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韩旭[1](2020)在《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中首次提出“学习活动观”这一教学理念,学习活动观整合了课程内容六要素,为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性途径。然而,受实验版课程标准多年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目前依旧以传统教学听、说、读、写分开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不能体现出学习活动观所提倡的整体教学思想,所以,探究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当下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输入假设理论、从“做中学”理论和语篇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以吉林省延边州某高中高二年级540名学生和6名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历时三个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学生“学”的情况反应教师“教”的情况,重点探究了高中生对于学习活动观的主线“课程内容六要素”中每一要素具体的掌握情况,并结合教师访谈结果,对学生没能较好掌握的课程内容做具体的原因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更好地掌握,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重点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落实学习活动观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改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整理,本研究最终形成七条结论:(1)学生对主题语境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分不清三大主题语境;(2)学生对语篇知识的掌握有限,对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研读能力差;(3)学生对物质文化知识和精神文化知识的掌握量有所欠缺;(4)学生对语言技能中的口语技能有待加强;(5)学生语言技能中写作技能有待提高,表现在词汇量不足、缺乏体裁认知;(6)学生不擅长使用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学习英语效率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学习活动观的确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有待于改善。鉴于此,提出关于教师的对策:(1)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开展基于主题语境英语单元教学;(2)改变对语篇研读的错误认知,采用“what、why、how”方法去研读语篇;(3)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精心备课,适时为学生补充教材以外的文化知识:(4)改变“口语不重要”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营造语言环境,坚持全英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减轻学生的焦虑心理,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5)加大学生的英语词汇的输入量,设立专门的英语写作课,加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训练量;(6)加强理论指导,优化策略培训教学。提出关于学生的对策:(1)借助多媒体、报刊等主动学习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2)努力改正自身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增强自身认知策略的意识。诚然,因为受时间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依旧存在着非常多不足,尽管如此,本研究基本上达到了研究目的,找到了学生对课程内容六要素薄弱的环节,进而发现学习活动观的落实确实存在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可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加深一线教师对学习活动观的了解,全面改善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梁砾文[2](2019)在《外语教育规划视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研究》文中指出学术英语是理工科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刚性需求”,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视角多局限于外语教学内部。本研究以外语教育规划为视角,从价值分析、目标分析和执行分析三方面建构中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本土理论,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现有理论,并从实践角度,回答三大基础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以咨借鉴。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建构如何?(2)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内涵要素有哪些?(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路径如何?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定性的混合路径研究,以及探索性、验证性、阐释性的线性研究设计,采用文献法、探索性访谈、话语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最终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三角验证,保证研究结论的信效度,并通过遵守自愿、保密、忠实三大原则,确保本课题的研究伦理。本研究首先在理清三个核心概念“理工科研究生”、“外语教育规划”及“学术英语素养”的基础上,梳理相关理论,建立了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概念框架。其次研究者进行了探索性数据采集,包括国家及高校的规划文本、对理工科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及学术英语教师进行的探索性访谈,为后续研究做准备。再次,本研究以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访谈法,分析相关政策文本和探索性访谈数据,回答第一个研究问题:即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建构。此外,研究者汇报了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量化研究工具的修编及验证模型的建构过程,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即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内涵要素。最后,研究者汇报了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工具修编和验证模型建构,以及影响因素与内涵要素间路径模型的建构过程,并结合定性数据,回答第三个研究问题,即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本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价值建构在宏观层面突出的表现为主体性丧失,在中观层面没有很好地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及高校国际化进程,在微观层面,没有很好地将“工具价值”转化为“人本价值”;(2)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体现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在静态层次上,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包括学术英语知识、学术英语技能和学术英语能力三个方面,在动态层次上,三方面要素通过实践相互转化;(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术英语信念、学术英语实践、学术英语环境和英语学习经历,其中学术英语信念作用最大,无论是内涵要素还是影响因素都并非孤立存在,不仅仅需要重视单个因素的直接效应,更要重视各因素在影响路径中的转化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者修订了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概念框架,建构了理论模型。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尝试以外语教育规划为视角,从中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及发展实践中建构相关理论,以期理顺我国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在外语教育规划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各要素间的关系,指导实践。但是,本研究依然存在研究对象范围有待扩大、研究内容有待深化以及研究工具有待改进等局限。今后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将研究对象拓展至更多地区和类型院校中的理工科研究生、进一步探讨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的转化机制、各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机制等课题、加强语料库技术、参与式观察、跟踪调查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等,以便更加深入地探寻这一课题,完善现有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谢芬芬[3](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互联网从出现到发展迅速获得了各行各业的认可。如今,其已经不仅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其对教育也产生了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很多企业步入到了国际市场当中,参与市场竞争。