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病窦综合征30例(论文文献综述)
蔡峤[1](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搜集临床上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结局指标为各临床疗效指标和药物安全性的中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学研究,从而为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供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由于各大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不同,因此相应的检索途径也不同,通过制定完整、符合研究目的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用电子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PubMed、Cochrane6大数据库,同时辅助手动检索方式进行检索。检索2010-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文献,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RCT临床试验,然后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所纳入文献的资料,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最后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最终结果。结果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手动检索共检索到319篇相关文献(其中CNKI107篇,万方84篇,CBM38篇,维普36篇,PubMed 54篇,Cochrane 0篇),经过详细的3轮筛选,最终纳入21篇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统计,总病例数为1738例,其中治疗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或配合西医基础治疗或联用西药治疗)872例,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或西药配合西医基础治疗)866例。进行Meta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临床有效率的比较:21篇文献包含了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比较的分析,合并效应量RR=1.28(95%CI:1.22,1.34),检验结果P<0.00001,因此治疗组在临床有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的比较:6篇文献包含了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的分析,合并效应量MD=-2.99(95%CI:-4.43,-1.54),检验结果P<0.00001,因此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提高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方面的比较:13篇文献包含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改善情况的分析,合并效应量MD=5.31(95%CI:6.12,6.51),检验结果P<0.00001,因此治疗组在提高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提高患者24小时最慢心率方面的比较:12篇文献包含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24小时最慢心率改善情况的比较,合并效应量MD=5.50(95%CI:4.30,6.70),检验结果P<0.00001,因此治疗组在提高患者24小时最慢心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的比较:2篇文献提及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情况,合并效应量MD=-3.21,(95%CI:-4.58,-2.13),检验结果P<0.00001,因此治疗组在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的比较:3篇文献提及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的情况,HBV、LBV、FIB、PV4个指标的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0001,因此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加减)在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和最慢心率,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具有显着疗效,且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根据所纳入文献提及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的药物安全性良好,在临床用药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许玫[2](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通过本次回顾性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适应病症,适用人群,方药的安全剂量使用,为今后国内外医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精准和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历代医家的方论,海内外的实验室研究和近现代的临床应用报道,以及药物的研究和其方证鉴别。并收集纳入古代医案22例,近现代医案672例,火神派医案76例,黄煌教授医案118例,日本医案13例,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疾病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剂量和加味合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研究。统计分析“适用人群”体质特征和“适用病症”,归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安全应用指征。结果:(1)麻黄附子细辛汤安全应用的人群特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多见体形健壮偏胖,面色黄暗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疲倦貌,面油,面浮肿,眼圈黑,口唇红,毛发浓密等特征。病人常见精神极度疲倦,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抑郁或焦虑烦躁神态,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并有明显恶寒怕冷,流清涕,口不渴不欲饮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和脉沉细或微,脉沉紧。腹诊见腹部压痛和腹厚软。(2)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病症。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及外感发热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聋,牙痛,支气管哮喘,肺炎,三叉神经痛,嗜睡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荨麻疹,带状疱疹,无汗症,痤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前列腺炎,滑精,遗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生长发育迟缓,糖尿病肾病,血栓性脉管炎,乳腺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外感发热等。典型症状指征包括怕冷,发热,无汗,浮肿,乏力,嗜睡,情绪低沉,哈欠多,咳喘,胸闷,心动过缓,心悸,身痛,头痛,流清涕,耳聋耳鸣,牙痛,流涎,口不渴,音哑,咽喉不利,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干燥,肢体痛痹,肢体颤抖,下肢浮肿无力,肢冷,便溏,小便清长,月经错后,痛经,不举等症状。结论:通过对几大类医案的统计,特别是黄煌教授医案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的体质特点,主治病症和如何安全有效应用的客观指征。
赵磊,杨晓燕[3](2017)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综述》文中指出近年来麻黄附子细辛汤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而西药尚未有显着突破。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等范畴;病机主要是心肾阳虚,多合并气虚或血瘀;中医治疗予以温阳益气兼活血通脉、散寒祛湿等。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广泛应用是不耐受西药及拒绝安装起搏器患者一个很好的选择。
