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绞股蓝总皂甙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冰,吴玉潇,刘谢,盛庆寿[1](2020)在《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患者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各种原因导致慢性肝脏炎症、坏死,肝星形细胞被激活为肌成纤维细胞,大量细胞基质沉积导致肝纤维化,肝星形细胞激活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与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或者旁分泌作用息息相关。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重要时期,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可逆的,重视这一时期的治疗意义重大。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扶正
刘雪冰[2](2020)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或单独服用恩替卡韦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3年疗效,并在服药3年后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为进一步优化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总共筛选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首诊于我院确诊为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并符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61例,将口服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3年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将单独口服恩替卡韦治疗3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服药前及服药期间均定期完善Fibrotouch、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纤四项。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1年、2年、3年的肝脏硬度(LSM值)、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肝病毒DNA(HBV DNA),并在治疗3年后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将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各期与治疗前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肝脏硬度(LSM)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SM值相比,在治疗1年时无显着差异(P>0.05),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降低LSM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2)HBV DNA阴性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3年时HBV DNA阴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或单用恩替卡韦胶囊在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3年时促使HBV DNA转阴效果无显着差异。(3)两组精神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AMA评分、焦虑分度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无显着差异。(4)两组转氨酶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LT相比,在治疗1年、治疗2年时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3年时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的AST在治疗1年、2年、3年时均无显着差异。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3年时降低ALT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但对AST水平的改善无显着差异。(5)两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LN、PCⅢ、CⅣ相比,在治疗1年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降低HA、LN、PCⅢ、CⅣ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6)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的总体疗效显着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P<0.05,差异显着。结论:(1)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降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硬度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ALT水平方面显着优于单用恩替卡韦,但在增加HBV DNA阴转率、降低AST水平方面无显着差异;总体疗效来说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也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2)两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无显着性差异。
李晓安[3](2020)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为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提供治疗思路和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ongqing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PubMed、Cochrane 协作网、中国临床注册中心、美国临床注册中心等中外文数据库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从建库到2019年5月以来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且按照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最终共有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包括1886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使用RevMan5.3软件和STATE 15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指标为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肝硬度测定值(LSM)、肝纤维化分期、肝炎症分级];影像学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次要指标为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HBV DNA转阴率。