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MW机组循环泵技术改造及经济调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山,彭立观,刘德权[1](2021)在《3×200 MW机组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现行相关环保政策,燃煤电厂应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结合某电厂3×200 MW机组脱硫设备现状,从高效除雾器选型、加装托盘可行性及吸收塔部件消缺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论证,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确定了3台200 MW机组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改造的总体设计方案,并阐述了脱硫超低改造实施过程和运行投用效果。
张晓巩[2](2021)在《基于仿真技术的换热站循环水泵降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球对资源高效利用的关注以及我国供暖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供暖系统的运行节能势在必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是循环水泵的节能降耗。循环水泵节能降耗的研究关系到系统的供暖质量和节能潜力的挖掘。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以往水泵选型存在设计粗犷、计算不够严谨、余量选幅过大等问题,这使得供暖系统初期投资成本大大增加,中后期的调整和运行调度也困难重重。本课题主要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深度分析研究供暖系统换热站内循环水泵能耗过高问题,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循环水泵的节能运行方案,以降低循环水泵运行电耗,为供热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效增益。首先,对定州市盛世豪庭小区供暖系统运行现状进行实验测试,对采集到的运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得出循环水泵能耗偏高的原因。其次,以换热站循环水泵运行数据为切入点,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小区供暖系统的仿真分析模型,控制仿真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在工程允许的范围。最后,为解决换热站循环水泵能耗过高的问题,利用仿真模拟分析的方法,结合阀门调节的相关特性,对盛世豪庭小区供暖分析模型进行模拟调节,得出需要变化的阀门开度值,将仿真结果应用到案例工程当中,得到了较为理想的降耗结果。利用计算机仿真平台建立了供暖系统分析模型,结合实际收集的运行数据对水泵的效率和能耗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总结出具有实操意义的仿真模拟降耗策略。该策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换热站循环水泵的耗能问题。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凭借自身调试供暖系统的简单便捷、调试效果清晰明了、减少实际供暖系统的运行调度工作量等优势解决了供热行业出现的诸多难题,为实际工程供暖周期内循环动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能耗水平进行分析评估并给出改善意见,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张虎男[3](2017)在《350MW超临界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研究及性能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开展,以及碳交易市场的启动,火电行业的节能减排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在降低能耗和减排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导致中小火电机组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300MW等级的机组只有实行热电联产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本文针对大连开发区热电厂当前供热存在的问题,提出回收汽轮机排汽余热用于供热,以提高机组的供热能力,满足日益增加的供热需求,对大连开发区热电厂#1号机组汽轮机进行了供热改造,全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大连开发区热电厂的供热现状和当前供热方式存在的问题,对吸收式热泵和汽轮机高背压运行两种余热回收供热改造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确定选用汽轮机高背压运行供热改造方案后,对改造前后的机组运行参数和能耗进行了分析。(2)为满足改造后汽轮机高背压运行的要求,需对低压缸转子进行相应的改造,对比分析了两种低压缸改造方案的热力特性,以及两种方案在不同负荷和运行背压下的低压缸效率,并对改造后末级叶片的结构强度、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3)对#1号机给水泵小汽轮机、凝汽器、精处理装置、热网循环水泵、2号机低压旁路进行相应的改造,以适应改造后汽轮机排汽压力和温度升高带来的一系列运行工况的变化。(4)对改造后不同供热负荷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电厂实际承担供热面积越大,可回收乏汽余热越多,经济效益越高。
李宏旭,陈永辉[4](2017)在《200MW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改造》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公司增加供热能力及节能降耗需要,对01号机组进行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改造。通过将凝汽器的真空度降低,把凝汽器改为供热系统的热网加热器,直接用作热网的循环水换热实现冷却水温提高,充分利用机组排汽的汽化潜热加热热网循环水,从而提高机组的循环热效率,将冷源损失降低为零。
