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新闻标题的美(论文文献综述)
毛安安[1](2021)在《韩国驻华外交机构官网新闻标题中韩翻译研究 ——以大韩民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官网为中心》文中指出新闻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全球化背景下,新闻互译更是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新闻标题之于新闻,尤其是网络新闻,好比广告之于商品,出彩才能增色,平庸则让新闻“无人问津”。翻译好新闻标题,才能让新闻实现应有的传播价值。为促进中韩交流,韩国驻华大使馆及领事馆在中国开通官方网站,并在官网韩文版界面提供面向在华韩国人的翻译新闻服务。其中,韩国驻武汉总领馆官网提供的翻译新闻主题丰富、体裁多样,译文水平较高,能够为新闻中译韩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从韩国驻武汉总领馆官网提供的新闻标题译文及原文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词汇、句子、标点三个层面对新闻标题的中译韩策略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分词汇、句子、标点三个层面,统计得出中文新闻标题的主要语言特征。中文新闻标题多使用缩略词、新词、专有名词,句式主要为主谓结构,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增强文本可读性和趣味性,吸引读者注意。其次,本文从中文新闻标题的主要语言特征入手,考察新闻标题的中译韩策略。译文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灵活结合直译、音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和增译、减译等多种翻译技巧,能够满足翻译要求,实现交际目的。具体来说,处理词汇时,大部分缩略词使用直译的方法,必要时进行增译,补全信息。新词一般使用意译的方法,直接点明隐含意义。专有名词的翻译,一般遵循“名从源主”原则,无官方译名的人名和地名进行音译,部分职务名称则考虑到各国政治立场、文化背景的差异,采用意译的方法。处理句子时,主要通过调整语序、转换句子成分、减译、合译等方式使译文符合译语语法,同时又能准确传达原文内容。对于原文的修辞手法,根据重现难度决定是否适当“背叛”忠实原则,必要时舍去修辞形式,仅保留意义。处理标点时,当译文要求标点的功能和形式都与原文一致,使用移植的技巧;当译文要求标点的功能或形式与原文不一致,使用转换或增译、减译的技巧;当原文不包含译文要求的标点,使用增译的技巧。总之,韩国驻武汉总领馆官网提供了质量较高的新闻标题译文,对从事中文新闻韩译工作的译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立场上的差异,译文对部分涉及中国领土主权以及国家利益的词汇的处理不够准确,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新闻译者在进行中译韩工作时,也不能完全照搬驻外国媒体及机构的翻译方法,应当考虑到译文服务于对外交流的属性,慎重翻译,坚定政治立场,维护我国形象及利益。
杨玲[2](2021)在《日语新闻标题语法研究》文中认为新闻标题因其自身在文体和语法表达上呈现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引发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朱 1992;寺川 1992;水内 2001;野口 2002;野田 2006;森山 2009;青山 2016;丁 2016;刘 2017)。既往研究多从标题中的缩略语、助词省略以及标题的结句方式(动名词结句、助词结句)进行了分析和考察。这些研究为探索标题语法的特征做出了开拓性的尝试。但是既往研究仍存在以下的问题与不足:(1)缺乏对新闻标题语法,尤其是标题时态和情态表达的系统性、整体性描述。(2)新闻标题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缘何呈现出这些特性,对其背后的机制及原理未进行深入探析。(3)儿童新闻标题呈现出与一般新闻标题不同的特性。二者间存在何种异同、有何关联,既往研究尚未对此进行进一步探索。针对既往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本文主要设定以下3项研究课题:(1)对新闻标题语法进行系统分析,明晰标题语法中时态和情态表达的特质。(2)从信息传递,主要是信息压缩的角度,对新闻标题背后的机制和策略进行探析。(3)引入儿童新闻标题与一般新闻标题进行对比,探索新闻标题语法的阶段性。本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交代研究对象和方法、既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课题。第二章主要明晰了标题的定义及性质。第三章至第六章为论文主体部分。第七章为总结与展望。各章节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以动词结句的新闻标题时态特征。在时态上,标题语法超越了一般语法中ル形(非过去)和タ形(过去)的二元对立。标题中ル形为“无标记”(无标),而タ形则为“有标记”(有标)。ル形在标题中呈现了无时态性(脱テソス性),仅用于陈述与表达事态概念。而与之相对,标题中的タ形除却个别情况作为时态标志使用(引用以及过去完成)之外,大多表示情态用法。这与一般语法呈现出对立性。一般语法中,タ形也兼具情态功能,但一般认为タ形表时态是其主要功能及中心用法,而将タ形的情态用法视为其边缘(周辺的)用法,但是在标题语法中,タ形的情态用法转而成为其主要用法,而时态成为其边缘性用法。第四章描述并分析了以助词结尾的新闻标题的时态和情态表达。格助词「ヘ」在新闻标题中成为了时态标记。新闻标题表示未来时态有3种方式:(1)动名词+へ(2)未来时间+动词(3)未来时间+动名词+ヘ。「ヘ」在新闻标题中与一般动名词连用,标记将来时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概念域从空间场域向时间场域的投射,这一投射也符合山梨(1993;2000)所指出的语义扩张路径。既往研究一般认为「ヘ」表示“临近的未来”,但通过调查却发现,「ヘ」在标题中具有以下特性:第一,几乎不与时间副词「めす」共现;第二,这种搭配限制源于格助词「ヘ」基本义含有“远距性”(远隔性)。第三,「ヘ」的语义空间场域向时间场域投射,语义虽然扩展,但仍受其基本语义特征的制约。标题句末助词「も」「を」也在标题语法中获得了新的情态用法。标题句末提示助词「も」可表并列、极限,另外还兼有表可能性的情态用法。而标题句末格助词「を」则表达希望、要求、义务或呼吁。这两个助词在标题中的高频使用,为完善标题语法的情态表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か」则延续了一般语法的用法,在标题中表示疑问。但是因新闻标题作为大众传媒的信息手段,[か」除了表示纯粹的疑问之意,还具有修辞性疑问的功效(无疑而问),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实现新闻媒介的传播目的。标题中的「ヘ」「も」「か」三者之间存在用法上的交叉性或者连续性。三者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说,「ヘ」>「も」>「か」。表示可能性的概率来看,概率最大为「ヘ」。「も」和「か」之间存在交叉,部分情况下二者可以互换,但是二者互换时存在语义和使用上的差异。第五章主要从信息传递,主要是信息压缩的角度分析了新闻标题的机制和策略。标题语法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特质,主要由于标题语法受到双重限制:空间限制+字数限制。如何在固定的空间(版面)内、有限的字数(一般为7-11字)限制下,尽可能传递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是标题面临的课题与使命。如何将新闻报道的内容提炼并表达出来,其中又需要运用怎样的策略和机制呢?本章援用石井正彦(1993;2001;2014)对压缩性文章实现路径的3个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3个标题信息压缩的策略:要约化、临时成词化和凝缩化。动名词词尾「すゐ」的脱落,以及标题中助词脱落和缩略语属于要约化策略。