结果:经过严格筛选后共14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共包括1886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其中试验组949人,均予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937人,均予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各结局指标经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如下:肝纤维化指标: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在降低LN、HA、PC-Ⅲ、C-Ⅳ、LSM、肝纤维化分期方面显着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但在肝炎症分级方面差异并不显着。影像学指标:结果显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在降低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方面对比恩替卡韦单药使用有显着优势。肝功能指标:结果显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在改善ALT、TBIL、ALB方面较恩替卡韦单药具有明显优势,但在降低AST方面无显着差异。HBV DNA转阴率:结果显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在HBV DNA转阴方面与恩替卡韦单药使用并无明显差异。结论:根据最终纳入的14篇文献,通过Meta分析证实了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较恩替卡韦单药使用在改善肝纤维化指标、肝脏影像学指标、肝功能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白景英[4](2018)在《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对DHAV-1感染鸭胚肝细胞的作用和对鸭Mφ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是我国着名的传统中药,具有与人参类似的药理功效,但无寒凉燥热以及长期服用人参所致的头晕、心悸等副作用。因此,绞股蓝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有着“人间仙草”的美誉。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对绞股蓝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它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皂苷、黄酮类和糖类。作为绞股蓝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的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其具有抗病毒、抗氧化、免疫增强等效果,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选择GP作为候选治疗方案。为了提高或增加中药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分子修饰已成为近年来药物化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修饰方法包括磷酸化,硫酸化,乙酰化等。在这些方法中,磷酸化和硫酸化均能显着增强被修饰成分的生物活性;但磷酸化修饰比硫酸化更安全,方便和环保。因此,本试验采用磷酸化分子修饰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绞股蓝皂苷的最佳修饰条件,并按照最佳修饰条件对绞股蓝皂苷进行修饰得到磷酸化绞股蓝皂苷(pGP),探究绞股蓝皂苷(GP)、磷酸化绞股蓝皂苷(pGP)抗Ⅰ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1,DHAV-1)感染鸭胚肝细胞(duck embryonic hepatocytes,DEHs)的药理活性、体外抗DHAV-1的作用机制、对鸭Mφ活性的影响,旨在研究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本试验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试验Ⅰ绞股蓝皂苷磷酸化修饰及其在鸭胚肝细胞上的安全浓度测定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绞股蓝皂苷磷酸化修饰的最佳修饰条件,并对磷酸化修饰后的绞股蓝皂苷的结构进行鉴定。本试验以三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作为磷酸化试剂,并利用正交设计助手设计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并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筛选出磷酸化修饰的最佳修饰条件,之后采用FT-IR对修饰前和修饰后的绞股蓝皂苷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当pH为9,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65℃为磷酸化绞股蓝皂苷的最佳工艺。150 mg绞股蓝皂苷经最佳工艺制得的药品质量为159.6 mg,磷酸化修饰产物中磷酸根含量为32.59%,皂苷含量为67.08%。用MTT法测定了绞股蓝皂苷和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在鸭胚肝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100 μg/mL和25 μg/mL。试验Ⅱ磷酸化绞股蓝皂苷抗DHAV-1感染鸭胚肝细胞作用的研究 为观察GP和pGP对抗DHAV-1的感染作用,本实验将GP和pGP从最大安全浓度进行倍比稀释5个浓度,分别以先加病毒后加药物、先加药物后加病毒以及药物与病毒同时加入3种加药方式加到鸭胚肝细胞(DEHs)单层中,采用MTT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GP和pGP对DHAV-1感染DEHs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了最有效作用浓度的GP和pGP对DHAV-1在DEHs上的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GP和pGP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DHAV-1的作用,且在先加药后加病毒和先加病毒后加药作用方式下,pGP的抗DHAV-1的作用效果优于GP。在先加药后加病毒作用方式时,GP和pGP均能有效抑制DHAV-1的吸附;在先加病毒后加药作用方式时,GP和pGP对DHAV-1吸附鸭胚肝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此种加药方式下,GP和pGP均能有效抑制DHAV-1的复制和释放,且pGP的抑制效果优于GP。本研究表明磷酸化修饰显着提高了绞股蓝皂苷的直接抗DHAV-1作用,磷酸化绞股蓝皂苷有希望被开发成一种新型抗DHAV-1药物。试验Ⅲ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对DHAV-1诱导的鸭胚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GP和pGP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我们选用了 GP和pGP的最佳抗DHAV-1浓度进行本试验的研究,采用TUNEL法和Annexin 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GP和pGP对DHAV-1诱导的鸭胚肝细胞(DEHs)凋亡的影响。