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计算机网络控制单元XDU的设计与实现

动车组计算机网络控制单元XDU的设计与实现

一、电动车组微机网络控制单元XDU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吕枭,侯化安,夏军,任向杰,张茂松[1](2020)在《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控制车用CAB-B型制动控制系统》文中提出分析了CAB-B型制动控制系统在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控制车运用的可行性,介绍了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控制车用CAB-B型制动控制系统的部件构成和功能原理。

王晓雷[2](2020)在《D45型内燃机车电空-真空制动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内外铁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对铁路运输高速化的要求。快速和安全往往是个不可分割的矛盾结合体,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大功率重载机车在提速的同时,必须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机车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制动系统是机车安全运行的生命线,其所具备的性能与特性是机车提速的保障,其故障率和可靠性给安全运输带来较大的影响,而更完善的功能和更高的集成化设计将意味着列车安全运输和更高的时效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铁路向高速化、重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机车占领更广泛的出口国际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本文着重对一种电空-真空制动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首先,本文研究国内外制动机的发展历程,研究制动机的制动方式和分类形式,并对各种制动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组成结构特点等要素进行梳理,对自动式空气制动机和真空制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简单阐述和分析。其次,以D45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为设计对象,依据技术规范结合设计原则的方式对制动系统的整体构成进行设计,明确风源净化系统、制动控制系统和辅助用风系统中主要部件的功能与作用。随后对制动系统的制动距离性能指标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来论证制动系统的参数设定是否满足安全运用的要求。然后,分析了空气风源系统、真空风源系统、制动控制系统和辅助用风系统的结构组成,并进行了气路工作原理、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电气控制逻辑的设计,定义了制动控制系统与机车微机网络控制系统TCMS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和部分网络协议内容。对空气风源系统的供风能力和制动控制系统的停放制动装置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从理论上论证相关设计参数是否满足安全运用的要求。最后对机车进行制动距离、风源系统供风、停放制动力和混合制动等型式试验,基于对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不同工况下制动系统的运用情况,通过分析关键参数的变化对制动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系统优化提供数据参考。因此,该项研究将会对重载内燃机车制动系统的优化与研发起到指导作用,也为新一代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和平,严霄蕙[3](2019)在《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续)》文中研究表明回顾分析了新中国创立以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变化,重点介绍了货运列车、提速旅客客车、重载货运列车、高速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制动技术的自主研发情况及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分析了制动技术在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我国铁路参与国际铁路机车车辆标准制订情况及对铁路走出去的影响。

程佳[4](2019)在《地铁制动系统测试试验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大流量交通工具被我国大中型城市广泛应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载运量大、客流量集中的特点,所以列车各个关键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然成为了各城市地铁运营公司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其中列车制动系统更是关系到无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必须保证它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地工作。对列车制动系统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列车事故发生率。所以设计出高效稳定的制动系统性能测试试验台对列车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本论文对地铁车辆中HRDA型数字模拟式电空制动系统的作用过程和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在详细分析列车制动系统及其制动控制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铁车用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及单车制动二合一试验台的设计方案,通过硬件设计与选型及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实现了对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和单车制动控制装置性能的检测。根据设计方案,试验台硬件主要实现控制功能和检测功能。控制功能由工控机、制动测试控制单元、信号处理单元等实现。检测功能由工控机、数据采集卡、信号处理器、压力传感器等实现。制动测试控制单元通过高标准的航空插头等连接器与外部测试设备连接,测试单元可以是单车或者制动控制单元。制动测试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给工控机,同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采集到的外部测试设备输出的脉冲信号。运行在工控机上的上位机软件,主要负责人机交互。根据试验规程要求,试验台对单车制动装置及电子制动控制单元进行一系列自动试验,最后根据相关标准对试验结果评判后生成试验记录文件。完成软件和硬件设计后,使用本试验台进行现场试验的方式,分别测试地铁车辆的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和单车制动系统,成功实现列车制动系统性能的测试。

