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实用的交流电机软启动装置

一种简单实用的交流电机软启动装置

一、一种简单实用的交流电动机软起动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尚靖博[1](2020)在《基于STM32的矿用隔爆软起动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使用胶带运输机、风机、水泵等设备较多,目前大多使用交流异步电动机进行拖动。如果直接起动拖动电动机,起动瞬间产生的冲击电流非常剧烈,对电动机本身以及机械设备都会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害。因此,在电源和电动机之间安装软起动器可以有效降低起动电流、减轻对设备的损害、减弱对电网的冲击。为了改善电动机起动特性,限制起动电流过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设计了一款以STM32F103VBT6微控制器为主控芯片的矿用软起动器,以有效降低起动电流为目的,实现软起动控制。针对以上问题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分析几种软起动方案,决定系统采用三相晶闸管调压软起动方案,并对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建立模型,分析影响其起动性能的参数。为了更好地控制起动过程所出现的冲击电流,详细介绍了模糊PID控制策略,由于软起动传统限流起动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模糊控制技术引入其中,通过实时整定PID控制器参数,实现对电动机起动电流和时间的优化处理,并在MATLAB/Simulink中对此控制策略进行了建模仿真,以使软起动器输出更加优质满意的波形。控制电路与驱动电路之间通过光纤传输信号,有效减少了晶闸管的电磁干扰,提高了信号传输速度。晶闸管驱动电路则利用CPLD辅助控制电路和脉冲变压器组成,在实现对晶闸管的可靠控制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根据本课题的实际需求,对软起动器的软件与硬件进行设计并进行了系统调试,硬件方面主要包括电气主电路、电源电路、检测电路、晶闸管触发电路、通信电路、接触器控制电路等电路的设计;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控制系统主程序、初始化程序、模糊PID子程序、晶闸管触发程序等程序的设计。本文设计的软起动器操作方便,起动冲击较小,实用性较强。

章嘉鹏[2](2019)在《交流电动机软起动控制器的设计探讨》文中提出针对交流电动机来讲,如果其起动电流出现过大的情况,那么受此影响,势必会造成整个电网线路在压降方面的持续加大,除此之外,还会造成电动机绕组在具体的绝缘老化方面出现持续加速,冲击生产设备。以交流电动机为对象,首先简要分析了其软起动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起动器软、硬件的具体设计策略,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帮助。

石浩[3](2018)在《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动力学特性及驱动装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大型露天煤矿运输方式为卡车运输,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相关操作人员和卡车燃料所需的费用也呈上升的趋势。为满足降低大型露天煤矿开采费用、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作为提升煤炭运输的关键设备,进而克服卡车运输的不足以及普通带式输送机受输送倾角限制的缺点,深入研究大型带式输送在露天煤矿中用于提升运输,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意义。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成为其设计和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研究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动态特性,优化输送机的性能,从而使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在经济上更加合理、在技术上更加可靠。针对大型波状挡边带输送机系统动力学问题,本文基于分数阶导数理论,建立了基于分数阶导数粘弹性模型的波状挡边输送带的粘弹性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波状挡边输送带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构建了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了赋值。利用ADAMS与MATLAB软件对在不同起动和运行条件下的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通过仿真得出在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起动和运行过程中,动态效应表现最明显的部位存在于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的驱动滚筒的趋入端附近。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善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趋入端附近的动态特性对于改善整个波状挡边带式输送系统的动态特性是至关重要的。波状挡边带式输送系统的动态特性除了取决于波状挡边输送带的性质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驱动装置的影响。为了适应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大型化的要求,本文对非标准系列的驱动滚筒进行了研究。在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传动滚筒摩擦传动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滚筒的受力情况,推导出了欧拉公式和驱动滚筒各受力情况的计算公式,对其传动理论与滚筒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利用ANSYS软件对滚筒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取其6阶的模态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根据拓扑优化理论基础,采用变密度法拓扑优化的均匀方法,以结构最小应变能为目标,对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驱动滚筒的轴进行拓扑优化,经过优化以后,优化滚筒体积比优化之前减少了 22.6%,最大等效应力提高51.4%,滚筒轴的最大扰度降低34.5%,均在工程范围之内,符合要求。基于内置径向式转子结构永磁同步电机(PMSM)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对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用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研究。使用ANSOFT对设计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永磁电机空载时的磁力线分布,磁通密度等,通过磁力线分布可以查看设计电机的漏磁情况。在永磁电机模型定转子中求取空载气隙径向磁密沿圆周的分布情况,进而求取空载气隙磁密谐波含量和幅值。根据分析结果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与此同时,进行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稳态温度场分析。本文从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出发,设计了滑模控制器,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并依据id=0矢量控制方法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仿真。通过滑模变结构的PMSM矢量控制有良好的动稳态性能,能有效减小系统的高频抖动,;其算法简单,易于工程实现;对电机参数变化及负载转矩波动有更好的鲁棒性。设计了一种PMSM互馈对拖测试平台,在运用PMSM的矢量控制原理基础上,对整个测试平台进行了全面仿真并进行了空载、负载运行测试,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仿真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测试平台运行效果良好,效率较高,并进行了节能测试,通过试验验证,节约用电量22.3%,无功功率减少88.3%,电流降低49.1%,功率因数提高49.3%。

