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茸的真空冷冻干燥(论文文献综述)
田晏,黄晓莉,侯召华[1](2021)在《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鹿茸加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煮炸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鹿茸产品中理化指标的差异,为鹿茸的高值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三对新鲜梅花鹿鹿茸,每对鹿茸中一支用于真空冷冻干燥,另一支用于传统煮炸法干燥,接着测定了两种产品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等基础营养成分及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和矿物质元素中49项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冷冻干燥鹿茸中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极显着(P<0.01)高于煮炸鹿茸,分别为(146.48±10.53)mg/100 g、(34.11±0.98)mg/100 g。而冷冻干燥鹿茸和煮炸干燥鹿茸水分含量分别为(5.37±0.12)mg/100 g、(11.20±1.11)mg/100 g,差异极显着(P<0.01)。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7%,煮炸鹿茸和冻干鹿茸样本分开明显,表明两组间的成分差异显着。聚类分析将16种显着差异成分聚为2簇,发现两种加工技术干燥后的鹿茸指标有较大差异,8种脂肪酸和7种氨基酸在冻干鹿茸中含量丰富。多元统计的分析方法能够更直观地表示不同加工技术中鹿茸成分的差异及各自优缺点,冷冻干燥技术能更好保留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为鹿茸的加工提供了方向。
付伟,杨群,薄雯映,沈华[2](2021)在《基于Box-Behnken法的天麻冻干工艺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Box-Behnken法优化天麻的冻干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 Box-Behnken 响应面法,以浸出物含量、天麻素含量、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及巴利森苷类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考察预冷冻时间、干燥温度、一次干燥时间3个因素对天麻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影响,优化天麻的冻干工艺条件。结果确定天麻的最佳冻干工艺条件为预冻时间10 h,一次干燥时间18 h,干燥温度45℃。结论优化的天麻冻干工艺具有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孙伟杰[3](2020)在《不同鹿茸加工品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鹿茸的研究现状,对不同鹿茸加工品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鹿茸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不同鹿茸加工品对肾阳虚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1.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2,3-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及生物试剂盒测定鹿茸中总蛋白、总多糖及性激素的含量,比较不同鹿茸加工品的化学成分差异;2.考察不同提取溶剂、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提取时间及次数,优化鹿茸核苷类成分的提取条件;3.采用HPLC法以甲醇(A)-0.07%醋酸(B)为流动相测定鹿茸中6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鹿茸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4.对鹿茸核苷类成分进行一测多评,以次黄嘌呤为参照峰计算其他5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重现性考察;5.以鹿茸中6种核苷类成分含量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及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并寻找差异性化合物;6.选用180~220 g 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以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按2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阳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金匮肾气丸2.08 g/(kg·d)、鹿茸400 mg/(kg·d)30 d,观察大鼠行为外观、测量体重、检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肾功能指标,并比较睾丸及肾脏器指数,观察肾脏和睾丸的病理切片变化评价不同鹿茸加工品的疗效。结果:1.冻干茸、带血茸、排血茸中总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1.49%、64.35%、56.45%;总多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01、1.33、1.64 g·kg-1;性激素总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65、1.84、2.26 ng·g-1。整体分析,冻干茸中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煮炸茸;带血茸除蛋白含量外,均低于排血茸。2.优化鹿茸核苷类成分的提取条件:精密称取鹿茸粉末(过40目筛)适量,加入20倍体积蒸馏水,超声30 min,离心(98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补足至刻度。3.建立了鹿茸核苷类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并指认了6个色谱峰分别为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并建立了鹿茸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30批鹿茸相似度均大于0.95。