刘子嘉[5](2019)在《基于SimulationX的动车组制动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对制动系统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分析了制动系统对供风、制动管理和辅助功能的要求,介绍了制动系统的组成。对气路部分进行分析和建模,分别对制动控制模块、停放制动模块、风源系统及风缸、空气弹簧供风模块及空气悬挂系统、基础制动设备、虚拟控制逻辑等进行了模型开发,将上述子模型组合成单节车辆轴控制动系统模型,为制动系统的仿真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部件选型方法,能够对新产品的阀门部件进行有效的选型,缩短了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对控制逻辑进行了开发,分别建立了制动防滑控制系统、供风系统、制动控制系统和停放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为制动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逻辑框架。对制动控制系统样机进行了研制,提出了基于PCI总线和CAN总线的三层架构。MVB、工业以太网为第一层,PCI总线与CAN卡、速度采集卡、CPU、录播卡为第二层,I/O输出卡、I/O采集卡和A/D采集卡为第三层,第一与第二层之间用PCI总线连接,第二与第三层之间用CAN总线连接,在总体构架基础上对各个板卡进行了方案设计。图62幅;表7个;参51篇。

李瑞淳[6](2013)在《我国铁路客运重大移动装备50年的发展与进步》文中研究表明主要回顾了50年来我国铁路客车和近10多年来我国铁路动车组等客运重大移动技术装备的发展与进步。全面回顾了我国干线铁路客车——25系列客车的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和所取得的技术进步,CRH系列动车组的技术进展和现状,及其对我国铁路客车与动车组制造业技术提升的推动作用和所取得的成就。

刘能文[7](2011)在《时速200公里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国内外相关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各主要部件技术参数、参数计算选择方法、运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和考察,包括:(1)国内动车组:中原之星、中华之星、先锋号等;(2)国外动车组: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庞巴迪)等国家相关动车组,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内外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研究评估报告,并针对时速200公里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提出了合理的集成方案。首先,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和现场数据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动车组的辅助供电系统及各主要部件技术参数、参数计算选择过程、实际运用情况。其次,通过国内外动车组的研究,针对其辅助供电系统各主要部件技术参数的计算选择过程、实际运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估比较和计算分析。然后,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时速200公里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集成方案,包括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配置方案,以及辅助电源和蓄电池等部件技术参数的计算选择过程。

袁媛[8](2010)在《CAN总线用于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文中认为介绍了机车微机控制的发展以及CAN总线在机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对CAN总线在机车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赵进[9](2008)在《动车组制动实验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大量投入使用,成为我国高速客运的主力车型。铁路交通的蓬勃发展使我国对铁路机车车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实验平台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创建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面向铁路和机电行业测控专业技术人才,加深铁路相关专业学生对动车组理论与概念的直观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文论述了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中制动实验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法。本实验系统以西门子S7-200系列PLC作为控制中心,在安装有监控软件WinCC的上位机PC的控制下,根据制动理论实现再生制动和空气制动的实验过程。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分析动车组制动系统的特点,提出制动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再生制动、空气制动等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法;(2)参考现有动车组牵引、制动计算的教材和资料,系统地研究整理出动车组制动计算公式,包括空气制动力计算公式、再生制动力计算公式以及制动距离计算公式等;(3)搭建以PLC为核心的制动控制单元硬件电路,通过在上位机控制下完成相应动作来实现制动实验过程;(4)通过上位机监控系统实现了在制动实验系统中设定动车组初、末速等制动参数,制动计算,查看制动模式曲线,查看制动力分配,制动信息归档等功能;(5)分析系统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干扰,提出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本论文完成了以CRH2动车组为参考的制动实验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工作。经实验验证,基本实现了系统预期功能。本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实践及教学意义,可以指导铁路相关专业学生直观地掌握动车组制动相关理论和原理,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利的实验条件。