李鸣[4](2018)在《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的建模与理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步电机作为现代工业电力拖动系统的主要动力源,直接起动时对电网、电机本身和拖动系统都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转矩和速度冲击。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异步电机通常需要配置软起动设备以改善其起动性能。针对调压调速型软起动方式、离散变频(Discrete Variable Frequency,DVF)软起动控制方式在解决软起动技术现有问题上的贡献度有限,本人所在电机软起动研究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7110)的支持下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以可控硅为控制元件的低成本且具有变频特性的新型软启动器。该新型软启动器在实验测试中证明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但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理论和模型的建立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为了揭示异步电机空间电压矢量变频(Space Voltage Vector Variable Frequency,SVVF)软起动的动态过程,进一步提高电机起动性能,需要充分研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机理和动态数学模型。所以本文提出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的建模与理论分析的进一步研究,深入分析其控制规律,对相关理论进行完善。本文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分析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根据电机的机械特性对现有的几种软起动方式进行比较。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为切入点着手进行分析,对相关基本关系式和参数进行推导与求解,通过对异步电机稳态数学模型的建立得到电压、起动转矩、起动电流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现有软起动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引入坐标变换的方法,分析异步电动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2)建立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晶闸管软启动器与电机相统一的动态数学模型。根据晶闸管在异步电机起动过程中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导通情况,在??0坐标系下对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两相导通与三相导通的动态过程进行建模分析,重点得出在这两种导通情况下定子电流、转子电流、电压和磁链的数学解析表达式,并找到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其变化规律,分析SVVF过程的实质其实就是电压矢量在不同导通情况下的组合过程。(3)确定SVVF软起动的最优起动过程。根据两相导通、三相导通与零矢量的不同组合得到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离散分频方法并进行7、6、5、4、3、2各级频率的仿真分析,同时对现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综述,结合本课题所建立的动态数学模型,从理论和仿真上确立SVVF软起动的最优分频组合方案,详细介绍其7-4-3-2-1的最优起动过程。与DVF控制进行仿真与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起动时间和相同负载率的前提下,SVVF相较于DVF在7分频控制方式下最大电流有19%左右的下降。(4)SVVF软启动器的仿真验证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对SVVF软启动器与传统调压软启动器做仿真对比,可以得出在起动电流相同的前提下SVVF软启动器的起动转矩提升了约20%,但是其起动性能相较变频器仍有一定差距。基于此,沿着变频调速的思想和技术路线,提出一种基于交直交传统电路的新型可旁路变频软启动器的拓扑结构,并进行简要介绍。

霍志强[5](2017)在《大型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对带式输送机几种常用的驱动方式进行介绍,分析了电动滚筒、变频调速、液力藕合器传动、交流电动机软起动等驱动装置的优缺点及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对比,剖析了大型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发展方向与前景。