4.一测多评结果提示以次黄嘌呤为参照物计算其它5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44、1.172、0.481、0.533、0.584,并对校正因子进行重现性考察,RSD值均小于2%,表明重现性良好,外标法实测值与QAMS计算值无显着差异。5.造模后大鼠畏寒、背部蜷缩,体重减轻,显示造模成功。给药后体重显着上升;造模后大鼠血清CORT、ACTH、CRH、TSH、CRE、BUN、cGMP含量显着升高,与空白组有显着差异(P<0.05),fT3、fT4、UA含量显着降低,与空白组有显着差异(P<0.05),cAMP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给药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DG组效果更好。结论:冻干茸化学成分含量均高于煮炸茸;除蛋白含量外,排血茸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带血茸;冻干茸对肾阳虚大鼠的保护作用更好,带血茸与排血茸无显着差异。
宫瑞泽[4](2020)在《煮炸鹿茸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rt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临床常用的补益类名贵中药。新鲜鹿茸富含血液,若不及时加工极易腐败变质,现主产区仍多采用传统热水煮炸加工工艺,煮炸过程中伴随着美拉德反应的发生,易产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等微量有毒有害物质。本研究旨在研究热水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的生成机理、转化途径和调控策略。一、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鹿茸中5-羟甲基糠醛(5-HMF)和AGEs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同一部位冻干茸中5-HMF和AGEs含量显着低于煮炸茸(P<0.01),热水煮炸鹿茸中AGEs是非热加工鹿茸的1.246.19倍;同一部位排血茸中5-HMF和AGEs含量显着低于带血茸(P<0.01);蜡片中5-HMF和AGEs含量最高,骨片中含量最低。二、对影响加工鹿茸中AGEs形成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发现,热加工处理和参与反应的底物浓度是造成煮炸鹿茸中AGEs明显增多的重要因素。高温加剧了美拉德反应使热加工的煮炸茸中5-HMF和AGEs含量高于低温干燥的冻干茸;带血茸比排血茸富含能参与美拉德反应的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因此带血茸中5-HMF和AGEs含量高于排血茸;不同部位鹿茸中氨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的差异分布使其5-HMF和AGEs含量呈现出蜡片最高,粉片、纱片和骨片依次递减的规律。三、进一步通过构建葡萄糖-赖氨酸模拟煮炸鹿茸加工过程美拉德反应体系,结合多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热水煮炸鹿茸中AGEs的生成规律和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pH值和烘烤温度对AGEs的产生影响最大,长时间较高温度的烘烤使煮炸茸中产生了较多的AGEs;动力学分析表明,烘烤过程发生褐变、生成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的活化能分别是6.72、89.34和164.77 kJ/mol,较煮炸过程需要更多的活化能,长时间的较高温度烘烤使煮炸鹿茸中产生了较多的AGEs。四、调整煮炸鹿茸加工工艺参数,寻找低AGEs鹿茸的加工方法,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弱酸水煮炸和降低烘烤温度确实能在保证鹿茸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煮炸茸中AGEs含量。本研究较为完整地描述了热水煮炸鹿茸中AGEs的形成机制和调控方法,在保证鹿茸安全性的基础上为确定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的阻断和抑制策略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最终使鹿茸加工过程安全可控成为可能,对加强中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田晋梅,张争明,杨静,张娇,林伟欣[5](2020)在《冻干鹿茸加工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中药材脱水干燥的新技术。通过对国内冻干鹿茸加工工艺文献的归纳整理,结合研究实践,概括了冻干鹿茸的工艺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产品生产提供参考。
何慧楠[6](2019)在《鹿茸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目前我国中药材鹿茸的质量现状,对鹿茸药材进行质量分析和成分研究,为鹿茸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鹿茸提取物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增殖作用及顺铂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为鹿茸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的有关规定方法进行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检查水分、灰分和浸出物。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T1618-2008测定鹿茸中氨基酸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鹿茸中次黄嘌呤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流动相为0.07%冰醋酸水溶液-甲醇(96:4),柱温为28℃,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mL/min。并在含量测定方法基础上,进行核酸类成分特征图谱的研究,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对鹿茸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探究,将鹿茸提取物配制成低、中、高三个浓度,前七天给小鼠灌胃给药,第七天给药1h后顺铂造模,第810天给药保护,做病理切片,并检测血清中尿素氮与肌酐含量。