TUNEL法测得的试验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DHAV-1可诱导DEHs发生明显的凋亡(p<0.05),凋亡率升高了 24.19个百分点;与病毒对照组相比,GP和pGP均能显着抑制DHAV-1诱导的DEHs凋亡,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p<0.05),凋亡率分别降低了 17.42和20.90个百分点,pGP的作用强于GP。Annexin 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得的试验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DHAV-1可诱导DEHs发生明显的凋亡(p<0.05),凋亡率升高了 26.26个百分点;与病毒对照组相比,GP和pGP均能显着抑制DHAV-1诱导的DEHs凋亡,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p<0.05),凋亡率分别降低了 14.70和22.67个百分点,pGP的降低作用显着强于GP。Annexin 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得的试验与TUNEL法测得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pGP可通过抑制DHAV-1诱导的DEHs凋亡来发挥抗DHAV-1感染作用,且pGP的作用优于GP。试验Ⅳ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对鸭Mφ活性的影响 为研究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本章节采用中性红吞噬试验、代谢MTT活力试验和ELISA法分别测定了 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鸭腹腔巨噬细胞代谢MTT活性和对鸭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NO、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GP和pGP浓度为100 μg/mL和25 μg/mL时,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达到最强,吞噬指数最大,巨噬细胞代谢MTT活力达到最强;另外,在该浓度时,GP和pGP均能显着促进无LPS刺激的正常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IL-1β、IL-6和TNF-α,且pGP的促进作用显着强于pGP;另外,GP和pGP均能显着抑制LPS诱导的非正常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IL-1β、IL-6和TNF-α,且pGP的抑制作用显着强于pGP。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P和pGP体外均能增加鸭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活性,且pGP的作用强于GP。
梁丽,毕倩,董金材,杨兴鑫,俞捷[5](2018)在《具有保肝作用的天然药物开发进展》文中指出肝脏是机体代谢的最主要场所,也是机体最容易遭受到损伤的脏器之一,各种因素引起的肝损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肝损伤机制主要与线粒体损伤、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膜损伤有关。目前已报道很多天然药物具有显着保肝作用,且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低、多途径作用、作用温和持久等优势,已广泛用于肝脏疾病的防治。本文对肝损伤的生理机制以及具有保肝作用的天然药物开发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高星星,张宏岐,刘志文,罗菲[6](2017)在《保肝降酶的天然药物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天然药物治疗肝损伤的功效及其低毒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由于大多肝损伤均有氧化应激的参与,天然药物的保肝作用通常与其抗氧化特性或激发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能力有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除了抗氧化,天然药物还具有许多其他保肝机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保肝降酶的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将国内外已报道的天然药物分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多糖类、木脂素类、萜类及其他类并分别列举其治疗机制及效果,为天然药物保肝降酶相关性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并对未来保肝降酶的新药研发方向进行展望。
马文杰,庞淑婉,李继彬,邢正英,房志仲[7](2016)在《黄丹兰颗粒剂对肝癌Hca-F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黄丹兰颗粒剂对小鼠Hca-F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ca-F肝癌模型,口服灌胃不同浓度的黄丹兰颗粒剂连续10 d。称重检测黄丹兰颗粒剂对肿瘤生长、脾脏和胸腺指数的影响;采用ELISA法分析黄丹兰颗粒剂对荷瘤小鼠脾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黄丹兰颗粒剂对小鼠实体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黄丹兰颗粒剂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黄丹兰颗粒剂中剂量组即可明显促进IL-2的产生,降低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黄丹兰颗粒剂对Hca-F肝癌小鼠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提高荷瘤小鼠细胞和分子免疫活性有关。
邓青芳,周欣,陈华国[8](2016)在《多糖抗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持续恶化会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因此,寻找对抗肝损伤有效物质受到广泛关注。活性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动物内,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已成为抗肝损伤天然药物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取得了较多的进展。该文从抗肝损伤的多糖类型、肝损伤的发病类型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多糖在抗肝损伤方面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效应,主要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对抗肝细胞钙超载、调节线粒体功能等发挥抗化学性肝损伤功效,和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防止肝细胞凋亡等发挥抗免疫性肝损伤功效。可见多糖具有资源丰富、效应多样、作用靶点多、作用途径广等特性,是潜在的抗肝损伤药物制剂。