白杨[5](2017)在《丰镇电厂200MW机组脱硫系统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将导致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环境,例如酸雨、腐蚀植物、森林和建筑物,更严重的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在我国,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已成为这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火力发电厂中,脱硫效率最高而且研究深度最高的技术就是燃烧后的对原烟气进行脱硫(FGD)。本文通过对丰镇电厂脱硫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参数选取不当、腐蚀、效率不稳定等情况,以及同后可能遇到的高硫煤燃烧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优化分析。使机组在稳定运行并烟气排放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的同时,节约成本。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作为一项使用范围最广,最为成熟的技术,在我过大部分已经投产的火力发电厂普遍使用。目前国内大多数火力发电厂投入使用的脱硫系统中,脱硫设备和零部件大多数为进口的,所以导致了一个严重阻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推广使用的弊端产生,那就是脱硫技术投资成本过高,后期维护困难。通过脱硫系统的操作可以在脱硫技术的选择可以看出,仍有许多不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因此,通过各种优化,可以使我厂的烟气脱硫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各项指标和参数达到最佳状态。脱硫系统的优化研究是多方面的。本文以内蒙古丰镇发电厂运行中的200MW机组脱硫系统为例,对该系统的以下模型分别进行分析:1对本厂脱硫吸收塔内的浆液PH值记录并分析。2对其脱硫吸收塔内的浆液密度以及各个成分的浓度对比并记录。3对该脱硫系统的主要设备,如真空皮带,氧化风机,浆液循环泵等进行检查,记录其使用时间和腐蚀情况。该电厂为了节约成本而掺烧高硫煤情况下,本文对脱硫系统的磨煤机、氧化风机等主要设备的出力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之后分析数据,基于运行数据的调优,从而可以使脱硫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使该系统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安全运行。本论文对多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从烟气流量,入口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吸收塔浆液PH值,吸收塔浆液密度,石膏过饱和度,液气比等数据进行了分析。从上述的影响脱硫系统出力和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通过实践的经验和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几个可以进一步优化的项目,例如浆液PH值和浆液循环泵的运行方式、真空皮带机脱水系统等。通过一些研究的基本手段,例如测试、对比、试验等等,将可以优化控制的几个重点项目进行调整,在尽量少的改变运行方式的前提下,提高该厂烟气脱硫系统的整体脱硫效率,同时满足我市环保局所规定的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要求,减少对环境带来的负担。另外本文还对运行一段时间的脱硫系统主要设备和部位的腐蚀情况,以及结垢的清除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据此提出来对于该厂脱硫烟气系统的指导意见等,使系统在经过优化调整后新的参数下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在此基础上使我厂的经济性得到保证。
赵永臣,马天驰,李晓光,姜信杰,刘明超[6](2015)在《热电厂热力系统节能改造及效益评价》文中提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集中供热热源不能满足迅速增加的供热需求的情况,并且新建的大型热源投资费用高、建设周期长,并受城市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热电联产作为一种被公认的成熟节能技术,被采用于热电厂生产之中。采用热电联合生产工艺,将有效减少转换过程中的冷源损失,较好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同时保证了发电、供热标煤耗率低于同等条件下的热、电分别生产的标煤耗率,充分体现了经济性、节能性、环保性的优点。该文选取了一典型的热电厂节能改造项目进行研究,分析改造之后的节能效益。