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考察不同浓度的鹿茸提取物对HK-2细胞的细胞活力影响及抑制顺铂致肾损伤的研究。结果:1、理化鉴别结果所测中药材鹿茸均有显色反应。通过薄层色谱法试验,在供试品的色谱图中,在对应于对照药材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对照品的色谱对应位置处,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测定了鹿茸中氨基酸含量,对市场上收集的鹿茸药材进行了水分检测,规定水分均不得大于13.0%;对市场上收集的鹿茸药材进行了总灰分检测,规定总灰分不得超过40%;测定市售的鹿茸药材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规定水溶性浸出物不少于5.0%,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3.0%。以次黄嘌呤为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次黄嘌呤的总量不得少于0.02%,以次黄嘌呤为特征峰,进行了鹿茸药材特征图谱的研究,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2、观察肾脏病理切片,顺铂模型组肾小管变性、无规律。给药组随着浓度增大,肾小管坏死程度降低,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降低。鹿茸提取物能够促进HK-2细胞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大,增殖效果越明显,当药物浓度达到1mg/mL时效果较为明显。成功建立了顺铂致HK-2细胞损伤模型,顺铂最适损伤浓度为40μM。鹿茸提取物可以抑制顺铂致HK-2损伤,且随着一定范围内的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以作为鹿茸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从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等方面完善鹿茸质量标准体系。从体外与体内两方面证明鹿茸提取物对顺铂致肾毒性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HK-2细胞增殖,并且可以对顺铂致损伤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抑制肾组织坏死。
杨长平,顾思远,黄文刚,孙俊秀,范文教[7](2019)在《松茸的真空冷冻干燥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鲜松茸不耐贮藏、易发生变质腐烂。运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松茸的营养成分。以四川小金县新鲜松茸为原料,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加工,对物料水分变化数据进行全程监控,分析松茸冷冻干燥的动态变化,并对冻干松茸质构及营养指标进行测定,研究松茸的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和真空冷冻干燥加工适宜性。试验表明,松茸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可分为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2个阶段,升华干燥持续时间较长,干燥速率较为恒定,松茸内部大部分水分在此阶段逸出。真空冷冻干燥对松茸的总酚、蛋白质和脂肪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复水性能良好,能够有效抑制美拉德反应的发生,最大程度保留松茸的黄色度、降低红色度。
何慧楠,唐晓雷,刘雨霏,刘莉,孙伟杰,杨重晖,赵大庆,齐滨[8](2018)在《不同加工方法梅花鹿鹿茸中尿嘧啶等五种核苷成分的含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梅花鹿鹿茸药材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鸟苷和肌苷5种核苷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的加工方法梅花鹿鹿茸药材中5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Agli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甲醇-0. 07%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 0 ml·min-1,柱温28℃,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测定了不同加工方法梅花鹿鹿茸药材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98),平均回收率为96. 7%~103. 3%。结论不同加工方法梅花鹿鹿茸药材核苷成分的组成存在显着性差异,梅花鹿鹿茸药材加工方法对其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梅花鹿鹿茸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鸟苷和肌苷的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王燕华,孙印石,宫瑞泽,霍晓慧,刘畅,张磊,庄宝策[9](2018)在《初加工及炮制方法对鹿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不同的初加工及炮制方法会对鹿茸的化学成分或药理活性产生影响,鹿茸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综述了不同初加工及炮制方法的鹿茸中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差异的研究概况,主要涉及煮炸茸与冻干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比较、排血茸与带血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比较以及煮炸茸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比较,并对鹿茸的加工及产品开发做出展望,以期为鹿茸加工过程的优化及鹿茸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宫瑞泽,王燕华,赵卉,孙印石[10](2018)在《鹿茸加工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鹿茸加工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的5-HMF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对影响其含量的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和Ca、Mg、Fe、Cu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比较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上述物质含量的差异,讨论几种影响因素对加工过程中5-HMF产生的影响。