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常笑[1](2021)在《湖南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教育现状的了解有助于发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从而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对湖南省二十多个县市(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小学英语教育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在教学效果、教学投入、教师评价、教学改善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尝试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升湖南省小学英语教育质量。
王小钢[2](2021)在《农村小学英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万州区Y乡中心小学为例》文中指出
陈婉宁[3](2021)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导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汪清县三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邓昕[4](2021)在《“网络联校”提升教学点音乐课质量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于佳卉[5](2021)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汪清县六所农村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唐路佳[6](2021)在《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应对英语教育的浪潮,改善彝族地区英语教学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刻不容缓。因此,通过在彝族地区进行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选择,探寻到适合彝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教育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笔者针对所研究的内容,梳理了浸入式教学法以及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课堂实施基本要求以及课堂实施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教学环境、资源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基本条件。随后本研究采用教育的准实验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个人访谈等方法,在凉山彝族某小学的英语课堂分别用语法翻译法以及浸入式教学法进行授课,观察、对比两种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表现、态度;教师的课后评价以及教学后的效果。总结不同教学方法各自的优势及其劣势,试图结合彝区教学资源环境,探寻出适用于现阶段彝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本论文通过理论以及实践的比较,在理论上,结合凉山彝区当地的教学环境、资源综合对比了两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特点及其要求;在实践中,采用教育准实验的形式用以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针对凉山彝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能够得出以下结论:通过理论以及实验的对比,在现阶段的凉山彝区小学中语法翻译法比浸入式教学法具有更高的可行程度。继而更深入一步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所有更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理论上行得通的教学方法在所有地区都有其生长的土壤。选择更多时候需要考虑客观因素进行选择,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依据教学目的、课程性质等因素外还受到教学环境、资源配置、学生适应程度、课堂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对于选择教学方法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寇兴荣[7](2021)在《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现状以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是人类生活一切不幸的根源,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难题。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中国在长期的扶贫攻坚工作中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而教育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在相对贫困问题的缓解中具有重要价值。扶贫必扶智,扶智必依教师。作为教育扶贫的支撑者,农村小学教师是处于贫困境遇中青少年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提振学习信心的关键外力,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依然存在教育扶贫意识淡漠、扶贫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制约教育扶贫事业的发展,这使得对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的深入研究尤为必要。本研究通过对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及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课堂观察法探究D市Y小学、S小学、W小学、X小学、Z小学及Q市M小学这六所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现状。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农村小学教师对教育扶贫的理解;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增权作用、赋能作用、强志作用及促智作用的实然;他们对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中想要做出的扶贫努力以及对自身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农村小学教师基于课堂和校园主阵地发挥教育扶贫作用的状况,了解他们是否将对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认知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最后,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教育扶贫实践行为,深入剖析他们发挥教育扶贫作用的现状以及对自身教育扶贫素质的自我认知。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教师存在扶贫责任意识淡漠,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理念存在偏差;增权作用发挥虚无化,加重贫困学生的弱权感;赋能作用发挥欠佳,贫困学生能力建设难以为继;培育志向的主动性丧失,难以唤醒贫困学生的精神世界;促智作用发挥功能性缺位,贫困学生学业成就短板凸显;学校教育扶贫资源荒废以及考试制度异化等诸多问题。由此,本研究提出进一步发挥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的对策:政府应统筹安排、管理明确,充分保障教师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学校应系统谋划、分步推进,充当教师发挥教育扶贫作用的重要引擎;教师应自觉认同,主动践行,为自身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提供动力;家社协同配合、多层联动,为教师教育扶贫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后备支撑,从而优化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实效。
