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论文文献综述)
但世辉,李茂炽[1](2022)在《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几项原则》文中研究指明以燃料电池电解质的四种类型(酸性、碱性、熔融碳酸盐、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为突破口,总结归纳书写电极反应式的"123原则",并结合高考例题进行解法分析,将"123原则"推广应用到中学常见的各种类型装置,包括新型燃料电池、可充电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冯丹妮[2](2021)在《高中电化学的整体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胡嘉欣[3](2021)在《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研究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能源、健康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人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但是当前大部分教学过程中仍无法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些社会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STSE教育理念应运而生。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四者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产物。主题教学作为落实STSE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从STSE理论出发,以主题教学为途径落实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在综述了STSE理念与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上,辨析了STSE教育理念与主题教学的具体内涵,探究了主题教学模式具有主题化、情境化、整合性、开放性、超越性等优点。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设计了高中师生调查问卷,构建了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教学流程:确定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和设定评价标准等四个关键环节;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了“燃料的价值”、“氢氧燃料电池的应用”、“氯碱工业”三个教学案例,并进行了相关教学实施和实践检验活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有效提高了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2)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主题开展小组讨论与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思辨探究的综合能力。(3)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强调了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本研究也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相关建议: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坚持不断积累STSE理念主题教学的素材与教学案例,编写与现代社会相关STSE理念的教学内容与模块,以积极推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落实STSE理念,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高坤[4](2021)在《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认知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学生,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结构的缺陷和认知能力的不足,使其思维活动受阻,现有的知识阻碍了新知识的学习与建构,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活动。“原电池”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学习困难和学习障碍,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学习与建构,也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对“原电池”认知障碍的诊断与消除,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将学生的认知障碍划分为言语信息认知障碍、智慧技能认知障碍以及元认知障碍。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辅以教师及学生访谈,编制了《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探查问卷》,对252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探查,运用SPSS19.0和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处理。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整体来看,学生在“原电池”学习过程中存在中等程度的认知障碍。(2)一级维度中,言语信息障碍维度存在较轻程度的认知障碍;智慧技能障碍维度存在中等程度的认知障碍;元认知障碍维度存在较重程度的认知障碍。(3)二级维度中,“原电池”关键字、词和名称的描述或表达障碍和原电池工作原理习得障碍存在较轻程度的认知障碍;原电池应用障碍、元认知知识障碍和元认知体验障碍存在较重程度的认知障碍;元认知监控障碍存在严重程度的认知障碍。(4)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成因来源于知识、教师和学生。知识的因素包括:原电池知识的抽象性和综合性以及错误的已有知识经验。教师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学科理解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因素包括:基础知识薄弱和元认知能力水平不足。(5)不同影响因素对学生学习“原电池”认知障碍的影响不同: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言语信息障碍维度、智慧技能障碍维度和元认知障碍维度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元认知体验障碍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分析认知障碍成因,提出教学建议:(1)注重新旧知识间联系,构建“原电池”知识网络;(2)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搭建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3)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原电池知识的迁移;(4)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单媛媛[5](2021)在《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源于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与危机,是化学学科教学论专业发展和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目前教学与研究中矛盾与危机已然相当严峻。教学中的矛盾:教师的大学学科知识与中学教学实践相分离;教学中的危机:本原性和结构化的认识在教师理解中的缺失;研究中的矛盾:研究关注学科知识性与科学普遍性两个极点;研究中的危机:评价中基于生成性的建构式测评方式的缺失。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评价意义深远而重大。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本文主要由基础研究、核心研究、应用研究和结论四个部分构成。第2章到第5章为基础研究内容,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及水平进行了综述研究和理论研究。第2章分别对“学科知识”和“科学本质”的内涵概述和评价研究以及“电化学”主题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凸显了“化学教师学科理解”作为研究领域的化学学科特色及其独特的研究价值。第3章对分别作为化学学科理解知识观、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学科结构理论、科学认识论、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第4章重点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学科与主题特质性”、“本原性与结构化”、“建构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以“认识视角与思路”为核心要素,“概念层级结构”、“本原性问题”为基本要素的三要素结构模型,最后阐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理论模型构建的思路。