王文强[6](2017)在《三相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研究》文中指出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该冲击电流一方面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容易对拖动设备和电动机本身造成损伤。晶闸管软起动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控制灵活,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以晶闸管软起动器为研究对象,研究模糊PID控制在电动机软起动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抑制起动过程中的电流及转矩震荡,本文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研究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模型,分析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通过研究三相异步电动机动态模型,分析起动过程中产生电流及转矩震荡的根本原因;另外,通过分析三相交流调压器电路,确定晶闸管软起动器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和调压方式。(2)针对PID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系统存在的适应性差、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在分析PID恒流起动、斜坡电压起动、离散变频起动和模糊PID恒流起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对比分析每种起动方式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等性能参数,仿真结果验证了模糊PID控制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提高了软起动系统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并且通过降低起动初期定子端输入电压,抑制了前期的起动电流及转矩震荡。但是,在电动机软起动过程中,当转子转速到达同步转速附近时,电流及转矩会产生较大的震荡。(3)模糊PID控制无法有效地解决电动机软起动过程中同步转速附近的电流及转矩震荡问题,通过仿真研究触发角、转动惯量常数和负载对震荡现象的影响,进而对同步转速附近产生震荡的根本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基于关断角控制的软起动方式,并进行仿真验证,极大地减缓了电动机起动时同步转速附近的电流和转矩震荡。(4)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F28335)为主控芯片,完成了软起动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张晓明[7](2016)在《一种高压干式移磁无级调压软起动装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大容量电动机的起动问题是限制大容量高压电动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瓶颈。过大的起动电流会对供电系统形成很大冲击,容易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引起跳闸。高压干式移磁无级调压软起动装置可以限制电动机起动时的大电流,使电动机在较小电流的情况下平滑完成起动过程。满足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的负载力矩变化,保障电动机起动过程的加速度。

白淙宇[8](2016)在《基于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异步电动机也为发生的变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日趋成熟,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直接起动以及传统的降压类起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为了获得更小的起动电流和较大的起动转矩,本文提出了以离散变频理论为核心的异步电动机晶闸管软起动控制技术。论文首先介绍了直接起动的弊端以及优选起动方案的宗旨,即减小起动电流和调整起动转矩,简单描述了软起动装置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降压类和变频类软起动装置的优缺点。通过对异步电机理论的学习和晶闸管调压原理的分析,得到了降低起动频率可以提升起动转矩的结论,浅析了几种常用的软起动装置的起动方式,提出了采用离散变频起动方式的优势。论文详细阐述了离散变频理论,通过有选择性触发晶闸管,规律地控制工频电源正负半周波通过或截止的触发策略,可以获得更好的起动性能。本文第三章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箱分别搭建了直接起动、工频软起动以及离散变频软起动三种模型,通过示波器将三种模型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进行了对比,发现离散变频软起动更有利于减小起动电流和提高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对电网冲击更小。论述了采用美国Microchip公司芯片去进行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其中包括系统整体结构,主电路设计,检测电路,触发电路,通信电路和显示电路的设计。本文介绍了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和编程策略流程图,最后通过现场调试和实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可行的。与传统软起动装置相比,本系统具有以下优点:硬件电路简单、体积小,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起动电流小等特点。用户可以方便地在显示板控制电机起停等功能,从而广泛地应用到工业、农业等众多传动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张陈斌[9](2015)在《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软起动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交流异步电机是重要的机电能量转换设备,在实际应用领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带有一定负载的情况下起动,要求控制装置能够根据负载情况灵活地选择起动方式,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在减小起动电流时提高其起动转矩。现有晶闸管软起动器与变频器在起动电机方面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起动转矩小但电流大,且起动转矩和起动电流非线性,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有的软起动器所依据的理论是电动机稳态数学模型的调压调速原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与现行的软起动器在根本上有所不同的控制策略。以变频调速为基础理论,以电压空间矢量原理为实现方法,并深入研究这种以定子磁链轨迹为控制手段和方法的软起动器控制策略。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一种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控制策略。对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策略在取自交流电网的某时段的正弦电压即正弦两相交变供电时的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2)使用了波形分析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以工频三相电源的波形图和积分运算确定开关的触发时刻为基本路线,解析了一种六边形磁链轨迹控制的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策略的数学表达式。对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器转子静止时电机定子电流动态和稳态下进行研究。通过建模仿真研究,验证了六边形磁链轨迹控制的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策略波形分析法和解析法的一致性和可行性。(3)完成了以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策略为基础,以Cortex-M3处理器为核心的六边形磁链轨迹控制的新型软起动器的硬件设计,详细描述了软起动器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并且对其进行了测试。本文的实验样机,在经过技术完善和实验测试之后,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正弦波电压空间矢量的软起动器可以启动带有一定负载或较大惯性负载的电动机,而且电流保持在较小的值。并于2015年3月7日通过了咸阳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研制的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控制的新型晶闸管软起动器,显着提高了感应电机的起动转矩,减小了起动电流,达到了设计目标。