标题中大量出现的临时词,则是基于临时成词化的策略而来。而助词结句且获得新的用法,则属于凝缩化策略。第六章则主要探讨了新闻标题信息压缩策略的阶段性,主要引入儿童新闻标题形态作为对比。儿童新闻既有一般语法的特性,同时兼有标题语法的特点,可视作信息压缩的中间形态。儿童新闻标题和一般新闻标题的差异,体现了信息压缩的阶段性。本章还通过问卷调查,从新闻标题中的缩略语、助词结句标题及文体特征着手,解析了日语母语者与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标题认知的异同。第七章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归纳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并指出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论文是对日语标题语法的系统性研究,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Ⅰ)全面系统地从语法层面对动词和助词结句的新闻标题的时态和情态用法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分析。标题中ル形不仅可以表示过去、现在,还可以表示未来,所以本质上标题中的ル形并非既往研究所说的“历时现在时”的用法,其本质是脱离时态的无标记用法。而与之相对,タ形则为有标记的用法。这与小说或者口语呈现本质差别。与标题中ル形仅表概念意义的“无标”性相反,タ形呈现出单纯表示过去时态之外的“有标”性,这是夕形在标题中的弱时态性及向情态用法的转向。在助词结句的标题中,时态和情态也有新的表达方式。助词「へ」在标题中成为表示未来时间的时态标记,但一般不与「ぁめす」共现。而助词「も」「を」在标题中则具有了情态用法。表示事态实现的可能性时,助词「へ」「も」「ぉ」存在用法的交叉性。(Ⅱ)从信息传递和信息压缩的角度,探析了新闻标题语法的机制和策略。本质上,标题作为信息传递的要素,在空间和字数双重限制下发展出独特的表达特征。而如何实现最少字数内最大的信息传递,需要对信息进行压缩,而压缩策略则主要包括三个:要约化、凝缩化和临时成词化。(Ⅲ)从信息压缩的阶段性,比较了儿童新闻标题与一般新闻标题的异同。笔者通过自建对照语料库,从词汇、语法表达和文体角度进行详实的对比和考察发现:作为信息压缩的不完全状态,儿童新闻标题体现了信息压缩的中间形态,而一般新闻标题则是信息压缩的成熟形态。儿童新闻标题和一般新闻标题呈现出新闻标题语法的阶段性。
洛伍拉卓[3](2020)在《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分析个案》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业发展迅速。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基数庞大。其中,民族地区的旅游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厚,拥有极具垄断性和排他性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当下的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巨变,民族地区旅游景区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景区传播成为必要选择。微信作为其中影响力及覆盖面最大的新媒体,成为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的首要选择。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做好旅游景区传播”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以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为研究对象,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个案,从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首先对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进行扫描,分析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和推送文章的特点与不足。其次对“九寨沟”的栏目设置及推送文章现状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九寨沟”的成功与不足。最后基于前文的梳理分析,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将旅游消费行为划分为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三个阶段,并从AISAS理论模型的各决策关键点出发,为民族地区旅游景区提出微信传播策略。研究认为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利用微信公众号做好旅游景区传播,一要在游客出游前明确景区微信定位,差异化打造景区“名片”,注重标题编辑技巧,创新推文内容题材,优化媒介形式,以引起受众注意,激发受众兴趣。二要在游客出游中完善栏目结构设置、清晰划分栏目类别、完善栏目功能开发,还要善于使用智慧旅游平台,满足游客实际行动需求。三要在游客出游后注重提升游客满意度,提高交流意识、搭建互动平台、设计有奖活动,以增强受众与景区的粘度,引导游客进行正面分享。
高靖薇[4](2020)在《“占豪”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的话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时评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从而能加强受众对事实的理解,在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也有着新闻时评的一席之位,时事类微信公众号成为了政治传播的新形式,话语表达与传统新闻时评相比大有不同。“占豪”作为非官方时事类微信公众号中的佼佼者,研究其时事政治类新闻时评中的话语传播特点及呈现方式,并探究形成这种话语特点的原因和背后传递的价值观,对受众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选择“占豪”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该公众号推送的原创头条新闻时评为研究样本,共计343篇,运用梵·迪克话语分析理论从文本和语境两大视角进行深度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话语分析法并辅以个案研究对所选样本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占豪”微信公众号时事政治类新闻时评的话语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是怎样被呈现的?以及形成这些话语的具体因素有哪些?旨在揭示互联网语境下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闻时评在话语表达上的转变,挖掘话语背后渗透的隐含意义。具体研究首先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概况进行了量化统计,接着分别从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进行了宏观结构、微观结构、话语风格、话语修辞上的分析。话语传播特点如下:标题由多个宏观主题构成,多以数字、强感情色彩的标点符号、网络热词来呈现。内容主题结构上呈现出层层递进的特点,敢于直面敏感话题。词汇运用大胆犀利且口语化,常以情感色彩较丰富的句式呈现话语主体的态度倾向。在修辞策略上,使用了一系列引语及精确数字来增强话语的劝服效果。新闻时评作为带有舆论导向的新闻体裁,话语特征的形成离不开背后的传播语境,“占豪”新闻时评在坚持权威话语的基础上做到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舆论,以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鸿沟。自媒体场域下新闻时评话语特点的形成与时代变迁、所处不同情境密切相关,将“占豪”新闻时评话语形成的因素放置宏观语境中从社会认知、互联网生态环境分析可得:一是有着明确的认知定位;二是有着国家利益至上的鲜明态度;三是利用了互联网语境下合适的媒介平台,以生动词汇剖析时事政治,与受众建立起情感连接,实现了话语表达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本研究将时事类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与话语分析相结合,在探究互联网语境下自媒体新闻时评话语发生改变的同时还能为其他时事政治类新闻时评的发展提供借鉴性意见。