但企业需求英语人才,要求人才具有强悍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了满足企业的该种人才需求,国家开展对于英语教育的改革,将英语教育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作为背景,英语教学快速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对于英语语言能力的运用也更熟练。文章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从研究高职英语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互联网+”对于英语教育转型造成的影响,英语教育在该种条件下所遭遇的困难、挑战以及其在该种背景下转型的优势。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到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实践,多角度分析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路径,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所获得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张建佳[4](2018)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英语,特指中国大多数高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我国高校长期持续不变的一门本科阶段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以及为顺应国际发展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我国高等院校主要承担起培育外语人才的重任,不仅数量需求大而且质量要求高,他们应当是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懂科学、跨文化、善思辨,能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满足社会需要的英语应用型人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直面的核心问题是教学价值取向。它严重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纵观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现状,主要问题是:第一,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偏离教学目标,其教学强调的是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的一般性能力,使得教学主要停留在打好语言基础上,仍然局限于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应试教育明显,偏重工具性教学,形成为考而考,为教而教的局面;第二,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英语语法规则的学习积累与模仿操练,教学方式乏味,教学情境虚无,偏离了英语跨文化交际的特性,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成了空谈,使得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与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之间差距越来越明显;第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独唱会”倾向,缺乏与其他教学价值取向的融合,尤其是与大学英语教学人文性取向的融合,单一性教学价值取向占据大学英语教学支配地位,教学中以传授静态的工具性知识为主,忽略了充满活力的人文性价值取向,导致丰富的文化意蕴得不到挖掘,跨文化交际语境置诸脑后;第四,大学英语教学分离式、离合式教学价值取向比较盛行,抑或时不时偏重工具性或者人文性,而缺乏两者的融合。这些忽左忽右的教学价值取向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可以说,围绕各种英语考试开展的教学,成了大学英语英语教学的一种怪象。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基本陷入考试学习化,学习考试化的泥潭。本研究在梳理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分析入手,开展一定范围的资料查询与调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定量与定性方式,深刻剖析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力图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系统设计,在强调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高度关注大学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的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特性,强调人文性教学与工具性教学价值取向的深度融合,促成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齐头并进的发展。本研究共有七个部分:导论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缘起、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研究创新。本研究的核心内容首先是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内涵入手。通过对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涵义的正本清源,着力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其基本内涵是从单一(单向)、离合式价值取向转向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融合性价值取向。其研究的本质意义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全面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价值的实现。提倡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必须厘清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表征。富含人文性与工具性本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去取向的基本表征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融合、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融合以及语言教学共性与个性的兼顾。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其价值取向偏向单一、或者左右摇摆,不利于教学要素与教学环节的融合,这样会造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所以,我们主张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是教学各表征的深度融合性。在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引领下,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样态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融合性。这些真实存在的教学样态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下有了科学合理的拓展,并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只有融合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正确把握并合理彰显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践品格,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本研究考察和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依据。主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政策支撑、学科规律和理论基础。论述了单一性、相对独立性、融合性价值取向各阶段的政策支撑、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特质和学科规律与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关系、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知识迁移、二语习得、视域融合的理论基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依据正是由于融合才得以实现的一种本质性要求。本研究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四个实现条件:(1)大学英语教学主体,(2)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3)大学英语教学环境,(4)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阐明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是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的实践意义,也同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教学管理层面以及从生成性教学环境、实践性教学环境和生态性教学环境探索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条件。该研究还着力从四个层面合理呈现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载体。大学英语教学分层分级教学的实施正是融合性价值取向在大学英语教学上的本质反映,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更加适应学生进一步人文化、科学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特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而且还可以科学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服务。本研究的创新表现在研究的选题和研究视角上有些创新:第一,研究选题的创新本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为题,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理论框架。这在选题内容上有一定的新意。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探索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教学样态、教学表征以及实现的依据、条件和载体。这在研究视角上相对于已有较多聚焦在追求单一价值取向的研究来说有一定新意。

