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体干细胞和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成体干细胞和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一、成体干细胞及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梅[1](2020)在《局部注射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牙龈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干细胞。有研究显示其易于分离,形态单一,在长期培养中表现出稳定的表型,能够维持正常的核型和端粒酶活性,不具有致瘤性,且免疫原性低。据报道其具有成骨分化的能力,在骨组织重建和再生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本实验通过将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局部注射到构建的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观察其对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1)正常组(N组);2)生理盐水组(Na Cl组);3)牙周炎组(P组);4)细胞注射组(C组)。使用0.2mm正畸结扎丝在Na Cl组、P组、C组所有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进行结扎,配合蘸葡萄糖水饮食诱导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建立,N组不做任何处理。2. 第8周结束后从Na Cl组、P组、C组每组中随机各抽取一只大鼠,将其处死,留取双侧上颌骨标本,经大体检查以及病理切片结果验证牙周炎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然后小心缓慢地取下三组中其它大鼠牙颈部的正畸结扎丝,C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二磨牙颊腭侧近中、中央及远中龈沟内各注射15ul人GMSCs悬浮液(细胞密度为106/100ml,注射使用的人GMSCs+Na Cl悬浮制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干细胞实验室提供),注射深度以针尖触及骨面稍遇到阻力即可。Na Cl组大鼠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两周注射一次,共注射两次,P组及N组不接受注射。3. 第四周结束后,腹腔麻醉下股动脉采血并处死大鼠,立即分离双侧上颌骨,4%多聚甲醛固定右侧上颌骨48h,脱钙4周后行HE染色分析,左侧上颌骨经机械分离软组织后测量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所得的数据记为牙槽骨丧失值(Alveolar bone loss,AB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1.结扎8周后处死大鼠,肉眼观察其大体标本,可见双侧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结扎部位牙龈红肿,牙颈部周围牙石及菌斑堆积,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牙周袋形成以及牙槽骨嵴顶吸收明显,证明牙周炎建模成功。2.与Na Cl组比较,C组ABL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N组ABL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组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均明显低于Na Cl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HE染色结果显示P组及Na Cl组牙龈乳头破坏,组织结构不完整,牙龈组织中出现大量炎症细胞,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明显,牙槽骨嵴顶高度降低明显。C组牙龈组织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合上皮轻度向根方迁移,牙槽骨嵴顶轻度吸收,N组牙龈乳头结构保持完整,结合上皮附着在釉牙骨质界处,无明显牙槽骨嵴顶的吸收破坏,牙龈组织中未见明显炎症细胞的浸润。结论:1.正畸结扎丝结扎牙颈部联合葡萄糖水饮食成功构建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2.局部注射的人GMSCs在大鼠体内具有抗炎作用,降低了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骨吸收,对牙周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陈楠[2](2019)在《多生牙作为根尖乳头干细胞来源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由人多生牙分离获得的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 from the apical papilla of human supernumerary teeth,SCAP-S)与常见的人恒牙来源的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各项细胞生物学基本特性及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的差异,来验证多生牙作为根尖乳头干细胞来源的研究价值。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SCAP-S与DPSC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能力进行比较,并通过对SCAP-S成骨诱导前与诱导14天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运用SCAP-S进行体外诱导形成硬组织的可行性。方法:1.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科2016-2018三年时间可获得的多生牙数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临床可分离根尖乳头干细胞的多生牙储备量。2.使用酶消法,体外分离培养SCAP-S及DPSC。3.分别测量两种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计算并对比。分别对SCAP-S及DPSC进行七天连续测量,绘制生长曲线并进行对比。4.使用流式细胞术对SCAP-S的分子表面标志物进行测量,分析其干细胞类别。5.分别对SCAP-S及DPSC进行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对结果进行定性观察及定量分析,对比两者多向分化能力的差异。6.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SCAP-S及DPSC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对比两者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对SCAP-S成骨诱导前、成骨诱导后14天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其进行体外诱导成骨的能力。结果:1.