曹颖[5](2020)在《中国日报网与纽约时报网的中美贸易战报道框架比较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1月起,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对两国甚至全球的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也成为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热点事件。在国际舆论场中,中国日报网、纽约时报网是中美两国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媒体之一,是中美贸易战报道的重要阵地。在报道过程中,两网各有自己的报道框架,主要体现在高、中、低三个层次上。在高层次框架上,中国日报网采用了互利共赢的主题,报道标题传达和平友好信号,消息来源宏观平衡、微观失衡,报道多为正面倾向;纽约时报网则使用了冲突与影响的主题,报道标题突出两国冲突与贸易战影响,消息来源宏观失衡、微观平衡,报道多为中立或负面倾向。在中层次框架上,两网的相同点在于都以主要事件环节、结果与影响环节、评估环节为主;不同点在于中国日报网重视呼吁环节,纽约时报网强调冲突环节。在低层次框架上,中国日报网的文字侧重官方立场,图片传达正面意义,通过数据展示贸易战对美国的不利影响;纽约时报网的文字突出贸易战的影响和两国冲突,利用图片补充报道事实,通过数据展示贸易战的多重影响。在中国日报网的报道中,中国的形象为经济利益的扞卫者和互利共赢精神的践行者,美国的形象为搬砖砸脚的野心家和坚持单边主义的霸权者,总体反映了中美贸易战是发展的绊脚石的舆论态度。在纽约时报网的报道中,中国的形象为贸易规则的破坏者和专制封闭的野心家,美国的形象为经济利益的受害者和难以琢磨的强硬派,总体反映了中美贸易战是发展的双刃剑的舆论态度。两网中美贸易战报道框架的差异与其媒介体制、国家利益和报道理念有关,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打赢国际舆论战,中国日报网首先应构建事实框架,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其次,发挥选择机制,提升主动设置框架的能力。再次,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升报道内容质量。
张伟光[6](2020)在《《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语言研究》文中认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新闻标题更是如此。新闻标题作为标题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新闻标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则新闻标题能否拥有足够的“吸睛性”,关键在于其是否新颖。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牡丹江晨报》的新闻标题。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中的词汇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基本词汇中名词和数词使用较为频繁;一般词汇中方言词,网络词和外来词使用较多。词汇在总体上具有频繁使用代词、大量使用缩略语和旧词新意的特点。第二章对新闻标题中的句法进行了分析。在常用句型中,本文将标题分为单句标题和复句标题,单句方面分析了单句标题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方式;复句方面分析了复句标题的结构特点和复句标题的结构关系。新闻标题的常用句类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经考察,陈述句的占比最高,祈使句占比最低。此外还分析了单复句的结构优势。新闻标题特殊结构主要包含特殊谓词带宾语,新类型标题和语法成分的省略。第三章对《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修辞和语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修辞方面,我们归纳了新闻标题中常用的七种辞格,其中比喻、比拟和借代的通俗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仿拟、夸张、反语和对偶则是在形式上巧做文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用方面,《牡丹江晨报》的新闻标题在客观叙实的同时还融入主观评价色彩,使《牡丹江晨报》不仅具有价值引领作用,也充满浓浓的人情味,更加贴近其办报宗旨。
黄琰[7](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韩语国际政治新闻汉译研究 ——以《东亚日报》语料为例》文中提出新闻翻译是一项跨国跨文化的信息传递行为,其目的不是为了让受众领略原文之感性美,而是要将原文内含的信息成功地传递给受众并被他们接受。故新闻翻译必须要从目标受众的角度入手,呈现出符合目标受众阅读习惯的译文,以使信息传递的效率最大化。新闻翻译的这一诉求与目的论存在一种隐形的联系。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的翻译“等值论”,将译文的功能突显出来,提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该行为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过程,而目标受众对译文的交际需求则是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由此看出,新闻翻译与目的论都重视目标受众的需求,将译文的交际功能放在首位,两者的核心要义是共通的。本论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韩语国际政治新闻及其汉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法、修辞、语篇四个层面分析韩语国际政治新闻如何汉译,并进一步探讨作用于翻译过程的影响因素。其中,词汇层面对专有名词、外来词、缩略词的翻译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词性转换的翻译方法;句法层面的翻译分析包括句式结构、句中时态及语态的翻译;修辞层面首先阐明韩语国际政治新闻的修辞特色,而后提出修辞的翻译方法;语篇层面着眼新闻全局,讨论新闻的全译、摘译和编译。在影响因素的论述部分,从‘文化’和‘读者’两方面探索作用于译文生成的影响因素。经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目的论对于指导韩语国际政治新闻的翻译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得出以下结论:韩语国际政治新闻翻译中,为使译文满足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达到交际目的,针对局部视角下的词汇、句法和修辞可灵活采用包括直译、意译、增译、分译、释译等在内的翻译方法,针对整体视角下的语篇则可选取全译、摘译、编译的处理方法。在决定上述翻译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两国政治文化与新闻文化差异对新闻翻译的影响,同时也不可忽视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认知差异的作用。
