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关于“走进家乡春节 感受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 答:调查时间:寒假假期
调查地点:奶奶家
调查渠道:长辈、网络、书籍绝伍
调查方法:向长辈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
在调查后,我发现家乡并没有太多繁琐的习俗,主要液纳的习俗有:贴春联、除夕夜守岁、放鞭炮、子时之前吃饺子和农历正月初一拜年。
虽然这些习俗大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祈求来年无病无灾、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譬如除夕守岁,在除夕之夜,人们彻夜不眠。一家人吃着各种各样有良好寓意的食品,叙旧话新;大家互相鼓励,互相祝愿对方来年有一个良好并埋或的开端和过程。
贴春联也是一样,不过祝愿来年更美好的愿望更加鲜明一些。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把一些工整、简洁、精巧的吉利话写成对偶形式,贴在门边。根据它的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这次调查,让我更加了解了家乡的风俗,对家乡又有了新的认识。 - 答: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就开始了。
腊悄贺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贴漂亮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特别多的压岁钱,有的孩子会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煮着吃,为蠢运或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到了腊月十六,家乡的春节也带伍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问:你对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习俗了解多少?有哪些文化习俗?
- 答:我对土家族的了解目前仅限于网上,还没有去土家族相关景区看过。土家族虽然说是很大程度上被汉族同化,但他们文化习俗中与汉族不同的部分还挺多。
首先是语言方面,土家族虽然很久以前久因与汉族杂居而使用汉语,但还是有土家族自己的语言。据说土家语属藏缅语族,目前仅有湖南的几个土家族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再说土家族的饮食特色,我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者歼吧?我一直认为这是土家的传统食物,就像新疆的馕一样,但我认识的土家人告诉我他们那里不吃这个,他们家甚至没人会做酱香饼,因此在说土家饮食时还是将酱香饼排除。
土家一般吃三餐,农忙吃四餐,就是在原有的三餐前加一顿“过早”。土家饮食习惯以酸辣为主,也很喜欢豆制品。
再说下土家服饰,每当关注一个民族时我最先关注的就是民族文化,其次就是民族首谨冲服饰,土家的民族服饰不算出名,因为头上都有银饰,我总是将他们的民族服饰与苗族搞混,不过土家女装为短衣大袖,这与苗族不同,男装为对襟短衫。
接着说一下土家族特有的习俗,我觉得土家习俗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哭嫁”,“哭嫁”顾名思义,就是女方在出嫁前的七到,开始哭泣,越临近婚期便哭的越狠,直到哭的口干舌燥为止,据说土家晌旁人会把哭嫁哭的好坏作为衡量女主才德的标准。
土家人还喜欢唱山歌,流传比较广的有哭嫁歌,劳动歌,摆手歌等。其中与摆手歌相配的摆手舞是土家流行的比较古老的集体舞,它包含了七十多个动作,据说与祭祀祖先,祈求丰收有关。一边盛大的聚会上,总会有摆手舞的身影。 - 答:我觉得我对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习俗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习俗当中,当地的人民都非常喜欢群居在一起。而不喜欢单独的居住。当地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习俗,这个习俗就叫做哭嫁,要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我们就要边哭着边嫁出去。在土家族里面的婚姻恋宏唤爱是比较自由的,只要是双方相爱,然后征得了对方父母的同老逗意,就可以在老师的见证下结婚了蔽含凯。
- 答:了解的不是特别喊慎多,而且土家族有很多当地的文化习俗,比如土家族的女生在看到心仪的对亩敏象时,往往就会送对方一条亲手编织的郑耐敬手链,以此来示好。
- 答: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携毁,辅以红薯、马铃薯等。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尤喜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制成合渣伍者。其它较有特点的食物还有粑粑、腊肉、油茶、合菜、团馓等。土家族喜欢饮酒,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腔隐薯酒。咂酒,一般把薛曲和杂粮置于坛中密封,少则半年,多则二、三年,久之成酒。待客人到来时,取置堂案正中,以细竹通节为竿,插坛底,堂中置案,两旁分放鸡、鸭、鱼、肉等,各置筷子一双,而不设坐,由主妇开坛,主人请客人上前依次轮流咂酒,后举筷而食,彼此不以为嫌,边吸边食,边唱边跳,载歌载舞。
问: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对策
- 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扰碰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新文化的创造 作为原生态的传统文化。
它在创建新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着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为新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的支持下,朝鲜族农乐舞成功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对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入调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保护。要研究科学、有效的保护技术与方法,否则会因为保护不当而遭受损失。实施整体保护原则,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身及生存空间两个层面实施全方位保护。
三、多样性与同一性并重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民族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既具有建立民族博物馆的巨大优势,同时也承担着抢救民族耐弯文化、保护民昌李闷族文化的历史责任,在民族地区建设博物馆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