 信息资源整合需求理论综述 |
2.3.2 信息资源整合方法与技术理论综述 |
2.3.3 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理论综述 |
2.3.4 信息资源整合政策法规理论综述 |
2.4 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理论框架 |
2.4.1 信息化发展动力模型 |
2.4.2 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体系总体设计 |
2.4.3 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实现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化现状分析 |
3.1 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化发展历程 |
3.1.1 起步阶段 |
3.1.2 成长阶段 |
3.1.3 繁荣阶段 |
3.2 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 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化发展目标 |
3.4 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可行性分析 |
3.4.1 职责利益的一致性 |
3.4.2 信息来源可控性 |
3.4.3 交通发展迫切性 |
3.4.4 信息技术先进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陕西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需求分析 |
4.1 应用功能整合需求 |
4.1.1 公路建设综合管理需求 |
4.1.2 综合分析及决策支持需求 |
4.1.3 应急处置需求 |
4.1.4 公众出行服务需求 |
4.2 数据资源整合需求 |
4.2.1 公路基础数据整合需求 |
4.2.2 GPS数据整合需求 |
4.2.3 车辆基础数据整合需求 |
4.2.4 公路建设项目数据整合需求 |
4.2.5 综合分析数据整合需求 |
4.2.6 应急处置数据整合需求 |
4.2.7 公共出行服务数据整合需求 |
4.3 系统性能需求 |
4.3.1 系统可用性 |
4.3.2 系统可扩展性 |
4.3.3 系统安全保密性 |
4.3.4 系统的存储要求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系统实现方案 |
5.1 公路建设综合管理系统 |
5.1.1 系统总体框架 |
5.1.2 交通投资计划与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
5.1.3 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信用管理系统 |
5.2 综合运行分析系统 |
5.2.1 系统总体框架 |
5.2.2 公路建设与养护统计分析子系统 |
5.2.3 路网运行分析子系统 |
5.3 应急处置系统 |
5.3.1 系统总体框架 |
5.3.2 系统功能 |
5.3.3 系统组成 |
5.4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
5.4.1 系统总体框架 |
5.4.2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网站 |
5.4.3 短信服务平台 |
5.4.4 呼叫中心服务系统 |
5.4.5 广播电台服务系统 |
5.4.6 可变情报板服务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实现的数据整合设计 |
6.1 数据采集设计 |
6.1.1 整合数据的来源、采集方式 |
6.1.2 补充视频监控采集 |
6.2 数据整合设计 |
6.2.1 公路空间数据整合 |
6.2.2 GPS数据整合 |
6.2.3 车辆基础数据整合 |
6.2.4 公路建设项目数据整合 |
6.2.5 综合运行分析数据整合 |
6.2.6 应急数据整合 |
6.2.7 公众出行服务数据整合 |
6.3 数据库设计 |
6.3.1 数据库组成 |
6.3.2 基础数据库 |
6.3.3 主题数据库 |
6.4 数据部署与管理 |
6.5 数据支撑设计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保障机制设计 |
7.1 组织机构保障 |
7.2 长效运营保障 |
7.2.1 运营组织管理 |
7.2.2 数据维护管理机制 |
7.2.3 技术支持保障 |
7.2.4 人员配置与人才队伍建设 |
7.2.5 资金保障与使用效率 |
7.2.6 加强考核责任制度 |
7.3 安全技术保障 |
7.3.1 安全组织体系 |
7.3.2 安全管理制度 |
7.3.3 安全技术体系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WebGIS的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其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研究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 |
2.1 C/S与B/S体系结构 |
2.1.1 C/S模式结构 |
2.1.2 B/S模式结构 |
2.1.3 C/S与B/S区别 |
2.2 地理信息系统(GIS) |
2.2.1 地理信息 |
2.2.2 地理信息系统(GIS) |
2.2.3 地理信息系统分类 |
2.2.4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
2.2.5 GIS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
2.3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
2.3.1 WebGIS概要 |
2.3.2 WebGIS的优点 |
2.3.3 WebGIS的关键技术 |
2.3.4 WebGIS的分类 |
2.3.5 WebGIS与XML |
2.3.6 WebGIS的实现方法 |
2.4 Servlet技术 |
2.4.1 Servlet的功能 |
2.4.2 Servlet的优势 |
2.4.3 Servlet与Applet的比较 |
2.5 小结 |
第三章 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的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设计原则 |
3.2.2 系统设计方法 |
3.2.3 系统体系结构 |
3.3 系统详细设计 |
3.3.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2 地图比例的选定 |
3.3.3 系统GIS功能设计 |
3.3.4 数据库设计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开发平台 |
4.1.1 硬件 |
4.1.2 软件 |
4.1.3 开发环境 |
4.2 系统的开发策略及开发要点 |
4.2.1 开发策略 |
4.2.2 开发要点 |
4.3 系统实现关键程序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的测试与验收 |
5.1 系统测试 |
5.1.1 测试平台与环境 |
5.1.2 测试内容 |
5.1.3 系统运行测试 |
5.2 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的验收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公路数据库管理系统开放式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熊一鸣.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4]基于图像识别的绿通车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申通. 长安大学, 2019(01)
- [5]新疆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的设计与实现[D]. 黄鑫. 长安大学, 2019(01)
- [6]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6)
- [7]道路交通事故ATA-GIS分析系统研究[D]. 于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S2)
- [8]工程绿化图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王晓宁.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0)
- [9]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及系统实现研究[D]. 廖军. 长安大学, 2009(01)
- [10]基于WebGIS的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朱新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