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理论物理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一、关于理论物理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葛能全[1](2021)在《愿能略识庐山面 记忆中的广州粒子物理会议》文中提出1980年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一个国际性科学会议,得到当时科学界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钱三强先生从1977年就开始构思并开展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与杨振宁、李政道二位先生商讨邀请人名单、召开国内的物理会议摸清研究情况与水平等等。1979年,钱三强的想法成型,着手会议的正式筹备工作。1980年1月会议正式在广州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会后还出版了会议报告的英文论文集,进一步加强了会议的国际影响力。葛能全先生当时以钱三强先生专职秘书的身份全程参与了会议的设想、筹备、召开、出版论文集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对广州粒子物理理论会议的前因后果十分熟悉。在他看来,任何试图完全还原历史全貌的行为都是不可能的,不过,通过多维度切入去认识一件事,尽可能的了解历史事件的原貌,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胡伟伟[2](2021)在《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对策》文中认为自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来,对于教师专业素养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参照标准。不少中学教师尤其是职前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与《标准》的要求并不相适应,这将导致这些教师新入职后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以较好适应中学教学要求。基于此,目前已经展开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研究。笔者通过知网查询资料发现,以往对于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评测几乎都以自编问卷为主。自编问卷由于个人研究的局限性,在信度、效度方面不可能比得上国内专家组的集体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以《标准》为基础,对江苏省中学职前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笔者在研一实习期的末期,对小组其他三名同学访谈,从他们身上找出职前物理教师存在着的一些共性问题。之后通过校内导师指点,在63条专业标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8条设计成问卷的量表。并在江苏省内开设物理师范的10多所高校中,选择6所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发放问卷。在此过程中,首先采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分析,之后使用Excel软件进行图表分析,最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对于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分析,获得省内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如下:(1)“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自我评价明显高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2)在“专业知识”中,只有物理学科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相关项自我评价最高,其余指标较低;(3)在“专业能力”中,涉及教育实践的观念认知自我评价较高,但涉及教学实践的具体基本功自我评价较低;(4)不同性别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存在明显差异;(5)不同区域高校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存在明显差异性,且苏南地区明显高于苏北地区;(6)不同类型高校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存在明显差异;(7)不同层次高校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存在明显差异。针对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如下:1.理论物理专业的课程,在物理师范专业设置过多,这些课程偏重学术研究,相对于师范生“难、繁、偏”,导致师范生本该实践练习的时间被占用。建议采用具有物理师范专业特色的新教材,既可以拔高物理师范生对物理学的认知,又可以兼顾物理师范生的中学物理教学就业需求;2.物理师范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并没有对中学物理教材所有实验详尽分析,很多师范生在实习期间甚至转正以后,无法保证就业后能在当地能学到正确的物理实验知识。建议省内开设物理师范专业的高校,能够将中学物理教材全部实验加入到课程设置中;3.不少高校对于物理师范生实习期的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这两个时间点却分别和很多师范生的升学(考研)和就业(校招)冲突,进而导致很多师范生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建议高校适当修改实习时间,逐步提前到大三上学期;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校园招聘时,时间尽量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