冯亦武,赵明德,李开创[7](2015)在《冷却循环水联网运行节能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详细论述了冷却循环水水温对汽轮机组凝汽器真空的影响,结合多台汽轮机组的电厂实际情况提出了冷却循环水联网运行的节能技术措施,为火力发电厂夏季提高机组真空、节能降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通过一个具体工程应用实例,阐述了冷却循环水联网技术的实现方法和注意事项,论证了冷却循环水联网节能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张绚[8](2013)在《天津火电行业大气颗粒物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情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日趋严重,城市光化学烟雾及区域灰霾现象频繁发生,典型城市群区域复合型污染特征明显。2009年11月26日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正式对外宣布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许多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的差异,呈现煤烟、机动车尾气以及开放源复合型污染并存的态势,现在又同时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此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和能源利用率低下等多方面问题,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经济资源有限且空气污染问题严重,自身经济需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且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巨大,因此需要研究颗粒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关系,实施气候友好型空气颗粒物削减战略。本研究旨在实施城市空气颗粒物削减政策措施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气候友好。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双重挑战。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煤炭是中国的能源消费的主体。本文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及大气颗粒物减排政策进行了对比,根据重点区域天津的社会经济现状及环境现状,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识别颗粒物及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及情景,对15个治理措施的成本费用和节能减排潜力进行分析评估。基于协同减排成本效益分析,本研究通过对结果的政策排序和优化,提出了以最低成本同时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为目标的协同减排方案。本研究目标如下:在国家政策层面,针对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修改兼顾国家部委应对气候变化、控制空气污染及促进工业转型的行业节能减排技术需求,通过核算可变运行维护成本及将固定成本年均花计算了火电行业单项节能减排技术或技术集合的减排成本,通过技术的减排效率及装备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核算了技术的年潜力并排序;在地方政策层面,本文为重点节能减排区域地方政府及重点企业筛选优秀节能减排技术,为地方政府制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政策提供减排技术方案;在企业和公众层面,为重点行业企业筛选最具成本有效性的节能减排技术。本文中的典型城市选取天津,重点行业选择火电行业。首先,本文分析了2010年天津火电行业颗粒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并预估了2015年天津火电行业颗粒物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选取了了“十二五”天津市颗粒物减排目标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第二,本文构建了自底向上的火电行业控制技术成本效益分析模型——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成本优化模型。第三,筛选出火电行业中各典型机组的15项颗粒物减排技术、13项温室气体减排技术、10项颗粒物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技术的可选择控制技术及措施清单。第四,设计天津市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减排的4个控制情景:经济如常情景(BAU)、颗粒物减排情景(LAP)、温室气体减排情景(GHG)及区域协同减排情景(IES)。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及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了排放清单、排放因子、技术去除效率、初期投资、运行成本等数据。本文首先在颗粒物减排情景(LAP)中,对火电行业15项颗粒物减排技术进行了年减排潜力及年减排成本进行核算,得出各减排技术的单位颗粒物减排成本清单并进行排序,依据政策排序得出了天津市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政策建议。同样,在温室气体减排情景(GHG)中对13项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得出其单位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清单并进行排序,并依据政策排序得出了天津市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政策建议。最后,在区域协同减排情景(IES)中分析了10项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颗粒物减排潜力及减排成本,’得出了协同减排单位成本排序。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及政策排序,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方面,最具成本有效性的技术是对现有300MW机组改建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其次,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对已有电厂300MW机组加装CCS-MEA设备是最经济的选择。