三年间,临床上可获得根尖牙乳头的多生牙数量为433颗,拔除多生牙的患者年龄较小,4-10周岁患者占比大。2.SCAP-S较DPSC而言,增殖速率明显更快,活性较强。3.SCAP-S及DPSC两种细胞都具有干细胞自我克隆复制的能力,SCAP-S较DPSC克隆形成数量多,SCAP-S克隆形成能力较强。两种细胞的7天生长曲线均为“S”形曲线,符合干细胞生长趋势,SCAP-S生长增殖能力明显强于DPSC。4.SCAP-S细胞属于间充质干细胞。5.SCAP-S及DPSC两种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都具有干细胞能多向分化的特点。两者在经体外诱导后,成脂分化能力无明显差别,而SCAP-S成骨能力显着强于DPSC。6.SCAP-S及DPSC细胞均表达成骨相关基因,具有在体外成骨的良好潜能,两者有不同的优势。SCAP-S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前后,SCAP-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均上调,具有良好体外诱导成骨能力。结论:多生牙来源的SCAP-S是一种临床样本来源广、具有增殖速度快、倍增量大、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体外诱导成骨能力强、成骨相关基因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优秀种子细胞,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黄晨苇[3](2019)在《Sfrp5是维持小鼠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因子》文中研究指明牙齿发生是外胚层来源的上皮和神经嵴来源的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上皮或间充质组分须有一者具备诱导成牙潜能。早期牙胚重组实验证明:在胚胎发育12.5天(E12.5)前,牙胚的诱导成牙潜能位于牙上皮中;在E12.5后,牙胚的诱导成牙潜能转移至牙间充质中。具备诱导潜能的牙胚组织均能诱导非牙胚组织,共同发育形成牙齿。利用干细胞组织工程实现的牙齿再生,同样需要上皮或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具备诱导成牙潜能,但是目前还没有哪一类干细胞被证明拥有这一潜能。因此,解析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分子构成是实现牙齿再生的关键,也是目前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磨牙牙胚还具有打散后重聚成牙的潜能。前期研究发现,具备诱导成牙潜能的E13.5磨牙间充质打散成单细胞体外培养8h后不再具备诱导成牙潜能,培养9d后甚至丧失被诱导成牙潜能;同样具备诱导成牙潜能的E14.5磨牙间充质体外培养24h后诱导成牙潜能显着下降,培养48h后该潜能完全丢失。因此,本研究分别收集E13.5磨牙间充质打散后体外培养0h、8h和9d的细胞样本(4次生物学重复)以及E14.5磨牙间充质体外培养0h、24h和48h的组织样本(3次生物学重复)进行RNA-Seq分析,力图利用转录组的差异表达,筛查诱导成牙潜能的分子构成。在RNA-Seq分析方法中,尽管不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同一数据的处理会产生不一样的分析结果,但往往那些显着差异的关键基因都能在多种分析方法中被解析出来,因此,本研究分别利用Tophat2-Cufflinks-Cuffdiff和HISAT2-FeatureCounts-DESeq2生物信息学方法同时分析E13.5和E14.5磨牙间充质细胞的RNA-Seq数据,以Fold-change(FC)≥2、FDR≤0.001为阈值,各自筛选出34个和23个在E13.5和E14.5磨牙间充质(0h)中均显着表达的差异基因。进一步通过Venn分析,发现在这两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获得的差异基因中共有15个基因是相同的,其中Sfrp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5,Sfrp5)与牙齿发育密切相关。经检测,Sfrp5在E12.5小鼠磨牙牙胚中微弱表达,在E13.5和E14.5小鼠磨牙间充质和上皮中均强烈表达,但随着磨牙的继续发育,其表达水平不断减弱。此外,在体外培养8h的E13.5牙间充质细胞中验证了Sfrp5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为验证Sfrp5在小鼠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中的生物学功能,将SFRP5蛋白添加至E13.5磨牙间充质细胞中共同培养8h后发现,外源添加SFRP5蛋白能有效维持小鼠磨牙间充质细胞中关键成牙因子Msx1和Lhx6的表达;进一步将SFRP5蛋白共培养8h后的E13.5磨牙间充质细胞与第二鳃弓上皮(非牙源性上皮)重组,能发育形成牙齿结构,此时的牙间充质细胞能有效诱导第二鳃弓上皮向成釉质细胞分化并分泌牙釉质(对照组嵌合体成牙率为0%,SFRP5处理组嵌合体成牙率高达43.5%)。结果充分说明Sfrp5的功能与小鼠磨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的维持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外源添加SFRP5蛋白能有效提高E13.5磨牙间充质细胞中的Wnt/β-catenin活性和Wnt/PKC活性,使Wnt活性保持在一定阈值的稳态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Sfrp5可能是牙间充质细胞维持诱导牙齿发育潜能的关键因子之一。通常,Sfrps家族成员作为Wnt信号通路的拮抗物,能抑制其活性水平。但,也有研究表明Sfrps能与Wnt的Frizzled受体相互作用,激活Wnt的信号传导。我们的研究发现,与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其他Sfrps不同(如Sfrp1、Sfrp2和Sfrp3均作为Wnt通路的拮抗剂调控牙齿的形态发生和牙齿萌发等过程),Sfrp5可能起到激活或维持Wnt信号活性的功能,保持牙间充质细胞的Wnt信号的稳态,对维持其诱导成牙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成牙潜能的分子构成奠定了基础。

钱丽萍[4](2019)在《siFasL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免疫调节及成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通过以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 1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免疫调节特性,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FasL)对hPDL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究FasL的低表达是否对hPDLSCs的增殖凋亡及成骨情况产生影响,为研究牙周炎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1)本研究采用酶解组织块法获得原代hPDLSCs,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克隆形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hPDLSCs的增殖状态;利用免疫荧光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表达的CD146和STRO-1;流式细胞术对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CD105、CD44)进行测定以表征其是否高表达,以及是否低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5、CD34):在体外分别对hPDLSCs进行成骨诱导,以及成脂肪诱导来检测其是否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2)将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s,PBMCs)置于上层,hPDLSCs细胞置于下层,两种细胞通过Transwell小室建立共培养体系,然后将实验分为非共培养组及共培养组,通过qRT-PCR、Elisa及Western blot三种检测手段分别检测非共培养组与共培养组中,hPDLSCs中免疫调节因子(TGF-β、IDO、IL-10)及 PBMCs 中炎症因子(TNF-P、IFN-γ、IL-1α)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探究hPDLSCs自身的免疫调节性能。