刘芹,王雅磊[5](2017)在《主题式CBI在大学英语写作模块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通过问卷调查、测验、课堂观察及访谈的方法,在上海理工大学进行了一学期的主题式内容依托教学模式(CBI)的实验。实验前,为了了解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关于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写作课程需求的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根据主题式CBI的特点,设计了大学英语课堂中写作模块的教学活动。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了问卷以及写作测验数据,以表明主题式CBI对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蔡云[6](2015)在《论高校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文中研究说明高校的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高级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英语写作则是高校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单调和乏味,使得一些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丧失了一些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限制了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需要从词汇、语法、阅读、写作题材等多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展开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学。大学英语写作在高校的四六级考试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制约着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该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曹红梅[7](2015)在《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伊宁市第三中学、第八中学、第二十三中学为个案,采用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获取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社会语言学、民族学、教育学等的理论和方法,从宏观政策环境、中观教学环境、微观学习者个体因素等三方面,分析伊宁市中学“汉语班”、“双语班”实施维吾尔族英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及“民语班”维吾尔族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态度和看法。依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发展和改进维吾尔族英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汉语班”中的维吾尔族学生大多英语学习动机程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他们母语(维吾尔语)和汉语能力都很强,基本不需要借助维吾尔语帮助,可以以汉语为工具学习英语。任课教师对“汉语班”中的维吾尔族学生评价都很高,认为他们具有学习语言优势。学生家长大多关注和支持子女的英语学习,愿意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投入财力和物力。“双语班”的英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相关教育政策还不够成熟,制度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伊宁市“双语班”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以及评价机制;教学活动全靠教师自行摸索,这势必会走许多弯路。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其英语学习呈“高兴趣,低行动”的状态,自报对英语有兴趣,却不愿为付出努力,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部分家长还时常关注子女的英语学习,但也有少数家长担心英语学习会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影响孩子的高考成绩。“民语班”没有开设英语课程,但维吾尔族学生对学习英语持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英语重要,“喜欢英语”。学生家长大多与学生观点一致,认为英语是“世界通用语”,学习英语对孩子今后发展有好处。大多数学生、教师及家长都认为,鉴于“民语班”学生汉语能力不强的现状,如果为他们开设英语课程,应该采用维吾尔语—英语的教学形式,或至少应该在“汉语—英语”的教学形式中加入维吾尔语讲解。而目前的师资条件难以满足,民语班英语课的开设需要探索。鉴于以上调查结论,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的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宏观层面,鉴于维吾尔族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学习需求,应加大当地英语教育的规模和层次,并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为其开设其他外语语种课程。研究机构和学者应深入研究多语习得的一般规律和具体方法,指导维吾尔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平衡和协调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外,目前“高考定乾坤”的教育评价政策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也不利于培养其综合素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应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体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适时引入多元评价标准,强调过程评价,应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多元主体。

李灿[8](2021)在《基于多维互动模式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学生写作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虽有互动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但大多都是理论上的阐述和教学上的建议,少有实证研究。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两个班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与调查,证明多维互动式写作教学能显着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准确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敖棋,郑青[9](2021)在《基于MOOC和写作自动评改系统的英语写作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英语写作实践的研究发现,英语写作MOOC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行文时的篇章结构和技术规范,在写作自动评改系统上完成的多轮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习者完善语言表达,提高用词和语法的准确性,而在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等方面,教师指导的作用更为凸显。

方愉涵[10](2021)在《POA文献对比分析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内容计量分析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学习活动观
        1.5.2 活动
        1.5.3 语篇教学
        1.5.4 语言技能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理论
    2.2 输入假设理论
    2.3 “从做中学”理论
    2.4 语篇分析理论
第三章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3.1 研究方案的设计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假设
        3.1.4 研究工具
        3.1.5 研究过程
    3.2 现状调查结果
        3.2.1 主题语境教学现状
        3.2.2 语篇知识教学现状
        3.2.3 语言知识教学现状
        3.2.4 文化知识教学现状
        3.2.5 语言技能教学现状
        3.2.6 学习策略教学现状
第四章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4.1 主题语境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4.2 语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4.3 文化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4.4 语言技能教学中口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4.5 语言技能教学中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4.6 学习策略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第五章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对策研究
    5.1 提高学生对主题语境的理解和认识对策
    5.2 提高学生语篇知识掌握量对策
    5.3 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掌握量对策
    5.4 提高学生口语技能对策
    5.5 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对策
    5.6 发展学生运用认知策略能力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问卷调查之主题语境课标要求