徐婧熙[4](2017)在《中药心复康治疗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1目的在以往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中药心复康对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中医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医药防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提供新思路。2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纳入病例随机分入中药心复康研究组、心宝丸对照组(最终完成对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和基础病的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四周。评价中医证候总疗效和心电图总疗效,比较研究性指标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组间变化,包括中医证候总积分、单症状积分、24小时总搏数、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Lorenz散点图特征。同时监测安全性指标,包括基础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肝肾功能。数据分析使用spass17.0统计软件。3结果⑴研究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总有效率为60%;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50%;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⑵治疗前后对比,在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悸、头晕及气短单症状积分降低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24小时总搏数的提高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r MSSD(ms)降低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Lorenz散点图分布主要为彗星状、鱼雷状、短棒状、扇形、多分布为主。⑶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基础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隐血试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结论⑴中药心复康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肾阳虚型)临床疗效确切、安全。⑵中药心复康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肾阳虚型)患者24小时总搏数的提高、心悸、头晕及气短的缓解上疗效显着,优于心宝丸。⑶中药心复康能够影响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的r MSSD(ms)。⑷中药心复康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肾阳虚型)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用药安全。
李夏,张明飞,贾波,黎豫川[5](2013)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三方面总结了近十年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情况概况,并对其加味配伍规律进行了归纳。
李清学[6](2011)在《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现代的临床应用如:心律失常、冠心病、肺原性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孙航宇[7](2011)在《增率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各种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心律失常的总称,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等。本病以持久的脉缓为主,患者常伴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畏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晕厥、心源性猝死等。目前现代医学只能以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对症处理,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多,疗效差,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患者只能在发展至严重的阶段时行价格昂贵的人工心脏起搏治疗。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应对灵活、及时有效的优势,其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价格低、易普及,在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的突出优势是无可替代的。探讨安全、有效、廉价的中医治疗方法,在疾病早期阶段给予有效干预,使患者免除手术的风险,节约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效益。增率复脉汤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望京医院心内科所自拟,具有益气温阳活血的功效。近年来应用近百例,可以使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明显提高,同时显着改善患者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毒副作用。本研究对增率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作出进一步的验证与评价。本次试验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望京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门诊病人为对象,将符合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增率复脉汤免煎颗粒剂口服,对照物口服不含药物活性成份的颗粒冲剂,其外观、形状、颜色分别与上述试验药物相同。疗程21天,服药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在试验前、试验中每周、试验后记录平静心率、心电图、中医症候,试验前后各记录一次动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共46例患者接受治疗,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24例,对照组20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前,试验中每周,及试验后的平静心率、中医症候评分以及各项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其中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如下:1、治疗前,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的平静心率均值、中医症候项评分、血压、肝肾功能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治疗前的各项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别。3、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平静心率均值、中医症候项评分均值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增率复脉汤治疗阳气虚衰、瘀瘀血内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4、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平静心率均值、中医症候项评分均值比较,部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部分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口服安慰剂部分有效。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静心率均值、中医症候项评分均值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部分中医症候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在平静心率均值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后,在中医症候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是在平均心率增加程度上,两组的疗效一致。6、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压、生化指标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增率复脉汤对血压,肝肾功无明显影响。通过本次试验,证实了增率复脉汤对阳气虚衰、瘀血内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明确的治疗作用,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显着改善,平静心率得到明显提高。有必要对药物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而且针对本研究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需要进一步进行。