崔嘉欣[3](2021)在《CEA理论(“理解-表达-变通”理论)中理解问题的研究 ——以科普文本《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与庞加莱猜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是以翻译实践报告为形式撰写的翻译硕士学位论文。2020-2021年为中俄科技创新年。本文正是以俄罗斯作家奥列格·奥列斯托维奇·阿尔谢诺夫的作品《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和庞加莱猜想》为素材,在此背景下展开的翻译实践。庞加莱猜想是由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提出的关于宇宙形态的猜想。以往数学家一直挑战这一难题,但最终是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成功证实猜想。所选材料属于科普文章,其中蕴含大量的科学术语和科学原理,如几何化猜想、同胚、流形等。如果翻译时不深刻理解原文内容,不弄清科学事实,只是囫囵吞枣、逐字翻译,就很有可能会误译科学事实,无法达到科普的目的。故而本文在CEA(“理解-表达-变通”)理论的指导下,从理解材料内容入手,向读者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最大的数学成就——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成功地解决了千禧年难题“庞加莱猜想”。本文由导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部分组成。为使读者对译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正文后附有附录和术语表。正文第一章介绍所选作品,说明选题理由和科普作品的翻译原则,概述文本核心—一千禧年难题“庞加莱猜想”。正文第二章是翻译实践部分。本章首先介绍了所借鉴的翻译理论,即CEA(“理解-表达-变通”)翻译理论。该理论特别强调了翻译中理解的重要性。合格的翻译对原作内容的理解一定要深入细致,其理解程度要超过一般读者,接近甚至要超过原作作者。而忽视理解,空谈表达,这是翻译中的大忌。为此,我们根据材料的内容,选取了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理解障碍的译例,并说明译者是如何突破这些障碍,理解材料内容的。其次,本章根据材料内容对译例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三大类:1.原作作者的态度,包括原作作者对数学的态度、对中国科学家丘成桐的态度以及对佩雷尔曼的态度;2.庞加莱猜想,包括庞加莱猜想本身和佩雷尔曼证明方案的特点;3.社会各界对庞加莱猜想得证的反应,包括国际数学界、俄罗斯数学界、西方媒体界以及佩雷尔曼的导师们的反应。所选取的译例涉及到理解原作者态度和目的,理解词句与事实的联系,理解上下文,理解具体的学科内容等方面,强调只有充分调动译者自身的信息查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原文的内容,达到准确流畅的翻译。结语部分总结了作者在这一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鲁扬超[4](2021)在《碳纳米管间水分子扩散与操控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虽然地球水资源丰富,但其中只有2.53%是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并且这些淡水大部分是以冰雪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高山冰川、大陆冰盖和永久冻土层中。又由于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人类始终面临着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而如何高效的将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关键。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利用水分子在纳米管道中的输运来设计的超滤装置。纳米管道的研究中使用的材料有多种,在理论模拟和实验中常被使用的主要有碳纳米管、氮化硼、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以及黑磷等。碳纳米管因具有超快速输运水分子的物理特性而经常被使用在海水淡化的研究中。而操控纳米通道中水分子的扩散以及提高水分子的扩散速度是高效海水淡化的重要手段。操控纳米管中水分子扩散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是改变纳米管的表面性质,比如,在同心双壁纳米管中通过声子诱导的方式减小水分子与纳米管壁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强水分子在纳米通道中的扩散速度;或者通过对纳米管进行电荷修饰,调整纳米管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水分子在纳米通道中的扩散速度。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控制两个不相连的纳米管,使水分子在空隙之间形成水桥,也能使水桥内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得到提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运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使用外加电场驱动水分子在两根不相连的纳米管之间形成一个悬空的纳米级水桥。我们发现,电场强度可以调节水桥的最大长度,水桥内分子的扩散速度可以通过调节水桥的长度进行操控,并且水桥内水分子的扩散速度最大可以增强到体相水的4倍以上。通过分析水桥的结构性质,我们发现扩散系数增加的原因是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以及氢键个数的增加,而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的增加以及氢键个数的增加是由于外电场改变了水分子偶极指向的分布引起的。除了使用水桥的方式操控水分子的扩散速度之外,我们还尝试通过调节同心双壁纳米管内外管的长度差对水分子的扩散速度进行操控。我们构建了三种构型:(?)L=0(构型Ⅰ),(?)L<0(构型Ⅱ,内管长度小于外管长度),(?)L>0(构型Ⅲ,内管长度大于外管长度)。和单管纳米管相比,构型Ⅰ管内水分子的毛细扩散速度减小了9.1%,构型Ⅲ管内水分子的毛细扩散速度增加了10%,构型Ⅱ管内水分子的毛细扩散速度增加了30%-46.5%。通过分析水分子的微观结构,我们发现水分子毛细扩散速度的提升是由水盒子内水分子和管口处水分子的势能差引起的。并且毛细扩散速度和势能差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指数形式描述vL(t)~e-((?)E/(kB)T)。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同心双壁纳米管内外管的长度差对水分子的扩散速度进行操控。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在海水淡化上有重要作用,还在水疗、纳米交换器、引擎催化剂、超滤作用、渗透能的传输等方面有极大帮助。

