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重视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婴幼儿的耳毒性(论文文献综述)
匡欢,钟册俊,吕晓菊[1](2019)在《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的个体化治疗应用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说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能有力保护人类珍贵的药物资源,而且可促进感染病患者的规范诊治与健康。患者之间、病原菌之间、感染病之间及抗菌药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抗菌药物个体化治疗是合理用药的必由之路,关注感染病诊治中的人体、病原体、疾病与药物是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杨慧[2](2019)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内外合治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患儿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比,对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有效性、安全性、卫生经济学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大连儿童医院儿科病房确诊并收治的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各30例。其中大连儿童医院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30例患儿为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儿清肺合剂口服及敷胸散外用治疗。观察周期为10天,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的主症及体征积分(发热、咳嗽、咯痰、气喘、肺部听诊)、次症积分(泛吐痰涎、精神烦躁、面赤、口唇紫绀、便干、尿黄、鼻燥、唇红)、病证总积分、主症、次症及体征的起效时间、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愈显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费用、治疗天数、合并用药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主症及体征积分、次症积分、病证总积分、单项症状和体征积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主症及体征积分、次症积分、病证总积分比较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症及体征积分、次症积分、病证总积分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较治疗前均有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的主症及体征积分在治疗后第7天开始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的次症积分在治疗后第3天开始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的病证总积分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显着降低(P<0.05)。3.单项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显示:治疗组的各项主症、次症及体征积分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的发热、咳嗽积分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咯痰、气喘积分在治疗后第10天开始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肺部听诊积分在治疗后第7天开始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次症积分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较治疗前差异均不显着(P>0.05)。治疗组的发热积分在治疗后第3天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咳嗽、咯痰、气喘、肺部听诊积分在治疗后第7天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天便干、尿黄、鼻燥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次症较对照组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第7天、第10天,各项次症积分较对照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4.单项症状、体征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主症的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部听诊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P<0.05);次症中便干、尿黄、鼻燥、唇红的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次症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5.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胸片、心肌酶谱及血常规中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着(P>0.05)。治疗组治疗后WBC、NE、LY、CRP的正常例数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但较对照组增多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WBC、NE、CRP的正常例数较治疗前均有增加,但差异不显着(P>0.05),LY的正常例数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6.安全性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少于对照组的40.0%,但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病证总体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0%,对照组为70%,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8.合并用药:治疗组合并用药人数占总人数的46.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随访情况比较:第1次随访,治疗组有5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有9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组患儿出院后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有5例少于对照组的9例,但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随访,治疗组有4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有6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第3次随访,治疗组无患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有2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例患儿再次确诊为肺炎选择住院治疗。结论:1.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能够提高愈显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2.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能有效缓解主、次症状及体征,改善疾病的总体情况,缩短主、次症状及体征的起效时间。3.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4.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院外随访呼吸系统疾病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张丽芳[3](2019)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至2017年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综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的抗生素类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旨在引起医生的重视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主动上报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对数据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分类、严重程度、时间分布及预后等内容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所有P值基于双侧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a均设定为0.05。结果:2012年-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抗生素ADR共334例,占总ADR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4.80%;女性多于男性,比较男、女各年龄组抗生素ADR例数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成年人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发生的ADR涉及最多的药物是头孢类抗生素,其次为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发生ADR较高。抗生素ADR损伤的系统/器官最常见为皮肤和附件共224例,其次为消化系统共35例;在抗生素ADR的处理方面,临床医师在发现时大多给予停止一切可疑药物。在皮肤及附件的224例不良反应中,其中118例在停用可疑药物后未给予特殊处理,其他的治疗药物是抗组胺类64例,其次为激素联合抗组胺类17例,单应用激素14例,葡萄糖酸钙联合抗组胺类11例。抗生素ADR上报人员以药师为主;所有抗生素ADR中无死亡病例,严重ADR占5.69%。结论: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抗生素ADR以头孢类最高,占47.31%,以注射用头孢甲肟为主。2.抗生素ADR最常涉及的系统/器官是皮肤和附件,常见皮疹和荨麻疹;临床上对于治疗皮肤和附件的ADR,首先建议要停止相关的可疑药物,同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3.成年人组占抗生素ADR比例最高,但仍不能忽视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ADR;应做到合理、个体化给药,如口服可达到治疗目的,尽量避免静脉给药,降低抗生素ADR的发生。4.不良反应主动上报医师仍严重不足,应认识到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的重要性。
杨倩[4](2017)在《青岛市儿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青岛某三甲医院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及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儿中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对其分布、耐药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岛某三甲医院2013-2015年共分离出469株致病菌,其中多重耐药菌为357株,革兰氏阳性菌208株,革兰氏阴性菌145株,真菌4株。最多见的多重耐药菌为多重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其次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自2013-2015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由3.09%增长至24.73%,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由6.18%增长至21.50%,HLAR由1.03%增长至6.45%,产ESBLs肺炎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逐年检出率出现下降趋势;普通儿科检出多重耐药菌占总耐药菌的40.89%,血液儿科为24.64%,新生儿科为34.47%;标本检出率最高为血液(56.58%),其次分别为尿液(14.29%)、痰液(8.96%),其中多重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血液中检出最高,鲍氏不动杆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痰液检出最高。革兰氏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而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呋喃妥因较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新林、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而对厄它培南、比阿培南、头孢噻吩较敏感。结论:自2013-2015年该三甲医院住院儿童多重耐药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呈上升趋势,产ESBLs肺炎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呈逐年下降趋势;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主要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尚未培养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多重耐药菌,而对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糖肽类敏感性较高,但耐药率出现升高趋势,临床医师需明确感染部位及时送检细菌培养标本,选择正确、有效抗生素治疗,避免多重耐药菌产生及传播。