第5章通过课程层面和学科层面对“电化学”主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的理论模型。第6章为核心研究内容。依据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的理论模型和Rasch测量理论,运用访谈法,开发并检验了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测评工具。通过对测评工具不同水平分值的划分,以及对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特征的量化和质化特征描述,呈现了评价标准的水平特征。第7章为应用研究内容。采用多元量化统计方法,运用SPSS软件从总体性描述、相关性分析、差异性分析三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进行评价。总体性描述中,对于电化学主题,接近一半的高中化学教师理解水平位于水平1,即基于“氧化还原反应”视角;水平2到水平4的数量比例依次递减。相关性分析中,影响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性别、毕业学校层次、毕业学校类别和教师身份。差异性分析中,教龄和学科专业类别变量中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没有显着性差异;在性别、教师身份、学位层次、毕业学校类别、毕业学校层次、工作学校层次变量类别中,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第八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基础研究、核心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得出相应研究启示:(1)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应注重“化学学科理解”;(2)教育硕士培养过程应增进“化学学科理解”;(3)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勿忽视“化学学科理解”,并指出了本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刘仔明[6](2021)在《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多样化人才观的塑造,摒弃传统培养人才的方式,为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将承担重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任务,而创新型人才培养又离不开创造能力、创造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的培育,这些能力的培养均需要从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着手。为此,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培养创新型高素养人才的重要课题。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首要突破点是在课堂教学研究中进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总结出深度学习的概念、教学策略、路径和评价策略,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思路、步骤和原则。其次,在建构主义和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步骤、思路和应用原则针对《电化学基础》进行具体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最后,将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检验其对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和电化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影响,并总结出将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应用于实践时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被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程度一般,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效沟通与表达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处于浅层学习状态。(2)为了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设置了富有挑战的学习目标,引人深思的问题,有机整合的学习内容,真实复杂的教学情境以及持续性评价方式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3)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沟通与表达能力相比于对照班有显着提升。而电解原理后测试题的整体得分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且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实施于课堂有利于学生对高中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杨楠楠[7](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生成式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在多元化人才需求的时代背景下,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堂作为高中课程实施的重要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一线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成式教学强调以学生教,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外显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十分契合。笔者通过对核心素养和生成式教学的文献研究,发现已有研究成果丰富,集中于策略方案,课堂实践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将核心素养与生成式教学有机结合的课题研究。因此,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生成式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笔者立足于研究现状,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调查,发现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教师教学关注点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差异;(2)课堂教学未发生本质转变;(3)核心素养的认识水平和落实程度较低;(4)生成式教学缺乏。同时对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来自于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和片面追求教学效率。其次结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事实,在建构主义理论、认识-发现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生成式教学实施策略:一、转变教学关注点,以学“生”教;二、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心预设,引领生成;三、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环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生成;四、课后及时反思,教学相长,完善生成。再次基于前期研究结果,笔者在高中化学课堂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成式教学实践。结合化学学科特征,本文展示了基本概念课、实验探究课、化学用语表达课三种不同课型的生成式教学案例作为参考,同时对其素养功能和特点进行了阐明。并对实践效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是生成式教学进度分析、学生成绩分析、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化学课堂开展生成式教学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全面总结了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李美贵,邓峰,余淞发[8](2020)在《化学科学研究类情境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电极反应方程式”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高考试题中电化学试题、相关的化学科研成果以及实际应用等素材为依据,在主题"电极反应方程式"的教学中,创设3个化学科学研究类情境,以期为化学情境教学的实践提供新视角。
刘鸿[9](2020)在《挖掘化学反应原理 提升学生解题技巧——以燃料电池二轮复习为例》文中认为燃料电池根据采用的电解质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是高考试题考查的热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化学反应原理的实质,归纳总结五种类型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的书写模式,提升燃料电池试题的解题技巧。