李佩青[5](2021)在《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物理模型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情境教学是指有目的地引进或设计生动、带有特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的场景,以实现学生的情感唤醒、意义建构和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教学理论源远流长,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吸引学者的研究目光。物理模型作为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处理后获得的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理想表征,在高中物理教学进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通过梳理文献及反思教学现实发现,模型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与建模目的出发,并利用相关知识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后再到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情境成为了模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情境教学理论或可为物理模型教学提供指导。因此,本研究首先就课程标准对模型教学内容标准的说明以及有关“情境”教学建议的阐述展开详细分析,并对人教版教材中的模型及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以洞悉模型教学的内容编排和呈现方法。随后通过教师访谈、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实际模型教学现状,收集教学典型问题以向后续工作给予现实参考。通过研究,获得以下结论:第一,分析发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情境”一词总出现频次为66,“模型”(“建模”)出现频次为75。学业质量标准从侧面表示,学生物理模型学习结果与问题解决成功与否直接相关,模型建构水平标准伴随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依次递进。因此,情境教学理论在改进物理模型教学方面,具有一定潜力。第二,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物理模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轻视模型建构意义,价值认识淡漠;(2)搪塞模型引入过程,感性材料单调;(3)弱化模型建立历程,模型认知浅显;(4)删减模型应用过程,问题解决能力匮乏。第三,以该领域权威物理建模教学模式为参照,借助课标和教材梳理结果,提出了具体、可实施的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物理模型教学策略及物理模型教学模式。其中教学策略包含三部分:(1)建情境阶段的模型引入策略,(2)去情境阶段的模型提取策略,(3)再情境阶段的模型应用策略。教学模式包括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建模教学模式和用模教学模式。第四,在实习学校开展相应教学实践。经统计,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据T检验显着性为0.003,呈显着性差异。因此,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物理模型教学策略和模式的使用,的确在提高学生模型意识、强化建模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穆良柱[6](2021)在《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科学认知能力培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ETA物理认知模型(即完整的物理认知由实验物理(Experimental Physics)认知、理论物理(Theoretical Physics)认知、应用物理(Applying Physics)认知构成)分析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指出其核心是物理认知能力培养,包括认知模型的构建、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精神的养成,也就是物理文化的传承。

王春栋[7](2020)在《浅析理论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在理论物理教学中积极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德育和智育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该文针对目前该课程的现状和不足,从理论物理思政教学的制度、内容、方法、优势,思政元素的发掘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实施思政教学的方法和必要途径,这些方法和途径对于促进理论物理思政教学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章慧[8](2021)在《旋光理论量子力学诠释的先驱——莱昂·罗森菲尔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要深入了解20世纪手性光谱学的迷人历史及其与量子物理学史的联系,最好的方式之一是探寻特定学者生动的人生故事。本文描述了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莱昂·罗森菲尔德(1904–1974)创建旋光理论量子力学诠释的鲜为人知的经历。在科学文献史上,关于罗森菲尔德基本上是一张白纸,但作为探究光学活性量子起源的先驱,他在手性光谱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郝柏林[9](2020)在《奋斗 机遇 物理(中)》文中研究说明9一直未知的论文题目哈尔科夫大学是5年制,是有毕业论文的。毕业论文分给我的小导师是Mark Ya. Azbel。他是我们系里当时非常牛的一个年轻人,只比我大5岁。按苏联的制度,读完研究生以后考的一个学位直接翻译出来,英文叫做Candidate of Science,中文译为"副博士"。一般现在都承认这跟美国的Ph.D是相当的。得到这个学位,就可以在大学获得职位,几年后可以当副教授、教授。