吉丽,刘炜,刘玉洁[8](2010)在《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田广宇[9](2009)在《中药细辛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药细辛,首载于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因其临床疗效卓越,千百年来,一直是一味常用的中药。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年(1998年~2008年)来,关于细辛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但主要散在于个案病例报道和一般的临床观察之中,临床报道的多,理论探讨的少;纯个性或经验性的内容多,带共性或规律性的内容少。本文拟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入讨论分析近十年来临床医师对细辛的应用经验。旨在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细辛提供支撑、指导和参考,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细辛内容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据,查阅数据库中近10年(1998~2008)的文献,收集有关细辛及含细辛方药的临床资料258篇。以方名、药物组成、用法、疗效标准、临床疗效、主治、出处等作为字段名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全面梳理,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从方药组成、用法用量、制剂、主治病证、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6个方面揭示中药细辛现代临床应用的一般规律。结果细辛临床应用广泛,涉及临床各科50余种病症。其中,用于治疗头痛者47篇、痹证40篇、心律失常40篇、鼻炎21篇,4种病证占总文献的57.36%。资料中,总有效率在90%以上的文献有203篇,占78.68%。仅有2篇文献报道有轻微不良反应。细辛用量在3g以下者85篇,占32.95%,有60.85%的文献细辛用量超过《中国药典》的规定范畴。所涉及的9种剂型中,汤剂220首,占85.27%;糊剂17首,占6.59%;膏剂9首,占3.49%;丸剂、酊剂各3首,占1.16%;散剂及茶剂各2首,占0.78%;其余剂型如油剂,胶囊剂等用之较少。本课题中有255篇文献为细辛配伍使用,与细辛配伍较多的药类依次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配伍药物中,用药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草,麻黄,川芎,附子,当归,桂枝,白芍,黄芪,白芷,丹参,防风,红花,牛膝,五味子,羌活,半夏,荆芥,桃仁、人参、地龙、蜈蚣,党参、全蝎,柴胡、赤芍,茯苓,生地、薄荷、干姜。结论安全、有效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体现;头痛、痹证、心律失常、鼻炎是细辛现代临床治疗的主要病证;大剂量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趋势;汤剂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剂型;配伍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形式。剂量是决定细辛在临床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与配伍、剂型选择、煎煮方法、细辛的品种、用药部位等有着密切关系。
陈明,高卫平,汤尔群[10](2009)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近况》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10年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应用,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起搏窦房结综合征及缓慢型心律失常这几种疾病入手,深入阐明并揭示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可在临床治疗多种慢性心律失常,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对于需要安装起搏器而经济条件达不到的患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可以很好的改善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本方的应用并不影响起搏器的后续安装,也没有明确的导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二、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病窦综合征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病窦综合征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的纳入标准 |
2 文献排除标准 |
3 疗效指标 |
4 文献检索过程 |
5 资料筛选 |
6 信息提取 |
7 质量评价 |
8 统计学应用 |
二、结果与分析 |
1 文献的检索及纳入 |
2 纳入研究的特征 |
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4 Meta分析的结果 |
讨论 |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理论依据 |
1.1 现代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物实验基础研究 |
1.3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理论依据 |
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Meta分析的意义 |
3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
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1 随机分配方法和分配隐藏的运用 |
4.2 盲法的实施情况 |
4.3 结局数据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
5 Meta分析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个人简介 |
附录三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概论 |
1. 文献研究背景 |
1.1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
1.2 少阴病论述 |
2. 国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
2.1 国内现代药理研究 |
2.2 国内临床研究与应用 |
3. 日本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
3.1 日本医家方论 |
3.2 日本现代药理研究 |
3.3 日本临床研究与应用 |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研究 |
4.1 麻黄 |
4.2 附子 |
4.3 细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文献收集与纳入标准 |
1.1 文献收集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2. 资料收集项目 |
3. 资料整理 |
4. 统计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古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1.1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1.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1.3 症状统计分析 |
1.4 舌象统计分析 |
1.5 脉象统计分析 |
2. 国内近现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
2.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2.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2.4 症状统计分析 |
2.5 体征统计分析 |
2.6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
2.7 近现代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
2.8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
3. 火神派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
3.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3.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3.4 症状统计分析 |
3.5 体征统计分析 |