袁媛[10](2007)在《CAN总线在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车设备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控制,而采用网络控制技术可以保证计算机控制的机车设备在工作时能够相互协调。由于各种现场总线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在机车微机控制网络中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成为可能。因此,为了改善机车的控制性能,提高机车运行的可靠性,便于司机对机车设备的集中控制与管理,机车采用微机控制已成为机车控制技术发展的必然,而机车微机控制网络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已成为发展的普遍趋势。根据列车通信网络TCN标准,列车通信网络由三级总线构成即列车级总线(WTB)、车辆级总线(MVB)和设备级总线,此标准对设备级总线不作规定。本文根据现有机车设备级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控制方式,经过几种现场总线技术特点的比较及CAN总线在机车控制中的可行性分析,确定选用CAN总线作为机车微机控制网络中的设备级控制总线。根据网络系统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对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结构进行了设计,使得此网络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网络冗余的设计方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依据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设计思想,本文提出了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操作系统的具体设计思想,并制定了应用层协议。本文对构成机车设备级微机控制网络的硬件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进一步对该系统进行了合理的软件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整个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最后依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构建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建议。通过此机车设备级微机控制网络可以对列车牵引制动及辅助系统设备进行控制;对机车各主要设备进行状态检测,了解各设备的运行状态,使得司机对其实现更有效的实时控制,从而保证机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电动车组微机网络控制单元XDU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动车组微机网络控制单元XDU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控制车用CAB-B型制动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可行性分析
    1.1 相关要求
    1.2 适应性分析
2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制动控制柜
        2.1.1 电空控制单元
        2.1.2 辅助控制装置
        2.1.3 空压机启停控制装置
        2.1.4 电源模块
        2.1.5 接口箱
        2.1.6 电气接口单元
    2.2 制动显示屏
    2.3 制动控制器
    2.4 后备制动装置
    2.5 电空制动控制装置
3 结语

(2)D45型内燃机车电空-真空制动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D45型内燃机车概况
        1.2.1 项目背景
        1.2.2 项目简介
        1.2.3 研发制造及运用概况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制动基础理论
    2.1 制动机的发展历程
        2.1.1 国外制动机发展
        2.1.2 国内制动机发展
    2.2 制动方式
        2.2.1 按动能的转移方式分类
        2.2.2 按制动源动力分类
        2.2.3 按制动力形成方式分类
    2.3 制动机的分类
        2.3.1 空气制动机
        2.3.2 电空制动机
        2.3.3 真空制动机
        2.3.4 空气-真空两用制动机
    2.4 自动空气制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5 真空制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45型机车电空-真空制动系统整体设计
    3.1 概述
    3.2 设计原则
    3.3 系统构成
    3.4 制动距离计算
        3.4.1 对制动距离概念的分析
        3.4.2 对制动距离参数的分析
        3.4.3 制动距离理论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45型机车风源净化系统与辅助用风系统的设计分析
    4.1 概述
    4.2 空气风源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4.2.1 组成及作用
        4.2.2 空气压缩机的控制设计
        4.2.3 空气压缩机组选型
        4.2.4 总风缸及自动排水阀选型
        4.2.5 空气干燥器及后置过滤器选型
        4.2.6 供风能力分析计算
    4.3 真空风源系统的设计
        4.3.1 组成及作用
        4.3.2 工作原理
        4.3.3 真空泵选型
        4.3.4 真空泵油位保护的控制设计
    4.4 辅助用风系统设计
        4.4.1 撒砂控制系统的控制设计
        4.4.2 鸣笛控制装置的设计
        4.4.3 电子燃油显示系统选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45型机车制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
    5.0 制动控制系统结构拓扑设计
    5.1 CCBII电空制动机
        5.1.1 主要功能
        5.1.2 结构组成
    5.2 真空制动机
        5.2.1 功能概述
        5.2.2 结构组成
        5.2.3 功能作用
    5.3 真空制动的控制关系
    5.4 停放制动系统设计
        5.4.1 组成和工作原理的设计
        5.4.2 停放制动力的计算和性能分析
    5.5 空电互锁制动与空电混合制动的研究与设计
    5.6 集成应用设计
        5.6.1 制动控制柜
        5.6.2 真空控制柜
    5.7 制动机与机车显示屏交互数据显示的设计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D45型机车制动系统试验验证与数据分析
    6.1 制动距离试验
    6.2 供风能力试验
    6.3 停放制动力试验
    6.4 混合制动试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续)(论文提纲范文)