赵越[10](2020)在《太赫兹返波管注波互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真空电子器件逐渐朝着“五高一小”的目标发展,即高频率、高功率、高增益、高效率、高可靠性和小型化。尤其是所需的电磁波发射源的工作频率逐渐迈向太赫兹频段,传统的固态器件受限于其固有的特性,真空电子器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包括行波管、返波管等电磁波辐射源。返波管作为经典的真空辐射源,也是现阶段应用比较多的太赫兹辐射源。返波管的慢波结构中所传播的电磁波和电子注的相互作用也是历年来返波管研究的重点,注波互作用的效率直接影响着返波管的性能。目前,很多科研人员对注波互作用的研究大都通过大型电磁仿真软件进行粒子模拟来分析研究,但是粒子模拟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计算,计算效率很低。因此,返波管注波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对于返波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返波管大信号理论对返波管注波互作用过程进行理论研究。首先介绍了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推导了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的公式,然后用C++编程语言编写了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的程序,对返波管大信号理论进行了程序实现,最后用目前主流的电磁仿真软件模拟了1.03THz、0.67THz和0.22THz的返波管,将模拟数据和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的物理模型。介绍了返波管开始工作到稳定工作的过程,分析了返波管稳定工作时的特点,主要包括了平均功率、电场强度和电子注状态等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研究返波管注波互作用只需要关心返波管稳态时的注波互作用,所以本文的返波管大信号理论是建立在返波管工作到达稳态的基础之上。2.建立了返波管大信号的数学模型。将物理模型转换成数学模型,在一个电磁波周期内将电子注划分成宏粒子,将每个慢波结构周期长度划分成若干个空间步长,在时域讨论电子的运动,在频域讨论场的变化,得到了电子动能变化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子的运动用一维的电子运动方程来描述,线路场由线路场上的功率结合耦合阻抗的定义式可以得到,空间电荷场结合诺埃的大信号理论来求得。3.对返波管大信号理论进行了程序实现。首先通过程序流程图分析了返波管大信号的物理模型,得到了一个求解电场强度的自洽过程,然后用C++编程语言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编程,得到了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的程序。4.用CST模拟了1.03THz、0.67THz和0.22THz的返波管。计算了每支返波管的高频特性,得到了每支返波管的归一化相速、平均耦合阻抗以及单位长度上的损耗。对每支返波管都进行了CST PIC粒子模拟,考虑了CST模拟网格划分的收敛性,通过改变慢波结构的周期数,得到了返波管的最佳饱和管长,在返波管管长取最佳饱和管长的情况下,电压调谐,得到了每支返波管在不同的振荡频率下的输出功率。5.将返波管大信号程序计算结果和CST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了相同管长下输出功率的对比,不考虑谐波分离和不考虑空间电荷场时输出功率的对比,有相同输出时所需的耦合阻抗和平均耦合阻抗的对比,返波管起振长度和起振电流的对比,程序二次谐波分离前后的输出功率对比,空间电荷场对输出功率的影响等。通过详细分析,得到该返波管大信号程序计算的1.03THz曲折波导返波管在最佳饱和管长情况下与CST模拟的输出功率相差24%-51%,0.67THz栅加载矩形波导返波管在最佳饱和管长情况下是CST模拟输出功率的20倍,0.22THz曲折波导返波管在最佳饱和管长情况下与CST模拟的输出功率相差0.51%-38%。返波管大信号程序谐波分离前后的输出功率差异在20-30%左右,谐波分离后输出功率会降低。加入空间电荷场前后输出功率的差异在5%-10%左右,输出功率在加入空间电荷场后会升高。

二、关于理论物理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理论物理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愿能略识庐山面 记忆中的广州粒子物理会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横看:会议的认知背景
二会议的酝酿与筹备
三纵看:会议的时间节点
四远近高低各不同:会议涉及的人物