(3)构建siFasL的转染体系,转染hPDLSCs,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组与转染siFasL组,然后与PBMCs共培养,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中hPDLSCs免疫调节因子(TGF-β、IDO、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PBMCs中炎性因子(TNF-α、IFN-γ、IL-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探究共培养体系中FasL对hPDL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次,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无关序列及转染siFasL后各组hPDLSCs的细胞周期及细胞所处的活性状态,探讨siFasL是否影响hPDLSCs的增殖与凋亡,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成骨相关基因Runx2及ALP的表达,以及体外进行成骨诱导后茜素红和及ALP染色,探究siFasL对hPDLSCs成骨特性的影响。[结 果](1)酶解组织块法与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结合得到镜下观察形态为长梭形或者不规则形呈放射状或者旋涡状排列的hPDLSCs;hPDLSCs增殖能力的检测实验:克隆形成实验以及细胞周期的检测都显示其增殖能力较强;通过免疫荧光分析实验所获得的hPDLSCs能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STRO-1、CD146;所获得的hPDLSCs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得到其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CD105、CD44表达量较高,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5表达量较低。对所获得的hPDL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后用茜素红染色,结果为(+);同时对所获得的hPDLSCs进行体外成脂肪诱导,结果显示肉眼可观察到油红O染色也为(+),镜下可见细胞胞浆中体积较大的圆形脂滴形成。(2)通过Transwell小室将hPDLSCs与PBMCs共同培养,使用qRT-PCR技术对下层细胞hPDLSCs中免疫调节因子(TGF-β、IDO、IL-10)及上层细胞PBMCs中炎性因子(TNF-P、IFN-y、IL-1α)的mRNA的变化水平进行检测,Elisa分别检测两种细胞中各自的细胞培养上清液里面上述细胞因子的蛋白浓度的变化水平。以上实验结果均显示共培养组与非共培养组相比,共培养组hPDLSCs的免疫调节因子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1),PBMCs中炎性因子mRNA量及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P<0.01)。(3)实验设计为:空白对照序列,无干扰对照序列,以及siFasL101,siFasL102,siFasL103五组,各组的序列分别被转染到hPDLSCs中,在接受转染2天后,通过实时PCR对转染后hPDLSCs上FasL的mRNA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无关序列对照组的表达量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故转染试剂lipo2000对本实验所产生的干扰可以忽略,转染siFasL101,siFasL102,siFasL103三组中hPDLSCs中FasL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筛选出沉默最佳序列siFasL102。转染6h后,将转染无关序列组、接受siFasL有效转染后的hPDLSCs组分别与经过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A)活化的PBMCs共同进行培养,在共同培养2天后,利用q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对各实验分组中hPDLSCs的免疫调节因子(TGF-β、IDO、IL-10)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测定,发现转染siFasL有效序列与转染无关序列组相比,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或P<0.05);4.共培养48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无关序列及转染siFasL有效序列两组中hPDLSCs的增殖及凋亡,发现转染siFasL有效序列与转染无关序列组相比,增殖指数升高,凋亡率降低(P<0.01)。5.共培养48h后通过茜素红染色、ALP染色以及qRT-PCR检测两组中ALP、Runx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unx2的表达,发现转染siFasL有效序列与转染无关序列组相比,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 或 P<0.05)。[结 论](1)本研究中将酶解法与有限稀释法多克隆化培养进行联合运用,获得了 hPDLSCs,经鉴定属于牙源性来源的其中一种间充质干细胞,所以具备较强的增殖能力及成骨、成脂肪的分化的潜能。(2)HPDLSCs具有调节免疫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分泌一些可溶性的免疫调节因子的方式进行免疫调节,发挥免疫调控作用。(3)siFasL可以影响hPDLSCs免疫调节能力,其主要是通过抑制hPDLSCs分泌可溶性免疫调节因子来进行调控。(4)siFasL参与调控hPDLSCs的增殖与凋亡,能促进hPDLSCs增殖并抑制其凋亡。(5)siFasL参与调控hPDLSCs的成骨分化,低水平表达的FasL能降低hPDLSCs的成骨分化能力。