(二)
    4 重载货运制动技术
        4.1 120型货车制动机研制
        4.2 CCBⅡ电空制动机和Locotrol无线同步操纵技术
        4.3 ECP电控空气制动系统
    5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
        5.1 早期研制工作
        5.2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研发设计平台研发
        5.3 高速动车组制动技术的深入研究
6 参与国际铁路标准制订
    6.1 主持参与UIC标准制订
    6.2 主持参与ISO标准制订
7 结束语

(4)地铁制动系统测试试验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发展概述
        1.2.2 制动系统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HRDA型数字模拟式电空制动系统
    2.1 制动的基本概念
    2.2 列车制动系统
    2.3 HRDA型制动系统的系统构成
        2.3.1 风源系统
        2.3.2 制动控制单元
    2.4 HRDA型制动系统的作用过程、工作原理
        2.4.1 常用制动原理
        2.4.2 紧急制动作用原理
        2.4.3 载荷调整功能
        2.4.4 防滑控制功能
        2.4.5 不缓解检测功能
        2.4.6 强迫缓解功能
        2.4.7 制动力不足检测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动系统测试试验台硬件设计
    3.1 测试试验台总体架构
    3.2 测试试验台硬件系统设计与选型
        3.2.1 试验台硬件
        3.2.2 直流电源
        3.2.3 工控机
        3.2.4 数据采集和处理单元
        3.2.5 PLC
        3.2.6 测量系统供电单元UPS电源
        3.2.7 压力传感器
        3.2.8 气路系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动系统测试试验台软件设计
    4.1 制动测试试验台软件需求分析
        4.1.1 软件总体需求分析
        4.1.2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4.2 软件介绍和软件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4.2.1 Qt Creator软件
        4.2.2 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
        4.2.3 软件的开发环境
        4.2.4 软件的运行环境
    4.3 制动测试台软件总体设计
        4.3.1 上位机程序总体设计
        4.3.2 下位机程序总体设计
    4.4 上位机的通信设计
        4.4.1 UDP通信类
        4.4.2 UDP接收数据函数
        4.4.3 UDP发送数据函数
    4.5 标准登记功能设计
        4.5.1 自诊断试验标准登记
        4.5.2 自动试验标准登记
    4.6 试验功能设计
        4.6.1 自诊断试验
        4.6.2 自动试验
    4.7 数据保存功能设计
        4.7.1 程序连接数据库
        4.7.2 数据保存到数据库
        4.7.3 数据保存到Excel表格
    4.8 打印功能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动系统测试试验台现场测试
    5.1 试验准备工作
    5.2 自诊断试验
    5.3 单车制动试验
    5.4 电子制动控制单元试验
    5.5 试验结束工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上位机程序代码
致谢