(2)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重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
        2.1.2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2.1.3 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2.1.4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
    2.2 本研究的概念界定
        2.2.1 中学职前物理教师
        2.2.2 专业素养
    2.3 国内外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2.3.2 国内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2.4 有关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形状
第3章 关于物理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调查
    3.1 访谈研究过程
        3.1.1 访谈的提纲设计
        3.1.2 内容的整理
        3.1.3 访谈结果的启示
    3.2 问卷调查过程
        3.2.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2.2 数据的整理
        3.2.3 差异性分析
        3.2.4 问卷调查的总结
第4章 调查现状的原因分析
    4.1 理论物理课程偏多,其他课程不够重视
    4.2 基础实验器材陈旧,中学实验课程偏少
    4.3 微格教学频率不高,展示实践机会有限
    4.4 实习时间安排太晚,能上讲台机会不多
第5章 措施改进与对策建议
    5.1 合理调整课程结构,选用师范特色教材
    5.2 提高微格教学频率,加强课后小组练习
    5.3 师范生基本功多练,物理实验技能加强
        5.3.1 提升“三字一画”基本功
        5.3.2 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5.3.3 提升物理实验技能
    5.4 实习时间安排提前,适时参与顶岗实习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江苏省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调查
致谢

(3)CEA理论(“理解-表达-变通”理论)中理解问题的研究 ——以科普文本《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与庞加莱猜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н
中文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Введение
Глава Ⅰ. Короткие сведения об оригинальном тексте
    1.1 О произведении
    1.2 Гипотеза Пуанкаре в доступном изложении
    1.3 Принципы перевода научно-популярных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
Глава Ⅱ. Теории СЕА и ее применение при переводе выбранных фрагментов
    2.1 О теооии СЕА
    2.2 Применение теории СЕА при переводе выбранных фрагментов
        2.2.1 Отношение автора оригинала
        2.2.2 О гипотезе Пуанкаре
        2.2.3 Реакция на решение гипотезы Пуанкаре Перельманом
Заключение
Литература
Приложение
Таблица терминов