王宏华[10](2014)在《高压大功率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技术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高压大功率异步电动机降压软起动技术、变频软起动技术和降补软起动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对高压大功率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二、一种简单实用的交流电动机软起动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简单实用的交流电动机软起动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M32的矿用隔爆软起动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软起动器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软起动器方案设计与工作原理
    2.1 系统设计要求
    2.2 软起动器设计方案
    2.3 晶闸管软起动器工作原理
    2.4 软起动器的起动方式
    2.5 模糊PID控制算法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软起动器硬件电路设计
    3.1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整体设计
    3.2 软起动器主电路设计
    3.3 软起动器微控制器电路设计
    3.4 电源电路设计
    3.5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3.6 晶闸管触发电路设计
    3.7 通信电路设计
    3.8 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
    3.9 其它电路设计
    3.10 软起动器的隔爆设计
    3.11 本章小结
4 软起动器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平台
    4.2 主程序设计
    4.3 初始化程序设计
    4.4 模糊PID程序设计
    4.5 晶闸管触发程序设计
    4.6 软停车程序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MATLAB仿真与样机调试
    5.1 MATLAB仿真
    5.2 样机调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软起动器硬件电路原理图
附录2 印刷电路板实物图
附录3 软起动器隔爆外壳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动力学特性及驱动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波状挡边输送带动态特性研究综述
    1.3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驱动装置动力学特性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波状挡边输送带分数阶导数型粘弹性动力学特性
    2.1 输送带的动态特性
    2.2 几种经典粘弹性模型
    2.3 分数阶导数型粘弹性模型
    2.4 波状挡边输送带连续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2.5 本章小结
3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动力学特性及仿真
    3.1 大型波状挡边输送机系统动力学模型
    3.2 数学模型系数矩阵的赋值
    3.3 系统的初始条件
    3.4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的建立
    3.5 起动速度曲线的选择
    3.6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动力学特性仿真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用驱动滚筒的研究
    4.1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的摩擦传动理论
    4.2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驱动滚筒的有限元分析
    4.3 仿真结果分析
    4.4 驱动滚筒的结构拓扑优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技术研究
    5.1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
    5.2 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动机建模与仿真
    5.3 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
    5.4 基于滑模速度控制器的PMSM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
    5.5 永磁同步电动机性能测试实验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的建模与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异步电机软启动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异步交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与数学模型
    2.1 异步交流电动机的起动特性
        2.1.1 异步交流电动机的等效电路
        2.1.2 异步交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2 异步交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
        2.2.1 传统降压起动方法
        2.2.2 新型电子式软起动方法
        2.2.3 离散变频软起动方法
    2.3 异步交流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与坐标变换
        2.3.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3.2 坐标变换
        2.3.3 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的建模与仿真
    3.1 异步电机在三相工频电压下的斜坡升压起动过程
    3.2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两相导通建模分析
    3.3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三相导通建模分析
    3.4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离散分频
        3.4.1 空间电压矢量的分频原理
        3.4.2 空间电压矢量下的可选分频
    3.5 空间电压矢量各级分频仿真分析
        3.5.1 空间电压矢量7分频起动过程仿真分析
        3.5.2 空间电压矢量6分频起动过程仿真分析
        3.5.3 空间电压矢量5分频起动过程仿真分析
        3.5.4 空间电压矢量4分频起动过程仿真分析
        3.5.5 空间电压矢量3分频起动过程仿真分析
        3.5.6 空间电压矢量2分频起动过程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的研究
    4.1 空间电压矢量最优分频原理
        4.1.1 空间电压矢量的相序分析
        4.1.2 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频级数
    4.2 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过程分析
        4.2.1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7分频控制
        4.2.2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4分频控制
        4.2.3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3分频控制
    4.3 空间电压矢量分级变频与离散变频的比较优势
        4.3.1 离散变频的转矩脉动分析
        4.3.2 空间电压矢量变频与离散变频7分频仿真对比
        4.3.3 空间电压矢量变频与离散变频7分频实验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的系统仿真及连续变频方案设计
    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5.1.1 三相交流电源模块
        5.1.2 晶闸管主电路模块
        5.1.3 晶闸管控制信号产生模块
    5.2 空间电压矢量变频软起动系统仿真
    5.3 空间电压矢量变频与调压调速软起动特性对比
    5.4 一种新型可旁路连续变频软启动器
        5.4.1 新型可旁路变频软启动器的结构
        5.4.2 新型可旁路变频软启动器的工作原理
        5.4.3 新型可旁路变频软启动器的旁路切换
        5.4.4 新型变频软启动器的旁路切换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5)大型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带式输送机对驱动装置的要求
2 带式输送机的几种驱动方式
    2.1 电动滚筒驱动方式
    2.2 变频调速驱动方式
        2.2.1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
        2.2.2 差动变频无级调速
    2.3 液力耦合器传动方式
    2.4 交流电动机软起动方式
3 结语