结果煮炸茸各部位5-HMF含量均显着高于冻干茸(P<0.05),高温加剧了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使煮炸茸产生更多的5-HMF;带血茸各部位5-HMF含量均显着高于排血茸(P<0.05),总糖、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丰富的带血茸为产生更多5-HMF提供充足底物;蜡片中5-HMF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部位(P<0.05),含量丰富的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和差异分布的矿质元素均促进蜡片中5-HMF的产生。结论鹿茸加工过程中5-HMF的产生是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温度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血茸的真空冷冻干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茸的真空冷冻干燥(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Box-Behnken法的天麻冻干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试药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响应面法试验指标成分的测定 |
2.1.1 浸出物测定 |
2.1.2 含量测定 |
2.2 响应面法优选天麻冷冻真空干燥工艺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响应面设计方案及结果 |
3.2 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
3.3 验证试验 |
4 讨论 |
(3)不同鹿茸加工品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不同鹿茸加工品的比较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药材 |
2 实验方法 |
2.1 蛋白含量测定 |
2.2 鹿茸总多糖含量测定 |
2.3 性激素含量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鹿茸粗蛋白测定结果 |
3.2 鹿茸总多糖测定结果 |
3.3 鹿茸性激素含量测定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对鹿茸质量的评价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药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定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 |
2.2 指纹图谱 |
2.3 QAMS |
2.4 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同鹿茸加工品的比较与区分 |
3 实验结果 |
3.1 定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结果 |
3.2 指纹图谱 |
3.3 QAMS |
3.4 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同鹿茸加工品的比较与区分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鹿茸加工品对肾阳虚大鼠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鹿茸供试液的制备 |
2.2 金匮肾气丸水溶液 |
2.3 造模、分组与给药 |
2.4 取材 |
2.5 血清指标检测 |
2.6 生化指标检测 |
2.7 组织的包埋、切片、展片及保存 |
2.8 HE染色 |
2.9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全身一般情况 |
3.2 体重变化 |
3.3 内分泌激素指标变化 |
3.4 脏器指数变化 |
3.5 肾功能 |
3.6 组织镜检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煮炸鹿茸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美拉德反应概述 |
1.2.1 美拉德反应机制 |
1.2.2 美拉德反应机理现代动力学研究 |
1.3 美拉德反应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
1.3.1 影响中药的色泽和香味 |
1.3.2 延长中药的保质期 |
1.3.3 产生新的活性物质 |
1.3.4 营养物质降低 |
1.3.5 矿质元素生物利用度降低 |
1.3.6 产生有害成分 |
1.4 影响中药中美拉德反应的因素 |
1.4.1 温度 |
1.4.2 时间 |
1.4.3 pH值 |
1.4.4 水分活度 |
1.4.5 氨基、羰基化合物种类 |
1.4.6 辅料的引入 |
1.4.7 抑制剂含量 |
1.5 通过调控美拉德反应控制中药品质 |
1.5.1 添加抑制剂调控美拉德反应 |
1.5.2 动力学调控美拉德反应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鹿茸中美拉德反应产物5-HMF和 AGES含量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鹿茸 |
2.1.2 试剂 |
2.1.3 仪器 |
2.1.4 鹿茸中5-HMF含量测定方法 |
2.1.5 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测定方法 |
2.1.6 鹿茸中FML含量测定方法 |
2.1.7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5-HMF含量分析 |
2.2.2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分析 |
2.2.3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FML含量分析 |
2.3 讨论 |
2.3.1 鹿茸中5-HMF、CML、CEL和 FML分析方法建立 |
2.3.2 不同加工方式对鹿茸中5-HMF、CML、CEL和 FML含量影响 |