附录二 问卷调查之语篇知识课标要求
附录三 问卷调查之语言知识课标要求
附录四 问卷调查之文化知识课标要求
附录五 问卷调查之语言技能课标要求
附录六 问卷调查之学习策略课标要求
附录七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八 访谈提纲
致谢

(2)外语教育规划视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
        1.1.2 理工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
        1.1.3 研究者个人动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路径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本章导言
    2.2 外语教育规划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学术英语素养研究综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3.2 国内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本章导言
    3.2 概念界定
        3.2.1 理工科研究生
        3.2.2 外语教育规划
        3.2.3 学术英语素养
    3.3 相关理论
        3.3.1 外语教育规划理论
        3.3.2 学术英语素养理论
    3.4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本章导言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对象
        4.3.1 调查高校选取
        4.3.2 调查样本
    4.4 研究设计与方法
        4.4.1 研究设计理念
        4.4.2 研究设计
        4.4.3 研究方法
    4.5 数据处理
    4.6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4.7 研究伦理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探索性数据采集
    5.1 本章导言
    5.2 规划文本收集
        5.2.1 国家宏观层面
        5.2.2 高校中观层面
    5.3 探索性访谈
        5.3.1 探索性访谈设计
        5.3.2 探索性访谈实施
        5.3.3 探索性访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分析
    6.1 本章导言
    6.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内涵
        6.2.1 外语教育规划的价值内涵
        6.2.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内涵
    6.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研究框架
    6.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研究
        6.4.1 国家宏观层面
        6.4.2 高校中观层面
        6.4.3 个体微观层面
        6.4.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价值规划评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内涵要素
    7.1 本章导言
    7.2 预测问卷的修编
        7.2.1 预测问卷分量表的题项编制
        7.2.2 预测问卷分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7.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正式问卷的维度构成与信效度检验
        7.3.1 问卷的维度构成
        7.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7.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的测量模型
        7.4.1 正式调查及数据预处理
        7.4.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
    8.1 本章导言
    8.2 预测问卷的修编
        8.2.1《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题项编制
        8.2.2《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8.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正式问卷维度构成与信效度检验
        8.3.1 问卷的维度构成
        8.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8.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8.4.1 正式调查及数据预处理
        8.4.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8.5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8.5.1 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路径模型
        8.5.2 学术英语环境与学术英语实践的影响路径
        8.5.3 学术英语信念的影响路径
        8.5.4 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9.1 本章导言
    9.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规划价值分析
    9.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规划内容分析
        9.3.1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9.3.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知识的现状和特点
        9.3.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技能的现状和特点
        9.3.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现状和特点
        9.3.5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现状小结
    9.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现状和特点
        9.4.1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9.4.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信念的现状和特点
        9.4.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实践的现状和特点
        9.4.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9.4.5 理工科研究生英语学习经历的现状和特点
        9.4.6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现状小结
    9.5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路径再思考
    9.6 外语教育规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
    9.7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
    10.1 本章导言
    10.2 研究结论
    10.3 研究启示
    10.4 研究局限与展望
    10.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究邀请信
附录二 学术英语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研究生导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研究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 国家宏观规划历时文本关键表述
附录六 国家宏观规划共时文本关键表述
附录七 高校研究生教育规划文本关键表述
附录八 先导检测调查问卷
附录九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十 学术英语教师转写文稿(节选)
附录十一 研究生导师访谈转写文稿(节选)
附录十二 研究生访谈转写文稿(节选)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述
第二章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三、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学习动机理论
        三、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第一节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一、2017 级非外语系新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分析
        二、2015-2017 级非外语系学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统计分析
    第二节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多样融合教学后的研究数据分析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第一节 高职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一、情境构建
        二、教学实践
        三、实践反馈
    第二节 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一、情境构建
        二、教学实践
        三、实践反馈
    第三节 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案例分析
        一、情境构建
        二、教学实践
        三、实践反馈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高职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高职学生阅读存在问题与拥有优势
        二、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的多样融合
        三、高职学生阅读的策略