龙红存[8](2021)在《戏剧教学法提升小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行动研究 ——以大理州S小学五年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仅是社会需求,也是个人发展的要求。然而反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发现存在学校和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地位被过分强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能力发展被忽视等现象。本文在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下,选取一所地州S小学开展戏剧教学法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行动研究。首先,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从“戏剧教学法”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文献综述,发现戏剧教学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积极的意义,在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其次,研究分为现状调查、行动研究设计和实施、研究结论与讨论三个部分。研究的过程按照行动研究“计划、实施、检测、反思”四个标准的范式进行,前后共进行了两轮研究。研究结果通过学生访谈、教师访谈、试卷检测、量表检测四种方式进行。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中测、后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戏剧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三个层面能力提升明显。最后,基于本次行动研究的过程感受和研究结果,笔者结合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从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和戏剧教学法活动实施等层面提出以戏剧教学法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建议。
王笑农[9](2021)在《少数民族地区专递课堂辅班师生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玉溪市H学区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专递课堂是信息化应用到教育领域的新形式。在少数民族学区,专递课堂通过引进科学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效的解决了村级完全小学缺师少教、开不齐开不足课程的问题。专递课堂使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和教师教学适应不良的问题,迫切需要认清现状、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归因。基于上述缘由和云南省专递课堂开展的实际情况,研究选取玉溪市华宁县H学区D、F、X三所村级完全小学的专递课堂辅班师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的方法,全面收集信息。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学习适应和教学适应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再通过对质性材料的深度剖析厘清了产生原因,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学生学习适应和教师教学适应状况不佳。两类研究对象的总体适应得分和各维度适应得分,均低于理论平均值,呈现适应不良态势。第二,学生学习适应和教师教学适应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学习适应受性别、民族、年级、成绩等级的影响:男生优于女生;汉族学生优于少数民族学生;低中年级学生优于高年级学生,成绩等级高的学生优于成绩等级低的学生。教师教学适应受任教年级、任教科目、年龄和教龄的影响:任教年级低的教师优于任教年级高的教师;任教音乐的教师优于任教英语的教师;年龄、教龄低的教师优于年龄、教龄高的教师。第三,学生学习适应和教师教学适应不良状况由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主讲教师没有关注学情、辅班教师没有及时监管;人格特质、动机、体力因素的制约;环境空间因素的限制。教师教学适应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学校管理层没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绩效保障未落实;教学任务繁重、年龄教龄偏大等。第四,学生学习适应和教师教学适应是相互影响的。辅班学生学习适应与否通过外在课堂行为外显,影响教师教学适应;辅班教师教学适应与否通过课堂态度和监管措施外显,影响学生学习适应。研究基于人与环境适应理论(P-E Fit)提出如下建议:为关照辅班学生学习适应,学校层面,应举办主辅班师生联谊活动,增进主讲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和师生情感;教师层面,辅班教师应承担更多疏导、监管工作;学生层面,学生自身要积极能动的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为关照辅班教师教学适应,学校层面,应该及时提供课程信息,完善辅导细则和绩效制度;教师层面,辅班教师自身要端正教学态度,增进与主讲教师的沟通;学生层面,辅班教师要增进师生教学情感,做到教学相长。
范崟崟[10](2021)在《校园文化何以育人 ——基于卓然小学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基石,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治校之本、强校之基,是一个学校长远优质发展的内涵动力和根本保障。作为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学生的未来与中国的未来奠定良好基础,而学校承担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所以,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人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品格形成的关键期。同时,由于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小学校园文化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以及创新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小学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小学校园文化如何发挥其育人价值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在总结国内外多位学者关于文化、校园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小学校园文化、育人价值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叙事研究法,对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对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具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校园文化的特色,并对卓然小学的校长以及一部分教师进行了关于校园文化主题的访谈。