2.3.3 不同饮片切制部位鹿茸中5-HMF、CML、CEL和 FML含量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鹿茸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产物5-HMF和 AGES形成因素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鹿茸 |
3.1.2 试剂 |
3.1.3 仪器 |
3.1.4 鹿茸中氨基酸、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分析方法 |
3.1.5 鹿茸中总糖和还原糖分析方法 |
3.1.6 鹿茸中硫酸软骨素分析方法 |
3.1.7 鹿茸中矿质元素分析方法 |
3.1.8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氨基酸、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含量分析 |
3.2.2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析 |
3.2.3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硫酸软骨素含量分析 |
3.2.4 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
3.3 讨论 |
3.3.1 氨基化合物对鹿茸中5-HMF和 AGEs产生的影响 |
3.3.2 羰基化合物对鹿茸中5-HMF和 AGEs产生的影响 |
3.3.3 矿质元素对鹿茸中5-HMF和 AGEs产生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的生成规律和动力学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剂 |
4.1.2 仪器 |
4.1.3 构建模拟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体系 |
4.1.4 模拟煮炸鹿茸加工体系褐变指数测定 |
4.1.5 模拟煮炸鹿茸加工体系CML和 CEL分析方法 |
4.1.6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生成动力学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模拟煮炸鹿茸加工体系褐变指数变化 |
4.2.2 底物配比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
4.2.3 p H值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
4.2.4 煮炸温度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
4.2.5 烘烤温度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
4.2.6 烘烤时间对煮炸鹿茸中CML和 CEL含量影响 |
4.2.7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的生成动力学分析 |
4.3 讨论 |
4.3.1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AGEs生成规律 |
4.3.2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AGEs生成动力学表征 |
4.4 小结 |
第五章 改变加工工艺降低煮炸茸中AGES的可行性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试剂 |
5.1.3 仪器 |
5.1.4 改变加工工艺生产低AGEs鹿茸 |
5.1.5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水分测定 |
5.1.6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CML、CEL分析 |
5.1.7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氨基酸分析 |
5.1.8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总糖分析 |
5.1.9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安全性分析 |
5.1.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水分对比 |
5.2.2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CML、CEL对比 |
5.2.3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氨基酸对比 |
5.2.4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中总糖对比 |
5.2.5 传统煮炸茸和低AGEs鹿茸安全性对比 |
5.3 讨论 |
5.3.1 改变加工工艺对鹿茸中AGEs含量的影响 |
5.3.2 改变加工工艺对鹿茸中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5.3.3 改变加工工艺对鹿茸安全性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6.1 全文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冻干鹿茸加工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冻干鹿茸加工工艺研究 |
1.1 整枝鹿茸冻干工艺 |
1.2 鹿茸片冻干工艺 |
1.3 鹿茸粉冻干工艺 |
1.3.1 鲜鹿茸切片冻干后粉碎成冻干鹿茸粉 |
1.3.2 鲜鹿茸粉碎成浆液后冻干得冻干鹿茸粉 |
2 鹿茸冻干特性研究 |
3 存在问题与研究方向 |
(6)鹿茸药材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鹿茸中的化学成分概述 |
1.1 无机成分 |
1.2 氨基酸 |
1.3 蛋白质及多肽 |
1.4 核苷类 |
1.5 甾类 |
1.6 多糖 |
1.7 脂类 |
2 鹿茸药理作用概述 |
2.1 对性功能的影响 |
2.2 对心血管的影响 |
2.3 抗氧化与抗衰老作用 |
2.4 抗肿瘤作用 |
3 顺铂致肾损伤机制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鹿茸药材的质量分析和成分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鉴别 |
2.2 鹿茸药材水分的含量测定 |
2.3 鹿茸药材总灰分的含量测定 |
2.4 鹿茸药材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
2.5 鹿茸药材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
2.6 鹿茸药材中核苷类的含量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鉴别 |