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于新建电厂最优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建议是1000MW核电,与之相对单位减排成本最高的政策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协同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在颗粒物减排技术方面,在现有机组上加装烟气脱硫装置是最具协同减排成本有效性的技术;在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方面;用核电厂替代火电机组是最具协同成本有效性的技术;如考虑区域安全问题则IGCC电厂更适合天津市,为重点区域地方政府及企业提供了最具经济性的技术选择。区域协同减排情景(IES)依次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关闭第一热电厂的50MW机组、在陈塘热电厂300MW机组上加装温室气体吸收装置及袋式除尘器、新建250MW IGCC电厂。在区域协同减排情景下,十二五颗粒物总减排潜力为35930.73吨(减排48%),温室气体总减排潜力为2809.54万吨(减排36.7%),相应总成本为96.9亿元人民币,可以最低成本实现颗粒物减排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减排目标,为地方政府执行国家政策提供经济有效的十二五节能减排路径。
张振,张林,郭林,任华玉,刘兴民[9](2013)在《火电厂综合节水降耗技术改造实践》文中提出针对火电厂耗水量大、生产成本不断升高的问题,进行火电厂综合节水降耗技术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措施,使发电水耗大幅降低,达到节能的目的。
陈慧敏[10](2012)在《电厂循环水泵优化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电厂循环水泵效率低、电耗高、经济性差、水轮发生汽蚀、轴承易损、检修工作量大等问题,从水泵的结构、电机功率选择及接线方式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技改措施,达到预期效果。
二、200MW机组循环泵技术改造及经济调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MW机组循环泵技术改造及经济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3×200 MW机组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效除雾器选型研究 |
1.1 常规选型方式介绍 |
1.2 选型方案对比确定 |
1.3 配套辅助系统改进 |
1.3.1 更换除雾器冲洗水泵 |
1.3.2 冲洗水系统结构更改 |
1.3.3 DCS控制系统升级改造 |
1.3.4 CEMS分析仪系统更新 |
2 加装托盘可行性分析 |
2.1 合金托盘结构原理 |
2.2 安装托盘性能优劣 |
2.2.1 保证烟气均布 |
2.2.2 提高脱硫效率 |
2.2.3 兼作施工平台 |
2.2.4 烟气阻力加大 |
2.2.5 检修维护增多 |
3 吸收塔部件消缺论证 |
3.1 喷淋层喷嘴校正更换 |
3.2 吸收塔塔壁防腐维修 |
3.3 浆液循环泵管件更换 |
3.4 增设工艺水回收水泵 |
4 技术方案确定与实施 |
5 结论 |
(2)基于仿真技术的换热站循环水泵降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1.3 供暖工程中存在的工程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供暖系统节能运行研究现状 |
1.2.2 循环水泵节能降耗的研究进展 |
1.2.3 供暖系统仿真模拟研究情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供暖系统工程测试 |
2.1 工程测试 |
2.1.1 测试目的 |
2.1.2 工程概况 |
2.1.3 实验步骤 |
2.2 实验结果 |
2.2.1 实验结果 |
2.2.2 结果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供暖系统的仿真模型 |
3.1 数学模型 |
3.1.1 分支数学模型 |
3.1.2 链接节点压力数学模型 |
3.1.3 离心水泵数学模型 |
3.1.4 离心水泵能耗的计算模型 |
3.1.5 阀门的数学模型 |
3.1.6 水力工况数学模型 |
3.2 仿真平台 |
3.2.1 Cyber Sim仿真平台 |
3.2.2 Cyber Control仿真平台 |
3.2.3 编码程序语言及其调用原则 |
3.3 供暖系统的仿真模型 |
3.3.1 分支仿真模型 |
3.3.2 链结节点压力的仿真模型 |
3.3.3 离心水泵的仿真模型 |
3.3.4 阀门的仿真模型 |
3.3.5 水力工况的仿真模型 |
3.4 盛世豪庭小区供暖系统仿真模型 |
3.4.1 系统组态 |
3.4.2 仿真调试 |
3.4.3 误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循环水泵的降耗调节与运行 |
4.1 盛世豪庭循环水泵能耗偏高的原因分析 |
4.1.1 大流量运行 |
4.1.2 供热管网的水力失调 |
4.1.3 变频调速节能原理分析 |
4.2 循环水泵降耗措施 |
4.2.1 管网水力平衡调整仿真 |
4.2.2 循环水泵配置优化 |
4.2.3 降耗结果分析 |
4.3 工程应用 |
4.3.1 盛世豪庭小区供暖系统实地调整 |
4.3.2 初、末寒期单泵运行的可行性探讨 |
4.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350MW超临界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研究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热电联产技术 |
1.2.1 汽轮机中排抽汽供热方式 |
1.2.2 汽轮机排汽余热供热方式 |
1.3 汽轮机排汽余热供热发展现状 |
1.3.1 吸收式热泵供热技术发展现状 |
1.3.2 高背压供热技术发展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2 高背压供热改造方案 |
2.1 供热现状 |
2.1.1 当前供热方式存在的问题 |
2.1.2 供热负荷分析 |
2.2 供热改造方案分析 |
2.2.1 供热改造方案选择 |
2.3 高背压供热改造总体方案 |
2.3.1 改造前供热方式 |
2.3.2 改造前机组供热能耗分析 |
2.3.3 改造方案简述 |