结合笔者的现场调查与分析,并根据中国风、国际范、卓然人等校园文化特色的内涵分析与叙事案例的分析论述,呈现了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如何发挥其育人功能的具体过程。最后,本研究阐述了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开拓创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卓然独立的现代人。通过学校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师生角色转化、强调交互生成的教学过程、教育评价转换与文化更新等四种实践路径构建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并实现其育人功能。研究还揭示了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与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校长角色的领导力与影响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尽管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已经取得一定的育人效果,但仍需要从宿舍文化与“国际范”的教育方面进行充实完善。
二、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阶段湖南省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二、改善湖南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的对策 |
三、结语 |
(6)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学生其自身发展需要掌握英语 |
1.1.2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凉山彝族当地教学环境加以衡量 |
1.1.3 个人参与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项目实验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浸入式教学法 |
1.4.2 语法翻译法方法 |
1.4.3 教学方法选择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英语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
1.5.2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创新 |
2 理论上教学方法的对比选择研究 |
2.1 浸入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1.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2.1.2 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 |
2.2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 |
2.2.1 语言的机械原子观 |
2.3 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
2.3.1 浸入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
2.3.2 语法翻译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
2.4 教学方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
2.4.1 浸入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
2.4.2 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
2.5 理论层面的教学方法课堂选择比较分析 |
3 实证研究设计 |
3.1 实验对象 |
3.2 实验所用教材 |
3.3 实验过程 |
3.3.1 实验时间 |
3.3.2 实验分步过程 |
3.3.3 变量控制 |
3.4 评价手段与研究统计 |
3.4.1 测试数据的分析手段 |
3.4.2 课堂观察的分析手段 |
3.5 课堂实例 |
3.5.1 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实例 |
3.5.2 浸入式教学法的课堂实例 |
4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课堂观察结果统计分析 |
4.1.1 语法翻译法下的学生学习态度较浸入式教学法下的更为积极 |
4.1.2 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技术情况均呈较好发展 |
4.1.3 语法翻译法下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
4.1.4 课堂观察总结 |
4.2 试卷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
4.2.1 试卷检测具体结果 |
4.2.2 试卷检测结果的分析总结 |
4.3 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统计分析 |
4.3.1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
4.3.2 访谈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的结论 |
5.1.1 理论上的对比选择结论 |
5.1.2 实证研究中的对比选择结论 |
5.2 凉山英语教学现状相关启示 |
5.3 本研究的局限及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现状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缘起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五)研究方案设计 |
(六)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扶贫中的地位、必要性及价值 |
(一)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扶贫中的地位 |
(二)农村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
(三)发挥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的价值意义 |
二、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及理想角色 |
(一)发挥增权作用,担当贫困学生潜力的激发者 |
(二)发挥赋能作用,充当贫困学生能力的建设者 |
(三)发挥强志作用,勇当贫困学生志向的培育者 |
(四)发挥促智作用,担当贫困学生学习的铺路石 |
三、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调查过程 |
1.调查对象及方法的选取 |
2.研究工具 |
3.研究准备 |
4.数据处理 |
5.信效度分析 |
6.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问卷结果分析 |
7.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 |
(二)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状况分析 |