李静[8](2020)在《框架理论视野下中美主流媒体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报道的对比研究 ——以CGTN和CNN为例》文中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历经22个月,中美两国经历了 13轮谈判,于2020年1月15日完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预示着中美双方在贸易问题上,开始以理性的态度考虑对方的诉求,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贸易摩擦。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注重平等和相互尊重,为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开启了新的模式。本文选取中美主流媒体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期间,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在框架理论视野下,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数据挖掘和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文本等细微处进行分析,研究中美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容,话语立场和各自特点,在解析影响媒介框架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理解媒介框架中显现出的特定选择和特征,并由此归纳出中美两国在媒体报道中各自呈现的框架类型特点,通过对比做出差异分析,并简析其背后原因。将国际新闻生产与传播中两国主流新闻媒体各自技巧和策略互为对照参考,做到知此知彼,为营造对我国有利的国内和国际舆论环境,推动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话语主导权提供些许建议。本文主体内容分为五大部分:首先于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研究背景,对“中美贸易战”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进行回顾,对研究动机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所使用的理论框架进行阐述,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梳理关于“中美贸易战”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关于研究“中美贸易战”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新闻报道的现实需要,以及对中美主流媒体关于“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框架模式研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CGTN和CN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新闻报道内容的对比分析,通过数据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新闻样本进行报道时间、报道主题、报道标题、报道信源、报道立场,在微观上进行报道语言分析。第四部分是CGTN和CN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新闻报道框架的对比分析。最后在结论部分将CGTN和CN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框架差异进行分析,试图解析差异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我国媒体的国际新闻传播策略进行展望。CGTN报道基调为“合作共赢”,新闻报道角度日趋多样化,CNN新闻报道覆盖面广、报道视角多样、中国话语权重提升。CNN报道基调趋于宽松,但仍然存在偏见或负面报道。CGTN和CNN在报道中都持有审慎乐观的态度和立场,关键在于双方对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实施和贯彻。
吴丽(DA-O MARIAM)[9](2020)在《中泰头版新闻标题的句式特点 ——以《中国新闻》与《DAILY NEWS》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相似度较高的《中国新闻》与《DAILY NEWS》为例,探讨中国和泰国头版新闻标题的句式特点。本文采用封闭分析法对2019年9月至10月共61天的头版新闻标题进行穷尽性的统计,为汉泰新闻标题句式的分析提供数据,并且选取泰国头条新闻、泰国中华网、CRI online、Thai China news等四家网络新闻的汉泰译版标题,作为汉泰标题对应研究的语料来源。本文将句法结构和语用修辞分析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描写和阐释相结合,并且运用同一标准研究比较了中泰头版标题的结构类型及出现频率、中泰头版标题同义句式的选择类型及出现频率等问题,并对中泰标题的对应关系及其理据性给予了阐释。论文分为四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问题,对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句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一章主要从句法平面探讨了中泰头版标题句型句式的特点,描写了中泰头版标题的结构类型及其在新闻标题中所占的比例,并且对中泰头版新闻标题的句型句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二章从修辞角度分析中泰头版标题同义句式的选用情况,呈现了各类同义句式在新闻标题中的分布情况,并且将中泰同义句式的选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章对中泰新闻标题的对应关系及其理据性进行了阐释,主要分析了中泰新闻标题句式的有差异的对应关系,分析了这种有差异的句式结构所反映出的信息结构的差异。本研究发现,从语法层面上看,中泰头版新闻标题的结构类型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大多数标题都是单句的主谓句式标题。在非主谓式标题中,汉语标题常用偏正词组,而泰语标题常用动宾词组。从修辞层面上看,《中国新闻》和《DAILY NEWS》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因要求通俗易懂而多用常式句式;因要求简单明快而多用短句式;因要求准确、表达直截了当而多用主动句式;因要求坚定有力而多用肯定句式等。从中泰标题句式的有差异对应关系来看,某些汉泰句式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信息结构的差异,说明信息结构影响句法结构,因此信息结构的差异可以作为阐释汉泰标题结构上有差异对应的理据。本项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泰新闻标题的特点,进一步认识中泰新闻标题的句式类型以及句式选用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汉泰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和修辞特点的认识。