2.3.4 改造后机组供热能耗分析 |
2.3.5 工程改造范围 |
3 低压缸转子改造方案 |
3.1 新型低压缸转子设计和选型 |
3.1.1 新转子叶片长度及叶型选择 |
3.1.2 新转子对机组夏季出力的影响 |
3.1.3 改造后对非供热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
3.1.4 短叶片转子安全可靠性分析 |
4 辅助设备改造方案 |
4.1 给水泵汽轮机改造方案 |
4.2 凝汽器改造方案 |
4.3 精处理系统改造 |
4.4 热网循环泵扩容改造方案 |
4.5 2号机旁路改造方案 |
5 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
5.1 投产后达到机组供热能力时的经济效益 |
5.1.1 供热寒冷期机组运行分析 |
5.1.2 供热次寒期机组运行分析 |
5.1.3 供热初末期机组运行分析 |
5.1.4 改造后经济效益分析 |
5.2 改造后承担不同供热负荷时的经济效益 |
5.3 改造经济风险分析 |
5.3.1 改造后发电出力不增加时的经济效益 |
5.3.2 改造后发电出力和供热面积都不增长时的经济效益 |
5.4 改造效益综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200MW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轮机低真空供热系统改造可行性分析 |
1.1 改造的必要性 |
1.1.1 阜新发电公司的供热需求和供热能力 |
1.1.2 低真空供热改造的必要性 |
1.2 改造的可行性 |
2 技术分析及改造方案 |
2.1 现有200MW机组热网首站供热能力分析 |
2.2 现有350MW机组热网首站供热能力分析 |
2.3 改造方案 |
3 通过低真空供热改造取得经济效益 |
3.1 节能减排分析 |
3.2 冷却水循环泵节电分析 |
3.3 节水分析 |
4 结语 |
(5)丰镇电厂200MW机组脱硫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烟气脱硫的几个重要参数 |
1.2 研究的进展和成果 |
1.2.1 脱硫技术的分类 |
1.2.2 燃烧前脱硫技术 |
1.2.3 煤燃烧中脱硫技术 |
1.2.4 燃烧后脱硫(烟气脱硫) |
1.2.5 国外烟气脱硫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
1.2.6 国内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应用情况 |
1.3 丰镇电厂脱硫系统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200MW机组脱硫系统工艺及数学模型 |
2.1 工艺流程 |
2.1.1 原理简介 |
2.1.2 脱硫系统反应方程式 |
2.1.3 吸收塔功能组划分 |
2.1.4 吸收塔浆液循环泵 |
2.1.5 喷淋层与喷嘴 |
2.1.6 除雾器 |
2.1.7 搅拌器 |
2.1.8 氧化空气系统 |
2.2 烟气参数模型 |
2.2.1 锅炉蒸发量模型 |
2.2.2 燃煤硫分模型 |
2.2.3 脱硫系统入口烟气量模型和烟气含硫浓度模型 |
2.2.4 脱硫效率模型 |
2.2.5 系统出口烟气含硫浓度模型 |
2.3 系统流程模型 |
2.3.1 液面高度模型 |
2.3.2 石灰石浆液模型 |
2.3.3 脱硫塔参数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200MW机组脱硫控制系统及参数优化 |
3.1 脱硫系统SAMA图 |
3.2 主控制回路 |
3.3 副控制回路 |
3.3.1 pH值的上、下限值 |
3.4 主回路和副回路的设定 |
3.5 烟气脱硫率的控制 |
3.5.1 说明 |
3.5.2 修正函数中pH值的影响 |
3.6 控制参数优化方案分析 |
3.6.1 pH值优化分析 |
3.6.2 液气比优化分析 |
3.6.3 浆液密度优化分析 |
3.6.4 氯离子对SO2吸收的影响 |
3.6.5 烟气温度的优化分析 |
3.6.6 浆液品质的优化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200MW机组脱硫系统的优化运行分析 |
4.1 吸收塔浆液循环泵运行方式优化 |
4.2 真空皮带机脱水系统控制优化 |
4.3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
4.4 1#机组脱硫烟气换热器吹灰程序优化 |
4.5 烟气脱硫系统废水引入冲渣水系统综合处理 |
4.6 降低烟气系统阻力的措施 |
4.7 优化方式 |
4.8 经济效益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热电厂热力系统节能改造及效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造的施工技术方案及工艺要求 |
2 设备选型 |
3 改造后的效果及经济性分析 |
3.1 余热利用分析 |
3.2 节水分析 |
3.3 节电分析 |
4 结语 |
(7)冷却循环水联网运行节能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循环水联网技术原理介绍 |
2 循环水联网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 |
2.1 循环水联网条件分析 |
2.2 循环水管道联网调节 |
2.3 循环水管道联网方案 |
2.4 环境及经济效益分析 |
3 结语 |
(8)天津火电行业大气颗粒物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情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内容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目标 |
1.1.3 研究内容 |
1.1.4 研究思路 |
1.1.5 技术路线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美国政策现状 |
1.2.2 欧盟政策现状 |
1.2.3 英国政策现状 |
1.2.4 德国政策现状 |
1.2.5 国际组织政策现状 |
1.2.6 中国政策现状 |
第二章 天津市火电行业颗粒物及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火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
2.1.1 中国电力行业现状及构成 |
2.1.2 中国电力行业现状与世界主要国家能耗情况对比 |