1.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扶贫意识 |
2.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情况 |
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现实检视 |
(一)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理念偏差化,扶贫责任意识淡漠 |
1.教育扶贫内涵界定失范,概念误读现象普遍存在 |
2.教育扶贫对象认知模糊,难以真正摆脱经济框限 |
3.教育扶贫素养缺位,身份认同窄化问题日益凸显 |
4.教育扶贫政策知晓度低,束缚教育扶贫的合理解读 |
(二)农村教师增权作用发挥虚无化,加重贫困学生的弱权感 |
1.农村小学教师个体增权职能弱化,贫困学生主体地位落空 |
2.人际关系增权作用发挥受限,贫困学生人际疏离感加剧 |
(三)教师赋能作用发挥欠佳,贫困学生能力建设难以为继 |
1.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分配不公,贫困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受限 |
2.农村小学教师的支持缺失,贫困学生抗逆力提升空间受限 |
(四)教师培育志向主动性丧失,贫困学生的精神世界难唤醒 |
1.理想信念教育误读倾向严重,贫困学生奋斗目标难以确立 |
2.思想品德课被边缘化,助益树立人生理想的价值被忽视 |
3.强志氛围营造不充分,贫困学生奋斗的内生动力难以激发 |
(五)教师促智作用功能性缺位,贫困学生学业成就短板凸显 |
1.课内外教学帮扶收效甚微,贫困学生学习方法掌握不佳 |
2.教师的主体意识尚未觉醒,课程资源开发认识存在误区 |
(六)学校教育扶贫资源荒废,矮化农村教师的教育扶贫功能 |
(七)学校教育考试制度异化,导致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受阻 |
五、进一步发挥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的对策 |
(一)政府统筹安排、管理明确:教师发挥教育扶贫作用的重要保障 |
1.正确定位教育扶贫内涵,指引教师树立教育扶贫意识 |
2.提高教师的政策知晓度,实现教育扶贫政策连接贯通 |
3.教育考试力求回归教育本真,落实教师的教育扶贫功能 |
(二)学校系统谋划、分步推进:教师发挥教育扶贫作用的重要引擎 |
1.营造优质教育扶贫氛围,驱动农村教师正确理解扶贫身份 |
2.优化配置教育扶贫资源,满足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需求 |
3.加强教师教育扶贫培训,实现教学与扶贫实践的有机融合 |
4.完善落实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育扶贫的实践生成 |
(三)教师自觉认同、主动践行:教师发挥教育扶贫作用的根本动力 |
1.增强教育扶贫意识及理念,深化自身教育扶贫作用认知 |
2.提升教师教育扶贫内在素养,夯实教育扶贫作用发挥基础 |
3.基于优势视角看待贫困学生,消除贫困学生的弱权感 |
4.利用校园主阵地赋能贫困学生,为贫困学生搭建成长阶梯 |
5.以铁的担当扛起时代新使命,培养贫困学生的奋斗精神 |
6.发挥自身教育专业优势,提升贫困学生学业成就获得 |
(四)家社协同配合、多层联动:教师发挥教育扶贫作用的后备支撑 |
1.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激活教师的教育扶贫使命感 |
2.规避家师关系断裂的风险,构建协作的教育扶贫新模式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8)戏剧教学法提升小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行动研究 ——以大理州S小学五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
2.戏剧教学法的独特价值 |
3.个人教学观察与实践中的反思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戏剧教育 |
2.戏剧教学法 |
3.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四)文献综述 |
1.关于戏剧教学法的研究 |
2.关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 |
3.文献研究启示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现状调查 |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与工具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工具 |
(二)五年级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
1.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 |
2.结果及现状分析 |
3.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中的问题及分析 |
三、戏剧教学法提升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轮行动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教学活动设计 |
1.预期目标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时间 |
4.具体教学计划 |
5.教学设计简案节选 |
(二)行动研究实施 |
(三)研究结果检测 |
1.测试工具 |
2.测试结果及分析 |
(四)一轮研究反思 |
1.肯定之处 |
2.存在不足 |
3.改进措施 |
四、戏剧教学法提升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二轮行动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教学活动设计 |
1.预期目标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时间 |
4.具体教学计划 |
5.教学设计简案节选 |
6.二轮研究的变化 |
(二)行动研究实施 |
(三)研究结果检测 |
1.检测工具 |
2.检测结果及分析 |
(四)二轮研究反思 |
1.肯定之处 |
2.存在不足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
2.注重戏剧活动实施的过程性、情境性 |
3.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
4.优化作业设计和作业布置 |
5.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
6.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7.尝试组建英语戏剧表演兴趣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类 |
(二)工具书类 |
(三)期刊类 |
(四)学位论文 |
(五)英文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标准 |
附录二 小学五年级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调查表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小学五年级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测试题(中测) |
附录六 小学五年级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测试题(后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少数民族地区专递课堂辅班师生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玉溪市H学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选题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专递课堂文献综述 |
二、学生学习适应文献综述 |
三、教师教学适应文献综述 |