邓洁兰[10](2020)在《促进电化学核心概念与模型认知能力协同进阶的读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学核心概念是具有较高包容性、抽象性和系统性的描述,核心概念的发展和应用蕴含了科学家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因此,它们既是重要的学科知识,又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载体。但是,如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一直是教与学中的一个难题。化学核心素养对核心概念与关键能力提出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习目标,这需要我们在学习进阶的视野下,对两者协同发展的过程和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解决“教”、“学”的难题。本研究以促进学生掌握电化学核心概念与发展模型认知能力为目标。在化学新课程标准与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指导下,基于整合发展理念,构建了电化学学习进阶的理论框架,经过初步探索,成果编写了以促进学生电化学核心概念与模型认知能力协同发展为目的的读本资料,并采用测验法对读本资料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本研究涉及的四个关键词——协同进阶、核心概念、模型认知和读本进行概念界定。第二部分通过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高考试题特点进行分析,确定了电化学单元的4个核心概念:原电池、电解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质,并确定“模型认知”为电化学单元学习中需要发展的关键能力;以此为基础构建高中电化学核心概念与模型认知能力协同进阶的学习路径,开发了《高中生电化学读本使用前、后测验卷》,编制了《高中电化学读本》。之后,采用访谈法调研学生电化学单元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收集教师对前、后测验卷和读本的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对《高中生电化学读本使用前、后测验卷》和《高中电化学读本》这两种学习资料进行修订。第三部分是通过前测分析高三学生电化学核心概念的真实学习水平;一个月后进行后测,调查这些学生在使用读本后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使用读本之前,仍然有35%的学生还没正确理解电解池、原电池核心概念的涵义,存在较多迷思概念,这阻碍了他们从模型认知的水平2进阶至水平3。而在学习完读本后,88%的学生理解了电池模型中“电极、电极反应”等重要概念的涵义,并能加以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模型认知水平从水平2到水平3的顺利进阶。第二,学生在使用读本之后,在模型认知水平4的能力层次上有了显着性的提升,这表明学生模型认知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有计划、连贯的培养与强化。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完读本资料后,他们的核心概念与模型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同步发展。本研究设计了电化学核心概念与模型认知能力协同进阶的学习路径,并基于此路径初步探索了电化学读本学习资料的编制,希望能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编制导学案、课后练习和单元测试题等工作提供参考。
二、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1)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几项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找到一个点 —— 熟练掌握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
1.1 加减法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 |
1.1.1 电解质为酸性电解质溶液 |
1.1.2 电解质为碱性电解质溶液 |
1.1.3 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 |
1.1.4 电解质为固体氧化物 |
1.2 相对化合价法直接书写电极反应式 |
2 总结一条线 —— 由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总结出一套原则 |
3 带出多个面 —— 由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的“123原则”解答各类题型 |
3.1 新型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
3.2 电解池电解反应式的书写 |
3.3 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
(3)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研究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STSE理念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
1.1.2 STSE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 |
1.1.3 主题教学是落实STSE理念的重要途径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STSE理论的研究现状 |
1.3.2 主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3 已有的研究启示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人本主义理论 |
2.3 学习迁移理论 |
2.4 情境认知理论 |
第3章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 |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设计 |
3.2 问卷实施情况 |
3.3 调查结果与讨论 |
3.3.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3.3.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3.4 结论 |
第4章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
4.1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原则 |
4.1.1 遵循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 |
4.1.2 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 |
4.1.3 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原则 |
4.2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模式 |
4.2.1 确定主题 |
4.2.2 确定教学目标 |
4.2.3 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
4.2.4 设定评价标准 |
4.3 结论 |
第5章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选择“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原因 |
5.3 实验时间 |
5.4 实验对象 |
5.5 实验案例 |
5.5.1 “燃料的价值” |
5.5.2 “氢氧燃料电池的应用” |
5.5.3 “氯碱工业” |
5.6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5.6.1 成绩分析 |
5.6.2 教师和学生访谈 |
5.7 结论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存在问题与建议 |
6.2.1 主要存在问题 |
6.2.2 建议 |
6.3 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教师和学生的访谈问题 |
附录4:教学实践测试题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意义 |
1.1.1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思维水平 |
1.1.2 提高原电池教学质量 |
1.1.3 从化学学科角度丰富了认知障碍的研究内容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 |
1.2.2 关于化学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 |
1.2.3 关于“原电池”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的确定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问题的确定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2 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认知障碍 |
2.1.2 化学学科认知障碍 |