    第二节 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内涵
        二、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特征
        三、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路径
    第三节 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策略
        一、“互联网+”的发展给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带来挑战
        二、“互联网+”的发展给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带来机遇
        三、“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学术期刊文献类
    二、学术着作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参编教程
    三、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4)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反思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不足
        (三)来自教育规划纲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启示
        (四)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二、概念界定
        (一)大学英语教学
        (二)教学价值取向
        (三)融合性价值取向
    三、文献综述
        (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五个维度的研究凸显
        (三)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呈现分散性状态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一)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创新
第一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内涵
    一、大学英语性质和特点
        (一)大学英语的性质
        (二)大学英语的特点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促进学校的提升
        (三)促进社会的进步
        (四)促进文化传承
    三、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
        (一)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内涵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形态
    四、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
        (一)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从单一向融合转换
        (二)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释义
第二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表征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
        (一)对大学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解读
        (二)大学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方式
    二、共性与个性兼顾
        (一)大学英语教学兼顾共性与个性的原因
        (二)大学英语教学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方式
    三、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融合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
        (二)大学英语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四、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融合
        (一)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阐释
        (二)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融合的实现方式
第三章 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样态
    一、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制定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政策
        (二)完善由融合性价值取向引领的教学目标系统
        (三)建构落实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网格
    二、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一)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课程设置
        (二)强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价值取向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凸显共性与个性的兼顾
        (五)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融合呈现的教学内容
        (六)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融合
    三、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组织形式
        (一)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班级授课制
        (二)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活动教学
        (三)彰显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现场教学
        (四)突出融合性价值取向的互联网+教学
    四、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一)构建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论
        (二)选用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
    五、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
        (一)确立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理念
        (二)形成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发挥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功能
第四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依据
    一、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政策依据
        (一)单一性教学价值取向阶段的政策文件
        (二)相对独立性教学价值取向阶段政策文件
        (三)融合性价值取向阶段的政策文件
    二、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学科依据
        (一)大学英语课程特质
        (二)大学英语学科规律
    三、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
        (一)知识迁移理论
        (二)二语习得理论
        (三)视域融合理论
第五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条件
    一、大学英语教学主体的必备条件
        (一)教师应有的必备素养
        (二)学生应有的基础条件
    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必然选择
        (一)实现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的统一
        (二)关注“听、说、读、写、译”技能综合性发展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组织
        (四)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运用
    三、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必需支持
        (一)生成性教学环境
        (二)实践性教学环境
        (三)生态性教学环境
    四、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必要改革
        (一)学校层面的教学监督管理
        (二)教师层面的课堂教学管理
        (三)学生层面的自我学习管理
第六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载体
    一、大学英语分级分层教学
        (一)以融合性价值取向作为分级分层教学展开的依据
        (二)重视分级分层教学的顶层设计与管理
        (三)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含义
        (二)重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重视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英语教学语料库
        (一)科学设计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语料库
        (二)精心选用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语料
        (三)科学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四、大学英语教学资源
        (一)大学英语教学显性资源
        (二)大学英语教学隐性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主题式CBI在大学英语写作模块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一) 传统写作教学法