(6)三相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起动方法对比
    1.3 晶闸管软起动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本文拟解决关键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系统模型和主电路研究
    2.1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稳态模型研究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动态模型研究
        2.2.1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动态方程建立
        2.2.2 起动过程电流和转矩震荡特性分析
    2.3 软起动系统主电路拓扑结构和调压原理
        2.3.1 基于晶闸管的三相交流调压器拓扑结构
        2.3.2 基于晶闸管的三相交流调压器调压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系统仿真研究
    3.1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仿真模型构建
    3.2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起动方式研究
        3.2.1 直接起动
        3.2.2 PID控制恒流软起动
        3.2.3 电压斜坡软起动
        3.2.4 离散变频软起动
        3.2.5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3.3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恒流软起动仿真研究
        3.3.1 PID控制
        3.3.2 模糊PID控制
        3.3.3 仿真结果
        3.3.4 PID恒流起动和模糊PID恒流起动仿真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机软起动时同步转速附近震荡现象研究
    4.1 同步转速附近震荡现象影响因素研究
        4.1.1 触发角对震荡的影响
        4.1.2 负载对震荡的影响
        4.1.3 转动惯量对震荡的影响
    4.2 同步转速附近震荡现象原因分析
        4.2.1 起动过程中转速、转矩和续流角的关系
        4.2.2 震荡原因分析
    4.3 基于关断角控制软起动仿真研究
        4.3.1 固定关断角控制
        4.3.2 基于关断角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起动控制器系统设计
    5.1 软起动控制器原理框图
    5.2 软起动控制器硬件设计
        5.2.1 主电路
        5.2.2 主控芯片的选择
        5.2.3 晶闸管参数的选择
        5.2.4 电压同步检测电路
        5.2.5 电流检测电路
        5.2.6 晶闸管触发电路
    5.3 软起动控制器软件设计
        5.3.1 主程序设计
        5.3.2 初始化程序设计
        5.3.3 同步触发中断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附录 A

(7)一种高压干式移磁无级调压软起动装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压干式移磁无级调压软起动柜移磁原理
2 电动机移磁调压软起动数学模型
3 高压干式调压软起动柜移磁调压的实现
4 关键技术和实现途径
    4.1 移磁原理的采用
    4.2 干式移磁无级调压软起动柜的形成
    4.3 具体实施方式
    4.4 系统谐波分析
    4.5 移磁调压自动控制系统
    4.6 一体化成型的新型结构
5 高压干式移磁无级调压软起动柜的综合特点
6 结语

