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科护士的法律保护意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娜,李菲菲,许冬梅,邵静[1](2020)在《精神科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掌握及依法执业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掌握及依法执业现状,为规范精神科护理人员依法执业行为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4家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及依法执业行为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接受法律知识相关学习培训较少,不同性别、职称和医院的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和医院的护理人员依法执业行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认知及依法执业行为总体情况较好,低年资、低职称以及地区性医院的护士法律风险意识不强,依法执业观念薄弱,存在不良执业行为。医院要重视法制教育,通过系统的干预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依法执业行为,保证精神疾病病人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吕路[2](2020)在《武汉市医院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日益加速,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职业倦怠感”成为当代中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制约社会的改革发展,也严重地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精神科医院后勤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量严重超负荷等,职业倦怠感问题更为严重。本研究遵循“发现问题——调查取证——分析病因——对症下药”的逻辑进路,在对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感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挖掘成因,进而提出根除或缓解职业倦怠感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调查设计,依据MBI职业倦怠感量表调查了精神科后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现状,梳理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龄等一般因素,以及医院分类、医护岗位等特殊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感受病患特殊性、岗位特征、个人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自我职业认可度及满意度不高、工作情绪不高涨甚至厌倦、人际关系处理提襟见肘,对后勤工作满意度不高、对后勤工作热情度不高,在精神科后勤男性以及离异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较强、学历及工龄较低的职业倦怠较强等方面。剖析原因,与我国医疗体制影响、社会支持影响、工作环境、职业保障作用、家庭的幸福、工作的压力、个人的期望与实际工作不匹配、工资待遇与预期存在差距等社会、医院、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基于此,需要从社会、医院以及个人层面加强干预,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及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优化薪酬制度及员工工作环境、提升业务素养及加强自我心理调适。本文只是从单因素方面展开了研究,为全面分析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感,需要加强各因素之间交叉影响的研究。
侯明如,王晓娥,蒋菊芳,裴建琴[3](2018)在《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体验的现象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分析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心理体验及其应对方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于2016年4—5月,对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的15名临床护士进行访谈,用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获得的资料。结果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的心理感受包括:恐惧与愤怒、无助与失望、焦虑与抑郁、自责与愧疚、困惑与迷茫;护士对暴力的应对方式有: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低价值感与离职意向、支持系统需求迫切。结论精神科护士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会出现复杂、强烈的心理反应,严重影响了职业的稳定与发展。医院各管理部门不仅要关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还应建立相应的支持保障系统,积极为护士营造一个安全的职业环境,提高护士的职业归属感与幸福感。
张琼,范建敏,周凌[4](2015)在《精神科护士职业风险及其危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总结精神科工娱疗管理中存在的职业风险因素,并探讨其产生的危害。方法:对我院精神科工娱疗管理中存在的职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造成护士人身伤害的主要原因为暴力攻击和噪音危害,造成心理伤害风险因素,安全无法保障,工作压力大、学习压力大、社会地位低等。结论:要降低精神科护士的执业风险,除了度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之外还应当提升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给予更多的关怀。
林冬冬,胡群英[5](2015)在《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精神医学的进展,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2]。精神科护士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其较其他专业护士承受更大心理压力,从而容易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本文从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促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保证护理工作质量。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共计80名,发放自制设计问卷80份,问卷收回率100%,其中4份为无
竹婴,杨术兰,付雪梅[6](2014)在《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1日2014年2月28日于重庆三峡医院平湖分院精神科治疗的10 513例患者护理安全情况,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将护理不安全因素分为五部分,包括社会因素、管理体制、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及设施建设及环境。统计并分析结果。结果 10 513例中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63例。管理体制、护理人员因素及患者因素是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护理人员心理因素、患者本身疾病和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分别占66.67%、57.14%、53.97%。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林钗,张巧云,叶水仙[7](2014)在《抗压教育对精神科护士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加大,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强。为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对精神科护士实行抗压教育,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两病区精神科护士34例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951岁,平均(36.56±14.16)岁;从事护理工作434年,平均(19.0±15.0)年;已婚27例,未婚6例,离异1例;中专15例,大专15例,本科4