陈博雅[10](2020)在《《央视新闻》客户端“中美华为事件”的报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美国不断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于2018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国于2019年5月15日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正式限制华为公司在美国的交易。“中美华为事件”本身是一件涉及政治以及经济的问题事件,发生之后便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至今还未告一段落。在“中美华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我国官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新闻报道不仅传达客观事实,也在传播过程中引导着舆论倾向,因此对我国官方主流媒体关于“中美华为事件”新闻报道的分析与研究具有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价值意义。在涉及国际事件的报道中,媒介话语的建构不但体现着媒体的报道水平及风格,同时也体现着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央视新闻》客户端为我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客户端,作为我国官方主流媒体其权威性不言而喻,并且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选择《央视新闻》客户端对“中美华为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对我国官方媒介话语倾向及意义建构进行深入了解。本文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及话语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样本进行报道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央视新闻》客户端上有关“中美华为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检索、筛选、下载、统计以及阅读分析,选取研究样本及事件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以报道量及报道规模、报道及时性、报道类型三个维度对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将“中美华为事件”报道的基本情况进行阶段性梳理。第三部分借用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从主题结构、图示范畴、局部语义、话语风格及话语修辞几个维度对研究样本进行话语分析,归结出《央视新闻》客户端在国家——政治框架下的媒介话语与中央政府议程高度一致。第四部分着重分析《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中美华为事件”的报道特点,从传播策略与话语建构两个方面归结出报道特点。第五部分主要对《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中美华为事件”的报道模式进行归纳研究,总结其报道模式的借鉴价值,对自媒体及媒介乱象予以启示。
二、略论新闻标题的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新闻标题的美(论文提纲范文)
(1)韩国驻华外交机构官网新闻标题中韩翻译研究 ——以大韩民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官网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
2. 翻译目的论与新闻标题翻译 |
2.1. 翻译目的论概述 |
2.2. 翻译目的论指导新闻标题翻译的可行性 |
3. 原语文本语言特征分析 |
3.1. 词汇层面 |
3.1.1. 缩略词 |
3.1.2. 新词 |
3.1.3. 专有名词 |
3.2. 句子层面 |
3.2.1. 句法结构 |
3.2.2. 修辞手法 |
3.3. 标点层面 |
3.3.1. 点号 |
3.3.2. 标号 |
4. 新闻标题中译韩方法分析 |
4.1. 词汇层面 |
4.1.1. 缩略词:直译、意译、零翻译 |
4.1.2. 新词:意译、音译、零翻译 |
4.1.3. 专有名词:直译、音译、意译 |
4.2. 句子层面 |
4.2.1. 句法结构:语序调整、句子成分转换、减译、合译 |
4.2.2. 修辞手法:保留修辞、保留句意 |
4.3. 标点层面 |
4.3.1. 点号:转换、减译、移植 |
4.3.2. 标号:转换、移植、增译、减译 |
4.4.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日语新闻标题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
摘要 |
要旨 |
第一章 序论 |
第一节 はじめに |
第二节 先行研究 |
第三节 研究课题 |
第四节 本论文の构成 |
第二章 见出しの定义及ぴ性质 |
第一节 见出しの定义づけ及ぴ机能 |
第二节 见出しの分类 |
第三节 见出しの性质 |
第三章 见出しの文法——动词止め见出し |
第一节 先行研究及び问题点 |
1.1 先行研究 |
1.2 先行研究の问题点 |
第二节 ル形 |
2.1 见出しにぉけるル形 |
2.2 ル形のテンポテリテイ |
2.3 ル形の无标化 |
第三节 タ形 |
3.1 一般文法のタ形用法 |
3.2 见出しにぉけゐタ形 |
3.3 タ形の有标化 |
第四章 见出しの文法——助词止め见出し |
第一节 「へ」止め见出し |
1.1 先行研究及び问题点 |
1.2 仮説提起及び考察 |
1.3 「へ」の多义性 |
第二节「も」止め见出し |
2.1 先行研究及び问题点 |
2.2 「も」の用法分类 |
2.3 「も」の多义性 |
第三节「を」止め见出し |
3.1 先行研究及び问题点 |
3.2 「を」の用法分类 |
3.3 「を」のモ一ダル性 |
第四节 「か」止め见出し |
4.1 先行研究及ぴ问题点 |
4.2 [か」の用法分类 |
4.3 「か」の多义性 |
第五章 见出しのメカニズム——情报圧缩 |
第一节 情报伝达 |
1.1 情报伝达の概念付け |
1.2 情报伝达モデル |
第二节 情报圧缩 |
2.1 先行研究 |
2.2 情报圧缩の定义づけ |
2.3 情报圧缩のス卜ラテジ一 |
第三节 要约化 |
3.1 略语 |
3.2 动名词 |
第四节 临时一语化 |
第五节 凝缩化 |
第六章 见出しの段阶性 |
第一节 子供向け见出し |
第二节 子供向け见出しと一般向け见出しの比较 |
第三节 情报压缩の段阶性 |
第四节 见出しに関ずるァンケート调查 |
第七章 终章 |
第一节 本研究の结论 |
第二节 本研究のオリヅナリティ |
第三节 今後の课题と展望 |
参考文献 |
付録1 モ止め见出しの前接语リス卜(上位100语) |
付録2 ヲ止め见出しの前接语リス卜(上位100语) |
付録3 力止め见出しの前接语リス卜(上位100语) |
付録4 『朝日新闻』1999年「をVN」の调查结果 |
付録5 学习者ァンケート调查表及びその结果 |
付録6 母语话者ァンケート调查表及ぴその结果 |
付録7 2019年3月分NHK子供向け见出し及ぴ一般向け见出し |
(3)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分析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
二、发展旅游业能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 |
三、合理使用微信公众号能有效助推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发展 |
第二节 核心问题及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相关研究 |
二、旅游景区微信相关研究 |
三、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
一、消费者行为学与AISAS理论模型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AISAS理论模型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 |
第一节 AISAS理论模型的发展及要旨 |
第二节 AISAS理论模型之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的适用性 |
第三节 AISAS理论模型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的关系阐释 |
第四节 AISAS理论模型各关键点界定 |