(8)基于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1.3 本文主要内容概述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异步电动机起动分析及离散变频理论研究
    2.1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的分类
        2.1.1 定子串电阻起动装置
        2.1.2 定子串电抗起动装置
        2.1.3 转子串电阻起动装置
        2.1.4 星三角起动装置
        2.1.5 自耦变压起动装置
        2.1.6 变频器
        2.1.7 离散变频软起动器
    2.2 异步电动机特性分析
        2.2.1 异步电动机的原理
        2.2.2 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分析
    2.3 常见的软起动器的控制方式
        2.3.1 电压斜坡控制
        2.3.2 电流限幅控制
        2.3.3 转矩控制
    2.4 晶闸管调压原理
    2.5 离散变频原理及研究
        2.5.1 离散变频的方法
        2.5.2 离散变频后的相位角及相序研究
        2.5.3 离散变频的综合分析
        2.5.4 定子端电压和触发角的计算
3. 异步电动机起动仿真
    3.1 直接起动仿真模型
    3.2 工频起动仿真模型
    3.3 离散变频起动仿真模型
        3.3.1 同步电压脉冲子系统
        3.3.2 频率脉冲子系统
        3.3.3 触发角控制子系统
        3.3.4 晶闸管子系统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仿真结果
        3.4.2 结果分析
4. 软起动控制系统硬件分析与软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主体设计
    4.2 主回路及晶闸管选择
    4.3 主控板电路设计
        4.3.1 电源模块设计
        4.3.2 传感器模块设计
        4.3.3 检测电路
        4.3.4 模/数转换模块
        4.3.5 触发电路
    4.4 显示板电路设计
        4.4.1 显示板芯片选择
        4.4.2 最小系统及电路
        4.4.3 供电电源
        4.4.4 通讯电路
        4.4.5 LED指示灯及按键输入电路
    4.5 控制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4.5.1 开发环境MPLAB(IDE)简介
        4.5.2 系统初始化及主程序设计
        4.5.3 电压同步信号检测程序
        4.5.4 触发程序
        4.5.5 显示及键盘程序
5. 实验及结论展望
    5.1 实验
        5.1.1 实验过程及装置
        5.1.2 实验结果
    5.2 结论及课题展望
        5.2.1 结论
        5.2.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软起动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异步交流电动机起动模式
    2.1 异步交流电机控制规律
        2.1.1 等效电路
        2.1.2 转矩特性
        2.1.3 电流特性
    2.2 交流异步电动机常规起动方式介绍
        2.2.1 定子串电阻或电抗器起动
        2.2.2 星-三角形起动
        2.2.3 延边三角形起动
        2.2.4 自耦变压降压起动
        2.2.5 转子串联电阻起动
        2.2.6 转子串频敏变阻器起动
    2.3 不同起动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三相晶闸管调压软起动与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分析
    3.1 晶闸管调压软起动分析
        3.1.1 调压控制原理
        3.1.2 起动方式控制策略
        3.1.3 运行控制方式
        3.1.4 停车控制方式
        3.1.5 谐波分析
    3.2 电压空间矢量的软起动分析
        3.2.1 正弦波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器的控制理论简述
        3.2.2 基于正弦波电压的空间矢量软起动器矢量分布分析
        3.2.3 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器实现方法和控制策略研究
        3.2.4 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器触发脉冲及电压波形
    3.3 本章小结
4 调压软起动与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仿真分析
    4.1 调压软起动建模与仿真
    4.2 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仿真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器研发
    5.1 系统整体设计
    5.2 系统的硬件设计
        5.2.1 控制芯片介绍
        5.2.2 系统控制电路
        5.2.3 部分关键电路设计
    5.3 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系统主程序
        5.3.2 缺相检测
        5.3.3 相序检测
        5.3.4 系统子程序
    5.4 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器测试结果与分析
    5.5 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器介绍
        5.5.1 电压空间矢量软起动器特色和创新点
        5.5.2 接线图
        5.5.3 操作流程
        5.5.4 通电状态显示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和申请专利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10)高压大功率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压异步电动机降压软起动技术
    1.1 可变电阻式降压软起动
    1.2 磁控电抗器降压软起动
    1.3 晶闸管串联式高压软起动器
    1.4 开关变压器式高压软起动器
2 高压异步电动机变频软起动技术[1-2][7][42-43]
3 高压异步电动机降补软起动技术[1][7][44-46]
4 展望

四、一种简单实用的交流电动机软起动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M32的矿用隔爆软起动器设计[D]. 尚靖博.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交流电动机软起动控制器的设计探讨[J]. 章嘉鹏. 科学技术创新, 2019(21)
  • [3]大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系统动力学特性及驱动装置研究[D]. 石浩.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2)
  • [4]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晶闸管软启动器的建模与理论分析[D]. 李鸣. 陕西科技大学, 2018(12)
  • [5]大型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比较研究[J]. 霍志强. 机械管理开发, 2017(08)
  • [6]三相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研究[D]. 王文强.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 [7]一种高压干式移磁无级调压软起动装置技术[J]. 张晓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11)
  • [8]基于异步电动机软起动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D]. 白淙宇. 辽宁科技大学, 2016(10)
  • [9]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软起动器研究[D]. 张陈斌. 陕西科技大学, 2015(02)
  • [10]高压大功率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技术综述[J]. 王宏华.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4(05)

标签:;  ;  ;  ;  ;  

一种简单实用的交流电机软启动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