(4)碳纳米管间水分子扩散与操控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纳米管的重要应用
        1.1.2 纳米管道中水分子扩散特性的操控
        1.1.3 纳米水桥的研究进展
    1.2 计算物理的起源和发展
    1.3 计算物理学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4 蒙特卡洛方法简介
    1.5 分子动力学方法简介
        1.5.1 什么是分子动力学
        1.5.2 分子动力学方法的优缺点
        1.5.3 分子动力学的流程
第2章 分子动力学方法介绍
    2.1 分子动力学积分算法
        2.1.1 Euler积分方法
        2.1.2 Verlet积分方法
    2.2 分子动力学中的各种相互作用
        2.2.1 成键相互作用
        2.2.2 非成键相互作用
        2.2.3 力场的描述
    2.3 分子动力学中截断半径的影响
        2.3.1 范德华相互作用截断半径的处理方法
        2.3.2 库伦相互作用截断半径的处理方法
    2.4 分子动力学中的几种热力学系综
        2.4.1 系综的定义
        2.4.2 微正则系综
        2.4.3 正则系综
        2.4.4 等温等压系综
    2.5 分子动力学中常用的控温算法和控压算法
        2.5.1 Berendsen控温算法
        2.5.2 Velocity-rescale控温算法
        2.5.3 Nose-Hoover控温算法
        2.5.4 Berendsen控压算法
        2.5.5 Parrinello-Rahman控压算法
    2.6 色散修正
        2.6.1 能量项的修正
        2.6.2 位力和压力
第3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及水分子模型简介
    3.1 LAMMPS分子动力学软件简介
    3.2 水分子模型
    3.3 水分子内相互作用
        3.3.1 成键相互作用
        3.3.2 键角相互作用
    3.4 水分子间相互作用
        3.4.1 水分子间的库伦相互作用
        3.4.2 水分子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
    3.5 氢键
第4章 纳米水桥中水分子的扩散特性研究
    4.1 背景介绍
    4.2 模拟方法
        4.2.1 体系搭建及力场参数
        4.2.2 体系平衡
        4.2.3 纳米水桥的产生
    4.3 结果展示
        4.3.1 水桥最大长度与电场之间的关系
        4.3.2 水桥内水分子个数随水桥长度变化
        4.3.3 水桥内水分子的扩散特性
        4.3.4 水桥内水分子的有序度
        4.3.5 水桥内水分子的平均势能
        4.3.6 水桥内水分子的平均氢键个数
        4.3.7 水桥内水分子的分子密度
        4.3.8 管口效应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4.4 本章结论
第5章 纳米水桥的其他特性
    5.1 更强电场对水桥形成及扩散系数的影响
    5.2 碳纳米管半径对水桥形成及扩散系数的影响
    5.3 不同水模型对水桥形成及扩散系数的影响
    5.4 碳纳米管的结构修饰对水桥形成的影响
    5.5 盐溶液对水桥形成的影响
    5.6 本章结论
第6章 双壁纳米管中水分子的毛细扩散研究
    6.1 背景介绍
    6.2 体系搭建及力场参数
    6.3 结果展示
        6.3.1 水分子填充纳米管长度随时间变化
        6.3.2 管口水分子势能差异是管口效应的主要原因
        6.3.3 毛细扩散速度与管口水分子势能梯度之间的关系
        6.3.4 管口水分子的偶极指向分布和氢键个数的径向分布
        6.3.5 双壁纳米管内外管半径差对毛细扩散速度的影响
        6.3.6 电荷修饰对水分子毛细扩散速度的影响
        6.3.7 单壁纳米管中水分子的动力学特性
        6.3.8 两种不同的Plug设置对水分子毛细扩散的影响
    6.4 本章结论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内容提要
    7.2 论文总结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物理模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情境教学理论研究综述
        1.4.2 国内外物理模型教学研究综述
2 概念界定与研究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情境教学
        2.1.2 物理模型
        2.1.3 物理模型教学
    2.2 研究依据
        2.2.1 情境教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David Hestenes的建模教学模式
3 新课标和教科书中情境及模型的相关内容分析
    3.1 新课标中相关内容分析
        3.1.1 新课标中“情境”相关表述与分析
        3.1.2 新课标中“模型”(“建模”)相关表述与分析
    3.2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相关内容分析
        3.2.1 教材中的物理模型分类统计
        3.2.2 教材中的物理模型教学梳理
4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高中教师物理模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方法及时间
        4.1.3 访谈提纲
        4.1.4 访谈实施
        4.1.5 调查结果及分析
    4.2 高中生物理模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对象、方法与时间
        4.2.3 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4.2.4 问卷发放
        4.2.5 调查结果及分析
    4.3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5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模型教学策略及模式
    5.1 构建依据
        5.1.1 师生调查
        5.1.2 课标分析与教材分析
        5.1.3 新高考改革
    5.2 设计思路
    5.3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模型教学策略
        5.3.1 “建情境”阶段的模型引入策略
        5.3.2 “去情境”阶段的模型提取策略
        5.3.3 “再情境”阶段的模型应用策略
    5.4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模型教学模式
        5.4.1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建模教学模式
        5.4.2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用模教学模式
6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模型教学实践
    6.1 实践设计
        6.1.1 实践目的
        6.1.2 实践对象及时间
        6.1.3 实践方案
    6.2 实践案例
        6.2.1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建模教学案例
        6.2.2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用模教学案例
    6.3 实践效果检验
        6.3.1 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6.3.2 实践结果及分析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新课标中的“情境”相关表述
附录2:教材中的模型教学梳理
附录3: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4:物理模型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5:模型学习结果调查问卷(后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科学认知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看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
2 基于ETA物理认知模型的物理课程思政教育内涵
    2.1 什么是ETA物理认知模型
    2.2 什么是物理方法
    2.3 什么是物理精神
    2.4 什么是物理文化
    2.5 物理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分析
3 如何做好物理课程思政教育
4 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4.1 大学生“空心病”的原因
    4.2 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
5 结语

(7)浅析理论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思政的制度化
2 创新思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 理论物理学的思政教学优势和思政元素的发掘
4 创新思政教学效果的考查方式
5 提高教师的综合思政水平和思政能力
6 结论

(8)旋光理论量子力学诠释的先驱——莱昂·罗森菲尔德(论文提纲范文)