3.2 鹿茸药材水分含量 |
3.3 鹿茸药材总灰分含量 |
3.4 鹿茸药材的浸出物含量 |
3.5 氨基酸含量测定 |
3.6 次黄嘌呤含量测定 |
3.7 特征图谱液相条件参数选择 |
3.8 特征图谱方法学考察 |
3.9 特征图谱 |
4 小结 |
5 讨论 |
第二章 鹿茸药材对顺铂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仪器与试剂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试剂及配置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实验分组及处理 |
2.2 HE染色病理切片 |
2.3 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测定 |
2.4 HK-2细胞培养过程 |
2.5 鹿茸提取物干预正常细胞 |
2.6 顺铂干预正常细胞 |
2.7 鹿茸提取物干预顺铂致损伤细胞 |
3 实验结果 |
3.1 鹿茸水提物对小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3.2 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结果 |
3.3 鹿茸提取物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 |
3.4 顺铂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 |
3.5 鹿茸提取物干预顺铂致损伤细胞 |
4 小结 |
5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松茸的真空冷冻干燥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真空冷冻干燥 |
1.4 理化指标的测定 |
1.5 含水率与复水性的测定 |
1.6 干燥速率的测定 |
1.7 质构指标的测定 |
1.8 色差的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真空冷冻干燥对松茸功能营养成分的影响分析 |
2.2 真空冷冻干燥松茸质构特性分析 |
2.3 松茸真空冷冻干燥过程解析 |
2.4 真空冷冻干燥松茸复水性分析 |
2.5 真空冷冻干燥松茸色差值变化分析 |
3 结论 |
(9)初加工及炮制方法对鹿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鹿茸的初加工与炮制 |
2 初加工及炮制方式对鹿茸化学成分的影响 |
2.1 煮炸茸与冻干茸的化学成分比较 |
2.2 排血茸与带血茸的化学成分比较 |
2.3 煮炸茸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比较 |
3 初加工及炮制方式对鹿茸药理活性的影响 |
3.1 煮炸茸与冻干茸的药理活性比较 |
3.2 煮炸茸不同部位的药理活性比较 |
4 结语 |
(10)鹿茸加工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5-HMF含量测定 |
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1.3 色谱条件 |
2.1.4 线性关系考察 |
2.1.5 检出限与定量限 |
2.1.6 精密度试验 |
2.1.7 重复性试验 |
2.1.8 稳定性试验 |
2.1.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1 0 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5-HMF含量测定 |
2.2 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测定 |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4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 |
2.3 氨基酸含量测定 |
2.3.1 样品的前处理 |
2.3.2 氨基酸标准谱图的绘制 |
2.3.3 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氨基酸含量 |
2.4 Ca、Mg、Fe、Cu含量测定 |
2.4.1 样品前处理 |
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3 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Ca、Mg、Cu、Fe含量不同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中Ca、Mg、Cu、Fe质量分数见表4。 |
3 讨论 |
3.1 鹿茸中5-HMF的提取和分析 |
3.2 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5-HMF的含量 |
3.3 影响鹿茸加工过程中5-HMF产生的因素 |
四、血茸的真空冷冻干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鹿茸加工技术研究[J]. 田晏,黄晓莉,侯召华. 食品工业科技, 2021(21)
- [2]基于Box-Behnken法的天麻冻干工艺优化研究[J]. 付伟,杨群,薄雯映,沈华. 中南药学, 2021(01)
- [3]不同鹿茸加工品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D]. 孙伟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煮炸鹿茸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D]. 宫瑞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5]冻干鹿茸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田晋梅,张争明,杨静,张娇,林伟欣. 特产研究, 2020(02)
- [6]鹿茸药材质量评价研究[D]. 何慧楠.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松茸的真空冷冻干燥特性研究[J]. 杨长平,顾思远,黄文刚,孙俊秀,范文教. 食品科技, 2019(05)
- [8]不同加工方法梅花鹿鹿茸中尿嘧啶等五种核苷成分的含量分析[J]. 何慧楠,唐晓雷,刘雨霏,刘莉,孙伟杰,杨重晖,赵大庆,齐滨. 时珍国医国药, 2018(10)
- [9]初加工及炮制方法对鹿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王燕华,孙印石,宫瑞泽,霍晓慧,刘畅,张磊,庄宝策. 特产研究, 2018(03)
- [10]鹿茸加工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探讨[J]. 宫瑞泽,王燕华,赵卉,孙印石. 中草药, 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