2.1.3 “原电池”认知障碍 |
2.2 理论基础 |
2.2.1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
2.2.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2.2.3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标要求解读 |
2.2.4 中学教材“原电池”知识内容的概念图 |
3 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过程 |
3.1 前期调查 |
3.1.1 教师访谈 |
3.1.2 学生访谈 |
3.1.3 对“原电池”知识作业的整理 |
3.2 探查问卷的编制 |
3.2.1 探查问卷的设计 |
3.2.3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2.4 问卷的效度检验 |
3.3 探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4 探查问卷数据的处理 |
4 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探查结果与分析 |
4.1 “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整体分析 |
4.1.1 “原电池”认知障碍判断标准的确定 |
4.1.2 “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整体分析 |
4.2 “原电池”认知障碍各维度分析 |
4.2.1 “原电池”言语信息认知障碍维度统计结果与分析 |
4.2.2 “原电池”智慧技能认知障碍维度统计结果与分析 |
4.2.3 “原电池”元认知障碍维度结果统计与分析 |
4.3 “原电池”认知障碍探查结果差异性分析 |
4.3.1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各维度差异性分析 |
4.3.2 不同性别学生各维度差异性分析 |
5 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成因分析 |
5.1 “原电池”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统计与分析 |
5.1.1 “原电池”言语信息维度认知障碍成因统计与分析 |
5.1.2 “原电池”智慧技能维度认知障碍成因统计与分析 |
5.2 “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成因分析 |
5.2.1 知识的因素 |
5.2.2 教师的因素 |
5.2.3 学生的因素 |
6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2.1 注重新旧知识间联系,构建“原电池”知识网络 |
6.2.2 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搭建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
6.2.3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原电池知识的迁移 |
6.2.4 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7 研究反思与展望 |
7.1 研究反思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探查问卷 |
附录5 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探查问卷专家审核表 |
后记 |
(5)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之源:教学与研究中矛盾危机引发化学教师学科理解问题的觉思 |
1.1.1 教学中的矛盾: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与中学教学实践相分离 |
1.1.2 教学中的危机:本原性和结构化的认识在教师理解中的缺失 |
1.1.3 研究中的矛盾:研究中融合学科知识性与科学普遍性的困难 |
1.1.4 研究中的危机:评价中基于生成性的建构式测评方式的缺失 |
1.2 研究问题与解决之径: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理论模型体系的建构和测评工具的开发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思路 |
1.2.4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理论构建及开发测评工具方法论指导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3.3 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学科知识研究现状 |
2.1.1 学科知识内涵概述 |
2.1.2 学科知识的评价研究 |
2.2 科学本质研究现状 |
2.2.1 科学本质内涵概述 |
2.2.2 科学本质的评价研究 |
2.3 电化学主题研究现状 |
2.3.1 国内研究 |
2.3.2 国外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学科结构理论 |
3.2 科学认识论 |
3.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4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基本内涵与学科理解水平构建思路 |
4.1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基本内涵 |
4.1.1 概念界定 |
4.1.2 基本特征 |
4.1.3 结构要素 |
4.2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构建思路 |
第5章 电化学主题课程与学科本体研究 |
5.1 课程研究 |
5.1.1 国外电化学主题课程标准 |
5.1.2 国内电化学主题课程标准 |
5.1.3 国内外电化学主题课程标准对比 |
5.2 学科本体研究 |
5.2.1 历史发展 |
5.2.2 学科理解 |
第6章 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测评工具的开发与检验 |
6.1 测评工具的编制流程 |
6.2 测评工具的开发 |
6.2.1 Rasch模型的基本原理 |
6.2.2 试题的开发与呈现形式 |
6.2.3 评分标准 |
6.3 测评工具的试测过程及分析 |
6.3.1 测评工具主要参数指标 |
6.3.2 样本选择及数据收集 |
6.3.3 试测结果分析 |
6.3.4 测评工具(试测版)的修正 |
6.4 测评工具的实测过程及分析 |
6.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收集 |
6.4.2 实测结果分析 |
6.5 评价标准的水平特征 |
6.5.1 测评工具水平分值的划分 |
6.5.2 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特征 |
第7章 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 |
7.1 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总体性描述 |
7.2 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相关性分析 |
7.3 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差异性分析 |
7.4 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基础研究的主要结论 |
8.1.2 核心研究的主要结论 |
8.1.3 应用研究的主要结论 |
8.2 研究启示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6)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对当代的人才培养要求 |
1.1.2 深度学习的应用与推广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深度学习是个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深度学习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工具 |
1.4.4 研究对象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深度学习 |
2.1.2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特征 |
2.1.3 电化学基础的知识特点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元认知理论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三章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实施 |
3.1.4 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
3.2 化学深度学习现状教师访谈 |
3.2.1 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 |
3.2.2 教师访谈记录 |
3.3 高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3.3.1 高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3.3.2 影响高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因素 |
第四章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
4.1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参考路线 |
4.1.1 教学设计步骤一:设计标准与目标 |
4.1.2 教学设计步骤二:预评估 |