庞淑婉[9](2016)在《黄丹兰颗粒剂毒性、抗癌作用及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黄丹兰颗粒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考察对试验动物有无毒性;建立小鼠Hca-F肝癌模型,观察黄丹兰颗粒剂对Hca-F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丹兰颗粒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以建立黄丹兰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即将黄丹兰颗粒剂配成混悬液,以每毫升相当于0.4g颗粒剂的剂量通过灌注的方式送到小鼠胃中,持续一个星期的观察,同时记录小鼠体重的波动情况,评价试验小鼠的精神、食欲、肤色、分泌物、眼、呼吸、肌肉运动等方面变化。2.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是将黄丹兰颗粒剂溶于水中,配置成三种不同浓度:0.4g/(kg·d)、1.04 g/(kg·d)、2.83 g/(kg·d)的混悬液,并依次标明为低剂量、中剂量以及高剂量,并通过灌注的方式将其送到大鼠胃内,按照1次/天的标准持续灌注一个月,在此期间检查和统计大鼠的血液学指标,比如凝血时间、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分类等,除此之外还要观察和统计尿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各脏器、睾丸或子宫的情况,采用病理学方法对这些组织进行检测。3.该药物对实验性肝癌Hca-F荷瘤小鼠模型的影响通过小鼠肝癌Hca-F小鼠细胞株注射造模,观察黄丹兰颗粒剂对肝癌Hca-F荷瘤小鼠抑瘤率、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及Hca-F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作为观察指标,探讨黄丹兰颗粒剂对Hca-F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通过对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VEGF表达水平的测定考察黄丹兰颗粒剂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黄丹兰颗粒剂抗癌作用的有效性。4.采用TIANHE?Kroma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3.0)-甲醇(93:7),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20 nm的HPLC法测定黄丹兰颗粒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结果: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实施药物治疗后,小鼠的普通行为、反射行为、对食物和水的需求、大小便等都没有出现任何异常。2.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服用不同剂量的黄丹兰颗粒剂后,大鼠体重上升幅度以及行为均保持正常,并且各项针对血液、尿液、器官组织的检查结果也表明基本和对照组一致。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接受药物治疗的大鼠的脏器都没有出现毒性病理改变。3.黄丹兰颗粒剂对小鼠Hca-F肝癌模型的影响的试验结果显示,黄丹兰颗粒剂能抑制肝癌Hca-F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以高剂量更明显;并且黄丹兰颗粒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4.苦参碱进样浓度在2.5μg/ml2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9%,RSD=0.0577%(n=6);氧化苦参碱进样浓度在2.0μg/ml2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的平均值为99.78%,RSD=0.4432%(n=6)。结论:1.黄丹兰颗粒剂安全无毒性。2.黄丹兰颗粒剂能够抑制小鼠Hca-F肝癌模型的肿瘤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3.HPLC法简便、准确,可作为黄丹兰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王灵平[10](2015)在《绞股蓝发酵液改善大鼠胃实寒证及降血脂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绞股蓝具有补气、降三高的作用,被誉为南方的人参,然而由于性寒,多服会引起食欲减退、吐酸水等胃寒症状,本试验采用乳酸菌对绞股蓝进行发酵,取其发酵液饲养大鼠,以此来验证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能否避免这一弊病。通过对照试验,检测及观察发酵的绞股蓝对胃实寒证大鼠行为表征的影响;对胃实寒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胃实寒证大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对胃实寒证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期望其能起到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期望其具有预防胃寒的独特功效,从而为临床上正确应用绞股蓝和绞股蓝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充分挖掘绞股蓝的药效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试验方法采用设置空白组、高脂对照组、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原味酸奶(灭活)、原味酸奶(未灭活)、蛋黄液体、蛋黄酸奶。通过以上给药组分别灌胃,观察胃实寒证大鼠行为表征的变化(进食量、体重、毛色、大便、精神状态);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流变快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检测大鼠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以及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来观察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和胃寒的改善作用,总结归纳出温中散寒药物的功效。试验结果显示1、对大鼠行为表征的影响①对大鼠进食量的影响: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组较高脂饲料组均明显增加。②对大鼠体重的影响:高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体重值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5)。③对大鼠毛色的影响: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个组的毛色积分值均显着性降低(P<0.01)。④对大鼠大便的影响: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个组的大便量均减少,较干爽,成形。⑤对大鼠精神状态的影响: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个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有所恢复,行动较灵活。2、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4个组的高、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全血粘度值和血浆粘度值和全血还原粘度值均有显着性降低(P<0.05或P<0.01)。3、对大鼠血液生化的影响 给药结束后,低浓度绞股蓝溶液、高浓度绞股蓝溶液、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灭活)、低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高浓度绞股蓝发酵液(未灭活)6个组均能降低大鼠的CHO,TG,TC,LDL(P<0.05或P<0.01);能显着提高大鼠的HDL,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肝脏指数(P<0.05或P<0.01),同时各组大鼠的肝病理切片以及血清中下降的ALT、AST含量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由此得出结论:1、试验期间采用的三高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所使用的高脂饲料,能够显着升高大鼠体重以及血清中的CHO、TC、TG含量等,并可引起严重的脂肪病变,肝脏变性,表明该造模方法确切实可行,且符合本试验研究需求。2、绞股发酵液蓝能显着降低LDL,提高HDL,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AS。3、绞股蓝发酵液能够显着降低AST,ALT,能够有效的保护肝脏。