滕雪[5](2014)在《抗菌药物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抗菌药物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菌物所产菌的或通过半合成或合成法大量生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他种微菌物的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结核类药、抗真菌药、咪唑类、多肽类、植物抗菌药物等药物,我国药物滥用情况较为突出,其合理应用是摆在每一位临床医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范燕[6](2013)在《65例阿米卡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阿米卡星致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规律,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阿米卡星"并含"不良反应"为主要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0年1月2013年1月间报道的涉及阿米卡星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分别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原患疾病、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52篇65例病例,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多,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及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紫绀、脉弱等;多数不良反应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后恢复正常,严重不良反应可致死亡。结论阿米卡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良反应预后较好,但严重不良反应可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应重视阿米卡星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曾嵘[7](2013)在《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思维》文中研究表明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抗感染治疗所面临的困惑又极富有挑战性。抗菌药物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但目前临床上滥用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1]。除了抗菌药物的特性之外,临床诸多因素均影响和决定着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疗效[2]。而临床上在考虑这些因素时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成为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绝不能将抗感染治疗简单的视为一
戴淑萍,颜勤明,陈赛贞[8](2012)在《81例药源性耳聋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药物引起耳聋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对1994—2011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药物引起耳聋8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耳聋的药品种类有12种,涉及药品43个;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肌肉注射、口服给药等;合并用药28例,单独用药53例;引起耳聋的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较多;听力恢复46例,永久性耳聋28例,结果不详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耳聋,早期预防和发现是避免听力完全丧失的关键。
张永信[9](2012)在《抗菌药物相关的药理基础知识》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合理应用抗菌基本药物的角度,介绍抗菌药相关的药理、临床药理等基础知识,以便社区临床医师与药师加深对抗菌药及其合理应用的理解。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10](2008)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卫医发[2004]2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军区、各军兵种联(后)勤部卫生部,总参三部后勤部卫生处、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武警部队后
二、应重视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婴幼儿的耳毒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重视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婴幼儿的耳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1)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的个体化治疗应用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关注患者(Host)特征 |
1.1 患者依从性 |
1.2 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 |
1.2.1 患者年龄 |
1.2.2 患者肝肾功能状态 |
1.2.3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
1.2.4 患者的微生态平衡 |
1.3 患者的经济状况 |
2 关注病原菌 |
2.1 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 |
2.2 经验性给药 |
2.3 目标治疗 |
3 关注抗菌药物 |
3.1 药物的药理特性 |
3.2 药物的不良反应 |
3.3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 |
3.3.1 DDI致抗菌活性变化联合应用 |
3.3.2 DDI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
3.3.3 DDI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4 关注感染病特点 |
4.1 感染部位 |
4.2 感染严重程度 |
5 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化治疗 |
5.1 关注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 |
5.2 治疗药物浓度 |
5.3 处理感染 |
5.4 疗程个体化 |
(2)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内外合治法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至2017年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常见抗生素的分类及不良反应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青岛市儿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菌种来源 |
2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
3 MDRO感染诊断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多重耐药菌检出分布 |
1.1 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概况 |
1.2 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 |
1.3 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标本来源分布 |
2 多重耐药菌耐药趋势分析 |
2.1 2013-2015年逐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构成分析 |
2.2 2013-2015年逐年多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5)抗菌药物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滥用的表现和危害 |
1.1 药物滥用的表现 |
1.2 药物滥用的危害 |
2 合理应用原则和常见病的合理应用 |
2.1 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
2.2 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
3 抗菌药物治疗常见病的合理应用和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 |
3.1 常见病的合理应用 |
3.2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 |
(6)65例阿米卡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年龄和性别分布 |
2.2 不良反应的原患疾病分布 |
2.3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
2.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 |
2.5 不良反应的预后情况 |
3 讨论 |
3.1 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分析 |
3.2 不良反应与患者原患疾病的分析 |
3.3 不良反应与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的分析 |
3.4 不良反应与发生时间的分析 |
3.5 不良反应的治疗与预后 |
4 结语 |
(7)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 疾病判断 |
1.1 感染存在、发生部位 |
1.2 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 |
1.3 正确分析和判断病原体 |
1.4 正确分析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
2 制定方案 |
2.1 注重患者个体化因素 |
2.2 筛选出可供选择的药物品种 |
2.3 给药途径及给药剂量 |
2.4 给药间隔 |
2.5 抗菌药物单用或联合应用 |
2.6 疗程 |
3 疗效评估、药学监护 |
3.1 抗感染疗效判定 |
3.2 病情变化时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
3.3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3.4 不良反应的预防、观测、处置 |
4 其他治疗 |
4.1 注意营养支持 |
4.2 积极治疗基础病 |
4.3 加强感染部位的护理 |
4.4 保持微生态平衡 |
(8)81例药源性耳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药物引起耳聋的时间 |
2.3 引起耳聋的药物 |
2.4 药物引起耳聋与给药途径及预后 |
3 讨论 |
四、应重视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婴幼儿的耳毒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的个体化治疗应用全文替换[J]. 匡欢,钟册俊,吕晓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11)
- [2]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内外合治法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至2017年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综合分析[D]. 张丽芳.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青岛市儿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杨倩. 青岛大学, 2017(02)
- [5]抗菌药物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 滕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7)
- [6]65例阿米卡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 范燕. 中国药物警戒, 2013(12)
- [7]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思维[J]. 曾嵘.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08)
- [8]81例药源性耳聋文献分析[J]. 戴淑萍,颜勤明,陈赛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2(11)
- [9]抗菌药物相关的药理基础知识[J]. 张永信. 上海医药, 2012(06)
- [10]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A].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五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