1 科莫会议与瓦伦纳会议
2 罗森菲尔德和手性光谱的量子力学理论
3 徐光宪与旋光度理论计算
4 罗森菲尔德传奇的一生
5 结语

(9)奋斗 机遇 物理(中)(论文提纲范文)

9 一直未知的论文题目
1 0 高分子半导体大会战
1 1 两篇论文的创新点
1 2 没有完成的研究生阶段

(10)太赫兹返波管注波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太赫兹波简介
    1.2 返波管概述
        1.2.1 返波管基本结构
        1.2.2 返波管基本参量
        1.2.3 返波管的工作原理
    1.3 太赫兹返波管的研究进展
    1.4 返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概述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5.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5.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
    1.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返波管大信号理论
    2.1 引言
    2.2 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物理模型
    2.3 返波管大信号理论数学模型
        2.3.1 网格划分
        2.3.2 电子运动方程
        2.3.3 电场强度求解
        2.3.4 能量求解
        2.3.5 二次谐波分离
    2.4 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程序流程
    2.5 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程序实现
    2.6 返波管大信号理论程序中间结果分析
        2.6.1 宏粒子到达时间排序
        2.6.2 电荷密度的傅里叶变换
        2.6.3 电流滤波处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赫兹返波管的CST仿真研究
    3.1 引言
    3.2 1.03THz返波管的仿真
        3.2.1 高频特性的计算
        3.2.2 注波互作用的粒子模拟
    3.3 0.67THz返波管的仿真
        3.3.1 高频特性的计算
        3.3.2 注波互作用的粒子模拟
    3.4 0.22THz返波管的仿真
        3.4.1 高频特性的计算
        3.4.2 注波互作用的粒子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返波管大信号程序与CST模拟的对比分析
    4.1 引言
    4.2 1.03THz返波管程序计算结果与CST仿真结果对比
        4.2.1 相同管长时输出功率对比
        4.2.2 不考虑谐波分离不考虑空间电荷场输出功率对比
        4.2.3 耦合阻抗对比
        4.2.4 起振电流对比
        4.2.5 起振长度对比
        4.2.6 谐波分离前后输出功率对比
        4.2.7 加空间电荷场前后输出功率对比
        4.2.8 计算差异总体分析
    4.3 0.67THz返波管程序计算结果与CST仿真结果对比
        4.3.1 相同管长时输出功率对比
        4.3.2 不考虑谐波分离不考虑空间电荷场输出功率对比
        4.3.3 耦合阻抗对比
        4.3.4 起振电流对比
        4.3.5 起振长度对比
        4.3.6 谐波分离前后输出功率对比
        4.3.7 加空间电荷场前后输出功率对比
        4.3.8 计算差异总体分析
    4.4 0.22THz返波管程序计算结果与CST仿真结果对比
        4.4.1 不考虑谐波分离不考虑空间电荷场输出功率对比
        4.4.2 耦合阻抗对比
        4.4.3 起振电流对比
        4.4.4 起振长度对比
        4.4.5 谐波分离前后输出功率对比
        4.4.6 加空间电荷场前后输出功率对比
        4.4.7 计算差异总体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关于理论物理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愿能略识庐山面 记忆中的广州粒子物理会议[J]. 葛能全. 科学文化评论, 2021(03)
  • [2]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对策[D]. 胡伟伟. 扬州大学, 2021(09)
  • [3]CEA理论(“理解-表达-变通”理论)中理解问题的研究 ——以科普文本《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与庞加莱猜想》为例[D]. 崔嘉欣.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4]碳纳米管间水分子扩散与操控的理论研究[D]. 鲁扬超.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1(01)
  • [5]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物理模型教学研究[D]. 李佩青.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科学认知能力培养[J]. 穆良柱. 物理与工程, 2021(02)
  • [7]浅析理论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J]. 王春栋.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0(09)
  • [8]旋光理论量子力学诠释的先驱——莱昂·罗森菲尔德[J]. 章慧. 大学化学, 2021
  • [9]奋斗 机遇 物理(中)[J]. 郝柏林. 物理, 2020(09)
  • [10]太赫兹返波管注波互作用研究[D]. 赵越.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理论物理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