二、绞股蓝总皂甙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绞股蓝总皂甙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患者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纤维化与相关细胞因子 |
2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 |
3 扶正化瘀胶囊各味中药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
3.1 丹参 |
3.2 发酵虫草菌粉 |
3.3 桃仁 |
3.4 松花粉 |
3.5 绞股蓝 |
3.6 制五味子 |
(2)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诊断标准 |
2.2 病例选择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剔除标准 |
2.3 病例来源及分组 |
2.4 治疗方式 |
2.5 观察指标 |
2.5.1 主要指标 |
2.5.2 次要指标 |
2.6 安全检测指标 |
2.7 总体疗效评价 |
2.8 检测标准 |
2.9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情况 |
3.2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LSM值比较 |
3.3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HBV DNA阴性例数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态比较 |
3.5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转氨酶水平比较 |
3.6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HA、LN、PCⅢ、CⅣ比较 |
3.7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总体疗效比较 |
3.8 安全性评价 |
4.讨论 |
4.1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认识 |
4.1.1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 |
4.1.2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
4.1.3 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 |
4.2 西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认识 |
4.2.1 乙肝肝硬化发生机制 |
4.2.2 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
4.3 扶正化瘀胶囊及其拆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4.4 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检测肝纤维化 |
4.5 情志病从肝论治及慢性肝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
4.6 结果分析 |
4.6.1 两组肝脏硬度(LSM)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
4.6.2 两组HBV DNA阴转例数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
4.6.3 两组精神心理状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
4.6.4 两组转氨酶指标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
4.6.5 两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指标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
4.6.6 两组总体疗效分析 |
4.7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扶正化瘀胶囊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检索文献 |
2 研究资料 |
3 资料筛选与提取 |
4 方法学质量评估 |
5 数据分析与综合 |
检索结果 |
1 文献总体描述 |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 质量评价 |
临床疗效结果 |
1 肝纤维化指标观查 |
2 影像学指标观察 |
3 肝功能指标观察 |
4 HBV DNA转阴率观察 |
讨论 |
1 Meta分析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2 数据结果的意义 |
3 中医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优势 |
4 近代医家对乙肝纤维化病机的讨论 |
5 扶正化瘀胶囊临床药理研究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对DHAV-1感染鸭胚肝细胞的作用和对鸭Mφ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
1.1 病原学研究 |
1.2 致病机理研究 |
1.3 防治研究 |
2 绞股蓝皂苷的研究进展 |
2.1 绞股蓝皂苷的化学成分 |
2.2 绞股蓝皂苷的药理作用 |
3 磷酸化结构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 |
3.1 天然药物分子结构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 |
3.2 磷酸化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 |
3.3 磷酸化修饰产物的生物活性及应用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绞股蓝皂苷磷酸化修饰及其在鸭胚肝细胞上的安全浓度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药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磷酸化修饰试验方法 |
1.5 绞股蓝皂苷和磷酸化绞股蓝皂苷的红外光谱分析 |
1.6 绞股蓝皂苷和磷酸化绞股蓝皂苷鸭胚肝细胞安全浓度测定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磷酸化正交试验结果 |
2.2 绞股蓝皂苷及其磷酸化修饰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2.3 绞股蓝皂苷和磷酸化绞股蓝皂苷鸭胚肝细胞安全浓度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绞股蓝皂苷的磷酸化修饰 |
3.2 磷酸化绞股蓝皂苷的鉴别 |
3.3 绞股蓝皂苷和磷酸化绞股蓝皂苷的最大安全浓度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磷酸化绞股蓝皂苷抗DHAV-1感染鸭胚肝细胞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药物 |
1.2 试验用病毒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4 磷酸化绞股蓝皂苷体外抗DHAV-1感染鸭胚肝细胞的作用研究 |