殷翠翠[8](2014)在《精神科护士如何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纠纷》文中认为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开展服务提出了要求,也希望广大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更好地依法执业、服务患者,病人住院期间享有的权利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但精神病人思维混乱、行为异常,认知能力下降或丧失,致使精神科护理中常有护患纠纷发生,给护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有利于病人治疗及护理。二是不得以此伤害病人,在这特定情
姜杨[9](2014)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罹患各种精神障碍的病人,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精神症状所导致一系列心理活动异常,出现攻击伤人、自伤、自残等特殊病症,使精神科护理更具复杂性、危险性。尊重、理解患者和员工是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地区精神科通过提高员工的人文素养,病房环境设计的跃迁等有形、无形服务来体现人文关怀,其理念凸显了患者与员工在医疗活动中的安全、舒适、便捷的重要性,彰显了只有确保患者与员工的安全才是精神科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
郑华英[10](2014)在《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文中认为精神科的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与一般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它需要护理人员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双重考验。再者,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造成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危风险,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化解特殊工作压力的能力。本文从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产生的根源入手,根据相关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相应解决措施,希冀能对精神科护理工作高效开展有所帮助。
二、精神科护士的法律保护意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科护士的法律保护意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精神科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掌握及依法执业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及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调查方法 |
1.2.2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4 对策 |
(2)武汉市医院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评述 |
1.3 基本概念及理论工具 |
1.3.1 基本概念 |
1.3.2 理论基础 |
1.4 拟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重难点 |
1.4.1 拟解决的问题 |
1.4.2 研究的重难点 |
1.5 研究思路及分析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分析框架 |
1.6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1.6.1 研究方法 |
1.6.2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调查设计 |
2.1 调查样本选取 |
2.2 职业倦怠感的评估体系 |
2.2.1 评估工具 |
2.2.2 评估指标 |
2.3 调查方法和过程 |
2.3.1 调查方法 |
2.3.2 调查过程 |
2.4 信度效度检验 |
2.4.1 信度检验 |
2.4.2 效度检验 |
第3章 调查结果描述 |
3.1 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感的一般影响因素 |
3.1.1 年龄 |
3.1.2 性别 |
3.1.3 婚姻状况 |
3.1.4 文化程度 |
3.1.5 工龄 |
3.2 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感的特殊影响因素 |
3.2.1 医院类别差异性 |
3.2.2 工作岗位差异性 |
3.3 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感的总体表现 |
第4章 原因分析 |
4.1 体制缺陷和制度性激励不足是倦怠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
4.1.1 医疗体制缺陷催生了精神科后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
4.1.2 医院管理体制缺陷固化了精神科后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
4.2 工作环境氛围是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土壤 |
4.2.1 工作环境“恶劣”加剧了后勤保障人员的职业倦怠 |
4.2.2 “二等公民”地位加剧了后勤保障人员的职业倦怠 |
4.3 岗位的特殊性加剧了精神科后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
4.3.1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激化了精神科后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
4.3.2 岗位特征叠加了精神科后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
4.4 个体特殊性导致了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性 |
4.4.1 个人因素决定了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性 |
4.4.2 家庭境况加大了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性 |
第5章 对策建议 |
5.1 从社会层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及完善社会支持体系 |
5.1.1 基于精神科后勤人员需求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
5.1.2 基于精神科后勤人员需求完善社会支持体系 |
5.2 从医院层面优化薪酬制度及员工工作环境 |
5.2.1 基于精神科后勤人员需求优化薪酬制度 |
5.2.2 基于精神科后勤人员需求营造良好环境 |
5.3 从个人层面提升业务素养及加强自我心理调适 |
5.3.1 提升个人业务素养以适应精神科后勤工作的需要 |
5.3.2 加强自我心理调适以适应精神科后勤工作的需要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感调查问卷 |
(3)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体验的现象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资料收集方法 |