第二节 天津市经济现状及2015年预测 |
2.2.1 天津市经济现状 |
2.2.2 天津市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第三节 颗粒物排放标准及空气质量标准 |
2.3.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沿革(GB13223-2011) |
2.3.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
第四节 天津市颗粒物排放现状及减排目标 |
2.4.1 天津市大气环境现状 |
2.4.2 天津火电行业颗粒物排放现状 |
2.4.3 天津市火电行业2015年颗粒物新增排放量预测 |
2.4.4 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减排总体目标 |
第五节 天津市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目标 |
2.5.1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
2.5.2 天津市火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
2.5.3 天津火电行业2015年温室气体新增排放量预测 |
2.5.4 天津市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
第三章 火电行业协同减排成本效益优化模型(ALC) |
第一节 模型简介 |
3.1.1 自底向上模型 |
3.1.2 成本效益分析 |
第二节 火电行业协同减排成本效益优化ALC模型 |
第三节 成本最优化的排放控制技术选择方法 |
3.3.1 单位减排成本曲线ACC |
3.3.2 减排潜力及减排成本核算方法 |
3.3.3 成本效益最优化的排放控制情景组合选择 |
第四章 天津市火电行业颗粒物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技术分析及情景设置 |
第一节 选择节能减排控制主体 |
4.1.1 选择受控区域 |
4.1.2 选择受控行业和受控企业 |
4.1.3 选择受控企业机组分类方式 |
4.1.4 节能减排技术筛选方法说明 |
4.1.5 节能减排技术生命周期说明 |
第二节 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可选节能减排技术 |
4.2.1 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可选节能减排技术 |
4.2.2 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技术清单 |
第三节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可选节能减排技术 |
4.3.1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可选节能减排技术 |
4.3.2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清单 |
第四节 火电行业颗粒物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技术情景设定 |
4.4.1 火电行业颗粒物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技术情景模式 |
4.4.2 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情景设定 |
4.4.3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情景设定 |
4.4.4 火电行业协同减排情景设定 |
第五章 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技术颗粒物减排成本效益分析 |
第一节 天津火电行业颗粒物排放技术参数 |
5.1.1 燃煤电厂参数 |
5.1.2 火电行业颗粒物削减技术减排潜力公式及参数 |
5.1.3 天津市火电行业颗粒物排放清单 |
5.1.4 天津市火电行业颗粒物排污系数和排放因子 |
第二节 火电行业颗粒物控制技术减排潜力分析及减排潜力清单 |
5.2.1 火电行业各控制技术减排潜力分析 |
5.2.2 火电行业各控制技术减排潜力清单 |
第三节 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成本参数及计算方法 |
5.3.1 火电行业颗粒物削减技术减排成本核算 |
5.3.2 火电行业颗粒物削减技术年成本 |
第四节 火电行业颗粒物控制技术减排成本分析及减排成本清单 |
5.4.1 火电行业颗粒物削减技术成本分析 |
5.4.2 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技术成本清单 |
第五节 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技术的单位颗粒物减排成本清单 |
5.5.1 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技术的单位颗粒物减排成本分析 |
5.5.2 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技术的单位颗粒物减排成本清单 |
第六节 天津市火电行业颗粒物削减技术政策排序及政策建议 |
5.6.1 天津市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技术政策排序 |
5.6.2 天津市火电行业颗粒物减排政策建议(LAP情景)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效益分析 |
第一节 天津火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参数及公式 |
6.1.1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削减技术减排潜力参数 |
6.1.2 天津市火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排放因子 |
第二节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减排潜力分析及减排潜力清单 |
6.2.1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减排潜力分析 |