1.5 磷酸化绞股蓝皂苷抗DHAV-1体外增殖研究 |
1.6 Real-time PCR测定DHAV-1的VP1基因表达含量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对DHAV-1感染鸭胚肝细胞的影响 |
2.2 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对DHAV-1增殖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对DHAV-1诱导的鸭胚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药物 |
1.2 试验用病毒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4 鸭胚肝细胞单层DEHs的准备 |
1.5 TUNEL法检测GP和pGP对DHAV-1诱导的DEHs凋亡的影响 |
1.6 Annexin 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GP和pGP对DHAV-1诱导的DEHs凋亡的影响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TUNEL法检测GP和pGP对DHAV-1诱导的鸭胚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 Annexin 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GP和pGP对DHAV-1诱导的鸭胚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对鸭Mφ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和药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鸭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
1.5 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1.6 GP和pGP对鸭巨噬细胞代谢MTT活力的影响 |
1.7 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 |
1.8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2.2 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代谢MTT活力的影响 |
2.3 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 |
3 讨论 |
3.1 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3.2 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代谢MTT活力的影响 |
3.3 GP和pGP对鸭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具有保肝作用的天然药物开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肝损伤的生理机制 |
1.1 线粒体损伤 |
1.2 自由基脂质过氧化 |
1.3 炎症细胞因子分泌 |
1.4 细胞膜损伤 |
2 具有保肝作用的天然药物 |
2.1 单味药材和复方 |
2.2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 |
2.2.1 黄酮类 |
2.2.2 生物碱类 |
2.2.3 多糖类 |
2.2.4 萜类 |
2.2.5 其他类 |
3 总结与展望 |
(6)保肝降酶的天然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黄酮类 |
2 生物碱类 |
3 皂苷类 |
4 多糖类 |
5 木脂素类 |
6 萜类 |
7 其他类 |
8 小结 |
(7)黄丹兰颗粒剂对肝癌Hca-F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动物与试剂 |
1.2 数据统计处理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对Hac-F肝癌小鼠体内抑瘤的作用 |
2.2 荷瘤小鼠脾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的影响 |
2.3 对小鼠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的水平测定 |
2.4 免疫组化检测 |
3 讨论 |
(8)多糖抗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具有抗肝损伤活性的多糖种类 |
1.1 植物多糖 |
1.2 微生物多糖 |
1.3 动物多糖 |
2 多糖抗肝损伤机制 |
2.1 化学性肝损伤 |
2.1.1 抗氧自由基损伤 |
2.1.2 调节线粒体功能 |
2.1.3 调节细胞内离子浓度 |
2.2 免疫性肝损伤 |
2.2.1 一氧化氮 |
2.2.2 细胞凋亡 |
2.2.3 调节细胞因子 |
2.2.3. 1 白介素 |
2.2.3. 2 Fas/Fas L系统和Bax/Bcl-2系统 |
3 总结与展望 |
(9)黄丹兰颗粒剂毒性、抗癌作用及制剂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黄丹兰颗粒剂的毒性实验研究 |
1.1 黄丹兰颗粒剂对试验动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1.1.1 对象和方法 |
1.1.2 结果 |
1.1.3 讨论 |
1.1.4 小结 |
1.2 黄丹兰颗粒剂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
1.2.1 对象和方法 |
1.2.2 结果 |
1.2.3 讨论 |
1.2.4 小结 |
二、黄丹兰颗粒剂抗癌作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动物和试剂 |
2.1.2 小鼠体内抑瘤实验 |
2.1.3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活性检测 |
2.1.4 小鼠血清IL-2水平测定 |
2.1.5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
2.1.6 数据统计处理 |
2.2 结果 |
2.2.1 黄丹兰颗粒剂对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2.2.2 黄丹兰颗粒剂对肝癌Hca-F荷瘤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2.3 Hca-F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结果 |
2.2.4 黄丹兰颗粒剂对荷瘤小鼠血清中IL-2 和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HPLC法测定黄丹兰颗粒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 |
3.1 材料 |
3.1.1 仪器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3.1.4 溶液的制备 |
3.2 结果 |
3.2.1 专属性试验 |
3.2.2 线性关系考察.. |
3.2.3 稳定性试验 |
3.2.4 精密度试验 |
3.2.5 重复性试验 |
3.2.6 回收率试验 |
3.2.7 样品测定 |
3.3 讨论 |
3.3.1 流动相的选择 |
3.3.2 供试品提取纯化条件的选择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绞股蓝发酵液改善大鼠胃实寒证及降血脂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绞股蓝的种质资源 |
1.1 植物学分类 |
1.2 生物学特征 |
1.3 品种种类 |
2 绞股蓝组成成分 |
2.1 皂甙成分 |
2.2 多糖成分 |
2.3 黄酮类物质 |
2.4 氨基酸 |
2.5 微量元素 |
2.6 其他成分 |
3 化学研究 |
4 药理和临床研究 |
4.1 绞股蓝的药理学研究 |
4.1.1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