第二章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现状 |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一、东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二、中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三、西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四、西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第二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高热度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特点 |
一、注重提供信息服务与功能服务 |
二、善于使用新媒体技术 |
三、开发智慧旅游平台意识强 |
第三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微信公众号热门文章特点 |
一、标题编辑技巧丰富 |
二、内容题材覆盖面广 |
三、媒介呈现形式多样 |
第四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不足 |
第五节 个案选取缘由 |
第三章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传播现状分析 |
第一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栏目设置分析 |
一、“九寨沟”栏目设置现状 |
二、“九寨沟”栏目设置分析 |
第二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分析 |
一、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标题设置 |
二、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内容题材 |
三、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媒介形式 |
四、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互动情况 |
第三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分析 |
一、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标题设置 |
二、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内容题材 |
三、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媒介形式 |
四、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互动情况 |
第四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的成功之处 |
一、注重标题编辑善用修辞 |
二、媒介形式多样可视性强 |
三、多角度展示景区特色美景 |
四、震后传播注重时效性与可信度 |
第五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的不足之处 |
一、栏目设置不完善 |
二、标题设置对热度借力不足 |
三、内容题材搭配不当 |
四、推文内容趋于单一 |
五、互动交流意识弱 |
第四章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策略 |
第一节 基于游客出游前的微信传播策略 |
一、明确景区定位,差异化打造景区“名片” |
二、注重标题编辑,全方位提升吸引力 |
三、创新内容题材,调整题材搭配 |
四、优化媒介形式,注重视觉呈现 |
第二节 基于游客出游中的微信传播策略 |
一、完善栏目结构设置,满足行动需求 |
二、清晰划栏目类别分,强化功能开发 |
三、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开发智慧旅游平台 |
第三节 基于游客出游后的微信传播策略 |
一、注重游客满意度,搭建互动平台 |
二、提高交流意识,增强受众黏度 |
三、设计有奖活动,鼓励网络分享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民族地区5A级旅游景区(2019年08月) |
附录2:民族地区5A级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WCI指数排名(2019年07月-2019年12月) |
附录3: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热门文章篇目(2019年07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 |
附录4: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篇目 |
附录5: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篇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占豪”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的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对象 |
1.2 文献综述 |
1.2.1 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
1.2.2 新闻时评研究现状 |
1.2.3 “占豪”微信公众号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与创新思路 |
1.4.1 研究框架 |
1.4.2 创新思路 |
第2章 “占豪”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概况 |
2.1 研究样本 |
2.2 结构分析 |
2.2.1 内容编排与内容呈现 |
2.2.2 推送频率与推送时间 |
2.3 选题类型及特点 |
2.3.1 选题类型 |
2.3.2 选题特点 |
2.4 内容来源 |
2.5 话题推送 |
第3章 “占豪”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的文本视角 |
3.1 “占豪”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的宏观结构 |
3.1.1 标题主题分析 |
3.1.2 内容主题分析 |
3.1.3 新闻图式 |
3.2 “占豪”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的微观结构 |
3.2.1 局部语义一致性 |
3.2.2 话语的隐含意义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占豪”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的语境视角 |
4.1 话语风格分析 |
4.1.1 措辞风格 |
4.1.2 语句分析 |
4.2 话语修辞分析 |
4.2.1 文学修辞的使用 |
4.2.2 消息来源与引述 |
4.2.3 数字的精确使用 |
4.3 话语语境特征 |
4.3.1 维护主流意识形态 |
4.3.2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
4.3.3 坚持权威话语表达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占豪”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话语的影响因素 |
5.1 社会认知模式下的“占豪”新闻时评 |
5.1.1 “占豪”微信公众号的定位 |
5.1.2 国家利益至上的鲜明态度 |
5.2 互联网语境下的“占豪”新闻时评 |
5.2.1 利用了合适的媒介平台 |
5.2.2 使用生动词汇剖析时事政治热点 |
5.2.3 与受众建立起情感连接 |
5.2.4 话语表达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日报网与纽约时报网的中美贸易战报道框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框架理论研究 |
0.2.2 中美贸易战报道研究 |
0.3 研究方案 |
0.3.1 研究时段与样本 |
