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现实主义论文引言
问:从三吏,三别中来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
- 答:杜甫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体现了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内容选择上,杜甫的“三吏”、“三别”,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争,对应征者加以劝慰和鼓励。当时的人民虽然怨恨战乱,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表达了作者对应征的“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在人物塑造上,这六首诗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比如《新婚别》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没有给读者勉强和抽象之感,而显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能让读者深受感染。
在语言运用上,诗人善用简练、形象的语言,写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比如《无家别》诗中“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概括性更强。“蒿藜”、“狐狸”,在这里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谁也不能容忍在自己的房院田园中长满蒿藜。在人烟稠密的村庄里,狐狸也不敢横行无忌。“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仅仅十个字,就把人烟灭绝、田庐荒废的惨象活画了出来。
“三吏三别”之《潼关吏》
问:结合《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诗学习,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 答:杜甫的诗歌多以反映唐朝的衰败为主,深刻体察民生疾苦,诗歌中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山河破碎的痛苦,“沉郁顿挫”。有感染力。
【原创】希望采纳,O(∩_∩)O谢谢
本文来源: https://www.61lw.cn/article/e220b614e484f8eaa3e44725.html