(5)基于SimulationX的动车组制动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动车组制动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日本动车组制动系统
        1.2.2 法国动车组制动系统
        1.2.3 德国动车组制动系统
        1.2.4 国内动车组制动系统
        1.2.5 制动系统关键技术
    1.3 研究内容、方案和预期目标
第2章 动车组制动系统总体设计
    2.1 制动系统组成
        2.1.1 制动系统概述
        2.1.2 制动控制系统
        2.1.3 供风系统
        2.1.4 基础制动装置
        2.1.5 辅助装置
    2.2 制动系统主要功能
        2.2.1 制动控制
        2.2.2 供风管理
        2.2.3 防滑控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动系统气路建模
    3.1 仿真模型开发
        3.1.1 供风单元及风缸
        3.1.2 空气制动控制模块
        3.1.3 停放制动供风模块
        3.1.4 辅助供风模块
        3.1.5 基础制动装置
        3.1.6 虚拟控制逻辑
        3.1.7 制动系统建模
    3.2 基于模型仿真的部件选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动系统控制逻辑开发
    4.1 制动控制
        4.1.1 制动控制架构
        4.1.2 制动控制策略
        4.1.3 诊断信息
    4.2 停放制动控制
        4.2.1 停放制动控制逻辑
        4.2.2 诊断信息
    4.3 供风管理
        4.3.1 主供风管理
        4.3.2 辅助供风管理
        4.3.3 诊断信息
    4.4 防滑控制
        4.4.1 防滑逻辑说明
    4.5 制动控制建模仿真分析
        4.5.1 正常工况
        4.5.2 故障工况
        4.5.3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动控制单元样机研制
    5.1 设计思想
        5.1.1 设计依据
        5.1.2 设计准则
    5.2 设计方案
        5.2.1 系统架构设计
        5.2.2 单板方案设计
        5.2.3 可靠性设计
    5.3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我国铁路客运重大移动装备50年的发展与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铁路客车50年的发展与进步
    1.1 22型铁路客车的发展与进步
        1.1.1 22型铁路客车简述
        1.1.2 22型铁路客车的升级换代
    1.2 25型铁路客车的发展与进步
        1.2.1 25型客车概述
        1.2.2 25A型客车
        1.2.3 25G型客车
        1.2.4 25B型客车
        1.2.5 25Z型铁路客车
        1.2.6 25K型铁路客车
        1.2.7 25T型铁路客车
        1.2.8 25型客车的技术进步
        1.2.8. 1 车辆和车体轻量化
        1.2.8. 2 转向架技术
        1.2.8. 3 制动技术
        1.2.8. 4 辅助供电技术
        1.2.8. 5 其他辅助设备
        1.2.8. 6 车钩缓冲装置与风挡
2 我国铁路动车组的发展与进步
    2.1 我国早期的铁路动车组的开发
    2.2 铁路动车组样车
    2.3 CRH系列定型铁路动车组
        2.3.1 CRH系列动车组技术平台
        2.3.1. 1 CRH1型动车组技术平台
        2.3.1. 2 CRH2型动车组技术平台
        2.3.1. 3 CRH5型动车组技术平台
        2.3.1. 4 CRH3型动车组技术平台
        2.3.2 CRH系列动车组的定型产品
        2.3.3 CRH系列动车组带来的技术提升
        2.3.3. 1 车辆动力学和转向架设计制造技术
        2.3.3. 2 车体、转向架结构可靠性研究与设计制造技术
        2.3.3. 3 空气动力学和流线型车头设计
        2.3.3. 4 制动技术
        2.3.3. 5 列车网络技术
3 50年来的成就