0.3.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0.3.3 创新之处 |
第1章 两网中美贸易战报道的高层次框架比较 |
1.1 新闻标题 |
1.1.1 中国日报网:传递和平友好信号 |
1.1.2 纽约时报网:突出冲突与影响 |
1.2 消息来源 |
1.2.1 中国日报网:宏观平衡、微观失衡 |
1.2.2 纽约时报网:宏观失衡、微观平衡 |
1.2.3 两网模糊消息源的使用情况不同 |
1.3 报道倾向 |
1.3.1 中国日报网:多为正面倾向 |
1.3.2 纽约时报网:多为中立或负面倾向 |
1.4 两网中美贸易战报道的主题框架总结 |
第2章 两网中美贸易战报道的中层次框架比较 |
2.1 两网主要环节设置的相同点 |
2.1.1 主要事件环节 |
2.1.2 结果与影响环节 |
2.1.3 评估环节 |
2.2 两网主要环节设置的不同点 |
2.2.1 中国日报网:重视呼吁环节 |
2.2.2 纽约时报网:强调冲突环节 |
第3章 两网中美贸易战报道的低层次框架比较 |
3.1 文字 |
3.1.1 高频词使用情况 |
3.1.2 关键词案例分析 |
3.2 图片 |
3.2.1 中国日报网:表达平和、积极效果 |
3.2.2 纽约时报网:补充事实,关注现实影响 |
3.3 数据 |
3.3.1 中国日报网:聚焦对美国的不利影响 |
3.3.2 纽约时报网:聚焦对全球的多重影响 |
第4章 两网中美贸易战报道框架的效果探析 |
4.1 中国日报网构建的两国形象 |
4.1.1 中国形象:经济利益的扞卫者与互利共赢精神的践行者 |
4.1.2 美国形象:搬砖砸脚的野心家和坚持单边主义的霸权者 |
4.2 纽约时报网构建的两国形象 |
4.2.1 中国形象:贸易规则的破坏者与专制封闭的野心家 |
4.2.2 美国形象:经济利益的受害者和难以琢磨的强硬派 |
4.3 两网报道中反映的各方舆情 |
4.3.1 中国日报网:发展的绊脚石 |
4.3.2 纽约时报网:发展的双刃剑 |
第5章 两网报道框架差异的成因及反思 |
5.1 影响两网报道框架差异的因素 |
5.1.1 不同运作体制的碰撞 |
5.1.2 为本国国家利益服务 |
5.1.3 正面宣传与负面新闻的取舍 |
5.2 比较研究的反思 |
5.2.1 构建事实框架,增强报道的可信性 |
5.2.2 发挥选择机制,提升主动设置框架的能力 |
5.2.3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升报道内容质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五、《牡丹江晨报》语料说明 |
第一章 《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的词汇运用及特征 |
第一节 《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词汇运用 |
一、基本词汇的运用 |
二、一般词汇的运用 |
第二节 《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词汇特征 |
一、频繁使用代词 |
二、大量使用缩略词 |
三、旧词新意 |
第二章 《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语法特点 |
第一节 《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常用结构 |
一、单句标题的一般结构 |
二、单句标题的特殊结构方式 |
三、复句标题的结构关系 |
四、复句标题的结构特点 |
五、单句与复句标题的结构优势 |
第二节 《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句类特点 |
一、陈述句句类特点 |
二、疑问句句类特点 |
三、祈使句句类特点 |
四、感叹句句类特点 |
第三节 《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的特殊结构 |
一、特殊谓词带宾语 |
二、新型标题 |
三、语法成分的省略 |
第三章 《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的修辞语用分析 |
第一节 《常用辞格 |
一、比喻 |
二、比拟 |
三、借代 |
四、仿拟 |
五、夸张 |
六、反语 |
七、对偶 |
第二节 《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的语用特征 |
一、客观叙实 |
二、主观评价 |
三、温暖贴心 |
四、言外有意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目的论视角下韩语国际政治新闻汉译研究 ——以《东亚日报》语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二章 目的论和国际政治新闻翻译 |
2.1 目的论概述 |
2.2 国际政治新闻及其翻译要义 |
2.3 目的论于国际政治新闻翻译的适用性 |
第三章 目的论视角下的国际政治新闻翻译 |
3.1 词汇层面的翻译 |
3.1.1 专有名词 |
3.1.2 外来词 |
3.1.3 缩略词 |
3.1.4 词性转换 |
3.2 句法层面的翻译 |
3.2.1 句式结构的翻译 |
3.2.2 句中时态的翻译 |
3.2.3 句中语态的翻译 |
3.3 修辞层面的翻译 |
3.3.1 修辞的活用 |
3.3.2 修辞的翻译 |
3.4 语篇层面的翻译 |
3.4.1 全译 |
3.4.2 摘译 |
3.4.3 编译 |
第四章 影响国际政治新闻翻译的因素分析 |
4.1 文化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1 政治文化 |
4.1.2 新闻文化 |
4.2 读者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期待视野 |
4.2.2 认知差异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框架理论视野下中美主流媒体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报道的对比研究 ——以CGTN和CNN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中美贸易战”及“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概述 |
二、中美主流媒体概况 |
第二节 研究动机、研究内容及意义 |
一、研究动机 |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理论框架 |
一、研究方法 |
二、理论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中美贸易战”议题的相关研究 |
一、“中美贸易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二节 “中美贸易战”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概况 |
第三节 框架理论下有关国际新闻传播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中美主流媒体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新闻报道内容对比分析 |
第一节 报道时间分析 |
第二节 报道主题分析 |
第三节 报道标题分析 |
第四节 报道信源分析 |
第五节 报道立场分析 |
第六节 报道语言分析 |
第四章 中美主流媒体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新闻报道框架对比分析 |
第一节 CGT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报道框架分析 |
第二节 CN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报道框架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建议 |
第一节 CGTN和CN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报道内容分析结论 |
一、CGT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报道内容特征 |
二、CN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报道内容特征 |