1.2.2 资料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主题1: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心理体验 |
2.1.1 恐惧与愤怒 |
2.1.2 无助与失望 |
2.1.3 焦虑与抑郁 |
2.1.4 自责与愧疚 |
2.1.5 困惑与迷茫 |
2.2 主题2: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 |
2.2.1 消极应对方式 |
2.2.2 积极应对方式 |
2.2.3 低价值感与离职意向 |
2.2.4 支持系统需求迫切 |
3 讨论 |
3.1 关注负性情感, 注重心理调适, 给予多元支持 |
3.1.1 精神科护士的负性情感有待关注 |
3.1.2 改善负性情感的建议 |
3.2 鼓励护士正向应对, 完善支持系统, 提高职业保障 |
3.2.1 工作场所暴力应对系统有待完善 |
3.2.2 完善应对支持系统的建议 |
4 小结 |
(4)精神科护士职业风险及其危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精神科护士面临的职业风险及危害 |
1.1 人身伤害的风险 |
1.2 噪音危害 |
2 心理伤害的风险 |
2.1 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
2.2 工作压力大 |
2.3 学习压力大 |
2.4 社会地位低 |
3 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
3.1 提高护士自身防护能力 |
3.2 提高自身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
3.3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
3.4 建立社会与家庭支持系统 |
(5)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调查问卷: |
3 原因分析 |
3.1 工作性质 |
3.1.1 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
3.1.2 工作的危险性: |
3.1.3 护理工作的繁琐: |
3.2 工作环境 |
3.3 社会因素 |
4 对策 |
4.1 加强精神科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 |
4.2 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 |
4.3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
4.4 加强服务意识: |
4.5 有规律的岗位调整: |
4.6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
(6)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社会因素 |
2.2 管理体制 |
2.3 护理人员因素 |
2.4 患者因素 |
2.5 设施建设及环境 |
3 讨论 |
3.1 社会因素 |
3.1.1 社会认知及偏见 |
3.1.2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
3.2 管理体制 |
3.2.1 人力资源缺乏 |
3.2.2 质量监控不到位 |
3.2.3 管理模式落后 |
3.3 护理人员因素 |
3.3.1 心理因素 |
3.3.2 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
3.3.3 护患沟通不畅 |
3.3.4 业务水平低 |
3.3.5 责任心缺乏 |
3.3.6 护理文书欠规范 |
3.4 患者因素 |
3.4.1 患病本身 |
3.4.2 患者家属不遵医行为 |
3.5 设施建设及环境件的限制 |
4 建议 |
4.1 加强监督管理, 完善护理安全体系 |
4.2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法律知识学习 |
4.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减轻工作负荷 |
4.3.1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4.3.2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改革排班模式 |
4.4 重视安全教育, 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
(7)抗压教育对精神科护士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
2.2 患者或家属对护士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8)精神科护士如何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纠纷(论文提纲范文)
1 精神科护理工作潜在的法律问题 |
1.1 告知义务不及时: |
1.2 违反基本注意义务: |
1.3 约束不当: |
1.4 例行安全检查: |
2 防范措施 |
2.1 依法防范: |
2.2 依德防范: |
2.3 依质防范: |
2.3.1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
2.3.2 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
2.3.3 认真记录病情及治疗护理过程。 |
2.3.4 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 |
2.4 依制防范: |
2.4.1 强化护理活动中的制度意识。 |
2.4.2 履行告知义务。 |
2.4.3 正确对待投诉。 |
(9)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 |
精神科人文关怀的体现 |
讨论 |
(10)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精神科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几种压力表现形式 |
2几种应对措施 |
2.1要提高安全保护意识, 减少压力产生 |
2.2要以平常的心态面对患者 |
2.3要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 |
2.4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 |
2.5要进一步强化自我心理调节功能 |
3小结 |
四、精神科护士的法律保护意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精神科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掌握及依法执业现状调查分析[J]. 王永娜,李菲菲,许冬梅,邵静. 全科护理, 2020(28)
- [2]武汉市医院精神科后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D]. 吕路.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3]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 侯明如,王晓娥,蒋菊芳,裴建琴. 上海护理, 2018(01)
- [4]精神科护士职业风险及其危害分析[J]. 张琼,范建敏,周凌.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9)
- [5]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J]. 林冬冬,胡群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15(02)
- [6]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竹婴,杨术兰,付雪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14(30)
- [7]抗压教育对精神科护士的影响分析[J]. 林钗,张巧云,叶水仙. 福建医药杂志, 2014(03)
- [8]精神科护士如何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纠纷[J]. 殷翠翠. 内蒙古中医药, 2014(12)
- [9]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思考[J]. 姜杨. 医院管理论坛, 2014(04)
- [10]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J]. 郑华英. 现代养生,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