董正谋,刘锐,刘鲁川,温秀杰[5](2019)在《种子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牙周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破坏牙周组织,甚至导致牙齿丧失。随着对牙周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重点已从药物、机械治疗阻止疾病发展转变为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重建。牙周组织工程已成为牙周病治疗的新方向。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的三大要素为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种子细胞是牙周组织再生治疗最关键的部分之一。本文就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的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叶青松,王晓燕[6](2018)在《牙源性干细胞储存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牙源性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于神经嵴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神经样细胞等。牙源性干细胞主要包括牙髓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牙根尖乳头干细胞、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和牙囊干细胞。近年来,牙源性干细胞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各个领域,并有部分应用于临床前期研究,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口腔疾病、免疫疾病、心肺疾病等。本文阐述常用的几种牙源性干细胞的储存和在再生医学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刘晶,曹尚涛,蔡景蕾,裴端卿[7](2016)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发展前瞻》文中提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近年来,涌现出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将干细胞研究推向新的历史阶段,为再生医学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本文分析体内外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在再生医学的治疗应用、小分子化合物在细胞命运转变机理研究和功能性细胞获取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讨论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在临床治疗应用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刘晓,何颖,朴正根[8](2015)在《干细胞技术与牙齿再生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牙齿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牙齿脱落是最常见的器官衰竭[1]。牙齿及其支持组织是由上下颌突和额鼻突的外胚层及外胚间叶细胞发育而来,其发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与细胞、上皮与间充质的相互作用,细胞分化,形态发生,组织矿化和牙齿的萌出,而牙胚的分化和发育过程是依赖于特定牙齿发生部位的上皮组织及其下方的间充质组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故对于

贾谦[9](2015)在《长非编码RNA-ANCR对三种牙源性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牙源性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于牙齿组织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增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以及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the apical papilla,SCAP)都是非常重要的牙源性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充满潜力的种子细胞。许多因素都对牙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对micro RNA调控作用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很多非编码RNA都在牙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基因组中,有93%的DNA都会转录为RNA,但仅有2%的RNA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众多的DNA最终转录为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过去被认为是转录过程中的杂音,没有实际作用。但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其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基因表达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ANCR(anti-differetiation noncoding RNA,抗分化非编码RNA)就是具有分化调控作用的lnc RNA。但还没有关于ANCR在牙源性干细胞分化领域的相关调控研究。本实验通过RNAi下调ANCR在牙源性干细胞中的表达,来观察其对牙源性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课题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ANCR对DPSC的成骨、成脂、成神经分化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我们通过病毒转染下调ANCR在DPSC中的表达,发现下调ANCR对DPSC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可以促进DPSC的成骨、成脂、成神经分化,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ANCR可以明显提高DPSC的轴突形成能力。2.ANCR对PDLSC的增殖、成骨、成脂、成神经分化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我们通过病毒转染下调ANCR在DPSC中的表达。对比ANCR下调后的PDLSC及正常PDLSC后,发现下调ANCR可以促进PDLSC的增殖能力,并且可以促进PDLSC的成骨,成脂,成神经分化,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ANCR促进PDLSC的成骨分化与Wnt通路相关,是通过下调GSK3-β降解复合物来实现对PDLSC的成骨分化调控。与DPSC不同的是下调ANCR后,PDLSC经过神经诱导后形态更加类似于神经元体部。3.ANCR对SCAP的成骨、成脂分化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我们通过病毒转染下调ANCR在DPSC中的表达。对比ANCR下调后的SCAP及正常SCAP后,发现下调ANCR对SCAP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可以促进DPSC的成骨,成脂分化,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ANCR对SCAP的成神经分化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ANCR在三种牙源性干细胞(DPSC,PDLSC,SCAP)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对三种细胞的调控作用不尽相同。下调ANCR的表达会促进DPSC的成骨、成脂、成神经分化,PDLSC的增殖及成骨、成脂、成神经分化,SCAP的成骨、成脂分化。下调ANCR对PDLSC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激活经典Wnt通路实现的。