6.2.2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减排潜力清单及排序 |
第三节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年成本及单位减排成本清单 |
6.3.1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年减排成本清单 |
6.3.2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单位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清单 |
第四节 天津市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排序及政策建议 |
6.4.1 天津市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政策排序 |
6.4.2 天津市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建议(GHG情景)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火电行业颗粒物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成本效益分析及情景优化分析 |
第一节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颗粒物协同减排潜力分析 |
7.1.1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颗粒物协同减排潜力排序 |
7.1.2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颗粒物协同减排成本排序 |
第二节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单位颗粒物减排成本排序 |
7.2.1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单位颗粒物减排成本清单 |
7.2.2 火电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单位颗粒物协同减排成本排序 |
第三节 火电行业协同节能减排技术成本效益分析 |
7.3.1 火电行业协同节能减排技术的单位减排成本清单 |
7.3.2 火电行业协同节能减排技术按单位颗粒物减排成本排序 |
7.3.3 火电行业协同节能减排技术按单位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排序 |
7.3.4 火电行业协同节能减排技术的协同减排成本效益关系 |
第四节 十二五天津市火电行业协同节能减排政策情景优化分析 |
7.4.1 经济如常情景(BAU情景) |
7.4.2 颗粒物减排情景优化(LAP情景) |
7.4.3 温室气体减排情景优化(GHG情景) |
7.4.4 区域协同减排情景优化(IES情景)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8.2.1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深化重点行业减排 |
8.2.2 加强燃煤污染防治,大力推广节能技术 |
8.2.3 推动能源清洁利用,积极发展低碳能源 |
第三节 创新之处 |
第四节 不确定性 |
第五节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火电厂综合节水降耗技术改造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厂耗水状况 |
1. 循环冷却水系统耗水 |
2. 工业用水系统耗水 |
3. 锅炉补充水 (除盐水) |
4. 锅炉除渣排灰用水 |
5. 锅炉脱硫系统用水 |
二、节水改造实践 |
1. 建灰渣预沉淀池减少冲渣用水量 |
2. 电除尘器由水力冲灰改为气力排灰 |
3. 冷却水塔淋水区优化配水布置 |
4. 循环水系统冬季运行由“一机一塔”方式改为“一塔带两机” |
5. 回收排放废水按质梯次利用 |
6. 完善脱硫系统用水计量与考核 |
四、效果 |
(10)电厂循环水泵优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2. 改造措施 |
3. 改造效果 |
四、200MW机组循环泵技术改造及经济调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3×200 MW机组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方案研究[J]. 张玉山,彭立观,刘德权. 电站系统工程, 2021(05)
- [2]基于仿真技术的换热站循环水泵降耗研究[D]. 张晓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1(01)
- [3]350MW超临界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研究及性能分析[D]. 张虎男.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1)
- [4]200MW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改造[J]. 李宏旭,陈永辉. 中国设备工程, 2017(16)
- [5]丰镇电厂200MW机组脱硫系统优化[D]. 白杨.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6]热电厂热力系统节能改造及效益评价[J]. 赵永臣,马天驰,李晓光,姜信杰,刘明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15(31)
- [7]冷却循环水联网运行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 冯亦武,赵明德,李开创. 发电与空调, 2015(04)
- [8]天津火电行业大气颗粒物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情景研究[D]. 张绚. 南开大学, 2013(07)
- [9]火电厂综合节水降耗技术改造实践[J]. 张振,张林,郭林,任华玉,刘兴民.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04)
- [10]电厂循环水泵优化改造[J]. 陈慧敏.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