4.1.3 教学设计步骤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 |
4.1.4 教学设计步骤四: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 |
4.1.5 教学设计步骤五:获取新知识 |
4.1.6 教学设计步骤六:深度加工知识 |
4.1.7 教学设计步骤七:学习评价 |
4.2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流程 |
4.3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原则 |
4.4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4.4.1 概念原理类知识的教学策略 |
4.4.2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电解池》 |
4.4.3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第五章 高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实践检验 |
5.1 实践目的 |
5.2 实践对象及测量工具 |
5.3 实施过程 |
5.4 实践内容 |
5.5 教学实施效果—学习成绩分析 |
5.6 访谈结果分析 |
5.6.1 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 |
5.6.2 访谈记录 |
5.6.3 学生访谈提纲的设计 |
5.6.4 访谈记录 |
5.7 深度学习能力后测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高中化学深度学习能力量表 |
附录 Ⅱ:《访谈提纲》 |
附录 Ⅲ:《电解原理的应用测试题》 |
附录 Ⅳ:《教学设计》 |
致谢 |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生成式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式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2 教师访谈调查 |
3.3 调查总结及分析 |
第4章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式教学实施策略 |
4.1 转变教师的教学关注点,以学“生”教 |
4.2 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心预设,引领生成 |
4.3 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环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生成 |
4.4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相长,完善生成 |
第5章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式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
5.1 基本概念课案例——《离子键》 |
5.2 实验探究课案例——《沉淀的转化》 |
5.3 化学用语表达课案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
第6章 教学实践效果研究 |
6.1 实践效果研究方案 |
6.2 实践结果及分析 |
6.3 实践效果研究结论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化学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式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3 天水市第八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化学期末测试题 |
致谢 |
(8)化学科学研究类情境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电极反应方程式”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缘起 |
2 设计实践 |
2.1 教学目标 |
2.2 教学框架 |
2.3 教学过程 |
2.3.1 情境一: 关于甲醇燃料电池的科研成果 |
2.3.2 情境二: 关于锂 - 空气电池的学术论文 |
2.3.3 情境三: 关于锌 - 空气电池的学术论文 |
3 实践反思 |
(9)挖掘化学反应原理 提升学生解题技巧——以燃料电池二轮复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燃料电池基本原理 |
二、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 |
(一)总反应式书写方法 |
(二)正极反应式书写方法 |
(三)负极反应式书写方法 |
1. 相减法 |
2. 零价法 |
3. 化合价法 |
三、燃料电池高考考查例析 |
(一)酸性燃料电池 |
(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三)碱性燃料电池 |
(四)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
(五)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 |
(10)促进电化学核心概念与模型认知能力协同进阶的读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协同进阶 |
二、核心概念 |
三、模型认知 |
四、读本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学习进阶:促进发展的新理念 |
二、模型认知:促进发展的关键能力 |
三、读本:促进发展的有力工具 |
第二章 《高中电化学读本》的编写依据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二节 现行三种版本教材中电化学核心概念的呈现特点 |
一、三种教材中的电化学核心概念 |
二、三种教材呈现电化学核心概念与培养关键能力的方式比较与分析 |
第三节 电化学单元学习进阶路径的构建 |
一、原电池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 |
二、电解池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 |
三、原电池核心概念与模型认知能力协同进阶路径 |
四、电解池核心概念与模型认知能力协同进阶路径 |
第四节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高中电化学读本》的编制 |
第一节 《高中电化学读本》的内容设计 |
一、《高中电化学读本》的内容选取 |
二、《高中电化学读本》的编排结构 |
第二节 《高中电化学读本》具体设计分析 |
第三节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高中电化学读本》的质量评价与分析 |
第一节 测验卷的编制 |
第二节 测验对象的选择 |
第三节 测验卷效度与信度的检验 |
一、测验卷的效度 |
二、测验卷的信度 |
第四节 测验的实施 |
第五节 测验的结果与分析 |
一、前测结果与分析 |
二、后测结果与分析 |
三、前、后测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
四、小结 |
第五章 《高中电化学读本》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Ⅱ: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Ⅲ:《高中电化学读本》 |
附录Ⅳ:《高中电化学读本》使用情况测验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
附录Ⅴ:《高中电化学读本》使用前测验卷 |
附录Ⅵ:《高中电化学读本》使用后测验卷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论文参考文献)
- [1]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几项原则[J]. 但世辉,李茂炽. 化学教学, 2022(01)
- [2]高中电化学的整体教学研究[D]. 冯丹妮. 西南大学, 2021
- [3]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研究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D]. 胡嘉欣.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二学生“原电池”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D]. 高坤.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中化学教师电化学主题学科理解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D]. 单媛媛.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 刘仔明.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9)
-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生成式教学实践研究[D]. 杨楠楠. 西南大学, 2021(01)
- [8]化学科学研究类情境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电极反应方程式”教学为例[J]. 李美贵,邓峰,余淞发. 化学教学, 2020(12)
- [9]挖掘化学反应原理 提升学生解题技巧——以燃料电池二轮复习为例[J]. 刘鸿.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05)
- [10]促进电化学核心概念与模型认知能力协同进阶的读本研究[D]. 邓洁兰.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