张琳琳,安莹,陈发明,金岩[10](2015)在《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牙源性干细胞(dental stem cells)具有优越的干细胞特性,可以从医疗废弃物(如正畸需要拔除的牙、智齿等)中获得,日益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干细胞来源,这些干细胞的开发研究将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具有重要的转化研究价值。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二、成体干细胞及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体干细胞及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局部注射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多生牙作为根尖乳头干细胞来源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知情同意书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Sfrp5是维持小鼠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因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1.3 实验试剂
        1.1.4 试剂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琼脂糖微球外源蛋白的吸附
        1.2.2 E13.5 小鼠磨牙间充质组织的分离、打散和培养
        1.2.3 E10.5 小鼠第二腮弓上皮的分离
        1.2.4 组织重组和移植
        1.2.5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1.2.6 荧光定量PCR
        1.2.7 组织的固定、包埋与石蜡切片
        1.2.8 Azan染色
        1.2.9 免疫荧光染色
        1.2.10 Western Blot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转录组筛选小鼠磨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因子
        2.1.1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数据综合分析方法
        2.1.2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质量分析
        2.1.3 筛选小鼠磨牙间充质诱导成牙潜能相关的差异基因
        2.1.4 Sfrp5 的表达模式验证
    2.2 Sfrp5 在维持牙齿诱导成牙潜能中的作用
        2.2.1 外源添加SFRP5 蛋白维持小鼠磨牙间充质细胞关键成牙基因的表达
        2.2.2 外源添加SFRP5 蛋白维持小鼠牙间充质细胞的诱导成牙潜能
    2.3 外源添加SFRP5 蛋白提高小鼠牙间充质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和Wnt/Ca~(2+)中的PKC通路活性水平
        2.3.1 外源添加SFRP5 蛋白提高Wnt/β-Catenin通路的活性水平
        2.3.2 外源添加SFRP5 蛋白提高Wnt/Ca~(2+)中PKC通路的活性水平
        2.3.3 外源添加SFRP5 蛋白不影响Wnt/PCP通路的活性水平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小鼠磨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关键因子的筛选
    3.2 Sfrp5 在维持磨牙间充质诱导成牙潜能中的作用
    3.3 Sfrp5 在小鼠磨牙间充质细胞中对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3.4 利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诱导成牙潜能关键因子的研究意义
第四章 结论
附录
    附录1 基因和蛋白质符号说明
    附录2 引物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siFasL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免疫调节及成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siFasL对hPDLSCs免疫调节特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siFasL对hPDLSCs增殖、凋亡及成骨特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种子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牙周组织再生治疗
2???种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3??牙源性干细胞
    3.1???牙周膜干细胞
    3.2???牙髓干细胞
    3.3???人脱落乳牙来源干细胞
    3.4???牙囊干细胞
    3.5???根尖乳头干细胞
    3.6???牙槽骨来源干细胞
4???非牙源性干细胞
    4.1???骨髓基质干细胞
    4.2???脂肪干细胞
5 胚胎干细胞
6???骨骼来源干细胞
7???基因转染种子细胞
8???种子细胞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6)牙源性干细胞储存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牙源性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潜能
    1.1 DPSCs
    1.2 SHED
    1.3 SCAPs
    1.4 PDLSCs
    1.5 DFPCs
2 牙源性干细胞应用于临床试验中的优点
    2.1 牙源性干细胞来源丰富, 取材安全便利
    2.2 牙源性干细胞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2.3 牙源性干细胞免疫原性低
    2.4 牙源性干细胞可以长期储存
    2.5 临床应用适应较广
3 牙源性干细胞的临床前研究
    3.1 牙组织再生
    3.2 骨再生
    3.3 神经组织再生
    3.4 心肌再生
    3.5 血管再生
    3.6 角膜及视神经再生
    3.7 胰岛样细胞再生