4.1.2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
4.1.3 降血糖作用 |
4.1.4 护肝作用 |
4.1.5 免疫调节作用 |
4.1.6 抗肿瘤 |
4.1.7 抗心脏缺血 |
4.1.8 镇静、催眠和镇痛 |
4.1.9 抗应激 |
4.1.10 抗溃疡 |
4.2 绞股蓝的临床研究 |
4.2.1 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
4.2.2 降血糖作用 |
4.2.3 调血压作用 |
4.2.4 治疗放、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 |
4.2.5 防止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
4.2.6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中内皮素、血脂以及肾功能的影响 |
4.2.7 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 |
5 市场开发应用前景 |
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试验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设备 |
1.2 试验材料 |
1.3 主要试剂和药品 |
1.4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1.5 指标测定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试验大鼠生存率情况 |
2.2 试验大鼠体重的变化 |
2.3 试验各组大鼠血脂的变化 |
3 讨论 |
3.1 传统的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建模方法 |
3.2 采用的高脂饲料配方可促进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形成 |
3.3 肝脏病变验证可证实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建模成功 |
附录一 |
第三章 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对大鼠胃实寒证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设备 |
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
1.3 试验动物 |
1.4 试验环境 |
1.5 试验方法 |
1.5.1 胃实寒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
1.5.2 检测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鼠生存状况 |
2.2 试验大鼠体重的变化 |
2.3 对胃实寒证大鼠毛色的影响 |
2.4 对胃实寒证大鼠大便特征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
2.5 对胃实寒证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 |
2.6 对胃实寒证大鼠全血还原粘度的影响 |
2.7 对胃实寒证大鼠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 |
2.8 对胃实寒证大鼠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方程K值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胃实寒证形成原因与动物模型的建模机理研究 |
3.2 绞股蓝发酵液对胃实寒证动物模型的药效 |
3.3 对行为表征的影响 |
3.4 血液流变学实验 |
第四章 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对大鼠降血脂和免疫方面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仪器 |
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
1.3 试验动物 |
1.4 试验动物分组 |
1.5 试验环境 |
1.6 试验内容与方法 |
1.6.1 血清生化 |
1.6.2 肠道SIgA |
1.6.3 肝肠组织切片的制作 |
1.7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脏器重量情况 |
2.2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ALT、AST的影响 |
2.3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CHO、TG、GIU的影响 |
2.4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LDL-C、HDL-C的影响 |
2.5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SIgA、IgG、IgM的影响 |
2.6 对高血脂大鼠血清MDA、SOD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的降脂药物功用及其利弊分析 |
3.2 绞股蓝皂苷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的TC和LDL-C含量 |
3.3 绞股蓝浸取液和乳酸菌发酵液均可升高SOD并降低MDA含量 |
3.4 绞股蓝浸取液和乳酸菌发酵液可使肠道SIgA水平性增加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1、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可以避免绞股蓝性寒而伤胃 |
2、绞股蓝乳酸菌发酵液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的CHO、GIU和LDL-C含量 |
3、不足之处 |
4、展望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绞股蓝总皂甙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患者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J]. 刘雪冰,吴玉潇,刘谢,盛庆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4)
- [2]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D]. 刘雪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Meta分析[D]. 李晓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磷酸化绞股蓝皂苷对DHAV-1感染鸭胚肝细胞的作用和对鸭Mφ活性的影响[D]. 白景英.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5]具有保肝作用的天然药物开发进展[J]. 梁丽,毕倩,董金材,杨兴鑫,俞捷. 生物资源, 2018(02)
- [6]保肝降酶的天然药物研究进展[J]. 高星星,张宏岐,刘志文,罗菲. 生物资源, 2017(02)
- [7]黄丹兰颗粒剂对肝癌Hca-F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J]. 马文杰,庞淑婉,李继彬,邢正英,房志仲. 天津药学, 2016(06)
- [8]多糖抗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邓青芳,周欣,陈华国.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6)
- [9]黄丹兰颗粒剂毒性、抗癌作用及制剂质量控制研究[D]. 庞淑婉.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10]绞股蓝发酵液改善大鼠胃实寒证及降血脂的试验研究[D]. 王灵平.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