(7)时速200公里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国内外电力机车/电动车组辅助系统概述
    1.1 电力机车电气部分简介
        1.1.1 主电路
        1.1.2 辅助电路
        1.1.3 控制电路
    1.2 电力机车/电动车组辅助设备的驱动电动机和供电方式
        1.2.1 辅助机组的直流供电
        1.2.2 单相交流供电
        1.2.3 旋转劈相机供电
        1.2.4 半导体静止变流器
    1.3 国内外电力机车/电动车组辅助系统概述
        1.3.1 8K型电力机车的辅助电源
        1.3.2 SS3B型电力机车的辅助电源
        1.3.3 DJ型交流电力机车的辅助电源
        1.3.4 TGFg型和TGFll型辅助变流器(株所)
        1.3.5 其他辅助电源产品
第二章 中原之星的辅助系统
    2.1 概述
    2.2 中原之星的辅助电路系统
        2.2.1 辅助逆变器
        2.2.2 主要技术参数蕌
    2.3 辅助电路说明
        2.3.1 控制装置蕌
        2.3.2 信号
        2.3.3 过电压能力
        2.3.4 短路过载能力
    2.4 辅助电源系统的结构说明
    2.5 逆变器
第三章 日本新干线动车组的辅助系统
    3.1 日本新干线简介
    3.2 新干线运营管理简介
    3.3 新干线各动车组的技术特点
    3.4 日本新干线动车组辅助电路介绍
    3.5 新干线动车组主要技术参数
第四章 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特点
    4.1 动车组主要参数及总体布置
        4.1.1 主要技术参数
    4.2 动车组的编组
    4.3 车组设备介绍
        4.3.1 车体
        4.3.2 转向架
        4.3.3 主牵引系统
        4.3.4 制动系统
        4.3.5 车端连接
        4.3.6 车内设备
        4.3.7 车内电气设备
        4.3.8 列车信息控制系统
        4.3.9 司机室
        4.3.10 辅助电源装置
第五章 辅助系统参数计算
    5.1 辅助系统技术条件
        5.1.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5.1.2 引用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5.1.3 辅助系统电源的构成
        5.1.4 辅助系统供电对象
        5.1.5 辅助系统电路结构
        5.1.6 辅助系统额定值
        5.1.7 配电柜
        5.1.8 负载类别及电源的设置方式
        5.1.9 故障运行
        5.1.10 安装条件
        5.1.11 试验
    5.2 总体技术设计说明
        5.2.1 概述
        5.2.2 辅助系统结构
        5.2.3 辅助系统的启动及运行
        5.2.4 辅助系统故障切换
        5.2.5 辅助系统接地过流保护
    5.3 技术参数计算说明
        5.3.1 辅助系统负载容量的确定
        5.3.2 整流装置输入功率的确定
        5.3.3 辅助系统电源电压
        5.3.4 逆变器故障切换容量的计算
        5.3.5 一台整流装置故障切换容量计算
    5.4 部件及电器选型
        5.4.1 35kVA逆变器电源
        5.4.2 7.5kW DC600V/DC110V电源
        5.4.3 电器的选型
第六章 辅助变流器技术分析与研究
    6.1 PWM整流器的拓扑与控制
        6.1.1 PWM整流器的拓扑
        6.1.2 PWM整流器的控制
    6.2 PWM整流器的原理及其控制策略
        6.2.1 PWM整流器系统框架
        6.2.2 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
        6.2.3 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比较
    6.3 PWM整流器的实现
        6.3.1 输入侧滤波电感的选择
        6.3.2 输出侧支撑电容的选择
        6.3.3 输出侧二次滤波电路的设计
        6.3.4 实验系统参数设计
    6.4 系统抗干扰设计
        6.4.1 硬件抗干扰设计
        6.4.2 软件抗干扰设计
    6.5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CAN总线用于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机车微机控制的发展及现状
2 CAN总线在机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状况
3 CAN总线在机车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分析