第二节 CGTN和CN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框架对比分析结论 |
一、CGT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报道框架模式 |
二、CNN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报道框架模式 |
第三节 中美主流媒体报道内容及框架存在差异的原因 |
一、国家及媒体属性不同 |
二、报道框架立论基础不同 |
第四节 对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建议 |
一、注重官方信息,关注融合多元声音 |
二、注重信息对称,打开有效沟通之窗 |
三、注重叙事策略,把握多种叙事角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9)中泰头版新闻标题的句式特点 ——以《中国新闻》与《DAILY NEW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范围 |
五、研究方法 |
六、头版新闻与句式的界定 |
七、《中国新闻》与《DAILY NEWS》头版新闻分布情况 |
第一章 中泰头版新闻标题的句型句式 |
第一节 中国头版新闻标题句型句式的类型与特点 |
一、《中国新闻》头版新闻标题句型句式的分类 |
二、《中国新闻》单句标题的结构分类 |
三、《中国新闻》复句标题的结构分类 |
四、《中国新闻》A:B式标题的结构分类 |
第二节 泰国头版新闻标题句型句式的类型与特点 |
一、《DAILY NEWS》头版新闻标题句型句式的分类 |
二、《DAILY NEWS》单句标题的结构分类 |
三、《DAILY NEWS》复句标题的结构分类 |
第三节 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句型句式的异同 |
一、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句型句式的共同特点 |
二、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句型句式的差异 |
第二章 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同义句式的选用 |
第一节 《中国新闻》头版标题同义句式的选用 |
一、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 |
二、长句和短句的运用 |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运用 |
四、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运用 |
第二节 《DAILY NEWS》头版标题同义句式的选用 |
一、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 |
二、长句和短句的运用 |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运用 |
四、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运用 |
第三节 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句式选用的异同 |
一、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句式选用的共同特点 |
二、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句式选用的差异 |
第三章 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句式的对应关系及其理据 |
第一节 中泰新闻标题句式的对应关系 |
一、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在泰语中的对应形式 |
二、汉语状中结构在泰语中的对应形式 |
三、汉语单动谓语句在泰语中的对应形式 |
四、汉语动宾谓语句在泰语中的对应形式 |
五、泰语主语省略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
六、泰语动词性非主谓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
第二节 中泰头版新闻标题句式的不同与信息结构的差异 |
一、标题句词序的不同与信息结构的差异 |
二、标题句句法结构的不同与信息结构的差异 |
三、标题句句法成分的省略与否与信息结构的差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10)《央视新闻》客户端“中美华为事件”的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创新点 |
五、事件定义及样本选取 |
第一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中美华为事件”报道的内容分析 |
第一节 事件初期:积极介入 |
第二节 事件中期:逐渐放缓 |
第三节 现今:上升趋势 |
第二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中美华为事件”报道的话语分析 |
第一节 文本框架建构分析 |
一、语篇核心深化:主题结构概述 |
二、抽象总体结构:新闻图式范畴 |
三、细微隐含表达:局部语义剖析 |
第二节 话语语境建构分析 |
一、话语风格分析 |
二、话语修辞分析 |
第三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中美华为事件”的报道特色 |
第一节 战略性传播由浅入深 |
一、问题事件对“他者”定性 |
二、双方关系的事件“串联” |
三、全球范围“参与”事件 |
第二节 策略性话语建构由表及里 |
一、宏观层面:控制及突出 |
二、微观层面:倾向及引导 |
三、本体同一:主流意识形态“代言人” |
第四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中美华为事件”报道模式的借鉴 |
第一节 注重关联性:报道环环相连 |
第二节 凸显深度性:报道层层递进 |
第三节 把握多样性:多种声音介入传播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略论新闻标题的美(论文参考文献)
- [1]韩国驻华外交机构官网新闻标题中韩翻译研究 ——以大韩民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官网为中心[D]. 毛安安.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2)
- [2]日语新闻标题语法研究[D]. 杨玲.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分析个案[D]. 洛伍拉卓.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4]“占豪”微信公众号新闻时评的话语分析[D]. 高靖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0)
- [5]中国日报网与纽约时报网的中美贸易战报道框架比较研究[D]. 曹颖. 湘潭大学, 2020(02)
- [6]《牡丹江晨报》新闻标题语言研究[D]. 张伟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7]目的论视角下韩语国际政治新闻汉译研究 ——以《东亚日报》语料为例[D]. 黄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0(08)
- [8]框架理论视野下中美主流媒体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报道的对比研究 ——以CGTN和CNN为例[D]. 李静.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9]中泰头版新闻标题的句式特点 ——以《中国新闻》与《DAILY NEWS》为例[D]. 吴丽(DA-O MARIAM).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8)
- [10]《央视新闻》客户端“中美华为事件”的报道研究[D]. 陈博雅.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