四、学习适应与教学适应相互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H学区专递课堂实施背景及具体实践 |
第一节 H学区专递课堂实施背景 |
一、国家及省市政策支持 |
二、政府及社会物质支持 |
第二节 H学区专递课堂具体实践 |
一、研究区域介绍 |
二、应用概述 |
三、制度保障 |
第三章 专递课堂辅班师生适应调查问卷修订及检验 |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一、研究目的 |
二、工具修订 |
第二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对象 |
二、工具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四章 专递课堂辅班师生适应现状 |
第一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对象 |
二、工具与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辅班学生学习适应调查结果 |
二、辅班教师教学适应调查结果 |
第三节 描述分析小结 |
第五章 专递课堂辅班师生适应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辅班学生学习适应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
一、专递课堂辅班学生学习适应影响因素 |
二、专递课堂辅班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原因分析 |
三、小结 |
第二节 辅班教师教学适应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
一、专递课堂辅班教师教学适应影响因素 |
二、专递课堂辅班教师教学适应不良原因分析 |
三、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辅班学生学习适应的研究结论 |
二、辅班教师教学适应的研究结论 |
三、学习适应与教学适应相互影响的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辅班学生学习适应 |
二、辅班教师教学适应 |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辅班学生学习适应调查问卷 |
附录2 辅班教师教学适应调查问卷 |
附录3 辅班学生学习适应访谈提纲 |
附录4 辅班教师教学适应访谈提纲 |
附录5 辅班课堂观察记录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校园文化何以育人 ——基于卓然小学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 |
(三)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
四、理论基础 |
(一)需要层次理论 |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一)文化 |
(二)校园文化 |
(三)小学校园文化 |
(四)育人价值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叙事研究法 |
第一章 卓然小学校园文化概貌 |
一、卓然小学简介 |
二、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印象 |
(一)卓然独立天地间 |
(二)国学根基:以礼育为核心 |
(三)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的心态 |
三、卓然小学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实践 |
(一)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 |
(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浸润 |
(三)卓然小学的整体转型性变革 |
第二章 中国风——小荷才露尖尖角 |
一、祭孔仪式——追寻先人之道 |
(一)博学以文,约之以礼 |
(二)博古通今,源远流长 |
(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二、开笔礼——小小少年初长成 |
(一)卓然独立天地间 |
(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三、茶育——茶礼入心境 |
(一)传世诗书光华中 |
(二)一寸光阴一寸金 |
四、国学课堂——致敬华夏风华 |
(一)循循善诱 |
(二)因材施教 |
(三)灿若繁星 |
五、山水道——且以山水明远志 |
(一)任重而道远 |
(二)春种一粒粟 |
(三)谁言天地宽 |
第三章 国际范——与世界对接 |
一、烘焙课程——生活即教育 |
二、外语教育——中西兼容 |
(一)取长补短 |
(二)海纳百川 |
(三)吐故纳新 |
第四章 卓然人——卓然独立越而胜己 |
一、神秘岛——梦开始的地方 |
二、职业角色扮演——“我”期望成为的自己 |
三、秋之运——校运会 |
四、夏之旅——纸上得来终觉浅 |
第五章 校园文化的育人分析 |
一、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 |
(一)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开拓创新 |
(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
(三)培养卓然独立的现代人 |
二、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实践路径 |
(一)学校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 |
(二)师生角色转化 |
(三)强调交互生成的教学过程 |
(四)教育评价转换与文化更新 |
三、影响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二)学生与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 |
(三)校长角色的领导力与影响力 |
四、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
(一)宿舍文化仍有待加强 |
(二)“国际范”的教育还待充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校园文化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J]. 常笑. 校园英语, 2021(48)
- [2]农村小学英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万州区Y乡中心小学为例[D]. 王小钢. 重庆三峡学院, 2021
- [3]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导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汪清县三所小学为例[D]. 陈婉宁. 延边大学, 2021
- [4]“网络联校”提升教学点音乐课质量的策略研究[D]. 邓昕. 西南大学, 2021
- [5]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汪清县六所农村小学为例[D]. 于佳卉. 延边大学, 2021
- [6]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D]. 唐路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现状以及对策研究[D]. 寇兴荣.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8]戏剧教学法提升小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行动研究 ——以大理州S小学五年级为例[D]. 龙红存. 大理大学, 2021(08)
- [9]少数民族地区专递课堂辅班师生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玉溪市H学区的调查[D]. 王笑农.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10]校园文化何以育人 ——基于卓然小学的叙事研究[D]. 范崟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