    3.8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组织再生
    3.9 肺组织再生
    3.1 0 肾脏组织再生
    3.1 1 肝脏组织再生
4 牙源性干细胞的临床试验研究
    4.1 牙髓组织再生
    4.2 牙周组织再生
    4.3 颌面骨组织再生
    4.4 其他临床疾病治疗
5 小结
    5.1 储存方面的问题
    5.2 牙源性干细胞临床研究中的问题

(7)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发展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1 再生医学的产生与需求
2 干细胞的定义和来源
3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前沿发展
    3.1 运用体内来源的干细胞进行再生治疗
    3.2 运用体外培养的干细胞系或i PSC来源的干细胞进行再生治疗
        1)在老年黄斑变性再生治疗中的应用。
        2)在牙再生治疗中的探索。
    3.3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细胞命运转变
        3.3.1 小分子化合物与体细胞重编程
        3.3.2 小分子化合物与分化及转分化
        3.3.3 小分子化合物与胚胎干细胞多能性
    3.4 体内诱导干细胞进行再生治疗
4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挑战、机遇及未来
    4.1 安全性和研究规范
    4.2 基于干细胞的个性化精准治疗
    4.3 对细胞命运的更深入理解与理性掌控

(8)干细胞技术与牙齿再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胚胎干细胞与牙齿再生
2 诱导多能干细胞与牙齿再生
3 成体干细胞与牙齿再生
4 展望

(9)长非编码RNA-ANCR对三种牙源性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ANCR在DPSC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实验一 DPS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实验二 DPSC的ANCRi慢病毒转染
    实验三 下调ANCR对DPSC增殖能力的影响
    实验四 下调ANCR对DPS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实验五 下调ANCR对DPSC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
    实验六 下调ANCR对DPSC成神经分化能力的影响
第二部分 ANCR在PDLSC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实验一 PDLS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实验二 PDLSC的ANCRi慢病毒转染
    实验三 下调ANCR对PDLSC增殖能力的影响
    实验四 下调ANCR对PDLS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实验五 ANCR与Wnt通路在调控PDLSC成骨分化中的 相互作用
    实验六 下调ANCR对PDLSC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
    实验七 下调ANCR对PDLSC成神经分化能力的影响
第三部分 ANCR在SCAP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实验一 SCAP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实验二 SCAP的ANCRi慢病毒转染
    实验三 下调ANCR对SCAP增殖能力的影响
    实验四 下调ANCR对SCAP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实验五 下调ANCR对SCAP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
    实验六 下调ANCR对SCAP成神经分化能力的影响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牙源性干细胞概述
2 PDLSCs
    2.1 PDLSCs的分离和体外表型
    2.2 PDLSCs的分化能力
    2.3 PDLSCs的应用
3 DPSCs
    3.1 DPSCs的分离和体外特征
    3.2 DPSCs的体内分化能力
    3.3 DPSCs的应用
4 SCAPs
    4.1 SCAPs的分离和体外特征
    4.2 SCAPs的体内分化能力
    4.3 SCAPs的应用
5 其他的一些牙源性干细胞
    5.1 SHED
    5.2 GMSCs
    5.3 牙囊细胞(dental follicle cells,DFCs)
6 前景与展望

四、成体干细胞及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局部注射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研究[D]. 张华梅.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2]多生牙作为根尖乳头干细胞来源的可行性研究[D]. 陈楠.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3]Sfrp5是维持小鼠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因子[D]. 黄晨苇.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siFasL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免疫调节及成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钱丽萍.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5]种子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董正谋,刘锐,刘鲁川,温秀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01)
  • [6]牙源性干细胞储存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叶青松,王晓燕. 口腔疾病防治, 2018(01)
  • [7]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发展前瞻[J]. 刘晶,曹尚涛,蔡景蕾,裴端卿. 科技导报, 2016(20)
  • [8]干细胞技术与牙齿再生的研究进展[J]. 刘晓,何颖,朴正根. 中国美容医学, 2015(10)
  • [9]长非编码RNA-ANCR对三种牙源性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D]. 贾谦. 第四军医大学, 2015(03)
  • [10]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张琳琳,安莹,陈发明,金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03)

标签:;  ;  ;  ;  ;  

成体干细胞和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