(9)动车组制动实验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动车组技术发展现状
        1.2.1 国外动车组发展状况
        1.2.2 我国动车组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动车组制动技术
    1.4 论文主要工作
2 制动系统综述
    2.1 动车组制动方式的分类
        2.1.1 按制动用途分类
        2.1.2 按能量转移方式分类
        2.1.3 按制动力形成方式分类
        2.1.4 按制动力操纵控制方式分类
    2.2 动车组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2.2.1 电制动系统
        2.2.2 空气制动系统
        2.2.3 防滑装置
        2.2.4 制动控制系统
    2.3 小结
3 动车组制动计算
    3.1 动车组制动力的计算
        3.1.1 作用在动车组上的合力
        3.1.2 空气制动力的计算
        3.1.3 再生制动力的计算
        3.1.4 空气制动力与再生制动力的分配
    3.2 制动距离的计算
        3.2.1 制动距离计算参数
        3.2.2 制动距离计算
    3.3 小结
4 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4.1 系统整体设计
    4.2 系统硬件设计
        4.2.1 再生制动系统的设计
        4.2.2 空气制动系统的设计
        4.2.3 防滑装置的设计
    4.3 系统软件设计
        4.3.1 WinCC监控组态软件
        4.3.2 S7-200 CN PLC编程软件
        4.3.3 PC Access
    4.4 小结
5 制动实验系统PLC控制与监控组态设计
    5.1 实验系统组成
    5.2 制动实验系统功能分析
        5.2.1 制动实验系统的基本功能
        5.2.2 实验系统中制动系统的分析
    5.3 程序设计部分
        5.3.1 程序设计说明
        5.3.2 PLC程序的设计
    5.4 制动系统组态的设计
        5.4.1 制动系统控制方法
        5.4.2 系统界面的设计
        5.4.3 制动系统界面设计
        5.4.4 制动结果演示界面
    5.5 制动实验系统归档系统的设计
    5.6 制动实验制动系统报警系统的设计
    5.7 制动实验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
    5.8 小结
6 系统可靠性设计
    6.1 干扰的来源
    6.2 硬件可靠性设计
    6.3 软件可靠性设计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CAN总线在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现场总线技术
    1.1 现场总线的概念
    1.2 现场总线的发展背景与趋势
        1.2.1 现场总线是综合自动化的发展需要
        1.2.2 智能仪表为现场总线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2.3 现场总线将朝着开放、统一标准的方向发展
    1.3 现场总线的特点与优点
        1.3.1 现场总线系统的技术特点
        1.3.2 现场总线的优点
    1.4 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
    1.5 CAN总线在机车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技术分析与研究
    2.1 机车设备级控制总线的选择
    2.2 CAN总线的特点
    2.3 CAN总线网络通信协议
        2.3.1 物理层
        2.3.2 数据链路层
        2.3.3 应用层
    2.4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关键技术分析
        2.4.1 CAN总线的仲裁
        2.4.2 CAN总线中的错误类型界定以及检测能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AN总线应用系统的结构
    3.1 CAN总线系统的构成
    3.2 CAN总线系统的节点
        3.2.1 CAN总线的节点
        3.2.2 节点的组成
    3.3 CAN总线系统的拓扑结构
    3.4 CAN总线系统的通信方式
        3.4.1 多主式结构
        3.4.2 主从式结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微机控制网络的总体设计
    4.1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结构设计
        4.1.1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4.1.2 CAN总线网络结构的设计
        4.1.3 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4.2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冗余设计
        4.2.1 完全冗余
        4.2.2 部分冗余
        4.2.3 CAN总线网络的冗余设计
    4.3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4.3.1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4.3.2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
        4.3.3 网络操作系统设计的实现
    4.4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硬件部分
        4.4.1 网络对硬件的总体要求
        4.4.2 CAN总线通信适配卡
        4.4.3 协议转换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层程序设计及实验
    5.1 智能节点的软件实现
        5.1.1 软件总体结构
        5.1.2 主程序模块的设计
        5.1.3 CAN总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5.1.4 自检模块的设计
        5.1.5 单片机串口通信模块的设计
    5.2 上位机的软件实现
        5.2.1 上位机软件的总体结构
        5.2.2 运用的软件和开发方法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
    5.4 构建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电动车组微机网络控制单元XDU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控制车用CAB-B型制动控制系统[J]. 吕枭,侯化安,夏军,任向杰,张茂松. 铁道车辆, 2020(12)
  • [2]D45型内燃机车电空-真空制动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研究[D]. 王晓雷.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续)[J]. 李和平,严霄蕙. 铁道机车车辆, 2019(06)
  • [4]地铁制动系统测试试验台设计[D]. 程佳.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5]基于SimulationX的动车组制动系统研究与开发[D]. 刘子嘉.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我国铁路客运重大移动装备50年的发展与进步[J]. 李瑞淳. 铁道车辆, 2013(12)
  • [7]时速200公里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研究[D]. 刘能文. 中南大学, 2011(01)
  • [8]CAN总线用于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J]. 袁媛. 机械管理开发, 2010(05)
  • [9]动车组制动实验系统研究[D]. 赵进.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10]CAN总线在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袁媛. 大连交通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动车组计算机网络控制单元XDU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