3.6 火神派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
3.7 火神派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
3.8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
4. 黄煌教授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 |
4.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4.3 症状统计分析 |
4.4 体征(舌象、脉象、腹诊)统计分析 |
4.5 黄煌教授医案麻黄、附子、细辛应用剂量统计 |
4.6 原方、加味、合方统计分析 |
4.7 服用方法与煎煮 |
5. 日本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性别与年龄比例与统计分析 |
5.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5.3 症状统计分析 |
5.4 舌象统计分析 |
5.5 脉象统计分析 |
5.6 腹诊统计 |
第四章: 讨论 |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
1.1 方论 |
1.2 方证的概念 |
1.3 “方-病-人”思维模式 |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机分析 |
2.1 中医病机分析 |
2.2 方证病机分析 |
2.3 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
3.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总结 |
3.1 主治疾病 |
3.2 症状指证 |
3.3 体征指征 |
3.4 适用人群 |
3.5 黄煌教授推荐处方和注意事项 |
3.6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分析 |
3.7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关键点 |
3.8 黄煌教授经验介绍 |
4. 类方方证鉴别 |
4.1 麻黄附子甘草汤 |
4.2 麻黄附子汤 |
4.3 麻黄汤 |
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
4.5 附子汤 |
4.6 桂枝加附子汤 |
4.7 大黄附子汤 |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 |
4.9 四逆汤 |
4.10 真武汤 |
5. 安全应用与注意事项 |
5.1 如何安全和有效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
5.2 掌握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的药性,安全剂量应用 |
5.3 注意事项 |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海外的实际应用和规管 |
7. 结论 |
7.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7.4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医案名称规范 |
附录2 古代医案摘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窦性心动过缓 |
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3 缓慢性心律失常 |
4 小结 |
(4)中药心复康治疗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病例筛选 |
2 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 |
3 研究方案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判定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7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总疗效 |
2 研究性指标结果 |
3 安全性指标监测 |
讨论 |
1 中医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探析 |
2 心肾阳虚是病窦综合征的病机关键 |
3 益气温阳是病窦综合征的重要治法 |
4 中药心复康治疗心肾阳虚病窦综合征 |
5 现代医学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认识 |
6 流行病学调查 |
7 发病机制 |
8 病因 |
9 临床症状 |
10 辅助检查 |
11 诊断 |
12 治疗 |
13 不足与展望 |
14 中药心复康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探讨 |
15 中药心复康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图(Lorenz散点图)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窦性心动过缓 |
2 病窦综合征 |
3 房室传导阻滞 |
4 总结 |
(6)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心律失常 |
1.1 病窦综合征: |
1.2 缓慢性心律失常: |
1.3 房室传导阻滞: |
1.4 窦性心动过缓: |
2. 冠心病 |
3 肺原性心脏病 |
4 其它 |
(7)增率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
1 课题来源 |
2 一般资料 |
3 临床标准 |
4 治疗方案 |
5 研究步骤 |
6 观察指标 |
7 疗效判定标准 |
8、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中药细辛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中药细辛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
1 资料来源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资料分布 |
2.1 时间分布 |
2.2 期刊分布 |
3 分析方法 |
4 资料分析 |
4.1 临床应用 |
4.1.1 适应病证 |
4.1.2 临床疗效 |
4.1.3 不良反应 |
4.2 剂量 |
4.3 用法 |
4.3.1 剂型 |
4.3.2 给药途径 |
4.4 配伍 |
5 讨论与分析 |
5.1 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规律探讨 |
5.1.1 安全、有效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体现 |
5.1.2 头痛、痹证、心律失常、鼻炎是细辛现代临床治疗的主要病证 |
5.1.3 大剂量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趋势 |
5.1.4 配伍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形式 |
5.1.5 汤剂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剂型 |
5.2 影响细辛使用剂量诸因素分析 |
5.2.1 细辛用药剂量的沿革 |
5.2.2 影响细辛使用剂量的主要因素 |
6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10)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窦性心动过缓 |
2 房室传导阻滞 |
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4 缓慢型心律失常 |
5 小 结 |
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病窦综合征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 蔡峤.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2]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D]. 许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综述[J]. 赵磊,杨晓燕. 中医临床研究, 2017(23)
- [4]中药心复康治疗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徐婧熙.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 [5]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J]. 李夏,张明飞,贾波,黎豫川. 现代中医药, 2013(05)
- [6]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 李清学. 内蒙古中医药, 2011(13)
- [7]增率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D]. 孙航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概况[J]. 吉丽,刘炜,刘玉洁.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06)
- [9]中药细辛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D]. 田广宇. 湖北中医学院, 2009(11)
- [10]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近况[J]. 陈明,高卫平,汤尔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