    (二) CBI与主题式CBI
二、研究设计
    (一) 需求分析
    (二) 研究实施
        1. 研究问题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研究过程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 写作测试
        1. 前测成绩分析
        2. 后测成绩分析
        3. 前后测对比分析
    (二) 访谈
    (三) 课堂观察
四、结论
    (一) 主要研究成果
    (二) 研究启示以及局限性

(6)论高校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1 英语写作能力对于高校学生的实际意义
2 影响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
    2.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
    2.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词汇的运用能力不强
    2.3 由于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而导致写作表达方式出现问题
    2.4 英语文化常识积累不够,导致下笔时无物可写
3 提升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
    3.1 从学生兴趣上培养对于大学写作的爱好
    3.2 提高高校学生英语的词汇量和单词应用能力
    3.3 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阅读量
    3.4 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基础性练习相结合
4 结束语

(7)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
        (二) 国内研究
    四、主要内容
    五、主要研究方法
    六、论文结构
第一章 新疆外语教育历史沿革
    第一节 民国之前的外语教育
        一、古代经文学校
        二、清代外语教育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外语教育
        一、杨增新时期
        二、盛世才时期
        三、国民党时期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新疆的外语教育
        一、除旧立新
        二、停滞荒废
        三、改革调整
        四、迅速发展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伊宁市教育概况
    第一节 伊宁概况
        一、人文地理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维尔族的语言生活
    第二节 教育概况
        一、高等教育
        二、基础教育
        三、民族教育
        四、师资建设
        五、对外交流
    第三节 英语课程开设情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伊宁市普通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第一节 调查点简介
    第二节 汉语班师生及学生家长的英语教学态度
        一、教师态度
        二、学生态度
        三、家长态度
    第三节 双语班师生及学生家长的英语教学态度
        一、教师态度
        二、学生态度
        三、家长态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伊宁市高中民语班英语教学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调查点简介
    第二节 高中民语班英语学习态度研究
        一、家庭语言环境
        二、社会语言环境
        三、学校语言环境
        四、语言文字能力
        五、语言文字态度
        六、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七、家长对子女英语学习的态度
        八、学生期望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中汉语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及行为研究
    第一节 语言环境、语言能力、语言态度
        一、家庭语言环境
        二、社会语言环境
        三、学校语言环境
        四、语言文字能力
        五、语言文字态度
    第二节 英语课堂学习研究
        一、课堂参与
        二、学习评价
    第三节 学习者个人因素考察
        一、英语学习动机
        二、努力程度
        三、学习策略
        四、学习障碍
    第四节 英语学习外部环境
        一、家长支持
        二、教辅材料
        三、英语课时量及考试制度
        四、学生对外在环境的期望
    第五节 汉语班教学概况小结
第六章 伊宁三中双语班学生英语教学研究
    第一节 伊宁三中双语班英语教学概况
    第二节 语言环境、语言能力、语言态度
        一、家庭语言环境
        二、社会语言环境
        三、学校语言环境
        四、语言文字能力
        五、语言文字态度
    第三节 英语课堂学习研究
        一、课堂参与
        二、学习评价
    第四节 学习者个人因素考察
        一、英语学习动机
        二、努力程度
        三、学习策略
        四、学习障碍
    第五节 英语学习外部环境
        一、家长支持
        二、教辅材料
        三、英语课时量及考试制度
        四、学生期望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伊宁八中双语班学生英语教学研究
    第一节 伊宁八中双语班英语教学概况
    第二节 语言环境、语言能力、语言态度
        一、家庭语言环境
        二、社会语言环境
        三、学校语言环境
        四、语言文字能力
        五、语言文字态度
    第三节 英语课堂学习研究
        一、课堂参与
        二、学习评价
    第四节 学习者个人因素考察
        一、英语学习动机
        二、努力程度
        三、学习策略
        四、学习障碍
    第五节 英语学习外部环境
        一、家长支持
        二、教辅材料
        三、英语课时量及考试制度
        四、学生期望
    第六节 八中与三中英语教学情况对比研究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问题与思考
    第一节 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汉语班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二、双语班教学现状及问题
        三、民语班学生的期望与现实
    第二节 宏观政策环境思考
        一、考试评价体系
        二、外语语种设置
        三、语言课程规划
    第三节 中观教学环境的思考
        一、提升师资水平
        二、推进统一教学大纲,教材教辅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三、按学生英语水平分班,因材施教
        四、加强全国范围内的校际交流,学习优秀教学经验
        五、丰富课堂内外的英语学习活动
    第四节 学习者环境的思考
        一、汉语能力影响英语学习
        二、转变“高兴趣低行动”的状态
        三、英语起始学段的问题
    第五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一) 教育局主管领导访谈
        (二) 学校领导访谈
        (三) 教师访谈
        (四) 学生访谈
        (五) 家长访谈
    附录二 调查问卷
        (一) 学生调查问卷Ⅰ
        (二) 学生调查问卷Ⅱ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基于多维互动模式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1. 前测
        2. 教学实验
        3. 后测
        4. 互动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分析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结语

(9)基于MOOC和写作自动评改系统的英语写作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大学英语写作实践研究
    2.1 写作实践的目的
    2.2 写作实践的内容与成效
    2.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3 结束语

四、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韩旭. 延边大学, 2020(05)
  • [2]外语教育规划视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研究[D]. 梁砾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D]. 谢芬芬.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9(02)
  • [4]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D]. 张建佳. 西南大学, 2018(01)
  • [5]主题式CBI在大学英语写作模块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 刘芹,王雅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6]论高校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J]. 蔡云. 海外英语, 2015(23)
  • [7]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 曹红梅. 中央民族大学, 2015(01)
  • [8]基于多维互动模式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 李灿. 现代交际, 2021(20)
  • [9]基于MOOC和写作自动评改系统的英语写作实践研究[J]. 敖棋,郑青. 海外英语, 2021(19)
  • [10]POA文献对比分析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内容计量分析法[D]. 方愉涵.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关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